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一年级作文
|
二年级作文
|
三年级作文
|
四年级作文
|
五年级作文
|
六年级作文
初一作文
|
初二作文
|
初三作文
|
中考作文
高一作文
|
高二作文
|
高三作文
|
高考作文
欣赏
|
寻找
|
友谊
|
生命
|
交流
|
母亲
|
梦想
|
分享
|
渴望
|
倾听
|
放弃
|
感动
|
习惯
|
自信
|
成熟
|
团结
|
选择
|
责任
|
感恩
|
沟通
|
希望
|
更多
元旦节
|
重阳节
|
劳动节
|
感恩节
|
青年节
|
圣诞节
|
母亲节
|
腊八节
|
端午节
|
情人节
|
儿童节
|
元宵节
|
妇女节
|
父亲节
|
植树节
|
建党节
|
更多
伙伴
|
外婆
|
妈妈
|
外公
|
爷爷
|
舅舅
|
奶奶
|
表弟
|
阿姨
|
表姐
|
叔叔
|
表哥
|
老师
|
哥哥
|
同学
|
姐姐
|
弟弟
|
同桌
|
妹妹
|
表妹
|
朋友
|
更多
小狗
|
小兔
|
小猫
|
小鸭
|
小鸡
|
小鸟
|
小金鱼
趣事
|
演讲稿
|
游记
|
续写改写
|
看图
|
应用
|
读后感
|
诗歌
|
观后感
|
抒情
|
说明
|
议论
|
状物
|
叙事
|
写景
|
日记
|
观察
|
植物
|
童话
散文
|
寓言
|
祝福语
|
历史典故
|
成语知识
|
诗词赏析
|
哲理故事
|
优美段落
|
名言警句
|
名人故事
写作指导
|
作文点评
|
优秀作文
|
写作基础
|
作文教学
热门搜索:
安身之处
活火山
东口
乐事
协作
听厨
米饺
可观
佐料
品老
鸟依
似糖
服
李毓秀
药到病除
无病
七我
天宫课
綠化
小辫子
当前位置:
文题网
>
作文素材
>
历史典故
>
散文
寓言
祝福语
历史典故
成语知识
诗词赏析
哲理故事
优美段落
名言警句
名人故事
历史典故
不敢越雷池一步的成语故事
【注音】 bù gǎn yuè léi chí yī bù 【成语故事】 东晋明帝时,国舅庾亮派温峤去驻守江州。温峤忠于职守,听到苏峻和祖约起兵反叛,就向庾亮申请回去保卫京城。庾亮回信说:“你一定要全力固守江州,千万不要超过雷池来京城。” 【出处】 吾忧西陲, …
历史典故
洛阳纸贵的成语故事
洛阳纸贵的成语故事1【释义】形容文章好,流传广。连纸都涨价了。【出处】唐·房玄龄等《晋书·左思传》。左思是西晋时有名的文学家,但他小时家里很穷,经常吃不饱饭,再加上人长得丑,他很气馁,不爱说话。在他出 …
历史典故
北辕适楚出处及成语故事
成语典故 北辕适楚 成语拼音 běi yuán shì chǔ 成语解释 楚在南方,赶着车往南走。比喻行动与目的相反。 成语故事或出处 汉·荀悦《申鉴·杂言下》:先民有言:适楚而北辕者,曰:‘吾马良,用多,御善。’此三者益侈,其去楚亦远矣。唐·白居易《新乐府 …
历史典故
南辕北辙的四字成语故事
解释: 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 典故: 《战国策·魏策四》:“犹至楚而北行也。 ”战国时候,有一回魏国的大夫季梁到赵国去旅行。 旅途中忽然一日他得到了魏王想发兵攻打赵国的消息。 “魏王怎么能攻打赵国呢……”季梁立刻感到了 …
历史典故
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成语故事
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故事讲的是谢灵运非常有才华,宋文帝把他的诗作和书法称为“二宝”,一直自命不凡的谢灵运受到这种礼遇后,更加狂妄自大。有一次,他一边喝酒一边自夸道:“魏晋以来,天下的文学之才共有一石(一种容量单位,一石等于十斗),其中曹子建(即 …
历史典故
齐寇将至的成语故事
出处选自《吕氏春秋·雍塞》。 故事欣赏齐国军队进攻宋国,宋王派人前去侦察齐军入侵到了什么地方。 使者回报说:“齐军已经迫近了,城里的百姓们都很恐慌。 使者的话刚说完,宋王左右的亲信们纷纷对宋王说:“这真叫做肉里自己生出了虫子,纯粹是无中生有啊 …
历史典故
呕心沥血成语故事
呕心沥血成语故事1解释:比喻用尽心思。多形容为事业、工作、文艺创作等用心的艰苦。典故:唐·李商隐《李长吉小传》:“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唐代著名诗人李贺,字长吉,具有极高的诗歌创作的天赋,是少有的天 …
历史典故
《中华成语故事》读后感作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华成语故事》读后感作 …
历史典故
拉拉扯扯的成语故事及出处
【成语名字】拉拉扯扯 【汉语拼音】lā lā chě chě 【近义词】:拉三扯四 【反义词】:正经八百 【成语出处】 1、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一回:“怪热的,拉拉扯扯的做什么 …
历史典故
吹吹拍拍的成语故事
【成语名字】吹吹拍拍 【汉语拼音】chuī chuī pāi pāi 【近义词】:阿腴奉承、曲意奉迎、溜须拍马 【反义词】:刚正不阿、正直不阿 【成语出处】《解放日报》1945.1.9:“由于某些自由主义与宗派主义的存在,又曾经发生另一偏向,对人拉拉扯扯,吹吹拍拍 …
历史典故
面壁功深的成语故事及出处
出处:宋代名僧普济的《五灯会元》。 意思:形容勤苦学习、成就高深的意思。 南北朝时,有个跟尚名叫达摩,也写作达磨,是南天竺国(天竺,古印度)香至王第三子。 梁武帝一般元年,达摩渡海经广州来到当时南梁的首都建业(今南京)。梁武帝笃信佛教,然而达摩同 …
历史典故
凿壁借光的成语故事
凿壁借光的成语故事1汉朝时,少年时的匡衡,无比勤奋好学。因为家里很穷,所以他白天必需干很多活,挣钱糊口。只有晚上,他才干坐下来安心读书。不过,他又买不起蜡烛,天一黑,就无奈看书了。匡衡肉痛这挥霍的时光 …
历史典故
神机妙算的成语故事及出处
出处: 明代罗贯中的《三国》第五十四回。 意思: 把凑合敌方的计谋写在纸条上,放在锦囊里,以便利事人在紧迫时拆阅。比方有筹备的奇妙措施。锦囊:旧时封藏秘密文件或诗稿的织锦口袋。 三国时,东吴大将周瑜据说刘备的妻子刚逝世,就设计要将孙权的妹妹许 …
历史典故
抹一鼻子灰的成语故事及出处
【成语名字】抹一鼻子灰 【汉语拼音】mǒ yī bí zi huī 【近义词】:弄巧成拙 【反义词】:歪打正着 【成语出处】《红楼梦》第六七回:“ 赵姨娘 来时,兴兴头头,谁知抹了一鼻子灰,满心生气,又不敢露出来,只得??的出来了。” 【成语解释】比喻本想 …
历史典故
鹊巢鸠占的成语故事
鹊巢鸠占的成语故事1出处:《诗经·召南》。意思:比喻无理强占。也作“鸠占鹊巢”。三千年前的周文王时代,召南地区诞生了一首民歌,被收集在《诗经》的《召南》部分里。不过,这句成语和原诗的意思却并不相同。原 …
历史典故
投笔从戎的成语故事及意思
出 处: 《后汉书·班超传》。 意思: 形容文人从军、弃文就武。戎:军事。 《汉书》的作者班固的兄弟班超,是一位出使西域的英雄。他从小刻苦耐劳,勤工好学。因家境贫困,青年时代常给官府抄写文件,也替私人抄写书籍,得些报酬,供养老母,补助家用。 当 …
历史典故
贩夫贩妇的成语故事
【成语名字】贩夫贩妇 【汉语拼音】fàn fū fàn fù 【近义词】:小商小贩 【反义词】:富商巨贾 【成语出处】《周礼·地官·司市》:“夕市,夕时而市,贩夫贩妇为主。” 【成语解释】旧称小商小贩。 【贩夫贩妇造句】集市上热闹非凡人山人海,许多贩夫贩 …
历史典故
吉人自有天相的成语故事
【成语名字】吉人自有天相 【汉语拼音】jí rén zì yǒu tiān xiàng 【近义词】:吉人天相 【反义词】:多灾多难 【成语出处】 1、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二十五卷:“自古道:‘吉人自有天相。’遐叔正在帅府门首叹气,傍边忽转过一个道士问道:‘君 …
历史典故
上医医国的成语故事
【成语名字】上医医国 【汉语拼音】shàng yī yī guó 【近义词】:安邦治国 【反义词】:下医医病 【成语出处】《国语·晋语八》:“文子曰:‘医及国家乎?’对曰:‘上医医国,其次疾人,固医官也。’” 【成语解释】上医:高明的医生,比喻高贤;医国 …
历史典故
鸟哭猿啼的成语故事
【成语名字】鸟哭猿啼 【汉语拼音】niǎo kū yuán tí 【近义词】:秋风瑟瑟、愁云惨淡 【反义词】:欣欣向荣、五谷丰登、前程万里、开天辟地、 【成语出处】唐·王维《能禅师碑》:“山崩川竭,鸟哭猿啼。” 【成语解释】泛指禽兽悲鸣。形容悲凉的情景。 …
历史典故
斩草除根的成语故事及意思
出处: 《左传·隐公六年》。 意思: 除草时要连根除掉,使草不能再长。比喻除去祸根,以免后患。 隐公六年,卫国与陈国联合去讨伐郑国。郑庄公请求陈桓公讲和,陈桓公不答应,他弟弟劝他说:“与善人亲近,与邻国和睦相处,国家不能无此,还是与郑国讲和吧! …
历史典故
玩物丧志的成语故事
出处: 《尚书·旅獒》。 意思: 指醉心于玩赏某些事物或留恋于一些有害的事件,就会丧失踊跃进取的志气。 年龄时,卫懿公是卫国的第十四代君主,卫懿公特殊爱好鹤,终日与鹤为伴,如痴如迷,损失了进取之志,经常不理朝政、不问民情。他还让鹤乘高级奢华的 …
历史典故
秦镜高悬的成语故事
出处: 汉朝刘歆编著的《西京杂记》。 内容来自 意思: 指善于明察是非、判案公正无私。也作“明镜高悬”。 传说秦朝的咸阳宫中,收藏着无数的珍品宝物,其中有一面方镜,说起来真是神奇之至。 这面方镜,宽四尺、高五尺九寸,正反两面都十分明亮。人直立对 …
历史典故
进俯退俯的成语故事
【成语名字】 进俯退俯 【汉语拼音】 jìn fǔ tuì fǔ 【近义词】: 乱七八糟、杂七杂八 【反义词】: 整齐划一 【成语出处】 《礼记·乐记》:“今夫新乐,进俯退俯,奸声以滥,溺而不止。” 【成语解释】 前进后退都不齐一。 【进俯退俯造句】 同学们, …
历史典故
溢美溢恶的意思和成语故事
【成语名字】溢美溢恶 【汉语拼音】yì měi yì lè 【近义词】:溢美之辞、过犹不及 【反义词】:恰如其分 【成语出处】《庄子·人世间》:“夫两喜必多溢美之言,两怒必多溢恶之言。” 【成语解释】溢:水满外流,引伸为过度。过分夸奖,过分指责。 【溢 …
历史典故
新亭对泣的成语故事
新亭对泣的成语故事1西晋末年,中原地区战乱频发。晋王朝支撑不住了,不得不放弃半壁河山,南渡长江,迁都到建康(南京),靠偏居一隅来苟延残喘,史称东晋。晋室南渡以后,随来的一些官员和士人怀旧之情日益加重。 …
历史典故
兼听则明成语故事
【释义】 兼听:多方面听 …
历史典故
三人成虎的成语故事
三人成虎的成语故事1战国时代,魏国的太子被送到赵国的都城邯郸做人质,跟随着一起去的人员中包括了魏国的著名大臣庞恭。在临行前,庞恭对魏王说:要是现在有个人跑人说,热闹的街上出现了一只老虎,大王您相不相信 …
历史典故
瓜代有期的成语故事
瓜代有期的成语故事1“瓜代有期”、“及瓜而代”都是指两人轮流戍守一地,瓜熟时赴任,来年瓜熟再派人交接;后来引申为有一定的轮替期限,期限一到,自然有人来接替。“瓜代有期”是指两人轮流戍守一地,瓜熟时赴任 …
历史典故
多行不义必自毙成语故事
多行不义必自毙成语故事1春秋初,郑武公的夫人姜氏生了两个儿子,大的叫寤生,小的叫共叔段。但姜氏只宠爱小儿子共叔段,她总在郑武公面前夸赞共叔段,想让武公以后把君位传给共叔段,武公一直都不答应。郑武公死后 …
历史典故
畏首畏尾的经典成语故事
【释义】 形容人胆怯多疑,对什么事都怕,不敢放手去做,既不敢进,又不敢退,结果什么事都做不成。 【出处】 此典出自《左传·文公十七年》:“古人有言曰:‘畏首畏尾,身其余几?’”春秋时,晋、楚两国相互争夺诸侯之长。 有一次,晋灵公在扈地(故址在 …
历史典故
郑虔三绝的成语故事
尝自写其诗并画以献,帝大署其尾曰:‘郑虔三绝。 郑虔,郑州荥阳(今河南荥阳县)人。 唐玄宗天宝(公元742~756年)初年,任协律郎,掌管音乐,他利用当时的事例,写了八十多篇文章,有人发现了他写的书稿,就上书皇帝,告发郑虔私自撰写国史,郑虔急忙烧 …
历史典故
朱衣点头成语故事
因语其事于同列,为之三叹。 尝有句云:‘唯愿朱衣一点头。 ’”宋代人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庐陵人。 公元1030年,他考中进士,从那以后,他就在地方和中央轮流做官。 他在要求改革弊政的同时,又准备改革文风,在北宋的文学革新运动 …
历史典故
同舟共济的成语故事
同舟共济指坐一条船,共同渡河。比喻团结互助,同心协力,战胜困难。也比喻利害相同。以下小编为大家介绍同舟共济成语故事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成语故事】 春秋时代,吴、越两国位于现在的浙江和江苏一带。这两个国家因为地界相邻,时常发生纠纷。 日子久了,两国 …
历史典故
郑人买履成语故事
郑人买履的成语故事历史典故 出自《韩非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郑人买履成语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郑人买履成语故事1 从前,有个郑国人,打算到集市上买双鞋穿。他先把自己脚的长短量了一下,做了一个尺子。可是临走时粗心大意,竟把尺子忘在家中凳子上了。 他走 …
历史典故
破釜沉舟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是我国几千年以来人民智慧的结晶。下面为大家带来破釜沉舟成语故事,快来看看吧。 破釜沉舟成语故事 篇1 秦朝末年,秦军大将章邯攻打赵国。赵军退守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并被 …
历史典故
一分钟演讲的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是我国几千年以来人民智慧的结晶。下面为大家带来一分钟演讲的成语故事,快来看看吧。 一分钟演讲的成语故事 篇1 汉文帝当政的时候,有个名叫邓通的善于划船,被选到宫里当御船 …
历史典故
手不释卷的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是我国几千年以来人民智慧的结晶。下面是小编带来的手不释卷的成语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手不释卷的成语故事 1 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释义 卷指书。手中的书不肯放下来 …
历史典故
小学生成语故事的出处
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是我国几千年以来人民智慧的结晶。下面是小编带来的小学生成语故事的出处,希望对你有帮助。 小学生成语故事的出处 篇1 1、专心致志 古时候有个围棋高手,名叫秋,人们称他弈秋 …
历史典故
古代寓言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古代寓言成语故事(通用18篇),欢迎阅览。 古代寓言成语故事 篇1 鲁宣公十四年(公元前595年),楚庄王派申舟出使齐国。出使路上要经过宋国,楚庄王仗着国力 …
历史典故
成语故事作文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成语故事作文集合六篇, …
历史典故
龙的成语故事
关于龙的成语故事1成语解释雕龙画凤放龙入海凤表龙姿虎斗龙争活龙活现踞虎盘龙亢龙有悔跨凤乘龙老迈龙钟龙韬豹略龙腾虎跃龙头蛇尾龙行虎步马龙车水马如游龙盘龙卧虎白龙鱼服暴腮龙门笔走龙蛇藏龙卧虎车水马龙成龙配 …
历史典故
指鹿为马的成语故事
秦二世时,丞相赵高野心勃勃,日夜盘算着要篡夺皇位。可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听他摆布,有多少人反对他,他心中没底。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准备试一试自己的威信,同时也可以摸清敢于反对他的人。一天上朝时,赵高让 …
历史典故
学富五车的成语故事
【汉字书写】:学富五车【汉语注音】:xué fù wǔ chē【成语出处】:战国.庄周《庄子.杂篇.天下》篇:“惠施多方,其书五车,其道舛驳,其言也不中。”【成语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含褒义;常与“ …
历史典故
一钱不值成语故事
一钱不值成语故事1一钱不值这个成语出自《汉书R'灌夫传》。灌夫,字仲儒,西汉时代人。他性情刚直,非常注重信义,说出的话,一定做到。他常鄙视比他官高的人;而对地位比他低贱的,越是贫贱,越是尊重。因此,当 …
历史典故
杞人忧天成语故事
杞人忧天成语故事1杞国有一个人,老是怕天塌下来,怕地垮下去。他坐也不是,站也不是,觉也不敢睡,饭也不想吃。他的朋友看他老是担忧,倒替他担忧起来,跑去跟他说:“天不过是很厚很厚的大气。你整天呼吸行动,都 …
历史典故
诚信四字成语的故事
诚信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华夏民族最崇尚的品质,立 身处世,当以诚信为本。如下小编搜集了关于讲诚信四字成语的故事,欢迎阅读与分享 1、立木为信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 …
历史典故
临深履薄的成语故事
在学习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知识点吧!知识点就是“让别人看完能理解”或者“通过练习我能掌握”的内容。那么,都有哪些知识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临深履薄成语故事知识点,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拼音】lín shēn lǚ bó 【成语故事】东汉明帝皇后 …
历史典故
磨穿铁砚的成语故事
磨穿铁砚的成语故事成语磨穿铁砚出处:这个成语来源于《新五代史·桑维翰传》 五代时,有个名叫桑维翰的读书人,一心想考取进士。下面是小编带来的磨穿铁砚的成语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注音】mó chuān tiě yàn 【典故】韦编屡绝铁砚穿,口诵手抄那计年。 宋·陆游 …
历史典故
废寝忘食成语故事
故事: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口头讲述。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废寝忘食成语故事,欢迎阅读与收藏。 废寝忘食成语故事 篇1 【拼音】fèi qǐn wàng shí 【成 …
历史典故
首页
上一页
14
15
16
17
18
19
20
下一页
末页
按字数分类
50字
100字
150字
200字
250字
300字
350字
400字
450字
500字
550字
600字
650字
700字
750字
800字
850字
900字
950字
1000字
你可能感兴趣的话题
大中华区
潮落
同心
叶片上
湍河
我安
枭鸟迁居
瑜珈
好强
喜春
倒转
吉利
特征
绝版
临渊羡鱼
答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