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一年级作文
|
二年级作文
|
三年级作文
|
四年级作文
|
五年级作文
|
六年级作文
初一作文
|
初二作文
|
初三作文
|
中考作文
高一作文
|
高二作文
|
高三作文
|
高考作文
欣赏
|
寻找
|
友谊
|
生命
|
交流
|
母亲
|
梦想
|
分享
|
渴望
|
倾听
|
放弃
|
感动
|
习惯
|
自信
|
成熟
|
团结
|
选择
|
责任
|
感恩
|
沟通
|
希望
|
更多
元旦节
|
重阳节
|
劳动节
|
感恩节
|
青年节
|
圣诞节
|
母亲节
|
腊八节
|
端午节
|
情人节
|
儿童节
|
元宵节
|
妇女节
|
父亲节
|
植树节
|
建党节
|
更多
伙伴
|
外婆
|
妈妈
|
外公
|
爷爷
|
舅舅
|
奶奶
|
表弟
|
阿姨
|
表姐
|
叔叔
|
表哥
|
老师
|
哥哥
|
同学
|
姐姐
|
弟弟
|
同桌
|
妹妹
|
表妹
|
朋友
|
更多
小狗
|
小兔
|
小猫
|
小鸭
|
小鸡
|
小鸟
|
小金鱼
趣事
|
演讲稿
|
游记
|
续写改写
|
看图
|
应用
|
读后感
|
诗歌
|
观后感
|
抒情
|
说明
|
议论
|
状物
|
叙事
|
写景
|
日记
|
观察
|
植物
|
童话
散文
|
寓言
|
祝福语
|
历史典故
|
成语知识
|
诗词赏析
|
哲理故事
|
优美段落
|
名言警句
|
名人故事
写作指导
|
作文点评
|
优秀作文
|
写作基础
|
作文教学
热门搜索:
潮剧
小豆豆
位男
不晓
前任
龙山人
隐贤湖
湖光
植树与乘凉
花未
雨后春笋
惊叹
风影
异母
鼓足干劲
双着
常用语
弥勒佛
养鸡场
钟爱的
当前位置:
文题网
>
作文素材
>
历史典故
>
散文
寓言
祝福语
历史典故
成语知识
诗词赏析
哲理故事
优美段落
名言警句
名人故事
历史典故
中国成语故事《四面楚歌》中英文版
At the end of the Qin Dynasty(221-206 B.C.) the State of Chu and the State of Han fought for control for the country. Xiang Yu, the king of Chu, was besieged(包围) at a place called Gaixia by the Han ar …
历史典故
宾至如归的成语故事
解释: 客人到这里就像回到自己家里一样。形容主人待客热情、周到,来客感到满意。 这个成语来源于《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宾至如归,无宁灾患,不畏盗寇,而亦不患燥湿。 子产,即公孙侨,是春秋时郑国的大夫,曾当过多年国相,执掌郑国政权。 公元前542年, …
历史典故
山鸡舞镜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是我国几千年以来人民智慧的结晶。下面为大家带来山鸡舞镜成语故事,快来看看吧。 山鸡舞镜成语故事1 曹操有个小儿子叫曹冲,从小聪明过人。曹操非凡宠爱他,想立他为继续人。 …
历史典故
后生可畏的成语故事及点评
后生可畏的成语故事 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也! 释义:赞扬少年聪明努力,有光明的前途。 故事:孔子在游历的时候,碰见三个小孩,有两个正在玩耍,另一个小孩却站在旁边。孔子觉得奇怪,就问站着的小孩为什么不和大家一起玩。小孩很认真地回答:“激烈的 …
历史典故
刻舟求剑的成语故事
刻舟求剑的成语故事说的是一个坐船过江的人,不小心把宝剑掉入江中,可是他一点儿也不着急,当时只在船舷上刻了个记号,准备船靠岸以后,从刻记号的地方跳下去捞宝剑。可是捞了很久都没结果,这是为什么呢? 1 、刻舟求剑的故事 有一个楚国人出门远行。他在 …
历史典故
《曲尽其妙》的成语故事
《曲尽其妙》的成语故事1西晋的文学家陆机出身于三国东吴的世族大家庭,祖父当过丞相,父亲当过大司马。晋朝建立后,他与弟弟陆云一起到京城洛阳,两人的文章倾倒了当时的士大夫,被称为“二陆”。陆机写了许多诗, …
历史典故
食言而肥的成语故事
六月,哀公从越国回来,大夫季康子、孟武伯在五梧迎候。当时,郭重为哀公驾车,看到他们二人,就对哀公说:“他们背后说了很多诋毁您的坏话,您一定要当面质问他们 …
历史典故
暗箭伤人的成语故事介绍
那年夏天,五月里,郑庄公在宫前检阅部队,发派兵车。一位老将军颍[yǐng]叔考和一位青年将军公孙子都,为了争夺兵车吵了起来。颍叔考是一员勇将,他不服老,拉起兵车转身就跑;公孙子都向来瞧不起人,当然不肯相让,拔起长戟飞奔追去。等他追上大路,颍叔 …
历史典故
明哲保身的成语故事及心语
【出处】 《诗经·大雅·烝民》。 【释义】 明哲:聪明有智慧。原指聪明有智慧的人,善于趋安避危,不参与可能给自己带来危险的事,以保全自身。现多指因怕犯错误或有损自己利益,而对原则性问题不置可否的处世态度。 【成语故事】 西周宣王在位期间,朝中有 …
历史典故
成语故事《刚愎自用》
刚愎自用的成语故事说的是春秋时期,晋楚因宋国发生战争,楚军打得宋国要投降了就撤军。晋军将领先縠不听统帅荀林父的命令擅自进攻楚军。楚国大夫伍参对楚庄王说晋军将领先縠刚愎自用,可以消灭晋军而出兵。结果,楚国大获全胜 。 1 刚愎自用的故事 公元前59 …
历史典故
SEO知识的成语故事
浪迹于SEO行业已数年,而今SEO行业人才辈出,SEO人才竞争更让我亚历山大。SEO知识泛滥让许多新人迷惑,今天笔者就班门弄斧,分享自己总结的SEO成语故事,要学好SEO,要做好SEO,你可以仔细去品味这些成语故事的含义。有同行慨叹:SEO亦如人生,平平谈谈才是 …
历史典故
成语故事:结草衔环
1 结草衔环的成语故事 公元前 594年的秋七月,秦桓公出兵伐晋,晋军和秦兵在晋地辅氏(今陕西大荔县)交战,晋将魏颗与秦将杜回相遇,二人厮杀在一起,正在难分难解之际,魏颗突然见一老人用草编的绳子套住杜回,使这位堂堂的秦国大力士站立不稳,摔倒在地, …
历史典故
成语故事:义无反顾
成语故事:义无反顾11 义无反顾的故事西汉的时候有一位辞赋家,叫司马相如。他自幼好学,会击剑,会抚琴,但他最擅长的还是写诗写赋,他写的《子虚赋》、《上林赋》等都在当时流传一时,是一个满腹诗书的风流才子 …
历史典故
杞人忧天的成语故事
关于杞人忧天的成语故事1成语“杞人忧天”讲述了杞国一个胆小的人整天怕天塌下来,而为此烦恼、发愁,常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从前在杞国,有一个胆子很小,而且有点神经质的人,他常会想到一些奇怪 …
历史典故
《差强人意》的成语故事
《差强人意》的成语故事1吴汉是刘秀的一个部下,平常不太喜欢说话,个性也是直来直往。刚开始,刘秀没有很注意他,后来听到一些将军常常称赞吴汉,才开始注意吴汉,还拜他做大将军。从此以后,吴汉帮刘秀打了许多次 …
历史典故
一箭双雕的成语故事
一箭双雕的成语故事,讲的是相传是因为南北朝一个智勇双全的人具有百发百中的射箭技术,而且能一箭射中两只大雕。 成语一箭双雕什么意思呢?相传是因为南北朝一个智勇双全的人具有百发百中的射箭技术,而且能一箭射中两只大雕。 南北朝时,北周有一个智勇双全 …
历史典故
不屈不挠成语故事
西汉成帝时,京城长安谣言四起,纷纷传说要发大水了,结果搞得人心不安,都争先恐后地准备搬家。在一片混乱中,成帝的舅父、大将军王凤也吓得六神无主,他惊慌失措地来到成帝面前劝其避水,“慢着 …
历史典故
骇人听闻的成语故事
【注音】 hài rén tīng wén 【出处】 南通一巷,谓之界身,并是金银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东角楼街巷》 【解释】 骇:震惊。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 【用法】 作谓语、 …
历史典故
声东击西的成语故事
声东击西的成语故事1声东击西的意思是忽东忽西,即打即离,制造假象,引诱敌人作出错误判断,然后乘机歼敌的策略。为使敌方的指挥发生混乱,必须采用灵活机动的行动,本不打算进攻甲地,却佯装进攻;本来决定进攻乙 …
历史典故
成语故事:叶公好龙
成语故事:叶公好龙1鲁哀公经常向别人说自己是多么地渴望人才,多么喜欢有知识才干的人。有个叫子张的人听说鲁哀公这么欢迎贤才,便从很远的地方风尘仆仆地来到鲁国,请求拜见鲁哀公。子张在鲁国一直住了七天,也没 …
历史典故
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成语故事分享
【成语故事】 北宋时期,滁州太守欧阳修在县城西南风景秀丽的琅琊山“酿泉”边的亭子里,经常约朋友一起喝酒,他给这个亭子取名“醉翁亭”,经常喝得酩酊大醉。因此他作散文《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出处】 醉瓮之意不在酒,在 …
历史典故
聪明反被聪明误的成语故事
太初时期,众鸟儿们要选个鸟王。那时,大家商定:哪个最早看见太阳升起,它就可以做鸟王。蝙蝠与鸽子两个虽能同时早早地看见日升,为了自己能当上鸟王,蝙蝠欺骗鸽子让吃干炒面,故意耽延。结果,蝙蝠虽提前见到了日升,但鸟儿们并不承认它为鸟王。 另一次, …
历史典故
儿童成语故事解衣推食
【成语故事】: 楚汉相争时,韩信奉汉王刘邦之命率兵进攻齐国,项羽派大将龙且前去救援。结果被韩信打得大败,龙且战死。 项羽见韩信很有本事,于是就派武陟去劝说韩信脱离汉王刘邦,自己独自称王。韩信拒绝了武陟的劝诱,对他说:“我以前在项王部下,职位 …
历史典故
成语故事:一字千金的典故
这篇,是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战国末期,大商人吕不韦做了一笔中外历史上最大的投机生意。他不惜巨资,把作为人质的异人立为秦国国君。异人当了秦王之后,为报答吕不韦的恩德,封吕不韦为丞相,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显赫人物。由一个 …
历史典故
唇亡齿寒儿童成语故事
春秋时候,晋献公想要扩充自己的实力和地盘,就找借口说邻近的虢(guó)国经常侵犯晋国的边境,要派兵灭了虢国。可是在晋国和虢国之间隔着一个虞国,讨伐虢国必须经过虞地。“怎样才能顺利通过虞国呢?”晋献公问手下的大臣。大夫荀息说:“虞国国君是个目光短 …
历史典故
成语故事:分庭抗礼
【释义】: “抗”原作“伉”,对等、相当的意思,表示宾客与主人分处庭中两旁,相对行礼,以示平等对待。后来比喻地位平等,互相对立。 【出处】: 《庄子·渔父》万乘之主,千乘之君,见夫子未尝不分庭抗礼,夫子犹有倨傲之容。 一天,孔子和弟子门在树林 …
历史典故
欲速则不达的成语故事
这个成语指的是过于性急反而不能达到目的。多指违背客观规律或不按应有的程序行事。 这个成语出自《论语·子录篇》。子曰:无(wù,勿)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事不成。这段话是孔子教导弟子时说的,意思是:不要只图快,不要只顾眼前利 …
历史典故
朝三暮四成语故事
朝三暮四成语故事1森林里的猴子妈妈最近很少苦恼,因为它家的猴宝宝现在就只剩下两颗门牙了,而且其中有一颗黑黑的,每次猴宝宝咧着嘴笑得时候,就就晃啊晃的,好像马上就要掉了一样的。说起来,这样还是猴子妈妈以 …
历史典故
出人头地的成语故事
【解释】 原意是让这个人高出一头。后形容超过一般人或高人一等。 【成语故事】 北宋时,有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叫欧阳修,庐陵(今江西永丰)人。欧阳修幼年丧父,家贫,买不起纸笔。欧母便以荻草在泥地上划字,教欧阳修认字。 欧阳修十岁时候,经常到附 …
历史典故
后生可畏成语故事及用法的内容
【解释】 后生:青年人,后辈;畏:敬畏,佩服。指青年人势必超过前辈,令人敬畏。 后生可畏成语故事及用法 【读音】 hu shēng kě wèi 【解释】 后生:青年人,后辈;畏:敬畏,佩服。指青年人势必超过前辈,令人敬畏。 【出处】《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 …
历史典故
不死之药的成语故事
不死之药的成语故事1【释义】说明中射之士,以其自身行动揭穿了“不死之药”的诬妄。【出处】此典出自《韩非子·说林上》。有人把不死之药献给楚王,谒者便捧着它送进宫去。中射之士问谒者说:“这东西能吃吗?” …
历史典故
成语故事:断织劝学
成语故事:断织劝学1【原词】 断织劝学【注音】duànzhīquànxué【故事】孟子是战国时期墨家代表人物,姓孟名轲,由于赏识渊博,道德高尚,被后世誉为亚圣。孟子之所以能够取得这么高的地位,与他幼年 …
历史典故
成语故事:防微杜渐
成语故事:防微杜渐1解释:在不良事物刚露头时就加以防止,杜绝其发展。这个成语来源于《后汉书。丁鸿传》,若敕政责躬,杜渐防萌,则凶妖销灭,害除福凑矣。东汉和帝即位后,窦太后专权。她的哥哥窦宪官居大将军, …
历史典故
成语故事:百川归海
西汉的思想家、文学家刘安,是汉高祖刘邦的孙子,袭父封为淮南王。他爱好读书鼓琴,才思敏捷,曾召祟兵客和懂得天文、医学、历算、占卜等数千人,集体编写了一部数十万字的书《鸿烈》,也称《淮南子》《淮南子》中有一篇《记论训》,讲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些 …
历史典故
儿童成语故事: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不入虎穴,不得虎子”这则成语又称“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比喻不亲历艰险就不能取得成功。 这个成语来源于《后汉书·班超传》,超日:“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公元73年,东汉明帝的高级侍从官窦固奉命征伐匈奴,四十岁的班超被任命为假司马。在这次征 …
历史典故
一言为重英语成语故事
一言为重 古时候秦国有个相国叫商鞅,秦王非常器重他。公元前359年,他打算在秦国实行变法,但他怕百姓们不相信官府,就决定做件事以取得他们的信任。 有一天。他把一根10米长的竿子竖在都城南门外,然后告诉百姓如果谁把这根竹竿拿到城边北门,就赏给他10两 …
历史典故
成语故事《南辕北辙》附翻译
Going South by Driving the Chariot North Once a man wanted to go to the south, but his carriage was heading north. A passer-by asked him:If you are going to south, why is your chariot heading north? T …
历史典故
《成语故事》读后感作文300字
暑假期间,我看了一本书——《成语故事》,书里一个个精彩的小故事吸引着我,启发着我,引导着我。 在我的印象中最深刻的是《磨杵成针》这个小故事,讲的是李白小时侯读书很不用功,还没写完作业就跑出去玩。一天,他看见一位老奶奶正拿着一根又粗大壮的铁棒 …
历史典故
绝代佳人的成语故事
【注音】jué dài jiā rén 【成语故事】汉朝中山李氏兄妹三人到京城长安发展,李延年进入皇宫乐府,他向汉武帝推荐他妹妹是绝代佳人,一见倾城,再顾倾国。汉武帝十分高兴就召见李延年的妹妹并封她为夫人,生下昌邑王刘贺,汉武帝十分宠爱这个绝色夫人。 …
历史典故
白首同归的成语故事
白首同归的成语故事1【注音】bái shǒu tóng guī【成语故事】晋朝时期,中书令孙秀看中大富豪石崇的爱妾绿珠,想要占为己有。绿珠至死不从。孙秀假传诏书逮捕石崇。孙秀记恨潘岳小时用鞭子打过他, …
历史典故
五谷不分的成语故事
五谷不分的成语故事1【拼音】wǔ gǔ bù fēn【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孔子带领弟子周游列国,经历卫、陈、蔡等国的碰壁后,从叶邑出来迷了路,子路前去问路,回来后发现不见了孔子,就问地里耕种的农夫,农 …
历史典故
拉拉扯扯的成语故事
拉拉扯扯的成语故事1【注音】lā lā chě chě【成语故事】贾宝玉因与林黛玉两人发生了口角,不欢而散。黛玉独自在潇湘阁后悔,宝玉也在后悔不该得罪她,就亲自上潇湘阁道歉,上前拉黛玉出去玩。林黛玉将 …
历史典故
蓬头历齿的成语故事
【注音】péng tóu lì chǐ 【典故】其妻蓬头挛耳,齞脣历齿。 战国楚·宋玉《登徒子好色赋》 【释义】头发蓬乱,牙齿稀疏。形容人衰老的容貌。 【用法】作谓语、定语;形容人的老态 【相近词】老态龙钟 【同韵词】读书君子、梨园弟子、微言大指、辽东豕、 …
历史典故
成语故事之亡猿祸木
【拼音】wáng yuán huò mù 【成语故事】唐朝大历年间,有数百只猴子栖息在古田的杉木林中,附近的农民嫌它们危害庄稼,想把林子砍光然后杀猴。群猴中的一只老猴见人伐木,就跳到附近的一家房屋开始纵火烧屋。农民见房屋烧起来了赶紧去救火,于是群猴纷纷 …
历史典故
节外生枝的成语故事
【注音】jié wài shēng zhī 【成语故事】宋代理学家朱熹,他一生大部分时间从事讲学和著书,他认为读书要从文章的思想内容、逻辑推理上去读,不要管别的问题,吕祖谦的弟弟吕子约不同意这种观点,朱熹认为读书不要左遮右拦,没必要去多惹一些麻烦,以免 …
历史典故
铁板铜弦的成语故事
【拼音】 tiě bǎn tóng xián 【成语故事】 北宋时期,苏轼带他随从外出郊游,他观赏山崖的金鸡菊,随从在一旁高唱苏轼的歌词。苏轼问他们自己与柳永的词有什么不同。随从说:柳郎中的词只可借17岁的女孩子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外晓风残月”,您的歌词得请 …
历史典故
死而无怨的成语故事
【拼音】 sǐ ér wú yuàn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孔子外出讲学,子路佩剑前往保护孔子,子路说自己像箭不用读书,孔子说读书可以让他有勇有谋。子路问孔子统率三军时愿意与谁共事,孔子说不愿与那些空手打虎及徒步过河的有勇无谋的人共事,与有勇有谋的 …
历史典故
槁木死灰的成语故事
槁木死灰的成语故事1【注音】gǎo mù sǐ huī【成语故事】大观园内只有李纨一个寡妇,她原是贾珠的老婆,贾珠死后,她与五岁的儿子贾兰相依为命。她出身金陵名宦家庭,知书达理,她青春丧偶后,虽处于膏 …
历史典故
谈笑自若的成语故事
【注音】tán xiào zì ruò 【成语故事】三国时期,孙权刘备在赤壁大败曹操,联军乘胜追击到南郡。吴将甘宁奉命占领夷陵,曹仁率五千兵马前来围困并不断向城里射箭,只有二千兵马的甘宁并不惧怕,仍然谈笑自若,命士兵收集曹军的箭,一面派人冲出重围去向 …
历史典故
天经地义的成语故事
天经地义的成语故事1出处《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夫札,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释义“经”指常规,原则“义”指正理,准则。天经地义比喻正确的,不可改变的因而也不容置疑的道理。故事公元前520年周景王 …
历史典故
首页
上一页
8
9
10
11
12
13
14
下一页
末页
按字数分类
50字
100字
150字
200字
250字
300字
350字
400字
450字
500字
550字
600字
650字
700字
750字
800字
850字
900字
950字
1000字
你可能感兴趣的话题
大中华区
潮落
同心
叶片上
湍河
我安
枭鸟迁居
瑜珈
好强
喜春
倒转
吉利
特征
绝版
临渊羡鱼
答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