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青藏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04-28 17:57:25
  • 《雪山春晓作文300字》
  • 雪山层叠的青藏高原,万物复苏,冰雪融化。《雪山春晓》是作者在西藏民间音乐的基础上创作的一首古筝独奏曲。

    乐曲刚开始时的温柔似水与安静;乐曲进行中冰雪融化时的欢快、活泼;乐曲结尾时的美好与藏族人民对新生活的期盼。令我感受最深的旋律是乐曲进行中,作者采用了西藏地区的“拉噜”(山歌)的形式,并吸收了“弦子”的某些音型和素材。

    《雪山春晓》作者的心情是欢乐的,在乐曲中,作者生动地描写了白雪皑皑的青藏在早春到来时冰雪融化,万物复苏,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随着音乐的旋律,来了一次精神之旅,在这里天空是那么明朗,河水是那么清澈,山峰是那么雪白……

    作者用《雪山春晓》表达了藏族人民对新生活的美好祝愿和期盼。

  • 《初识青藏高原作文400字》
  • 那一天,天刚蒙蒙亮,太阳公公眯着眼还在打哈欠,爸爸就送我们去机场了。到了机场,我们很开心地和爸爸再见,我的心已经迫不及待的飞向那遥远的青海了。

    办完登记手续,我们做上了飞机。飞机很快地滑行,冲出跑道,腾空而起。没过多久我们就到了青藏高原的上空。从窗户往外看,这里的天空和我们平时看到的天空不一样,这里的天空蓝的特别的纯净,蓝的特别分明。抬眼看去,云层洁白如雪,好像漂浮在天空中棉花糖,好想去上面打滚一下。当我们穿过一片云层,引入眼帘的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土地。下面的山峰高高耸立,旁边的公路宛如一条银蛇,把一座座山峰连接起来。和我们平时看到的不一样,这里的山峰没有像江南山峰的郁郁葱葱,这里有的是黄土地中带着一丝丝的植物,没有人烟。在金色阳光的照耀下,蓝天白云和下面的黄土地融合在一起,令人心旷神怡!

    完全不一样的风景,让我对接下来的旅途充满了好奇,这是怎么样的一个世界呢?

  • 《大漠情怀》
  •     如果说青藏高原址地球上最后一方净土便是人类感受生命的一片热土,那宁夏沙漠辉璀璨的i可磨灭的了专如果说故宫记载了华夏光·百零八塔便对你讲述了一个遥远而不之一对人海,我曾心潮澎湃,襟怀开阔曾逸兴纷发,豪情万丈;面对茫茫的戈壁了生命的渴望。扎面对高山,我,我初次体会到与世界上最大的沙漠相比,这宁夏境内的沙漠只能算是小字辈了,然而仅此也已经是人的肉眼所不能及的了。茫茫然漫及天边,没有一个沙丘,有的只是那沙浪一圈圈向外衍射的痕迹。脱下鞋,赤脚踩在沙子上,确切地说是踩在沙面上,因为它是那样细腻,那样柔滑,脚顺势隐下去,沙子随即淹没脚背,充满脚趾缝,与你的每一个毛细孔相通融,甚至要沿着你的血管末梢融入你的全身,使你成为一个真正的大漠的杰作。

        在那里,即便被认为是最弱的微风也可以兴风作浪,把细腻的沙均匀地扑洒到你的脸仁、你的眼里、你的口中。它不猛烈、也不刺激,只是想窜进你的身体里,汇人你的血液中。假如遇到狂风,它可不会这么友善地对待你,它会使群沙成群结队地向你奔来,任凭风沙将你撕扯,随后掀起几乎整个沙漠把你掩埋在脚下,接着你会在地下倾听风沙的咆哮。嗦望大漠中的单调的色彩,体味风沙的摇曳与抚摸,你会想象到这里曾经是横扫半个中原的西夏王朝的故都吗?你可知道这里曾满载着原始苍茫的大漠的风情,这里曾镌刻着岁月风沙的动人传说,这里的一切都是那么地古老而苍凉,悲壮而豪放。

        然而谁又能说这里就没有荡漾着生命的律动,凝聚着生命的激情呢?融人这大漠之中的柔情与狂放,不正是它那跳跃着的、不可抑制的、对生命的渴望吗!之二在茫茫大漠之中,坐落着一个古老而神圣的塔群—一百零八塔。它后依山的威严,前映水的灵息,不知在这苍茫的塞外矗立了多少个世纪。它曾目睹过西夏的兴衰,饱受过列强的凌辱;也曾感受那新朝代的朝阳,沐浴新中国的雨露,它就是中华民族千百年历史的见证。

        站在塔群的脚下,仰视它,一百零八座石塔呈三角形岿然列阵,虽历尽千百年的沧桑,饱经风雨的洗礼,但它却不曾衰老,仍然守候着西夏故国那亘古的传说,企盼着大千子民那殷勤的膜拜。置身于塔林之中,抚摸它睿智的额、庄严的唇,感受召’一它圣洁的魂,普照的神,里虽未掩埋过佛之遗,冥冥中,远古之气息悄然而至,这这里虽未保藏过佛之经,弥陀佛”的梵音;这甲y然而仍映射出舍利的七彩灵光然而仍能依稀聆听到“南过林立的香台绕着企盼的渴望的弥烟登上最高一层,八项塔的身边,,然而仍萦里关山,一种“价到某一音I}电影.},的俯视锦绣大地,万代个稗”的气势融人全身。

  • 《八思巴文化节》
  • 从公元前起,开始有先民居住在青藏高原。以后,经过漫长的岁月,西藏高原上分散的众多部落逐渐统一,成为现在的藏族。

    吐蕃王朝 公元七世纪初,唐朝建立起强大的统一政权。与此同时,藏族的民族英雄松赞干布兼并十余个部落和部族,在西藏高原实现统一。松赞干布在位期间,锐意修好唐廷,吸取唐朝的先进生产技术和政治文化成果。他曾两次派遣大臣赴唐廷求婚,于公元641年迎娶了唐太宗的宗女文成公主。唐高宗封松赞干布为“附马都尉”、“西海郡王”,后又晋封为“宾王”。松赞干布奠定了吐蕃与唐朝200余年频繁往来的“甥舅亲谊”。

    公元710年,唐金城公主携带绣锦缎数万匹,工技书箱多种和一应使用器物入蕃,嫁吐蕃王赤德祖赞。金城公主入蕃后曾资助于田(今新疆境内)等地佛教僧人入蕃建寺译经,并向唐朝求得《毛诗》、《礼记》、《左传》、《文选》等典籍。公元821年,吐蕃王赤热巴巾三次派员到长安请求会盟。唐穆宗命宰相等官员与吐蕃会盟官员在长安西郊举行了隆重的会盟仪式。次年,唐朝派刘元鼎等人到吐蕃寻盟,与吐蕃僧相钵阐布和大相尚绮心儿等人结盟于拉萨东郊。此次会盟时在唐长庆元年(822年)和二年(823年),史称“长庆会盟”。会盟双方重申了历史上“和同为一家”的甥舅亲谊,商议今后“社稷如一”。记载这次会盟内容的石刻“唐蕃会盟碑”共有三块,其中一块立于拉萨大昭寺前。

    公元842年,吐蕃王朝因王室内讧和部族之间、边将之间的混战而分裂瓦解,出现众多互不统属的地方势力。它们各占一方,互相征伐,战争连绵持续了四百余年,直到十三世纪中叶西藏统一于中国。十三世纪初,蒙古族领袖成吉思汗在中国北部建立蒙古汗国。1247年,萨迦派高僧班智达·贡嘎坚赞同蒙古汗国皇子阔端在凉州(今甘肃武威)议定了西藏诸部归顺蒙古汗国和接受所规定的地方行政制度的内容;萨迦地方政权建立。1271年,蒙古汗政权定国号为元,并于1279年统一全中国,建立了统一的中央政权,西藏成为中国元朝中央政府直接治理下的一个行政区域。1260年,元朝皇帝忽必烈(1215-1294年)即蒙古汗王位后,封贡嘎坚赞的侄子、萨迦派法王八思巴为国师。1264年,忽必烈设释教总制院,命八思巴以国师身份兼领院事。在总制院(后改宣政院)下,设有“宣慰使司都元帅府”,负责处理和管辖现今西藏大部分地区的军政事务。宣慰使司下面辖有管理民政的万户府、千户所。1265年,忽必烈封八思巴为大宝法王、帝师,并通过八思巴举荐,任命了总管西藏事务的行政长官和13个万户府的万户长。1268年、1287年和1334年,元朝中央曾三次派官员在西藏清查户口,还在西藏地区设立了15个驿站,联成通往大都(今北京)的交通线,推行并确立了西藏地方的“乌拉”(意为徭役、差役)制度。历代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自十三世纪中叶西藏地区正式归入元朝版图后,中国虽然经历了几代王朝的兴替,多次更换中央政权,但西藏一直处于中央政府的管辖之下。十四世纪中叶,萨迦地方政权逐渐衰落。

    1354年,以降曲坚赞为首的帕竹噶举派成为西藏大部分地区的统治者,形成了政教合一的帕竹地方政权。在西藏帕竹时期,元中央政府承认了这一事实,封降曲坚赞为大司徒。1368年明朝建立后,采取了普遍封赐的政策,对具有政治实力的地方诸教派首领均赐加以“王”、“法王”、“灌顶国师”等名号;王位的继承必须经皇帝批准,遣使册封。这时,达赖喇嘛和班禅喇嘛两大活佛系统所属的格鲁派兴起,三世达赖喇嘛索南嘉措向明廷入贡,获得明朝中央封赐的“朵儿只唱”名号。明朝中央对西藏地方的治理,沿袭了元朝的办法,先后设置乌思藏、朵甘两个“卫指挥使司”和“俄力思军民元帅府”,分别管理前后藏、昌都和阿里地区的军政事务。其间,帕竹地方政权在西藏部分地区建立了宗本制度,所任各宗的行政首脑,明朝皆授以官职,使其既为宗本(相当于县长)又为中央命官。

    1644年清朝取代明朝,对西藏的治理更加严密,使中央政府在西藏行使主权管辖的施政进一步制度化、法律化。清顺治皇帝数次邀请五世达赖进京,1652年,五世达赖进京入见。1653年,顺治皇帝颁赐金册、金印,敕封五世达赖,正式确定了达赖喇嘛的封号。1713年,康熙皇帝册封五世班禅罗桑益西为“班禅额尔德尼”,正式确定了班禅喇嘛的名号。自此,达赖喇嘛在拉萨统治西藏的大部分地区,班禅额尔德尼在日喀则统治西藏的另一部分地区。

    1727年,清朝设立驻藏大臣,代表中央监督西藏地方行政;西藏与四川、云南、青海的区界,就是于此时派员正式勘定的。1721年,清朝中央政府在西藏建立噶伦制度;1750年,再次调整管理西藏的行政体制,废除郡王制度,建立西藏地方政府(即“噶厦”),规定了驻藏大臣与达赖喇嘛共同掌握西藏事务的体制。1793年,清朝政府就驻藏大臣的职权、达赖与班禅及其他大活佛转世、边界军事防务、对外交涉、财政税收、货币铸造与管理,以及寺院的供养和管理等,颁布了著名的《钦定藏内善后章程》,共二十九条。此后一百余年,二十九条章程确定的基本原则一直是西藏地方行政体制和法规的规范。

    1911年,中国爆发辛亥革命,建立了合汉、满、蒙、回、藏等民族为一体的共和国——中华民国。中央政府一如元、明、清三朝,实行对西藏地方的治理。1912年中央政府设蒙藏事务局(1914年改称蒙藏院),主管西藏地方事务,并任命了中央驻藏办事长官。南京国民政府于1927年成立,1929年设立蒙藏委员会,主管藏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地区行政事宜。1940年,国民政府在拉萨设立蒙藏委员会驻藏办事处,作为中央政府在西藏的常设机构。西藏地方政府多次选派官员参加国民代表大会。中华民国期间,外患不已,内乱频仍,中央政府孱弱,而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继续接受中央政府册封,获得在西藏地方的政治、宗教上的合法地位。现在的十四世达赖喇嘛拉木登珠的任职,就是经由国民政府主席颁令批准的。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央人民政府根据西藏的历史和现实情况,决定采取和平解放的方针。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的代表就西藏和平解放的一系列问题达成协议,签订了《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简称“十七条协议”)。“十七条协议”的主要内容是:一方面,中央政府要求西藏地方政府积极协助人民解放军进驻西藏,巩固国防,坚决驱逐帝国主义势力;西藏地区一切涉外事务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处理;藏军逐步改编为人民解放军。另一方面,中央人民政府对西藏现行制度及达赖喇嘛的固有地位及职权不予变更;尊重西藏人民的风俗习惯,宗教仰自由得到保护,西藏的社会改革,采取与西藏领导人员协商解决,在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等。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分别致电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表示拥护“十七条协议”,决心维护祖国主权的统一;西藏各阶层僧俗人士和各地藏族领袖也表示坚决支持。从此,西藏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1954年,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联袂赴北京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这次会议上,达赖喇嘛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班禅额尔德尼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1956年,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成立,达赖喇嘛就任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主任委员。1959年3月,西藏地方政府多数噶伦和上层反动集团全面发动了旨在分裂祖国、维护封建农奴制、反对民主改革的武装叛乱。中央人民政府命令驻西藏的人民解放军坚决平息了叛乱。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于同年3月28日发布命令,宣布解散西藏地方政府,由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行使西藏地方政府职权。与此同时,中央人民政府顺应西藏人民的意愿,在西藏进行了民主改革,废除了封建农奴制度,百万农奴和奴隶翻身解放,不再被作为农奴主的个人财产加以买卖转让、交换、抵债,不再被农奴主强迫劳动,从此获得了人身自由,成为新社会的主人。又经过几年的稳定发展,1965年9月正式成立了西藏自治区。

     

    藏族本土文化原本是位于雅鲁藏布江流域中部雅砻河谷的吐蕃文化和位于青藏高原西部的古象雄文化逐渐交融而形成的。到了公元七世纪松赞干布时期,佛教从中原、印度、尼泊尔传入吐蕃,逐渐形成和发展为独具特色的藏传佛教。与此同时,南亚的印度、尼泊尔文化以及西亚的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等,特别是中原的汉文化,对西藏文化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西藏文化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藏族建筑艺术和雕塑、绘画、装饰、工艺美术等造型艺术以及音乐、舞蹈、戏剧、语言文字、书面文学、民间文学、藏医藏药、天文历算均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由于历史的原因,西藏后来发展成为一个极少数上层僧侣贵族掌权的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的地方政权,使得藏传佛教文化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处于西藏文化的主导地位。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1959年实行民主改革前。当时,西藏的生产资料和文化教育为极少数上层僧侣贵族所垄断,文化艺术只供少数上层僧侣和达官贵人消遣,占西藏人口95%的广大农奴和奴隶生活极度贫困,连基本的生存权都毫无保障,根本谈不上享受文化教育的权利。长期的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的统治不仅严重束缚了西藏生产力的发展,而且使西藏传统文化包括文物古迹、道场胜迹处于自我封闭和萎缩的状态。至于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则更是一片空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十分重视藏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在与西藏地方政府签订的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十七条协议”中明确规定:要“依据西藏的实际情况,逐步发展西藏的民族语言、文字和学校教育。”1959年,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西藏实行民主改革,废除封建农奴制度,解放百万农奴和奴隶,逐步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使西藏的社会和文化发展迈入了崭新的时代。西藏文化从此结束了为少数上层封建僧侣贵族所垄断的历史,成为西藏全体人民继承和发展的共同文化遗产。

     

    域西藏,一年中最绚丽多彩、激动人心的就是那些民族传统节日了。几乎每一个月都有一、二个节日这些节日,或者是一些民俗习惯活动久而久之地演变成了民众的节日。

    藏历年节:藏历,是中国著名的天文历书之一。它的纪元是用夏历的五行和十二生肖来计算,也是60年一轮、3年一闰。藏族人民过藏历年节,一般是在正月初一日开始,延至三,五天。

    花灯节:藏历正月15日为花灯节。原是宗教信徒集会的日子,人们做许多酥油灯朝圣供佛。以后又增添灯塔、灯架,还用酥油花塑造出各种人物、花兽,以供观赏。

    沐浴节:藏历7月上旬,在西藏高原上的藏族人民中,都有一个群众性到河旁洗澡的活动,人们称之为“沐浴节”。沐浴节,因为要持续一周左右,也称沐浴周。

    雪顿节:藏语中的“雪”是酸奶子的意思,“顿”是宴的意思,即吃酸奶子的节日。现在雪顿节的活动内容演变为以藏戏会演为主,所以有人把它称为“藏戏节”。时间一般在藏历6月底7月初。

    赛马节:跑马射箭是藏族人民普遍好的体育活动,一般在每年藏历7月底至8月初举行。赛马期间,牧民们还搞一些物资交流。

    望果节:藏族人民预祝丰收的节日,在庄稼成熟之际举行。活动内容有赛马、射箭,唱藏戏等。

    萨噶达瓦节:藏历4月15日,相传是释迦牟尼诞生成佛日;又传是文成公主到达拉萨的纪念日。每年的这一天拉萨藏民都要集会和游园。

    藏木林吉桑节:原意是“世界供佛日”,每年藏历5月15日过节。民主改革后,每年5月1日到15日的半个月里,拉萨藏族群众走出庭院,到“林卡”(即公园)散步、载歌载舞、野餐,形成群众性的“逛林卡节”。

    牛节:牛节是夏尔巴人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据说每年春草泛青时,夏尔巴把牛赶到山上喂养,到秋风起草木落时,男女老少上山把牛接下来,为牛接风洗尘,给牛戴鲜花,喂青草和盐巴,祝它门一冬膘肥体壮。这种遗风,不光是为让牛繁衍兴旺,而且还有一种对人的美好寄托:岁岁平安。

  • 《人参果》
  •     在我们家乡,那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上,盛产一种特有的野生植物—一人参果 听这个名字,你一定会联想到《西游记》孙悟空、猪八戒偷吃人参果的故事吧?不过,那是神活故事,而我说的人参果却是实实在在的,我还亲日尝过呢! 人参果这个名字,也不知是谁取的,竟这样诱人,但更吸引人的还是它本身。,当煮熟的人参果盛在刻着双龙夺珠图案的碗里,洒上白糖,再浇上酥油汁,做成精美的“觉玛玛柯”端上餐桌时,远方的客人们总是赞不绝口,迫不及待地品尝,好像唯有吃了它才不算枉来一次高原似的。每逢过年过节或喜庆的日子,人们总在桌上放些供品,以示吉祥如意,其中人参果是必不可少的。人们也爱把它当作珍贵的礼品相互赠送,以表达自己的赤诚之心。 说到这里,我还记起一段关于人参果的神话传说、、相传在很久以前,高原上一片荒凉,人们挨饥受冻,过着苦难的生活。

        一天,一位圣人来了,他要解救人们脱离苦海,但需要有一位勇敢的人献出自己的生命,去换取一粒能帮助人们度过灾年的幸福种子。有个名叫卓玛的美丽善良的姑娘挺身而出,她献出自己的牛命,为乡亲们换来了幸福的种子,这种子就是“人参果”。逢年过节,藏族人民有互赠人参果的习俗,就是为了纪念这位卓玛姑娘。 说了半天,人参果到底是什么样呢?它是种并不起眼的野生植物的地下茎。在海拔三千公尺的高寒地带,它不择地热、气候,也无需人们去种植、培育,只要一粒种子下土,就会自然地生根、发芽结果。它的形状和颜色都很平常,既不象葡萄那样水灵灵诱人垂涎欲滴,也不像苹果那样清香扑鼻。人参果的外形,大小不等、千姿百态,圆的、长的、葫芦形的都有。它的颜色是红褐色的,和泥土颜色相近。到了秋天收获季节,满山遍野都有它的踪迹。

        那杂丛生的地方,恰恰是人参果的藏身之处。在那里,你会看见了一种叫“觉玛”的野生植物,它们开着浅黄色的小,微风吹过,就像无数的蝴蝶在飞舞。你只要用一根结实的木棍扒开泥土,就可以采到人参果了。人参果含有丰富的淀粉和蛋白质,是老人、小孩极好的补品。 今年八月,家乡的亲戚托人带来一点人参果,我便美美地吃了一顿。吃着那久未品尝的家乡特产,我的眼前浮现出了家乡的山山水水,浮现出了我日夜思念的家乡人民。我似乎看见,他们正在“甲坡地”那肥沃的麦田忙着播种,妇女们腰间围着的五颜六色的“帮典”,在阳光下显得分外鲜艳美丽。我似乎看见,他们正在果园里收获,一簇簇枝头爬满了苹果,有香气扑鼻的“玫瑰香”,有肥硕丰满的大冬红”,有红彤彤的“小冬红”,还有绿里透粉的“姑娘苹果”……我似乎看见,他们正在光秃秃的“红军山”上植,他们决心学习当年红军的顽强意志,要让荒山换绿颜。我似乎看见,经过他们的努力,穷山沟变成一了现代化的新农村,一座座藏族小楼拔地而起……我似乎看见,他们的眼里溢着幸福的泪水,捧着大棒的人参果,正在向我微笑。 啊!人参果,多美的家乡的人参果呀!

  • 《梦回青藏》
  •     生命中的诸多细节或浓墨重彩或扑朔离地构筑成了我们的生活。在这些细节中,总也有那么一些片断,用最深层的朴实与真切向你揭示生命的底色,并永远清晰地镌刻于你的记忆之中。

        譬如青藏。

        我惊异于自己时隔一年有余还能如此清晰地忆起那里的山水草木,甚至还记得从藏族女子那儿学来的山歌。也曾多次午夜梦回青藏,梦里的自己依然尽情奔跑于那一望无际的绿茵上,接受阳光最近距离的洗礼……这就是青藏的魅力了:美丽而无喧嚣,独特但不张扬,吸引你的恰是那一份真实与纯粹。

        记得初上高原时,自己在高海拔带来的特有反应、昼夜的极大温差、夹生的饭菜前显得无所适从,同时却又被无比鲜丽明快的景致所震撼—湛蓝的天空、白的云朵连同那青山绿草与鲜花,都被阳光镀上了一层明黄色的光晕。有风吹过时,成团的云朵散成丝絮,环绕着远处的山尖,或是徘徊在林海之上久久不肯离去。山民江水时而静如一乱琼浆,时而拍打着岩石奔流而下,溅起朵朵雪白的浪花。

        记得青藏的白昼,阳光不加任何遮拦地投射下来,灼得每一寸肌肤都火辣辣地疼。奔走在草原上,脚下腾起的是滚滚热浪。渐渐地感觉自己快被熔化了,化成一棵青草或一株野花,永远地站立着被圣洁的骄阳亲吻。高原之夜则是静谧的,披一件外套坐在清凉的石上,会觉得喧嚣万物都暂时隐去了。昂首向天,却见无数颗星星如水钻般点缀于漆黑的夜空,它们离我如此接近而又真切,似乎只要一伸手便可摘下一颗来细细把玩。我又想,在我站起身时,大概就可以叩响天堂的门环吧。

        还记得那一座座熏香袅袅的庙宇,有面目和善或狰狞的巨大神像,喇嘛们闭目安详地诵经,藏民和游人虔诚地磕着等身长头。我披着白色哈达,看院子里随风飘扬的藏播,在四处弥漫的香火气息中渐渐地去感觉神的无处不在。一位小喇嘛摇着手中的转经筒,指着不远处一座插满彩播的山丘告诉我:那是传说中的“小西天”,每逢春季时,都会有成千上万的各色鸟儿飞临。当地的藏民视其为神的栖息地,终日祭拜从不停歇……我不禁也朝着那山丘的方向深深地鞠了一躬,轻轻地说:“拉索罗(神保佑)—”

        还记得在一个个藏品摊位前驻足,拨弄那近乎完美的银质耳环、手镯、头巾、围布,还有一把把闪耀着独特光芒的刀具。藏民们热情地向我们展示上好的货品,临别时还连声地道着“扎西德勒!一路平安!”路边的店里,还有风味地道纯正的烤肉和苞米出售,能歌善舞的藏族姑娘热情大方地招徕过客。而集市的远处,是高高的山峰耸立人云,它慈地看着它庇护下的人们以独有的方式快乐地生活,年复一年,生生不息……

        “是谁带来远古的呼唤,是谁留下千年的期盼……”离开时,车里一直在播放这首歌,听着李娜辽远浑厚的嗓音,看窗外层登的群山和无边的草原,不时有放耗牛的小姑娘友善地向我们挥手,还有天边那一抹如血的残阳—我泪流满面,骤然明白心中那份深深的情怀,牵动的是无比清晰的不舍和酸楚。

        是的,我终究只是青藏的一个过客,一切的美丽与感动也只是在记忆中渐渐风化成一块晶莹的珑拍,时刻在内心深处闪烁着最纯洁的光芒。

        回到校园的我依然平凡地生活着,有时还会很俗气地计较一些琐碎的得失。只是,坐在自习室里,当午后的暖阳透过格子窗铺泻在脸上和身上时,那种和煦使我一次次地想起青藏并深怀感谢,感谢高原使我能在每天清展醒来时,可以触及胸前佩挂的耗牛骨制佛珠,祈愿自己能在人来人往中永葆一份真实与纯粹,且时常轻轻地说上一声:美丽的青藏,拉索罗。

  • 《世界屋脊》
  •     大家都知道,“世界屋脊”是由我国的青藏高原和不丹高原、尼泊尔高原、克什米尔高原和帕米尔高原所组成,面积约300万平方公里,平均高度约为海拔4000米。我国的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最大的组成部分,面积约240万平方公里,所以“世界屋脊”经常专指我国的青藏高原。青藏高原属于我国地势最高的一级,称“第一级”。它有500多个上海市那么大,有20多个上海市的海拔高度那么高。如果地球不是圆的,而是一个平面的话,那我站在“世界屋脊”上可以一览全球了。

        谁说只有江南的名山秀湖才遐迩驰名?你可知道,青藏高原也有遐迩驰名的名山秀湖呢!不信,你看:珠穆朗玛峰高达8848米,是世界最高峰。青海省境内的阿玛卿山,巍然高耸,也为世人所服目。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边缘—祁连山东南部的盆地里的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湖,它的面积约为4400平方公里,平均海拔230。多米。盛夏,湖周围金黄色的菜花,在微风中荡漾,吸引来自浙江、江苏、四川等地的放蜂人;它还蕴藏着巨大的生物资源—徨鱼,是我国重要的水产资源之一;它的湖心鸟岛更是中外闻名,岛上有无数斑头雁、鱼鸥、棕头鸥、鹭鸳等多种候鸟,在离岛一公里的地方就可以看到岛的上空鸟群云集,听到鸟声鼎沸.你到岛上去,便可以看到鸟巢密密麻麻,不可胜数,鸟蛋俯拾皆是,真是别有一番风光。

        谁说只是长白山有天池(指“白头山天池”),青藏高原也有闻名千里的天池明镜,它叫“孟达天池”,位于擞拉族的家乡.它波光粼粼,水势浩渺,宛如一面圣洁的明镜,置于群峦益峰的高原之众。它深约30米,方圆约27平方公里,蓄水达800万立方米—真是浩瀚一片,景色迷人。

        谁说育藏高原没有珍禽异兽?你请细看,野耗牛全身褐黑,与人同高。它的角制成药,不仅能健胃,而且能主治腹肿瘤;它的骨能祛寒增热;它的心能医治心绞通和神经衰弱。还有白唇鹿身高1米多,长近2米,体重达130公斤左右,它是青藏高原特有的珍贵动物,全身是宝,最贵重的还是它的茸皮薄、茸毛密而丰的鹿茸……

        谁说青藏高原没有奇花异草?我们且不谈家喻户晓的雪莲,就让我们谈谈红花吧。红花,分藏红花和草红花两种,是一年生的草本植物。因为它叶子边缘有尖尖的刺,所以西北农村和城市郊区的房前屋后、菜园四周、田边地角都种植着红花,用来护墙、卫房、围园保田。红花的花呈橘红色,除了作药用,还可以作染料和香料.把花碾成粉末,可以用来做面食花卷等夹层的调料,吃来美味可口。在医药上,红花有止痛、祛疲、活血之功,可以主治闭经、难产、癖血、痛肿和跌打损伤等病.种子还可以榨油,含油量比大豆、葵花籽、棉籽、胡麻还高。更重要的是,它的亚油酸含量是目前已知油质中最高的,为百分之七十以上……

        啊,我的家乡—青藏高原,我要永远赞美你,永远依偎在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