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魏志•荀彧〔yù〕传》有一段故事:
曹操是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东汉末年,军阀豪强,纷纷割据,曹操实力本来不大,在打了几个胜仗之后,特别是在山东兖州【兖yǎn】一带打败了吕布之后,威势大增。
靠近兖州的徐州,地位险要,物产丰富,曹操想占领这个地方。但是,由于徐州守将陶谦很得人心,不易取胜,打过一次,没有得逞。后来闻知陶谦已死,曹操便想立刻前去攻打。曹操的谋士荀彧劝阻道:“兖州这里,我们立足未稳,吕布还想伺机反扑,如果你抽兵攻打徐州,我们内部空虚,吕布必乘虚而入,兖州势将失守。徐州万一又攻不下,我们到哪里去呢? ”
荀彧还说:“现在陶谦虽死,但是因为我们已打过他一次,他的部将必定提高瞀惕,随时防备我们袭击。他们一定会用‘坚壁清野,的办法来对付我们。如果攻又攻不下,田里的粮食也收不到,那处境就要十分危险! ”
曹操听了荀彧的分析,认为很有道理,就不去打徐州了。
《晋书•石勒载记》也有一段故亊:
晋朝时,北方十六国之一的后赵,颇有势力。国王石勒,曾亲率兵马,南下与晋军作战,现在的河北、河南、山东和江苏安徽北部,几乎都被占领。晋军不敢对抗,节节败退。在寿春地方(今属安徽),晋军采取“坚壁清野”的措施,使敌人找不到吃的东西,大闹饥荒,石勒这才无法继续进军,不得不后撤。
以上两段故事中,所谓的“坚壁清野”,壁,就是壁垒、堡垒;坚壁,就是坚守堡垒。野,就是田野、田地;清野,就是收拾干净田里的粮食和藏起其他物资。也叫“空室清野”或“空舍清野”,把家里和田里的东西全都收拾隐蔽起来。这是饿死、困死入侵之敌的一种作战方法。
东汉末年,曹操在镇压黄巾军占领了兖(yǎn)州地区后,雄心勃勃地准备夺取徐州要地。
那时,颍川颍阳(今河南许昌)有个名叫荀傕的人,非常有才能,为避董卓之乱迁居冀州,被袁绍待为上宾。他看出袁绍不能成就大事,就投奔到曹操门下。曹操大喜,任命他为司马。从此,他跟随曹操南征北战,出谋划策,深得曹操的信任。
公元194年,徐州牧陶谦病死,死前将徐州让给了刘备。消息传来,曹操夺取徐州的心再也按捺不住了,忙着要出兵徐州。荀傕知道了曹操的想法,说道:“当年汉高祖保住关中,光武帝刘秀据有河内,他们都有一个巩固的根据地,进足以胜敌,退足以坚守,所以成了大业。如今将军不顾兖州而去攻打徐州,我方留守兖州的军队留多了,则不足以取得徐州;留少了,倘若吕布此时乘虚而入,又不足以守住兖州。最后,一定是弄得兖州尽失,徐州未取。”他还指出,“眼下正值麦收季节,听说徐州方面已组织人力,抢割城外的麦子运进城去。这说明他们已有了准备,一旦有风声传来,他们必然会加固防御工事,转移全部的物资,一切准备就绪迎击我们(原文为:‘今东方皆以收麦,必坚壁清野以待将军’)。这样,你的兵马真的去了,城攻不下,什么东西也得不到手,不出十天,你的军队就会不战自溃。”
曹操听了荀傕的话,十分佩服,从此集中兵力,很快打败了吕布。后来,又打败了刘备,占据了徐州。
“坚壁清野”:坚壁,是加固城墙和堡垒;清野,是将野外的粮食、财物收藏起来。加固防御工事,把四野的居民和物资全部转移,叫敌人既打不进来,又抢不到一点东西,因而站不住脚。这是对付优势之敌的一种作战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