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雏凤清声
【拼音】
chú fèng qīng shēng
【释义】
雏凤:比喻优秀子弟;清声:清越的鸣声。比喻后代子孙更有才华。
【出处】
唐·李商隐《寄韩冬郎兼长之员外》:十岁裁诗走马成,冷灰残烛动离情。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解释:蜡烛点点、滴泪成灰,凄凄满别情的送别宴席上,十岁的韩偓文思敏捷,走马之间即成文章。在那万里长的丹山路上,桐花盛开,花丛中传来那雏凤的鸣声,一定会比那老凤更为清亮动听。
【近义词】
出类拔萃 栋梁之材
【反义词】
后继无人 家道中落
【成语故事】
唐宣宗大中五年(851年),正值大唐帝国风华正茂之时,文人墨客辈出,诗人李商隐以其卓绝才情和独树一帜的诗风享誉文坛。那一年,朝廷调任李商隐至遥远的梓州,担任节度书记一职。那时的梓州,山川秀丽,人文荟萃,也是好友韩瞻任职的地方。韩瞻与李商隐不仅是同年科举及第的进士,更是因儿女亲家关系而结下了深厚的连襟之谊,两家常往来不断,彼此间的友情如同金石般坚固。
韩瞻的儿子韩偓,当时年仅八岁,却早已展现出了不同凡响的天赋异禀。记得在一个春风醉人的傍晚,李商隐受邀参加韩府的一次雅集,宾客们围绕着诗词歌赋畅谈抒怀。宴会之上,韩偓被父亲唤至众人面前,面对满座的文人学士,丝毫不见惧色,反而从容不迫地即席赋诗。只见他眉宇间透着少年特有的灵动与自信,出口成章,诗句流淌而出,犹如山涧清泉,泠泠作响,令人耳目一新。他的诗作既有儿童的纯真无邪,又有超出年龄的老成持重,才情出众,让人惊叹不已,使得整个宴会瞬间聚焦在这位八岁神童身上,满座皆为其才情所倾倒。
光阴如梭,大中十年(856年),李商隐结束了梓州五载的宦海生涯,踏上归途,心中装载着满满的回忆与感慨。行至半路,遥望远方的青山与蓝天,脑海中浮现出昔日韩偓那令人惊艳的一幕。灵感涌动之下,他挥毫泼墨,创作了两首饱含深情的七言绝句,其中一句“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尤为引人入胜。此句通过瑰丽壮美的自然景象,巧妙寓言韩偓初展翅翼便展现出超越父辈的才华,犹如生长在丹山之路上的桐花绽放,年轻的凤凰啼鸣之声竟比久经沧桑的老凤凰更为清澈激昂。
回京之后,李商隐多次提及韩偓,对其赞誉有加,他曾当面赞赏韩偓:“尔今日之才,实已超越乃父矣!”这句话不仅表达了他对韩偓才能的高度认可,也寄托了对后辈青出于蓝的美好期待。
果不其然,随着时间的推移,韩偓不负众望,逐渐成长为唐代一位声名远播的杰出诗人。他的诗歌继承并发扬了前辈们的优良传统,同时又注入了自己独特的创新元素,成就斐然,深受当时及后世读者的喜爱与推崇。韩偓的名字因此载入了中华文化的灿烂篇章,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颗璀璨夺目的明星。
【造句举例】
别看这孩子年纪小,绘画却是雏凤清声。
“少年气概惊前辈,尺幅丹青压后人”,有“雏凤清声”之誉。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青于老凤声”意思:丹山路上桐花万里,花丛中传来一阵阵雏凤的鸣声,这声音比老凤的鸣声来得更清圆。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唐·李商隐《韩冬郎既席为诗相送因成二绝》
《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一座尽惊。他日余方追吟"连宵待坐徘徊久"之句,有老成之风,因成二绝寄酬,兼呈畏之员外》(其一)
李商隐
十岁裁诗走马成,冷灰残烛动离情。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今译]长长的丹山道上,美丽的桐花覆盖原野,花丛中传来一阵阵雏凤的鸣声,这清脆嘹亮的声音比老凤的鸣声来得更悦耳动听。
[赏析]诗人韩偓,小字冬郎,是李商隐的姨侄。他少有才华,十岁时曾在为李商隐饯行的筵前赋诗赠别,语惊四座。后李商隐重吟其诗,作此绝酬答。这是第一首的后两句,将冬郎及其父亲畏之比作凤凰。丹山相传是产凤凰的地方,其上多梧桐。桐花盛开,凤凰偕鸣,其中雏凤鸣声清圆,更胜于老凤。
此两句,采用了比喻手法,将韩冬郎父子比作凤凰,以“雏凤清于老凤声”表明青出于蓝,抽象的道理从而转化为具体的形象。光这样还不够生动。诗人又联想到,传说中凤凰产在丹山,它爱栖息的是梧桐树。经过想象的驰骋,便构成这样一幅令人神往的图景:遥远的丹山道上,美丽的桐花覆盖遍野,花丛中不时传来雏凤清脆圆润的鸣声,应和着老凤苍亮的呼叫,显得更为悦耳动听。多么富于诗情画意的写照!
此诗夸奖晚辈,桐花二句设想新奇,笔意超妙。既见义山诗之华美婉丽,又具杜诗之沉郁。驱遣活生生的联想和想象,将实事实情转化为虚拟的情境、画面,这可以说是李商隐诗歌婉曲达意的又一种表现形式。一首本来容易写得平凡的寄酬诗,以“雏凤声清”的名句历来传诵不衰,除了诗人对后辈的真切情意外,跟这样的表现形式是分不开的。
答何定
初识在海隅.童稚复联姻。
老骥志千里,雏凤亦凌云。昨日千山游,今朝欲南骋。
依依话共勉,同登新征程。
悼霍炎同志
(排律)
去岁祭龙题,霍兄曾有诗.
今朝莫海滨,懊悔一步迟.
忆昔初识日,办报在辽西。
共庆新战果,同忧群之疾。
忠厚淳朴风,启我常深思。
古城挥手别.十年动乱滋。
图圈整四载,昭雪得民意。
老骥正奔驰.那堪阎君击。
逝者长已炙,生者青衫湿。
告慰九泉下,四化志不移。
祭铭三同志
(挽诗)
正直勤恳赵铭三,半生坎坷行旅艰.
虽走弯路终来归,誓为群众作贡献。
良言苦口图报国,风云莫测铁窗寒。
朝思暮盼伸张日,三中全会乾坤暖.
昭雪奇冤感念党,枯树开花枝叶繁。
不计母过情更切,争分夺秒向前看。
创办《工人》出大力,爱憎分明凝笔端.
钢都煤城存知己,海港矿山友万千
.展望鹏程无限喜,病魔攫魂何倏然?呼吸纵止光未泯,赤子之心永堪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