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时,南齐张融,字思光,是个生性古怪的人。据《南齐书•张渤传》说,“融形貌短丑”,而“精神清彻” ;坐立行走,举止动作,都似乎不同于常人,“见者惊异,聚观成市他毫不在乎,平时生活,也极马虎随便。齐高帝萧道成很喜爱他,说:“此人不可无一,不可有二。”高帝见他穿得肋脦不整,曾把自己的御袍,按他的身材裁改后赐给他。有一次,齐武帝萧赜【zé】, 问张融住在哪里。他答道:“臣陆居无屋,舟居无水。”武帝听不懂,向张融的堂兄张绪打听,才知他并无住处,而是把一条小船拖上岸,暂供卧宿。
张融的文才,也很奇特。他擅长草书,高帝曾对他说:“卿书殊有骨力,但恨无二王法。” (二王,指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和献之父子俩。)张融答道:“亦恨二王无臣法。” 张融写字作文,都不主张拘守前人技法,注重独创。他在《门律自序》中说:“我文章之体多为世人所惊,……夫文岂有常体,丈夫当刪诗书、制礼乐,何至因循寄人篱下? ”
“因循”,沿袭,照旧不变。 “寄人篱下”指因袭别人的著作,缺乏自创特色。
后以“寄人篱下”比喻依附他人,不能独立生活。《红楼梦》第九十回:薛蝌回到自己屋里,吃了晚饭,想起邢岫烟住在贾府园中,终是寄人篱下;况且又穷,日用起居不想可知。”
【拼音】liàng tǐ cái yī
【成语故事】南朝齐国官员张融深受齐太祖萧道成的器重和宠爱,说他是“不可无一,不可有二。”一次派人给张融送一件旧衣服,说是自己以前穿的,现叫裁缝根据他的身材改做好了,一定会合身的。张融收到后非常感激齐太祖的知遇之恩。
【典故】子观越王之志何若?意越王将听吾言,用我道,则翟将往,量腹面食,度身而衣,自比于群臣,奚能以封为哉?《墨子·鲁问》
【释义】按照身材裁剪衣服。比喻按照实际情况办事。
【用法】作谓语、宾语、分句;指实事求是
【近义词】量力而行、量入为出、实事求是
【反义词】力不从心、不自量力、力所不及
【成语造句】
◎ 这就启示我们,在基层思想政治工作中,必须充分研究工作对象的思想状况,分出层次,"量体裁衣","因材施教",有的放矢;针对不同的工作对象,确定不同的"起点",不同的策略和方法,循序渐进,循循善诱,逐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