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自命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04-29 23:43:53
  • 《自命清高的历史人物》
  • 项羽,欺刘邦孱弱,终兵败被围,四面楚歌,无奈自杀。

    吕布,自恃神勇无敌,不听谏阻,终被陈登父子陷害,被曹操绞杀于徐州白门楼。

    关羽,刚愎自用,视江东皆鼠辈,终败走麦城,援军不至,突围时战死。

    祢衡,自命不凡,看谁都不顺眼。走到哪骂到哪,终被曹操借刘表之手斩杀。

    三国孔融自命清高惨遭曹操灭门

    孔融(153-208),字文举,鲁国(治今山东曲阜)人,文学家。家学渊源,是孔子的二十世孙,太山都尉孔宙之子。少有异才,勤奋好学,与平原陶丘洪、陈留边让并称俊秀。献帝即位后任北军中侯、虎贲中郎将、北海相,时称孔北海。在郡六年,修城邑,立学校,举贤才,表儒术。建安元年(196),征还为将作大匠,迁少府,又任大中大夫。性好宾客,喜抨议时政,言辞激烈,后因触怒曹操,为曹操所杀。

    孔融生活于汉末、三国之际的乱世。那时战争频仍,军阀混战,“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天下大乱,社会无常,人生苦短。因此将十日之乐浓缩为一日之乐,纵情于酒色之中,追求自我生命的密度质量,“荡涤放情志,何为自约束”,便成了当时权贵以及文人墨客的普遍心理。

    在我国古代流传较广、影响较大的一本启蒙读物《三字经》中有这样的一句话:“融四岁,能让梨”。从文字推断童年的孔融还是一个懂礼仪的孩子。成年后的孔融,却是一个刚正不阿,敢讲真话的大丈夫。孔融无论其在当世和后世都有很大的影响,有人说曹操妒忌他的才能,借故杀了他。

    孔融有才显摆。这一点从他写文章以议论为主可以看出来,孔融文章的内容大多为申张教化,宣扬仁政,荐贤举能,评论人物,多针对时政直抒己见,颇露锋芒,个性鲜明。可是,在曹操手下当差,显摆才华的下场基本都不好,孔融算一个,杨修算一个,祢衡不算,那是玩半裸秀打嘴仗的,见到祢衡您就算看到不要脸本人了。瞧人徐庶多机灵,一言不发,透着沉默是金。

    孔融还是个义士,在他16岁的时候,为了挽救被朝廷宦官迫害的张俭,与哥哥孔褒争相牺牲生命。这一事件,使孔融天下闻名。《后汉书?孔融传》记载,兴平二年,公元195年,刘备举荐42岁的孔融为青州刺史。时隔一年,也就是建安元年,公元196年,袁绍之子袁谭攻打青州,孔融逃出青州。

    孔融阻止曹操加害杨彪。孔融辗转到曹操手下,曹操既爱才又妒才,既君子又小人,是个矛盾综合体。他知道孔融有才,让孔融到许昌做了将作大臣。将作大臣这个官职,相当于现在的部长级。就是主管工程、建设。

    孔部长上任以来,干得不错,常常在朝廷的御前会议中,表达自己的真知灼见。曹操一直都很重视他。

    公元197年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事。这件事让孔融给自己埋下了祸根。这一年天下不太平,袁术大言不惭地在寿春称帝,曹操很生气,想灭袁术一时又灭不了,一腔怒火无处发泄,便迁怒于太尉杨彪。因为杨彪曾经和袁术联姻。杀不了远的,搞个近的,曹操便诬陷杨彪,说他企图废黜天子,上奏疏请求收捕下狱,判杨彪大逆不道之罪。

    孔融听说了这事儿,朝服都来不及穿,就跑到曹操跟前讲道理。他对曹操说:“杨公有四代的清明大德,全国人民都钦佩。《周书》上说,父子兄弟,有罪都不能连及,怎么能把袁术的罪归于杨公呢?”。曹操这时正在气头上,你提什么《周书》啊,这才华卖弄得忒不是时候了,可孔融的话又无懈可击合情合理,意思很明确——如果你曹操这样滥杀无辜,必定大失天下人心,以后谁还愿意辅佐你呢?

    可曹操还是不肯放过杨彪,他让许昌令满宠去审理杨彪的案子。孔融没办法,只得暗中活动,他请尚书令荀彧托付满宠,说审理杨彪时,请只录口供,不要拷打。满宠心头有数,说是审理杨彪,结果一句也不问,上来就按照法令拷打杨彪。几天后,满宠告诉曹操,说这杨彪经过拷打,一个字也没说,这个人在海内有名气,如果不把他的罪过搞清楚,就不能服众,就会失去民心,这对您非常不好。曹操没办法,当天就把杨彪放了。

    孔融个性很清高曹操极度恼火。孔融和荀彧听说满宠拷打杨彪,还心生怨恨。这下才知道是满宠的计策,为的就是让曹操放了杨彪。杨彪领教了曹操的厉害,如今汉室衰弱,政权都在曹家,惹不起躲得起,他谎称双腿肌肉萎缩,连续十几年不能行走。最终逃离了曹操的魔掌。而孔融不知趣,阻止了曹操加害杨彪,他反而有点得意忘形,常常以讽刺、挖苦的方式和曹操唱反调。在绝对权力的统治空间里,摆不正自己的位置,时时处处恃才傲物,说怪话讲酸话,是历史上不少自命清高之士的嗜好。仿佛不这样,就显示不出自己有智商,就显示不出自己卓然不群。讽刺挖苦倒在其次,否定重大决策更是对当权者的反叛和打击。譬如曹操颁布了一条禁酒令,说酒会亡国,必须严禁。其实,曹操的本意是为了节约粮食。要说这也是利国利民之策。可孔融不干了,跳出来高谈阔论,说自古以来,亡国的还有女人,怎么不把女人一起禁了?曹操无言以对。

    反对一回就算了,可孔融回回都反对,这就让曹操极度恼火,记恨在心。

    曹操设计谋杀孔融。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秋七月,曹操要发兵南攻荆州刘备。他知道孔融和刘备的关系一向亲密。这家伙平时就一贯唱反调,关键时难保他不会下烂药。于是曹操决定,干掉孔融。但孔融是一个名士,不能说杀就杀,一方面,曹操可不想背负滥杀无辜的罪名;另一方面,如满宠所言,要服众,不要失去民心。

    曹操精细盘算,认为给孔融罗织罪名最为妥当。这罪名还不能是一个,要多个。

    于是,谋杀行动分为这两个步骤。第一步:这年的8月24日,曹操派光禄勋山阳人郗虑出任御史大夫。为什么要让郗虑做御史大夫呢?因为曹操很清楚,此人素与孔融不合。

    第二步:郗虑一上任,曹操就马上指使他搜罗孔融的过错。郗虑既乐意又卖力,搞别人兴致差点,搞孔融他来劲了啊!

    很快,郗虑就搜罗到给孔融定罪的证据——孔融曾经扬言“有天下者,何必卯金刀”。卯金刀就是繁体的“刘”字。这就是谋反的论调。而且,从前孔融在北海的时候,看到王室不安宁,召集徒众,要想图谋不轨,后来和孙权的使臣谈话时,又毁谤朝廷。

    要说这罪名够大了。可曹操认为,仅此一项罪名还不够猛,命郗虑继续秘密调查搜罗。于是,郗虑又收集到孔融两大不孝的言论。

    一个是不尊重先哲。孔融曾和祢衡互相吹嘘,祢衡赞孔融,说你是“仲尼不死”;孔融则回赞祢衡,说你是“颜回复生”。俩哥们儿脸皮确实够厚的。

    另一个是不尊孝道,闹饥荒的时候,孔融对别人说,“如果父亲不好,宁肯把东西让给别人吃,让父亲饿死”;对于母亲,孔融认为,母亲和儿子没有什么爱,就像一件东西暂时寄放在瓦罐里,倒出来后双方就毫无关系了。

    孔融的两大罪名是不忠不孝,其实有一条谋反言论就足以干掉孔融了。曹操在处死孔融的布告上写道:融违反天道,败伦乱礼,虽肆市朝,犹恨其晚。这个没打红钩的布告,充分表达出曹操的愤怒——“犹恨其晚”,杀你还杀晚了。就这样已是太中大夫的孔融在街市上被处以死刑,连同他的妻儿也一起被诛杀。

    后人大多知道孔融的学问与四岁让梨之类的故事,而很少了解孔融的冤死、全家的枉杀。曹操为何容不下孔融,一定要将他全家斩尽杀绝呢?有人说孔融志高心直,维护王权,妨碍了曹操夺权篡位;也有人说曹操忌才,容不得孔融的学术人品高居自己之上。究其根源,笔者认为孔融是难得的学问家,因自命清高顽固迂腐,招来杀身之祸。(刘昌春)

  • 《“自命不凡”面面观》
  •     有一种说法:似乎中国人先天就缺少“自命不凡”的基因。我看未必。岂但未必,中国人甚至是天下第一号“自命不凡”者。且不说当初慈禧硬要外国使节对她这位“天朝”的象征三跪六拜,也不必提阿Q的“我祖上比你们阔多了”,看看今人就行了:从小就受着“历史悠久、地大物博”的遗训,继承着“四大发明”的专利权,或者夸耀长城:“我们是巨龙,现在嘛,只是……睡着了。”甚至在圆明园的残垣断壁前稍稍愤怒一下之后,又得意起来:“我们祖先能造出这么富丽的‘万园之园’,多么伟大啊!对此笔者无以名之,姑且称之为“东方式自命不凡”吧。

        我们太需要抛掉这种“自命不凡”了!这才是观念更新之首要。对自已和他人有清醒的认识,才能放下,“文明古国”不凡的架子,去“拿”点什么,再创造点什么.犹太人的许多优秀的民族素质为世界公认,但犹太人中却流传这样一句谚语,叫做“世界上最聪明的是驴子,其次是犹太人。”这就是他们的“自命不凡”。中国人也应有此自知之明.否则一味沉腼于“不凡”之中,对自己的民族尤其是民族的现状没有清醒的估价,是不是太可悲了呢?

        中国历史上长期“万马齐暗”很难归之于自命不凡者的缺点。李白喝醉后高吟“天生我才必有用”,酒醒后也只能“高堂明镜悲白发”了。李贺也自称诗才盖世,又经韩愈力荐,仍不得志,年少夭折。他临死前说是天帝召他作文去了,足见其自命不凡,而结果只能是韩愈为之叹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就是千百年来对人才的摧残,无论你多么“不凡”,没有“他命”也只能埋没。当年诸葛氏隐居隆中,“自比于管仲,乐毅”,也算“自命不凡”了吧,但若没有刘备三顾茅庐,也只能当一辈子“卧龙”了。我们今天应吸取这些教训,重视人才,让一切“自命”的和“不自命”的“不凡”者,不必再去为天帝作文。

        中国人搜长模仿。看见外国人在找工作时总说“我一定能胜任.,乃逼着国人在接受任务时也不准说“我试试看”,否则便是不“自”,没有“自命不凡”的勇气,云云.其实说“一定行”的未必真有把握,只是怕找不到工作罢了,谦虚两句也未必就真的怯儒,只是两地习俗不同而已,“套话”与“自视”毕竟是两码事,就象黑板上赫然醒目的学生会候选人“杰出的才能、非凡的魄力”之类,他本人看了也难免汗颜。现在“民族文化心理”成了时髦的词汇,但却不去探讨我们为什么没有产生欧氏几何那样完美的逻辑体系,没有产生《伊利亚特》那样宏伟的史诗,只纠缠于这些表面现象和细枝末节,而且生硬模仿。看见大腹便便的外国人减肥,自己痰骨嶙峋却傻乎乎地跟着饿肚子。所以不要以为那么“自命不凡”几下子就能改变民族之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