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杜甫草堂是一支龙飞凤舞的毛笔,那武侯祠就是成都手上的白羽扇。为了一睹它的风采,五一节期间,我们全家一起来到武侯祠游玩。
站在武侯祠门口,雄伟壮观已经溢了出来。
苍劲有力的三个字“武侯祠”,两旁威严的嘲风雕像,让我想起了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走进去就到了文臣武将廊,整整十八尊雕像,象征着十八位英雄豪杰,让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穿过文臣武将廊,一条磨得光滑的小路延伸向远方,路旁的梧桐偶尔掉下几片还青绿的叶子,沧桑感落满一地。
刚走出去,来到了一条红墙走廊,看,那透过竹叶洒下的斑驳阳光被太阳拾了回去,飘起了蒙蒙细雨,撑起油纸伞,走尽这红墙夹道。
再往前,青砖小路的尽头,便是汉昭烈庙了,走进这布满青苔的青砖古建筑,“千秋凛然”四个字让我心情澎湃,不禁想起刘禹锡的“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继续走,透露沧桑的大字“汉昭烈帝之墓”牌匾挂在正中,一棵饱经沧桑的奇松长在坟墓上方,围绕古墓一周,回想曾经风流一世的曹操,重义的三兄弟结义,未卜先知的孔明,及赤壁的“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走出汉昭烈庙,我心中荡起惊涛骇浪,曾经有多少英雄豪杰齐聚于此,而如今,有多少人才是当今的英雄呢?
在武侯祠后方,我激情澎湃,我们炎黄子孙,每个人都是不屈不挠的战士,都怀揣一颗“英雄”梦,我为我的祖国骄傲!
一副副对联抑扬顿挫,一个个字词龙飞凤舞,这就是外公的手笔。
我真盼望着能够再回到寒假,再学习一回外公的书法。
外公说他喜欢那低矮的房檐与那片纯净的四角天空,他说只有在那里才能找到书法的灵感,才能找回年轻时的豪迈。自己守了一辈子的砖瓦石墙不能就这么轻易地弃了。
每每回去,总觉得外公的面容比以往沧桑了许多,头发早已花白,那本就粗砺的掌中又多了几层老茧。尽管这样他的脸上还总是挂着一副笑脸,让人见着亲切而又和善,但我却总能从他的笑容中望见那比以往更加深厚的皱纹。
虽然岁月无情地侵蚀了他的面容,但却消释不了那份对书法的喜爱。
小时候看看外公又在准备着笔墨纸砚,我的心忍不住扑通扑通直跳,终于、终于又可以看见外公那一大展身手的时刻了!
外公是写毛笔字的一把好手,凭借着一把破烂得不能再烂的笔头行走江湖。问问四周的村民,谁不知道“鸭子村”有一个出了名的“烂笔头”。
当我第一次看见这把奇异的毛笔时着实吃了一惊,这笔能写出字吗?我疑惑着,只见外公二话不说,抄起毛笔就是一个字“写”!那红纸上的毛笔如同着了魔一般,写出来的字行云流水、不可思议!我吃惊地瞪大了眼睛。外公瞧着我吃惊的样子乐开了怀,“你没有听说过烂笔头也能写出好字吗?”我耐不住性子,吵着叫着要他教我,在我的百般乞求下,“烂笔头”终于愿意给我传授技艺了。
当外公的手碰到我的手的那一刻,我又吃了一惊。这一刻他的手就如坚硬的石头一般粗糙,直扎我的手。外公的手上布满了厚厚的老茧,我光只是看着眼眶就已经不觉地泛红。我可以从他手上厚厚的老茧中体会到他对书法的热爱和他生活的艰辛。
外公紧紧握着我的手,写下“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我感受到他对中华文化的这份热爱。
这就是我外公的书法,这就是“烂笔头”写出的好字!
【编辑点评】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外公对书法的爱纯粹、深沉、坚定,终有所成就。作者用心感悟,理解了外公的“初心”,对中华文化的这份热爱代代相传。文笔细腻,情真意切。
家家户户门扉两旁
写满喜庆吉祥
写满龙飞凤舞。
屋檐挂上的灯笼
争着比谁更红亮。
傍晚
吃的第一个饺子
成了
春天播下的第一粒种子
生根发芽。
晚上
燃放了无数的礼炮
人们为春节换上了盛装。
春节
就是我心里的植物
重复的开始
生长成厚重的日子。
生龙活虎 龙争虎斗、龙马精神 龙飞凤舞 龙腾虎跃 龙骧虎步 画龙点睛
龙潭虎穴 龙跃凤鸣 车水马龙
龙飞凤舞,远古图腾展现的是对天地的晋谒与膜拜;
陶彩纹饰,线条造型积淀的是古老而又独特的审美。
自人类诞生以来,我们认识并思考这个世界,同时又探索和改造这个世界,已知的是掌握的技术与知识,而未知的则是源自心灵的对于宇宙的敬仰与畏惧。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文化生活与自然科学不以人类意志为转移地不断发生着碰撞交汇,彼此促进,牵制,审视,思考。人类社会的成长是双方面的,就如同个人,有科技物质方面的拓展,也不可缺乏精神与思考的延伸。
但世界随着发展显现出愈加复杂的面貌,时至今日,也许欧洲人正戴着墨镜坐在大街上的咖啡店里享受着闲暇的午后阳光,而非洲难民却还在为没有足够的食物而发愁苦恼。当一部分人因为物质的富足而去追求更加高雅的精神交流的时候,却还有人连起码的生存权利的都无法得到保证。
这个世界是多么的不平等啊,发达国家将资金大量投入科研,却吝于救济各个角落里的难民。科技在飞速发展着,掠过贫困,掠过饥荒,掠过疾病,掠过千百双饱含渴求目光的眼睛,义无反顾地向前奔去,留在身后的,是因痛苦而呻吟在世界各个角落的人。我曾愤怒的想,这样的人是自私的。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逐渐对平等这个词有了更加深入的看法。
王小波在他的杂文集里说:“假如有不平等,有两种方式可以拉平:一种是向上拉平,这是最好的,但实行起来有困难;比如,有些人生来四肢健全,有些人则生有残疾,一种平等之道是把所有的残疾人都治成正常人,这可不容易做到。另一种是向下拉平,把所有的正常人都变成残疾人就很容易,只消用铁棍一敲,一声惨叫,这就变过来了。”这段话着实令人深思,如果说需要人文关怀的人是残疾人的话,那么用着国库的钱进行科学研究的人就是这正常人。连饭都吃不饱的人的确是没法摇身一变成为科学家的,那科学家难道要放弃科学研究去当难民吗?人人理应生来平等,这一点人人都同意。但实际上是不平等的,这是由你生在何处决定的。也许有些人生来起跑线就落在了很后面,但大部队——即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不会因为任何一个人或者是一个种族的掉队而停止前进的。即世界只会努力向上拉平,而不会向下拉平。努力向上拉平的助推剂就是我们的人文关怀精神,就是在向前奔跑的过程中拉一把落在后面的同伴的臂膀。但助推剂仅仅只能是辅助作用,能够迎头赶上的关键在于个人与国家自身的努力与发展。因落在后头而自怨自艾的个体,最终得到的不是拯救,而是灭绝与消失。人类社会的发展必然呈现出参差不齐的态势,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同情互助并不能够从真正意义上解决大家所共同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它也许暂时安抚了人心,却必定会埋葬人类的未来。
人文关怀,私以为来自于我们的动物本性,却又高于动物本性。它关注的并不仅仅是人的物质生活,还有人的精神状态。而科学精神,却是人类独有的心灵特质。动物活着只是明白自己活着(他们甚至不会意识到),却绝不会去思考,为何要活着,这个世界为何要存在,这个世界是什么,这个世界怎么样。然而人类千百年来一直苦苦思索追寻的,正是这些问题。在对这些问题的不断探索中,科学不断发展,文明不断衍生。正如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里所说的:“文明的到来对人类的平等来说是一种倒退。不过,文明也带来了巨大的受益和成就……这些宝贵的进展使少数人得到的好处远远大于多数人。归根到底,为高雅文化付出的是大多数人,但是,就整个人类历史而言,重要的是人类的确取得了进步。”正是科学,让人类真正变得与动物不同,让人类有了摆脱自然某些灾祸的力量。如果整个世界只是一味的追求一种极端的平等,生活似乎看起来很美好,然而生产却会是毫无成效,人类社会也就会因此而变得脆弱并且更加容易被自然所吞没。公平与效率之间存在着一种多么微妙而又辩证的关系啊,而人类所需要学会的,便是把握两者。
城市森林,钢筋水泥诠释的是现代人的孤独与冥想;
宇宙超弦,太空迷航昭示的是地球文明发出的呼唤。
人类的科技发展达到了史无前例的速度,前方的十字路口也逐渐由模糊变得清晰。过去探索所积累下来的文明,在未来的世界里,是诅咒?抑或是福音?科技最终是否能为人类创造出真正的大同社会?谁也不知道。但我相信,这个世界必定会在人类不断成熟的思索之中找到属于它自己的节拍与轨迹。俱往矣,科技的历程,一定是指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