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写真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03-29 17:07:10
  • 《校园写真》
  •     如果说,家是永远的避风港和温级的绎站,那学校就是多彩的舞台和奇特的三棱镜,它反映出了我们美妙的生活,折射出了我们七彩的世界,还有其中只有我们知道的各种滋味。

        —题记

        一、酸

        下午放学后,同学小赵风风火火地冲进车库后傻了眼了,一辆辆自行车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倒在地上。他忿忿不平地扶起自己的车子,对其他的车准备置之不理。可是,新戴上的团徽却促使他把那些自行车扶起来。一个女同学进来发现自己的新车受了损伤,再看看一旁的小赵,顿时火冒三丈,转身进了老师办公室。

        (几分钟后,老师办公室内)

        “不是你碰倒的,那么是谁?"老师快沉不住气了。“我不知道。”“难道车子自己会倒?不要说了,我不想听你争辩。”小赵有口难辩,心里委屈极了,不住地问自己:下次我还该不该做这样的好事?

        二、甜

        老师满面春风地走进教室:“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小孙同学这次作文竞赛得了一等奖。”老师的话音刚落.同学们的目光“喇”地集中到小孙身上,有羡慕,有祝贺,有惊讶,有妒忌……小孙难以置信地抬起头,一股蜜流涌上心头,甜滋滋的。许多次的修改,多少次的誊写的辛苦,此刻尽数化为乌有。那牺牲的课余时间、辛勤的劳动换回了丰硕的成果,此时,小孙的心里比蜜还甜,同学们的掌声让他难以忘怀。

        三、苦

        “挠手、弓步、冲拳……”武术队的同学们正顶着烈日刻苦地训练,一遍遍机械地重复着几个动作,一丝不苟。汗珠滚落,谁也没有去擦一下。他们也想休息,也想喝口水,但为了在“阂行区三项成果展示会”上体现我校的风采,他们忍住了。骄阳似乎在考验他们的毅力,但他们没有一人动摇,虽然苦、累,但没有一人叫喊。这,就是坚强的意志。

        四、辣

        同学小丽得了英语竞赛二等奖,让我们大吃一惊。有同学不服气:“也许是作弊吧?’’“也许是蒙的吧?’’各种猜疑接踵而来。小丽忍不住哭了。这时,小洁站了出来:“你们看不惯,就自己努力,凭什么猜疑别人?都有‘红眼病’!”几句话,让大家哑口无言。好泼辣的同学!

        一个个片段展示了我们—群十四、五岁的中学生的风采,它们犹如一颗颗蹦跳的珍珠,一个个动人的乐符。正是因为有他们,才使我们的生活不像一杯茶越冲越淡,而像一杯酒越放越醉,越品越香。





    【作文点评

        蒙太奇似的片断组合,演绎一首校园交响曲,甜酸苦辣,烹出多味多彩的校园生活大餐.令人向往。文章形式新颖,语言丰实。

  • 《讽浏的常用的手法是夸张》
  •     讽刺的实现,除了“写真、记实”,还往往通过夸张来显示和突出被讽刺事物的本质。在真实基础上的夸张,是对被讽刺事物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制作功夫、强化、突出具有讽刺意味的事实,使之比它的原型更强烈、更显眼、更集中、更典型、更理想,因此,更具有普遍性,更能反映事物的本质。这不仅不是歪曲真实,恰恰是突出真实,扩大真实性对读者的影响。举例来说,一篇讽刺爱吹不爱批的杂文中,说其人的耳朵发育不平衡,听好话那只畸形发展,其大如扇,一切好话都听得进去。;听批评那只耳朵则极度萎缩,其小如豆,以致半句批评也装不进去。这里的耳朵之大、之小,都被艺术夸张了,但不是没有事实根据,其根据就是某人对于好话、坏话感应力的“不平衡”。顺着这不平衡生发开去,夸张起来,则其耳朵分别“如扇”、“如豆”也就顺理成章了。通过这样的艺术夸张,’便将被讽刺事物的本质漫画一般地展现了出来,给人留下了鲜明、深刻的印象。这种夸张的手法,使人物形象维妙维肖,既真实又具有幽默感,既具有典型性,又具有普遍性,因而产生了强烈的战斗作用。陶白的杂文《哈哈大笑之余》(见《南北云水集》)中有一段父子对话:

        爸爸训斥儿子:“我怎么从来没看到你在家学习过呀?你没看现在什么都经过考试吗?考不上,没有好工作,干着急。”

        “爸,我可也从来没见过您学习呀。”

        “混账话,老子怕什么?老子有铁饭碗。”

        “我也不怕,我也有我的铁饭碗。”

        “你有什么铁饭碗?”

        儿子天真地说:“我有您这个好爸爸,您不是管人事分配嘛?只要有您的铁饭碗,就有我的铁饭碗。”

        这里的话显然是经过艺术夸张的。但惟其经过艺术夸张,才显得更典型,更具有讽刺意味,而且,它是符合生活真实的。这是杂文讽刺艺术的一个规律性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