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学写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04-20 22:51:43
  • 《教学实践丨向《安塞腰鼓》学写声音》
  • 教学目标:

    1.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和结构特点。

    2. 归纳《安塞腰鼓》中摹写声音的方法。

    3. 把归纳的摹写声音方法运用到写作实践中。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听”完了黄土高原上高亢嘹亮的信天游,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黄土高原,感受一曲陕北人民的生命颂歌,翻开语文书16页《安塞腰鼓》。

    二、初读文本,整体感知

    1.放声朗读《安塞腰鼓》全文以及文后的阅读提示,说说你的初读感受。

    预设:酣畅淋漓、豪壮雄伟

    2.文章有一句话反复出现,书本一侧的批注中也提到了,那便是“好一个安塞腰鼓!”找到它在文中出现的位置,并且分析它的作用。

    预设:作为线索贯穿全文;回环往复,层层递进,感情表达越来越浓烈;自然把文章分了层次,结构更加清晰(追问文章结构,借此把文章的结构梳理清晰);作为议论抒情句,也是文章的点睛之笔。

    三、聚焦写作,学写声音

    1.现在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这场安塞腰鼓的鼓声,再次自由朗读7至17段,用几个形容词来说一说你感受到的鼓声。

    预设:急促、雄壮、沉重、豪放

    2.鼓声本无形无影,你又是从怎样感受到这样急促、沉重、雄壮、豪放的鼓声呢?联系具体句子谈一谈。(小组讨论后展示)

    (1)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

    讨论明确:比喻,抓住鼓声和骤雨的相似点,把鼓点比作骤雨。

    追问:什么样的雨被称作骤雨?以雨之急写出鼓声之急,以声写声,形象而具体。

    (板书:巧用比喻,以声写声)

    (2)“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

    “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

    讨论明确:引发联想

    (1)联想到了杜甫的《后出塞》,以联想到这样威武雄壮的场面写出鼓点的雄壮豪放。

    (2)联想到信天游中的诗句: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电闪雷鸣是那样的气势雄伟、震撼人心,以这样的场景的联想写出鼓声的豪放。

    (3)还想到了“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

    追问:如何理解“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

    预设:“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突出了鼓点节奏轻重缓急的变化,既是一种听鼓声的感受,也是一种因鼓声而产生的人生感受,晦暗明晰代表着人生的迷茫和顿悟,我们每一个人甚至我们的中华民族,正在在迷茫和顿悟的交替中走向成长,在曲折中前进,走过了艰难迷惘,走进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以这样的联想写出了鼓声的雄壮。

    (适时补充这篇课文的写作背景)

    (板书:运用联想,以形绘声)

    (3)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

    讨论明确:巧用拟声词,反复出现,直接描摹出声音,给读者直观的感受。、

    (板书:直接描摹,再现声音)

    (4)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了牛皮鼓面,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讨论明确:从效果和影响着墨,写出了空气和阳光的变化和周边环境氛围的变化,同时以观众的反应侧面烘托鼓声的雄壮、沉重。

    (板书:侧面烘托,丰富声音)

    引导学生关注以下文句:

    PPT屏显:黄土高原啊,你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的搏击!

    3.好一个安塞腰鼓,好一个惊心动魄,刘成章为什么要把鼓声写如此惊心动魄,仅仅只是为了写鼓声而写吗?

    预设:是为了赞美壮美的黄土高原,赞美黄土高原上这群生命力蓬勃的,冲破束缚,冲破羁绊的后生们,正是源于这样的土地、人的赞美之情,鼓声才有了生命力,才有了灵魂,才能做到惊心动魄。

    (板书:以情为魂)

    四、小试牛刀,学以致用

    不仅万籁有声,其实处处有情,简单的声音却因为不同的人、不同的处境、不同的情,可以有截然不同的呈现。动动笔试着运用今天所学的方法写一写你印象深刻的声音,通过写声音,传达你内心鲜明的情感。

    五、课堂小结

    安塞腰鼓这雄壮豪迈的鼓声,让我们感受到黄土高原上的人们蓬勃的生命力,与困境和贫穷斗争的生命力;也让我们感受到作者刘成章对这群后生们强烈的赞美之情。希望这节课,我们借助声音,感受着那群“搏击”的后生们的生命力,感受到豪壮的鼓声中的情,也学会如何让无形的声音更有分量地回响在我们耳边,借助声音传达我们心中的情意!

    学生练笔

    棋室中,棋友们都走了,只剩下我们这一盘棋。我的局势一片大好,而对手正在冥思苦想。整个棋室安静得很,只有我手中搓棋子发出的声音“嚓嚓,嚓嚓……”我的心情就像赵师秀那般——“闲敲棋子落灯花”,着急而又期望。

    忽然,我的对手动了,手拈棋子。“嗒……嗒……”这一次次棋子落下的声音,让我想起了“沙场秋点兵”。这声音,如同一个个战士,在战斗中怒吼着,咆哮着,势不可挡;这声音,让我产生幻想:我的这些棋子就像鹿群,而对手的落子声,则如同一次次枪响,飘忽不定,赶着鹿儿们一步步进入绝境。我方地盘仿佛正在被分割,包围,很快就会被赶尽杀绝……

    渐渐地,对方棋子所发出的清脆响声,如同利刃一般扎在我心中。我的局势也由优势到劣势,再到败势,让我恨不能马上缴械投降。最后,他举起棋子,两根指头将一颗棋子砸在棋盘上,发出“啪”的更响的一声,回荡在棋室里。那声音似乎在告诉我:“你输了,快投降吧!”

    又是一片寂静!不过,此时的我,陷入了沉思,拈棋的手更加坚定……

    (湘潭江声实验学校02班杨鸿镝《落子的声音》)

    “嘿,咻!嘿,咻!”那一条“神龙”穿梭在辛勤农民的屋中。昼夜奔腾的齿轮一样,是鳞甲与地面的摩擦;电门雷鸣一样,是鞭炮化作猛虎咆哮的助威;鼓点一样,是翻腾跳跃的舞姿,是沃土苏醒的前奏。龙神仿佛在呼喊着社稷神,那声音中的渴望,比祷告还恳切,竹林也跟着萧萧祈盼;那声音的力度,能把玉兔都震下桂宫,无论是高耸入云还是纵横万里的山峰也挡不住这彻悟天下的呼喊;那声音的光芒,是连弥天大雾也遮不住的,是使世界豁然开朗的龙焰;那声音中的节奏,一停一顿,是波澜壮阔的湖湘文明一个又一个高峰。

    舞龙的小生舞过这家,向那家蹦去,此情此景不就是“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吗?还有对沉睡土地的呼喊声分明就是早来的“坤宫半夜一声雷,蛰户花房晓已开”。就这样,不断地向前跃进,向远跃进,龙灯中的灯芯黯淡地退去,耀眼地补上。

    我恍然觉得:这耳边的声音是巨龙永不停息探寻真理的步伐,是辈辈湖湘人追赶梦想的前仆后继!

    (湘潭江声实验学校02班马云祥 《“龙啸”的声音》)

    “呼——呼——”,这强劲的声音不时地溜进我的耳畔,让我想到了狂风萧萧,歇斯里底地掠过参天大树,正刮向冰冷的高楼大厦时的场景。可我那时正漫步在小区中靠后的位置,离那高楼大厦还远,那这种声音又是从何处发出呢?

    “呼——呼——”这强劲的声音响得愈烈。我寻找着这声音发出的地方,从白云、小鸟,自已一直向下看......这奇妙的发声地终于被找到了——是一群翠绿的小草啊。被太阳照耀得闪闪发光,经风一呼,声音如钢筋被风吹得清脆、厚实,令人震撼。这声音振奋得似乎不属于这柔弱的小草,但它却承受了这样刚强的声响。我更觉得这声音似乎打破了万物的柔弱,使一切都变得那样的挺拔、刚硬。这种极宏大的声音与发声音者的渺小交织、旋转、凝聚、翻飞、升华!使人想起“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使人想起“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使人想起“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所有的伟大都是由渺小产生的。

    “呼——呼——”,这是来自“渺小”的声音……

    (湘潭江声实验学校02班童禹嘉《那“渺小”的声音》)

    万物都染上了低调的灰蓝,此刻,连呼吸的气声都溶解在空气中,既而消散了,无踪了。这个杂乱的空间,终于在喧闹后浸入一片沉默。

    “咚咚!咚咚!”忽而,咚咚咚咚地掀起一阵狂乐,每一下都那么急促,又都那么平稳有力。如漫漫长夜中忽炸起的一舞惊雷;如压抑束缚后划破布袋的那声利响;好身经百战后负伤累累的战士在倒地前的怒号!空间中仅有的那个女孩呆住了,四处寻找着那搏击乐的来源。最后当她把手放在自己的胸口时——手上有一个不甘的灵魂在搏动。

    于是,破残的玩偶,撕碎的作业,冰冷的阳光都“咚咚咚咚”地跃动起来了;空气中的粉尘也充满活力地旋转舞动着。那“咚咚咚咚”声好似带着光,照亮了阴暗的空间,使之渲染上了金色与朝气。顿时,好像是在经受了几声震撼春雷后万物都开始律动,这个房间中涌动着一汪汪活力。

    女孩久久地站立着,感受自她身体内迸发出的能量。她想到了很多——

    她想到了: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苍海。

    她想到了:在一个黑暗的夜里,一艘破船看到了一星灯塔。

    她想到了:这是一种呼唤,一种宣告“咚咚咚咚”。

    那么急,那么热情,在她耳边,在她身里急切地喊着,闹着。 她,也就是我,告诉自己:“若逢黑暗,别忘了静下来,听一听自己宁静中的心跳声。别忘了那是初心在不甘地召唤,别忘了那是作为生灵不应懈的追求,别忘了,你的心跳的声音!”

    (湘潭江声实验学校02班王彦媛《心跳的声音》)

    眼前的这幅字,它的背后是蘸墨、刮墨、落笔、行笔、提笔,一步一步完成的。

    蘸墨是“滴嗒”的声音,刮墨是“呲—哒”的声音,落笔轻轻几乎无声,行笔则更是丰富。虽然也是“吡”,但是意蕴更多,提笔呼气,呼应着落笔的轻轻无声。

    这一连串的声音已经陪伴我快六年多了,永远都是那么优雅、安静。

    最喜欢的还是行笔的“呲呲”声,毛笔蘸着墨,在略微粗糙的宣纸上写出一笔一画摩擦的声音。你看!流水一样,是曹全碑扁柔的隶书;烟丝一样,是宋徽宗别具风味的瘦金体;乱蛙一样,是王羲之的天下第一行书;旋风一样,是怀素令人眼花缭乱的草书。

    汉字的一笔一画,每一声“呲呲”声后,宣纸上是一个个蕴藏着情韵的汉字,饱含了中国的文化和书写者的聪明才智和性情灵魂。

    所以当我挥动毛笔,当我每一次听“呲呲”声,中国厚重的历史画卷仿佛在我身边铺开,我的心中总是涌动着对中国文化的满满自豪之情。

    你瞧,落笔时,洒落在桌子一角是温煦的阳光。那是夕阳,温暖,迷人,令许多人都一生垂涎,一生追寻……

    (湘潭江声实验学校2007班郭雯雯 《挥笔的声音》)

    那天,她温柔的声音,让我一辈子都忘不掉。

    就在前几天,因为偶然机遇,我向她敞开了心扉。面对着摄像头,我显得有些不知所措,只是眼神紧紧地望着她,追着她。她的目光轻轻地落在了我身上。我向她诉说着这个学期我的变化和不足。她那温柔的声音仿佛具有一种魔力,穿过我的层层“防御”,钻进了我的心中,带给我莫大的安慰。她在告诉我应该怎么去面对着未来,告诉我要做一个怎样的人。她的声音在我耳边回荡,久久不能停止。周围跳跃的阳光变得格外温煦,一旁生长的大树变得格外生机盎然,而先前有些混沌的我,心情变得豁然开朗。

    回想起来, 那声音如同溪水潺潺,是那般多情;如同鼓点阵阵,是那般铿锵;如同一场春雨淅沥,让我的灵魂仿佛在那一刻受到洗涤。

    在这声音中,我仿佛看到了一个走在成长路上的、更笃定的、更好的自己......

    (湘潭江声实验学校2007班周筠雅《她的声音》)

    风声越来越大,在呼哧哧的北风的猛烈攻击之下,参天大树也显得有些弱不禁风,小石子的边缘也在微微晃动,我的心也是躁动不安的。我抬眸望天,灰色不透生机,仿佛下一秒就会下起瓢泼大雨,天空好大,却什么也看不清楚,好似我坠入尘埃的信心。世界突然变得好安静,耳畔只有风声,天边划过一道异样的光线,还来不及多想。

    “轰隆隆”。

    一声巨响在耳边炸开,仿佛弓箭划过长空,打破了风也吹散了云,就这样直生生插入大地。

    这让我想到“雷声却擎九地出,十万大军下历城”。

    这让我想到“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片刻的宁静在刹那间被打破,想来盘古开天辟地之时是否也像如今一般一声怒吼惊天下。在沉闷的春雷中,我仿佛听见了小草奋力钻出土壤的声音,仿佛听见了花儿在枝头绽放的声音,仿佛听见了泉水破冰流出的声音。

    春雷响,万物生,世界在为之而改变。

    我想,我也要在这春雷中重生。

    (湘潭江声实验学校2007班罗梓妍《春雷的声音》)

    教学小思

    《安塞腰鼓》是统编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这个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民俗,语文要素中提到要注意感受作者寄寓的情思。读《安塞腰鼓》,我感受到其语言如诗,表现力极强、同时情感强烈,充分体现了文章表达形式和情感的一致性。在教学内容上,教师的选择的空间是很大的,自由度相对较高。但都应该要引导学生借助语言形式感受作者的情思。我在初读了几遍文章后,想把这篇文章处理为一个写作文本,写作的点也是丰富的:可以与本单元的写作“学习仿写”融合,学写比喻,学写排比等,这都是不错的选择。但是最终,我确定的教学内容点是向《安塞腰鼓》学写声音。一方面是基于文本,这篇文章对声音的描写角度丰富,做到了化无形为有形,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另一方面,是基于学情,学生在平时的写作中,很少写声音,就算写,方法也很单一,一般就是运用拟声词。于是,这节课,在整体感知完课文的的内容和结构特点后,就开始全面聚焦于写声音的段落。以课文为范例,让学生紧紧贴着文本语言提炼出写作声音的不同方法。同时,教师用追问和适时的点拨让学生明确技法的核心还是情感,声音的描写离不开情感的传递,“技”和“道”一定要结合在一起,否则写学声音只得其“形”,错失其“神”。接着,在课堂上或者课下便趁热打铁地进行一次有针对性的语文训练——让学生把学到的方法运用到写作实践中,把读写结合在一起,在实践中内化。这样的教学设计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并没有做到面面俱到,但是在尝试用教材教学生学习写作声音,聚焦于文章的一个点展开,不枝不蔓,让学生能够有一课一得之感。

    从学生的写作成果来看,学生能够较为熟练地运用课文中学到的方法去写声音,并且传递一定的情感。所写的声音也是丰富的,有雨声、雷声、草在风的吹拂下发出的声音等这样一些自然界的声音,还有落棋、挥墨等生活中的声音,还是老师的劝导等他人的声音。并且,他们笔下的声音都蕴含着一定的情感,蕴含着他们对于成长的思考。我发现,这样的写作训练不仅是有助于学生写作能力获得提升,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思考生活,也就是在尝试用语文的方式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同时,我自知在教学活动设计的多样上,在体现自读课文的教学策略上,这堂课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在选定共生原点之后,整堂课还可以更加的“活”,师生的对话可以更加的丰富。同时,一堂语文课对于学生提升语文综合素养而言,是应该追求一课多得还是一课一得,这都值得我继续在实践中思考。但我相信,在这一次次用心思考和记录的教学实践中,我和学生能够继续如树一般一起扎根成长。

  • 《学写毛笔字》
  • 8月10日 星期一 晴

    今天早上,我来到小老姨家学写毛笔字,我发现毛笔字和硬笔字有所不同。

    小老丈教我写一横,毛笔字的一横,可没有你们所想象的那么简单哦!想要写好它,应当这样先深深地写一点,然后稍微提笔,再一横写过去,接着回笔,这样才算完成了。

    你看,简简单单的一个“一”字,就要这么多步骤,那写一个字得多少步骤啊!

    更神奇的是,写毛笔字的纸,只要在上面滴上一滴墨,那墨就会泛开,像纸上开了一朵花。

    写毛笔字可真有意思,我还想接着写!

  • 《想象类作文的构思技巧详解,快来学写想象作文吧!》
  • 学生在作文时,往往觉得没有合适的素材可写,或是不知从何想象。其实呢,不是生活中没有作文素材,而是学生缺少善于捕捉作文素材的能力。

    连素材都有限,自然就很难展开想象了。因此,培养学生的观察生活的能力,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显得十分重要。

    怎样指导学生观察呢?

    1.观察周围尽可能看到的所有事物,捕捉典型材料。

    学生的视线往往局限于一个小圈子,觉得一些司空见惯的小事没什么可写的。其实,平常的小事也可写出新意来。要选择最佳的观察对象,安排合理的观察顺序,认真观察。

    2.动用多种感官,丰富写作素材。

    心理学认为,观察是思维的知觉,没有思维的观察是肤浅的,不是真正的观察。观察不仅仅是看,要动用耳、口、鼻、手、脑等感官去多方面地感知或判断,获得真实、全面、深刻的印象,为作文提供丰厚的材料。

    3.填写观察记录,养成观察习惯。

    观察不应只是一次作文之前的例行公事。还应填写观察记录(观察顺序、观察方法)。

    如何构思?

    以《卖火柴的小女孩》为例题,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奇异景象是作者的想象。这些想象奇特而大胆,而读者仍然觉得合情合理。为什么呢?因为作者亲眼目睹了穷苦孩子的悲惨遭遇,深深地理解他们的内心需求。在文章中,想象与现实有着相似的地方,那就是穷孩子对幸福生活的渴望。作者想象小女孩在神志不清时见到了温暖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慈祥的奶奶并和奶奶一起飞走,就显得自然而合理了。

    那么,怎样做到想象合理、丰富呢?

    1.再现。

    侧重于写景状物或叙事的想象作文,可以搜寻脑海中对相关事物的印象,加以再现。

    2.移植。

    有时候,想象可以进行嫁接、移植,把优美的景色移为一处,或把有趣的现象归为一物,或把美好的品质浓缩在一人之身。即,学生可以按自己的意愿中的特定形象,结合生活实际,进行移植想象。只有善于把想象与现实生活中的事实联系起来,巧妙地设计人物之间的关系,才能使文章生动有趣。

    3.幻想。

    幻想是更为大胆的想象。十九世纪丹麦著名作家安徒生的童话,充满幻想。在他的笔下花鸟虫鱼,家具、玩具乃至墙壁都有生命,都赋予了人的感情。小学生对于未知的世界、未来的世界充满了幻想。要鼓励学生幻想。对于未知的世界、未来的世界,学生的想象可以天马行空,任意驰骋,因为,任何限制都显得多余。

    一句话,想象源于生活。

  • 《作文导写:赏读经典学写“我的老师”》
  • 导读:对中小学生来说,“我的老师”是最常见的作文题目,把这篇文章写好了,也就掌握了写人作文的技巧。和纯粹的讲写法相比,从阅读借鉴经典文章入手,显然更能够让孩子们接受。我们今天就从赏读王蒙的散文《华老师,你在哪里》开始,教会大家如何写老师,如何写人。

    华老师,你在哪里

    王蒙

    对于写老师的作文而言,《我的老师》当然是万能标题,但也是最没有个性的标题。这篇文章用一个问句作标题,很好地表达了作者对老师的思念之情。我们在写“我的老师”的时候,未必也照葫芦画瓢来一个问句作标题,但是取一个能够概括主要内容并表现作者想法的标题,是会为文章添彩的。

    二年级换了一位老师叫华霞菱,女,刚从北平师范学校毕业,二十岁左右,个子比较高,脸挺大,还长了些麻子。校长介绍说,她是"北师"的高材生,将担任我们班的级任老师。

    开头介绍华老师的基本情况,姓名、性别、年龄等等,看上去比较一般。但是,要留意作者在这里的外貌描写:“个子比较高,脸挺大,还长了些麻子”。同学们惯用的外貌描写是,“红扑扑的脸上嵌着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相比之下,本文作者是不是有点不给老师面子呢?因为脸大还长麻子,这可不是美女老师的样子。

    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呢?第一,老师长的就是这个样子,尊重现实。第二,一个老师不美,还凶,但作者还是那么爱戴她,说明老师确实是非常优秀的。这就是衬托和反差。写外貌不是一个公式,更不能写得千人一面。不要为了写外貌而写外貌,写外貌的目的是体现老师的特点。

    华老师对学生非常严格,尤其是对一些“坏学生”特别严厉,我们都认为这个老师很厉害,怕她。但她教课、改作业实在是认真极了,所以包括被处罚得哭了个死去活来的同学,也一致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老师。谁说小孩子不会判断呢?

    第二段就亮出了华老师的性格特点:一个字,严。严格,严厉,厉害,但她也有另一面,就是认真。严格加上认真,所以大家都觉得她“好”。在这两个特点中,作者更想突出的是严格。请大家留意文章下面的内容,看看作者是怎样围绕华老师的“严”这个特点来选择素材、进行讲述的。

    小学二年级,平生第一次作造句,第一题是“因为”。我造了一个大长句,其中有些字不会写,是用注音符号拼的。那句子是:“下学以后,看到妹妹正在浇花呢,我很高兴,因为她从小就不懒惰。”华老师在全班念了我这个句子,从此,我受到了华老师的“激赏”。

    不是要写华老师的“严”吗,为什么要写华老师对我的“激赏”呢?铺垫,衬托。对“坏学生”的严,不算什么。对“我”这个“好学生”的严才是真正的严。

    但是,有一次我出了个“难题”,实在有负华教师的希望。华老师规定,“写字”课必须携带毛笔、墨盒和红模字纸,但经常有同学忘带致使“写字”课无法进行,华老师火了,宣布说再有人不带上述文具来上“写字”课,便到教室外面站壁角去。

    从本段开始的五个段落是写一件完整的事情,来体现华老师“严”的特点。本段交代背景,华老师规定写字课必须带文具,否则必须站墙角。

    偏偏刚宣布完我就犯了规,等想起这一节是“写字”课时,课前预备铃已经打了,回家再去取已经不可能。 我心乱跳,面如土色。华老师来到讲台上,先问:“都带了笔墨纸了吗?”我和一个瘦小的贫苦的女生低着头站了起来。华老师皱着眉看着我们,她问:“你们说怎么办?”

    起因:“我”犯规了。注意这里的各种细节描写,有神态,有动作,有语言。“我”面如土色,是神态细节。“我”和一个女生“低着头站起来”,是动作细节。华老师皱着眉问“你们说怎么办”,是语言细节。

    我流出了眼泪。最可怕的是我姐姐也在这个学校,如果我在教室外面站了壁角,这种奇耻大辱就会被她报告给父母……天啊,我完了。 全班都沉默了,大家感到了问题的严重性。那个瘦小的女同学说话了:“我出去站着吧,王蒙就甭去了,他是好学生,从来没犯过规。”听了这个话我真是绝处逢生,我喊道:“同意!”华老师看了我一眼,摇摇头,叹了口气,厉声说了句:“坐下!”

    经过:“我”想逃避惩罚。写记叙文的最大法宝就是描写,没有描写的记叙文淡薄无味,有了描写的记叙文才能精彩纷呈。注意本段的语言描写,女同学说“王蒙甭去了,他是好学生”,虽然她瘦小贫苦,但这句话体现了她的仗义。“我”呢,居然是喊道“同意”。一来,表现出“我”逃避惩罚的想法很迫切。二来,反映了“我”不地道、不负责。女同学为“我”仗义执言,“我”却只顾自己,非常自私。所以,华老师才会厉声让我“坐下”,透露出来的是失望。

    事后她把我找到她的宿舍,问道:“当XXX(那个女生的名字)说她出去罚站而你不用去的时候,你说什么来着?”

    我脸一下子就红了,我无地自容。 这是我第一次最深刻的品德教育。我现在写到这儿的时候,心仍然怦怦然,不受教育,一个人会成为什么样呢?

    结果:华老师的批评让“我”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这里,华老师没有絮絮叨叨地讲大道理,甚至都没有多说什么,只是问了最关键的一个问题:“当时你说什么来着?”一个优秀的老师,往往能够抓住教育的要害。在华老师看来,没带文具不是大事,自私怯懦才是最要命的。但她并没有当堂发飙,而是课后把“我”叫到宿舍,一语点醒“我”。几十年之后,作者回忆起来仍然“心怦怦然”,可见华老师的品德教育真的很厉害。

    一九四二年以后,华老师就不再教我们了。此后也有许多好老师,但没有一个像华老师那样细致地教育过我。

    叙述,交代“我”和华老师的错过。并通过对比,表现一种错过好老师的遗憾。

    华老师,您现在可好?您还记得我的第一次造句吗?您还记得我犯的错误吗?我真想念您,真想见一见您啊!

    结尾是浓烈的抒情。三个问句,一句问“您现在可好”,一句实际上是回忆了华老师对“我”的“好”,一句回忆了华老师对“我”的教诲。这三个问句非常重要,它们对前文进行了一个总结,但用疑问表达出来,就包含了浓浓的抒情意味。读之,令人泪下。

    想念您,想见您,可您在哪里呢,呼应了标题。这里有一个背景,作者知道华老师后来去了台湾定居。本文写于上个世纪80年代初,当时两岸关系开始融冰,作者希望本文被华老师看到,所以标题使用了《华老师,你在哪里》,像是在寻人。这份对老师的思念,因此显得更深切。这份对老师的感谢,因此显得更深邃。

    周东飞老师导写

    教师节来了,不少同学被布置了作文:写写“我的老师”。这是典型的写人作文,按照写人的方法来写也就大致不差。反过来说,把“我的老师”写好了,以后各种写人的作文也都不在话下。问自己几个问题,把这些问题都回答好了,这篇“我的老师”作文也就写出来了。

    问题一:写谁?

    “我的老师”作文当然是要写老师,可是我们从幼儿园起有那么多老师,到底要写哪一个呢?写那个印象最深刻的,性格最鲜明的,故事记忆最完整的。在王蒙的老师里边,华老师肯定不是长得最漂亮的,但是其他老师都没有像她那样细致地教育过“我”,让“我”至今想起来“心仍然怦怦然”。所以,王蒙要写这位华老师。在你的老师中,有没有这样让你记忆深刻的老师,有,就是他了。

    问题二:老师有什么特点?

    写人一定要写出这个人的特点来,写老师也要如此。我们喜欢樱桃小丸子,喜欢小豆豆,为什么呢,因为她们都有自己鲜明的性格特点啊。王蒙写的这位华老师,特点是非常鲜明的:严。这里的严,不是动辄打骂学生那种严厉,而是严格里有着赏识,严格里带着负责任和爱。王蒙的华老师很严格,我们各自的老师是什么特点呢?有的是严,有的是温柔,有的是幽默,有的是宽厚,各有各的特点,找出这个特点。

    问题三:什么事情能够体现老师的特点?

    写人要写外貌,这个大家都知道。不过,写外貌的时候要抓住人物的外貌特点来写,不能写得千人一面。如果能够通过外貌来体现老师的性格特点,那就更好了。写人还必须写事儿。王蒙写自己的华老师很严,如果仅仅是交代一句“那些哭得死去活来的同学,也认为华老师是个好老师”,行不行?行,但远远不够。王蒙是通过详细写一件事,有一次自己怎么犯了规,怎么害怕被处罚,最后怎么无地自容,来反映华老师的严。事儿、故事,就是材料,围绕老师的特点来选择材料,可以是一件事,也可以是几件事。这些事情,要能够体现出老师的特点来。

    问题四:怎么把事情写得活灵活现?

    只写一件事情的好处是可以写得很具体和深入,就像王蒙的这篇散文和刘绍棠的《师恩难忘》一样。写几件事情的好处是可以写得很全面,就像魏巍《我的老师》一样。(点此阅读这三篇范文)无论写几件事情,基本的要求是把事情交代清楚。当然,重点还是要抓好描写。王蒙写华老师,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的描写都用得极好,尤其是语言描写,值得我们好好借鉴。在此基础上,能够用上一些修辞手法就更好了。

    问题五:结构上要注意些什么?

    标题可以直接写《我的老师》,但显得比较偷懒和平淡,王蒙这篇文章的标题就比较有个性。开头,可以像本文这样描写老师的外貌,也可以像另外两篇文章那样开门见山交代自己要写的老师是谁,然后在内文中来写外貌。结尾,一般用来抒情。我们写老师,展示其性格特点,自然免不了要表达自己的爱憎。王蒙的文章是直接抒情,魏巍的文章通过写自己睡觉都不忘找老师来间接抒情,都可以。

    练习:请大家围绕“我的老师”来写一篇文章,要求突出老师的性格特点,抒发对老师的感情,文中要使用各种描写手法,字数在400-800字之间。请年度会员和套餐用户完成作文后及时上传,以便获得周老师一对一批改指导。

  • 《写读书笔记》
  •     学写读书笔记读书必须写笔记。人的记忆力是有限的,书读多了.年深日久,印象就会逐渐淡薄。要想以有限的记忆力去读许许多多的书而不忘,最好的办法是写读书笔记。写读书笔记不仅能帮助记忆,而且有助于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读书不作笔记,好似走马观,一掠而过,理解不深,印象模糊。若是边读边作笔记,读书时注意力格外集中,不懂之处反复琢磨,深入思考.对书的内容的理解就会加深。

        记读书笔记的主要方法有四种:1,编写提纲,写下书或文章的主要内容,2.写读后感,写下自己的心得和感受;3.摘录好词好句,丰富自己的词汇和语言;4.表式读书笔记,记下读书时间、书名、作者、学会的生宇生词、摘抄的好词妙句、主要内容、读后感想等,这种方式便于随读随记。写读后感是最常见的读书笔记。它能银炼我们的阅读、理解、欣赏、概括以及文字表达能力。写读后感要紧扣原文,抓住感受最深的一点来写。

        读后感如果完全离开原文内容,空谈感想,人家就不知道你的感想从何而来,会感到莫名其妙。写读后感可适当引述原文,但不能大段照抄。读后感应以“感”为主,适当引用原文是为写“感”服务,必须概括、简略,决不可喧宾夺主,把读后感写成“读后抄”。要做到这一点,对必须交代的原文内容可作三言两语的简略介绍,不要具体叔述,更不要作细致描写。如果是针对书或文章中的一句话发表感想,那只要把原文中的有关句子引用出来就可以了。写读后感要写出真情实感,要联系实际,但不要写成书面检讨。

  • 《思路清晰 论据充分》
  •     中学生学写议论文,常犯的毛病有二:一是思路紊乱,理不出头绪,二是内容空泛,论据不足。这篇作文恰恰在这两点上有所长,它在华东六省一市中学生作文比赛中获二等奖,应该说,是当之无愧的。

        先说第一点,思路清晰。

       文章第一自然段,用简洁的语句提出了全文的论旨,还组含了通篇文幸的结构层次。第二自然段,紧扣论题“……应该成为座右铭”,闲述什么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字里行间透露出,这是我们中华民族引为骄傲的美德。证据何在呢?接着,第三自然段,便历述我国历史上英雄紊杰以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国忧民的亨迹,点明“前人为我们作出了持样”,使论题深入了一步。第四自然段,笔锌一转,联系当前现实,从另一个角度闲明“先天下之忧而忧……应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的道理,并把祖国比作母亲,情真意切,有较强的说服力。结尾一段,激励人们“振作起精神,为人民而奋斗,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呼应开头,收束全文,使通篇文章浑然一体,而又脉络清晰。

       文章思路如何,是关系一篇文章成败的关健一着,时中学生读写训练来说,是一项很重要的基本功。尤其是写议论文,明晰的思路显得更为重要。一篇论说文,尽管词汇比较丰富,材料也较为生动,但读后感到不知所云的,其原因大半在于忍路不清。因此,议论文写作必须认真抓好思路训练这一环。这篇作文之所以比较好,有一条比较明晰的忍路是成功的重要因素。

        再说第二点,论据充分。

  • 《写作,我的朋友》
  •     我的写作是从学写日记开始的。记得我刚上小学的时候,爸爸的谆谆教导时常回荡在耳际:“孩子,你长大了,要开始学会记录一些成长的足迹,写些日记吧。”面对爸爸微笑而深沉的眼神,我似愉非懂地点点头。

        到了三年级,我正式开始写日记。充满稚气的我把日记当作杨谈心中秘密的好友。小小薄薄的一本日记本,装着我的喜怒哀乐,藏着我七彩的梦。

        后来,语文课里有了写作。也许经常写日记,使我的写作有了一定基础,凭我的“小聪明”,小学作文顺利过关,考试时的当堂作文既不列提纲也不打草稿,还得了高分,为此我沾沾自喜。不料我的“孤芳自赏”引起爸爸的关注。他没有发火,只是愈味探长地拍拍我的头说:“写作永无止境,基础一定要打好。”

        上了初中,我才真正体会到凭“小聪明”是不行的。初中的作文要有深度,要有精辟的见解,要学会从生活中捕捉材料,而不像小学“流水账”似的记叙。于是我开始认真地学写作。也就是从那一刻起,我第一次发现写作比我想象中的难得多。

        我天生不是一个很聪明的人.对写作也没有天赋。偶尔来了一二次所谓的“灵感”,就会像发现地下宝藏那样高兴。不过有一天我却发现,我的一个兴趣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那便是看书。

        我称不上是书迷,只是觉得书中有精彩的生活。对于一个爱做梦的女孩,书就像一个巨大的磁场把我深深吸引住。我看的书很杂,不过大多是外国作品,这些作品总让我记忆犹新。特别让我佩服的是外国作家的心理描写细腻、真实,让人感觉到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就在眼前。

        读了那么多的书,不仅积累了更多的知识,还对社会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读书使我提高了思想修养,因而写作时文章的主题更精辟更深刻。我深深地觉得,爱好看书不一定爱好写作,但爱好写作便一定爱好看书。要不然,为什么自古的大作家都“读书破万卷”呢?

        随着年龄的增大,我已不觉得写作很难。我感到写作就像日记一样已成为我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