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通感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04-28 06:28:57
  • 《作文如何学会使用通感的手法》
  • 妙趣横生地讲,轻松惬意地听,触类旁通地写。这就是周东飞老师的“作文旁通”。每次周老师会讲一首诗、一个典故或者一个人物,然后启发孩子们从中领会写作文的一个小妙招。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李白的一首七言绝句《黄鹤楼闻笛》,意思就是在黄鹤楼上听笛子演奏。全诗不长,我们读一遍: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翻译成现在的话,是这样的:突然遭到贬谪去往长沙,站在黄鹤楼上我西望长安,却看不到自己的家。耳边传来名曲《梅花落》的笛声,我顿时觉得五月的江城落满了梅花。

    一为迁客去长沙。读过《岳阳楼记》,我们应该知道,这里的迁客就是“迁客骚人”的迁客,指的是因为犯了错误而被贬官流放的人。突然成为被流放的人,诗人李白要去长沙。经过武昌的时候,有朋友邀请他到黄鹤楼上游览散心。大诗人李白怎么成了被流放的人呢,这事儿说来话长,咱们长话短说。

    安史之乱,让唐王朝从鼎盛走向衰落。唐玄宗在这场变乱中威风扫地,儿子们开始争夺王位。太子李亨自行宣布自己登上皇位,他的弟弟永王李璘很不服气,准备在长江以南壮大势力。要当皇帝,除了兵将打仗,也需要像李白这样的人才。于是,永王找到了长期没有被重用的李白,李白呢就答应了。结果,永王很快就被镇压,李白也被判流放夜郎。

    现在李白站在黄鹤楼上,想起了曾经被贬谪到长沙的贾谊,心里觉得特别的委屈。也许他觉得永王并没有谋反,自己也只是在替国家出力。西望长安不见家,皇宫当然也看不见,皇上也看不见。自己就这样成了一个罪人。

    黄鹤楼中吹玉笛。玉笛是对笛子的美称,吹的曲名是什么呢?根据上下文,我们知道吹的一定是著名的曲子《梅花落》。《梅花落》的曲调悠远悲凉,闻之令人断肠。心情低落的李白在笛声里,仿佛觉得五月的江城到处都在落下纷纷扬扬的梅花,就如同下雪一般。今天的武汉自称江城,这个名字就来源于李白的这首诗。

    有同学会说了,不对吧,梅花在冬天开放,农历的五月正是夏天,怎么可能落梅花呢?李白在这里使用了通感的手法,本来是听觉的笛声,它的悲凉意境跟诗人的困顿命运融合在一起,让诗人仿佛真的看到梅花落满了武昌城。以视觉写听觉,这是通感的一种。

    我们对通感并不陌生,朱自清写《荷塘月色》,说“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荷花的清香居然可以用耳朵来听,这是以听觉写嗅觉的通感。北宋词人宋祁的名句“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寒冷居然也有轻重,而春意居然可以是闹哄哄的,一句词里两处用到了通感。

    我们平时在写作文的时候,常常会为修辞手法的单调苦恼。读了李白的这首《黄鹤楼闻笛》,我们一下子知道了通感的秘密。通感,就是打通所有的感官,用视觉写听觉,用触觉写视觉,用听觉写嗅觉。

    古人用通感的手法,都是灵感突现,一直到大约50年前,钱钟书才第一次在中国引入了“通感”这个概念。我们比古人厉害,因为我们在练习写作文的阶段,就已经知道了通感的秘密。只要加以练习,我们一定能够写出“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这样优雅的句子来。

  • 《通感法》
  •     通感是指写作主体在描绘客体事物时,调动自己的各种感觉器官而产生 “暂时联系”,使大脑皮层各功能区之间的道路得以“接通”的生理和心理现象,即“一种感觉超越了本身的局限而领会到属于另一种感觉的印象”。

        在写作中如果能将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相互沟通转换,那么可以把事物的特点表现得更精美动人,给人留下更加深远的想像和联想;还可以创造出优美的艺术境界,蕴含深沉的思想感情。例如朱自清写荷的香味就是通过歌声来写,让人感到真切、新奇,荷香本是嗅觉的可感形象,作者却把它比作“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使其转化视觉形象,让读者从舒缓、悠扬的歌声中去体会荷香的似有若无、时断时续、捉摸不定的特点。许多散文家都很擅长使用通感感觉,以增添作品的艺术魅力。如刘白羽描写长江三峡有“绿茸茸的坂像一支充满幽情的乐曲”之感,碧野描写山色有“很有一伸手触摸到凝脂似的感觉”。

        在古诗中通感也很常见,如“风来花底声香”,“鸟抛软语丸丸落”,“天街夜色凉如水”, “红杏枝头春意闹”等等。 当然,运用通感感觉去描绘事物是一种很娴熟的艺术技巧,因此初学写作的人应注意以下两点:一是要贴切,就是要把握准两个相通感觉形象之间的相似点,不能牵强附会;二是要有创造性,新颖而不落俗套,要能较好地传达出自己的思想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