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弟子规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04-27 21:20:51
  • 《给妈妈的爱心早餐》
  • 寒假,诵读《弟子规》“入则孝”,使我懂得要做一个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的孩子。

    妇女节学校开展“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感恩活动,我决定给妈妈准备一个惊喜,一份专属妈妈的早餐——爱心汉堡。

    3月8日,我早早地起床,先把需要的食材准备好:面包、鸡蛋、生菜、黄瓜、炼乳,并找了个漂亮的盘子。把生菜和黄瓜清洗干净后,生菜铺在盘子底部,黄瓜切成薄片,它们不仅可以装饰,也是本次汉堡的“配菜兄弟”。

    接下来就是煎荷包蛋了。先在锅里倒入少许油,我小心翼翼地将鸡蛋打入锅中,只听“滋啦”一声,一个白里透黄的鸡蛋展现在我的眼前。这时可不能马上翻面,否则荷包蛋会“散架”的。等鸡蛋表面凝固,我马上给鸡蛋翻了个面,直到两面都呈现金黄色,一阵阵鸡蛋香味扑鼻而来——荷包蛋可以出锅了!

    最后一步是摆盘。生菜上先放一层面包片,再依次码上煎好的荷包蛋、面包片、黄瓜。我还特意在面包片上用炼乳画了一个爱心,表达我对妈妈的爱——一个香味浓郁的汉堡也就做好了。

    当我摆放好爱心早餐,正在给妈妈倒牛奶时,妈妈走了过来,看到我为她精心准备的爱心早餐,既惊喜又感动,同时也给我一个大大的拥抱:“谢谢你,我的宝!”

    此刻的我,幸福得像花儿一样!

  • 《读《弟子规》有感》
  • 慈孝之心,人皆有之

    ——观《弟子规》有感

    山河岁月,绵绵地来,匆匆地去。即使行走万里,亦抵不过这样一处世外相遇。在这样的地方,适合思考自己,抽离自己,回到另外一个时空,与另一个自己相遇。这样的地方就是书的世界。进入书的世界,给人以乐趣,给人以才干,给人以光彩。

    宛如中华辽阔的疆土,我华夏的传统文化也在书的世界中占据着巨大的比重。其中最令我感动的就是“孝道”。正所谓“百善孝为先”,我在读《弟子规》中“入则孝”这一篇时受益匪浅。我最喜欢的两句是“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两句言简意赅,简洁明了地表达了为人子女应该恪守的本分:父母教育的时候,必须认真倾听,父母责骂的时候,必须恭顺承受。这句话精准地体现了“孝”作为我国基本道德规范,作为几千年来传统美德的的要求。

    为何要以“孝”作为基本道德规范呢?我想,一切美德和善都源于对他人的关心和尊重,而父母正是我们生命之始,是我们第一关心与尊重的人。正所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一个人若是连父母都无法关心与尊重,那又如何会关爱尊重其它人?所以说,一个要做大事的人必须要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而道德修养必先经过孝道教育来培养,没有了“孝”,其它品质也就无从谈起了。

    所以,国人将“孝“作为评判君子的第一标准,国君也把“孝”作为审核官员的标尺。舜以孝德获得尧帝的禅让;东汉则直接以“举孝廉”的形式选拔官员;魏朝以孝治天下,所以才有了为孝敬祖母而辞官的李密,才有了感动世人的《陈情表》。几千年来,我们已经将“孝”之一字融入血脉,渗入骨髓,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部分。世世代代的中国人都以传承孝道,赡养父母为己任。与西方追求自由独立的思想文化不同,中国人重孝道,重家庭责任,国人从没有因为成年就离开父母,成立自己的小家庭的习惯,而是选择挑起家庭重任,将营造温馨和睦的大家庭作为理想目标,让老人有所养,而子女更是耳濡目染,将这品质代代相传。所以四世同堂是国人最大的理想,而这一理想中透露出来的正是“孝”之精髓。

    掩卷而思,我们自小就从书籍中不断聆听着“孝”的教育。《三字经》中“融四岁,能让梨”教育着我们爱护小辈,尊敬长辈;《增广贤文》里“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孝“教育着我们当供养父母,回报恩情;《韩诗外传》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教育着我们当及时行孝,莫要追悔终生。华夏儿女将生活的智慧,将”孝“之大道记入书册,在书中将我中华文明之魂凝聚,形成我泱泱中华具有民族独特性的精神支柱。它不仅是国家的根脉,更是我华夏儿女的血脉传承。在”孝“之一字的血脉传承中,中国人自成谦逊温和的圆融品质,中华民族自成宽容仁爱的国风国格。

    我慈孝之心,国人人人皆当有之。

  • 《孝之大》
  • 孝之大

    ——读《弟子规》有感

    《弟子规》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的规范,它规定了学生主修的六门课程和辅修的一门课。首先,它教导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它教导我们在日常生活行为中要做到小心谨慎,言语要讲信用。和大众相处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道德的人,向他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的、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学习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

    让我颇有感悟的是孝。《弟子规》中谈及,孝是善事父母,就是在家里要善事父母。善事,一个是心,一个是待。心,即是心里面要念念不忘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待即是要照顾父母。中国有句古话“百善孝为先”,这就是告诉我们要做到孝。我们要以这样的心去做就是善事父母,这是做人的根本。

    百善孝为先,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因为父母赋予我们生命,抚养我们长大,教我们如何做人,父母更是我们前进路上的指路人。

    古有李密孝祖母,李密,我国古代一位著名人物。他不仅政治才能卓越,而且是个有孝心的人。李密年幼丧父,母亲也被迫改嫁,留下孤苦伶仃的李密,无依无靠。他的祖母见他实在可怜,于是就抚养了他,祖孙俩相依为命。李密长大后学有所成,在朝廷中做了官,还得到了逵和荣的举荐。但是祖母已年老,而且体弱多病。除了李密,再无人能够照顾他的祖母。于是,李密推辞了逵和荣的举荐。一心一意照顾祖母。李密向我们展示了孝的伟大。

    今有孟佩杰孝母亲。孟佩杰是2011年的十大感动中国人物之一。孟佩杰有一个不幸的童年,五岁时父母相继去世,由养母刘芳英照顾。三年后养母因病瘫痪,养父不堪生活压力,离家出走。从此,孟佩杰担起了家中的重任。2009年孟佩杰被距离家乡数百公里外的山西师范大学录取,不放心养母的她,决定带着母亲上大学,在学校附近租房子照料母亲。命运对孟佩杰很残忍,她却用微笑回报这个世界。孟佩杰向我们展示了孝的伟大。

    孝还体现在父母叫我们的时候,要立刻回答,不能迟缓。现在有些孩子对父母的话充 耳不闻,就好像没有听到一样,这种行为就是对父母的不孝。父母亲让我们做事情的时候,我们要马上去做,不能拖延偷懒。因为父母亲在外工作,忙碌一天,回到家中休息,若是叫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孩子也没有体恤父母,立即去完成父母布置的事情的话,这种行为也是对父母的不孝。父母难免会老去,会离开我们。在父母去世后三年中,我们要做到守丧三年。有孝心的人在提及父母亲会难过哭泣,会哀思父母亲的养育之恩。对待去世的父母亲,就好像他们还在世一般,时时刻刻感受到他们还在身边,并没有离我们而且。

    我们要学会孝,要学会感恩父母。《弟子规》中也谈及了很多关于孝顺父母的诗句“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对父母的教诲要恭敬地聆听;对父母的责备,要顺承地接受。作为子女,要照料父母,冬天要让他们温暖,夏天要让他们凉爽;早晨要向父母请安,晚上要替他们铺好被子,伺候父母入眠。

    小时候,父母是我们的依靠;长大了,父母也老了,我们就成了父母的依靠。古代帝王中,汉文帝刘恒就有替父母尝药的孝心。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父母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都亲口尝过后才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好饭先尽爹娘用,好衣先尽爹娘穿。孟子曾说过“唯孝顺父母,可以解忧”。由此可见,孝顺父母多么的重要。爱自己的父母,别让他们对我们的付出付诸东流,别辜负了他们的期望。

    我们要时刻记住,“百善孝为先”。

  • 《读《弟子规》有感》
  • 从古至今,“孝”一词就贯穿着华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浩浩汤汤地流淌在炎黄子孙的心间,浸透于骨髓之中。孝,古语便有“百善孝为先”,可见孝的重要性。现如今再次翻阅《弟子规》,细细品味着“孝”所饱含的韵味,只一句,便对孝有了更深一层次的感悟。

    《弟子规》一书原名《训蒙文》,由我国清朝康熙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简言之无非是孝顺父母、恭敬兄长,谨慎言之类古训。而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便是开篇第一句--“入则孝”,是学生主修的第一门课。入是在家。孝是善事父母,就是在家要善事父母。善事,一个是心,一个是待。心即是心里面念念不忘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待即是念念都要照顾到父母。我们能以这样的心去做,就是善事父母,这就是做人的根本,而且我们都应具备的,不只是口头说说,更应是怀有孝心并付出行动。

    犹记得第一次接触此书是在初中时。小姑从寺庙回来带回来了几本书,便是《弟子规》,记得我当时的表情是嫌弃的,毕竟这类书喜欢的人肯定不多,而且当时小姑还要求我背下,当然,至今我都没有背过,但不可否认的是,它确实会对人产生有益的影响,像“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也就是说如果父母呼唤自己,应及时应答,不要故意拖延迟缓,如果父母交代事情之做,应立刻动身去做,当父母教诲责备自己时,应认真聆听,不可顶撞父母。反观自己,以上要求寥寥无几能做得到,在孝方面的事件上,自己的确做得不对,平时对父母的关心就少了;只是顾着自己,忽视了父母因我们而催生的白发与皱纹。更不要说孝敬了

    孝,是中华之传统的美德,古代留着一个又一个令人津津乐道的孝事,像香九龄暖席。讲述的是一个名叫香九龄的人,自幼便是很孝敬父母,他知道父亲劳作很辛苦,为了让父亲睡好觉,冬天,他跑到父亲的房里,替父亲用自己身子把被席捂热,才招呼父亲睡下;夏天,他为父亲扇风··,驱赶蚊虫,他的孝行受到远近人家的称赞,《弟子规》中“冬则温,夏则清,晨则行,昏则定”。讲述的便是如此,现如今时代在发展,我们也不需要像香九龄那样冬为父暖席,夏为父驱蚊扇风,因为有风扇,空调等一切电器用品为人类服务,但香九龄对父亲的孝行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除此之外,像卧冰求鲤,王祥求笋等时间也是一个个鲜活的孝敬长辈的例子。

    “出必告,反必面”,外出时,记得要事先告诉父母的去向,回来时,要与父母见面,报个平安,以免他们担心,这是多数人都能做到的,然而,“居有常,业无变”,只是极少数人能做到,现在的很多人都背井离乡,离开落后、偏僻的山村,去到另一个喧嚣的世界—城市,为谋生,他们那里安家、工作,可能会把父母留在山村中,成为空巢老人,也只有逢年过节才能相聚,曾看到一篇报道。一位母亲做了份这样一个“账单”:儿子读书时,我可以天天见他,现在而结婚生子了,我只有过年时才见他一次,如果我活到85岁,那我还有40次机会见他。看了这份“账单”,我能体会到来自那位母亲的辛酸。“常回家看看”开始在社会上呼吁,其实,作为一个母亲,最大的心愿不是你给她多少钱、买多贵重的东西给她,她需要的只是你常回家陪陪她,和她说话聊点家常,这就是对她最大的孝敬了。

    “百善孝为先”,我知道作为子女的我们,也许为父母做的真的没有《弟子规》里要求那么高,但我们可以从一些细小的事情入手,在生活中我们可为父母分担家务,在他们劳作完后递上一杯热茶,并说一句辛苦了,在与兄弟姐妹相处时要和睦相处、兼爱,父母看到我们这样,该是你欣慰;学习上,我们可努力创造好成绩,用好成绩来报答他们……其实大多数中国人做不到像外国人那样能开放的说我爱你,但我们能用行动我们是爱他们的,孝敬他们的,哪怕这些腥味跟他们为我们付出的相比,是那么的微不足道

    读了《弟子规》,就我个人而言获益匪浅,明白了孝在真谛是什么,也希望我们每个人都怀有一颗孝心,让中华之美德得到发扬与延续,让中国这个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更加瞩目于世。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莫等闲,趁父母还在身旁,请及时行孝。

  • 《读《弟子规》有感》
  •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列述的是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命名为《弟子规》。

    《弟子规》共有360句,1080个字,三字一句,两句或四局连意,合辙押韵,朗朗上口,全篇先为总叙,然后分为“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为学文”七个部分。在这七个部分中,最令我感受深刻的便是‘入则孝’。

    “入则孝”的内容为教人如何善待父母亲,依我所见,这是非常值得学习的一篇,父母亲把我们带到这个美丽的世界,并细心呵护我们成长,我们难道不应该善待父母吗? 那如何善待父母亲?从这篇文章中我学到了很多,让我来与你们分享罢!

    孝,即孝敬父母,这是做人的根本,百善孝为先.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个人所要继承与发扬的美德,.一个人做到孝’那这个人的为人必定不会差到那里去,在家孝敬父母亲,在外孝敬比自己年长的人. 《弟子规》说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应勿懒”讲的是父母叫你的时候,要立刻答应,不能迟缓;父母让你做事的时候马上去做,不能拖延偷懒。”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对父母亲敷衍了事,信息社会中的我们沉迷于手机无法自拔,不会合理使用手机,甚至于父母亲“请”我们吃饭我们也是答而不动。所以《弟子规》中非常贴切的给我们描述了这个道理。尽孝从小事做起,不违抗父母亲之命,做让父母亲满意的事。

    《弟子规》中有“亲有疾,药先尝,昼夜待,不离床”父母亲生病时,要先替父母亲尝药的冷热与安全;应该尽力昼夜服侍,一时不离开父母的床前。孟佩杰,当今时代的孝女。她8岁起就开始照顾瘫痪在床的养母,风雨无阻12年,现在她又带着养母上大学。贫困中,她任劳任怨,乐观开朗,用青春的朝气驱赶种种不幸,在艰难里她无怨无悔,坚守清贫,让传统的孝道充满每个细节。虽然《弟子规》很早就有了,但是读了它以后我发现它对于今天的中国仍行之有效并不容忽视而更应学之用之,从《弟子规》中我学到了如何感恩。

    乌鸦尚知反哺,更何况我们是有意识的人?如果这个社会没有了《弟子规》所传承的孝道,那可想而知的是社会将会混乱,多了尔虞我诈,眼里全是金钱与名利,老人将得不到赡养,孩子将没有良好的教育。读了《弟子规》更让我懂得了孝的重要性——对于社会的进步性。唯有心存孝心尽孝道才能让一个家庭更美满、和谐《弟子规》中的孝多指孝敬父母亲。依我所感,孝的含义可以更广,可拓展为孝敬比自己年长的人。譬如老人家。善待老人家,给他们多一点微笑,多一点关怀。在现在面对过马路现象中做到牵着他们过马路这等举手之劳的小事。根据心理学来说,你在帮助他人之后,心里必定有些小小的满足感、自豪感,从而可以获得开心。那么,再说得长远一些,人越开心活得越久,何乐不为?其实《弟子规》表面说的是理,内在则在阐述道啊!

    我们是否注意到父母眼角边的皱纹?头上多出的白发?手心里越来越厚的老茧?父母在渐渐的老去,而我们在慢慢的长大,越长大就更应该多承担一些责任.父母很容易满足,他们不需要我们挣很多的钱,而是需要我们更多的陪伴。老去的他们容易感到孤独,渴望得到关怀,所以我们应该做到像小时候父母陪伴我们那般去陪伴他们,照顾他们。在外打拼的儿女,也请多·回家看看。作为学生的我们能做的只有学习,父母努力工作为的是什么?就是希望我们能出人头地,以后·生活得更好,他们为的不是他们自己,而是我们啊!所以学习好就是給父母最好的回报,取得好的成绩就是孝敬父母最好的礼物。

    “百善孝当先”,《弟子规·》让我认识到了孝的重要性,在以后的每一天,我都会为父母亲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尽到孝心。我也建议那些没有读过《弟子规》的人读读,真的受益良多。

  • 《读《弟子规》有感》
  •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中国大地上的每一个人都有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文化是一个连续的传递过程,它需要很多人去接受它,学习它,传授它。这一种思想理念在我们中华大地上延续了五千年,哪个中华人民还没有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呢?虽然传统文化在近代屡遭浩劫,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遗忘,而她依然在中国大地上有很强的生命力,并完全消失在我们眼前,但它需要我们去学习它,感受它,传承它。

    其中《弟子规》让我在快乐中感情得到了升华,也懂得了很多的做人的道理。教会了我怎样对待父母,对待老师同学,对待朋友;教会了我怎么做生活中的小事,提高了我的道德修养;它启发了我的智慧,震撼着我的心灵。我常常在想,如果我早点知道这些做人做事的道理,也许我的人生际遇会和现在大不相同。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些都是《弟子规》中孝顺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们却有很多都做不到。以前觉得父母爱子女都是非常自然的事,身在福中不知福,无法体会父母的辛苦和委屈。“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父母辛苦供养我们读书,而我有时却不能如他们所愿,让他们非常失望;父母委婉的建议,我们不但不听,听了还会觉得烦,有时甚至故意做些让父母生气又伤心的事。这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作风,因为我们学习传统文化学的太少。

    所以当我们学了《弟子规》才会知道,家庭、事业和身体的好坏,不仅仅只是自己一个人的事,要时刻想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读了《弟子规》,学习它里面一些行为习惯,对正在成长的我们,给了一个很好的启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首先要作到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关心同学,说话做事要小心仔细,在日常的生活中要多和思想高尚的人在一起学习,在学习之余,要多读书,多学习一些科学文化知识,不但会对我们传统文化有更深入了解,也会对未来我们自己留下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学习《弟子规》,学习了中华传统文化,我想不仅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任何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学习传统文化并传承它,这样,让我们中华传统文化在这里绽放,让中华传统文化走向全世界,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美好!

  • 《我的养生秘诀》
  • 《弟子规》曰:“朝起早、夜眠迟。”很多人觉得这只是文学作品的说法,现实生活中不可能真的做到“朝起早、夜眠迟”,那么是否古代的圣贤欺骗了我们呢?

    非也,翻阅大量伟人传记,我认为圣贤们说得完全正确。

    我们的所有精力都来自于吃进去的食物,因此“学会吃”是很一个重要的话题。在此向大家介绍一位伟大的人物:她,许哲,今年112岁,身材瘦小,行动敏捷;银丝如雪、耳聪目明;心怀大爱,一生助人。不但不需人照顾,自己还在照顾比她小二、三十岁,二十多位孤苦无依的老人,以及破碎家庭的儿童。

    她一生创办了九所养老院,但她对穷苦病人的关怀之心并不拘囿于养老病院内。社会不同角落有着贫苦病弱的人们,都是她关怀的对象,她——走进他们的家庭,每个月送去金钱和食物,带给他们温暖和爱。除了关怀老人,她也收容照顾不少孤儿和受虐儿,供给孩子们住宿、读书。清净的饮食观是她长寿之方。 她说:“我一天只吃一餐,果蔬为主,长年吃素,小时候没得吃,所以只吃一餐;当护士时因为忙,忙得忘了吃饭,所以吃一餐;现在,我自己选择吃一餐,因为我的身体只需要这多。”

    也许是多年前看了《许哲传记》的缘故,相对来说,我也一直吃得比较少,早餐每天一个蛋、一杯奶、一份坚果、一碗五谷杂粮粥。早餐可以吃得快一点,因为这样才能吃得多,中餐我一般只吃一些水果,晚餐因为一家团聚不得不吃,我们一家三口一小碗米,烧成饭后变成三小碗饭,一人一小碗,再吃点菜,晚餐一定要吃得慢,一顿饭超过二十分钟“饱信号”才会传达到大脑,尤其是冬天胃口好,如果吃得快,很容易吃得过量,造成体重增加,因此细嚼慢咽,才是控制体重的关键所在。其实人每天需要的能量就那么多,吃得多了反而给身体的各个内脏造成负担,以致于始终感觉疲劳。

    《了凡四训》中讲到睡眠和饮食:“睡眠是可以断的,要功夫,要心地清净,清净到一定的程度,可以不要睡眠。因为财、色、名、食、睡,这叫五欲,欲界有,色界跟无色界都没有……为什么修行人一天吃一餐可以?他心清净,他妄念少,他消耗能量就少,身体健康。凡夫妄想多、杂念多,每天补充三次还不够,还要吃消夜、吃点心,一天到晚都在补充,他消耗得太多。消耗太多,于身休绝对有不良的影响。所以你要想保持身体的健康,要减少妄念产生。妄念减少了,你的饮食自然就减少。

    看过《水知道答案》的人都知道,水是极具灵性的东西,任何食物都含有水,因此感恩食物就变得尤为重要。《朱子治家格言》曰:“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吃饭前心里默念感恩词,让食物变成你身体的每一个健康细胞,并让它们吸收能量、释放能量,成为我们的精力来源。

    很多人只关心吃,其实对于健康来说,比吃更重要的是排泄,每天必须保证大便通畅,如果没有便意,就赶紧拿起刮板对着结肠区和直肠区锥揉一番,喝一杯温水,养成习惯,定期排出身体废物,这样身体才能轻装上阵,精力也才能充沛。

    刚大学毕业的时候我被安排在肿瘤科工作,看到很多直肠癌患者,大部份这类患者都有长期便秘的习惯。人的小肠平均有5-7米长,直肠却只有12-15厘米长,一旦在直肠上发现肿瘤,往往在切除肿瘤的同时,自己的肛门也就不能用了,这时候医生只能给患者在左下腹挖个洞(造瘘),做个“人工肛门”,然后天天挂个粪袋。

    人的直肠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吸收水份,而这些患者的粪便出来的时候,因为没有经过直肠,直接从乙状结肠出来的,所以往往是不成形的,粘粘糊糊地就会感觉更脏,而且不是定时排便,只要肠道一蠕动,他就得排便,所以他吃饭的时候会排便,走路的时候会排便,看书的时候会排便,连两夫妻亲热的时候还是会排便。我以前在讲课的时候总喜欢讲这个事例,我说其实人的幸福感是很容易找到的,当我看过这类患者以后,每当我坐到马桶上排便的时候,我的心里就充满了无限的感恩,感恩我的肛门能正常地帮我工作,幸福感总能袭满心头。

    至于睡眠时间的问题,我觉得大家首先要跳出一个固有思维,那就是人必须睡足八小时的概念,其实睡眠不在于时间长短,在于睡眠质量,我也有过早早上床睡觉的经历,睡着睡着做梦了,或者半夜醒来再也睡不着了,看似在床上呆了八九个小时,其实真正的有效时间可能还不足四五个小时。

    我一般晚上十一点左右睡觉,睡觉必然是听着音乐入睡的,让古琴或世界名曲发出的音频按摩大脑和身体的每一个细胞。第二天四点半起床,起床后喝一杯温开水,然后开始晨读,晚上我每天一定读书,我读书是有取舍的,好的内容就留下来,不好的就当作陌生人走过一样,完全不为所动,这样就可以节约胡思乱想所消耗的能量。另外多把注意力放在关心别人的身上,想想我今天活着能给别人带去什么,不要总是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总关注自己的人,容易感觉疲劳。

    我白天有空的时候会经常锥揉大脚趾,因为整个大脚趾代表的就是脑部,预防白发、掉发、记忆力以及精力旺不旺盛的问题都在头部,尤其是脑垂体部位有兴奋的作用(所以到了晚上就不能按摩脑垂体部位了)。我经常提醒自己“吃多了会变傻、睡多了也会变傻”的理念,伟人毛泽东每天工作十三四个小时,常常到深夜两三点钟才休息。

    我的大学老师钟家平教授,也是睡得极少的一个人,我还在上大学的时候,曾经问他睡得少的秘诀,他说:“人睡得少其实是没关系的,重要的是人一定要学会短暂休息,累的时候眼睛闭五分钟,之后又可以精力旺盛地投入工作和学习了。”这个体会我有,有几次坐车,眼睛看手机有点累了,闭一会眼睛,闭着闭着就睡着,一觉醒来感觉像睡了一小时,可是一看手表,居然只睡了短短的五分钟,可是感觉却像重生一样,满血复活。

    所以并不是人人都需要睡足八小时的。经常暗示自己我很年轻,因为年轻的时候我经常通宵看书,第二天照样到学校上课,也没觉得很累呀,最多扒在课桌上睡一小会儿,所以“反复暗示自己年轻”是一个重要的养生秘诀。

    以前我经常开车,现在我很少开车,上下班我很喜欢走路,走路的时候我喜欢扬着头,挺着胸,嘴角微微上扬,穿着平跟鞋相对快速地走,我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眼睛总是流光溢彩,脑子里还经常背诵着晨读的内容,因为当一个人的脑子处于微紧张状态的时候是不会感觉累的,累往往是人松懈下来以后产生的感觉。

    走着走着我觉得自己的身体轻盈且有弹性,移动时毫不费力,脚步轻快、心智清澈,快乐且没有烦恼和压力;我精力充沛、自信满满,我告诉自己,我睡得很晚,可是我睡得很沉、很安稳,隔天醒来非常有精神,似乎脱胎换骨,对每个新的一天都觉得充满热情和兴奋,我就是最优秀的,我就是最年轻的,我就是精力最旺盛的,我就是天底下最幸福的。其实一个人想老就会变老,想年轻就会变年轻,这就是《秘密》的吸引力法则。

    我经常在我的足部“做全足搜索痛点”这件事情,一旦找到敏感点,我会“心狠手辣”地对自己下“毒手”,直到把足部的硬块锥得消散为止,这样就防患于未然,很多疾病还来不及在临床表现出来,就被我扼杀在摇篮中了。曾经看到一篇文章,说你永远不要轻看一个对自己下狠手的人,我就是这样一个对自己下得去狠手的人,哈哈,所以大家千万不要轻看我哦!

    衰老、死亡是先从脚底开始的,以前讲“寒从足底生”,老人冬天那个脚底心还发烫的,就会长寿。所以,我衣服要穿得暖和一些,尤其女人,裤子要穿厚些,这样妇科的疾病就会少很多。现在穿个三角裤,又穿裙子,要美丽,不怕冻,所以妇科病特别多。寒从足底生,精也从足底生,两腿、两足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多梳头有助于脑部的血液循环,对增加记忆力和保持旺盛的精力也有明显的作用。勤做深呼吸也是养生的一大秘诀,我以前碰到一位中医医生,他告诉我人的一生心跳和呼吸是有定数的,如果总爱激动那么心跳和呼吸就加速,寿命就缩短,如果保持心境平和,多做深呼吸,吐尽胸中的浊气,心率自然就减缓。

    因此许哲老人说:“我从来不发脾气,因为发脾气,第一、伤害自己,第二、伤害对方,第三、其他人听到也受影响,这个不好。生气害自己,也害很多人,发一分钟的脾气,要三天才能恢复得过来,浪费时间,浪费精神,所以不要生气。”幽默的许哲还说:“笑比哭好,因为‘哈哈哈’是免费的,哭还要花钱买纸巾擦泪。”

    想要保持旺盛的精力,还必须培养多跟身体中的各个脏器对话的习惯。《力量》有一个事例:当一位年轻、健康的女士被告知罹患罕见的心脏病时,她的人生破碎了。突然间,她觉得很虚弱、很脆弱。她的未来——一个平凡、健康的人生——随着预后结果消失了,她很害怕自己的两个女儿会失去母亲。不过,这位女士决定尽她所能,去治疗自己的心脏病。她拒绝对她的心脏状态抱持任何负面想法。她每天把右手放在心脏的位置,想象着她那强壮、健康的心脏;她还想象心血管专家跟她说,她已经康复了。就这样连续做了四个月后,当心内科专家再次检查她的心脏时,觉得十分错愕。他们一次又一次地比对新旧两份报告,因为新的检查结果竟显示这位女士的心脏非常强壮且健康。

    每当你对自己的健康感受到爱的时候,爱的力量就在消灭你体内的负面能量!当你的身体有任何不适的时候,请你一定要记得向它道歉,比如你胃疼,你要抚摸着胃,温柔无比地对它说:“胃宝宝呀胃宝宝,实在对不起,是我没有把你照顾好,我管不住自己的嘴,乱吃乱喝,我也没有好好咀嚼,增加了你的消化负担,现在你反抗罢工是对的,我保证从今以后一定好好善待你、细心照顾你,我感恩你的陪伴和付出.......”其实,对我而言,很多时候我追求的是生命的宽度而不是长度,因此我经常准备着心灵随时可以接受死亡,只有这样想,才能珍惜今天、善用今天。

    《许哲传记》中有一段很感人的话:一百多年来,这个默默为贫病困苦奉献心力的善女人,无私无我地付出,那爱的能量彷佛来自天地之间,以源源不绝的慈悲心念去爱每一个需要爱的人。许哲,一个谦称只会扫地的百岁年轻人,她还有一个梦——筹办“心连心之家”,收容贫苦老人、受虐妇女……德肋撒修女说自己属于耶稣的心灵,而许哲倾尽一切,爱一切,服务一切,毫不保留!这位人间义工、永远的学生跨越了三世纪,她是世界人,她的爱属于全世界!健康长寿,本来就是上天对她“大爱精神”的最好回报。她全身心把自己奉献给贫病老人,为贫苦人家操心布施,身心自然宽慰、平静、安宁、充实。

    老子第五十五章曰:“含德之厚,比于赤子。蜂虿虺蛇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全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与人为善,心思单纯,吃得少、排得畅、不为明天忧虑,常怀感恩之心,大概就是“朝起早、夜眠迟”的全部秘诀吧。

    潘奕彤妈妈于2017年10月11日

  • 《读《弟子规》有感》
  • 《弟子规》乃是古代圣贤的智慧,它以无尽的思想光辉指引着我们的成长,是教育我们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若能认真的阅读《弟子规》,真正了解《弟子规》中的含义,它将会使我们受益匪浅。

    以下是我阅读此书后的点滴体会:一个人不是生来就有好品行,他须在孩子幼小的时候开始培养。《弟子规》中要求我们要孝顺父母,尊重兄长,其次要约束自己,诚实可信,其中包括孝、悌、礼、谨、信等。它不仅仅只要求我们这些,它也教了我们一些学习方法,不仅要认真学习,还要实践力行,且读书时,心眼口都要实实在在的做到,才能真正的读好书,成为栋梁之才。

    《弟子规》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这几句话。

    “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这两句话的意思是:在我们没有看到真实情形的时候,不要轻易发表自己的意见;在我们知道的并不够明了的时候,不要轻易传扬出去。在平时生活中,我们如果没有看到真实的情况,就不要下结论,不要乱发表自己的意见。如果你没有这样做,不仅仅事情没有得到解决,反而会引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当我们没有知道事情的全部时,我们就不能轻易传扬出去。在平日里,这样的现象屡见不鲜。比如:在某校里,教师在一楼召开会议,当老师正进行激烈的讨论时,一楼的学生听到,就传给二楼的学生:老师吵架了。二楼的学生又开始传上三楼:老师打架了……传到五楼时,就变成了老师打架进医院了。原本就没有这件事,是因为有的人没有知道事情的全部,就传出去,接着,以讹传讹,就出现了这种现象。

    “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这两句话的意思是:你要让别人做一件事情,首先要问问自己是不是愿意做。假如连自己都不愿意做,你赶快打消这个念头,不要让别人做。《论语.颜渊》里说过:“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就连自己都不愿意做的事,别人又怎么会做呢?最近,校园里经常出现欺凌现象。学生们都忘了这句话,才会出现这种现象。

    我想,一个人活着就要做一个品行高尚的人,这样才能赢得别人的赏识。而《弟子规》中所讲的道理,正是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品行高尚的人。今后 ,我还会深入内心反复读诵《弟子规》,从中学会做人处事的道理。

  • 《读《弟子规》有感》
  • 小学时老师曾教我们读过《弟子规》总叙和入则孝的内容: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然而那是小不明白它的含义。前段时间我们的班主任又叫我们学习弟子规,并且给出了最全弟子规的解释。《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李毓秀所做,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名为《弟子规》。

    这次学习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首先要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 其次在日常言语行为中要有礼数、讲礼貌、讲信用;要博爱,向有德行的人学习;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更应该好好学习。 学习《弟子规》,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品德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

    现在我们这些00后、10后,似乎每个人都呈现出不同于别人的个性。有的时候,我们爱去哪就去哪,根本不会跟父母说;有些时候,我们回到家里,就一头栽进房间里,根本也不会跟父母说。其实,在背后的父母都隐含着无比的担心。孩子在外边的时候,担心他是否迷路了,被拐了。我们根本不会想象到他们的焦虑,只会自己玩,不会想到别人的感受。我们爱我们的父母就该“出必告,反必面”,即出去的时候告诉父母知道你们去哪里,回来的时候,要当面告诉父母我们回来了,让他们放心。

    家在农村的我,父母长期在外打工,邻居阿姨谢佳华打小就很照顾我,一直看护我带着我,跟我关系很好,或许是因为我们玩得太熟了,所以我总爱跟大家一样没大没小的直称呼她的名字——小华。其实,她比我足足大了12岁。也许是因为习惯了吧,我叫她名字时候,她也不见怪,也没跟我说过什麽怨言。但其实,她背后可能有些怨言,但却不会跟我说任何,或许怕我难为。现在我知道了,我爱小姨就该“称尊长,勿呼名”,即称呼长辈的时候,不要直称呼他们的名字,要称号“哥哥,姐姐,叔叔,阿姨”等称呼,尊重他们,因为他们是长辈。

    我发现我的同龄人中有许多人不分大小的跟长辈说话。有的时候,遇到跟长辈意见不同时,总爱大声反驳,不分尊卑。有时,跟老师讲话也是如此,令老师感觉很尴尬。长辈们有时候也会教训他们一下,但他们总是这样子左耳入右耳出,不太理会。其实,长辈们内心也很不满,但也不会狠狠地骂他们,而他们也不会想到这一点。现在我明白了,我们爱长辈就该“尊长前,声要低”,即与长辈说话的时候呢,声音要柔和适中,不要大大声音地驳回。

    《弟子规》里的行为作则,就是作为学生,晚辈应该具有的规矩。作为新时代中学生,我们应继承祖国传统的美德,要把《弟子规》中所赋予我们优秀品质发扬光大。把自己培养成为品德高尚的、对祖国对社会有用的人。

  • 《读《弟子规》有感》
  •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上下五千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而古人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曾子就曾经说过这么一句经典的话:“吾日之者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这句话的意思是: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谋划是否守信。学业是否时常复习?曾子说的很有道理,每天反省自己,就是在自我督促,使自己的学业大有进步,也会拥有更多朋友。我就有过这样的经历。

    那是初一的上个学期的事。那时候,我每天上完英语课,回到家里是从来不读、不复习的,甚至连书也懒得打开。结果到了期末考试,我一篇课文也读不出来,同学们的嘲笑声此起彼伏,深深地伤透了我,我甚至想找一个地缝钻进去。可人总是要面对现实的,我一直按照那句“传不习乎”来督促自己。到了下半学期,我几乎上完英语课回家,没有哪天不跟着磁带一遍遍地读课文的,我不为什么,只因为那些朝笑我的同学点燃了我的斗志,我要证明给他们看,我能学好英语!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当我在讲台上流利地读完几篇课文后,台下的同学们眼睛瞪得比牛眼还要大。是的,我最终成绩从60多分直接上到了70分!如果当时我没有练习功课,那么最终的结果让那些嘲笑我的同学更看不起我的,不是吗?

    再如《弟子规》中说:“出必告,返必面,居有常,生无变。”出门要告诉父母一声,回来要通报一声,以免父母挂念,平时居住的地方要固定,选定的职业或志向要努力完成,不要轻易改变。以前我去哪里玩,都不告诉父母,回来的时候也不声不响的。自从我知道了这句话后,决心改变这个坏毛病,做一个让父母放心的好孩子。

    “对饮食勿抉择,食适可,勿过则”。对于食物,不要挑食,也不要偏食,偏食会营养不良。吃东西要适可而止,不要过量,过量会损伤脾胃。我有一个姐姐,她吃饭十分挑食,这个不吃,那个不吃,倒是天天笑零食离不开她的嘴。每天不是吃可乐鸡翅,就是吃方便面或西红柿,从来不见她吃过一口青菜。一到冬天感冒发烧天天伴她左右,身体也十分虚弱。虽然她是我的姐姐,比我大一岁,但是我俩走在大街上,大家都认为我是姐姐,她是妹妹。因为我比个子高,身体也比她结实。我一定要把《弟子规》这本书推荐给我的姐姐看,让她和我一样健康成长。

    对于《弟子规》我每读一句,都会找出自己身上存在的不足。啊!《弟子规》真是我的良师益友,和它朝夕相处,我就会作为一个既懂事又快乐的人。

    其实,古人还留下许多千古绝句,如“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像这样的句子,还有很多很多。我也从中受益匪浅,如从“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中,我学会了听取别人的意见。从“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中,我懂得了友情的份量。“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我明白了,趁我们年轻的时候,要多多努力学习,将来,当我们回首往事时,就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愧......

    多读经典,能对身心有益,对古人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不是更能提高我们的修养吗?让我们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