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三代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04-19 16:09:26
  • 《故宫》
  • 故宫旧称紫禁城,是元明清三代皇家宫殿,还是世界五大殿之首。

    故宫位于北京市的中轴线上。故宫有三大殿,分别是:太和殿、保和殿、中和殿。太和殿是举行盛大典礼的地方,比如皇帝登基、皇子的婚礼都在这儿举行。太和展高约二十八米,下面是由汉白玉砖砌成,雕刻有龙、凤,上面是由金黄色的琉璃瓦搭成,中间是朱红色的红砖,辉恢气派。关于太和殿还有个故事:当时清代光绪帝在位之时,太和门被放火烧了,是因为两个侍卫没有及时灭火导致火越烧越猛,毁了太和门,正好到了光绪帝大婚的吉日,因为每个新娘都要跨过太和门,大家想了又想,决定从民间找个木匠来做一个暂时的“太和门”,那木匠手法十分巧,足可以假乱真。

    从保和殿后的广场以北,便是“内廷”,“内廷”是后三宫之类的一些宫殿。

    乾清宫,是皇上批阅奏折的地方。坤宁宫,是皇帝、皇后结婚的地方,交泰殿也属后三宫。后三宫有些浪漫的气氛,渐渐的出现了凤凰、龙等雕塑。

    后三宫的左右分别是西六宫和东六宫,那都是皇上的嫔妃住的地方。景仁宫为皇后住处,养心殿是皇上寝宫。

    从后三宫往后是御花园,御花园种有许多奇花异草,那儿的树几乎每一棵都有好几百年历史,最年轻的都有几十年寿命。

    故宫是美的,亭台楼阁、琉璃瓦,金灿灿的,每当夕阳西下,霞落故宫,天空金灿灿的,红的、紫的、金的,真美!故宫更美!

    故宫存有许多文物。有很多板指,古时皇后嫔妃的旗头、衣服,还有珍珠项链、金碗、金勺,簪子、凤钗,那些都是贵重文物,可遗落在海外的更多,我们中国的文物有二万多件都在大英博物馆!他们为了方便搬运,把一些大型文物切成了好几块,可就是因为当时中国弱,落后了就要挨打!

    现在中国强大了,强盗们再也不敢欺负我们了。

    作为中国人,我们对文物流失海外感到心痛!好好学习吧!好好努力吧!帮中国夺回那些属于我们的文物。

  • 《小莲庄》
  • 小莲庄在南浔古镇,是江南首富刘镛祖孙三代精心规划构筑的,建于清末。庄园里古色古香,极具水乡韵味。

    园中有一池塘,塘中种满了荷花。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虽是八月初,但池中还有许多荷花。有的花瓣全开了,露出了嫩黄色的小莲蓬,小莲蓬外面有许多黄色的、一丝一丝的花蕊,像是给小莲蓬穿上了一条草裙。荷花舒展开淡粉色的花瓣,一阵微风吹来,荷花就翩翩起舞,粉红色的花瓣随风飘动。不光这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有的还是花骨朵,它们都从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每一朵荷花都很美,就像一大幅活的画。花瓣又粉又嫩,碰都不敢碰。我连忙拿起手机,拍了下来。

    池塘中还有许多莲蓬,黑的,绿的,黄的。黑的是莲蓬爷爷,绿的是莲蓬爸爸,黄的是莲蓬宝宝,这不就是祖孙三代吗?

    池塘的一角有一座九曲桥,九曲桥边有一个小池子,小池子里有锦鲤,锦鲤在池中游来游去。池边还有几棵高大的古木,古木的枝丫斜卧在水面,水面倒映着老藤缠绕古木枝丫的影子。老藤的影子犹如一条条在水中游动的水蛇。

    我继续向前走,来到了嘉业堂书楼,书楼中间有个院子,院子的一角有三个水缸,水缸中种着睡莲,睡莲欣然怒放,绽开了笑脸。

    嘉业堂鼎盛时期(1924—1933)共藏书18万册计57万卷;先后刊刻了170多种书籍,现保存39600片木刻板片,让人惊叹不已。

    小莲庄让我看到了清末时期南浔首富的生活情景。

  • 《烛》
  • “我们家三代,都是医生。”

    他在打火机上按了一下,火苗从机身上的黑点中窜了出来,忽长忽短。

    檐下余晖照着他的手指,他的指头顶着这一点光,从瘪了的烟盒里抽出一根来,吻至唇边,点了火,阳光和着烟的火星,一时让人分不清哪里是阳光,哪里是烟火。

    他抿唇深吸一口,吐出缕缕淡灰,开口道:“我的父亲,是医生,很好的医生,上过非典前线的。”

    我听到这里,轻“啊”一声。

    他两根手指夹着烟,留意到了我一瞬的神情,微仰着头,眼中跳动着隐隐的骄傲,在灰白烟雾里散发着点点光芒。

    “但他很早就过世了,”他眼中那一点亮色低垂下去,但没有熄灭“在我幼年时过世的,却不是因为非典。”

    我托腮听着他的叙述,盯着他手中的烟。

    燃尽的烟灰剥落于地上,又被风吹散,在他眼中嵌入星点火光。

    他说,他的母亲也是医生,在他七八岁时,他的父母在非典时期不顾一切地奔赴前线,只留他一人在朋友家住着,他也不闹,只是倚在院前门框上,静静地等候着。

    檐下枯树像被他低哑的叙述吸引而倾了身,又像是被天边乌红的云压得弯了腰,他蹲坐在树梢下,把烟在台阶上轻嗑一下,带着余温的烟灰倏忽而落。

    他继续说着,后来啊,他终于等到了那天,在他童年印象中最深刻的一天,他的父母脱下沉重的白褂,带笑归来。他站在父母跟前,踌躇着没有过去,但他的父亲穿过街上人流,穿过堂前檐下,穿过风来又去而带起的尘土,过去紧紧地抱住了他。

    半晌,他的父亲徐徐转过身,就赶忙去处理他口中的要事,只留一句会给他带糖的承诺和一个像今天一样坐在檐下,静静等候的他。

    一等,檐下老树又三十,不见归人。

    他没有料到,他的父亲去医院时恰撞上一场医闹,患者家属挥舞着菜刀,张牙舞爪嚷嚷着要砍院内一名他父亲同事的脑袋,他的父亲见状,侧身上前挡了一刀。

    白衣男人瞳孔骤然缩紧,白褂上溅上了点点猩红。

    “当啷”一声,刀起又落。

    这篇故事的结局本该是英雄卸甲归来。

    到结局,只剩化为尘埃的功名,以及散落一地的狼藉。

    “没有输给非典,却输给了人心。”

    他自嘲般扯了一下嘴角,望向远方,接着道:“我母亲后来相思成疾,也倒下了,临死前还不同意我去学医。”

    言罢,他抬眸看向天边的一抹艳丽光亮,像极了他母亲在病床上苍白无力的笑容。

    “我不是不希望你成为英雄,”她停顿半晌,眼中决心微漾“只是英雄不该是这样的结局,不该被这样辜负。”

    “那你为什么还要当医生?”我问,不解的目光如匕,斩断了他的思绪。

    “最开始只是喜欢,单纯的喜欢,但……”话音顿住,他嗤笑一声。

    他的双唇开合,又吐出一片夹杂几个字的烟雾:“我的父亲快死时,叫我回头看。”

    “你回头了吗?”

    “回头了。”

    “你看到了什么?”

    “医闹患者捧着一束白花,在哭。”他说完这句话,不知为什么竟然低低地笑起来,细碎霞光在他发间和眉宇时隐时现。

    我有些无法理解,他似乎感觉到了,依旧平静地娓娓道来。

    他收了笑意,说,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得到了汶川地震志愿者这份工作,并孤身去了汶川地震救护前线,这次,他又听到了这三个字。

    “回头看。”

    他也回头了,这句话是一个母亲发出来的,她的半边身子被石块压住,柔软的腰肢下死死护着她的孩子,说完这三个字,她便没了声息,但眼睛没有闭,就这样大大地瞪着他,仿佛没有看到自己的孩子抬走,她是不会闭眼的。

    他俯下身,小心翼翼地把孩子从母亲身下抽出,那母亲瞪大的眼睛如光滑的铜镜一般映着他双手的动作,他在把孩子抬上担架的一刹,建筑物破碎的石块因失去重心而轰然坍塌,她的腰身顷刻间被灰红浸染,再慢慢变棕、变黑,直到全身湮没在巨石的阴影中,从此落入灰泥,无人问津。

    至此,他去学了医。

    他想,他见过极恶,但也见过一双双单纯的,或饱含泪水,或向往生命的双眼。

    他没有再说话,低垂的树梢上挂着几撮玫红,散发着金属般的光芒,强光一直延申到他的后背,曲曲折折,勾勒出一个被玫红笼罩的背影,他似一个历经千帆的英雄,又似一个看向前路的少年,双手垂着,迎着捎来凉意的晚风,望着远处的夕阳,朦朦胧胧。

    我听着远方如潮起潮落的车笛声,恍然明了。

    有人白衣染赤,负重逆行,仍初心不改,有人生于淤泥,面目全非,却甘愿追光而行,有人半生付诸柴米油盐、一人一命,依旧抵死从容。

    他们如烛光,却不似烈火,他们如草芥,却并不卑贱。

    他们和他经历的种种,有爱的,有恨的,这就是我们行走的世间,也是故去之人曾走过的冷暖。

    好在,世间总有这些烛光开道,纵使荆天棘地,但只一回头,也不枉此行。

    一支烟燃尽,他笑笑,道:“回头看。”

    我回头,看到他离去时扬起的白褂,上面被暮色写下大大的“援鄂”二字。

    以及,不知多远外盛开在一片漆黑中的万家灯火。

    愿烛火长明,岁岁照河山。

  • 《一家三代的年夜饭》
  • 盼望着,盼望着,大年三十儿到了!傍晚时分,各家各户都拿出了自家的看家本领,空气中弥漫着阵阵香味。

    我和爸爸妈妈一早就去了爷爷家,还没到家就闻到了红烧酱蹄髈的香味,我的口水都快流出来了!这是爷爷早晨四点起床,架起柴火用土灶烧的,是我们全家最喜欢吃的大菜。

    爸爸烧的一手好菜,我家的年夜饭大厨非他莫属。瞧,炒虾仁晶莹剔透、红烧牛肉红红火火、红烧鲤鱼年年有余、炒肉圆子团团圆圆……我已经两眼放光,迫不及待地想一尝为快了。开吃啦!爸爸最拿手的白斩鸡,吃起来又嫩又香!当然还少不了我的最爱——糖醋排骨,甜中带着一点酸。吃着一桌的美味佳肴,我不禁问:“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你们小时候的年夜饭都吃些什么呢?”

    爷爷喝了一口老酒,眯了眯眼睛,说:“我和你奶奶是50年代出生,那时候新中国刚成立不久,生活还很困难,平时哪里有肉吃呀,也就是盼着年夜饭家里能杀只鸡解解馋……我们做梦也不会想到现在条件这么好!”爸爸边吃着螃蟹边说道:“我们小时候正赶上改革开放的春风,生活条件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年夜饭有鱼有肉。那时家里买了电视机,最幸福的就是边看着电视新春晚会边吃年夜饭啦!”奶奶笑着说:“现在祖国强大起来了,生活条件也富裕了,年夜饭的菜想吃啥就吃啥。来,多吃点!”说着给了我夹了一块蹄膀肉!

    听了爷爷和爸爸的话,我不禁想:我们现在的生活比起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来说是多么幸福呀!因为我们有一个强大的祖国妈妈,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生活,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将来做一个有用的人,把我们的国家建设的更加美好!

  • 《三代人的阅读故事》
  • “五一”节假期,我们家进行了一次彻底的大扫除。在整理书柜时,老爸突然双手捧着一本十分破旧的书,反复抚摸着,又轻轻地放在桌上,小心翼翼地翻开来看。

    我和姐姐见老爸这样,对视一眼。心想:老爸和这本书有怎样的情谊呢?这中间好像有故事。于是,我们便要求老爸为我们讲讲这本书的故事。

    “真是令人怀念啊!”老爸感叹道,“这本书是我三十多年面前买的。当时的我也和你们一样,特别喜欢看书。可家里穷,温饱问题都难以解决,哪有闲钱买书?为了这本书,我每天将在学校吃中餐的钱省一点下来,攒了两个多月才买到了这本书。”

    听完,姐姐惊讶道:“真的吗?让人难以置信。老爸,你没骗我们吧?”

    “这让人难以置信?那你们爷爷那个年代看书的故事就更不可思议了。”老爸不禁失笑道,“你们爷爷小时候啊,家庭经济条件更差,连饭都吃不饱,更别说是拥有一本书了。为了看书,他还做过一件特别傻的事呢!”

    “有一天,你爷爷去邻居家玩,在邻居家的桌上看到了一张报纸。报纸上的内容一下就吸引了他。你们爷爷还没看完,就被叫回家去做事。他回到家后,心里一直惦记着那张报纸。做完事后,他决定再去看。没料到,那张报纸已经糊在了邻家的窗户玻璃上用来遮挡视线,你们爷爷他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偷偷地扯下了报纸,如饥似渴地读起来。因为他扒了邻居家的窗户,所以邻居很快找上门来了。被抓到的他,还被你们曾祖父狠狠地打了一顿……”

    听了老爸的话,我陷入了沉思。比起爷爷、爸爸的阅读故事,我和姐姐又何其幸运!

    现在,我们想要的书,只要跟妈妈一说,妈妈准会毫不犹豫地把钱塞给我们,让我们去买回来。我们家现在的书都可以开一个小书店了。而学校呢,为了打造书香校园,让我们“放下手机,爱上阅读”,联合新华书店开设了校园书吧,让我们随时都可以享受阅读的乐趣。学校每周还开设了一节阅读课,这节课,我们开心地来到温馨的校园书吧,从书架上琳琅满目的书籍中选择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安静地坐下来阅读。我们在书海中汲取智慧的营养,以书籍为伴,以读书为乐,学校成为了我们的精神家园。

    三代人的阅读故事,让我深刻体会到新中国建立以来人民生活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70年来,祖国经济高速发展,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越来越幸福。我为我是一名中国人而骄傲!

    我决心,从现在开始,多阅读,多积累,多学习,多探究,长大后成为为祖国效力的栋梁。

    指导老师:郭燕飞

  • 《读史记,听母言功德惠及子孙》
  • 中国有句俗语:“富不过三代”。纵观历史,确实富不过三代的例子真不少。秦始皇兼并六国,自以为功业盖世“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只可惜秦帝国二世而亡。韩信、彭越、黥布为刘邦打江山立下不世之功,却遭杀身之祸不得善终,哪能富过三代!但是,凡事都有例外,《史记》中曾有这么个原来并不显眼的小人物,因为听从了母亲的一句话,不仅自己终生荣华富贵,而且还功德惠及子孙,其后裔三代四次与皇室联姻,富贵显赫了好多代,有幸打破了“富不过三代”的记录。

    这个幸运的人名字叫陈婴,其家族富过三代之秘就是母亲的那句金玉良言:“暴得大名,不祥”。

    陈婴原是东阳令史,是个普通小官员。秦末大起义时,县里的小青年起来闹革命,杀死县令,聚集了数千人,想推选一位首领,但没有合适的人选。于是,就想到陈婴是位敦厚长者,他从小就注意加强道德品行的修养,为人一向诚信谨慎,在县中很有名望。他们要请陈婴出山,陈婴不从,众人不干。最后,大伙强迫陈婴当了东阳义军的首领。这支队伍竟然在短期内就聚集了两万人,这帮年轻人又想立陈婴为王。他母亲说,自从我嫁到你们陈家,就没有听说过你们家祖上有人富贵过。“暴得大名,不祥”,现在突然得此富贵,不吉利,不如加入一个集团,“事成犹得封侯,事败易以亡。”至少不显眼,不会成为众目睽睽的首犯。陈婴听从母亲的教导,不敢称王。恰在此时,项梁带领八千江东子弟来到东阳寻求合作伙伴,联手西进。陈婴趁机劝说部下,与项梁合伙,且不以自己兵多要求控股,而是“以兵属项梁”。也是机缘巧合,黥布、蒲将军等猛将也陆续加入了项梁集团。在不可胜数的几千支反秦武装相互吞并中,项梁集团一路顺风顺水,一下子做大做强了。陈婴幸运地避开了睽睽众目,也幸运地避免了在“大鱼吃小鱼”的争斗中被吃掉。

    项梁要立已故楚王后裔熊心为楚怀王,陈婴投了赞成票,随后到都城盱台任上柱国,辅佐怀王。幸运地离开了一线战场,与项梁、项羽保持了一定的距离,为日后的形势变化留足了应对的空间。

    推翻秦王朝,项羽成了西楚霸王,佯尊怀王为义帝,实不用其命。紧接着派人把义帝迁往南方,在途中杀了他。义帝身边的人散了,陈婴也在这时流落江南。陈婴幸运地没有被卷入接踵而来的楚汉相争,刘邦和项羽在荥阳打得不可开交时,陈婴占据了豫章、浙江的大片土地而无所归属。

    汉四年,项羽乌江自刎,刘邦获胜,陈婴带着豫章、浙江的大片土地归顺刘邦,幸运地因功封侯,成了“堂邑侯”。再后来,陈婴的功德惠及子孙,其后裔三代四次与皇室联姻,“金屋藏娇”的主角、汉武皇后陈阿娇就是陈婴的曾孙女。

    回顾陈婴一生的幸运,虽说秦末大起义的机遇是偶然的,但他能顺势而谋,没有输在起跑线上;当天上的馅饼砸到头上时,牢记母亲“暴得大名,不祥”的教诲,能称得出自己到底有几斤几两,没有妄自尊大;在事业发展的过程中,没有像韩信、彭越、黥布那样盲目扩张,以至功高盖主,引来杀身之祸;他凡事都适可而止,为后来的局势变化留足应对的空间,这些处理机遇与危险的措施却是他品行高尚、智慧超群的表现,也是敦厚长者的必然行径。

    作者简介

    个人简介:舟行岸移,男,1952年出生,1980年师专毕业,曾当过中学化学教师,现已退休。

  • 《周老师的桌》
  •  周老师家的两间小屋住着三代五口人。 其中一间小屋刚好摆两张床,屋里黑乎乎的。另一面也被床、柜、桌、椅等家具塞满了,给人以拥挤压抑的感觉。可是这个小天地,却成了周老师家学习、工作、娱乐的场所。 靠窗一边的办公桌上放着电视机,这是周老师妈妈最喜欢的。办公桌留下的空位是周老师的两个孩子看书、做作业的地方。周老师只好在角落里缝纫机上工作,因此,这架缝纫机就成了周老师的“办公桌”。 周老师每天要批改作业、备课,所以面板上常常堆满了书和本。有时堆不下,产就只好“侵犯”孩子的“领土”,孩子们就得挤一挤了。如果占多了,孩子们就会用眼睛提“抗议”,周老师就说:“好好,我撤退。”

     于是只好用布把旁边的水泥地擦一擦,将东西放在地上。 为了照顾妈妈看电视,周老师与孩子们约好,必须在开电视以前完成学习任务,而他自己却常常在开着电视的情况下看书、写字。不管多么好看的节目,他都不动心,总是专心做自己的事情。 周老师教两个班的语文,每周一篇作文,几乎每天都看见他埋头批改。他自己每隔几天也要写一篇文章,他说叫“下水文章。”写好以后,先读给自己的孩子听,听听孩子的意见,修改修改,然后工工整整地抄好,贴在他班级的教室里。有一次,他写了一篇散文《窗前的小》,刊登在《中国教育报》上,还获得二等奖呢。

     周老师坐在这张“办公桌”边已有八年了。二十多个备课本,三十多万字的下水文章,上万篇学生作文,还有数不清的笔记等,都是在这张“办公桌”上完成的。 这张“办公桌”所处的位置,电视看不到,电扇吹不着。周老师的一些朋友、同事来玩,都认为他该改善一下条件了。可是他把这张“办公桌”看得比什么都好。回家的大部分时间都是伴随着它一起度过的。我们每次去他家,都见他坐在这张“桌”旁。 去年,教育局来了两位同志,说周老师被评为全国优秀班主任,要给他拍一张照片。周老师就坐在这张“办公桌”边,像往常一样,让那位同志拍照。后来,我们在展览馆里看到他和“办公桌”一起的彩色照片,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 《三代母女》
  •     胖胖丁是个大户人家的娇小姐,她的妈妈是“可胖”公司董事长,爸爸在美国密西西比河的上游工作,听说好像还是当地有名的医生呢!哎—胖胖丁真幸福。认识胖胖丁的人都这么说。和胖胖丁同班的璐璐西是个穷人家的苦孩子,爸爸在她很小很小的时候就不幸去世了,现在妈妈靠检破烂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家中还有个身负重病的老奶奶。哎—璐璐西真可怜。认识璐璐西的人都这么说。一天,胖胖丁坐着舒适的宝马专车回到了家。咦,这是什么?胖胖丁发现水晶长桌上有张纸条—胖胖丁:我今天要陪几个外商,晚上又不能回家吃饭了。桌上有200元钱,你出去随便吃点什么。

        另外,家里还有从马来西亚刚运来的苹果,你自己吃吧!妈妈某年某月某日胖胖丁无可奈何,拿起一个马来西亚苹果就咬。“啧啧,这是苹果吗?酸死了,烦死了!我再也不吃苹果了……”胖胖丁顺手把苹果扔出了窗外。摔烂了的苹果正好滚落到璐璐西的脚边。璐璐西蹲了下来,蜡黄蜡黄的小脸上雾出了生疏的笑容。因为家中负担太重,她已经好久没有吃到苹果了,她用脏兮兮的小手把苹果捧在胸前。虽然她早已发现苹果被人咬了一口,而且摔得面目全非,但她仍像捧着珍宝似的,用衣角不停地擦拭着。她张大了嘴,准备把苹果送进去,突然又猛地闭上了嘴,复杂的表情中有些坚定,又有些扰豫。

        此时此刻,璐璐西的脑海中浮现出弯腰检破烂的妈妈和在床上痛苦呻吟的奶奶。她飞快地奔跑起来,一边用手擦了擦额头上的汗,一边望望手中的苹果,不时咽了咽口水。天渐渐暗了下来,路边的狗无力地吠叫着…,’.终于,璐璐西的脚步停在了一间破房子前。璐璐西一进门就兴奋地喊着:“妈妈,奶奶,我有苹果了!你们快来吃呀!”璐璐西把苹果给了妈妈,妈妈颤抖着接过了苹果。她疑惑地看了看璐璐西,又看了看苹果,苹果的缺口已经开始泛黄,也有了裂痕……她似乎明白了什么,眼睛不禁湿润了。妈妈呆愣了一会儿,把苹果递给了躺在病床上的奶奶。老奶奶笑了,眼角的鱼尾纹挤在了一起,干裂的嘴唇弯成了一轮明月。一阵沉默后,三代母女紧紧地依偎在一起……

  • 《三代人的情思》
  • 俗话说:“萝卜白菜,各有所”。人们的爱好各种各样,一言难尽。我爱集邮,可以说是受了爷爷与爸爸的影响。

    爱好集邮的人,自然就会有一本邮票安家的“宿舍”,那就是集邮册。我家也有一本十分精致的集邮册,听爸爸说这本册子从爷爷那代就开始集,后来爸爸也集,一直到我这一代也集,可以说这本册子集攒着三代人的邮票。

    翻开金绒的黑色外壳,你便可以大饱眼福。一枚枚邮票,记载着一个个故事;记载着一个个真实的场面;那些美丽的风景邮票,使你身临其境,一幅幅名画邮票使你流连忘返……。三代人集的邮票中我最喜欢的有三枚。

    第一枚邮票是爷爷集的。那是开国大典,邮票上雄伟的天安门城楼上,毛主席面带微笑,正在庄严的宣布新中国成立的消息。看着,看着,我仿佛进人了邮票之中,五星红旗徐徐升起,在雄壮的国歌声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的回声不绝于耳,这场面是何等壮观!何等雄伟!这枚邮票是新中国成立的标志。

    第二枚邮票是爸爸集的。那枚邮票是新中国成立45年后的一个开发区—深圳,邮票上粉红色的天空下一幢幢高楼大厦宏伟、壮丽;一座座园别墅气派、美丽;公路上汽车川流不息,耸立在市中的拓荒牛象征着深圳人民的辛勤与奋斗不息。这比起旧社会简直是翻天覆地的变化,昔日的“东亚睡狮”,成了一头奔腾呼啸在世界舞台的“醒狮”,东方巨龙,已经冲天腾飞。现在我们国家还只是发展中国家,这表明社会还要发展,人民还要不断奔小康。毛主席他老人家在九泉之下会看到这一切的,他一定会用亲切的乡音对建设者们说:“你们干得好啊!真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长江后浪推前浪啊’!力争把我国建设成一个发达国家。”啊!今天的巨大变化,不能不赞扬社会主义好啊!如今社会在发展,经济在腾飞,祖国在不断前进。

    第三枚邮票是我集的。这枚邮票的名字叫“希望”,邮票上是蓝色的底板上一双手托起一个火红的太阳。这含义不就是祖国的希望吗?祖国希望我们将来长大能够担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这枚邮票又是爸爸送给我的,同时也表达了爸爸对我的希望,他希望我能好好读书长大建设祖国。祖国,父辈的希望都寄托予我们身上,我们肩负重任,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长大后努力建设祖国。请祖国母亲、父辈们放心吧!

    一本集邮册,集攒着三代人的邮票。体现了祖国、父辈对我们青年一代的希望,祖国走向21世纪的重任寄托于我们身上,我们要继承父辈事业,努力学习,发奋图强担当起建设祖国的重任。

    我爱我家的集邮册,从中我看到了新中国成立45周年来的飞跃发展和社会主义的无比优越,学到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

  • 《三代寡妇的夙愿》
  •     暑假的一天中午,我正坐在我家那棵最老的果子树下读书。一声喇叭响,一辆面包车停在了我家的门口,原来是县政协的三位叔叔。真是稀客!奶奶让座,妈妈端茶,老奶奶听到声音,摸着床沿也走到门口。我猜到:是喜讯!不错,戴眼镜的叔叔把一封信交给了我,啊!信封上是用英文写的。“是爷爷从台湾来信了里”我脱口喊了出来,心口跳得厉害。奶奶呆了,妈妈愣了,老奶奶拄着拐棍颤巍巍地来到果子树下。我把信封送到她的手里,她的手颤抖着,说:“我的儿还活着……”继而是嚎陶大哭。她没有眼泪,老奶奶的眼瞎了,眼泪流干了……我小心地挽着浑身哆嗦的老奶奶,不知怎么好。县政协的叔叔们忙不迭地安慰,她们才停止了哭泣。接着,三位叔叔向我们全家—三个寡妇和家中唯一的男人——我,介绍了这封如何辗转来到了我家的信。我从老奶奶手里又拿回了这封信,拆开,毛笔写的繁体汉字,我读不通,戴眼镜的叔叔帮我把信读完。

        黄昏,三位叔叔又安慰我们一家,嘱咐我们写回信,并答应帮助我们把回信千方百计转到台湾。他们就走了,留下的又是三代寡妇的眼泪。

        晚上,明月高悬,东风送暖。一个破例的家庭会在我家的正堂屋召开(我们家从我记事起,就没有举行过家庭会)。会由老奶奶主持,她眼睛瞎了,但耳朵好,记性好。会议内容;一,让我给爷爷写回信,让他回来;并介绍他所问的家中的情况,重点介绍我们家那棵最老的果子树,这个任务由家中的男人—我,去完成。二,给我老爷爷和爸爸上坟,告诉他们这个喜讯。这个任务由奶奶去完成。三,给我爷爷回来准备房子,这个准备工作由妈妈去做。当然,会上有哭有笑,更多的是欢喜。夜深了,她们仍然没有睡意,我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躲到我的“书房”里,铺开了信纸,来完成我一生中这最难完成的任务。我沉思着,泪水湿透了信纸。过去的那一幕幕,听说的那一件件,三代寡妇,三个寡妇——四代人啊!

        那是在1948年,爷爷19岁,在邢姚镇国民党办的学校读书。那年爷爷刚刚结婚,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国民党在山东的部队如潮水般地溃退。驻扎在邢姚镇的十五旅,也一窝蜂似地退到了青岛。爷爷也随着国民党的部队到了青岛,并登上了军舰,离别了故乡和新婚的奶奶以及没有出世的我的爸爸,飘洋到了台湾,一去39载。

        爷爷走后,老爷爷经受不了这沉重的打击,他不种地了。整天在自家果子园里转来转去。转累了,就坐在爷爷读书的那棵最老的果子树下,呆呆地叫着爷爷的小名。不久,鸽得了重病,就死在这棵果子树下。奄奄一息的老奶奶,竟然奇迹般活过来了。她想儿子啊里她要活着等儿子回来!那年老奶奶39岁,成了我家的第一代寡妇。可怜的老奶奶,果子树下盼了39年,泪流干了,眼哭瞎了,只剩下一颗麻木的心。

        爷爷走后,只有21岁的奶奶,媳妇还是新的呢,她该如何生活?在她身上还有一个未出世的孩子。她当时再嫁,还是合情合理的。但是为了老奶奶,为了等爷爷回来,为了孩子,她没有选择这条路。她和老奶奶相依为命。不久,爸爸出世了。爸爸的出世,给这个家庭增添了温暖。爸爸是第三代独子。不管怎样,总算给这个濒临绝种的家庭带来了生机,给奶奶带来希望和生活的信心,也给奶奶带来了无限的相思。她盼啊,盼爷爷回来——盼爷爷回来看一眼亲生儿子,哪怕看一眼,盼爷爷回来和她分担家务,哪怕是一天。老果子树下,奶奶盼,老奶奶等,年年鸿雁飞,年年果树绿,就是不见爷爷的身影。见物思人,这棵老果子树下,是爷爷常读书的地方。

        果子树叶黄了枯,枯了绿,循环了39次,爷爷还没有回来。奶奶由新媳妇变成了满头银发的老太婆,果子树皮上,留下了老奶奶用指甲刻的39道印痕。这印痕里有奶奶的血,奶奶的泪,奶奶一生的情。这样,奶奶实际上成了我家第二代寡妇。

       两个寡妇,一个孩子的家庭,经济上是拮据的,除了队里分的粮食,全家唯一的收入是那25棵果子树。爷爷常在树荫下读书的那棵老果子树结的果子,老奶奶和奶奶从不卖掉。每逢中秋节,树荫下摆在桌上的,仍是这棵树上结的果子。老奶奶在树荫下发呆,奶奶使劲的用指甲刻着树皮,年复一年的中秋节,都是这样……。好容易盼着爸爸长大了。爸爸出落得精神、聪明,象爷爷一样。他要立志改变家庭的政治处境、经济窘况。爸爸高中毕业后,结了婚。可恨的文化大革命,夺去爸爸的一切。他失去欢乐,常常转悠在爷爷常读书的那棵老果子树下,他想爷爷呢,还是在唉叹自己的命运?我至今还不理解这个问题。为了全家的生活,爸爸成天在外低着头,专干苦力活。日子长了,爸爸身体垮了。在一次装卸砖的劳动中,爸爸倒在了马车轮下。人们把爸爸抬到我家那棵果子树下的时候,爸爸要求停下。他脸色黄得怕人,嘴唇翁动着,只和我说了一句“等爷爷回来···”,就离我们而去了,那年我才7岁。

        妈妈为了我,为了这个没有团圆的家,29岁的她,没有改嫁。这样,妈妈成了我家的第三代寡妇。

        妈妈为了这个家,起早贪黑,象一头不知疲倦的牛。她毫无怨言,只有一点愿望,盼我长,盼爷爷回来。

        去年,妈妈告诉我,等我考上大学,或者爷爷回来,要在爷爷常读书的果子树下,摆上十大碗菜,庆贺……

        我拿起了笔,我要告诉爷爷,让他早日回家团圆!老奶奶等他里奶奶盼他!妈妈和我也想他里让他告诉所有离乡背井的去台同胞,回来探亲吧里祖国盼望游子归来!让他告诉台湾当局,该到结束这段历史的时候了,我们都是炎黄子孙!

        我没有眼泪,只有刷刷的写字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