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同情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04-28 11:20:14
  • 《读《大卫·科波菲尔》有感》
  • 读了这本书,我感到五味杂陈.我同情大卫,同情他缺少父亲的关怀和母亲的爱抚,同情他后父凶狠贪婪常常责打他,同情他不足10岁却过起了不能温饱的生活历尽艰辛。但是我更敬佩他,敬佩他真诚,善良,勤奋,刻苦,敬佩他无论遇到任何困难都能坚定不动摇,任何时候都满怀信心和希望,敬佩他对他人宽厚,仁爱,友善。

    《大卫·科波菲尔》是英国小说家查尔斯·狄更斯的长篇小说,小说讲述了主人公大卫从幼年至中年的生活历程,以“我”的出生为源,将朋友的真诚与阴暗、爱情的幼稚与冲动、婚姻的甜美与琐碎、家人的矛盾与和谐汇聚成一条溪流,在命运的河床上缓缓流淌,最终融入宽容壮美的大海。其间夹杂各色人物与机缘。语言诙谐风趣,展示了19世纪中叶英国的广阔画面,反映了狄更斯希望人间充满善良正义的理想。

    其中大卫·科波菲尔是《大卫·科波菲尔》中的主人公,大卫·科波菲尔尚未出世时,父亲就去世了,他在母亲及女仆的照管下长大。不久,母亲改嫁,后父摩德斯东凶狠贪婪,他把大卫看作累赘,婚前就把大卫送到了他乳母的哥哥佩葛蒂先生家里。佩葛蒂是个正直善良的渔民,住在雅茅斯海边一座用破船改成的小屋里,与收养的一对孤儿艾米丽和汉姆相依为命,大卫和他们一起过着清苦和睦的生活。后来大卫历经种种磨练后不断成熟,最后在事业上取得了成功,家庭上获得了幸福。

    从大卫的身上我看到了友善,他对朵拉关怀备至,对艾妮斯敬慕呵护。还作品中的另外一位青年哈姆,他忠厚、善良、勇敢,有高尚的情操。他的家境虽然贫寒,没有受过高等教育,但却拥有一颗质朴,善良的心。每次大卫到辟果提先生的小屋时,哈姆总是热情招待。对待并无血缘关系的艾米丽,就像亲哥哥一样呵护,关爱着她。当纨绔子弟斯蒂福斯将他的未婚妻艾米丽诱拐时,他抑制住了自己内心的痛苦,每天努力干活,并用挣来的钱帮助辟果提先生出去寻找艾米丽。当哈姆见到斯蒂福斯乘坐的船即将沉没的时候,他却抛下了个人恩怨奋不顾身跳海救人,却不幸被大海淹没。哈姆虽然貌不惊人,性格木讷,但他的心胸却比大海还要宽广。从他们的身上我感受到了友善,友善是一盏明亮的灯,友善是杯温暖的水,友善是篇美丽的诗。身为祖国的花朵,国家未来的希望,我们更要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呢?首先我们要像《大卫·科波菲尔》里的大卫和哈姆一样,待人友善,心怀善意。对身边的人友善,对长辈有礼貌,对同学平等。然后,不论我们处于何时何地我们都应该对人友善,对需要帮助的人给与力所能及的帮助,抛出我们的橄榄枝,平等的对待每个人。最后无论遇到任何困难都能坚定不动摇,任何时候都满怀信心和希望。做个乐观向上,友善开朗的人。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其他方面,例如国家层面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我们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多关注时政时事。好好学习,为国家的未来出一份力。我们更要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培养良好的道德修养和综合素质的思考、实践与体会

  • 《关于同情的句子》
  • 1、闯荡于沧茫人海之间,有一种情愫,在别人的苦难前,因一个温暖的心动而萌生,一瞬间让陌生人因彼此相连。虽然是悄无声息,却用温暖融化了冰,于是天更蓝,云更白,万里苍穹更加光明。那种情感叫同情。

    2、同情,就是对别人的遭遇在感情上发生共鸣。而所谓“同病相怜”即是有同样不幸遭遇的人互相同情。拥有着相似的坎坷与痛楚的经历,彼此更加怜惜,这让我想到同一个病房里两个重症病友互相鼓舞,互相激励,想到汶川地震时自愿赴川的唐山救援队。然而同情,不一定同情者也有着被同情者的遭遇。同情却是在别人的苦难里看到了自己的身影,于是仿佛受难的人中也有自己。这是一种对全人类的怜悯。或许是因为人本同源,所以不论贵贱祸福,在内心都有着同样的一种念,那便是善,人所最原始最纯真的本性。因为善,所以才会有同情。

    3、生活并不是单向行程,只有你付出了,才会有爱的回报。当你为别人付出了同情,付出了爱,在你需要时,那份同情,那份爱就会如雨后春笋般涌出,就会让你的世界变得生动!

    4、同情是一种悲悯的情绪,是一种善良心灵折射出的美丽的光辉,它传递着来自天堂的仁慈的福音,是善者对弱小者的一种扶持与呵护,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关爱,是一种博大无私的爱。它像柔和的空气,弥漫在我们身边,常会给我们的心灵带来意想不到的感动

    5、同情别人,同情那些处于弱势地位的人们,是自古以来便倡导的风气,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人人都有恻隐之心,相比将恻隐之心深埋心间,仅对人世万象抱有一丝惋惜的哀叹,不如勇敢向前跨出一步,用自己的双手铸就传递温暖奇迹,温暖了别人,也成全了自己。人间真情有你有我,才能真正诠释“爱”的内涵。

    6、同情恰好有两类。一类同情,懦弱而感伤,其实只是心灵的焦灼而已。只想尽快摆脱因他人的不幸而引起的难堪与激动,这种同情根本就算不得同情,仅仅是自己的心灵本能地抗拒他人的不幸。而另一类同情,才是真正的同情--并不多愁善感,却富于创造性。它知道,它想做什么,而且决计同他人一道耐心地忍受一切,直至耗尽自己最后的力气,甚至力竭之后也仍在坚持。

    7、同情,在每一个人的心里都存在;学会同情,会另自己的生活更美好。人本来就是善良的,当你看到你身边的人因遇到挫折而伤心时,你会受影响,你会为他的不幸而感到悲哀,感到不愉快。在冥冥之中,都有许多这类事情,而体现出来的,正是人类所拥有的同情--从一件小事当中所体现出来的同情!

    8、同情,是人类美好而善良的情感。它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它是一种品质,是一种境界。它又是一种理解,是一种尊重。同情让阴霾的天空阳光灿烂,让受伤的心灵感受抚慰;同情,使弱小变得坚强;同情,使卑微变得尊贵……

    9、同情,人性中不可缺少的元素,人类组合的和谐音响。我曾苦苦地追寻过它的色彩显像,包含着色彩三原色中的两种。没错,肯定没错,请原谅我的自信。难道你没看到,它给被同情者送去的是温暖,为同情者带回的是收获。

    10、社会呼吁同情心,同情就像一条链子,将人们紧紧相连,假如这链子断了,人们就会变成一个个孤立的个体,任何打击都可将其击毁。

  • 《关于同情的语段》
  • 1、对于一个犯错误的人,不要现在去赞成或可怜他,做错了,就应该受惩罚,惩罚就是为了让这个人下次不再犯,牢记这次教训。倘若你去对犯过一次,二次表示原谅,那没什么,但对一二再,再二三的人原谅,那个人就会习惯这错误的行为,不但屡都不改,而且也改不了,那么,你就毁了他,也就让一个可以变好的人变为一个坏人。所以,同情也需要智慧。

    2、真正的同情心,绝不是那用可怜心态布施的1元钱,绝不是那将身残人士当特别的帮助……一次真正的同情,也许能让一个骗子从此诚起来,也许能让一个身残志不残的青年重创奇迹,又也许让一个颓废的身残者获得重生的希望……

    3、同情,人性中不可缺少的元素,人类组合的和谐音响。我曾苦苦地追寻过它的色彩显像,包含着色彩三原色中的两种。没错,肯定没错,请原谅我的自信。难道你没看到,它给被同情者送去的是温暖,为同情者带回的是收获。

    4、我惧怕被同情,所以我想做强者,我深知在被同情者看来同情者除了仁慈,也会有傲慢,所以我不轻易同情别人,当我心理有了关与同情的欲望和念头时,我会自责,当我眼里溢满了由于同情而翻滚和流泪的泪水时,我不会让它留下,即使眼泪已无可阻挡无可否认,我也会说我为自己流泪。

    5、因为同情是感性的,所以因此产生的感情就像快餐一样,来的快去的也快。同情有时是一时的良心发现,也许是一时的冲动,也许是一种怜悯,也许是一种公德心,这都是在特定情况下的一种情感的表达。例如,遇到同一类的情况下,你今天可能会表达出同情心,而明天你可能因为心情原因而熟视无睹。同情与情相比,同情的力量逊色些,持久性也差些。因为爱情可以使人发狂,而同情不会。

    6、出于同情的爱,未必持久;但因为爱而产生的同情,必然深刻而长远。爱需要理解和同情,但更重要的是理解。因为被理解的爱就像两颗重叠的心,而被同情的爱只能还是两颗心,离的再近,还是两颗心。

  • 《让生活更加美好》
  • 尤肯达修女满怀同情与悲悯向科学家发出掷地有声的质问。经费是用于看似前途渺茫的科研还是用于立足当下的人道救援?这的确是当今社会不可忽略的问题。

    一方面,用时长、费多的科研活动如火如荼,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救援组织捉襟见肘的资金后援与惨不忍睹的贫穷、饥饿与疟疾。另一方面,科技的发展无疑为人们带来了更多治愈疾病的机会,更美好的生活方式。当然,前提是充足的科研经费,甚至要以牺牲慈善资金来保证。接受质问的施图林格博士显然对这个矛盾有着清醒的认识和理解:发展科技正是为了更好的造福人类。

    这也正是我的思考。矛盾无处不在,但却具有和谐共生的同一性。悲天悯人的人文情怀与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只是着眼点不同,它们的共同目标都是为了让人类的生活更加美好。古人云:小不忍则乱大谋,当关注当下与关注未来发生冲突时,则要学会“忍耐”,眼光应具有前瞻性而不应局限于当前。或许会因此而缩小了救助的范围,减少了生命垂危者生还的机率,可是也应该想到,未来将会有更多的人因此而受益。

    早在上世纪中期,刚独立不久的印度就确定了优先发展教育的方针。那时的印度经历了战争的洗礼,满目疮痍,百废待兴,毋庸置疑,各方面都需要巨额资金扶持和人文关怀。印度政府以高瞻远瞩的智慧和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克服阻力,确保了教育的优先发展。正是由于这样的决定,印度才能在独立仅几十年的时间里迅速崛起,成为瞩目新星。更令人惊讶的是,印度拥有可以与美国相媲美的软件产业。

    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印度,能够在高新技术产业领域争得一席,正是得益于政府上世纪的人才储备计划。那时的印度自然也有濒临死亡的病患、饥寒交迫的弱者,用于人道主义救助每少一分,弱者获救的机会便减少一分。这样的决定,在当时看来自然是残酷的,但没有人可以否认,现在的印度正是由于当时的果断舍弃而获得了更长远的发展。

    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恩格斯出生于一个纺织厂厂主家庭,家境优渥,但他却有一颗同情弱者的心,经常借工作之便深入了解劳动人民的生活并帮助他们于困顿之中。与马克思结成深厚友谊之后,恩格斯为资助流亡中的马克思家庭,不得不回家乡从事商业活动,他用经商所得给马克思一家提供经济援助,以保证马克思有充足的时间和财力从事革命理论研究。

    如果不是真正地关心劳动人民,恩格斯大可不必经常观察他们的生活,更不必倾其所有资助革命理论研究。但是,恩格斯人文关怀的方式却耐人深思,没有用于更为直接的慈善捐款,而是倾注给了看似飘渺无期的革命理论研究。因为他深知,针对当下的资助虽然明显可见,却是扬汤止沸,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相反,无产阶级的革命如果能获得成功,将会有更多的劳动人民获得解放,摆脱困境,从而“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在面对立足当下的人文关怀与关注未来的科学研究的选择时,恩格斯选择了更为有益的后者。并非面对受苦大众而铁石心肠,而是有着更遥远的期盼与更远大的目标。

    为了让生活更美好,人文情怀与科学精神都是建设社会缺一不可的。如果说,生活是一篇乐章,人文情怀则是其中跳跃的音符,跃动的是温情,而科学精神则是五线谱,牢牢支撑,赋予乐章既定的指向。如果说,生活是一首长诗,人文情怀则是其中的抒情句,散发着感性灿烂夺目的光辉,而科学精神则是陈述句,充满着理性如同金属般冷静的光泽。

    正如一个城市的基础设施包含硬件和软件,构筑生活也同样需要人文和科学两者。二者应相辅相成,不失偏颇,更不能放弃看似无用的科学精神,唯有如此,生活才可以更加美好。

  • 《人文并科学着》
  • 生活中,我们或富于同情,却缺乏改变现状的勇气,或敢于开拓,却忘记创造幸福的能力。小镇的伯爵显然综合了以上两种情况,既热心济世,又力挺研究,最终赢得了回报。这也同时启示着我们生活的态度:人文并科学着。

    人文理念需以科学作为支撑。

    人文思想即是关注人的情感,重视人的价值,尊重人的存在对世界的意义。这固然是好的,但若没有科学的帮助,人文主义者们所同情的社会,悲悯的现实,也只能停滞不前。实时的帮助只能使生活维持现在的局面,而无法使其精进。漠视科学的人文即是履以善行,最终仍会被扣上守旧的帽子,在不断更新的历史潮流中沉没。

    科学探索离不开人文的引导。

    一个简陋的实验室中,既能研制抵抗流感的疫苗,造福人类,也能合成病毒,使生灵涂炭。科学工作者的工作成功与否,并非取决于它的复杂程度,而是它对于人类社会的意义是否积极。科学是把双刃剑,创新的并不都是好的。只有源于人文的情怀,忠实于人文的判断,并始终以人文作为引导,科学创新才会是有益的,能够带动人文发展的。

    人文和科学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生活。

    正如上文所言,人文与生活,相辅相成,不可分离。二者的本质不同,但目的却同是为了更好地生活。人文使生活的感性饱满。科学使生活的理性充实。重视科学而轻视人文的生活是遍布尖锐的,抬高人文却贬低科学的生活是毫无棱角的,两者兼而有之,生活才会是美好的。

    阳光不能太刺眼,没有阳光的世界却又是空虚黑暗的。有能力追寻未来的脚步,就绝不能忘却最初决定启程的理由。我们当然要援助由于饥饿而面临死亡威胁的儿童,却也不能吝啬为远在火星的项目费数十亿美元。立足当下而又高瞻远瞩,生活的态度就应如此,人文而科学着。

  • 《大概她会博得同情》
  •     我多么这个坏蛋……”—大概她会博得同情。但是,安尼娅反复强调自己重担在肩,生产上大家都器重她。 “尼古拉·叶戈罗维奇在我们厂里也非常受人敬重,” 党委书记说。 “真有意思!有什么可敬重的?您最好对那个女人施加些影响。难道可以那么缺德吗?我真想给《女工》杂志写封……” 党委书记劝她最好不要写信。她答应祖尼古拉·叶戈罗维奇谈谈。从谈话的口气中,安尼娅明瞥了,这个谈话不过是为了息事宁人。这时,她再也忍不住了,便放声大哭起来。书记给她倒了杯水,但安尼娅连动也没动一卞杯子。

        一切都很清楚了:勾引走尼古拉·叶戈罗维奇的那个女人肯定就在他们厂里,因此,书记才袒护他。天哪,在她当车间委员会主席的时候,曾经亲自调解过多少次各种各样的家庭纠纷,而现在人家却连她的话都不愿听……难道她不是在苏维埃国家里生活吗? 安尼娅仍尽己所能,给《女工》杂志写了封信。受编辑部委托给她回信的,恰好就是去年冬天在女工宿舍朗诵诗歌的那位已过中年的女诗人。安尼娅还记得那天她穿了件黑色针织衫。女诗人劝她要刚毅坚强,不要以无益的、对妇女是凌辱性的奔波来加深自己的痛苦。 “无益的……”安尼娅读完信后,伤心地说,“多了解些生活实情就好了!你自己大概上百岁了,所以才·一” 谈话也感到厌烦,她仿佛感到,所发生的一切已成为久远的往事了,她感到这个夏天自己衰老得很厉害,并且丧失了再过好日子的希望。 “真想不到,我这一生经历了些什么事啊!’, 但是,纽哈大婶的头脑里突然间充满了老太婆的智慧。 “算了吧,·,·…每个女人还都想过你这种日子呢!别人帮你把孩子养大,国家培养他。

        你也没挨过丈夫的打,也没挨过骂。忘了这些吧,修修手指甲,去吃馅饼吧。” 大概老太太暗暗指望着女儿把她带走。但没敢说,她知道,别看女儿哭哭啼啼,她才不会一个人生活呢。 九月初,安尼娅回莫斯科上工了。她还制定了一项策略:或是对同事们抱怨自己命布或是装出一幅终会言归于好的样子,说自由是女人的最神圣

  • 自己同情自己
  • 星期三,我们班有一节体育课,我怕要在教室集中,所以就快速的跑去了教室。到了教室果然有很多同学,但是我隐隐约约的听到好像是说“今天不下雨,老师肯定要我们去排队的”过了一会儿,真有个同学来叫我们去操场上集中。

    到了操场以后,老师就吹哨子叫我们排好整齐的队伍,不过有很多同学都忘记自己上一次是排哪个位置的了。幸好我没忘记,因为我的很好记“31,31”就是第三排第一个嘛!

    接着,老师开始教我们怎样才能排好队,怎样立正,怎样稍息,怎样向看,两个人之间的距离应该是多少......就这样在太阳底下暴晒了很久。

    好惨哦!我和其他几排的第一个同学,不仅是要在太阳底下暴晒,还要听老师的口令,在操场上移来移去的。唉o(︶︿︶)o 唉,谁叫我长这么高,排第一排呢!

    算了,一节课45分钟,差不多一节课都要在太阳底下暴晒,好可怜哦!自己同情自己吧!

  • 《蝉值得同情吗》
  •     法布尔的《蝉》中有这样一段话:“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什么样的锁声能响亮到足以歌颂它那来之不易的刹那欢愉呢?”在字里行间,到处流露出法布尔对蝉的同情和偏

        可是,蝉值得同情吗?现代生物学家发现,蝉的幼虫是靠吸根的汁液为生的,成虫的蝉是靠吸木的汁液为生的。所以,可以说,蝉是一种害虫,它在四年黑暗中干的不是苦工,而是破坏;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不过是这种破坏的升级。我们又凭什么对它施以同情呢?至于它被顽童捉住,那只是活该。

        世间有许多事情就是这样。蝴揉,它以美丽的外表,婀娜的舞姿博得了大多数人对它的好感。他们哪里知道:蝴蝶的幼虫—菜青虫,正是蔬菜生产的大敌。与此相反,癫蛤蟆却因它那丑陋的外貌,笨拙的体态而多被世人所厌恶。人们甚至把它与最狂妄、最轻薄、最丑恶的形象联系在一起。所以,我们可以在娓娓动听的诗歌中,在秀美清新的画卷里看到对蝴蝶的赞美,却很难找到赞美翻蛤蟆的。其实痛蛤蟆恰恰是庄稼最忠诚的卫士。

        中国正在改革。在改革中,就有这样一批外表像蝴蝶一样却具有蝉的本质的人。表面上看,他们好像很辛苦,很有本事,其实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他们只是借改革的机会,一心为自己谋私利,干尽了缺德事。而人们却并未发觉,因为他们很善于伪装。还有一些人,他们可能有这样那样的缺点—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但他们做的事却都是对人民有意义的。只因为他们有一点缺点,人们就看不起他们了。

        呜呼,人们什么时候才能赞美痛蛤蟆而不同情蝉呢?

  • 《最后一课》读后感
  •     我很同情小弗郎士那小镇上的人们,或者说,是很同情“阿尔萨斯”和“洛林”的人们。失去了学习祖国语言的机会是痛苦的,成为亡国奴的日子更是痛苦。

        这痛苦,来自于失去。

        小弗郎士不久前还对法语头痛不已,然而,短短的时间内,他便觉得“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他的转变使我惊讶,他的爱国热情让我感动,同时,他的情感也给了我一些启示。

        为什么人往往在失去某种东西时,才会感受到它的重要,才知道后悔,才知道责怪自己?或许有些东西,失去了还可以再寻回;然而,有些东西是永远也无法寻回的。

        就像小弗郎士,他一定会责怪自己当初为什么要贪玩。为什么不认真学习,为什么那么讨厌韩麦尔老师,为什么……其实这种感受不一定在当了亡国奴之后才会深有体会。比如,和形影不离的朋友争吵以致友谊破裂;因为虚伪而失去身边人的信任;为了追逐名利而失去生活的快乐……这时后悔已来不及了。

        有了小弗郎士的前车之鉴,我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而不要经历痛苦的“最后一课”。

  • 《同情》
  •     有一回闲得无聊,便和友人妄论时下的乞讨者。

        第一种漠然。除了破烂的衣衫和身前小小的碗雄,似乎并不刻惫表现他们的意图。在高楼下的一隅,在人群外的一角,他们低垂头颅,双眼微合,似乎沉人一个谁也无法进人的世界。

        第二种惨然。他们也许会追着人哭诉;也许会在身上挂着大大的纸牌,上面写着落人不幸的种种;也有一些,尽力展现着自身的残疾:瞎目、残肢、崎形的身材,被毁的容貌。

        第三种淡然。他们也许拉着破烂的风琴,展一回嘶哑的歌喉;也许在微风里拉一曲凄婉的二胡;也许在人群中,自若地编一段快板,说一回离乡背井的往事。

       友人的意识,似乎是要分出乞讨者的高下来。我想附和她的话,然而终于在沉思中静默下来。

        乞讨者,在都市锦绣的风景线中,似乎怎样都构不成一抹和谐的色彩。

        在乞讨者面前,都市人似乎永远无法摆脱矛盾的心理。是同情心与受骗感的交织罢。五毛钱的给予,比起紊门大户的善举,并不少一分油然而生的自豪的感觉;同样的,五毛钱的被编,所带来的愤愤不平的心情,也足以使人不快上老半天。理论上说到尊重,说到人格的平等,可做起来,在远远投下硬币的一瞬,似乎难以解释怜悯中杂合着的轻慢与厌弃的感情吧。漠然者换来你的惊惧;惨然者换来你的同情;淡然者换来高高在上的欣赏和轻视之下的折服。

       我们在轻松的闲谈中,也许会将乞讨者分门别类,也许会由此总结某种人生应有的态度与选择。我们也许会为自己的同悄心而感动:它并没有以疑虑的眼光像许多人一样将一切看作编局与把戏。我们只是忽视了这样一点:这些乞讨者,无论他们用了怎样的方式,在这一时刻,他们都走人了人生的穷境,他们其实无法选择。

        如果我们无法以平常的心境,平等的态度照看别人,那么就永远无法真切地同情别人。当我们高谈阔论,将他人的一切当作饭后的谈资,那么也永远只能是一个浅薄鄙陋的看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