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名师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04-29 00:02:34
  • 《另一种“病毒”》
  • 读优秀作文,说名师解析,用我的声音陪你成长,哈喽同学们晚上好,欢迎继续收听“文叔叔讲作文”,俗话说得好,谣言猛于虎,有时候一个谣言可以毁掉一件事,甚至有的时候,谣言还能毁掉一个人。今天这篇作文的作者,既是谣言的传播者,又是谣言的受害者,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来听《另一种病毒》

    最近,我在网上看到一幅漫画宣传图,感慨万千。这幅图里有两部手机,一部张着一张大嘴,正对着另一部手机说话。张大嘴巴的那部手机表情很诡异,我看到它的第一眼,就觉得这不是一部好手机。它正挤眉弄眼地对另一部手机大声嚷嚷,而另一部手机则戴着口罩,仿佛面前的手机有病毒似的。听清那部大嘴巴手机在说什么后,我一下子就明白了,原来,它是在传播谣言,而那部戴口罩的手机是在防范它的谣言,防止自己受到谣言“病毒”的感染。

    这让我想起了四年级时的一起谣言风波,那谣言的乌云笼罩了我们班一个星期。先是同学们之间相互传播了四天,最后还是老师花了一节课的时间进行调查处理,才平息下来。

    事情是这样的。在那个星期的周一那天,我刚到班里,就有一个同学跟我说:“我听别人说,这个星期的一些小科不能上了,我猜肯定是老师因为我们上周没考好,要‘惩罚’我们,不给我们上课了!”我听后大吃一惊,将信将疑,但转头,我还是把这听来的消息传给了我的好朋友,让朋友早点做好心理准备,毕竟好朋友就是要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嘛。

    中午我回到家里,刚打开电话手表的好友圈,就发现里面都在刷“老师要报复咱们”的消息。看到这种情况,我也就信了。下午来到学校,许多同学上课时都无精打采的,有的用手撑着脑袋,好似那头有千斤重;有的背靠后面的课桌,脚伸到过道,双手插进裤兜,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有的在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时,答非所问,老师问的是第15题,他却回答了第25题。老师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走神,那堂课上,老师批评了很多人,但还是坚持把课上完了。

    第二天,通过电话手表的传播,几乎全班的人都知道了“老师要报复咱们”的消息。几个朋友跟我商讨:“我们要不要跟那些还不知道的人‘普及’一下?”我立马感觉不对劲,便没有参加。但是,全班同学还是都知道了这个消息,大家都说“完了”,甚至还有人向别班的同学透露这件事。我想:这些人是要把事情闹大吧?

    又过去了两天,许多小科并没有停课,老师们都在正常上课,但是同学们还是相信谣言。这导致不少人被谣言所影响,无心上课,几次小测试也考得一塌糊涂,这让老师们大为恼火。终于,在星期五下午,有人向班主任反映了这件事。班主任把教室当成了“法庭”,足足查了一节课,终于查出了谣言的起源。原来是一个不爱学习的同学,故意制造了假消息到处传播,想让老师焦头烂额。

    从这件事情来看,谣言的传播性极强,危害性极大。因为这则谣言的影响,这一个星期,我们整个班的同学都没能认真听讲,测试也没考好。唉,一句谣言的“病毒”,让我们全班同学“病”了一个星期。

    从这件事里,我领悟到:面对谣言,我们要像面对病毒一样戴好口罩,做好防备,不给这种“病毒”任何可乘之机。

  • 《浅浅初秋 情牵语文》
  • 浅浅初秋 情牵语文

    ——记教育部“名师领航工程”璩艳霞名师工作室第四期读书分享会

    “秋风清,秋月明”,2021年8月20日晚,教育部“名师领航工程”璩艳霞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和来自全国各地热爱语文的语文人,因为共同的对语文的深情聚在了一起,开展了历时两个小时的线上读书分享会。

    璩艳霞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在首席名师璩艳霞老师的带领下,一直坚持做读书的“种子”——在读书中反思教学,在读书中更新教学理念。而本月共读的书目是浙江省特级教师肖培东老师《语文:深深浅浅之间》。本次读书分享会还邀请了本书作者肖培东老师来到线上,给老师们带来了《一堂好课的标准》的精彩讲座。

    本期读书分享活动由符艳芝老师主持,共分四个环节。

    环节一:共研课例《猫》

    陈晓老师主要从三个方面解读肖培东老师的课例《猫》的课堂教学的收尾艺术,分别为“巧在层层深入”“巧在精神唤醒”“巧在前后圆合”。讲述过程中陈老师联系《猫》和肖老师的另一个课例《一棵小桃树》,谈到课堂与学生的成长体验相关联,可以让学生在看到了不一样的风景,以为走到了文字外,却仍有文字中徘徊。最后陈晓老师感叹到:“真正的智者总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文本深处的意蕴。”

    王丹蕾老师把肖培东老师的课堂语言比作为水,她认为“如水般平常”“如水般纯净”“如水般静谧”“如水般深邃”是肖老师课堂语言的特点。包括导入语干净利索,平常简洁;教学过程是浓浓的语文味,咀嚼文本,在文字中走几个来回,关注标点,是本色的语文课堂;将思维训练融合在浅浅的课堂语言中,却让每个学生有了深深的收获。

    王翔老师从基于学情的方面分析了《猫》的“看图辨猫,用‘图’之妙”,她认为:课堂问题的设计要吻合小孩子的心理,才会得到认可,吸引孩子们参与。肖老师的课例就利用课本中的插图,让学生猜一猜“这是文中的第几只猫”,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口舌争辩之间,在猜一猜中不露痕迹地完成了“提取信息”“比较不同”这两个教学任务。问题没有唯一答案,却让学生在整篇文章来来回回地行走,梳理文章内容,她说“基于学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来就不是口号,一定能实现的。设置问题如能再用心一点,像肖老师一样,关注学生的心理,把它具象化,情境化,学生一定能学得更开心。”

    环节二:畅谈感悟

    宁奇珍老师从“朴素而不奢华”“简约而不简单”“简约而不简单”“娓娓而不堆砌”三个角度分享了她的阅读思考。她用肖老师的课例《孔乙己》中探寻人物心灵的秘境,用《溜索》中淡化人物形象等教学设计具体来分析了肖老师独特的教学设计。它们是朴素的,是语文的,贴着文本,贴着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有着独特的个性,是一种执著,是一种倔强,更是对语文的热爱,对学生的用心。宁老师说肖老师的课是“集朴素之风,集简约之气,令人沉醉其中,不知归路。”

    王虹老师在谈到读书感受时,说肖老师的课例,是“平常之处见不平凡”,课前导入方式多样,却简洁,是“平各浅显中悟深情”。忘情的朗读,贯穿整个课堂,在读中,学生思索;在读中,学生在品悟;在读中,意蕴显现;在读中,课堂就水到渠成地有了新的高度;是“注重问,向青草更深处漫溯”,启发性的提问,形式多样,留给学生更多思考的空间,师生对话,直击问题深处。王老师说:肖“老师用语文的方式教语文,课例中透露一个“真”,浅浅深深之中都是真诚。”

    杨玲老师却说看肖老师的课例,会觉得“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是肖培东”,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用“肖九问”来设计课程。但“我们每个人又无法成为肖培东”,肖培东的课例是肖培东式的。杨老师从五个方面来总结“肖培东式课例”的特点:课堂设计有完整的独特的思考;学生在课堂真实的变化;问题聚焦文本;肖培东式的思考;纯粹的语文式。正如王君老师评课时谈到的:“肖培东老师的教法就是他的活法,他是文本阵地的守望者,他总是收回目光,静静地,细细地打量文字,打量学生。”

    江文欢老师在谈到阅读感受时,也说肖老师的课堂更注重文本由浅入深,一步步引导、追问,带领学生进入文本,一节课中多达40多次的朗读,学生越读越有味。《紫藤萝瀑布》中“我在开花”不同的重读音的设计,更是经典,平淡如水,却很有味道,读、品、悟,让人欲罢不能。

    刘艳老师说深深地折服于那样真实、安静而又灵动的肖老师的课堂。在肖老师的课堂里首先看到是“真”,没有刻意设计的导入,也没有明显区分的环节,没有有意拔高的拓展,也没有花哨的各种学生活动,有的是实实在在的语言文字的训练,有信手拈来的真实的情境。

    环节三:名师讲座

    肖培东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如何上好一堂语文课》的精彩讲座,肖培东老师首先说到好课的标准应该是:语文的,学生的,是有收获的。他谆谆告诫语文老师们,要静下心来,扎扎实实的读书。

    一要好好读《语文课程标准》,好好理解“语文是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这一句话。要思考“我为什么要教语文?”读“语文是什么?”想“语文的工具性如何体现?”要坚持把每一堂课上都上成语文课,让语文扎根,长成语文大树。

    二是要读好每一篇课文,要读透、读深、读细。就如《老王》的课例中所说:努力把每个字都读烫。肖老师幽默的说:“百度之前先己度,电脑之前先从脑。”年轻老师更就沉下心来,沉入文字里,自能读出思想,读出思考,读出自己独特的思考。

    三要好好地钻研教材这本书。要研究整本教材、单元教学目标、自读课文教学课文的不同要求、预习提示……肖老师说到自己在教学《老山界》时充分利用插图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的思考。语文教师要多读,多思,去找到文章的细微之处,课堂才能有自己的特色。

    四是要回到学生角色。把学生放到心中,回到学生角色,一个会教书的老师,不要把自己当老师,要当学生,了解学生的心理。

    五是学会设计好的教学问题。课堂最美的地方就是来来回回的对话,老师一定要是问题设计的高手,一个好的问题一定能让学生在文本里来来回回地走。

    环节四:与名师交流

    在交流环节中,参会的老师积极提问,就自己的平时教学实践中的困惑向肖老师寻找秘诀。金路老师问到如何提高语文老师的文字感知力以及设计一堂课的主问题。肖老师强调语言表达对一个语文老师太重要了,要靠老师们平时的自觉,归根结底还是要多读,并说课堂设计中一定要养成主问题下的教学思考。

    就蒋博老师所提出的课堂资料的补充问题,肖老师说拓展资料要把握好时机、把握好量、把握好度,不得为拓展而拓展,要为文本阅读有更深入的思考而拓展,要顺理成章,要自然而然。

    而张峻珲老师则问到如何化解课堂危机。肖老师回到到:“要感谢学生给予的这个机会,这样的机会正要发挥一个真正优秀的语文老师的作用。”

    工作室首席名师璩艳霞对本次活动作了总结,感谢肖培东老师的精彩讲座和耐心指导,也感谢参会的语文同仁们,感谢工作室的小伙伴们的积极参与和思考。她看到了工作室老师们的拔节成长。并且,璩老师还布置了下阶段的阅读任务——共读刘铁芳教授的《以教学打开生命:个体成人的教学哲学阐释》,鼓励老师们继续在阅读中成长。

    这次阅读分享活动,肖老师其书,其言,其人都给工作室老师们带来了深深的触动和影响。阅读的种子定然会继续在语文课堂上生根,发芽,开花......

  • 《《一滴水经过丽江》教学实录》
  • 名师简介

    徐雪华,女,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湖南省第十一届特级教师,益阳市第二批、第三批名教师,湖南省第三届初中青年精英教师高端研修项目培训班学员,现任益阳市赫山区教育科学研究培训中心教研员。

    教学目标

    1.把握游踪,明确写景的角度和方法。

    2.学习作者独特的构思、新颖的视角。

    3.感受丽江古城独特的魅力,体会文字里饱含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一滴水经过丽江》是第五单元最后一篇游记,首先,请同学们回顾学习游记的一般方法。

    A:阅读游记作品首先要梳理游踪。

    B:明确作者观察景物的角度及描写景物的方法。

    C:还要体会作者观景中所抒发的感受,文字里蕴含的情感。

    D:阅读游记作品,我通常会积累一些优美的语句。

    师:很好!下面,就请同学们运用这些方法来学习《一滴水经过丽江》,这是一篇自读课文。

    二、活动探究

    (一)一滴水的行踪

    师:阅读提示首句写到:这是一篇别具一格的游记作品。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探究一个核心问题:其究竟别具一格在什么地方。我们的学习将采用扣段法,我们将紧紧扣住如下两个段落来开展我们的探究活动。

    (课件出示文章首段与末段,全班齐读。)

    首段:我是一片雪,轻盈地落在玉龙雪山顶上。

    末段:黎明时分,作为一滴水,我来到了喧腾奔流的金沙江边,跃入江流,奔向大海。我知道,作为一滴水,我终于以水的方式走过了丽江。

    师:以此始,由此终,其间流经了哪些地方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标注时间词与地名词,梳理游踪。(课件出示活动一内容。)

    活动一:一滴水的行踪

    问题:玉龙雪山顶上——( ? )——跃入金沙江,奔向大海。

    A:从玉龙雪山山顶出发,化成水后,经过驿道,流经纳西族村庄,跌入落水洞,沉睡数百年后从黑龙潭冒出,来到四方街前,流入金沙江,奔向大海。

    师:前面介绍得很好,语言流畅。来到四方街前,穿城而过这部分过于笼统,谁再介绍一下。

    B:小水滴来到四方街前,被一架水车扬到高处,跌入玉河,河流一分为三,它选择中河进城,一路欣赏各式店铺,随着浇花妇人的浇花壶投身民居,跳入壶中,顺水流走出古城。

    课件出示:玉龙雪山顶上——驿道——纳西族村庄——落水洞——黑龙潭——玉河——四方街前——水车——玉河——中河——浇花壶——兰花——浇花壶——城外的果园与田地——跃入金沙江,奔向大海

    师:这个问题不难,现在,我要将问题升级,请思考:这一滴水行经丽江途中,时空上分别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A:从山顶到落水洞,空间上由高到低,时间上由古至今。

    B:空间上的变化还有从城外到城内又到城外。

    C:时间上由早晨至黄昏,由夜晚到黎明。

    D:空间上不仅由高到低,还有由低到高再到低。因为,从黑龙潭冒出,被水车扬上去,又跌入玉河。

    师:你们看,作者不以人的游踪为线索,而是化身为一滴水来游览丽江,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感受?

    A:时间跨度这么多大,行经路程又这么长,文章读来更有吸引力了。

    B:感觉读一则童话故事一般,具有奇幻色彩。

    (二)一滴水的视角

    多媒体出示首段、末段。

    师:文末段两次提到“作为一滴水”,那么,以水的方式流经丽江有何独特的视角呢?

    课件出示:

    1.跳读文章,思考这滴水观景有哪些不同的角度。

    2.借助语文书P110页“阅读提示”,想想:这滴水一路上欣赏到了哪些不同类别的景观?

    A:2段,俯视山下美景。

    B:10段,远眺古城全貌。

    C:7段,黑龙潭里冒出来,仰视四周,回望玉龙雪山的雄伟壮观。

    D:13段,近距离观赏体验。

    E:城外果园田地里的仰视美丽星空。

    师:收获了哪些不同类别的美景呢?

    A:优美的自然风光随处可见。

    B:感受了古城悠久的历史文化。

    C:体验了民居民俗。

    师:回到之前的问题,一滴水的视角究竟有何独特之处呢?

    A:观景角度不停变化,可以全方位地展示丽江古城的美。

    B:更好地让我们感受到丽江古城的独特魅力。

    C:如果从人的视角来写是做不到这点的,我们总不可能上天入地吧。

    (三)一滴水的情怀

    课件出示首段、末段,再次齐读。

    师:试体会“我知道,作为一滴水,我终于以水的方式走过了丽江。”中“终于”一词的含义。

    A:不容易。

    B:行经路程长,时间跨度大。

    C:境遇很奇妙,你看,一不留神就跌入落水洞睡了几百年。

    D:非常渴望,终于如愿了。

    师:行经路途之远,时间跨度之大,外加各种奇妙境遇,最重要的,是得偿夙愿的激动与幸福。这滴水的各种情感就饱含在作品的文字里。下面,我们就化身一滴水,一起来感受。

    课件出示:

    1.研读课文,自选句、段,赏析写景方法,体会情感。

    2.小组合作、互读互听、以声传情。

    A:课文1--3段,运用了一系列动词:(轻盈地)落,(缓缓地)流,(好奇地)张望,(大声喧哗着)扑,这些动词写出了水滴不同的形态与情态,也写出了水滴被山下美景所吸引,一路欢歌向下奔流的快乐之情。

    B:我觉得第5段写得很精彩。它具体描绘了落水洞里的寂静、幽深,突出了这趟旅程的奇幻色彩,把水滴的惶然与无奈之情刻画出来了。

    C:第7段,首先从视觉的角度,运用排比的修辞,写“我”从黑龙潭冒出后的所见,之后,又从听觉角度写所闻,那种新鲜与快乐之情充盈文字。

    D:第10段最后两句,前一句排比手法绘景,后一句议论抒发感受,读后,我们会沉醉于这种人文山水和谐共存,相互美丽的意境之中。

    E:14段最后一句,运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丽江能让来这儿的人们抛开负重,释放自我。

    F:15段最后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薄云掠过月亮比作银匠擦拭银盘,那是一种静谧的享受,那是一种轻柔的爱抚,令人回味无穷。

    师:小水滴怀揣对美的向往与追求开启奇幻的生命旅程,一路见证古城的悠久历史,收获令人目眩神迷的美景,体验百姓生活的恬淡,激动、欣喜、幸福之情漫溢字里行间。探究之旅结束,你的探究结论是什么呢?

    课件出示:这是一篇别具一格的游记,其别具一格具体表现在:

    A:手法新颖。通篇采用拟人手法,运用第一人称,充满着童真童趣。

    B:构思独特。作者化身为一滴水,通过其奇幻之旅,勾连古今,纵横南北。

    C:写景内容丰富。自然美、建筑美、人文美浑然一体,展现了丽江古城独特的魅力。

    D:观景角度多变。可俯视,可远眺,可回望,可近观,可仰视,展现丽江不同情态的美。

    ……

    三、拓展延伸

    师: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旅游其实也是一种阅读,是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而阅读又何尝不是一场心灵的旅行。相信你在今天的阅读中充分领略了丽江的美好。请以“丽江之美,美在……”为起句说话。课件出示:

    示例:丽江之美,美在悠远。马蹄嘀嗒,铃声清脆,古老的商队们沿着茶马古道悠然走来;一砖一瓦,一墙一檐,无不诉说着纳西民族独特的民居风采;美丽的银饰,耐人寻味的东巴文字,那是一种文明在历史长河中的经久不衰。

    (学生或酝酿思考,或提笔写作。)

    A:丽江之美,美在多姿多彩。高原上有广阔的草甸,湖潭间有清澈的碧水,森林里有幽静的古道,坪坝上有悠闲的牛羊。

    师:是的,还有江河边劳动的人们,木屋上升起的炊烟,以及清新的空气、流淌的小溪。

    B:丽江之美,美在和谐。依山而建,顺水而居,那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字画欣赏,酒吧欢畅,那是古老与现代的和谐。

    C:丽江之美,美在多情。垂柳依依,溪水潺潺,每一块青石,每一条小巷,都是光阴的足迹在寻找;青山悠悠,炊烟袅袅,每一座小桥,每一个庭院,都是温柔的旋律在流淌。

    四、课堂小结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正如每个人心中都驻着一位伊人,我们甘愿为之上下求索,我们每个人心中也都有一个丽江梦,一个五彩斑斓的梦,一个静谧恬淡的梦,一个和谐朴质的梦,一个如水般晶莹澄澈的梦!最美的风景在路上,让我们一起去逐梦!

    五、课后作业

    课后阅读描写丽江的散文两篇,感受其风貌.

  • 《观《一堂好课》有感》
  • 人生处处是课堂,人生处处遇名师。古往今来,时光罔替,唯有名师好课熠熠生辉。两小儿在孔夫子面前辩斗,太阳何时离我们最近,他们给孔夫子上了一堂独立思考的思辨好课;蔺相如置之死地而后生,完璧归赵,他给秦昭王上的是一堂维护国家尊严的策略好课;西汉名将陈汤,千里单骑浴血黄沙,给镇守边疆的众将士上了一堂“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信念好课;唐代名将魏征,直言敢谏,给李世民上了一堂铭记君安思危的君德好课。在这里,国防大学教授金一南给我们讲了一堂思政好课。

    金一南教授先从旧中国讲起。孙中山先生说:“四万万中国人一盘散沙而已。”当时,清政府极其腐败,不带领中国人奋起反抗,而是为了保全自己,一昧的潜逃、割地、赔款,最终导致了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大量的文物流入外国,至今有些文物还未找到。有一个美国人这样比喻中国:“中国在向世界登出广告,这里有一个愿意付款,而不愿意打仗的富有的帝国。”正如金教授所言:“不仅落后就要挨打,没有能力捍卫自己的财富也要挨打!”

    现在的中国发展迅速,也强大起来了。成为了一个军事强国,制造大国。有很多东西都是中国制造的。然而,中国自主研发的东西太少了。我们应该把中国制造改变为中国创造。自主研发出我们自己的东西。

    我相信,在中国建国100年,也就是2049年,中国将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一定会成为发达国家,真正的富起来,强起来!

  • 《《一堂好课》观后感》
  • 人生处处是课堂,人生处处遇名师!观《一堂好课》综艺节目后,颇有感触:中国人在完成统一的过程中,不允许任何力量干预和介入,这不是声明的问题,这是实力问题!

    古往今来,兴衰罔替,两小儿在孔夫子面前辩斗,太阳何时离我们最近?他们给孔夫子上一堂独立思考的思辨好课;西汉名将陈汤,千里单骑浴血黄沙,给镇守边疆的众将士上了一堂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信念好课……所有的这些故事告诉我们,无论是一个怀揣梦想的个人,还是一个蓄势待发的团队,在前进的道路上,都需要一堂好课。无论是一言兴邦,还是一句话点醒梦中人,这都是一堂好课的意义!

    金一南教授作为主讲老师围绕"爱国"主题,上了一堂好课。节目中他谈到:我们从哪里来?我们从1840年一个苦难、贫穷的旧中国走来,中国受尽百年苦难!孙中山当时形容了中国一句话:“四万万中国人是一盘散沙而已”!很多人都说:“小民的尊严是重要的”。那么试问“没有大国崛起,何谈小民尊严!”信仰是什么?力量是什么?共产党人以信仰表现出来的极大的改天换地的力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不同的人对信仰有着不同的理解。万里长征是信仰,想象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缔造二万五千里这样的传奇时,不禁肃然起敬!教育是信仰,是它支撑了中国未来!

    中国共产党开创新中国的过程是国家最黑暗、民族最无望的时候。其间一批批共产党人挺身而出,他们一穷二白,凭借一腔热血负重前行,是他们用用一颗颗鲜活的生命和无数英雄的鲜血缔造了今天的可爱中国!

    这堂好课让我明白:“除了胜利,我们无路可走!”

  • 《求名师》
  •  夜已深了,我还爬在桌上,苦思冥想着如何写这篇比登天还难的论说文。 时钟嘀嗒嘀嗒地响着,我的心绪越来越烦恼,不知是自己的文学水平低,知识不渊博,还是写作方法不对头,笔越来越不听使唤了。看来这篇文章今晚完不成了,此时,只觉得头昏目眩,上下眼皮直打架。于是,我便将笔抛在一旁,上了床,拉开被子,惭愧地躺了下来。 我睡着了,但大脑没有休息,仍在紧张地工作着。为了完成这篇论说文作业,它指示我去请教名师,向他们索取写作方法和经验…… 忽然,朝霞映红了整个天空,我走进一个长满名异卉的百花园里。只见桃红柳绿,潭深水碧,孔雀开屏,燕子高歌。我无暇欣赏这美好的自然景色,一心寻求着我的名师。我顺着花儿罩着的小路,来到了一个被百花围了而又洒满阳光的小院子里。院中石凳上坐着两位银须飘洒的老人,他俩正在热烈地交谈着。

     啊,他们不是我所要寻找的伟大的文学家荀况老人和韩愈老人吗?我急忙上前向二老鞠了一躬,谈了我写文章时遇到的困难,接着,打开笔记本,准备记下二老千金难买的宝贵经验。 ‘荀老用和谐的古语对我说:“学文之道,毋急于事功也。欲撰佳作,必具学不可已之志,善假于物之法,积土成山之功。非则,空言无物也。”韩老接着说:“古之学者必有师。若不从师,小学而大遗,其果非益也。” 韩老话刚落,只听得一声“贤弟言之极当”,我忙转过头来,只见伟大的诗人李白来到我的眼前,他虽然已经一千多岁了,但仍然双目生辉。他和荀老、韩老一样,每天都顽强地学习着,探索着。看到这情景,我感动得热泪盈眶,急忙上前向老人鞠了一躬,又忙请老人坐下歇息。 老人爽朗地说道:“诗初成时,未觉可警处,姑置之。次日读之,则瑕疵百出,乃改正之。

     数日读之,疵累重出,乃重改之。如此数日,方得示众也。” 我连连点头,疾速地记下这段话。后来,我要李老给我赠一首诗作为留念,李老随即答应。他琢磨了一会儿便琅琅地高吟起来: 东风浩荡新春归,文学之挂蓓蕾; 今日勤洒汗和水,他日硕果满枝垂。 我低声朗诵着这首诗,思考着它的哲理…… 不一会儿,三位老人消失了,我又在空中漫游。突然我听得“‘攻卒’!‘_仁马’!”自勺喊声从前边传来,我惊愕地向前望去,只见两位老人在座亭台里下棋,我快速来到亭台前,一眼就认清他们原是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和郭沫若两位先生。二位老人下着棋,石桌上还放着书。 我面带笑容,上前向二老敬了个礼,二老好象知道了我的心思,郭老便放开他那铜钟般的嗓音说道: “写文章要老实、朴素,要鲜明、生动,写完要很好地推敲。根据我的经验,大体上句子不宜太长,段节也不宜太长,这样就容易分析清楚,人家看来一目了然,也就自然鲜明了。再要使句子短些,章节短些,文章就更生动活泼。

     比如下棋,每走一步,必须深思熟虑,一步一个脚印,否则,必将陷入被动的局面。” 鲁迅先生接着说:“写文章如同爬山,必须一鼓作气,知难而进。否则,行一步歇两步,是很难到达峰巅的。”我忙插唠道:“我这篇论说文作业,写写停停已经好几天了,老是写不起。” 鲁迅先生解释道:“人常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你写不出的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当然也包括你缺乏一鼓作气的毅力。另外也与你的学习基础有关,基础不坚固,正如沙上建塔,顷刻即倒。” 谈到如何刻苦学习,下定决心时,郭老开口说: “古人尚能‘头悬梁,锥刺骨’,孜孜不倦地学习,当今人有何不可呢?”…… 十几分钟的谈话,使我深受教诲。这时,鲁迅先生请我上山到家里作客,我高兴极了,上山的劲头更大了,脚下好象生了风,身_!二好象长了翅,如此之快,还远远赶不上扶着拐杖的二老。

     不大一会儿,大小诸峰全已落在了我的脚下,俯瞰那些较高的山峰,恰似绣针穿透白缎子一样,只有山尖露在薄云上面,仰望山上,只见二老早就站在峰巅,向我频频地招手哪!此时,我什么也不顾,大喊着向山上跑去…… 嘀嗒嘀嗒的时钟声,将我从迷梦中唤醒了,我一骨碌爬了起来,五大名师的至理明言又在我的脑际萦绕。我挥起笔沙沙地写起来,此时,只觉得条理清楚了,材料丰富了,笔也好使了…… cc握握握—呜!”雄鸡的叫声唤醒了第二天黎明,我拿着做好的文章,愉快地向学校里走去。

     〔评语〕 精妙的构思,丰富的想象,是文章能引人入胜的重要一环。 这篇作文之所以能吸引住人,就是它的构思不同一般。为了阐明写好文查的经验,作者没有采用一般的论述手法,而是用梦里漫游太空,求师取经的手法去表现。“我”时而梦会古代散文家荀况、韩愈,时而梦会唐代名诗人李白,时而梦会现代的文学家鲁迅、郭沫若,俯首静听他们的教诲,获取写作的经验:要善学,“积土成山”,要苦练,“勤洒汗水”;要精练,“要言不繁”;要修改,不厌其烦,要拜师,虚心请教;要有韧劲,知难而进,敢攀高峰。手法新颖活波,能紧紧为主题服务

  • 《名师导写》
  •     地球好大,可同为网络,它变成了一个村,网络拉近了人们之间的距离,不同国度、身份、肤色、信仰的人,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交流。不论你是蜚声文坛的宿将还是初出茅庐的新手,都可以在网络这个虚拟的时空中,尽展自己的才华;不管你是富可敌国的富翁还是一贫如洗的浪子,只要点击手中小小的鼠标,尽可浏览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和优美风貌;如果你是一个孜孜的求知学者,网络就是应有尽有的书库,并且不需要繁琐的检索就能找到你所需的资料;如果你是学生,可以和世界各地的名师交流,“倾听”他们耐心而细致的讲解……我们真的都感到:网络真奇妙!

       打开网络平台,花花绿绿的网页就会扑面而来,初次上网的你,可能感到无所适从,不知道点击什么好。其实,网络作为一种时尚的新生事物,它的双刃剑的本性更为突出:在掉馅饼后面,处处有着陷阱,稍有不慎,你就会落人它的圈套,少则经济的损失,再则机器程序的瘫痪,更甚者是身心受到不良的影响而误人歧途,造成终生遗憾。这就要求我们正确地对待网络,在惊喜的前提下,请不要放松自己的道德修养,惟其如此,才能更好地利用它为我们服务

        如今,网络可以说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购物、聊天、游戏、读书、亲朋间候、贺卡祝福、文件处理、网上工作……一切的一切,无不显示出网络的无穷魅力。它以它独有的内涵,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投人到它的庵下,甘愿成为它的臣民,享受它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和便捷。

        在时尚的网络空间中,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既可以和现实生活中的人一样,戴着社会的面具说话,也可以还原为一个自然的人,摘下自己的面具,率真地袒露自己的一切而不用担心别人的指责和嘲笑,甚至你还可以客串你想客串的所有角色,大可以K小布什或布莱尔一顿,以解心中的怨气……

        网络上的爽,也是吸引人们的原因之一吧。然而,网络的虚拟性也为我们带来了模糊和不真实的感觉,这就要求我们具有识别真假、美丑、善恶的慧眼,不被花花绿绿的表象所蒙蔽,不因单纯、幼稚而受到来自网络的伤害。

        在写作有关网络的习作时,我们要把握住它时尚的脉搏,只有从此点人手,才能更好地阐释它的特征,淋漓尽致地把它刻画出来。当然,这种时尚的东西,要借助于一定的时尚的网络语言,这样也可以显示出自己大虾的水平而不被人认为是只笨鸟而遭到嘲笑。我相信这方面的语言,大家都会熟练运用,再多说反而无益。但要记住一点,该出手时就出手,切不可为显示而滥用,如此则有作秀之嫌,影响了文章的总体阅读效果。

        要想把网络的时尚性写出来,还要注意网络其他方面的特征。语言仅仅是一种外壳,它只有和要表达的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更完整更清楚地表达某种意象,阐发心中的感悟。网络是真实、快捷、虚幻等的统一体,因为它的特性是比较多元的,如果仅仅抓住一点而不涉及其他,就同生活是单色彩一样,很难吸引读者。这就要求我们在写作时,在时尚的大前提下,尽量多地了解网络的有关知识,探求它与生活的联系,并以此为基点,选取独特的视角来表现你心中的主题。你可以谈网上聊天的体会,也可以谈网上购物的惬意;第一次上网的神秘与惊奇,网络高手的切身体验等也可以融人你的笔端;还可以说说网上冲浪的刺激,网络游戏的惊险与神奇……不论选取什么样的材料,在你的笔下一定要写出一点新的动感时尚,这就要求在“新”上下功夫。仔细揣摩一下,为了表现这种新,应该从哪些方面人手,如何选取恰当的富有动感的材料,如何围绕中心去剪辑它等。

        “文章本天成”,佳作偶得之。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仔细体验网络这种时尚的消费给你带来的感觉,并把心中那丝最最微妙的颇动写下来,就一定会成功。

  • 《名师综评》
  •    广大中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花季,他们青春年少,充满活力,又善于思考,在进行以校园文化为主题的文章写作过程中,他们总会自觉地把他们对于人生对于世界的认识溶人他们的文章中,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作者那颗火热的心。阅读这次“语文报杯”大赛的获奖作品,我又一次非常强烈地感受到了我们的年轻朋友一中学生们的那份美好的心灵和善良的情怀,同时为他们能够在作文方面取得如此的成功而感到欣喜。

        这些获奖作文的共同特点是:

        作者用心去感受生活,并善于思考,能够从日常的琐事中发现生活的真善美。在《花样年华》中,刨冰店里豆沙冰中一抹淡淡的绿色,使班莹同学感受到了友情的纯净和永恒,“小孩子的友谊像刨一样,即使是在阳光下也看不到杂质。”然而久别之后一段漫长而无奈的灰白马路,又使她品味到了岁月的流逝给我们带来的酸涩,“现在,忆起儿时的岁月,恍然间才看到那个纯真的年代已经逐渐离我们远去……不为势力所站污的友谊的完结,提醒了我们即将离开那个年代”,进而更加珍惜这份“水样纯净的花样年华”。

        这篇文章获得了这次大赛初三组的特等奖,更多得益于作者敏捷的才思和洋滋的才情。后来又读到过班莹同学的其他作品,使我们更相信了她写作功底的深厚,所以这篇文章获此大奖也不是偶然的,而是作者平时的“厚积”自然形成的。这也给了我们广大读者朋友一个启示:功在一瞬,功夫在平时。

        本编所选的几篇文章,除了内容出新,写出了中学生心目中富有特色的“时尚”外,许多文章构思方面也是颇有新意的。

        文章构思精巧,有些文章的题目本身就很有艺术性。如刘广荣的《和往常一样》,高琳的《校园QQ糖》,李汉超的《BIKE自述》等,都给人一种扑面的新意,诱人阅读。特别是张婉婕同学的《天使的翅膀》一文,作者巧设题记,然后据此结构文章,并借天使的翅膀这一生动形象的比喻来揭示主题:无论上帝把天使制造的多么完美,没有那双拥真挚的爱编织成的翅膀,她永远不能与蓝天共舞。就连文中人物的名字也是作者精心设计的,森蓝,冰山,火山,简洁而意丰,颇能诱发读者的联想。

       有的文章善于运用各种写作手法,描写景物生动自然,刻画人物细腻传神,阐述事理逻辑严密,表现出良好的写作功底。

       如刘广荣同学的《和往常一样》,“和往常一样”像是“纲”,许多事件就是“目”,纲举目张,把许多零星琐碎、大家司空见惯的事织成了一张网,秩序中透着无奈。全文的基调也一张网,把读者网在其中,不由得不随作者的思绪流动。

        又比如“热爱的方式”,就把一系列的问题列出,新意就已得到了很好的凸现,因为那问题是真实的,真诚的,真心的,其中包含了太多的学生心声及深挚美好的感情。可以说,作者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他巧妙地运用了“独特的方式”结构全文,这种方法,同学们写作时也可以借鉴。

        一篇作文能够在大赛中获奖,原因是综合的,特别是校园时尚这类作文,生活大家都熟悉,技巧方法也是久经练习,可以说参赛的都是精品,要想获奖就必须立意新,构思巧,语言美。这些虽然都是老话,但却是真言。“美色不同面,皆佳于目;悲音不同声,皆快于耳。酒酸异气,饮之皆醉;百谷殊味,食之皆饱。”文章获奖也是如此,只要能写出自己的特色,无论是大家闺秀,还是小家碧玉都是一种美。

  • 《名师指导》
  •     校园是中学生活动的主要场所,老师和同学是中学生最关注的人。就连校园中的一草一木也往往牵动着他们的心:因此在作文大赛中,许多同学都选择了这方面的内容,他们把他们的喜怒哀乐以及他们的希望和失落都熔铸在老师的一个眼神或同学的一声祝福当中。甚至风吹花谢也会引起他价内心的阵阵涟漪。可以这样说。中学校园正以其独特的真诚和热情创造着一种美丽的人文景观,我们称之为校园文化。

       那么,什么是校园中的时尚呢?我们又该如何去表现校园中的时尚?这是我们在写作前必须经过思考的问题,同时也是选材的关键、一环。

         选择我们最熟悉感受最深的材料是写好校园时尚类作文的基础。虽然我们非常熟悉发生在校园中的各种事情、但由于观察角度、观察心理、认识能力等等因素的不同,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的内心感受是完全不同的。我们只有在记忆深处找到那些曾经使我们真正激动、兴奋或是悲苦、伤心的事,我们写下的文章才会传达我们内心的真实感受,进而与读者产生心灵间的交流:.而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件事,当我们想起他(它)时往往会在脑海中闪出一幅或几幅画面,这些画面是我们记忆中最深刻也是最清晰的部分,也是我们曾经感受最强烈的部分,只要我们据此深人挖掘,一定能发现它背后的价值,这也就是我们作文的最好材料。

       选好了感受最深的事之后,我们还要深人挖掘其中的“新”意。一件平凡的事,有了它全新的内涵,有了它不同于一般事件的意义,有了值得人们回味或思索的人生况味,那么,它就是一种时尚。从形式上说,如果 你采用了全新的手法把一个一般的题材写“活”了,写“动”了,写“神”了,那也是一种时尚。具体到校园,“时尚”就更是无处不在了:个性是时尚,真诚是时尚,动感是时尚,竟争也是时尚……而从表现形式看,把许多新鲜的词汇、艺术的手法与“校园”相组接,自然形成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时尚”,比如《校园QQ糖》《可乐人生》等,都属于这一类型。

         同学们都知道,我们写出来的文章是让别人读的,而别人之所以要读我们的文章,是因为我们的文章中蕴含着他们不曾想到的或没有完全想通的事理。如果一篇文章失去了这一点,也就意味着失去了可读性,更严重一点说也就失去了它存在的价值。需要提醒同学们的是,我们在立意时不一定总要站在国家民族乃至人类的命运这样的高度上,因为我们大多数人都不是救世主,我们只是一个平凡的人,我们更多关注的是如何做一个好人,只要我们站在人的立场上,宜扬真善美,并表达出自己的一份独特理解也就够了。有的同学在写文章时惟恐立意不够高,非要在写完老师对自己的巴,或是写自己受到了老师的教育后决心痛改前非每天完成家庭作业并努力成为新世纪祖国的合格建设者之类的豪言壮语。其实,过高的立意不要说读者,就是作者自己也不相信,那为什么非要写呢?老师关心学生表明她富有爱心,对待学生真诚善良,就像魏巍的《我的老师》那样不是挺好的吗?学生不好好学习,在完成作业上有偷徽行为本身是很正常的,有错改正也就行了,最多算是“善莫大焉”,与祖国的建设似乎也有点太遥远了。当然,我们还必须明确,刻意地拔高文章主体固然不好,传递一种消极或庸俗的思想同样是我们在写文章时要避免的。

        有了生活,也会提炼主题了,或许有的同学会有这样的想法:什么时候我突发奇想,借助灵感也写出一篇绝妙的好文章来。那么,有没有这种可能呢?有,但它必须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你必须有较强的语言表现力。语言就像是作战的武器一样,没有先进的武器设备,无论军队的士气多么高昂,指挥官的经验多么丰富,失败也是必然的。试想想长矛大刀怎么能抵御飞机大炮的攻击?在这里,同学们必须明白一点,那就是语言的积累绝不是一朝一夕的,新中国成立半个多世纪了,但军事实力与美国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我们只有经过长期的不断努力,才能逐渐缩小这一差距,并最终超越他们。

        校园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校园的时尚也是多情浪漫的。试着用心的触角拨动一下,你会发现你已经错过了许多。

  • 《写景作文名师点评》
  •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有许多美丽的地方令人神往。你一定游览过不少风景优美的地方吧。本次习作,就让我们把自己去过的一个地方介绍给同学们,写出这个地方怎么吸引人,是这里的的什么吸引了你,使别人读了你的作文,也对这个地方感兴趣。如果你不想写去过的地方,你也可以写自己最想去的一个地方。

        大千世界,各种物体、各处景色不尽相同。本次习作,要求我们记述自己游览某个地方的经历,在描写游览中所见到的山水风光等景观的同时,把自己所看到的很多新鲜有趣的,与别处不同的事物。有重点地、具体生动地描述出来,给读者留下明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