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老汉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04-29 15:43:57
  • 《勤俭匾》
  • 从前有个老汉,他有两个儿子。他们整日辛勤劳动,生活很俭朴,日子过得还不错。村里人特意送给他一个大匾,上面写着“勤俭”二字,悬挂在老汉家的大门上。老汉一直以这块匾为荣。老汉死后,两个儿子闹分家,不仅把家产分成两半,就连大门上的匾也被锯成两半。哥哥扛走了“勤”字,弟弟拿走了“俭”字。

    自此以后,哥哥每天都牢记一个“勤”字,拼命干活儿,但是他却不知道节俭,挣一个花两个。弟弟呢,心里总想着“俭”字,天天省吃俭用,可就是不勤快。时间一长,兄弟俩的日子都越过越穷。

    一天,哥哥家里实在揭不开锅了,于是到弟弟家去借粮。当他看到弟弟家里的米缸也是底儿朝天,大人小孩儿都穿得破破烂烂时,哥哥便不由自主地叹着气说:“我家的日子比你家的还苦啊!”于是兄弟俩抱头痛哭。

    这时,走来一个老头儿,语重心长地对他们说:“过日子谁都不能离开‘勤’字和‘俭’字,‘勤’和‘俭’分开了,再好的日子也会越过越穷啊!”

    兄弟俩恍然大悟,明白了父亲以前的良苦用心。他们重新把“勤”字和“俭”字合在一起,两家合成一家。他们又像以前那样,辛勤劳动,生活俭朴,很快又都过上了好日子。

    阅读心得

    读了这个故事深受启发,以后我们不仅要勤劳,还要学会节俭,只有这样才能过上好日子。

    日积月累

    近义词:破破烂烂—( )

    反义词:破破烂烂—( )

    学习方法

    1.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并用一句话表达自己的学习感悟;

    2. 将“日积月累”的答案在“留言区”留言。

    上期答案

    近义词:刚正不阿—(铁面无私)

    反义词:刚正不阿—(徇私枉法)

  • 《关于长城的传说》
  • 古时候,孟老汉和姜老汉互为邻居,仅一墙之隔。一年春天,孟老汉在自己院中种了一颗葫芦籽,经过浇水、施肥精心培育,葫芦秧长得肥壮、高大,从墙头爬过去,到姜老汉的院里结了个很大的葫芦,有几十斤重。等葫芦熟后,姜老汉拿刀把它切开,突然见里边躺着个又白又胖、非常可的女娃娃,姜老汉喜出望外,奔走相告,村里人听说后,纷纷前来观看这新鲜事,可是孟、姜两老汉却因此产生了矛盾,吵得不可开交。孟老汉非常坚定地说:“这葫芦是我亲自种下的,胖女孩该归我。”姜老汉却固执地说:“这葫芦结在我的院子里,这女娃该是我的。”吵了三天三夜,难解难分,毫无结果,后经村里人调解为:女娃娃属于两家共同的,轮流居住,共同扶养,并取了个“孟姜女”的名字。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十多年过去了,孟、姜两家老人为现已长大成人的孟姜女选了个丈夫叫范杞梁,选定良辰吉日,准备成亲。天有不测风云,成亲三日后,新郎被几个衙役,抓走了。原来,当时由于秦始皇在全国各地抽调大批民夫修筑长城,日日夜夜拚命干,民夫们被累死、饿死的不计其数,为了加快工程速度,他们又到处抓民夫补充,范杞梁也被发配去充当修长城的民夫了.转眼一年过去了,范杞梁杳无音,急得孟姜女饭吃不下,觉睡不着,不知如何是好,跟两家老人商量后,决定去找丈夫,发誓找不到丈夫绝不回家。

    她带上干粮和给丈夫特制的御寒衣服上路了。一路上,风吹雨淋、日晒风寒、饥寒交迫、步履艰难,经过千难万险的万里跋涉,她终于找到了修长城的地方,一打听才知道,为修长城死了许多人,丈夫范杞梁早就累死了,并被埋在长城下,尸骨都找不到了。这一消息如同晴天霹雳,孟姜女顿时就伤心地痛哭起来,泪如泉,声如雷,哭得惊天动地,天昏地暗,眼看着长城一段段的倒塌,哭到哪里塌到哪里,足有八百里长。这下可急坏了工程总管,急忙去报告正来此巡查工程进展的秦始皇。秦始皇赶忙去见孟姜女寻问根由。一见之后,便被她的美貌迷住了,非要封她为“正宫娘娘”。孟姜女虽然怒火满腔,但还是压住心头仇恨,灵机一动,将计就计地非要秦始皇答应她三个条件,才能当“正宫娘娘”。一要找到丈夫范杞梁的尸体;二要为其丈夫举行国葬;三要秦始皇为范杞梁披麻戴孝、打幡送葬。秦始皇听罢孟姜女提的三个条件,思索片刻,为了得到美貌的孟姜女,便硬着头皮答应下来,孟姜女戴着孝拜了为筑城而死的范杞梁坟墓后,宿愿已偿,面对滚滚的渤海,纵身一跃,投海自尽了。

  • 《老汉愚公》
  •  90岁的老汉愚公决心挖掉太行、王屋,使自己家人和邻居们出门办事方便些。他的这个建议得到了全家老小的赞同。 第二天,愚公带着一家和邻居一齐开始挖山。大家十分卖力,很少回家。

     精明的智雯觉得好笑,劝愚公别再挖了,愚公说: “即使我这一代挖不平山,但我的子子孙孙一定会挖平它!”智史无言以对。 天帝被愚公的精神感动了,派大力士背走了这两座大山。从此,大家出门办事方便多了。

     点评 本文小作者能抓住原文的主要内容进行缩写,她将原文分成三大部分:决定挖山、动手挖山、感动天帝。在把握文章主线的基础上抓住各部分的要点,使缩写后的短文重点突出,内容连贯,高度概括但保留了文章的原意。特别是回答智史的劝告那一句,精辟地将中心点明了。

  • 《刘老汉参加保险》
  • 刘老汉今夭不知怎的,把家里的“小仓库”翻了个底朝天,他要干什么呢?原来,刘老汉在找他的老“海狮”。这不,压在杂物底下的自行车翻出来了:锈迹斑斑,连推一也不能推了。他赶紧把“海狮”修了一下,然后“i卯嘎i皮嘎”地推粉车,兴冲冲地向保险公司走去。刘老汉把车往墙上一靠,就匆忙走入保险公司的办事处,接待他的是位戴眼镜的姑娘。“同志,我想投个保,是为我的‘海狮’。”“一元二角三分。”戴眼镜的姑娘头也没抬,回答说。刘老汉从衣袋里拿出一个小包,拆开包着的手帕,寻出一张壹元的纸币,两张壹角,还有两个硬币。“这张保险单拿好。”戴眼镜的姑娘说着递过一张纸。刘老汉如获至宝,把那张纸小心地收入小包。他出了保险公司的大门,急忙推车到了小菜场,把车一放,人就走了。难道刘老汉不怕自行车被人偷走吗?原来他自有打算。这此天来,广播里天天宣传保险,时间长了,他也听出了名众,今天灵机一动,他想起了家里的那辆老掉牙的“海狮”……刘老汉这时真希望有人把车偷走,这样就可以去保险公司……谁知放了一整天竟无人问津,没办法只好换个地方。刘老汉又推车来到车站,把自行车放到一个显眼的地方,人就回家了。

    大概过了一个小时左右,他回来一看,自行车不见了。刘老汉真是太高兴了,他连忙跑到保险公司,接待他的还是那位戴眼镜的姑娘。刘老汉对那位姑娘说:“我的车子被偷走了,你们该赔我钱了。”“你先留下地址。”那姑娘一边回答,一边小声对旁边的人说:“这人真怪,刚保了险,怎么就丢失了?”那天晚上,刘老汉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有了许多钱……天一亮就有人敲门,保险公司的姑娘走了进来。刘老汉一阵高兴,再看门外还跟着一个民警,刘老汉顿时傻了眼。“派出所拾到一辆自行车,我们根据车子上的钢印,这车是你的。现在你的车子找到了,报失单就作废了。”姑娘平静地说。“钢印!”刘老汉绝电了。这时那位民瞥开口了:“根据非机动车辆管理法规,罚你拾元钱,这是罚款单。“完了……”真是偷鸡不成蚀把米呀!刘老汉只觉得一阵头晕 。

     

    点评】这篇文章生动形象地塑造了“刘老汉”这个人物。小作者通过描写刘老汉参加保险这件事,充分显示了作者笃驭文字的能力,把“刘老汉”弄巧成拙、偷鸡不成蚀把米的窘态表现得林漓尽致,让人忍俊不禁。文章一开头小作者便三言两语地打下了理伏,让读者产生疑问和好奇,刘老汉为什么要翻出锈迹斑斑的自行车,兴冲冲地奔向保险公司?原来,他是听了广播里宣传保险,才“灵机一动”·…“那么结果和何呢?小作者自然、流畅、幽默地描绘出保过险的破自行车失而复得,刘老汉保险费没得到,反因违反法规、罚款10元的经过。文章的结尾简明、利落,不拖泥带水,又形象生动地揭示了刘老汉投机取巧的心态。整篇文幸结构紧凑,语言生动形象,可侠性强,小作者的智慧在又章的字里行间中闪现。

  • 《代代歌颂毛主席》
  • 老汉今年七十一,

    幸福生活甜如蜜,

    我作歌词孙娃记,

    媳妇唱歌儿吹笛,

    代代歌颂毛主席。

  • 《冯老汉交猪》
  •     东方天际刚刚发白,公社生猪收购站上已是车水马龙,猪叫声展耳欲聋。这时,一头膘肥体壮的黑猪艰难地通过窄狭的过道,蹲在磅秤上。

        “谁的?猪条,”王收购员右手滑动砖码,左手仲向对方,头也没抬。

        “喂,老伙计,还认识我不?”

        老王觉着对方把条子摁在了自己手掌里,又拍了两下,便把目光移开了磅秤。只见一位五十六七岁的秃顶老头儿,一边递着过滤嘴香烟,一边直冲着自己笑—桃核皮似的脸和两眼角上的鱼尾纹抖动着。他端详了一会儿,微笑着摇了摇头。

        “三年前,我那头猪少半斤吐你没收I想起来了吧?”老汉说完把停在半空递烟的手又凑了凑。

        “哎,你看互一一噢i想起来啦,想起来啦!”老王忙不迭地接过烟,如梦初醒。这时,俩人开怀大笑起来。

        卖猪老汉姓冯,是清水村的。他俩是怎样认识的呢?这还得从三年前讲起。

       —一天,冯老汉来交猪了,小土牛车一放下,就有人问:“老哥,咋这点儿就卖?”憨厚、耿直的老汉不遮不掩地回答说:“唉,有啥法呢!喂不起了。”“够标准吗?”“不瞒您说,临抓前喂饱了食,抓住后,又撬着嘴硬捅了些食,一称,整一百斤里嘿嘿嘿。”老汉很不自然地笑了笑,从腰上拽出散发着汗臭的破手巾,抹着饱经风霜的脸。

        挨到冯老汉了,可这该死的猪就是不进过道。后边的社员急着催,前面的磅秤等着,老汉急了,从地上捡起块砖头,狠狠地朝猪脸上砸去。那猪痛得大叫一声,连拉带尿地跑上了磅秤。老汉见状,心里抨抨直跳。

        “九十九斤半,差半斤,不收!”收购员老王斩钉截铁地喊道。

       此刻,老汉反射地颤栗了一下,他担心的事终于发生了。

         “嘿嘿,老哥,其实,差的这半斤,就……就刚才拉尿的那些。国家收了粪尿总是吃亏吧?就……就甭追究啦。”

        “嗬,这老哥挺明理的!那你于脆把猪肚子掏空,我们无条件收下!”

        老王的话把大伙儿逗乐了。

        “你……你们大伙给求个情吧,说实话,家里实在喂不起了,全家七口人,还指望着我买回粮食揭……揭锅呢。”说到这里,老汉眼里充满了泪

        “同志,就破例收他这一头吧。”

        “收下吧,同志。”

        ……众人嚷着。

        “你们大家也别难为我,我们也没有这个权力。”

       “你们就甭磨嘴了,这制度。又不是俺定的。”划级的收购员也插嘴说。

        冯老汉见说啥也无济于事了,懊恼地垂下脑袋:“唉,都怨我里”接着又忿忿地踹了那猪一脚:“娘的,白捅了你些食!”大伙听后全乐了……

        打那以后,冯老汉一连两年没养猪,直到去年粮食满囤了,才又起了心思养猪。

        “三百一十斤!”

        “特级!”

        “好家伙,这回就是把肚子全拉空了,也不会再少半斤喽!”老王吸了口烟,风趣地说着。

        “哈哈哈,不会啦,不会啦里”冯老汉开怀大笑,直摇头,听出话意的人们也笑起来了。

        “下一个是谁的?”

        “也是咱的旦—再一个还是牙”冯老汉大咧咧地说着,好象谁也没有他的腰粗了。

        “嘿!交来三个了”老王的眼睛,此时也瞪得又大又圆。

        “三百二十斤!”

       “特级!”

        “三百二十二斤!”

        “特级!”

        听着听着,冯老汉摸着嘴巴,P起了肚皮,笑得双眼眯成了一条线……

  • 《老两口夜话》
  • 烟锅磕的梆梆响,

    碍不住老伴睡得香,

    老汉心着急,

    攀着肩膀晃;

    “醒醒,吃了就睡,

    啥事也不放心上”。

    “老头子,

    有啥事商量,

    咋咋呼呼等不到天亮。”

    “把钱存银行

    我盘算,

    咱那五百元一块存上。”

    “唉!

    罗嗦啥呀,

    正经事儿,

    俺多咱把你挡。”

    呼呼噜噜……

    甜蜜的鼾声进入了梦乡。

     

  • 《麦收场上》
  • 麻包撑成大肚汉,

    人们围着磅秤站,

    老汉抖着胡子笑,

    光旋孩子人空钻。

    培植小麦新品种,

    单打单收来检验,

    问问磅碗增多少?

    算盘辟啪唱丰年。

    山鸡孵出金风凰,

    科研组放了“原子弹”,

    人人齐伸大拇指,

    年轻组长红了脸。

    一位姑娘把脚晓,

    遇过人头住里看,

    “秀凤姐姐找组长吗?”

    “去你的,俺数麻包把帐算。”

     

  • 《庄户院》
  • 门鼻挂着鸟笼,

    檐下飘着茉莉花的香味,

    老汉把一缕晚霞摇进烟锅,

    烟圈儿描出黄昏的幽美。

    一会儿和小鸟啦啦呱,

    一会儿同香花亲亲嘴,

    小院落消逝了往日的郁闷,

    心灵的窗口升起旭日的晨晖。

     

    银葫芦藤儿爬上早,

    吊瓜须儿缠住树,

    猪耳朵扁豆绕篱笆,

    庄户院里稠乎乎。

    人勤不闲一寸土。

    抢下飞出灰鹤鸽,

    一群呜子池边聚,

    羊羔叫着要吃奶,

    圈里哼着大肥猪。

    奏出一支丰收曲。

    屋里走出二大伯,

    双手并着两撇胡,

    畜禽逗他满脸笑,

    眼前一幅致富图。

    新政策给了他老来福。

  • 《卖炭翁》
  •     在终南山上,有一位靠砍柴烧炭勉强度日的老汉。他虽已年过半百,却仍然为穿衣糊口而到处奔波。他终日是满脸尘灰,两手黑炭。

       这时,正是隆冬时节,滴水成冰,而老汉却身着单衣,冻得瑟缩着,但心里却想:“还是再冷些好啊:不然,炭价又要跌了……”

       晚间忽然下了一场大雪,积雪足有一尺多厚。这下可把老人乐坏了。一大早,他便用冻肿的双手握着鞭子,吹喝着装炭的牛车,沿着雪后冻结的道路,上城去了。

       来到城外,已是中午时分。老汉又累又饿,只好在城南门外的泥水中歇息。

        老汉闭上眼,刚想睡一觉,突然,由远及近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老人不由睁开充满血丝的双眼,寻声望去,只见远处来了两匹白马,马上飘飘然坐着两个人。前面一个身穿黄绸袄,头绒皮帽,手拿文书,是使者打扮,后面跟着一个穿白衣服的太监。两人来到老人身边停住了。使者打扮的人打开文书,摇头晃脑地说道:“老头,你的炭我们要了。”他又一摆手,对太监说:“拉走。”太监应了一声,便过来要拉车。老人一见,忙跪到使者马前哀求道:“大人,不行啊,我这么大年纪烧这一车炭实在不容易啊!您行行好吧!”那使者一瞪眼:“滚开卫这是皇上的命令!怎么,你敢抗旨不遵吗?拉走互”太监便冲上来,把车拉走了。临走,他们将半匹陈旧的绸缎丢在牛头上,就算付了炭钱。他们又得意洋洋地向别处走去。

        眼睁睁看着自己多少天来起早贪黑,受着烟熏火烤烧出来的炭被使者和太监抢走,老人悲愤交加,只一觉得一阵晕旋,便倒在泥水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