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随笔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04-29 16:55:13
  • 《校园随笔》
  • 上完补习课,前脚踏出教室,顿觉轻松。

    走出教室,耳边又响起了《晚夜微雨问海棠》,我边哼边走,在学校里闲逛。

    平时过于匆忙,很难有一次漫步校园的机会,以前,我竟没有仔仔细细地参观。

    春天将至,毕业班的同学虽还带些青涩之气,却已成长为一个有模有样的翩翩少年郎。学校里的一切事物都绽放了新的色彩,洋溢着新一年的灿烂光辉。各种草木抽出绿芽,枯黄的叶子都消失了。

    一阵微风轻轻柔柔地抚过脸颊,清新的空气里混杂着一丝蔷薇的清香,蓦然回首,几朵绚丽多彩的蔷薇正在怒放,走近细看,像是被泼了水,几滴水珠挂在花瓣上闪闪发亮,衬着下午温和的阳光,更显娇嫩。

    上了大田径场,几名高中生正在场上热血沸腾地打篮球,我享受着这校内的生活,可转念一想,今年,我将要离开这所母校,不舍之情渐渐爬上心头,我无声地叹了口气,嗅着空气里那股让人心旷神怡的草木味。上了初中以后,我也许会很怀念吧!

    又是那股风,吹得我浑身清凉,耳边音乐渐弱,我又沉浸在深深的回忆里……

  • 《竹子》
  • 中秋假期,我走到门前的院庭里玩,以寻找随笔灵感,东南角的一片郁郁葱葱的小竹林吸引着我。

    记得五年前,我读一年级的时候,外公从月河街的花鸟市场买来四根很小的竹子,种在这东南角落里,作为点缀庭院,寓意吉祥,我们的生活像竹竿节节攀升,一天更比一天好。当时,我外公对我说:“竹与梅、兰、菊并称“四君子”,竹与松、梅并称“岁寒三友”,它像征着正直虚心。所以,外公还经常教导我要像竹子一样正直虚心,坚强不屈,面对困难要知难而进,什么事情取得了好成绩,不能与人攀比,要与自己进行斗争,不断地超越自己,不断地挑战自己。

    因此,我一有空闲就喜欢去看看院子里的竹子,一节一节的竹竿,碧绿的外衣,青绿色的竹叶,彰显着它的积极健康与坚强的生命力。从笋芽开始就不断磨练自己,从坚硬的土壤中钻出来,面对狂风暴雨的无情吹打,在冰天雪地中傲然挺立面对寒风的凛冽,经过千磨万击,最后长成一棵不怕艰难的竹。正如郑板桥先生所说:“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现在竹子越长越多,越长越高,有的伸出铁栅栏外,有的侵占了其它地方,甚至掩盖了许多花树植物。因此,夏天可以在小竹林里乘凉。在生活和学习中,我们都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挫折,一定要像竹子一样坚韧不屈,不害怕,不放弃,不退缩,坚持到底。

    【家长点评】一篇好的状物作文,仅仅描写物品的形状和特征是远远不够的,本文成功的关键是小作者通过对竹子的观察联想到郑板桥的诗词和竹子的坚韧不拔、正直虚心精神,让竹子的内涵更加丰富了。竹与梅兰菊松是中国人感物喻志的像征,有自强不息的特点,如果小作者能把自己在生活学习中的感受写的再具体一点,文章会更有感染力。

  • 《读《红楼梦》随笔》
  • 女娲炼石已荒唐,又向荒唐演大荒。

    失去幽灵真境界,幻来亲就臭皮囊。

    好知运败金无彩,堪叹时乖玉不光。

    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

    《红楼梦》中主要人物有:林黛玉,字颦卿,别号潇湘妃子;薛宝钗,别号蘅芜君;王熙凤,小名凤姐儿,混号凤辣子,贾琏之妻;史湘云,别号枕霞旧友,原藉金陵;秦可卿,金陵十二钗之一,贾蓉之妻;贾元春,贾政与王夫人之长女;贾迎春,别号菱州……

    《红楼梦》讲述的是发生在一个未知朝代封建大家庭中的人事物,其中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三个人之间的感情纠结为主线,通过一些日常事件的描述,体现了贾府的大观园中以金陵十二钗为主体的女子的爱恨情仇。

    主要故事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在贾府初识,在成长中相知,以“木石前盟”为信念相爱,但最后宝玉却终究在半清醒的状态下被骗而娶了长辈眼中“金玉良缘”薛宝钗,而林黛玉只落的“焚断痴魂归离恨天”,故事是以宝玉清醒后出家来了断尘缘酬知己,薛宝钗怀孕守空房为结局的。

    唉!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 《偶遇(随笔)》
  • 手机响了一看,原来是小妹的视频电话,她跟我说:

    “姐,我让你看一个人,看你能否认识?”这时,视频里出现一个人,妹笑眯眯的说:

    “我考考你,看能认的吗?”我观此人非常面熟,但叫不出名字来。我只好笑着摇头。那人终于开口了:

    “韩老师,我是后河的,30多年没见了,真的认不出来了。”

    我拍着脑袋说:“我只觉面熟,怎么也想不起来。”

    “当然面熟啦,你到我村后河时我已小学毕业了,我叫常海朝。”

    “哦,是,是,就是海朝。说起来了也想起来了。”

    “我 今天在这儿说起话来,听说你打听三王村胡老师,我回去正好从他门前过给胡老师捎个信儿,这不就又说起你来了。”

    “如果在路上相遇你敢认我吗?”我说。

    “不敢,韩老师你在我心目中还是原来三十多岁的模样。”

    ”是啊海朝,你在我的记忆里还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

    “韩老师,有时间回来看看吧,大家在闲聊时,常常会说起你来。“

    ”谢谢你们,还记得我。“

    ”那是当然的,你是后河村的半个村民,大家怎会忘掉你呢!”

    “半个村民”这几个字我听了非常感动,融融的乡情在我心田流淌,我激动的说:

    “谢谢父老乡亲,请你代问大家好,有机会我一定去看望大家。”

    我加了海朝的微信,托他打听的好友,托他办的事,他都一,一答应,我十分开心,非常高兴。久别三十五年的故乡,浓浓的乡情在心房流淌,在70年代那个只有几十户的小村庄,我和那里的父老乡亲,一起度过了十年的时光。自73年至83年后河村所有在上学年龄段的孩子们,全是我的学生。我对村里的每家每户每个人全熟知。我的两个孩子,在那里出生并度过快乐的童年。在那些日子里,常常有人,逗着我的孩子说:

    “你是哪里的?”孩子毫不犹豫的说:

    “俺是后河的。”是啊!在我孩子的心里,家就是后河,后河就是家。在我上新岗的那一天,是村支书常等玉开着拖拉机,把我们全家亲自送到本县高庄公社杏花村。他语重心长地说:“韩老师,你永远都是后河村的村民,记着常回家看看,我们都想着你。”

    光阴荏苒,不觉离开后河已三十五年之久,那十年的生活里程,载满了浓浓的 乡情。那里的父老,哪里的姐妹兄弟,还有我的每一个学生,在我的记忆里是那么的清晰,那么的新颖,那么的丝丝连连舍不去的乡情!

    作者:夕阳红

    2018年7月5日 于珠海

  • 《教学随笔|王丹蕾:我是小桃树》
  • 临近期末,七年级下期就这样要结束了。而我把贾平凹先生的《一棵小桃树》留在了最后。也许是因为这篇文章意蕴丰富吧,也许是觉得自己一直没有读透这篇文字把,也许更是一份特别的注定。今天——中考假前的最后一节语文新课,我和两个班的孩子用两个课时学完了这篇文章。

    我用“读题目,根据你的阅读经验你会对文章内容产生什么联想”开启了学习。

    有的孩子说:“这篇文章会写小桃树的外形特点”,我立即板书“怎样的小桃树”。

    有孩子说道:“一定会写这棵小桃树对自己的特殊意义”,我板书到“为什么要写小桃树”。

    还有聪明的孩子回答道:“可能会跟《紫藤萝瀑布》一样,托物言志,借小桃树表达作者的什么情或者什么思考”,我立马为他点赞,在黑板上写到:“托物言志”。

    于是,孩子们便带着这样的期待视野开始走近文本,与文本进行对话。我让孩子们圈划出小桃树的成长过程,并且结合具体字词说说,这是一棵怎样的小桃树。“生命力顽强”是孩子们得到的第一个结论,如13自然段的“千百次地俯下身去,又千百次地挣扎起来”,“千百次”运用夸张和反复,强调了小桃树的百折不挠。在讲到“像一只天鹅”这个比喻句时,我追问到:“为什么把小桃树比作天鹅,它们之间的共同点是什么?”有孩子说到,桃花的凋落过程就像天鹅羽毛的脱离,是形似。而仪婷说到:“在安徒生的童话中,天鹅是丑小鸭蜕变而成的,正呼应着前文长得委屈的小桃树,它的开花也是一种蜕变。”我为这样的创造性理解而惊喜。又有孩子继而补充到:“天鹅是高贵的,而小桃树这样的坚强不屈的精神也是高贵的!”我笑着补充道:“这是神似!既有形似更有神似,这才是高级的比喻,不愧是鬼才、奇才贾平凹!”

    在分析完小桃树生命力的顽强后,孩子们很快发现了小桃树的可怜。作者用陌生化的表达,如“委屈”“猥琐”;用具有感染力的叠词,如“苍白白的”“苦涩涩的”;用侧面烘托,如“我”的遗忘,家人的嫌弃,奶奶的不看好。这样多层面多角度地把一棵可怜的小桃树呈现在读者面前。

    “那么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样一棵既可怜又生命力顽强的小桃树呢?”这个问题一提出就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陷入到沉思。我甚至发现有孩子在默默地把自己的理解说给自己听。

    筠雅说到:“因为这棵小桃树是奶奶送给我的桃子的桃核长成的,里面包含着‘我’对已经过世的奶奶的怀念。”

    喆杨继续补充到:“不只有怀念,还有一份自责。长大的‘我’去外面的世界闯荡,却没有赶得及见到陪伴‘我’长大的奶奶最后一面,这棵小桃树中还包含着一份我对奶奶的愧疚之情。”

    睿馨接着说到:“我发现了文中一处既矛盾又不矛盾的地方,请大家看到文章的第4段,当我的小桃树萌芽后,奶奶曾也说这棵小桃树是没出息的。但是第8段,当家人们想砍掉小桃树时,奶奶却不同意,常常护着它浇水,这看似是矛盾的。但这其实又是不矛盾的,奶奶不看好小桃树是真的,但是因为她知道这棵小桃树是她孙子种下的,有着特殊的意义,所以尽管她认为这样的桃树没出息,可是还是要维护着小桃树。这样的既矛盾又不矛盾中凝聚了奶奶对我深深的爱,所以‘我’必须要写这棵小桃树!”

    听完睿馨这样清晰而深入的分析,我的心中满满的欣喜和感动,让全班的孩子给予了她掌声的鼓励。并且在黑板上板书“树——奶奶”。确实,这棵小桃树中融入了太多‘我’和奶奶的情,所以‘我’一定要写这棵小桃树,这是在借景抒情!除此之外呢?还有其他的原因吗?我继续追问。

    平时不善言辞的艺涵说到:“我觉得这棵小桃树既是‘我’的梦想,也是‘我’的初心。请大家看到第3自然段最后,‘将桃核埋在院子角落的土里,想让它在那儿蓄着我的梦’,但是到了第7段,当我去到城里时,‘那家乡的土院,那土院里的小桃树便再没有去想了’说明我忘记了‘我’的小桃树,走得太远就忘了我的初心。到第8段‘常常一个人坐着发呆,心境似乎是垂垂暮老了’,表明‘我’已经没有了曾经的活力和追求,初心到此时已经完全被我丢了。”通过艺涵诗意而深刻的表达,“小桃树”在我心里的形象也更加清晰了。我在黑板上写到:树——初心。

    子玙接着说到:“小桃树和‘我’有着相似的经历,请大家看到第7、8段,讲述我进城之后,处处碰壁。所以‘我’和小桃树有着惺惺相惜之感。”我继而补充了贾平凹的成长的经历,进一步让孩子们明白,与其说“我的小桃树”,不如说“我是小桃树”。并且在黑板上写到:树——我。

    分析到这里,孩子们的眼里有满足,同时思考也停了下来。他们在等待着我的总结,只是我还在等待着一个发现。我问到:“文中多次提到‘可怜的小桃树’,‘我’对小桃树仅仅只有怜惜和我们之前分析到的赞美之情吗?”

    锦勋一直在思考,他举起手说道:“还有感激之情,我们看到文章14段,‘我该怎么感激你?’”我顺势追问,为什么感激小桃树呢?他继续说到:“因为那朵欲绽的花苞,像风浪里航道上的指示灯。‘风浪’是指‘我’人生中遇到的挫折和困境,而‘指示灯’是指小桃树的百折不挠的精神给我带来了一份前行的力量和方向,所以我要感激它!”我顺而在黑板上写到:树——灯。

    我对照着板书进行了总结,脑海里突然想到了肖培东老师在上《一棵小桃树》时的一个教学环节。于是我便让孩子一起关注到第一段的第一句话“我常常想要给我的小桃树写点文章,但却终没有写就一个字。”我于是问到:“倘若现在你便是作者贾平凹,你能否就用一个字来写写‘你的小桃树’?”

    有孩子说到:“我想用‘倔’字,因为小桃树是那样的倔强,它用它的倔强教会了‘我’更加倔强地活着。”

    有孩子说到:“我想用‘始’字,因为小桃树让‘我’的心找到了开始的地方,让‘我’的人生重新开始!”

    有孩子说到:“我想用‘长’字,它有两个字音,在这里也有两种含义,一方面代表着漫长,小桃树告诉了‘我’人生的路是漫长的,我要用毅力和坚持走下去;一方面代表着成长,小桃树用它的成长告诉了‘我’怎样去成长!”

    有孩子说到:“我想用‘爱’字,因为里面融入了‘我’对奶奶的爱,奶奶对‘我’的爱,‘我’对梦想的爱,甚至是‘我’对生命的爱!”

    有孩子说到:“我想用‘光’,在‘我’陷入生活的深渊时,小桃树给我照亮了一束人生的光,让我重新找到了人生的方向。”

    在孩子们说完之后,我便把孩子们说的这些单字,组成了一段完整的话,这样的总结指向小桃树,更指向成长。在打下课铃时,我站在讲台上,静静地望向孩子们,问到:“在你的生活中,你有这样一棵‘你的小桃树’吗?”我在问孩子们,似乎也在问自己!

    下课之后,虽然是已经到了吃中饭的时候,但我却坐在办公室里,久久不愿离开。我回味着这节课,也反思着这节课。我打开了电脑,迫切地想记录下这节课,记录“这棵小桃树”。

    首先,我感受着自己的成长,在讲台上的我越来越自信,越来越镇定,面对着学生的未知,我不惧怕,只有投入。在这节课上,我觉得自己就变成了作者,甚至变成了那棵小桃树;其次,孩子们的表达越来越清晰,越来越贴着文本而潜入文本,这是我欣然看到的。

    但,这样一节普通不过的课,也反映着成长中的我的些许弊病,这是我不能回避的。

    第一,我的文本解读的功夫做得不够,对于这篇文章的理解,我是在课堂上跟着学生的分析一起逐步深入的。什么是文本解读?其实还是一种对话,我没有跟作者、编者深入对话,而是跟教参对话,跟名师的课例对话。没有深入的文本解读,就无法有属于自己的教学设计。而想想为什么没有做充足的文本解读,我有一万个借口可以找:没有时间;没有精力;这是自读课文;要陪伴孩子......归根结底,是我极浮躁不定的心。最近一段时间的自己就跟那文中的‘我’一般,遗忘了什么,丢失了什么,在慌张地寻找风浪中的指示灯。

    第二,我没有让“自读课”姓“自”。回顾这堂课,我是用问题串实施教学的。我想到了在清华大学学习时,讲座的周建华校长曾说问题串要结构化,同时有适当的跨度。而我设计的这几个问题是符合这样的要求的,层层递进有逻辑有跨度。但这样的教学方式却和教读课没有任何区别,违背了统编教材三课一体的结构设置。我追问自己,自读课要怎么上,才能体现和教读课的区别呢?我想:首先,必须要充分利用教材上自读课文的助读系统,在进行课堂对话时,不能枉顾编者的意图;第二,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在课堂上阅读、思考和表达,自己一定要少说一点,真正尊重“自”的含义;第三,根据单元教学的要求,要把前面讲读课文的阅读方法在这堂自读课上进行运用和实践。

    第三,最后,我愧怍于自己课堂上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细节。当一个孩子在回答问题时,因为他的声音比较小,同时表达时有停顿。我非常自然地打断了他的表达,并且用我的话语直接代替了他的表达,最后象征性地询问了一句:“你想表达的是这个意思吧!”当他坐下时,我看到了他脸上的尴尬的笑容。我的心像被什么狠狠撞击了一下。我有些后悔,但仔细一想,又觉得我这样做是在帮助他。下课后,我反复地回想着这个情境,想着那个笑容,越想越难受。其实,这样的事情不只发生一次,我不知从何时开始养成了这样的习惯,打断学生说话,不倾听不引导,有了课堂上绝对强势的样子。我一次一次为这样的行为找借口,告诉自己,这是一个有威信而严格的语文老师的样子。可是,这是我想要成为的样子吗?这是我的初心吗?

    近几年,教育部一直在强调: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学科教学要凸显以学科核心素养为使命的育人取向,也就是实现学科育人。可以说,让学生发生真正的成长是学科教学最重要的“成果”。反观这一节《一棵小桃树》,在咀嚼文字中,我相信孩子们对自己成长,对梦想的坚守一定产生了新的思考。同时,通过这节课,我还发现着,学科育人不仅在教育着、影响着学生,其实还在教育着、影响着师者。作为一个语文老师,通过这节课,我反思着自己的教育弊病,展望着自己的教育教学未来。同时,我也在和自己进行着一场心灵的对话。

    那棵小桃树真的存在吗,还是一直生长在贾平凹的心中?而我呢?在我的心中也有一棵蓄着梦的“树”,它在风雨中那么“委屈”,在阳光中开了一朵灼灼的花骨朵儿。它闭着眼睛,在等待着明天,也许是另一场风雨,也许是属于它的花开......

    “我的小桃树”,小桃树是贾平凹的,是孩子们的,也是我的。“我是小桃树”,贾平凹是小桃树,孩子们也是,我更是!

    我是小桃树......

  • 《都是疫情惹的祸(随笔)》
  • 点开微信看到,赵建信同学发来的一条信息:祝贺你,今天走步17200步占第一,为你点赞。”他这一说却引起我的感慨。

    从1月6日到今天(26日)一直宅在家里没有出门,闷的不行了只好下楼在小区内转两圈而已。每当我吃药时,看着快要吃完的药,心里老是叨念着:药吃完了,可怎么办呢?希望怡情快点儿好转。目前街上的各种门市,超市,药店,都没有开门,小区也把守的很严,我一天天盼着解封。

    形势一天天好转,我站在高高的阳台隔着玻璃窗向外望去,见多日萧条的公路上渐渐有了车辆,有了行人,这标志着防控疫情的形势渐渐好转。

    我是一个长期服药的慢性病患者,在服用的药堆里有两种药——酒石美酸托洛尔片和阿托伐他汀钙片已完了。必须想法去买。再说呆在家里这么多天憋的心里烦躁头晕目眩。昨天(26日)我终于凭证出了小区。漫步在大街上,便走便看,街上有稀稀拉拉的车子,和不多的行人,路两边的门市仍然冷冷清清,闭门不开。在大街的一旁,隔一段距离,就会出现,简易绿色小布棚,上边写着醒目的黄色字体《检测点》走着走着,一看这里路还封着呢,又得从别处绕着走。

    我想先去就近的中医院看一看有没有这样的药,因为这两种药医院和药房的药价差距太大了。去年在市人民医院住院就是吃着这几种药,出院了,医生明确的告诉我,还是这五种药继续吃。我一直就近在大药房里买药吃,反正都是自费。有一天孩子翻出一堆住院时的那些单子,说没用的就扔掉吧。他仔细地一张张看着,突然发现有两种药,医院的药和药房的药价格差距很大。同样的药,”阿托伐他汀钙片“在药房买合三元一粒,在医院里买只有几毛钱一粒。“酒石酸美托洛尔片”这个在药店八块钱一盒,在医院里竟然是一块四角四分,差价太出人预料了。所以后来这两种药就在医院里买,其他的药我在大药房里一次买一堆。在医院买这两种药,拿药量受限制,一次只开一个月的,不能多拿。

    我终于到了中医院,找到一名医生,我拿出原来买药的单子,指着说我要买这两种药,医生看了看,说这两种药我们这里都没有,我只好扫兴而去。

    我站在街口望着与往常异样的街道,拿出手机看了看,时间已11点20分了,要是去人民医院,走到了,也正好是下班的时间,心想既然出来了,去就去吧,根据自己的体质,中间必须休息一下,要不顶不下来。干脆中午找个阳光明媚的地方好好休息一下,下午时间充足慢慢办理。所以我就慢悠悠的向人民医院走去。

    到了医院,正好和我预想的一样,医生将要下班,我走到一个诊室,拿出买药的旧单子说我要买这两种药,医生看了看说:“这两种药都没有了,20多天了,药来不了,都堵在石家庄那边了,你先到药店去找一找,买点吃,等有了你再来买吧”。我很失望地说:“这么远白跑一趟”医生也无奈地说:“都是疫情惹的祸。”

    也只有这样了。我无奈只好往回走,到大门口时突然想起来,我应该让医生给我量量血压。此刻我急转回走,当我重新走到这个门诊口,只见医生已换好衣服,提着背兜正往外走,她一见已走的我又返回便说:“你有事吗?”我微笑着说:“我想量量血压,那……别了吧。”这时医生放下手里的提兜说:“没关系,进来吧,”我不好意思的进去,量完血压,医生说:“你看还行,高148,低80,心律70.可以,这么大的岁数了正常。如果你休息一会再量会比这个更好。”“谢谢您了医生。”我一边说着,急忙站起来,一手提着兜子一手拿起脱下的棉袄,就往外走。此刻医生一手拉住我说:“不急不急,穿好再走,这么冷的天别冻着了。”天虽冷,心却暖,暖暖的热流趟心间。眼前的医生,寒风中的白衣天使,把守在村口路口的警察,和志愿者们......那一幅幅抗疫战斗的画面,涌现在我的面前,我在内心向他(她)们致敬!

    走出医院,附近就是二十冶公园,也正是中午时分,公园静悄悄的,我坐在朝阳的假山下面的凳子上,晒着阳光,充分休息,出门时装了两根火腿,打开兜看了看,也没有食欲,拿出手机胡乱翻看,休息好后继续往回走。冷清的街道上渐渐有了一片片的回复,当我走到一处小街,看到卖小吃的开门了,卖蔬菜的出来了,路上有了车辆,行人也渐渐多了,这说明我们邢台防控工作做的到位,疫情渐退,华联超市也开始营业了,我想进去看看,买些东西,可近前一看门口前设着两道岗,只见那些年轻人个个拿着手机,扫码后才能入口,第二道进口是,体温正常才能入门。我一看这么费劲,再说扫描咱也不懂,不进去了,这就是我历行四小时50分钟的17200步,的经过

    2021年1月28日

    作者:韩改荣

  • 《无奈(随笔)》
  • 岁月匆匆,转眼即逝,人老了,脑痴了,我常常提醒自己,做事要小心,不要一错再错,自己着急伤身,让孩子担心受累。可事不由己,真是无奈。

    2018年,我在珠海女儿家住,4月10日那天孩子陪我去博雅医院做了一个体检,11日下午我去拿体检单,女儿要和我一起去,我说不用你去,我自己能,走不错的。我对这个医院很熟。头几年来这里住了一段时间,就不断去这家医院买药,对那儿很熟悉了,这次来了快半年了,也经常路过那里,别担心我走不错的。也正好出去散散步,我去的时候很顺利,半小时就到了。我拿了体检结果,医生告诉我说,我的心脏有些问题,血脂也高,必须吃药。我按医生吩咐,买了药,其实我的心脏多少年来一直不好,总是吃药,我一边往外走一边想着近期身体状况:半年多来,头,脸部多半是麻木的,最近又出现短暂的眩晕。这都和血液有关,想着想着,猛然间觉得不对,一看走错了,不知道走到什么地方,路不是原来的路,楼房、街道、周围的商铺都很陌生。我停住脚,四周观望。问了几个过路人,他们说的广东话我听不懂。我就往回返,想重新找到我去的博雅医院,再从那儿起步走,可是我找不到,问别人打听也不行,怎么办呢?我还算有点聪明,家就住在体育中心附近,在珠海的人绝大多数,都知道体育中心,我一边走一边问,体育中心在哪里。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往返,终于找到了体育中心,看到了家。我从北门走进小区,正好碰到我的老邻居李姐从外面回来,我们一起回家。

    这没有电梯的七层楼房我们又是住在顶层,李姐住702我住703,对老年人来说,上楼真是个卖大力气的活儿啊!我前她后往上上。我们上上停停气喘吁吁满身是汗。当我正在杵钥匙对准锁眼开门的时候。她上来了,一杵手拍在我的肩上,喘着气说:“抓住了。”我回头看着他说:“咋了?”“你开别人的门,我不该抓你吗?”我一惊,再一看:“呀,这是603,我说这钥匙怎么也杵不进去呢,原来又错了,”我们俩都笑了。停了停继续上!

    2018年4月12日

  • 《军训随笔》
  • 短暂而又紧张的军训生活已经结束了,回顾其中的点点滴滴,让我感到精彩而充实。此时此刻,当我写下这短短5天的军训感触时,深知自己不仅仅是健壮了体魄、增强了国防意识、提高了政治素质,更加是受到了一次心灵上的深刻洗礼。

    军训刚开始,在空调房里呆惯了的我完全不适应这种太阳底下的军姿,太阳烤的头上似乎顶着个火炉一般,就连蚂蚁也来欺负我了,一个劲的往我身上爬,我真想把帽子脱下来,再把那该死的蚂蚁给扇下去,但是,我们作为一名踏入六年级的毕业生,怎能连这点苦也受不了呢?这是我们的第一炮,怎能不打响就要投降呢?邱少云在火里面足足烧了30分钟,他都没有动一下,我们就在太阳底下连10分钟都站不了怎么行?在这种意念的支持下,我总算是挺过了这艰难的10分钟。最难受的还在后面。教官把我们带到体育馆排练时,教官让我们坐好,我忍不住就发了一会儿呆,手也不知不觉的动了一下。我当时什么都不知道,直到教官把我拉了出来,到了最后面惩罚我时。我都是一脸疑惑,觉得十分委屈。教官却跟我说:“军人就要有铁一般的纪律,不是说想犯错误就犯的,哪怕是一点点小错误,小错误多了就会变成大错误……”我听了以后若有所思。是啊,如果军队里面没有铁一般的纪律,战士们又怎么能听从指挥打胜仗呢?所以我应该遵守纪律啊,不能因为是小错误就随意的犯错误。

    疲惫、痛苦……军训中的忍耐、坚持、顽强……短暂的军训对我来说是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短暂的军训对我来说是一生享用不尽的财富。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同时,也培养了我坚强、独立、吃苦耐劳以及强烈的集体荣誉感。这是四天美好的军训时光!我会永远记住你的。军训,拜拜了!军训已经结束了,虽然我为不用在受苦练习而感到高兴,但是我也为这段时光感到依依不舍。老师也用相机为我们记录了军训的全过程,这是记录我们成长最好的礼物,它将给我们带来许多美好的回忆。在此,我对所有的教官说一声“您们辛苦了”!

  • 《师生随笔》
  • 忘却而纪念

    湖南省洞口思源实验学校教师 欧阳伦健

    已是春已暮,而夏未至,一个让人心痛的下午,阳光慵懒地照在人行路上,只见路边大树的影子斜落在田地上,隐隐约约中,丝丝点点地在拉长,这一切总让人觉得时间过去得十分的缓慢,空气中似乎所有的气氛都在无形中凝滞。突然,兜里的手机响了,是邻居打来的电话告知:上午我刚给喂过食长着长长黄毛尾巴的小不点,不知被哪个醉酒的司机压过它的头,车子一溜烟地走了。

    夕阳下,留下一滩殷红的鲜血,如同清明过后,风一阵,雨一阵,掉落一地山茶的花瓣,红得格外刺眼,格外让人痛心,只见你无声无息,静静地躺在每天等我下班回家的三叉路口,躺在公路的边缘。我想知道:是专注的你不会让路?还是那醉酒的司机迷糊了双眼?还是你与他较了劲?可怜的你从此生命定格在我们相处的快乐的一年时光,你的思想也定格在等我下班回家喂养的期盼中。留下五只小崽代表你生命的延续,可它们皆被亲朋好友们领养去了,天各一方。我原来还想抽个时间,带你去见见你的崽仔们,试想见识动物们久违后的母子重逢又是怎样的情境!可这一愿望被带着酒劲的车轮无情地辗碎。

    记得每天清晨,在我迎接一天中的第一缕阳光时,我的脚傍边总依恋着一个小不点,摇动那长着长长黄毛的尾巴,似有杨柳飘风之感,一双圆而大的眼晴,时而看看我,时而望望我的前方。你知道,又是我上班的时候了,也知道门前的小水泥路是我上班出发的必经地,可你哪知我上班的地方,离家其实并不很远,只是小路七拐八弯的,每天跟着我走一小段,到达第一个拐弯处,你就不敢继续前行,怕自己迷失在生疏的叉道上,只好怪怜怜地坐在那个显眼的拐角处,三叉路口的边缘,高高地抬着头看着我渐行渐远的背影,消失在忙于上班的人群里,然后,悄无声息地低着头独自往回走,家门口的那块青石台就成了你蹲守时间最多的地方。

    日暮时,很远你就能分辨出我摩托车回家的声音,你总是在我停车四处寻找你的视线外,在我毫无防备时,突然出现在我的面前,摇动长着长长黄毛的尾巴,我知道,那是你的招牌动作,嗅嗅我的脚跟是你迎接我而无言的表达。

    晴天里,你会看着飞鸟在空中来去自由,可你并不羡慕天外流云的洒脱;雨天时,你会望着千条万缕的雨丝绽起无数的水花,最后汇溪远流,可你并不会想自己的远方是什么风景。你关注的是每次我撒下的点点狗粮,和从同事们那儿餐余带回的鸡骨鸭渣,给一份温饱,就能静静地守候在家门口。遇到熟悉的人,你总是怪怜怪怜地摇摇长着长长黄毛的尾巴;在家里人的面前,你总是头贴着脚跟,表达你无限的亲妮;在陌生人路过家门口时,偶而旺旺叫上两声,告诉主人有生人到来。

    我已习惯于清晨里听一声清脆的吠声,它能唤醒我于沉睡的梦中,激励我在新的一天整装待发;我也习惯欣赏它每天对着我分别时恋恋不舍的模样,它能触动我心灵深处的一种似悲似怜的情感。一年的时光太过匆匆,随着那带着酒劲的车轮滚过,将这一切的美好带走了,却在隐隐约约中,耳旁时常还回响着熟悉的吠声,摇动的尾巴惊扰了多少梦醒时分,多想让这一切,在夕阳下渐渐地糢糊,随着殷红的晚霞消逝在远方。  

    我想:当今人类饮食文化高度发展时代,酒文化本应蕴含在粗旷、豪爽、直率的性子里,酒文化本应展现在亲情、友情、爱情的碰撞声中,从来就不是让人无视交通法规,无视个人与他人生命,冷血的醉驾!

    如今喂食的杯盘犹在,狗粮残冷,铁丝笼的门倘然开着,铺草还新,可长着长长黄毛尾巴的你不再回来!

    第一百八十七只蚂蚁

    湖南省邵阳市洞口县文昌学校 吴桂君

    “一个水洼!”

    “哦,天啊!真的是水洼!”

    “可是,昨天没有下雨啊!”

    “那这个水洼是怎么来的呢?”

    “也许……”

    洞外一群伙伴又在叽叽喳喳地谈论着一个小水洼,我走了出来,告诉他们:“这算什么水洼啊?在我们人类眼里,这不过就是一个小水滴罢了!”“你瞧啊,阿一百八十七又在胡言乱语了,还自称人类,上次我们看到一艘好大的船,他却偏要说那只是一片小树叶……”他们开始窃窃私语。

    唉,都快忘了我变成蚂蚁这件事了,也不知道为什么,一觉醒来就从舒适的大床上到了这阴森森的蚂蚁洞来。还被“人”莫名其妙地称为“阿一百八十七”。每天一大早就被几只蚂蚁叫起来去寻找食物,真是烦不胜烦。还有啊,他们的名字都好随意,像什么“阿五”“阿一百六十六”……不像我,名字如此有个性。

    我又爬回了洞里,洞很大,我有些迷路(毕竟我是个路痴,虽然变成蚂蚁了,还是改不了)。绕来绕去,就是找不到我那个一百八十七号洞了,唉,可悲呀可悲。“阿一百八十七,你在这干什么?是在玩原地转圈的游戏吗?我们可以加入吗?”迎面走来一群蚂蚁。一个个长得一模一样,看得我有些眼花。“阿五……不,阿八十九,额……”“怎么连我都不认识了,我是阿一,二,三……”(他们齐声说)“OK,OK,我迷路了,找不到一百八十七号洞了,你们谁能带我去吗?”他们一个个瞪大了眼睛,仿佛这是一件十分不可思议的事。“额,可以吗?”我小心翼翼的问。“哦!”他们仿佛回过神来,“当然可以,不过,阿一百八十七,我记得你以前可是从不迷路的,你是我们之中方向感最好的啦,其次是阿八十一……”“好啦!”我连忙打断他们的话,“也许是鼻子出问题了。”(我居然会认为蚂蚁用鼻子来找回家的路)“哦!我的天呐!你在说什么?鼻子,我们从来没有鼻子这个东西啊!”他们开始担忧地看着我,“也许你是病了吧,阿一百八十七,或许你应该去蚁后那看看,她是我们最慈祥的母亲了。”“对呀对呀!她……”他们说着说着就走了,留下我一个人待在原地.

    我突然想起来他们还没有告诉我怎么去一百八十七号洞,“喂,别走啊!告诉我怎么去一百八十七号洞呀!”可他们已经走远了。“怎么就走了……”我开始自言自语,有点想哭了——我想家了。

    这时,有一只蚂蚁在走了过来,对我说:“你有点不一样呐。”我十分颓废地说:“有什么不一样的?一只迷路的蚂蚁?哦,那真的很可笑,一只永远要被困在这里的蚂蚁……”“让我猜测,或许你,是个人类吧。”“你怎么知道的呀!”我又惊又喜。“我也是人类呀,我叫阿一百八十六,我来这里有好久了。”“什么!你也是人类!你怎么来的啊?”“就是一觉醒来,就到这里来了。”“那你知道怎么回去吗?”“知道啊。”“what!”我激动得有些想哭,“那你怎么不回去啊?”“我不想回去。”“为什么呀?家里不比着蚂蚁洞好多了?”他没有回答我,这只是摇摇头,或许每个人都有不想说的事吧。“那你快告诉我怎么回去啊!”“嗯,其实很简单,只要你找一片形状怪异的叶子,左绕三个圈,右绕三个圈……”“停!我晕了,我可记不住,你示范一下吧。“嗯,好吧。”他犹豫了一会,照做了,“你记住了……”突然他就消失了。对不起啊,朋友,骗了你,但是你的家人朋友一定很着急吧,为了不让他们担心,快回家去吧。我照着他的方法,眼前一黑,也回到了人类世界。站在家门口,我敲了门。门打开了,看见妈妈那张温暖的脸,她有些着急:“你这孩子,一早晨跑哪去啦?怎么一身的泥巴,衣服还沾上了草叶?”“嘿嘿嘿,你猜呀。”“我可猜不着,行了,快去洗个澡,换身衣服,你这一身,脏死了。”

    到了晚上,我坐在电视机前,上面播放着:一个失踪两周的孩子,直到今天才被找到,孩子的父母坐在电视机前,羞愧万分。他们的工作都非常忙碌,很少有时间来关心孩子,导致了孩子的走失。那个孩子泪流满面:“感谢我的蚂蚁朋友,让我知道我的父母也爱我,也关心我,不然我会后悔一辈子。”蚂蚁朋友?我关掉了电视,释然地笑了。

    “你说阿一百八十七又跑哪去啦?”

    “不知道呀,有可能又偷懒去了吧。”

    窗外,两只蚂蚁说着悄悄话。

    (指导老师:刘永中)

  • 《赛课随笔|做一棵挺立的树》
  • 做一棵挺立的树

    娄底市第二中学 陈莉

    一棵树,不管环境如何,它的选择只有一个,就是深深扎下自己的根,怀着成为参天大树的梦想,不断伸展自己的枝叶去触碰蓝天。面对风雨,树总是以无言来回答,以成长来回应,用更茁壮的身躯来抵御。

    —题记

    今晚身在常德,一个阶段的工作终于结束,在同伴轻言絮语的甜蜜中梳理这一段时间的生活感悟。把这一路的感悟写下,作为对自己的激励,也希望对别人有所启发帮助。

    01、一波三折的赛课

    自走入教师这个行业,对于磨课这件事就一直十分抗拒。因为这种心态,每次磨课总是不太成功。抗拒的原因有二:一是反复磨课实在是件很折磨人的工作。二是对于老师来说,一次又一次的磨课实在是很消耗热情和激情的事。但是因为是赛课,市赛和省赛磨了一堂又一堂,有了点与往常不一样的感受。

    去市里赛课,自己一选定的题是:《宁静与绚烂之美》是《记承天寺夜游》与《答谢中书书》对照阅读设计。第一次试课并不成功,教研室刘初开主任说容量太大,一课时40分钟肯定上不完。于是建议我上《答谢中书书》。老实说,当时是很抗拒的。一是前一个教学设计我自觉在文本解读上自己觉得是有心得且有特色的探索,比如苏轼与陶弘景两人在人生价值和人生选择的“闲”与“仙”一个对比。我觉得给我一点时间,对设计我还是能拿下来的。二是对于这篇文章,自己一直没有吃透,时间紧张,从换题到重新设计只有4天时间,网上对于这篇文章的资料不够多,文章也平淡,总觉得这篇文章引不起我的情绪,也没什么大的挑战。几次与刘老师的沟通都败下阵来。所有的退路都被斩断,只能背水一战。周五下午搜出了自己能搜到的所有资料,前前后后一百来页,堪比一本小书了。晚上熬夜看完,对作者有了全新的认识,改出了一版设计。第二天把团子小朋友送回奶奶家,又重新改了一版,觉得不尽如人意。重新熬夜把手头所有资料、视频,再看了一遍,改了第三版。周日上午,冒了点新想法,这样停停改改,到周日下午才正式定稿。我想我终究是幸运的,遇上了活跃的学生,课堂进行得也很顺利。虽然有点小小的遗憾,但是还是幸运的获得了去省里参赛的唯一入场券。对于这次比赛,我最大的感悟就是: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刘主任是很有远见的,如果一开始我就听从他的建议,全心全意地准备《答谢中书书》,我觉得那次上课会更加精彩。有时候你想全盘兼顾,往往就会什么两边都不落好。有时候有些弯路是必经之路。有些南墙是必须要撞的,因为只有撞了才会知道真正的疼痛。赛后,刘主任跟我说:课堂是遗憾的艺术。我最大的收获却是只有当机立断,全力以赴,才能最大程度的避免遗憾的发生。

    去省里参赛更曲折,首先就面临着要换题和重新做教学设计的问题,因为信息传达的不准确,省里的要求是各年级下册,但是当时上面给我的信息却是上册。离正式赛课只有半个月的时间,时间仓促,可去省里参赛的第一道坎就是选题。这次又再次选择了对照阅读,只是不是两篇文言文,而是两首现代诗。老实说现代诗难上,一是对文本解读的读的把握,解读太深,学生难以理解,诗歌也失去了诗的韵味。二是上得太浅,学生又无法理解诗歌表达的情感与美。何况我一向畏惧诗歌教学,在课堂也有意识的回避诵读教学,总觉得无法完全地放开自己。所以选择自己现代诗教学也是希望能借此机会求高人指点突破自己长期以来的瓶颈。前期的设计是艰难的。这两首诗在网络上能找到的资料实在很少。现代诗可供借鉴的课例也不多。在知网上下载了一百四十多篇学术论文,因为对《长城谣》与《一片槐树叶》的论文实在寥寥,只能下载大量关于这两位诗人的论文、对台湾乡愁诗的相关论文、甚至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同时期台湾代表的乡愁诗人余光中、洛夫、舒兰等诗人的论文。在家整整看了三天。看看、写写、记记。琢磨了第一版教案。周一第一次试课,浑浑噩噩走程序,第二次试课刘老师为我联系了四中的班级,请来了市教科所、教研室、三中、四中的老师替我磨课。这一次磨课,实在是一塌糊涂。因为资料太多太杂,我一直还沉浸在论文对乡愁的深刻解读中无法自拔。现在回想自己一方面无法跳出学术情境,又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做教学设计。失败实是情理之中的事。但这最失败的一次也是我数次磨课中收获最大的一次。在这次评课中,首先是四中的毛金日老师指出可以发挥自身的诵读优势,老实说虽说我虽一直自认我诵读不差,但这还是第一次有人在这方面肯定我,深受鼓舞。然后朱书记提出教师应站在读者的角度读文本。这句话一下就点化了我。我一直站在一个学术研究的角度做教学设计,完全忘记这两首诗的读者只是一群初中生。肖书记则提出了一个更方便可行的思路就是用读引路。后来吃饭的时候,肖书记一再跟我说:君子,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一下就有茅塞顿开之感。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如若面面俱到,可能到了最后什么都没有得到。吃饭前四中李校长,也是当年我高中的恩师把他这些年在赛课上的经验对我倾囊相授。第一次,我意识到赛课这件事原来并不仅仅是关系到自己的事。也第一次意识到自己身上的责任。回到学校,学校还没有来电,对于课堂很多疑问,自己一时之间也没有梳理清楚。给彭支书打电话,聊了三个多小时,彭支书一语惊醒梦中人。支书问我:“你希望通过这节课,让学生学到什么呢?”一时之间,我竟然答不上来。作为一堂课,你的教学起点是什么?你的教学终点在哪里?起点与终点之间,学生的收获是什么?带着这样的问题开始修改第二版教学设计。

    周三,去二中磨课。特别感谢二中的教研组长张朝晖老师,我们不过数面之缘,可一见如故。虽然二中也在考试,可是她还是替我联系了班级,还安排了多媒体。在整个磨课的过程中她不断给我出谋划策,给我热情鼓励。二中磨课,比四中好,但仍然是失败的。失败还在于对诗歌分析太多,读得太少,容量太大。二中的老师评课都很中肯,一针见血。刘老师的评课替我打通了一直困扰的地方。就是对照到底对照到何种程度,落在何处最为合适。通过此次磨课,我意识到备课是一个做加法的过程,因为你要先占有大量的资源和资料。可是上课却是一个做减法的过程,因为你要把自己的所思所得中最精华的部分用他们能接受的方式传递给学生。如此往复,第三版,第四版,第五版,第六版,一直到第七版。每一次磨课都是痛苦的过程,每一次修改都是在原来的基础上推到再重来,从学案,到教学设计,到PPT,常常都是上午试课,下午改设计,晚上或者上完课或者等团子小朋友睡着,再熬夜改学案,做PPT。整整一周都是这样的状态。磨课固然辛苦,但是在这一次次的修改中,思路与框架越来越清晰。我越来越知道我希望的课堂的样子,也越来越知道哪些应该舍弃,为什么要舍弃。如果在备课中我学会的整合资源与信息,那么在做设计与磨课的过程中我学会的是舍弃的艺术。在课堂教学中,不为比有为其实更难。尤其是在有限的40分钟,我要完成两首新诗还要在此基础上做对照的情况之下。怎么舍,如何舍就变得尤为重要和关键。到了最后的两次,终于突破了我的最大难关,在规定的四十分钟内完成了教学任务。从最初试课的60分钟到40分钟,对我来说,已经是巨大的进步与飞跃。最后两天,跟丽毛两个窝在办公室研究、完善课件。我们两个半调子为了诗歌的两段配乐,折腾了大半个上午,感慨英语不好实在是硬伤。但是数次的磨课让我感受到:不在黑暗中煎熬,就不会有迎向光明的机会。最终,我们还是完成了。

    11月18日,常德报到。常德的街道十分的整洁、干净。晚上肖书记短信通知我是第一组六号签。虽然面上平静,可是内心还是很紧张。晚上去见学生,试课件。

    19号赛课,老实说,在会场简直是坐立难安,上完课浑身都是汗,一部分是因为会场的空调,大部分还是因为紧张。严格说起来,这个课并没有达到我心中的理想状态,一是自己本身的紧张,二是几次下来我也意识到自己目前的教学水平也许还不能够游刃有余地驾驭这样的高难度课堂。但是冒险也罢,难上也好,最终还是基本完成了任务,拿到了省一等奖。虽然这个一等奖与我自己的要求和预期都还有差距,还没有发挥到最好,但是就像刘主任说的,课堂总是充满遗憾的。只能留待下一次了。

    02、赛后的体会与反思

    教学,积累很重要

    在归程的车上,与丽毛聊天,我们都感慨:“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以前不觉得,这两年愈发感觉到了积累的重要。语文尤其如此。参加赛课,最大的触动就是如果我们平时也能以这样的态度和用心去对待每一节课,哪怕是每一节公开课,对个人的提升和成长也是十分迅速的。

    赛课,团队很重要

    这大约是我进了省赛的最大的感受了。首先我特别感谢这次赛课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和支持,市教科所朱书记,教研室刘主任和朱书记几次下来给我磨课,二中、三中、四中的老师也给我提了许多很珍贵的、受用一生的意见,学校全力支持,王支书深夜十一点还给我打电话跟我聊这堂课的教学设计,我们语文组的同事给我调班陪我磨课,丽毛童鞋更是一路给我保驾护航。这个荣誉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但是相比较而言,我们与那些兄弟学校比较,他们更成体系。去试课件那天,才发现有许多地方人家来赛课是真正的团队作战,团队中有人专门制作课件,有人专门打磨教学设计,有人专门上课。这倒不是抱怨,只是有些感慨其他地方的这种资源整合共享,协同作战,劲都往一处使的这种状态,实在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

    上场,心态与自我认知很重要

    上完这节课,张老师跟我说,你如果不选择这样难的课题,课堂会更加精彩。去常德的最后一次磨课,刘老师也说,下次出去赛课不要选择这样难的课题了。当时的初衷固然是想要挑战自己,但现在回头来看,也是存在认知误区的。现在的自己驾驭这样的大难度课堂,其实还不够游刃有余。这种心态说得好听叫敢于挑战,但实际上也是一种急躁的表现。这个课最终的不圆满和缺憾也在这里。不是设计不够好,而是我还不够好。我一直都觉得语文的课堂实际上是自我的课堂,同样的设计,不同的人上感受都不一样。上出来的层次和深度都不一样。我们读文本,实际上是在读自己。这种阅读与展示都建立在一个老师自己的生活阅历和体悟的基础之上。我们在表达课文,更在表达自己。我期望将来能有机会让一个更成熟的自己来完整完美的表达这一节课。为了这个目标,我还需更加努力。

    满满的感恩

    一路走来,要感激的人太多,谢谢市教科所肖书记与教研室刘主任、朱书记一路给与的指点与鼓励。尤其是刘主任,不但支持着我的冒险,一路给我指点迷津,每次磨课失败,我特别失落忐忑时,刘老师总是鼓励我。朱书记,每次设计上遇到难题,给他打电话,他总是热心支招,不管我试课多失败,也总是先鼓励我。王支书虽然是教数学的,可是在语文上也很有见地,提出了许多的有新意的设计与解读。彭支书一直是我成长的见证者,二中张老师和廖老师特别热情,在很多方面给我出谋划策,让人觉得心里特别温暖。四中的肖老师和毛老师,特别谢谢你们的鼓励,让我在诵读上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我觉得我一直是幸运的,去市里赛课,丹丹雪中送炭给我送来的小蜜蜂,友总连夜替我联系送来了遥控笔。感谢我们语文组的所有同事,尤其是丽毛的一路陪伴。我想感谢那个一直默默努力的自己。走到今天,我努力多少,付出多少,只有我自己知道。但是一切努力都有意义,都有价值。

    “一颗种子要长成一棵大树,要想长得更高,接受更多光明,它的根就必须更深入黑暗。因为深入黑暗的深度才能换来迎向光明的高度。只有一刻不停地伸展自己的高度和广度,才可能领略生命的光辉。” 我喜欢这样的关于树的描述,我期望自己有一天也能成为一棵让人仰望的大树,拥有那大树的品格:超然独立,不攀附,不倚靠,在迎向阳光中披洒一身的金光。

    2015年11月23日

    作者补记:

    这是2015年参加完省赛的当晚,在宾馆里敲下的文字,现在再回看5年前的自己,颇觉有几分懵懂和莽撞,很多细节犹在昨日,当年的那份遗憾不甘到今日早已释怀。但是那份对语文教学探索的勇气现在仍觉珍贵,怀念那些独自一人在办公室啃教学理论的午后时光,感恩那些搀扶过我的手,也感谢那个一直挑战突破,一直全力以赴的自己。

    2020年6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