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学科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04-29 03:31:36
  • 《数学老师的目光》
  • 数学,是我最喜欢的学科,也是我成绩最好的一门学科。我每当看到老师慈祥的目光,我心灵深处的某个东西就会被打动。

    还记得那一天,阳光明媚,万里无云,那碧蓝的天空辽阔无比,有一种舒畅感油然而上我的心头。

    那天,期中考试。我走在了回教室的路上,回想着数学老师对我说的考试注意事项,我明白他对我是抱有了很大的期望。

    考试开始了,深呼吸,然后开始了答卷。我信心满满,觉得这次一定能考好。

    到了发试卷的时候,我看了看全班同学,他们都很激动,数学老师看看我,聚起了眉毛,那目光让我感到了里面蕴含着失望。

    其他同学都在为考得好成绩而欢呼,还有几位同学跟我一样,我望了望那几位失落的同学,他们的心情应该都和我一样吧。

    数学老师神情严肃,脸上已有不少的皱纹,头发有些白了。数学老师为我们付出了很多,我有些不好意思再去看数学老师了。

    我慢慢地把试卷拿了起来,看了又看,可我什么都没有看进去,一心只想着那糟糕的成绩。

    我想起了语文老师说的一句话:“结果并不重要,重要在于努力的过程。”对啊!我勇敢地为自己加油。我实在忍不住,最终还是看了一眼数学老师,数学老师也看了我一眼。

    我似乎在数学老师的目光中又看见了鼓励,还有,那目光分明在告诉我不要放弃。那慈祥的目光,让老师的形象在我心里无限放大。

    数学老师的目光打动了我的心灵深处最柔软的地方。

  • 《学科融合课例丨关于爱 ——纪伯伦散文诗集《先知》导读》
  •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纪伯伦关于“爱”的认知:平等、独立、自由;

    2.了解纪伯伦人生思考的突出特点:辩证观点;

    3.了解《先知》的艺术特色:用形象和寓言说出人生的道理。

    一、导入

    (根据语句猜篇名)

    【灯显】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诗经·子衿》)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经·桃夭》)

    如果你爱上了某个星球的一朵花。那么,只要在夜晚仰望星空,就会觉得漫天的繁星就像一朵朵盛开的花。(《小王子》)

    白猫静静地躺倒在虎斑猫的怀里,一动也不动了。虎斑猫抱着白猫,流下了大滴大滴的眼泪,他头一次哭了……哭啊哭啊,他哭了有100万次。一天中午,他的哭声停止……他再也没有活过来。(《活了一百万次的猫》)

    我把这些语句放在一起,大家有什么发现吗?现实主义的诗篇中有对爱的感知,虚拟幻想的童话里也有对爱的体悟。不同作品中对爱的诠释可能不同,但爱却是很多文学作品思考和表达的主题。我们今天将接触到纪伯伦散文诗《先知》——这部诗人的巅峰之作,探讨这位黎巴嫩诗人对爱——这个亘古不衰的主题有着怎样的思考和表达?

    二、译文比对

    【灯显】纪伯伦对于“爱”有怎样的思考?

    课前,我选了三首诗给大家尝试翻译(《论孩子》《论婚姻》《论欢乐》),对英文原著的翻译会影响我们对作品的理解。我们尝试比较大家的译文,字斟句酌,看看纪伯伦对于爱的思考都有着怎样的精到之处?

    1.《论孩子》

    On Children(节选)

    Your children are not your children. / They are the sons and daughters of Life’s longing for itself. / They come through you but not from you, / And though they are with you, yet they belong not to you. / You may give them your love but not your thoughts / For they have their own thoughts. / You may house their bodies but not their souls / For their souls dwell in the house of tomorrow, / Which you cannot visit, not even in your dreams. / You may strive to be like them, / But seek not to make them like you, / For life goes not backward nor tarries with yesterday. / You are the bows from which your children, / As living arrows are sent forth.

    (1)示范朗读

    (2)自由讨论:

    你的孩子将不是你的孩子,

    他们是生命渴望的儿女。

    他们因为你而来,但不来自于你。

    他们因你而来,但他们不属于你。

    你也许给他们你的爱,但没有想法,

    他们有他们自己的想法。

    你也许知道他们的爱好,但不是灵魂。

    他们的灵魂居住在明天的房子。

    你没有拜访的那一个,甚至没有你的梦想。

    你也许努力变得像他们一样,

    但不能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

    生命不会向后走,或停留在昨天。

    对你的孩子来说,你就是弓,

    孩子是射向远方的箭。

    (叶悠悠 译)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

    他们是由于生命的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个世界,却不是为了你。

    他们在你身旁,却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他们你的爱而不是你的思想。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保护他们的身体,但不是灵魂。

    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

    属于你在梦里也无法到达的明天。

    你可以努力变得和他们一样,

    但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

    生命不会回退,也不会在昨天停留。

    你是弓,

    儿女是射出的箭。

    (夏冰灵 译)

    ①through [θruː]prep.通过、透过,“因为”(through虽然没有“因为”的意思,但如果契合作者的意思,稍微改变也是可以的。)父母是孩子降生的原因?“借助”父母是孩子降生的一个途径?诗歌开篇即说:“你的孩子并非你的孩子,他们是生命自身渴求的儿女”,人们之所以会有孩子,是因为生命延续的需要,然后给予了父母孕育生命的可能,人类以一种谦卑的姿态匍匐在造物主面前。既然,父母是生命经过的一段途径,后面翻译“却不是为了你”就很精准地切中了作者的原意。

    from[frəm]prep.从,钱满素翻译的是“他们由你而生,却并非从你而生”,她采纳了from这个单词的原意(追问:你觉得“从”怎样?)。在中文中,“从”指两人相随,译者否定了孩子的亦步亦趋,尊重了生命的主体性。

    ②thoughts ['θɔːts]n.思想、想法,(追问:父母不能给你的到底是想法,还是思想?)想法,一种建议;思想,一种处世的习惯和价值观的体现。如果我们将父母的想法一股脑儿拒绝,那么父辈的经验就不会在我们身上产生叠加效应。虽然,也许对于孩子,该走的弯路少走不了,该撞的南墙也无法避免,但前人的经验、建议能在你跌倒摔伤的时候指导我们不会在同一个地方再次头破血流!而思想呢?经历不同,知识结构也不同,作为父母,又怎样将自身经验固化成思维的条条框框灌输给孩子呢?

    看来,对单词翻译的不同,即便意思相近,也能影响对原文意旨的理解。翻译,不仅要顺,还得真,符合作者表达的真实的思想情感。

    ③cannot,是不能。(追问:孩子的明天,为什么当父母的连造访的资格都没有呢?)

    【灯显】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龙应台《目送》)

    死, 右边是人,左边是“歺”(è),残骨,人的形体与魂魄分离就是生命的终止。魂魄,是精神、思想、气质一类的东西。因为你在成长的过程中,不再依赖父母,自然与父母的距离会拉伸。有句话说“人是活在过去的”,意思是现在的你被过去影响的结果,而你的过去是父母的现在啊!作为父母,我如何进入你的未来呢?

    过渡:《孩子》这首诗表达的是父母之爱。通过译文一些细节处的比较,你觉得在这首诗里纪伯伦对父母的爱提出了怎样的建议和忠告?

    ①生命个体是独立的,应该被尊重。(追问;怎样才能看到生命是独立的个体呢?)平等!生命,从来不是谁属于谁,从脐带被剪短的那一瞬,孩子就与父母越来越远,而与世界越来越近。所以,尊重,才能让生命自由!

    ②(追问:尊重,是不是意味着随便,放羊?)“用力将你弯曲,好让箭射得又远又快”,要知道,在你用力弯曲将箭射向远方的同时,自己也成了一把稳当的弓啊!

    小结:所以啊,万物相生。也许,孩子的未来,父母无法企及,但他们可以智慧地参与。这种参与不要求灌输、强制,因为爱,不能以光荣的名义约束自由!心怀喜乐,平等尊重,因为我们每一个个体都是独立的,可以相连,不可从属。

    (追问:这跟我们传统文化中的生命观一致吗?从下面老师提供的一些信息中,你有什么发现?)

    【灯显】会意字,象右手持棒之形。手里举着棍棒教子女守规矩的人是家长。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mò),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论语·学而》)

    子曰:事父母几(轻微)谏,见志(意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论语·里仁》)

    我国传统文化中,父母对子女的威权,子女对父母的顺从,体现的是一种相亲、群体的生命观,处于血缘关系中的人,始终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当然,我们当代对此有改变,但很难说不会再受到沿袭了几千年的思想的影响。这也是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我节选了《孩子》诗中的几句,大家朗读一下钱满素的中文翻译,再次感悟对亲情之爱的思考。

    【灯显】

    他们由你而生,却并非从你而生,

    纵然他们跟着你,却不属于你。

    你能给他们爱,却不能给他们思想,

    你能庇护他们的躯体,却庇护不了他们的灵魂,

    你可尽力仿效他们,却不可让他们像你。(钱满素 译)

    (追问:大家发现纪伯伦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吗?)

    “but”,表明作者的观点涉及矛盾的对立面,一方面相连相爱,一方面自主自立,这是纪伯伦对人生思考的突出特点:辩证的观点,能从矛盾中,从各个方面全面地认识对象、看待问题。

    过渡:节选的另外两首诗,你能从中发现纪伯伦关于爱,充满辩证的观点、看法吗?

    (后面两首诗牵引学生痕迹不能明显,要注意放开谈,顺序都可。但探讨完后要回到独立和奉献的辩证关系上。)

    2.《论婚姻》

    On marriage(节选)

    You were born together,and together you shall be forevermore. / You shall be together when the white wings of death scatter your days. / Aye,you shall be together even in the silent memory of God. / But let there be spaces in your togetherness, / And let the winds of the heavens dance between you. ……

    Give your hearts,but not into each other’s keeping. / For only the hand of life can contain your hearts. / And stand together,yet not too near together: / For the pillars of the temple stand apart, / And the oak tree and the cypress grow not in each other's shadow.

    ①spacesVStogetherness,合一VS缝隙,一组反义词可见亲密关系中的双方既彼此相融相通,又留有余地。

    ②stand apart;not in each other's shadow,爱恋的双方也得有自我的空间。

    【灯显】我如果爱你—— /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 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 根,紧握在地下 / 叶,相触在云里 /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 仿佛永远分离 / 却又终身相依(节选自舒婷《致橡树》)

    (追问:为什么相恋相依,却要给彼此之间留有余地呢?)

    因为夫妻可同甘共苦,但人格却是独立的,要给对方自由和自主的权利。为什么我们爱远方的人容易,爱近旁的人却难?因为人心总是希望周边的人能达到自己的期许,总是希望身旁的人接受自己的意志,多了计较,少了包容;多了强加,少了放松。尊重对方的独立,才能保持距离;保持距离,才能欣赏对方的优点,包容对方的缺点,磨合彼此的差异。真正的爱情,不是依附,而是有依赖,也能独立的。

    【灯显】一粒沙是一片沙漠,一片沙漠是一粒沙。(纪伯伦《沙与沫》)

    每个自我都既小又大,既是碎片,又是苍穹,既是沙与沫,又是大海。再微小的,也是独立的个体,每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

    (追问:理解了这些,我们再来看大家对原文的一处翻译。)

    【灯显】

    原文:Give your hearts,but not into each other’s keeping.

    译文:彼此付出你的心,但不要互相保留。(彭宇轩)

    付出真心,却不要让彼此保管。(王子瀚)

    (问:冰心也是如彭宇轩这样翻译的,比较你觉得谁的更合适?)

    相爱的人,可以交心,但同一音调中共颤的琴弦,彼此也是单独的,不能被对方持有。“管”有一种占有的味道,所以,我觉得“保管”会比“保留”更贴切。

    3.《论快乐》

    On pleasure(节选)

    It is the pleasure of the bee to gather honey of the flower / But it is also the pleasure of the flower to yield its honey to the bee / For to the bee a flower is a fountain of life / And to the flower a bee is a messenger of love / And to both, bee and flower,the giving and the receiving of pleasure is a need and an ecstasy.

    (如学生没找到辩证的点,则追问:在爱情里,在亲情里,在任何一段亲密关系中,我们都有必要葆有自己,不迎合,不迷失,那么,这是否意味着我们不能全心倾注自己的情感,因为太多投入,就越容易迷失?)

    给予和接受都是需要和欣喜。(追问:为什么给予也能带来欢乐呢?)看到爱着的人得到满足是一件欣慰的事。诗歌中,作者用蜂和花的形象来表达对爱的接受和赠予。(追问:为什么接受爱的蜂能成为爱的使者呢?)

    【灯显】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莫怀戚《散步》)

    “我”是母亲的儿子,我获得了母亲爱的馈赠,也把这份爱传递给了“我”的儿子;儿子获得“我”爱的馈赠,也把这份爱反馈给了“我”的母亲,他的奶奶。受到爱的感召的人,会传递爱,然后搭建一个温暖的、稳健的关系网,构成一个充满温度的世界。

    总结:纪伯伦用蜂和花、弓和箭、橡柏和神殿的柱子,诠释了爱里的付出和独立。倾注一份情感,是真诚;葆有一份独立,得自由。可以依赖,但并不依附对方;可以交心,但并不改变自己。付出,是对所爱者的交代;独立,是对自我的责任。对外,我们得学会经营一段关系;对内,我们得试着对待一个自己。纪伯伦辩证地诠释了他对爱的思考。

    三、漫谈感悟

    《先知》里还有一些与爱有关的诗句:

    【灯显】爱不占有,也不能被占有。爱就在爱中满足。(《论爱》)

    把你最好的,奉献给朋友。倘若他必须知道你的落潮,也让他知道你的涨潮。(《论友谊》)

    欢乐是一首自由之歌。我愿你们用全新来唱它,但不要你们在歌中迷失了心。(《论欢乐》)

    我的爱若在你们记忆中消失,那么我会再来。(《道别》)

    受这些诗句的启发,你能自创两句小诗,也来谈谈你对爱的理解吗?

    【灯显】我如果爱你,像 ;可那 却是 。

    示例:我如果爱你,像吹响温柔的笛声,可那笛子却是被刀刃镂空的木头做成;

    我如果爱你,像斟满芳香的醇酿,可那酒杯却是在高热的窑中烧就。

    总结:文学作品把爱翻译成另一种语言,我们把她翻译出来:在《子衿》里她名叫思念,在《桃夭》里她名叫热烈,在《小王子》里她名叫唯一,在《活了一百万次的猫里》她名叫陪伴,在《孩子》里她名叫独立,在《欢乐》里她名叫奉献……我们的一生,不过就是在不断道谢、道爱、道歉、道别,我们不可能设想一种无爱的生活,那就让我们在生活里好好爱,在阅读和写作中好好思考爱,因为她比整个世界更寥廓。

  • 《骄傲的学霸》
  • 齐同学是公认的“学霸”“体霸”,各学科成绩名列前茅,体育也一样,连续两年获短跑二等奖。

    或许是有了这些资本,他的尾巴翘起来了,总以为自己是很棒的天才,不再用心去学新知识了。

    语文考试前,老师说这次卷子很难,大家要好好复习。可他却在底下扭着脖子昂着头,撇着嘴巴扬扬眉,小声嘀咕道:“再难也难不住我,凭我这聪明脑瓜子,闭着眼也能考100分。”

    我觉得这人很奇怪,把目光投向他,心想:这家伙也太骄傲了吧,是不是在吹牛?

    他一转身,把手从桌子上挪开,人吊在椅子上,手摸着墙壁对我说:“你不相信?题目好简单,不用复习也能考好!”

    他的眸子黑黑的,眼光四射,眼皮上往上挑,翘翘拇指,道:“到时看我的。”

    放学了,回到家写着作业,把笔一扔,打开电脑,手按鼠标,开始打游戏,还邀请我一起玩。我可不能跟学霸比,关键时刻哪敢掉以轻心,只有老老实实复习,想多赚几分。

    组长发卷子。别人拿到卷子立马看题答题,他倒好,接过卷子反扣在桌上,手托着腮,看着窗外树上的一只鸟儿发呆。

    “快写啊!”我踢踢他的脚提醒他。

    他这才懒洋洋地把卷子翻过来,可时间已过去了十几分钟。他瞥了一眼卷子,轻蔑地说:“这么简单的卷子,连猪都会写!”

    他开始写选择题了,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嘴里喃喃自语:“是ACDB,还是BCAD?”他掏出一枚钱,准备猜正反。

    我感觉,他做卷子好像在梦游一样。

    卷子收走了,我问他怎么样?

    他拍拍胸口:“感觉良好!”

    下午,老师公布分数,说这次全班最高分98,你们猜猜这人是谁?

    大家都把目光投向齐同学,他面带微笑,一种很享受的样子。结果出乎意料,他只得89分,跌出了前十,而我由于准备充分,得了95分,进入了前五。

    我想看看他的反应,他仍满不在乎地说“意外,这完全是一个意外,下次看我的!”

    下午上学时,他换了一身新衣服,蓝色的大棉袄上,绣着两个卡通人物,棕色的裤子上有两个方形口袋,里面一包纸,几颗糠,一双崭新的黑球鞋上绑着几条白带子。

    他一边嚼着糖,一边斜着眼看我,“你小子平时都在80上下晃荡,这次怎么考得那么好,说实话,是不是抄我的?”

    我又好气,又好笑,反驳道:“大哥,有没有错,你见过95分抄89分的吗?”

    他挠挠脑袋,道:“说的也是啊!来日方长,我一定会考满分!”

    我相信他会做到,但成绩好也不能骄傲自满啊!我想把毛主席的一句话送给他,那就是“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 《漫长的一天》
  • 今年,我们四年级的《道德与法治》学科抽到区级统测,老师给我们发了一本资料本,每天晚上布置两到三页让我们背,第二天就会利用早自习抽背。因为我昨天晚上贪玩没记熟,今天早上睁开眼睛就开始背了块石头。

    来到教室,坐到座位上赶紧拿出资料本读起来,心怦怦直跳,生怕等会儿抽到我背书,就露馅儿了,我们的班主任可是大家公认的“杀人不见血”。老师一进教室就开始抽背了,老师抽了很多个,有两个同学没背出来,罚站!我低着头,不敢看她的眼睛,突然我感觉老师的目光停留在我身上,浑身热辣辣的,我的心快跳出来了,心里不停的念叨着:苍天啊!大地啊!,求求你,不要让老师点到我了。“周玟宇!你来背!”他就坐我后面,太险了!我悬着的心才放下了一半。“没抽到的同学抽空找我背诵,放学都没背的,背一个走一个”老师严厉的话语一出,我悬着的石头终于落地了。

    从那以后,我下课不敢出去,拼命背书,甚至其他专科课上,我也为努力背着,希望赶在放学前找老师背诵过关……

    “叮铃铃……”终于放学了,我已经背完书了,真是漫长艰难的一天。我再也不敢怠慢老师布置的作业了。

  • 《变形的乒乓球》
  • 科学是我最喜欢的一门学科,也是学习的一门重要学科。

    记得不久前的夏天,我和弟弟在新戴河边的体育场,一起打乒乓球,我们俩打的可有劲了,你看:我左手一扔球,右手随着左手把球拍了出去,接着弟弟快速的旋转身体,用旋转时的力量把球又拍了回来,我也不甘落后,使出吃奶的劲,把乒乓球像一发装在弹夹里的子弹一样射了出去。弟弟又像往常一样快速的旋转身体,但可惜的是他没有掌握好时机,把乒乓球往右边的马路上打了过去,正好此时有一辆轿车从马路上飞驰而过,我和弟弟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里,“乓”乒乓球被轿车压扁了,弟弟非常伤心的走了过去,将乒乓球拿了回来。

    过了一会儿,弟弟大概是发现了乒乓球上有点儿脏,就把它放在了一杯刚刚烧好的热水中,“水中在冒泡”!弟弟好奇的说。我走了过去,发现那白白的水中竟有一个完好的乒乓球,弟弟兴奋地把乒乓球拿了出来,为什么呢?我想。哦,我知道了,是球中的空气热涨冷缩造成的。

    原来科学在生活中也是随处可见的,我感叹道。

  • 《课堂笔记好处多》
  •     做好课堂笔记好处很多,对于不同的学科,我记笔记有不同的方法。对书上都有的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中的一些概念和定理,我是不记的。我着重记老师对概念的解释、理解上要注意的地方以及解题的技巧等。政治课上,老师在解释名词、概念时比书上讲得更通俗、更形象的地方,我就注意记录,同时再记一些理论如何联系实际的要点,从而帮助自己掌握正确的观点和方法。语文课文记录课文的时代背景、写作特点、某些词语的用法以及老师补充的有关内容。

       外语课则主要记词汇的各种用法和区别等。总之,课堂笔记主要是记老师关于教材中重点、难点的分析和对某些内容的归纳总结,记老师的解题思路或者是老师的独到见解。特别是对于自己不理解的或老师的讲解与自己的理解不一致的地方,更需要记下来,以便课后研究比较。 课后整理笔记,有人不赞成这样做。我认为这是做好笔记的一个重要环节,这样做的效果比多看几遍书要好得多。因为教科书很厚,复习时抓住重点比较困难,而根据自己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整理出来的笔记,突出了内容的重点、难点。虽然整理笔记要去一定的时间,但是整理好的笔记更适合自己阅读、复习。

        同时,整理笔记的过程也是自己进一步消化、理解课堂上所学知识的过程。因此,花这个时间是值得白勺。 _整理笔记,应该注意下面三点: 第一、整理出来的笔记要清晰而有条理,具有相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一翻笔记,就能看出学习内容的眉目,一共分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的要点是什么,体系如何等等。整理时,可以按照老师讲的条条框框(提纲),也可以按照书本上的条目顺序,甚至可以参照平时看的一些参考书,先理出一个头绪,再记在笔记本上。重要概念要写得清楚、正确、规范。

        第二,整理出来的笔记一定要有自己的重点和特点。笔记是给自己看的,整理时,就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对薄弱环节和感受深的地方,多记一点,记详细一点。 第三,一个单元或一个阶段的学习结束以后,要对课堂笔记总结。这个总结,可以写得简单些,不必把概念、定理详细写出,只要写些提示性的文字就可以了。进行这样的总结,就好像用一根线把一课一课的学习内容串了起来,知识的掌握就又深入了一步。

  • 《严师为难》
  •     有这么一桩事,北京实验小学开展学科学的活动,该校老教师王企贤同志写了一封,委托一位年轻人去清华大学邀请三位教授来参加活动。这位年轻人心里很不踏实:“凭这一张纸条就能请来教授么?”到了清华大学,三位教授对他说:“请你回去告诉王老师,几十年前我们是他的学生,听他的话,现在我们还是他的学生,仍听他的话,老师让我们回母校,我们一定按时回去,请他放心。”寥寥数语,尊师之情溢于言表。此事不胫而走,在教育界至今传为美谈。

        尊师是我国的传统美德.《吕氏春秋·孟夏纪》宣称:娜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这虽有美化帝王之嫌,但尊师之风由此也可略知端倪。《学记》曾指出:“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薄然后民知敬学。”这里的严,是尊敬的意思。这句话是说,在教育工作中,最难得的是尊敬教师.薄师才能重道,重道才能使人重视学习。荀子说:“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把是否尊师与国家的兴衰联系起来,至今看来,仍不失为精辟的见解。

        列宁曾经指出:“不提高人民教师的地位,就谈不上任何文化。”放眼世界,工业先进的国家,把重视教育、尊重教师视为整个国家文明发达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发人深思的。在我们今天,教育被列为战略重点,教师已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应该说,落师,就是尊重科学文化,就是尊重我们的事业,尊重我们的未来。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为落实知识分子政策,为尊重教师的劳动,中央采取了种种措施提高人民教师的地位,尊师风尚正在得到恢复和发扬。但是,在某些地区,不尊重教师,看不起教师,甚至侮辱殴打教师的事件还时有所闻.如果把这种践踏传统美德,致坏社会风尚的愚昧行为与茸重教师、护教师的‘关谈,“佳话”加以对照,其差距何止十万八千里!

  • 《总结工作》
  • (六)总结工作

        评卷结束后,各学科评卷领导小组要组织评卷教师认真座谈总结,提出对今后评卷工作的改进意见。同时,各学科还要认真做好今年高考试卷的分析。试卷分析的具体要求:包括试题分析、试卷分析和今后改进教学的措施等内容。在进行这一工作中,既要恰如其分地肯定成绩,又要实事求是地指出问题,找出原因,为进

        一步提高我省中学教学质量提出改进意见。对试题分析,要考虑试题本身有什么特.汽,方向如何,是否符合实际,好的是什么,不足的是什么等等。对试卷分析,要衡量叶“双基”落实得如何,塞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得怎样,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等等,对问题的改进,应采取哪些具休措施。上述问题,都要以事实为依据,认真加以分析,得出符合实际的结论。为此,希望评卷教师要能够充分掌握自己阅卷中的典型(好的,差的)材料和必要的数字统计,有力地说明情况和问题。同时各学科评卷领导组要加强领导,反复进行酝酿讨论,广泛听取意见,认真而不含糊地把总结工作抓细抓好,以保证各学科评卷总结的质量。

     河南省高招办公室

    xxxx年5月30日

    怎样编写阅读书目

    一、什么是阅读书目

        阅读书目是各类高等学校、中等学校等单位的教务部门的领导在有计划有目的地指导学生阅读有关书籍时,所常使用的一种应用文样式。过去它的使用范围比较窄,多限于各类高等学校。近年来,我国各类高、中等学校随着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也大大增加,蓬勃发展。经上级批准,县办高等院校的时代已经到来。在

        学生人学之后,如何给学生开列读书目录,指出让学生必读哪些书,选读哪些书,是摆在高、中等学校领导和教师面前的任务之一。因此,从事教育工作的人,特别是负责教务、科研工作的人要学会编写阅读书目。

    二、怎样编写好阅读书目

        首先,执笔人要精通本专业的业务。其中包括:上级的有关文件、本专业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必读教材、参考书目等,以此作为编写阅读书目的指导思想。

        其次,要先请基层教学单位有关负责人提供各自的阅读书目,作为汇编时的主要依据。

        在汇编过程中,如有可能要参考兄弟院校的阅读书目,吸收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

        再就是要掌握阅读书目的编写方法。

        阅读书目的编写方法有汇编成册的,有印成单张的。不管哪一种方式,其结构方法大体相同。一般说来,阅读书目的结构由如下几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封面或标题。此部分由三个内容组成:编写阅读书目的单位、标题(阅读书目种类)、编写时间。

        第二部分,阅读书目正文。正文多由两个方面的内容组成,即前言和书目。前言一般由一两段文字构成。前言要说明如下一些意思:本书目是根据什么会议或文件精神制定的,共分几部分,每部分的重点书目用什么标记区别开来,开列本书目的目的是什么,各单位如何贯彻执行、如何处理本书目与其他书籍的关系等。书目多由大部分、小部分、具体书名(包括作者姓名)组成。

        请参看下面的范文

  • 《学科之“餐”》
  •    对于学业,我们似乎失去了取舍的权利。每天咀嚼着老师们精心烹制的饮食,倒也自成美食一家。

       代数像一盘苦瓜,不得不皱着眉头往下咽,对其清苦情有独钟者,实为少数。

        外语这一道,正像是炸昆虫。喜欢的人总觉得它又香又脆又富营养,不喜欢的,见了就觉得心里不舒服,急急地要逃开。

       化学是盖着钢盖端上来的,迷一样,总像是会炸开。既想避得远远地,又想揭盖看一看。

        物理像装在玩具里的优质巧克力。这玩具机关重重,玩起来太不简单。有人没了兴趣与耐心,便大骂它是骗人的鬼玩意儿,也有人苦苦摆弄,终于取出了巧克力,放在嘴里又香又甜,玩具也好玩起来。

        政治似是欧洲宫庭餐桌上的柠檬水,不能饮用,因为它又酸又涩,只能用来洗手,洗干净了手好去吃其它东西。

        语文是加了海瓜子的粥,是填饱肚子的主食,清爽可口,值得回味,而古文是粥中的海瓜子,鲜美是的确的,只是太过坚硬,以致很少有人能够磕开它的外壳,吃出它的美味来。

        吃的东西堆满餐桌,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吃法,要消化它们可得费点儿功夫,就看你有没有窍门了。

  • 《数学是自然学科的基础》
  •     自然界的许多基本现象,都要由物理来解释,物理是自然学科的基础,物理离不开数学,其他自然学科也离不开数学。由此可见,数学是基础的基础。

        首先,数学的思想方法是其他自然学科的基础。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学科。它产生于人类的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并随之发展和完善。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形成了许多基本的思想方法。如归纳法、归谬法、反证法、构造法以及分析综合法。这些方法不公体现着思维的逻辑性、严密性和发散性,还包含着命题转换和思维的迁移。数学学科的基本思想方法也是其他各个学科的思想基础,物理上的隔离法就是对它的发展和补充,计算机程序的设计更是与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还有生物中对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的研究,无不体现着这种朴素唯物论思想的闪光。

       其次,数学作为一种符号图像进行运算,是各个学科所不可缺少的工具。无论是对大范围的统计还是尖端科学的精确描述。无论是天文上对太阳黑子的研究,地球中对径流的统计,化学中化学平衡与外界条件的关系,我们都运用了图像这一工具,它具有简便性和直观性,使研究更方便。物理、化学中物质运动的规律的概括使用数学式子最简单,许多高深的东西,往往用一个方程式就可以描述,如著名的薛定鄂方程。还有概括万有引力和电荷相互作用规律的方程,通过这两个方程.人们发现它们有很大的相似性,这又向人们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力和电力之间有什么联系,这个问题现在还没有得出什么结论。

        最后,数学的研究对其他学科有很大的指导作用,不要认为数学只是一些枯燥的数学,是一些简单的游戏。数论的发展证明,就是简单的数字,也是非常高深的。巴尔末对氢原子发光现象进行了研究,得出了一组数据,从这些看起来似乎毫无关系的数据中他得出了一个公式。后来丹麦青年科学家波尔对这个课题进行了研究,得出了一组普通公式,人们赫然发现,巴尔末公式正是其中一个特例。数学理论的完善会很大程度上促进其他学科的发展。数学中复数理论的引人,在实际运用中解决了许多问题。17世纪,牛顿创立了微积分理论,使许多物理问题迎刃而解。可谓科学史上的一大革命。

        数学是自然学科的基础,这决不是数学爱好者的偏激之词,而是广大自然科学工作者的一致认识。一切学习自然科学的人,都应该打好数学这个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