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赞赏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04-28 13:41:09
  • 以赞赏为话题的作文
  • 赞赏那些所谓的失败者

    有的人说:赞赏应该给那些成功者,因为他们付出了全部,因为他们到达了最高处。而我却想说:其实每个人都值得称赞,因为那些所谓的失败者曾付出的更多,他们更值得称赞!

    还记得奥运会上那个铜牌得主喻丹吗?当然,没有人知道她。因为中国同时还有那个神奇女孩金牌得主易思玲,她是焦点,更是骄傲。而对于喻丹,人们好像也只有遗憾和抱怨。可是你们想过吗?那个被遗忘的喻丹也许是那个在黑暗中练习的人,也许是整个队伍中最认真的人。你们注意到了吗?喻丹的发挥很稳定,每一枪之间分差都不大,而易思玲是发挥起伏,后因为对手的失误夺魁。这就是二人间最大的区别,喻丹是稳重的,也就证明她不能超常;而易思玲是起伏的,也就证明她可以创造奇迹。但是孰是孰非,谁更值得赞赏只因为拿一块奖牌吗?不。不知你有没有注意过新闻,那里有一篇文章叫做《喻丹的眼泪》。每个人都渴望被认可,失败者更是如此。他们比成功者更拼命,他们比成功者更认真,他们比成功者更值得赞赏!

    你可曾听说过项羽,那个可敬的失败者。他刚开始占据了一切有利的形势,可却因为刘邦的一系列阴招,和自己的极度膨胀走向失败。项羽虽然没能问鼎,虽没能称霸天下,但后人却对他进行了永久的称赞:从司马迁《项羽本纪》的用意,再到李清照的名篇《夏日绝句》,无不饱含着人们对他的赞赏。而刘邦呢,人们却大多嘲笑他的惧内、窝囊。是的,项羽已成一名失败者,但他却成为了千千万万人称赞、瞩目的焦点。不要害怕成为失败者,因为失败者更值得鼓励,更值得学习,更值得用心去赞赏!

    我还想提到一个人,他就是国民党领袖蒋介石。几乎是中国大陆范围内的人,看到这个名字都会先骂他祖宗八辈,然后把它的缺点数上三天三夜,最后总结一句毛主席有多么多么的善良、宽容。可我却想替他平平反。没错,他是做过很多错事,可你们注意到了吗?他在文革时期不顾属下的怂恿,多次放弃攻打大陆的大好时机,他也是为了黎民百姓啊!而且,不为人知的是八年抗日中,蒋介石投入的兵力远远多于毛泽东,这也能体现出他爱国的心理吧。蒋介石虽然是个失败者,但他却得到了很多大学者的原谅和支持。也许这对于他来说,也算是一种称赞吧!

    从古到今,岁月的长河中流过了无数个人,有些成功者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那些失败者,却只能在暗处品尝苦涩的泪水。我虽然只是一个普通的初中生,我也没有任何能力和权力,但我还是想大声勇敢的说:失败者也值得称赞,他们不逊于任何一个成功者!

  • 《我为人人》
  •  某杂志社的调查结果显示,学生们最赞赏的品质是“乐于助人”;而与此同时,许多青少年在遇到别人有麻烦时却选择了“悄悄走开”。 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一则电视公益广告。画面上一只无助的手向上伸着,另一只手从上方紧握住了它。此时,两只手握在一起旋转了1800,原来在下面的手转换到了上方一。广告词是这样说的:当你在帮助别人的时候,其实被帮助的往往也是你自己。 一个人活在世上并不是孤立的,总是与周围的社会及人群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个人的力量不可能将万事做得完美无缺,他总是需要来自他人的帮助。正所谓“一个好汉三个帮”。

     因此,“乐于助人”便成了青少年最推崇的优秀品质。 这自然是无可厚非的。但可怕的是,多数人似乎只想到了他人助我却可悲地忽略了帮助别人。这令所有正义之士产生非议。一个相互帮助的过程,什么时候竟变成了单方面的了呢?而这种单方面的付出,又能持续多久?“乐于助人” 这个词在几百年后会不会仅仅出现在历史课本上呢?这的确令人担忧。 究其原因,是自私这一劣根性在作怪。

     自私使人怯懦,自私令人狭隘。自私的人总高呼“人人为我”,却忽略了前提是“我为人人”。自私的人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因此,他肯定会在别人遇到麻烦时悄悄走开。 我们青少年应清楚地认识到:帮助别人正是帮助自己。这是一个人际关系良性循环的过程。作为新一代青少年,我们应抛弃那些落后的自私观点,勇于伸出你我的手,热情主动地帮助他人。我们都希望看到,在不远的将来,社会上不再存在“悄悄走开”的事情,而“乐于助人”将成为每个人都具备的优秀品质。

     【简评】文章在援引题目所提供的材料之后,通过一则电视公益广告,提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完成了从材料到文章主旨的过渡,新颖而自然。主体部分一,首先因势利导地正面阐发做人处事的一般道理,同时也尖锐地批评了只求人助己,不肯己助人的错误倾向,挖掘了“悄消走开”的思想根源。结尾,归纳中心,呼吁新一代青年抛弃落后、自私的观点,主动热情地帮助他人。通篇坚持将心比心、以理析理的方法,有真心说理的力量而没有架空说教的味儿。 作者的论证思路清晰、严密,行文轻松自如、潇洒机敏,语言质朴平实,似好友谈心,很有感染力。

  • 《“得到”与“付出”》
  •  最赞赏的品质排在第一位的是“乐于助人”,可见,每个人都希望别人乐于助人,同时在自己遇到困难的时候得到别人的帮助。但是在遇到别人碰上麻烦事时“悄悄走开”的人却不少,也可见有些人害怕麻烦,不肯付出。这是一种矛盾的现象。我认为解决这种矛盾的方法,首先要付出,然后才能得到。 “欲要取之,必先与之”。古人就深刻理解这个道理。人与人,要首先学会付出,在别人有困难时伸出援助之手,心与心之间的距离因此而靠近,从而形成彼此关心的社会风尚。你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会得到别人的帮助,只有“我为人人”方有“人人为我”。

     若是每个人都吝惜自己的付出,总是等着别人来帮助自己,这世界恐怕就会变得冷漠而孤独了。 记得有这么一则寓言,写的是地狱里的人自私自利,只为自己。由于勺柄太长,自己无法把汤送到自己的嘴里,故无法进餐,个个面黄肌瘦。而天堂里的人用长柄勺将菜往别人口里送,互相帮助,住在那里的人个个幸福欢乐。一则寓言,引发人们的沉思。乐于助人,帮助别人,别人得助,自己也受惠。助人自然是一种无私的付出。一个团体若有无私的付出精神,其力量最强大。

     非洲蚂蚁在大火包围时迅速抱成一团,随着稀里啪啦的响声冲出了火海。若是每只蚂蚁不懂得互助,害怕自己处于“蚂蚁球”的边缘被烧死而各奔东西,结果恐怕无一幸免;但是无私的付出精神使大半蚂蚁生存下来了。可见,有付出方有获得,而无私的付出,有时得到的竟然是整个生命啊!那些在别人遇到困难时“悄悄走开”的人不懂这个道理。他应该想到:这样做,当自己遇到困难时将孤立无援。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大唱“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老调,那是他们不懂得得到与付出之间的关系。我们应该反对这种观点,主张乐于助人,乐于付出,并付诸行动,每当需要付出时,都能“悄悄走来”。

     【简评】作者在文章一开始时便将题目提供的两则材料结合起来进行思考,提出了“得到”与“付出”这一刘一矛盾,并对如何解决这对矛盾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首先要付出,然后才能得到。这就为全文论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接着作者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将事实论证与说理论证结合起来,将正面论证与反面论证结合起来,对中心论点展开了层层的论述,并归纳出这样的结论:要乐于助人,乐于付出,并付诸行动。由于作者能运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全文分析论证自始至终都贯穿着辩证的观点,所以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论述过程,有理有据,正反对照,令人服。而寓言和 “非洲蚂蚁”这两则材料的运用,不仅使枯燥无味的议论文变得生动可读,更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 《玫瑰手》
  •  某杂志社作调查:“你对同学最赞赏的品质是什么?”调查结果,排第一位的是“乐于助人”。又闻某单位在一些青少年中作不记名问卷调查:“你如果遇到别人碰上麻烦事时会怎样对待?”回答“悄悄走开”的人不少。 我们在走过了一段缺少温情的沙漠之后,我们在听到、见到一桩桩“见死不救”的报道后,似乎越来越感到“乐于助人”的重要性了。但是同时我们似乎又陷人这样一个“怪圈”,我们都渴望在困难中有人援手,而当别人落难时,却一个个避之惟恐不及。这是怎样奇怪的一种心态呀。 诚然,所谓“乐于助人”并不是指帮别人几个小忙,当遇见歹徒行凶时,这时的“乐于助人”将升华为一种正义与生命的选择。

     我们不能也无法要求每一个人在这种情况下都勇于献出生命去救人,但是设身处地、将心比心地想一想,当你遇到这种问题时,你是多么希望能有人对你伸出援手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同样的道理,“你对别人的苦难无动于衷,却要求别人对你处处关怀”,这恐怕是一种荒诞到近乎无耻的想法了吧。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乐于助人”必然是一种双方面的互助。

     徐洪刚力搏歹徒,身负重伤,被他感动了的人们向他伸出援手,给他精心呵护。徐虎师傅几年如一日地服务于群众,而群众又用他们的心声让社会了解了徐虎。报酬是在奉献中得到的,人们的关怀是因为你的付出。只有你能做到乐于助人,别人才会在你困难时乐于助你,只有人人都献出一点,这个世界才能充满爱。 我真的希望如果再次调查“你对同学最赞赏的品质是什么”时,答案依然是“乐于助人,’;我也真的希望如果再次调查“你如果遇到别人碰上麻烦事时会怎样”,答案是“帮助他”。

     【简评】本文最大的特点不是对提供的材料直接取而论之,而是通过填密的分析,从两个材料的内在联系中揭示出问题的本质:“助人为乐”亦即“从奉献中获得”。围绕这一论点,文章在对人对己两个方面的 分析中,所举的实例紧扣论点,所作的议论很讲究分寸,并没有把问题绝对化,使人读来感到入情入理,乐于接受。这无疑是一种成功的议论艺术。还有标题,不但使人感到新颖而富有文采,更能使人从哲理诗般的启迪中,真正理解“助人为乐”亦即“从奉献中获得”这一真谛,并在今后的生活中付诸实践。上述这些都是本文的显著特点,也是本文取得成功的原因所在。

  • 《值得我们赞美的小草》
  •     大干世界里,有许多值得赞赏的事物。有人喜欢葱郁挺直的木,有人酷娇艳芬芳的朵,而我却敬佩那一棵棵默默无闻的小。 在布满乱石的山冈上,在茂密的树丛中,在肥沃的田野里,在喧闹的小溪旁,到处都有小草的踪影。无论在炎热、干燥的条件下,还是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小草毫无畏惧,顽强地生长着。即使把它的茎叶全部拔掉,只要它的根还埋在土里,一场风雨过后,新的茎叶便会长出来,正如古人诗里所写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小草有着多么顽强的生命力啊! 小草是平凡的。当人们正在欣赏那些牡丹、芍药、水仙的色艳幽香时,有谁会想起它,有谁会注意它呢?

        当花匠们正精心地整修着那些造型美观的青松时,又有谁会去给小草浇一次水呢?可怜的小草,它任凭风吹雨打、车马践踏,有谁关心过它、爱护过它呢了小草太平凡了。 然而,每当冬去春来,小草总是第一个从睡梦中苏醒,为大地披仁绿装,让大地充满生机、充满活力。在公园里,随处可以看见小草的倩影。那嫩绿的草坪,像一块块尤瑕的翡翠,像一张张软绵绵的地毯,给游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

        小草不光可以美化环境,还有其他的作用呢!它可以吸收二氧化碳,经过光合作用制造出氧气,供我们呼吸;它的根可以抓住上壤,不让土壤流失;它们聚集在一起,成为草原,还可以供人放牧; 它腐烂后变成肥料,可以供农作物生长……小草的作用这么大,可它对人类无所求,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一生。小草的精神多么可贵啊! 我要歌颂小草,它平凡、伟大,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不图名、不图利,把自己的一切给了人们。小草的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和赞美吗?

  • 《助人为乐的议论文》
  •     某杂志社作调查:“你对同学最赞赏的品质是什么?”调查结果,排在第一位的是“乐于助人”。又有某单位在一些青少年中作不记名问卷调查:“你遇到别人碰上麻烦事时怎么办?”回答“悄悄走开”的人不少。 说与做为什么形成截然反差?为什么不能够统一?为什么希望得到别人的帮助而不愿在别人需要帮助时伸出援助之手? 假如人人都赞赏“助人为乐”却又不身体力行,那么这个世界就没有关怀、友,仅剩下自私、冷漠,这样的世界会是怎样的世界?! 要“赞赏”助人为乐。 我们应该扶持“助人为乐”之正气,弘扬民族优良传统,使之发扬光大。

        对助人为乐之人,我们不能讥笑他们是 “傻子”,而应视他们为榜样,努力向他们学习。徐洪刚在歹徒面前挺身而出,我们应学习他勇于助人的大无畏精神;李素丽十多年如一日想乘客所想,忧乘客所忧,这种在平凡岗位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也值得我们效仿……这样才能使助人为乐之精神永远发扬光大,使其具有更加强大的生命力。 我们更应该踏踏实实地去“做”。 总希望他人去“助人为乐”而自己却不做,这是一种自私的心理:仅想从别人那儿得到帮助而不想给予、付出。作为社会中的一分子,我们有义务有责任去助人,这也是时代的呼唤、时代的需要。从我做起,从自己身边每件小事做起,那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便不是自私、冷漠的,我们的社会便是充满爱与关怀的社会,像歌中唱的那样:“这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助人为乐,我们要倡导这一精神,更要自己去做。

  • 《乐于助人,从自己做起》
  •    某杂志社作过调查:青少年对同学最赞赏的品质是乐于助人。无独有偶,另一单位在青少年中作不记名调查,回答 “如果别人遇到困难时”“悄悄走开”的人不少。这两种自相矛盾的结果使我觉得:乐于助人首先要从自己做起。 乐于助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青少年要继承和发扬这种美德,看到他人有困难时,要伸出援助之手。可如今学生只注重成绩,不大关心公益活动。不少同学以为现在不崇尚助人为乐,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于是遇到别人有困难时,总是悄悄走开。这样久而久之,不仅助长了同学们的自私之心,而且还淡化了人与人之间的深情,将来大家彼此看到的是一张张冷漠的面孔。

        这难道是我们期望的吗?不!另外,由于时下社会丑恶之风吹人校园,有的同学片面地认为助人为乐的行为属矫揉造作,这也使得他们要伸出援助之手时犹豫不决,始终鼓不起勇气。这两方面的原因造成了时下青少年乐于助人没有从自己做起。 但也正因为如此,使得很多同学对乐于助人的同学感到十分钦佩。这表明他们心底里也是想帮助别人的,只是始终没有从自己做起。怎样才能乐于助人从自己做起呢?

        首先,要建立正确的苦乐观,助人有时是苦,但帮助别人之后那份精神上的满足却是人生的最大快乐。其次,要鼓起勇气,不怕他人嫌疑猜测,真金不怕火炼,真正的乐于助人是会受到赞赏的。只要做到这两点,乐于助人一定会成为新时代的新风尚。 从自己做起,帮助别人,受帮助的人又会唤起心去帮助别人。让我们追求真善美。让我们乐于助人,从自己做起!

     

        【简评】既没有激昂雄辩的辞藻,又没有引经据典,能写出好的议论文吗?回答是:“能!”这篇作文就是一例。首先看标题。这个标题显然是作者根据考卷提供的材料,联系实际,经过思考后拟定的,所以论点是正确的,达到了作文考试最关键的一点要求。再看文中对时下青少年不愿乐于助人的分析,作者既讲了主观原因,又讲了客观原因,体现了辩证的观点。接着再看两点建议。这两点建议是在肯定上述理论认识的基础上,从更加强调发挥主观能动性这一观点出发而提出的。这样就使论述更加完整,题旨更加鲜明而突出。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写提供材料的应试议论文,最关键的并不在精彩的辩词和旁征博引,而是要按照基本要求去写,只要能写出达到要求水平的作文,就是一篇好作文。

  • 《关于乐于助人的作文》
  •     我们赞赏许多美德:勇毅、勤奋、坦诚、谦逊。闪射这种种美德光辉的行为都不止一次让我们青春的热血沸腾。但若静心思忖“最赞赏同学什么品质”?我们的确会工工整整地写上“乐于助人”四个大字。

        是呵,当我们还在妈妈怀抱的时候,就谙熟了司马光砸破水缸救同伴的故事。我们钦羡那位古代少年的机智,更赞赏他助人的美德。这之后,从金庸笔下“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胡斐大侠到《悲惨世界》里悲天悯人的米里哀主教,都熏陶着我们纯真的心灵。这其中,最强烈感召我们的当然还是平凡而伟大的雷锋,“哦,必须把赶路的大嫂护送到家,现在是夜深、雨大、路远、泥泞!”《雷锋之歌》的节奏敲击出我们成长的步点。我们形成了一种理性的念:“助人为乐”是人类文明绽放出的灿烂朵,“助人为乐”是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基石。

        不是吗?当攀登香炉峰的“第二台阶”时,你多么需要同学有力的手拉上一把;当雨夜淋在汽车站时,你多么渴望与同学共同撑开一柄小小的折伞;当几何图形已被徐抹成乱蛛网时,你多么企盼同学轻轻擦掉纷乱的笔道,再准确填画上清晰的辅助线。正是无数的生活经验,将“乐于助人”推上了我们心中美德的第一位。

        但是,面对“别人碰上麻烦事”的提问,不少青少年却抛弃了“乐于助人”,而选择了“悄悄走开”。是的,在生活实际的答卷上也有许多同样的选择。我曾看到,一个路人滑倒在寒风冰里,放学的同学笑得前仰后合却无一人上前搀扶;我还曾读到,流氓闯人某校女生宿舍施暴,隔壁8名男生,一个个屏气敛声,把头缩进棉被……可卑呵,为什么我们的知与行如此背离?今天,面对反差巨大的两份调查,我不禁再次沉思:为什么我们最赞赏的品质,在需要自己身体力行时,却缩裹进了明哲保身的硬二壳,如寒风冰雪,没有半点青春的热度?

        是的,可能你也曾滑倒在地领受过他人的嘲谑,可能你自觉敌不过凶横的暴徒:任何冷漠总可以找到堂皇的理由。但这些理由的本质却是卑劣,因为,人类文明的灿烂花朵就从这里凋败,人类社会的基石就从这里销蚀。

        同学们,种种美德点燃着我们青春的热血,从司马光到雷锋的榜样也应是我们选择的准绳。人类文明将在我们手中发扬光大,让我们把“乐于助人”四个大字端正地书写人自己人生的答卷。

  • 《陈伊玲的故事》
  •     考场上,声乐专家们以赞赏的目光,集中在一个装束雅致,亭亭玉立的少女身上。她的音色美丽,音域宽广,两首歌曲唱完了,那动人的歌声,还好象在大厅里轻柔地飘荡.她名叫陈伊玲,才二十岁,。从部队文工团转业回来,在工厂做行政工作。她一直深深地热声乐艺术,这次声乐考试,专家们也都对她寄予很大的希望。一星期后,她将参加第二次考试。

        可是,就在第二次考试前夕,发生了意料不到的事情。台风造成的电线走火,把陈伊玲居住的里弄烧成了一片瓦砾。面对这种情况,陈伊玲好象忘记了迫在眉睫的考试,仍象往日在工厂时一样,积极热情地参加了安置灾民的工作。由于劳累过度,她的嗓音变哑了。

        复试的时候,陈伊玲又站在考场上,但是她的镇定无法掩盖她脸上的困倦,她的声音与初试也判若两人。望着她那黯然无神的眼睛,专家们大为失望,都显出询问的神情。陈伊玲的嘴角上,也流露出一丝无法诉说的焦虑,她不愿为自己诉说。复试以后,她只是用充满歉意的目光向大家望了望,就离开了考场。对于这场决定自己前途的考试,她并非无动于衷,但是,她不顾个人得失,又积极地投入了救灾的战斗。

        然而,这第二次考试并不意味着陈伊玲举足艺术之路的失败。专家们研究了她的两次截然不同的考试成绩,为了不埋没人才,来到她家访问。看到她在断墙碎瓦中忙碌的身影,专家们深深为之感动,决定破格录取她。

        陈伊玲被录取了!这个深沉的少女,怀着对人民对党的一片忠诚,终于走上了早已向往的艺术道路。

  • 《母亲受赞赏》
  • 中华民族向有赞美母亲的传统,因为厉史上许多伟大人物的成长都和母亲的熏陶分不开。北宋大科学家沈括的科学著述《梦溪笔谈》所取得的卓著成就,是和他母亲许氏的启发与鼓励分不开的。诸葛亮的“诫子书”虽然精湛,但如果没有诸葛瞻的母亲黄氏的认真执教,也不会造就出那样忠实于汉皇的诸葛亮式人物。古代如此,当代也不例外。朱德同志生前在“回忆我的母亲”一文中,曾深沉地感谢那勤劳俭朴、宽厚仁慈的母亲,教给了他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名作家老舍先生在纪念母亲的时候,也有一段感人肺腑的文字:“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过起码有百位教师吧.其中有给我很大影响的,也有毫无影响的,但是我的真正的老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一个民族的素养,是和母亲的精心培育密不可分的。母亲为养育德、智、体、美、劳兼备的儿女付出了艰辛的代价。因此,对母亲的赞美,理所当然地构成了本民族的优良传统。这个传统,在我们这一代不仅不应该失传,而且应该继续发扬光大。令人振奋的是,近年来我市各级妇联组织,一直勤恳不懈地抓紧这方面的理论研究与组织工作,目前已取得一定的成果,许多家长,在教子成才方面作出了榜样。

    沈阳飞机制造公司的工程技术人员陈淑芳和周瑾明就是教子有方的一对模范夫妻,他们以身作则,为孩子做表率;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注意培养孩子的五种能力(组织、管理、分析、研究、解决问题),使S个孩子都成为令人欣羡的人才。

    这样值得赞美的母亲,何止万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