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宋朝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04-30 00:52:12
  • 《游红山公园荷花池》
  • 宋朝诗人杨万里曾用“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赞美荷花,这次我终于也能一睹红山公园里荷花池的美景了。

    远远望去荷塘就像一块巨大的绿毯,上面点缀着一颗颗粉的、红的、白的“宝石”。微风乍起吹来阵阵清香,真是沁人心脾。

    走进一瞧,荷花千姿百态各不相同。有的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就好似一个个粉红的大桃子,看着就能让人垂涎三尺。有的荷花才开两三片花瓣儿,宛如一位害羞的小姑娘。有的全开放的荷花,露出中间黄色圆圆的莲蓬。一片片似绿盘的荷叶像荷花仙子们的绿裙子。风一来,它们就随风舞动,仿佛一群优雅的小仙女翩翩起舞,跳的是那么美丽动人。周围的小蜻蜓、小蜜蜂们也飞来为它们伴舞。

    荷叶上面还带着一些如珍珠一样晶莹透亮的水珠。有的把荷叶当成它的小床,正躺在里面呼呼大睡呢!有的在荷叶的一角摇摇欲坠,像是在准备表演跳水。

    在绿油油的荷叶下,时不时地会冒出几个小泡泡,你们猜那些小泡泡是哪儿来的呢?其实那是小鱼们正在吐泡泡玩呢!

    这次,游荷花池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真是不虚此行。

  • 《天下文人范中淹》
  • 要说整个宋朝最有名的文人,那无疑是天下文人范中淹,他作为宋朝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少年时求学的经厉可真是“宝剑锋而磨砺出” 。

    少年时的范仲淹每日读书,为了省钱,节约时间,范中淹将凝固的粥分为四块,早上两块,晚上两块,而目每顿都是几根咸菜配两块粥,试问,这样的坚持,有几人能够做到。

    中年时的他被称为“三光大臣”在皇上提出百官为皇后庆祝生日时,他因不合礼法反对对皇上提意见,第一次被贬;在皇上想要废掉皇后时,他因不合规矩反对皇上废后,第二次被贬;在朝中官员结党营私、滥用权力时,他揭发奸臣反被陷害,第三次被贬。每次他被贬时,都有人夸赞他的行为是极为荣耀的。

    他被人称为“小范老子”在老年时期。在戍边西北、抵御外敌时,他修修筑城寨、选将换兵、改变战争策略,威震西夏。

    在晚年时期,范仲淹义不容辞地为君王分担重任,解决国家问题,即使被贬也在所不惜。

    正是因为范仲淹从小勤奋刻苦、严于律已,后来才成为了德才兼备的人才。

  • 《我最喜欢的文人》
  •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的宋朝,王安石决定实行变法,以苏轼为首的保守派却反对变法。然而这针锋相对的两个人恰好就是我最喜欢的文人。

    苏轼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观主义者,40多岁时,被王安石的部下陷害,遭遇乌台诗案,被罢免官职。“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从此开始,苏轼便开始了他颠沛流离的被贬生涯。然而他在被贬的过程中,早已坦然地接受了自己的命运,积极乐观的面对生活。他不在乎名利和物质享受,即使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他也能保持自己精神世界的丰盈。同时,他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吃货。不仅如此,他还十分浪漫、有想象力,而我也喜欢沉浸在自己世界里,就如他的《水调歌头》一样。我在他诗词中找到了许多的共鸣。虽然他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颗耀眼的巨星,但是人无完人,苏轼也有一些致命的缺点。他不会识人,胸无城府,对人毫无戒备之心。而我也曾经犯过这样严重的错误:我之前结交的两个好朋友,一个有暴力倾向,经常对我动手;一个老喜欢骂脏话,我和他在一起时总是忍辱负重。他们给我造成了许多麻烦,最后我不得不中断了和他们作为好朋友的关系。

    而他的政敌王安石,也是我非常崇拜的文人之一。王安石早年家庭境遇非常不错,并且很快得到了皇帝的赏识。那时的他欣喜若狂,充满信心。怀揣着远大抱负的他来到了官场上,准备大显身手。然而他的变法生涯并不顺风顺水,遭到了苏轼等保守派的反对。虽然王安石的变法,对老百姓带来了很大的损失,不过在官场上并不存在对与错,只有利与弊。虽然王安石不惧风雨,但他处理事情过于刚硬,不懂得变通,导致变法最后以失败为告终。虽然我们的生活中不会经历变法这么宏大的事业,但我们可以吸取王安石的教训,做好眼下的每一件事,同时要懂得尊重吸纳别人的意见。

    不过王安石让我最大的收获是,梦想就如同射箭的靶子,没有了它,那我们每天拉弓是为了什么?在我们的人生中,不仅要需要苏轼的乐观积极,还要向王安石一样拥有远大的抱负和永不认输的精神。

  • 《不一样的新年》
  •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宋朝王安石的这一句诗大家已再熟悉不过了,一看到这句诗便不由自主想到这个历史悠久、中国人最为重视的节日——春节。

    以往的春节,家家户户都贴上了红色的对联,挂上了红红的灯笼。孩童手里拿着长辈给的红包,男女、老少,脸上都充斥着节日的色彩。满桌的佳肴香味扑鼻而来。家人围坐在桌旁,共进团圆餐,荤菜、冷盘、热炒、点心,应有尽有。大家互相夹菜,斟饮料,时不时地向年老者敬酒,一起说说笑笑,互送祝福。

    但今年的春节截然不同,一则“新型冠状病毒”的消息遍布全球,为了能切断病毒传播途径,遏制感染疫情蔓延势头,所有人都放下了老传统,形成“新年俗”。不能走亲访友,不能家庭聚餐,没有了欢声笑语,所有人的心都被“新型冠状病毒”牵动着......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疫情发生以来,广大医务工作者不顾个人安危,舍小家,为大家,迎难而上,英勇战在最前线,为保护人民生命健康作出重大贡献,就连83岁的钟南山爷爷也站在了一线,不仅是钟南山爷爷还有李兰娟院士等人,而且还有许许多多坚守在一线的逆行者。

    从窗台远眺我家楼下的街道,铺户大门紧闭,街道上只有零零星星戴着口罩来往的人。但每个小区、岔路口、高速路口,都是工作者在执勤,他们为进出的人量体温、登记信息......前几天,我县第一人民医院三位白衣天使驰援武汉,投身抗击新型病毒第一线,他们冒着被感染的风险依然前往,他们用自己的一份力和病毒作斗争,你们一定要平安归来!

    作为小学生的我们,或许不能像他们一样站出来、不能奔赴一线,但是我们能不出门,好好待在家里,就为抗击疫情出了一份力。我们能现在好好学习,在将来长大了接过他们的重担。

    在大家的努力下,我们一定会战胜这场疫情。疫情虽强,但我们更强,这个不一样的春节,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我坚信,我们一定能战胜这次疫情。

  • 《读《弱宋—造极之世》有感》
  • 说起宋朝,好像从来跟“国泰民安”“盛世华年”这种溢美之词没什么交集,历来有“孤秦、陋宋”的说法,也有“铁血强宋”这种带有反讽的称谓。王安石新法被废,郁然病逝;岳武穆被陷害蒙冤,死于莫须有,忠贞为国的辛稼轩、陆放翁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这真的就是宋朝的全部么?

    01

    刚刚读完陈胜利的《弱宋——造极之世》告诉我,并不是这样。书中总结,宋王朝名士辈出、士人风骨最盛,成就了民族精神发展史上史诗般的记忆;在国家治理以及文化之域,留下了浓墨重彩,所谓“弱宋”,堪称“盛宋”,她创造出了古代政治文明的高峰。

    看书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弱宋”是我国历朝历代里仅有的统治时间超过三百年的王朝,自太祖开国到崖山海战历时三百一十九年,这期间拖死了辽、金,还差点把蒙古人给熬死,这是巧合么?并不是,原因当然有宋朝皇帝没有出过大过错以及王朝内部不断涌现的将帅之才,但我们要明白,自古以来打仗靠的是综合国力,哪怕盛世如文景、康乾,也被穷兵黩武的汉武帝、乾隆帝败光家底,导致王朝没落。

    宋朝呢,连养马的地方都没有,以步兵对战游牧民族骁勇善战的骑兵能支撑三百多年,靠的是丰厚的财力、宽松但团结的社会环境和昂扬向上的精神,这一切的一切,都离不开宋朝的士大夫精神。

    02

    什么是士大夫精神?我总结是坚守道德底线,追求高尚人格,对民族、对国家有高度的责任感。

    士大夫精神并不复杂,只是一种最原始、朴素、纯粹的情感,它是文死谏、武死战的壮烈,是不唯上、只唯实的耿直;具体了说,它是范仲淹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岳武穆的“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是陆放翁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是文天祥的“唯有一腔忠烈气,碧空常共暮云愁”……

    士大夫精神掀起了宋朝波澜壮阔的改革浪潮,涵养了风骨凛然的一代代士人。拿到现在看,它也是我们民族、我们国家必不可少的软实力,有了士大夫精神,国家才会有脊梁,才能真正的屹立在世界之巅。

    03

    当然,对于士大夫精神我们也要辩证看待,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宋朝的谏官们忠于的是赵姓天子,而我们要忠于的是自己的祖国和人民;同时,“祖宗家法”以及被清朝歪曲的程朱理学等思想确实应该摒弃;但士大夫精神的精华我们应该更努力地去发扬。

    我认为,当代的士大夫精神,除了独善其身外更应该有锐意进取的改革精神。同时,我认为士大夫精神不是只有家财万贯、诗书传家者才能拥有。现在很多人都是从农村、从大山走出来,从城市的最底层出发,靠自己的顽强拼搏、不懈努力,在平凡岗位上发光发热,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些人和古代的“士大夫”也是一样的。

    04

    具体到个人,特别是教师这个特殊的岗位,践行新时代士大夫精神一是要努力学习各类知识充分武装自己,探索基于学科的课程综合化教学,开展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能够胜任各种教学工作,不负学校、家长对自己的期待;二是提升道德操守和待人处事能力,能够做到廉洁执教,更好的融入进学校这个大家庭;三是进一步增强爱岗敬业、敢于奉献的理念,将教学岗位作为践行士大夫精神的最佳载体,努力实现个人价值。

  • 《宋代时的我》
  • 宋代末年,金朝已派兵侵犯宋朝……我正抱着一本《上下五千年》看得有滋有味,突然,我发现自己融入了《上下五千年》了,“啊!不要!”

    醒来时发现,这里的房子小小的,路上的人对我指指点点:“哇!这是什么衣服。”“快来快来…”我赶紧用身上的元宝买了房子,衣服,有听说宋朝急需用兵,就去参军了。

    开始,我发现,这里有很多火药,于是我买起火药来了,有一天,我闲来无事。搓了一个火药球,放在铁管里,“砰”地一声,墙上的一只蜘蛛被烧成了灰。

    于是我灵机一动,对,我可以制作一个王炸轰天雷。

    经过十多天的努力,我终于做出了王炸轰天雷,我就拿着它见了岳飞说:“这王炸轰天雷威力很大制作简单请您是一下。”岳飞试了一下,果然厉害,马上上奏给徽宗,徽宗见了马上给我封了左丞相,右丞相。我立马把这些武器,发放各个城池,在曾经大破辽国的阿骨打被炸成重伤,就连金主完颜也说:“此乃神剑也。”

    在吞并金国同时,我晕了过去,醒来后,发现上面的历史改写了:“宋代末年,程钢带领众位将士打败了金国。”

    每当人们评说这段历史时,我心里就乐滋滋的。

  • 《我爱桂花》
  • 宋朝朱熹写诗:“叶密千层绿,花开万点黄。”桂花是中秋时节特有的景物。星期天,我到小区里赏桂花。

    刚下楼就闻到了桂花的幽香,我陶醉在这幽香之中。真是“桂子花开,十里飘香”啊!

    桂花树叶子郁郁葱葱,十分茂盛。远远看去像一把绿色的大伞,上面点缀着一些小花,小花若隐若现。近看叶子是翠绿的,叶子上有很多细小的茎,像蜘蛛网一样。叶子摸着硬硬的,边缘是锯齿形的。桂花是金色的,花很小巧,有四片花瓣,每片花瓣只有小米粒那么大,中间有两个小的几乎看不见的花蕊。桂花有的躲在绿叶底下,像一位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欲开未开。有的像一个小婴儿,含着花苞,随时准备着绽放。还有的已经全开了,像一位姿态优雅的仙女,露出美丽的笑脸。

    我摇了摇桂花树,桂花就像可爱的小精灵,纷纷落下。又像下了一场香香的桂花雨,那景象十分美丽。

    桂花的用途很多,可以做桂花糕、桂花酒、桂花枕,晒干了还可以泡茶喝。桂花虽然不太引人注目,但是有着无私奉献的精神。我也要像桂花一样做一个有用的人。

  • 《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
  • 出自宋朝诗人吕本中的作品《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其古诗全文如下: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

    【注释】

    ⑴采桑子:词牌名。又名“丑奴儿令”、“罗敷艳歌”、“罗敷媚”。

    ⑵君:这里指词人的妻子。一说此词为妻子思念丈夫。江楼:靠在江边的楼阁。

    ⑶暂满还亏:指月亮短暂的圆满之后又会有缺失。满,此指月圆;亏,此指月缺。

    【翻译】

    可恨你不像江边楼上高悬的明月,不管人们南北东西四处漂泊,明月都与人相伴不分离。可恨你就像江边楼上高悬的明月,刚刚圆满就又缺了,等到明月再圆不知还要等到何时。

  • 《纸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抛书午梦长》
  • 出自宋朝诗人蔡确的作品《水亭》,其古诗全文如下:

    纸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抛书午梦长。

    睡起莞然成独笑,数声渔笛在沧浪。

    【翻译】

    纸质的屏风,石头做的枕头,床是竹子的,看书觉得有些疲惫,随手将书抛在身边径自做午梦去。醒来感到精神一振,独自莞尔笑出了声,这时候从亭子外的江上传来几声渔笛,我此时的境遇像是《楚辞*渔父》里的那样吧。隔着纸屏风我枕在石头枕上,和衣卧在竹床上看书,倦意侵来,随手把书抛在身旁沉沉睡去。长长的一个午觉醒来后,觉得身体轻松多了,自己不禁出声微笑起来。耳边传来零星的渔笛,那应该是沧浪江上的渔民们在打鱼吧。

  • 《沈括出使的历史典故》
  • 自从宋真宗以后,宋朝一直依靠每年送大量银绢,维持了几十年跟辽朝暂时妥协的局面,但是辽朝欺宋朝软弱,想进一步侵占宋朝土地。

    公元1075年,辽朝派大臣萧禧到东京,要求划定边界。

    宋神宗派大臣跟萧禧谈判,双方争论了几天,没有结果。萧禧一定说黄嵬山(在今山西原平西南,嵬音wéi)一带三十里地方应该属于辽朝。宋神宗派去谈判的大臣不了解那里的地形,明知萧禧提出的是无理要求,又没法反驳他。宋神宗就另派沈括去谈判。

    沈括,原是支持王安石新法的官员。沈括不但办事认真细致,而且精通地理。他先到枢密院,从档案资料中把过去议定边界的文件都查清楚了,证明那块土地应该是属于宋朝的。他向宋神宗报告,宋神宗听了很高兴,就要沈括画成地图送给萧禧看,萧禧才没话说。

    宋神宗又派沈括出使上京(辽朝的京城,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南)。沈括首先收集了许多地理资料,并且叫随从的官员都背熟。到了上京,辽朝派宰相杨益戒跟沈括谈判边界,辽方提出的问题,沈括和官员们对答如流,有凭有据。杨益戒一看没有空子好钻,就板起脸来蛮横地说:“你们连这点土地都斤斤计较,难道想跟我们断绝友好关系吗?”

    沈括理直气壮地说:“你们背弃过去的盟约,想用武力来胁迫我们。真要闹翻了,我看你们也得不到便宜。”

    辽朝官员说不服沈括,又怕闹僵了,对他们没好处,只好放弃了他们的无理要求。

    沈括带着随员从辽朝回来,一路上,每经过一个地方,把那里的大山河流,险要关口,画成地图,还把当地的风俗人情,调查得清清楚楚。回到东京以后,他把这些资料整理起来,献给宋神宗。宋神宗认为沈括立了功,拜他为翰林学士。

    沈括为了维护宋朝边境的安全,十分重视地形勘察。有一次,宋神宗派他到定州(今河北定县)去巡视。他假装在那里打猎,了二十多天时间,详细考察了定州边境的地形,还用木屑和融化的蜡捏制成一个立体模型。回到定州后,沈括要木工用木板根据他的模型,雕刻出木制的模型,献给宋神宗。这种立体地图模型当然比绘制在纸上的地图更清楚了。

    宋神宗对沈括画的地图和制作的地图模型很感兴趣。第二年,就叫沈括编制一份全国地图。但是不久,沈括受人诬告,被朝廷贬谪到随州(今湖北随县)去。在那里,环境虽然很困难,但是他坚持绘制没有画完的地图;后来,他换了几个地方的官职,也是一面考察地理,一面修订地图,坚持了十二年,终于完成了当时最准确的一本全国地图——《天下郡国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