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中华儿女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04-24 21:46:47
  • 《以吾辈之青春,护盛世之中华作文500字》
  • 家国情怀是什么?是中华儿女浴血奋战,保家卫国的决心;是华夏子孙在国家有难时的拳拳爱国之心;是千百年来中华儿女奋勇拼搏,使中国焕然一新的坚持之心……

    俗话说得好:家是小家,国是大家。虽然我们的国家已经变得非常强大,但是我们仍然不能忘记来自历史的耻辱: 918事件、南京大屠杀、火烧圆明园等等。曾经有一名日本网友表示:历史都已经过去了,为什么中国人还要揪着不放呢?一位中国网友当场怒了:“为啥?就因为你们在中国土地上干的千千万万散尽天良的恶事。还有,我们并不是只为了揭露你们的残忍,还要以此告诫后人——这就是前车之鉴。

    是啊,中国现在军事、经济等各个方面都已领先许多国家了,整个社会一副政通人和、安居乐业的风貌。但大伙儿有没有这样想过:如果不是祖辈们浴血奋战,我们的生活有这么幸福吗?

    现在,许多青少年都沉迷于手机之中。虽然说嘴上“爱国”,但是我们难道只是嘴上喊一下“爱国”就够了吗?现在,青少年有着良好的学习环境,我们更应当好好学习,将来好报效国家啊!

    最后,我想说:“只有国家好,千家万户才更好。无论什么时候,青少年都是国家的领跑者和传承者,少年强则国强。让我们从小担当起民族兴盛和国家强大的重任——以吾辈之青春,护盛世之中华!”

  • 《党在我心中》
  • 党,一个多么熟悉的名字,它养育了我们中华儿女,谱写了一首首“生命之歌”

    党的标志是党徽,它是镰刀与锤头穿插而成,那金黄色的党徽,加上红彤彤的红旗底色,让我深深体会到劳动人民在党的领导下,通过辛苦的劳动,生活越过越红火。如今,我们有了多功能电视机;有了欢乐的学习气氛;有了追授知识大量书籍;有了漂漂亮亮的新衣服……党给予了我们太多太多。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回报党。

    今天,长沙晚报组织我校园小记者到湘绣博物馆绣党徽。排了很久的队,才轮到我们这组。我接过绣针激动不已。每绣一针,我都感到热血沸腾。眼前浮现出那些革命战争血与火的场景,从战争时期到和平年代,党走过了多么艰辛的路。绣党徽虽然是件小事,但却包含着我们对党、对中华母亲纯洁无私的

    我们终于绣好了枚党徽,在灯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我们双手捧着,恭敬地将它献给党。并大喊一声:“Happy Birthday!”

  • 《红旗飘飘》
  •     “红旗飘、太阳升、中华儿女庆翻身……”几十年过去了,但附中的校歌仍然时时萦绕在耳边。它伴随我在人生的征途中搏击风云,经历失败与成功、痛苦与欢乐,在逆境中给我力盘,在困难中给我支持,在胜利中促我饮水思源。亲爱的母校,使我永远不忘。

        附中当时在北京市以至全国十分出名。“起点高,要求严,墓础厚,方法活”是它的四个特点。

        首先,由于学校质量高,希望人学的人多,新生人学成绩好,“起点高”。这是搞好教学的良好墓础。

        接着,学生人学后学习上的要求十分严格。学生本身有一种自豪感,自我要求就很严,向上精神颇浓,不甘落人后。教师方面,事业心很强。工作十分认真,对基本概念的掌握、应用能力、计算能力直到书写格式都要求很严,一丝不荀,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牢固的知识基础。

        再说“基础厚、方法活”方面:附中的学风是强调基础概念讲深讲透,课堂上一再强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真正弄值所学内容,复习中强调弄透基础知识,强调做题、应用,反对侥幸心理,从来不搞押题、划重点之类。自习课上,也不作任何限制,让学生根据自己情况分配时间,使学生的主观动性得到充分发挥,锻炼了自学能力。这些良好的学风加上丰富的课外学习活动使学生获益匪浅。上大学后,许多附中校友包括当年学习不很优秀的学生,都比其他中学来的同学能力强,基础好。

        附中不仅教学突出,而且政治思想活跃,生活内容丰富,十分重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班主任工作十分扎实,对学生要求严格又十分亲切。班上开辟生活园地墙报,讨论班级生活中各种倾向性问题,提高学生鉴别能力并形成良好班风。集体主义观念很强,每天课后、饭后,总有同学三三两两谈心、互相帮助、互相监督,不做有损于集体的事。周记是思想教育的一个阵地,班主任一次次地评改周记,指出缺点,树立方向,使之成为师生思想交流的阵地。

        附中的文体活动十分活跃,那200米跑道的操场是我最难忘的地方,那里几乎洒追了我的汗水。也留下了我成长的脚印。每天天一亮我们便从栓马桩宿舍沿护城河穿和平门跑到学校。在操场进行半小时早训练。一年四季从不间断,我参加过体操队、田径队,在高考复习阶段都不曾停止锻炼,终生养成体育锻炼的好习惯,给以后几十年的艰苦工作准备了良好的条件。

        附中还有一点很突出,便是全校上下拧成一股绳,全都以搞好教学为自己的天职,上至校长老师、下到职员工友,全以教学为中心,工作兢兢业业,给学生树立了良好榜样,例如,我们常常在清晨早锻炼时看到理、化实验室灯火通明,实验室管理员已在为我们准备实验。教导处老师发放学生成绩册时,常常对学生讲几句鼓励和引导的话,使学生倍感亲切。

        总之,附中六年是我自觉确立人生道路的时期,是我由一个幼稚的孩童,逐渐成熟的重要时期。在附中生活的某些情景常常浮现于我脑海,令我激动,给我力童。往往在情不自禁中会哼起附中的校歌,继续前进。望母校发扬“健康、好学、团结、前进”的好校风,培养出更多“老老实实为人民”的有用之才。

  • 《赤诚的中华儿女》
  •     在一个阳光灿烂的秋日,我访问了著名的心脏外科专家苏鸿熙教授。不大的客厅里,摆着一对朴素的沙发,墙上挂着两幅我国传统的山水画。苏教授今年已经六十六岁了,虽然鬓发斑白,但炯炯有神的双眸仍然透着一股蓬勃的朝气。他招呼我坐下,从相册里取出一张微微发黄的照片:背景是茫茫大海,年轻的苏鸿熙和三个青年在甲板上相依而坐。照片背面题着一首小诗:“青年衣翩翩,翘首望飞雁,大洋终有际,何日方得迈?”我们的话题便从这张照片谈起。

        苏教授呷了一口茶,回忆起当年的情景:“那是一九四九年初秋,我们四个人从香港登_L海轮,横渡太平洋,到了芝加哥。在美国的七年里,我无时无刻不在怀念远方的母亲。当时,中美之间已经断绝了一切往来,得不到一点来自祖国的消息,我常常痴情地坐在海滩上,望着遥远的东方,默默地为祖国祝福。游子泪,是无色的血呵!一天,我路过一家不引人注目的小书店,意外地发现书架上摆着一本《中国建设》,我迫不及待地翻开,那熟悉而又陌生的山河田园,名胜古迹,那一张张诚朴的笑脸,那一处处崭新的建筑……我简直不是在看,而是在吞。从那以后,我便定期去买,并将它分送给要好的同学、朋友。让他们也和我一起分享这种喜悦。为此,美国联邦调查局还把我当做赤色分子,列入了“嫌疑”名单。

        “初到美国,我是学麻醉的。为了填补祖国心脏外科的空白,我放弃了待遇优厚的麻醉专业,潜心攻读心脏外科,恨不得把全身每一个毛孔都变成智慧的口袋,多装一点知识带回国。为了晌买两台回国开展工作所必需的人工心肺机,我不但拿出了多年的全部积蓄,还帮助别人做试验、值夜班、甚至到饭店去洗碗。一九五六年秋,我正式向美国移民局申请回国。在那中美往来遭受封锁的特殊年代,要跨越万里大洋,谈何容易。报告刚递上去,就遭到了美国联邦调查局的传讯。他们把我带到一间阴森恐怖的小屋里。“你为什么要回国?你为什么不回台湾?”传讯人板着冰冷的面孔,连珠炮似的提出了一个接一个的问题。你和北京有什么关系?当他们知道什么也问不出来时,就撕下了假面具,威胁地告诉我:听说你为大陆准备了一份厚礼,告诉你,这是违反禁运法的,你连一根导管也别想带出去。为了避免联邦调查局再找麻烦,我和美国妻子苏锦商定,趁人们欢渡圣诞节之际,悄悄地离开美国。她先持着结婚前办理的美国公民护照,以到加拿大度假之名,绕道蒙特利尔,飞往伦敦。我则取道纽约,乘船横渡大西洋,在伦敦与苏锦相会。然后,再一同飞往祖国···。

        “回国后你是怎么生活的呢?”我问道。

        苏鸿熙淡淡一笑:“有欢乐和欣慰,也有苦恼和愁怅…”

        苏鸿熙回国后,立即投入了紧张的工作,背起犁耙在心外科空白的荒漠上忘我地耕耘。他常常忘记吃饭,休息,甚至忘了家。妻子从异国初来乍到,人地生疏,水土不服,生活很不习惯,可是,他没有给以一个做丈夫的应有的关怀体贴,甚至当儿子呱呱坠地后,他也很少腾出时间,亲一亲、抱一抱。一天,苏鸿熙在手术室里不小心滑倒,手腕碰在坚硬的水泥地上,虽然痛得钻心,他却没有吭声,一直坚持到做完手术才发现他的手腕肿的象馒头一样,经检查是腕骨粉碎性骨折。功夫不负有心人,回国的第二年,苏鸿熙便成功地施行了我国第一例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接着,又完成了三联症、四联症、主动脉窦瘤、主动脉瘤、心脏粘液瘤等复杂的手术。然而,生活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三年暂时困难时期,苏鸿熙家的饭桌上,也摆上了苞谷面的金银卷和裹着菜叶的贴饼。过度的疲劳和不良的饮食使他常常两眼发黑,腿脚发软,甚至晕倒在手术台上。可是他始终咬紧牙关硬挺着,从未向组织申请过任何补助。在十年动乱中,他的那些心爱的试验器皿被砸成碎片;浓缩着他生命精髓的书本,被焚烧撕毁多手术,停了,实验室,封了……他背上了“特嫌”、“历史反革命”、“反动学术权威”等帽子。尽管受到了这样不公正的待遇,但苏鸿熙教授仍然没有动心,仍把自己的根子深深地扎在祖国的大地上。粉碎“四人帮”后,年已花甲的苏鸿熙意志不减当年,立即将全身心倾注在自己热爱的事业中,他立下军令状,要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在有生之年,赶上国内外先进水平。这是一时冲动说大话吗?不多没有对祖国深深的爱,没有对事业高度的责任感,就不会有这样的气概。为了抢时间,苏鸿熙把过去每周一次的手术增加到四次、五次,有时一天就要做二例,甚至连续工作达十七个小时之久。仅一九八一年,苏鸿熙领导的心脏外科就完成了体外循环手术九十五例,其中包括难度较大的右室双出口矫正术、大血管扭转合并室间隔缺损矫正修补手术等。他献给祖国的不是感叹和泪水,而是一颗滚烫的赤子之心。

        我指着手里照片上其他的三个人,问道:“苏教授,如今他们三个在哪儿?”

        “在美国。上次我还见到过他们。二十二载重相逢,真是又惊又喜。他们有的已成为当地有名的学者,他们无不惋惜地对我说,如果我当初不回国,前途一定比他们更美好。”

        “那你是怎么回答的呢?”

        “我告诉他们,人是有理想信仰的,不能单纯为吃喝玩乐而活着。美国的花园别墅、私人轿车是不错,但那只是生活的附属品,不是生活的目的。对于回归祖国,无论过去和现在我都不后悔。我愿做一只北京鸭,从里到外都献给人民。”

        北京鸭,多么形象朴素的自喻,这是一颗赤子之心的剖白。这时,苏鸿熙的爱人、在外语学校工作的苏锦下班回来了。经苏鸿熙介绍,苏锦彬彬有礼地朝我一笑。

        “你每天怎么上下班呢?”我随意和苏锦聊着天,

        “夏天骑自行车,冬天挤公共汽车。”

        “在中国生活习惯吗?”

        “开始不习惯,慢慢就习惯了。”

        她微笑着,答的很轻松。但我知道,在这坎坷的二十多年里,这位不平凡的妇女确确实实受到过不少冷遇、歧视和磨难。初来中国,没有合适的工作,她便和许许多多勤劳的中国妇女一样,默默地承担起繁杂的家务,没有洗衣机,她学着用搓板洗衣,双手冻的象胡萝卜,她系着围裙蒸馒头,排一长队买东西,除此之外,她还主动到资料室、化验室、学员队去找工作,当义务教员、义务化验员。三年困难期间,她把为数不多的口粮省给苏鸿熙,饿着肚子开荒种红薯;顶着寒风买糖、运煤、拉白菜,衣服磨破了,在外面罩上一件短大衣,照样去上班。特别在十年内乱中,围攻、讥笑、谩骂,常常劈头盖脑地打来。她精心收藏的一套古典乐曲唱片,也被抄走了;她唯一借以寄托乡思的家庭小照,也被没收了,她不敢出门,不敢上街,甚至她的孩子们也会遭到无缘无故的嘲讽。当苏鸿熙被下放劳动春节也不让回家,苏锦带着孩子挤在二间破旧的小屋里,逢到雨天,要冒雨去挖排水沟,即使这样,她仍然象千千万万勤劳的中国妇女一样,默默地生活和工作着。她先后曾两次回国探亲,但她没有用那为数不多的外汇给自己的家庭添置生活用品,却购买了苏鸿熙工作和科研急需的心导管和书籍。她关心的不是个人的小家庭,而是中国医学事业的发展、进步和繁荣。

        “你们将来准备去美国定居吗?”我知道苏锦有一位孤身年迈的姨母,曾儿次来信邀请他们去美国,并为他们准备了房一子和财产,况且,苏锦的两个儿子又都在美国留学。

        “不!为了祖国的‘四化’建设,我要把有生之年的全部精力都贡献出来。现在,要干的事情太多,我恨不得把每分钟都拉长,哪里还有心思去享清福呢?”苏鸿熙坚决地说。

        当我向他们告辞出来,静谧的小道铺着溶溶的月色,虽然天气很冷,但我的心却热呼呼的。亲爱的祖国,您有这样千千万万赤诚的儿女,等待您的一定是如花似锦的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