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致富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04-29 22:38:30
  • 《带动农民致富的人》
  •     依靠党的富民政策而富甲一方的黄坤,最欣赏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发展才是硬道理”这句话。因此,他走马上任党支部书记后,与重新“组阁”的领导班子一起,浓彩重墨描绘家乡的发展蓝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建设现代化的海尾,让父老乡亲早日走上共同富裕之路。具体措施是“巩固发展第一产业,大力发展第二产业,全方位发展第三产业”。

        “要干就要干出点名堂来”,这是黄坤一贯的特点。为了既定的目标,他真是豁出去了。6年来,他除了因工作劳累过度而发高烧,去医院打了半天针外,没有休息过一天,甚至连除夕、大年初一也不例外,一心扑在工作上。脸庞晒黑了,手上起了老茧,肉也掉了十几斤。妻子嘎怪地说:家成了他的旅店,村委会成了他的家。

        不过,令黄坤自慰、令大家欣喜的是,他那“为了父老乡亲共同富裕”的目标逐步由理想变为现实。

        1995年以来,农民人均纯收人连年大幅度腌升,去年已达3870元,比1993年增加3.91倍。

        黄坤接手党支部书记时,村委会的账户上仅有0.26元,是一个地道的“空壳社”。6年过去了,这让人难以启齿的事早已成为历史。去年,村委会集体收人达198万元,比1993年增加了132倍。

       更令黄坤和海尾5000多父老乡亲深受鼓舞的是,省委、省府领导黄华华、黄丽满、张帼英、刘凤仪、欧广源等先后亲临该村视察,茂名市委、市政府的主要领导也多次到该村检查指导工作,称赞他是实践“三个代表”的典范,是“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的榜样。去年,黄坤还作为粤西地区唯一的代表参加省“两思”教育先进事迹宣讲团到全省各地巡回宣讲。

        如今,漫步海尾村,给你的“第一印象”是,这里既有乡村的韵味,又有城市的气息,令人心旷神怡,倍受鼓舞。你看,一口口鱼塘碧波绿影、映照蓝天;一条条“面光”防渗渠清泉泊泊、欢快奔腾;一块块良田一年四季郁郁葱葱、果菜飘香;道路四通八达,汽车、摩托车川流不息;农贸市场熙熙攘攘,一派兴旺,商业铺位井井有条,生意兴隆……

        在海尾,随便问一位村民,他们都会异口同声地说:海尾有今天,全赖有黄坤这个好带头人。有一件事感人至深:曾有村民提议捐钱建一座“黄坤庙”,让世世代代记住这位为海尾的发展作出不可磨灭贡献的人,但被黄坤坚决制止了—他在群众中的祟高威望由此可见一斑。

       是的,为了父老乡亲共同富裕,为了家乡的今天,为了海尾的未来,黄坤确实立下了汗马功劳,取得了很大成绩。“庙”虽然没有建,但他所做的一桩桩好事、一件件实事将永远铭刻在海尾人心中:

        6年来,投资几万元、上十万元甚至几十万元的“大事”就有修筑村路,兴修水利,兴建小学教学楼、教师宿舍楼、村委会办公大楼、自来水厂、计生宣传走廊、120间商业铺位、48座公厕,安装有线电视、程控电话等等,真是数也数不清。

        为此,黄坤先后无偿捐资达280万元!

        还有,为了改变村委会集体经济“一穷二白”、连干部工资也发不出的窘况,黄坤还借支220万元,支持办起了机砖厂、花生油厂、农副产品购销公司和农贸市场等一批集体企业,还与外地老板合作办起了海尾电器厂,生产电炒镬,产品除远销东北等地外,还出口俄罗斯,经济效益相当可观。目前,村固定资产从原来的只有几千元猛增到3000多万元!

     

  • 《带领人民致富》
  •     35年前,年仅16岁的刘华汉走出了茂名石油学校的大门,被分配到茂名石油公司工作。风华正茂的他,找到了专业对口的工作,也找了大显身手的人生舞台,他喜不自禁,亲朋好友也纷纷表示祝贺。

        然而,几个月后,刘华汉却作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选择:放弃了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回到故乡—地处山区的电白县沙琅公社兽医站当了一名当时被人看不起的“兽医佬”。

        刘华汉为什么作出这个选择?原来当时沙琅的部分耕牛发生了“西风煎”病,许多病牛得不到及时医治而死亡。刘华汉这个农民的儿子深知耕牛是农民的“命根子”,猪是“钱袋子”,兽医是他们心中的“菩萨”。但是,当时农村兽医却奇缺。于是,刘华汉产生了回乡当兽医的念头。他想:自己虽然不是学兽医专业的,但年纪轻、有文化基础,只要虚心学习,刻苦钻研,一定会成为一名出色的兽医。经过几个不眠之夜,刘华汉下了决心:弃城返乡当兽医。

        刘华汉深深懂得:自己是一个“门外汉”,要做好兽医工作,仅靠热情是远远不够的。于是,在组织的支持下,他参加了省农业厅为期一年的兽医培训班,后来又两次到湛江农专进修,还到汕头等地“取经”。有志者,事竟成。经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刘华汉终于脱颖而出,成为一名技术精益求精,深受群众欢迎的兽医。

        六七十年代,沙琅兽医站只有4名兽医,要负责全公社15个大队的耕牛保健工作,刘华汉包干最偏远的4个大队。他头戴草帽,肩背药箱,起早摸黑,不辞劳苦,长年累月在村庄农户中奔走。不论白天黑夜,晴天雨天,只要群众打个电话或捎个口信,他立即“启程”。遇上牛病高发期,他每天要走四五十公里山路,有时只好在农民家留宿。有一年,正值春耕时节,观青村一位姓刘农民的耕牛患了急病,晚上11点钟才打来电话,请刘华汉出诊。当时大雨傍沱,电闪雷鸣,但刘华汉二话没说,背起药箱,踏着泥泞的山路直奔刘家,迅速给病牛打针、灌药,一直守候到凌晨4点多钟,待病牛好转才回来。

        为了改良耕牛品种,刘华汉筹建了耕牛配种站,到湛江等地引进英国辛地红种牛,亲自进行人工采精,挑选本地牛种进行配育。当时,群众对这种“拉郎配”的做法不甚了解,甚至不相信。为了让群众信服,他住到村里搞试验。为了观察母牛的孕育情况,他搬来床板,睡在牛栏外面……配育实验成功后,他组织召开现场会,抱着牛息子向群众宣传科技兴农的重要意义,使群众开了窍。为了加快改良进度,他还把技术无偿传授给站里的其他同志,在全镇分片推广,大面积培育辛地红第二代。

        刘华汉的汗水没有白流。经过多年的努力,沙琅镇畜牧兽医的状况有了很大的改观。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刘华汉筹资建起了办公楼,增强了服务功能,开展病畜解剖、诊治,药物及饲料销售,技术培训和技术咨询,努力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他还组织成立了沙琅畜牧专业技术研究会,吸收会员238人,有力地促进了技术推广和创新。如今,沙琅兽医站步人了良性循环:兽医站帮助群众劳动致富,也在为群众服务中发展壮大。至此,放手发展畜牧业具备了优越的条件。近年来,刘华汉协助镇委、镇政府制订了畜牧业发展规划,并大力组织实施。他牵头创建了秸杆氨化养牛科技示范点,日夜在示范现场操劳,直到取得成功。他又每月4次到全县各示范点进行技术指导。近5年来,全镇秸杆氨化养牛6.9万多头,产值1.08亿元,为农民增加收人3956万元。

     

     

  • 《农民需要致富》
  •    话还得从两个月前的那篇报道说起。

        7月24日,本报经济新闻版刊登了《徐宝根想做“江南”蝎王》一文,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在读者尤其在养蝎户当中引起了强烈反响……

        电话:后半夜来了超长的

        就在文章发表的第二天,本报的热线电话骤然热了起来,不时有读者打来电话。既有养蝎户自己打来的,也有姐姐为妹妹打的,还有的是为远在外地的亲朋好友打的,问的都是同一个问题:徐宝根怎么联系?当第二天本版的回音壁里专门刊登了联系电话后,依然有读者从四面八方不停地打来电话。

       其实,比我们更为忙碌的是地处留下镇小和山森林公园对面那个偏僻小山沟里的徐宝根。“第一天的电话还不多,从第二天开始电话就多了,而且大部分人是晚上打来的。这些电话有杭州地区所属各县市的,更多的是从余姚、上虞、绍兴、安吉、龙游、丽水、乐清、永嘉、台州等地打来的,也有写信或发电子邮件来的。”

        一天后半夜两时许,熟睡中的徐宝根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吵醒。电话是桐庐县一位姓郎的养蝎户打来的,他说他刚从养蝎房做完活出来,有一些技术问题想请教。未曾料到,这一请教就是两个多小时。“一些技术问题讲起来往往比较复杂,一个电话半个多小时是很平常的,但像这样深更半夜打来电话,时间又这么长,还是第一个,所以印象特别深。”

       人员:来了一拨又一拨就在一个个电话打进杭州小和山养蝎场的时候,养蝎场也开始热闹起来。

        不少人从全省各地赶来,花了很大的精力才找到了这个平时不为人知的养蝎场。

        “有一天,一下子来了7拨人,远的有乐清、瑞安、永嘉的,近的有宁波、余姚、上虞的,很多人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你这个地方太难找了。”

        徐宝根的养蝎场离留下镇还有近4公里路,进出确实不太方便。当越来越多的人赶到养蝎场时,徐宝根想到了去城里办一个咨询部。经过数天的寻找,养蝎场最终向石乡范家村租了60多平方米的房屋,在石桥路办起了咨询部,并派出3位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员进行技术辅导。咨询部建立了人工恒温养蝎样板房,并免费向养蝎户提供技术、资料。每天前来咨询的少则20余人,多则超过50人,以温州人、淳安人居多。

        与此同时,养蝎场又添置了一辆桑塔纳作为技术服务车,和原有的一辆技术辅导车一起专门接送从事技术辅导,并负责咨询部和养蝎场工作的人员。有时候人一多,车子接不上,跃进牌蝎房安装车也担负起了接送任务。

        技术:辅导一次又一次

        9月13日下午,也就是在文章见报后的第50天,记者接到金华市农业局生产科吴金春的电话。吴金春在电话中说金华市目前有养蝎户500多户,但蝎子普遍养不大,养蝎户心急如焚,想请徐宝根老师去辅导一下。

        当记者把金华市农业局的要求转告给徐宝根时,徐宝根满口答应。巧日早上6点多,徐宝根在木报记者的陪同下急急地赶往金华。

        对于徐宝根来说,像这样离开杭州去外地进行技术辅导并非第一次。有一次,徐宝根去乐清辅导,回来的路上一堵就是10多个小时。晚上6点钟从乐清出发,回到杭州已是第二天早上10点多。

        “过去,我们只是对从我们养蝎场进种的养蝎户进行免费技术辅导,最远的是桐庐的,但自从登了报以后,已经涉及全省各地,只要养蝎户有求,我们都会尽量赶过去。”

        小和山养蝎场目前有11个技术人员,现在他们整天忙得不可开交。新购的那辆桑塔纳一个月时间就跑了近l万公里路。

        反思:农民需要什么?

        一篇千余字的报道在养蝎户中引起这么大的反响,其波及面远远超过了本报的基本发行范围,这是记者所未曾料到的。那么它究竟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答案只有一个:农民需要致富的技术。

        帮助农民致富,这句口号已经叫了很多年。但农民不仅需民听了技术辅导后说,花50元钱去听课也听不到这么实用的技术。在一些养蝎户比较集中的村里,技术人员一到,一传十,十传百,马上就传开了。“刚开始来听讲的人只有几个,不一会儿就会有几十人围着你。”

        由此可见,农民要致富,技术要下乡,这样农民才会真正走出一条致富之路。

  • 《经典幽默笑话》
  •                               致富广告

        在北方某城市一条大街的电线杆子上,贴了这么一张广告:您如千元收益的致富窍门……”

        有这么个急于致富的人真的按照广告上的地址汇去了50元钱并寄去了一封加急信。

        回信很快就收到了,他得到的致富窍门是:“马上去找20个跟您一样的傻瓜就行了。”

     
                                 什么样的糖果最贵

       
    甲:你知道什么样的糖果最贵吗?

        乙:芝麻软香糖?

        甲:不对,是喜糖最贵!

        甲:为什么?

        甲:我们单位一个同事结婚,我花50元才换回5块喜糖,你说贵不贵?

        
                                   医生与诗人

        医生对前来看病的诗人说:“我是医生,不是编辑,请您不要对我抒情。我想知道的只是您的病情。”

        诗人:“啊—,这正是我的病之所在。”

        柴达木盆地

        一天,儿子放学回来.问正在看电视的爸爸:“爸爸,你知道柴达木盆地在哪里吗?”爸爸一摆手,不耐烦地说:“别问我,问你妈去,准是她随手放在哪儿了”


                                   打扫卫生   
        工会主席急匆匆地对办公室的男干部们吩咐道:“快,马上去打扫男厕所,市里要来人查卫生了。”有个干部面露难色:“那女厕所谁来打扫?让我们去总不大合适吧。”工会主席笑了笑:“女厕所不用打扫了,我已经问过了,这次检查团没有女成员!”

        有个穷汉,为生活所迫,一次从有钱人家的窗口拿走一样东西,被发现给抓了起来送到法官那里.被判入狱一年。穷汉的辩护律师申辩说:“法官先生,经核实,被告根本没有入室偷拿东西,他只是将右臂伸入窗户取走了一点微不足道的东西。很明显,被告的一只右臂不能代表他本人。我真不明白,犯罪的仅仅是他的右臂。而您—法官大人,您却把他整个人都作为罪犯,这是不合情理的,我提出抗议。”

        法官愕了一会儿,想了想接着用木锤敲敲案桌:“律师先生说得不错,完全合乎逻辑!现在我改判被告的右手臂入狱一年。至于被告是否愿意随右手一起坐牢,那就悉听尊便。”

        会场骚动,人们既惊叹辩护律师的聪明才智,也对法官巧妙的判决表示钦佩。人们不由自主地把眼光都集中到了穷汉的身上。看来,穷汉要么断臂,要么老实进大狱!

        哪知穷汉泰然自若,他脸露微笑,在辩护律师的帮助下,从容不迫地把那只右臂卸了下来—原来是只假肢!

  • 《二爷那些事》
  •     本人致富,“承蒙众乡邻栽培,为此,愿为大家效绵薄之力:

        一、贫穷家底薄,想搞副业而又愁无资金者,本人将以无息借款,还期不限。

        二、欲搞副业,而又无从千起者,本人愿替他出谋划策。

        乡邻李田甫于戍仲夏

        “哗”,象油锅炸开了,人们叽哩呱啦地扯谈起来。只要有了本钱,还愁什么?

        不久,镇上的副业轰轰烈烈地搞起来了。在新盖起的塑料棚里,油耪糟端出来了,散发着醉人的香气,醉透了人似的心窝;翻滚的油锅里,面筋黄酥酥的,香透了人们的牙。二爷和九家贫困不会做生意的人合办的小面店生意也兴一隆了。

        秋季忙过了,我就离开小镇,到城里上高中去了。

        时间象行云流水,转眼间中期考试结束了,我们松了口气。星期六下午,我就匆匆地往家里赶。

        一脚踏进镇子,就听见队里保管室里传出琅琅的读书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虽然音调是“黄”的,但读得整齐,响亮。我好奇地伸头往里一望,呀!站在一讲台上的竞是二气他戴一副黑边的老花眼镜,由于脸瘦削,滑到了鼻尖。他转过身去在黑板上唰唰地写。下面,王二狗他们这些捣蛋大王坐得规规矩矩,目不转睛地盯着黑板。咦,怎么回事?

        门“吱”地开了,我猛一回头,见二爷在孩子们的簇拥下走出保管室。孩子们蹦蹦跳跳地走了,象一群欢快的小麻雀。二爷站在树荫下,望着远去的孩子,他一动不动。我默默地走过去,一声不响地站在他身边。

        “哎呀,小军,你回来了。”二爷一转身看见了我,惊喜不已。

        就在他转过身来瞬间的细细一瞥中,我惊奇地发现二爷还是那样瘦黑。可在阳光照射下显得健壮,精明,似乎浑身有使不完的劲。

        “二爷,这是怎么回事?”我用手一指保管室。

        “唉,你看我这记性,忙得信也忘了给你写。”二爷一拍脑壳,又滔滔不绝地对我说:“现在,农村实行经济责任制,有的乡亲为了家里添个劳动力,不让娃儿上学读书,成天带着他们田里滚,土里穿。毛主席说过:少年儿童是祖国的希望。可是,照这样下去,农村娃儿一辈子是文盲,睁眼瞎。这叫人多心寒啊!”

        “于是您给他们上课……”

        “是呀!”

        “县、公社同意?”

        “当然同意。开学那天,县长大驾光临,送了一幅鼓励的对联。二狗他爹还买了一挂火炮噼啦啪啦的热闹了一番。”二爷脸上挂着惬心的微笑,声音也变得宏亮。

        “这五十多个学生都是困难户子女和退了学的。我一律不收学杂费,还聘请了个回乡知青教他们。立狗他们也都听话,会有出息的。”

        “可是背后还是不免有人骂我老昏了。我不怕,走自己的路。我甘心情愿,我高兴呵,三十多年了,我还记忆犹新,在硝烟滚滚的战场上那个满脸大胡子的解放军军官的谆谆教导:‘···到人民中来,为新中国建设出力,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我老了,才终于尽了这微不足道的责任。”

         二爷远眺着沿田埂小路蹦蹦跳跳回家的学生,接着说:“这算啥,明年,我还要办.‘农业科技短训班’,请农科站的同志来讲授,让农村也‘化’,起来。”

         二爷非常激动,他那布满老茧的双手不停地颇抖。这位年过花甲的老人,为了祖国人民真可以把他那颗心也掏出来。

  • 《葡萄熟了》
  •     爹娘也说栽葡萄是致富的好门路。“一棵葡萄一棵金,拔了穷根换富根嘛。说不定这片荒滩地不几年就成了人人眼馋的聚宝盆哩。”娘说。于是,全家人一致决定栽葡萄。

        协议达成,着手动工。把一块荒滩地造成葡萄园,决不像喝凉水那般容易。光填土就累煞人。没地方运土,爷爷和爹娘就用铁镐、撅头劈土崖,一镐一镐地劈,一车一车地运,真有点“愚公挖山”的样儿。那阵子,最苦的是爷爷。他老人家七十多岁了,还咬着牙干。腰杆儿累弯了,方脸儿累长了。爹娘劝他歇着,他摆摆手,一想起那紫莹莹的葡萄挂满了架,就有了劲儿,哪有闲心歇着I奶奶也好样的。她一手揽过家务活,还得天天往河滩送饭。“三寸金莲”一步三摇,确实累得够呛,可她照样乐哈哈的。“想吃葡萄不洒点汗珠子还行?”奶奶说。别人忙得脚不沾地,我这个小嘎嘎也得立点功啊l干什么好呢?锨撅拿不动,空筐都挑不起。对,就往筐里捧土。一捧捧土,一滴滴汗,小手儿磨去一层皮,小指甲磨得平平的。就那么点一双小手,半夭捧不了一筐土,可爷爷看到了我的成绩,夸我从小爱劳动;爹娘瞧见了我的“功劳”,说第一穗葡萄该我吃;我呢,也自豪得不得了,一连蹦了几个高,心里甜甜的。

        填完土,紧接着平地栽葡萄,开水渠,搭葡萄架。整忙了一冬一春,等到了夏天,葡萄伸茎了,长叶了,三亩荒滩成了一片绿色的海洋。

        第二年,葡萄爬满了架,爷爷持着胡子笑得好甜。

         第三年,葡萄坐满了果,奶奶喜得泪水弹了文弹。

        啊,最喜人的,是葡萄熟了的时节。

        晨风轻吹,艳阳灿灿,俺家的葡萄园沐浴在露珠盈盈的霞光里。整齐的水泥柱支架,搭起一个个绿色的天棚,翠生生、密层层的。葡萄架上垂挂着一串串绿宝石、紫玛瑙。那绿的,颗颗像算盘珠儿似的葡萄叫“巨峰”,堪称葡萄园中的王子,它的味道是无比的,咬一口,水灵灵,凉津津,甜中稍酸,爽口极了。再看那一串串紫玛瑙,这品种叫“玫瑰香”。“玫瑰香”这名儿多好听,它的味儿酸中含甜,香气浓郁,怪不得邻居家小春天娶媳妇那天,奶奶送去三大串呢。

        葡萄熟透了,就开始往下剪,街坊邻居婶婶姐姐们都赶来帮忙。这时候,葡萄园里可热闹了,婶婶们一边“嚓嚓”地剪葡萄,一边打趣取乐,嘻嘻哈哈笑声不断。姐姐们好说悄悄话,便一边把剪下的葡萄拾进箩筐,一边咬耳朵:“这阵你拉上对象了吧?这人儿一定很有本事,模样儿肯定弄不了。对啦,那眼睛不像这水灵灵的葡萄?”“去你的!”对方扬起了巴掌,她笑了,她也笑了,笑声甜甜的,亮亮的,把垂下来的紫葡萄震得一颤一颤的。

        葡萄下架了,箩筐里,草篓中堆得满满当当像一堆堆珍珠碧玉,这时候,奶奶和娘挑选出格外水灵、饱满的葡萄给来园帮忙的婶婶姐姐们每人两大串,见有的姐姐推辞奶奶就生气了:“这闺女真见外。你再这样,等你出嫁那天,大娘可不给你做葡萄酒喝了。姐姐脸儿一红,高高兴兴地收下了。这时奶奶的脸又笑成朵大菊花。

        没有来帮忙的街坊邻居们,同样能吃上俺园里的葡萄。爷爷说:“咱家葡萄长得好,也是全村人的福份,一年一回的东西,得让大家尝尝。”分葡萄的日子,是我最高兴的时刻。我挎个小筐子,进这家去那家,每当听大人们说“小霞送葡萄来了,不留着卖钱,送这么多,真是的”,我?E`得比吃顿“巨峰”葡萄还甜呢。

        最近两年,附近建起了罐头厂。俺家跟罐头厂签订了合同,每当葡萄成熟的时候,罐头厂的姐姐们就来摘葡萄装罐头。人们说,用俺园里葡萄装的罐头格外甜,吃起来特别有滋味。

        这些年俺家靠种葡萄发了家,前年盖了新房,去年彩电、洗衣机又置了个全。爷爷说:“今年的葡萄卖钱得派个大用场。”我说:“是不是买轻骑?”爷爷摇摇头:“用场比这大得多。”

        这天早晨,我来葡萄园找爷爷,他不在,我跑出园子一看,在园东边的土地上,爷爷在大步大步地量土地呢。我莫名其妙,“爷爷,你要干什么?”爷爷见是我,抨着胡子哈哈笑:“这就是今年葡萄钱的用场啊。”我更惜了:“把钱用在这里?”爷爷点点头:“我跟村长说了,用咱的钱在这建个幼儿园,让街坊邻居都受用。”

        哦,原来如此,我看看俺那挂满果实的葡萄园,又看看满面红光的爷爷,心里涌起一种自豪感,千言万语一下子涌上心头。啊,我可爱的葡萄园!啊,我亲爱的爷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