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子孙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05-02 05:10:16
  • 《林则徐名言》
  • 1、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2、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3、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有容乃大千秋几?无欲则刚百世师。比武守疆驱虎豹,论文说理寓诗词。为官首要心身正,盖世功勋有口碑。

    4、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5、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6、状开元景三阳态,探得香一春。

    7、社燕逢春留好语, 地无寒谷春常在。

    8、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9、师敌之长技以制敌。

  • 《包拯家训,包拯家训的核心思想》
  • 包拯家训   包拯 家训①

    包孝肃公家训②云:"后世子孙仕宦③,有犯赃滥④者,不得放归本家⑤;亡殁⑥之后,不得葬于大茔⑦之中。不(13)从吾志,非吾子孙。"共三十七字,其下押字⑧又云:"仰⑨珙⑩刊(11)石,竖于堂屋东壁,以诏(12)后世。"又十四字。珙者,孝肃之子也。

    【字词注释】

    ①选自《能改斋漫录》。包拯,宋仁宗时任监察御史,执法不阿,谥号孝肃。②训:教。③仕宦(huàn):做官。④赃滥:贪污财物。滥,贪。⑤本家:老家。⑥亡殁(mò):死亡。⑦大茔(yíng):祖坟。⑧押字:在文书上签字。⑨仰:敬词,旧时公文用语。⑩珙(gǒng ):包珙,包拯的儿子。(11)刊:刻。(12)诏(zhào):告诫,晓喻。 (13)从:顺从

    【诗文翻译】

    包拯在家训中有这样一段话:"后代子孙做官的人中,如有犯了贪污财物罪而撤职的人,都不允许放回老家;死了以后,也不允许葬在祖坟上。如不继承我的志向,就不是我的子孙后代。"原文共有三十七个字。在家训后面签字时又写道:"希望包珙(把上面一段文字)刻在石块上,把刻石竖立在堂屋东面的墙壁旁,用来告诫后代子孙。"原文又有十四个字。包珙,就是包拯的儿子。

    包拯家训的核心思想

    包拯告诫他的子孙:做人不能贪图功名利禄,为人要正直。

  • 《可变之规则为真规则》
  •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孟氏教导子孙们小心谨记,谨记之甚,似生出了规矩既立则不可改易的道理,口中念念着孔氏“也无常理”的教诲却终究没有大行变法的胆量。

    记得黑格尔似曾有关于传统的论述,黑氏认为规则与传统有相似之处,即其均为众人遵守且随时代的沿革而有存有改,即其论述中所提到的“传统与规则都有膨胀的属性。”

    在我看来黑氏所言甚当,世易时移万物万事岂有不改之理。

    时间无限历史不息,世间万物的内部矛盾所推动变更不止,且又相承相续,唯其相承相继才有了“天行有常”的启示,唯其变更不止故而少不了人们心智的相应的变化,自有规则的一天起改规则也就相应地发生,上古至今可有一规则通古今的,可有一教化常用常准的,即若有也必为今后之时代所更易,定无永存之理。

    然而我也不能仅以自己的判定而否认了规则的永存,判定犹出于主观而事实则无可争议。

    本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念,商君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大更秦法,不但使秦国大为强盛,诛死六国,统我中国而为一,更是实现了社会形态的前进,其不为变法之效用则何?

    综观古今中外,进步总是与变革相随的,而规则之更立则为其变革中之大举动,拿破仑于无名之中崛起,于战火中立身,既得法兰西国土更让其他国家臣服,其所急之事无他,唯更立规则,于是便有《拿破仑法典》等诸多新规则的颁步,仅此可称拿破仑氏为一智者,他深知欲进步则规则必不可存留,改立新规实为进步之大保障。

    《易经》中早有“变则通”的道理,而其反面之一大例证则首推清王朝之以不变而亡,这便是墨守成规不思革新的恶果,实可诫而不可循。

    如今我们加入世界贸组织,其借以优化我国市场秩序的绝佳机会,我国也深明此机遇,顺应时代,革新前进,必有通且久的效用。

    自从人们以墨守为贬义词开始便是于对规则认识上的长足进步,不固守,思改进,倘求永存之规则,则可变之规则方为其规则是也。

  • 《戴旧毡帽的子孙们》
  •     一个春天的早晨,我们来到了角直。这个江南水乡名镇,依然是小流水,古镇风韵犹存。然而,在傍水而建的典型的水乡小楼之间,不时可以看到一两幢新式的小洋楼。它告诉我们,眼前的角直,是八十年代的角直了。

        叶圣陶先生曾把角直称作他的第二故乡。以这里为背景,叶老写出了名篇《多收了三五斗》。当年,他笔下提及的旧毡帽朋友集米后购物的那条小街,至今还基本保持着几十年前的样子:街很窄,依然“只容两三个人并排走”,两旁的店铺一家挨着一家,店门外伸出的遮阳棚几乎连成了一片。阳光从棚与棚之间的空隙中斜射下来,变成了许多长条条、方块块,落到碎石铺成的路面上,落到来来往往的农民头上白色遮阳帽的塑料帽榆上。

        这些农民,年龄大小不一,衣着也各不相同:小伙子们穿着流行的V字领运动衫,充分显示出他们健美的体格:姑娘们穿着入时的衬衣,显得美丽、端庄;老年人大多穿着深色的衣服,看上去朴素而庄重,孩子们的衣裳上,有的还绣了一两只可的小动物,更衬托出了他们的天真烂漫。望着他们,我不由得想起了叶老笔下那些戴旧毡帽朋友的形象:“旧毡帽下面是浮现着希望的酱赤的面孔……斜伸一F来的光柱子落在他们的破布袄的肩背上。”若不是那依然是酱赤色的面孔,我怎么也不会想到,眼前的人们,就是当年叶老笔下的戴旧毡帽朋友的子孙们!

        时近中午,街上随处可见的小饮食店显得热闹起来。上镇来的农民,大多在镇上吃了午饭才乘船回去。

        我们跨进一家小饭店。这月饭店的布置是小镇上最常见的:一头开票,另一头是厨房。当中的饭堂里放着八九张八仙桌,桌上放满了鱼、虾、肉、蛋、酒,一些农民正围坐在桌边喝酒、吃饭。临河的一排窗户,不时地把河面上略带湿润的凉风送入店堂,使每个人都感到十分舒服。我们在临窗的一张桌旁坐下来休息。

        “……去年我包了四亩田和半亩鱼塘,还搞了些副业。年终算下来,九千还冒尖,”我听到了邻桌一个中年农民奋地说。

        “乖乖,造房子了吗?”另一个农民呷了口酒问。

        “造了。两上三下的小楼房。楼上儿子结婚做了新房,家具都买好了。我是专门到上海去买的整套新家具,还托人买了辆凤凰牌自行车呢!”中年农民的脸上由于酒力再加上兴奋,泛着红光。他持起袖子,露出粗壮的手腕上戴着的亮铮铮的手表:“瞧!这块‘大罗马’,也是一块儿买来的!”

        “哎呀I你可真是发了财哟I”他的同桌惊叹道。

        中年农民笑着摇了摇头:“发财不好讲,富倒真是富了。”两个人舒心地大笑起来。周围的人回过头来看他们,人人的脸上都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从小店出来,我们又在街上转了一圈。街两旁的商店里,农民们正靠在柜台边挑选着合意的商品。商店再也不用伙计们“不惜工本”地拉顾客了。营业员们为接待接踵而至的顾客们,忙得不亦乐乎。他们买的东西,也从洋油、热水瓶、蛋圆的镜子变成了电视机、电风扇、收录机。“乡亲,的口袋充实了。

        呵!这就是当年戴旧毡帽朋友的子孙们!

  • 《华夏子孙都去哪了》
  •     美国的土地上当今到底容纳着多少华夏子孙?

        我不知道,我想地主国的政府也不知道。

        这绝不是哗众取宠。就算美国移民局的精密电脑能统计出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台湾的人数,它也很难统计出那些从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世界各个角落里迁移来的华侨以及这些华侨繁衍出来的子孙。所以.在美国,对于我这个初来乍到的新移民来说,找到一个会说中国话的人并不难,难的却是有时会产生“话不投机半句多”的感觉。

        记得自己初到美国连时差还没有转过来的时候,便心急火燎地进了一个英语补习班。由于读英语是白天上课,故尔能上这堂课的人大多数是不需要白天去打工的人。也就是说,在这个班学习的中国人,大多数都是以雄厚的经济基础做后盾的台湾人,而从大陆来的学生只有我和另一个从广州的女孩。

        我是插班生,加之英语底子薄,所以走进教室时心里突突地直发慌。间休时,我发现了几个说“国语”的同学,故掩饰不住“他乡遇故知”的喜悦心情,很快就加人了她们之间的谈话。

       第一天英语课,我说的汉语比英语还多—我在众人的刨根问底下先是兜出自己是移民来美国的;而后又不得不吐出我是和美国公民结婚而获得“绿卡”的;接着又要公布何以就那么幸运地让我遇见了一个美国教授的恋爱史;最后,我还要宣布自己是一个离了婚又再婚的女人,这才算了结了问话人对儿子的年龄和结婚日期的时间差的质疑。总而言之,原本已习惯于封闭自己思想的我,突然间把思想的闸门向这片自由土地上的人们全方位地敞开,绝不设防!

        当然,我并没有忘记那个被众人冷落在角落里的广州姑娘,我以过去在电视台工作时养成的“大家风度”,招呼她与所有的中国人坐在一起。

        第一次我碰了一个“软钉子”。

        第二次她在间休时告诉我“在美国还是少说为佳”!

        什么?这是美国,是一个言论自由、行动自由、尊重个人思想意志的自由王国哎。在这么一个自由王国里,我们没有理由委委屈屈地做人。坦率不是美国人的一大美德吗?我们既然选择了这个自由王国,就应该学习美国人的坦率,直抒心意,坦荡做人!

        于是,我的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态度引来了更多的话题:

        —听说你们大陆的人常常吃不饱饭,人长得又黑又瘦,又质又小,你怎么长得这么高高大大、白白胖胖的呀?

        —这是偏见。就像我们从小还听说你们在台湾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常常以香蕉皮果腹一样,这都是偏见!其实,大陆的女孩比我长得好的人多的是,不信你们亲自去看看就知道了。

        —听说中国厕所没有手纸,又脏又臭,有些还是通的,中间只用几块板儿隔着,连门都没有。这可不是瞎编的,这是我表姐去大陆回来时亲口告诉我的!

        —不错,中国有这样的厕所,而比你表姐所说的更糟的都有。如果是在贫困的地区,有些农村的厕所连木板都没有,也许是用树枝和草搭起来的“小茅房”呢。但是,我敢保证,中国的宾馆绝不比美国的宾馆差,城市居民的厕所也大都是用瓷砖砌成的,虽然一家有两个到三个卫生间的不多,但是条件好一些的家庭都有卫生间!中国太大,不可以一概全。

        就这样,在英语班里,我的中国话便从课间说到课堂上。

        一个从台湾大学中文系毕业的女孩儿来到美国短期进修英文,她在一群养尊处优的阔太太们中间一下子就脱颖而出,成为了我的好朋友。她二十多岁,聪明伶俐,明眸洁齿,加上我们彼此都是中文系毕业,故我和她谈起话来更是兴致勃勃,百无禁忌了。

  • 《华夏子孙》
  •     近了!近了! 12月20日!

        近了!近了,我伏在广交大地上倾听你归来的脚步声,稳健、欢快地走近祖国早已敞开的怀抱。你豪气的呐喊将与祖国欢愉的呼吸融为一体!历史公正的时钟将在那一刹“嘀哒”凝成永恒的见证!

        热泪盈眶哦,只为那一声“我儿要回家了”;热血沸腾哦,只为母亲强劲心音的热切召唤。

        是谁?隔一湾海峡,站立在长城峰顶,手持一盏永不熄灭的灯盏,只为照亮你回归的航路。是谁?任由洁白的雪花染透一身霜华,只为消融四百多年来的耻辱。是谁?任由聚着黄沙刮起的咫风抽打沧桑的面孔,只为有朝一日迎风唱起黄皮肤黄土地新中国的国歌!

        奔腾的黄河,滚滚的长江翻卷着几多沧桑几多历史!一部澳门史又渗透着中国人民奋力抗争的多少鲜血!帝国主义的凶残侵略又怎能扼杀中华儿女的民族尊严!“屯门之役”,大快人心:印光任斗智,维护国家主权;林则徐一身是胆,澳门禁烟:孙中山气贯长虹,从澳门走向世界:闻一多《七子之歌》,奔呼澳门回归;新中国立场坚定,一举收回澳门……所有这一切皆为圆个世纪梦,皆为四百多年来厮守的一个诺言:是中国的都要回归中国!

        是啊,四百多年了!四百多年前,你不明不白地被西方列强从祖国的血肉中分离,不明不白地被贯上“MACAU"假姓名!

        但是,我们知道,这一天终归要到来。因为你沧桑的血脉中还流淌着黄皮肤黑眼睛祖先的浓浓血液;因为你的大三巴牌坊早就是中华民族最原始的胎印,“灯塔松涛”在诉说几近半个世纪的郁闷和澎湃回归的狂喜,“妈阁紫烟”就是自古以来夕阳下吸摄游子归来的故乡升起的袅袅炊烟;因为你中西文化碰撞产生的火花中早就有汤显祖的世界瑰宝《牡丹亭》,汤若望出类拔萃的科技文化,昊渔山卓越不群的咏澳门诗......

        如今,澳门回归,“一国两制”,众先辈们应是“欣看已定还珠日,泉下应为笑慰多”了!蒙特卡罗的博彩魅力,又怎能压抑珠穆琅玛峰的荣耀:“MCAU”再响亮又怎抵得上天安门魏魏雄风的召唤?在祖国南海之滨,雨后圣洁的白莲将与怒放的紫荆花一起在红日初升的照耀下更是别样红!

    “    踏”,“踏”!终究是回家了。翻山越岭,飘洋过海,只为寻找这灵魂的住家;傲立风霜,望穿秋水,只为盼回昨夜被狂风卷走的明珠的神话。从此之后,巍巍昆仑更添一腔浩然正气,遗逸长城更添一脉坚韧龙筋,铮铮铁骨更添一股民族虎魂!

        1999的辉煌,万众一心的期望.来吧!所有流淌着中华热血的炎黄子孙,所有流浪在外的千万游子:所有热爱和平的世界兄弟,在这一天,掌声、鲜花,我们普天同庆。这一天,我们面对大海,看那春暖花开中,我们的祖国,我们的澳门,载满我们所有祝福与自豪顺风扬帆,走向新世纪的辉煌!

     

  • 《高贵的灵魂》
  •     爷爷说:“一个人到了儿女成人、子孙成群、可以享享清福的时候,他也就该往下坡路上走了。”
        在我最初的记忆里,爷爷和逛大集是联系在一起的。那时,我骑在爷爷的脖颈儿上,他腾出手来拿菜篮子。这时,他一边给我讲大兴安岭上熊瞎子的故事,一边用手托着我的小腿,喜气洋洋地在大街上走。
        后来我上学了,每天吃过晚饭,爷爷总是拿出一把大算盘,坐在路灯下给我检查算术。每每这时,我总是坐在一边安静地看着。那时,爷爷在我心目中是不老的爷爷:一头乌黑的亮发整齐地向脑后梳着,只有眼角才有浅浅的鱼尾纹;尽管头低着,背却始终挺得直直的;修长的手指灵活地拨动着算珠,发出悦耳的“噼噼啪啪”的声音……我羡慕地看着爷爷高大挺直的背影,不服气地说:“爷爷,我以后一定长得比您高!”爷爷听了呵呵直笑:“是啊,不过你长大了,爷爷也就老喽!”
        爷爷会老吗?那时候,我还不明白这句话的意思。
        又过了几年,我更大了一些,忽然有些明白爷爷说过的那句话的意思。
        再后来,我的年级越来越高。有一次,我很晚才放学回来,是爷爷接的我。在回家的路上,爷爷很自然地牵起了我的手。那手,冰凉的,粗粗的,皱皱的。我的心猛地揪住了:这是爷爷的手吗?是那曾经拖着我的小腿的手吗?是那曾经拨动算珠的手吗?我歪过头去看爷爷,无意间发现自己长得和爷爷齐肩高了。多奇妙的事,几年前,我还要仰头和他说话呢……
        于是,我又想起了爷爷说的那句话……
        也许,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那句话。真的,这世上最无私、最真挚的就是长辈对儿孙的爱。尽管他的容颜正一天天地老下去,但在我心中也总是不老的爷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