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制度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04-28 14:49:43
  • 《我们学校的法治副校长作文750字》
  • 法治进校园,法治副校长制度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在教育领域的具体落实。依法治国,教育先行;法治教育要从基础教育,尤其是小学阶段做起。这样,有利于打造一片优渥的校园法治土壤,有利于培养我们良好行为习惯和法治思维意识,做一个懂规则、守法律的人。

    我原来认为,“法治”是一个很严肃的话题,法治副校长一定是一位威严刻扳、不苟言笑的人。可是接触后,我彻底改变了看法。在我眼中,我们学校的法治副校长是一位一身正气、严肃认真、和蔼可亲、教育有方的人。

    那天课间,班上有两位一高一矮的男同学打闹玩,矮个的吃了点亏。中午放学时,吃了亏的同学向接他的爷爷告状,指着已走远的高个同学说:“他今天打我。”爷爷问:“你使劲和他打。”“我打不过他。”这时,爷爷很不冷静地说,“今后他打你,你就拾砖头砸他。”这话被正好经过的法治副校长听到了,他走上前去,对那位爷爷说:“你可不能这样教育孩子,打伤了人谁负责?”一句话问得这位爷爷哑口无言,其他家长也纷纷批评爷爷不对。下午,副校长给我们上法治课,将这个事例从法律角度进行了剖析,引导我们深入思考,他还延伸讲解,使我们懂得了什么是校园霸凌。

    寓教于乐,融会贯通,是法治副校长讲课的特色。电信诈骗是近几年活动猖獗的一种犯罪行为。法治副校长在授课中,既讲清了危害性,又讲明了预防的办法。为了使我们加深理解,他不是生硬地宣读条文,而是象脱口秀演员那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绘声绘色、惟妙惟肖、活灵活现地把骗子诈骗伎俩表演得淋漓尽致,在笑声中,我们不知不觉地听完了这节法治课,预防诈骗的方法也深深的留在了脑海中。

    敬爱的法治副校长,您是一位校园法治建设的辛勤耕耘者。是您把更多的法律知识传授给我们,是您告诉我们如何在遇到危险时保护自己,是您教育我们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依法行事。我真诚地希望您多抽出一些时间莅临我校,让我们多听一些您的法治教育课。

  • 《为什么》
  • 为何我要听话?那是因为我家是采“零用钱管教”制度,所谓的零用钱制度就是假如你不乖,你的零用钱就危险了。但是这制度有好友坏,表现好的话,让妈妈心怒放,不但准时发零用钱,还会加码,只可惜这种好康,不是天天都发生。反而,一个不小心,惹脑了妈妈,零用钱就岌岌可危了。

    我和妈妈常因为课业的问题,闹得两个人都不开心,妈妈因而生气,我知道她是为我好,但她常常把我骂到狗血淋头,我的心,就算很想跟她说声对不起,却也倔强的不肯低头,实在有些说不过去。

    这一切,我努力的回想并且反省,我为什么天堂有路我不走,地狱无门我却偏闯呢?为什么在复习功课时,我要心不甘情不愿呢?为什么妈妈骂我时,我会有一股抵抗的冲动呢?

    我想是我没有站在同理心的立场为妈妈着想,妈妈辛苦的陪着我复习功课,希望我考试成绩优秀,她全都是为了我好,而我却只想着可以偷懒就好,只担心零用钱被扣,两个人的想法大不同,也难怪妈妈会生气了。

    我会试着更听话,也会试着更体谅妈妈的苦心,就天下太平了。

  • 《“感动高考”四大人物》
  • 高考,是当下最公平的选拔制度,我们并未生长在赤道上,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如果不在高考的压力下奔跑,地转偏向力会带领懒惰的我们误入歧途。然而,正是因为有了高考,才创造出了那么多奇迹与感动。看似严谨的高考,其实是充满人情味的,细细品味,酸甜苦辣尽在其中。

    有些人,有些事,表达了人们对高考无限的憧憬与崇敬。它们都似流水在我们的生活中细细流淌,你们,注意到了吗?

    最美的“下跪妈妈”

    残酷的时钟告诉着母子俩迟到的息。就两分钟,两分钟!男孩被拦在了考场外!男孩慌乱地开始踢门、翻墙,母亲一见就着急了,可不能让儿子因为两分钟这么委屈呀!二话不说跪在了地上——这惊天地泣鬼神地一跪呀,泱泱华夏的父母心在这一刻尽显!为了高考,父母毅然放弃尊严,这看似屈辱的一跪,也是为了孩子在高考考场上能高傲地站起来。正是因为有了高考,才让我们见证到这母亲的伟大,在高考面前,父母的尊严算什么!

    最美的“隐瞒爸爸”

    生命垂危之际,这位伟大的父亲仍不忘女儿的高考:“不能告诉她,别影响了她的高考……”看到妻子抽泣着点头后,他才心满意足地离开了人世。中华民族最的善意的谎言在此刻开始,在亲友们的努力下,这个谎言愣是撑到了高考结束,也将这位父亲的爱也延续到了最后。为了高考,最后一面算什么,丧俗礼仪太古板,临死的父亲算什么,为了高考,父亲牺牲了能与女儿共同度过的最后时光,可歌可泣!

    最美的“陪同老师”

    每到夏天总会有学生抱怨,办公室的老师吹空调好舒服,自己却在教室里受苦。在高考的环境下,一群愿与学生同甘共苦的班主任出现了!他们将自己的办公桌搬到了教室后面,对班上的同学进行时刻监督。为了高考,还要有啥隐私,翻他们日记都是正常的,就是要在后面给他们点压力!因为高考,班主任放弃了舒适的办公室,心甘情愿从一个高傲的领导者退居到了默默无闻的偷窥者。有了高考,才有这样优异的老师出现,也正是有了这些老师的出现,高考才更加体贴。

    最美的“吊瓶学生”

    喝咖啡,喝浓茶的你,还真好意思说自己为了学习不顾身体了?呵,这些东西早就称不上是衡量一个人努力与否的标准了。如今的学生那才叫用功,迫不得已都开始挂吊瓶了。高考就是用来摧残人格搞垮身体的,比的就是谁更惨,不挂个吊瓶,算得上用功么?因为这群挂吊瓶的学生,才让高考显得如此的让人敬重,没有他们,怎得高考这般崇高的地位?说到底,学生才是冲锋陷阵的那群士兵,家长是国家出资金,老师是指挥的将军,社会?残酷的社会不过是营造了一个让他们互相厮杀的战场罢了。为了高考,学生的血肉之躯算什么?

    当代“感动高考”四大人物总结完毕,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时代的变革,不知“感动高考”的含义和人物会有何变化?

    (班主任最近老念叨,说我们不喝咖啡不喝茶太不用功了,对此我怨念很大...)

  • 发挥地方资源优势
  •     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它是围绕师生群体的教学活动和校园生活而产生的。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具有多侧面、多角度、多层次的特点,它所包含的内容之广、渗透力之强是一般教育因素难以企及的。
        一、建设特色校园文化的基本途径
        1.整合凸显特色资源,优化学校物质文化建设。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精神文化是目的,物质文化是实现目的的途径和载体、是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必要前提。物质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支撑。
        因此,校园规划必须考虑到整体化、生活化、人性化、开放化、多样化和现代化。人文景点的建设要别具匠心,提高文化品位。软环境的布置要有特色,要有一种有利于特色形成的校园文化氛围。如建立主题走廊、专项教育馆室、特色教育宣传栏等,并注意适时更换内容,开展相关活动,引导学生去欣赏、去思考、去实践、去创造,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
        2、规范、提升校风建设,提高精神文化水平。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体现着校园文化的方向和实质。它包括校风建设、思维方式和情感方式的培养、思想品德教育。其中校风建设是最重要最关键的一个方面。
        在校风建设中,教风是主导、学风是主体。因为学校是育人的场所,是人才的摇篮,而教师是育人之人、人才的培养者,理应在“三育人”的过程中发挥主力军的作用。只有在干部职工中树立实事求是、艰苦奋斗、勤政廉政、团结协作、高效严谨、服务周到、细心耐心的工作作风和在教师中树立起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活动严谨、认真负责、开拓进取的教风,才能引导和促进学生形成勤奋学习、积极向上、严谨求实、尊师重教、遵纪守法、举止文明的优良学风。
        3、开发特色校本课程,提升校本文化品位。校本建设也可以说是校本资源建设的一个方面,然而,校本课程绝不能仅仅局限于一门门课程的开发,更不能演化为一本本教材的编写。校本课程开发要有学校特色或地方特色,各校要以学生需求为前提,以社会需求为根本,紧贴学生发展实际,紧扣地方特色,整合地方资源,贴近学生生活,尊重教师的特长,采取多种形式,寻找切人点,培养新能力,努力使校本课程成为真正体现学校特色和师生需求的课程,让校本课程为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发挥重要的作用。
        二、建构特色校园文化的基本策略
        一要讲究系统策划策略。有办学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涉及到物质、制度、精神三个层面,涵盖了校园建筑、景点、雕塑、人际关系、规章制度“三风”(校风、教风、学风)、校训、校徽、办学理念等诸多内容,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要建设好校园文化,使校园文化真正成为凸现办学特色的重要载体,就需要我们预先做出科学的规划,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进行全面、系统谋划,制定科学、合理、高效的教育行动方案,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可行性、科学性的论证,以使我们在文化建设时动态控制特色建设的全过程:从而达成最佳境界和效益。
        二要讲究主题通揽策略。就是在建设与办学特色相匹配的校园文化时,紧紧围绕学校的办学理念,尤其是特色建设方向而展开。用主题理念、办学特色去指导校园文化建设,包括校园的环境和形象的设计,同时用校园环境和学校形象烘托主体理念、学校的办学特色,实现校园环境、形象、理念、特色的一体化,形成富有整体感的影响力。这里的“主题”包括体现办学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的总(大)的主题,这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灵魂和统帅;也包括与总主题相一致(或者说是补充)的小主题,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一条廊、一个小景点、一尊雕塑等,也都应有明确的主题,这些小主题能够串成一个大主题,充分地凸现学校的办学特色。
        三要讲究分步推进策略。尽管校园文化是学校管理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但是校园文化建设还是一个比较大的亚系统,这个系统涉及到物质的、精神的、制度的、行为的等许多方面,还与社区、家长、上级主管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相关。因此,按照一定的计划逐步推进不失为一种可行的策略。分步推进策略强调的是整体规划、设计,分步实施。要着眼于长远,保持校园环境和学校形象的统一性、整体性、有序性,使校园文化建设在规划的导向下一步一步地展开,尤其要充分考虑学校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每学期或者学年着重抓好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项或数项重点工程。
        四要讲究校长带头策略。校长是学校的领导和核心,是学校教育的组织者和决策者。校长的教育观念、价值取向,往往决定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风格,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着学校物质文化的创造、教育制度的形成以及学校精神的培育。一个有着丰厚思想内涵、独特办学思路的校长才能孕育出多品种、高品位的学校微型文化“场”,并以此对学校全体成员产生美化心灵、启迪智慧、规范行为、提升境界的作用。所以,校长要树立起建设校园文化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建设与特色学校相匹配的校园文化纳人管理学校的重要工作;校长要加强学习,不断更新观念,用现代教育思想来统帅学校,来管理教师;校长要加强包括校园文化在内的校园精神来鼓舞人,用精神来教育人,用精神来提升人,努力成为学校的精神领袖。
        五要讲究师生参与策略。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师生员工共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因此,师生的共同参与应该成为与特色相匹配的校园文化建设的一条基本策略。这里的共同参与,包括确定学校建设的方向、制定特色文化建设规划等的前期策划时参与。包括景点、雕塑、校训、校歌等具体的监督、评价等的反馈性参与,学校领导要确立民主意识,要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让师生成为校园文化的主人。
        六要讲究形象塑造策略。塑造良好的学校形象最重要的是练好“内功”,换言之,就是要着重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但是仅仅练好“内功”是不够的,还要引进市场营销的策略,向世人展示学校良好的公众形象。一是要沟通家校。向家长、社区广泛宣传学校的特色建设的方向、目标和阶段性进展,征询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在家长和社区树立起学校良好的形象。二是要善于提炼。要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对这些经验教训做理性的分析和概括,提炼并升华为规律,并撰写成论文,投寄有关刊物,在社会上确立自己的特色形象。三是要注重宣传、注意形象的传播。可以通过媒体来宣传,也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学校网站的建设,把网站建成学校的信息中心、教师的研究中心、教学的资源中心、学生的学习中心,不仅吸引本校师生经常看学校的网站,也吸引本地乃至全国各地的人们关注,通过网站在人们面前塑造良好的形象。


     

  • 《加拿大制度》
  •     我在加拿大的一种感觉是,多元文化政策的平等性在事实上能否完全实现不得而知。有一些新移民就对我说:“觉得中国人在这里有二等公民的感觉,像是一个跟着后母的小孩。这是一种感觉,加拿大的制度是强调每个人都平等,表面上是平等,但明明知道不公平,但说不出来。那是平衡线下一条不平衡的线。好像一个后母,有一群同样的孩子,那个不是她生的孩子也在家里一起吃饭,但他受到的爱是不一样的。”

        还有一些华人对我说,自己无法适应这种多元文化社会。从中国来了以后,一进入加拿大就好像进了一片雾,什么也看不到,好像从太空摔下来的一个人,要一个人在这里求生和自生自灭,来了这么久了,文化背景不同,很多本地人的生活习惯都不知道,像万圣节,是这里孩子童年记忆最深刻的一个节日,他们却没有这种感觉,也不知道如何吃南瓜。在宗教上,西方社会是以基督教为主的社会,宗教影响带来文化的不同,有些节日也含有宗教背景,中国孩子如果是超过20岁才来的,他们对中国节日的感觉都很深,所以一下子发觉自己少了很多东西,思乡情怀也特别重。真是每逢佳节倍思乡,也想回老家看看。

        由于这里的生活比较平静,华人也通常生活在自己的圈子内。在加拿大政府部门中很少见到华人的身影,这种情况并没有随着华人要求参政的声音逐渐变大而改善,前面所举伍冰志的例子是相当特殊的情况。从总体上讲,华人很难融人西方社会,这仍然是个不争的事实。在我访问的大陆新移民中也遇到这样的情况:有人已经感觉到,在如此辽阔的加拿大,中国人确实不少,尤其是在多伦多及其附近的士嘉堡地区、密西沙加地区,中国人开的什么店铺都有,中国人可以不用讲英文。生活上也没有什么不方便。但是如此的便利客观上也容易导致这样的后果:尽管这里种族多,客观上为大家提供了相互认识的良好机会,但是不同种族的人相互之间交往的程度很浅,难得很深人,这里的华人往往群居在一处,不太肯去与其它种族的人们交往。因此,虽说这里风景宜人,四季有不同的景色,居住环境好,空气新鲜,可惜的是,这里多种民族各居一角,不肯相互交流,这样下去很可能造成将来种族分歧或者不和,希望加拿大不要步上美国种族冲突之路。

        在加拿大的多元文化政策下,似乎什么样的民意都要倾听,各种社会需求都要满足,而不管它对社会的健康究竟是否有益。例如安省经营赌场一事不能没有负面的影响。根据报载,安省首间政府经营的温莎赌场,5月中旬开业到7月底止,短短两个月收人已经超过1亿加元,其中包括上缴省府税款2000万。据说,7月份赌客平均每日近两万人。但在另外一方面。去赌场博杀的很多是不务正业、专望横财者,赢钱则狂嫖滥饮,输光则无所不为。所以赌场是社会罪恶的温床,堵徒则是罪犯的预备军。加拿大政府经营赌场,表面上看是增加税收,增加就业,实际上因此而产生的社会后遗症,需要政府花费的将会更多,尤其是加拿大原有的良好社会风气将受到严重的损害。

        而我在多伦多目睹的同性恋大游行更使我对加章大的有些作法产生疑问。

        一年一度的加拿大“同性恋自豪日”庆祝活动及大游行于1999年6月26日(周六)和27日(周日)在多伦多中区举行,市长赖士民和一些市议员都走在游行队伍前面,上阵助威。这些官员们看上去也都是神情轻松愉快,并不时操作塑料玩具,互溅水花,出尽风头。而来自加拿大全国各地的同性恋者在服装、发型上出尽了花招,真正是以奇制胜,在历时三小时的游行期间,真不乏奇装异服,有一身肌肉的男同性恋者穿沉甸甸的金属短裤亮相,也有女同性恋者赤露着双乳招摇过市。沿途吸引围观的行人,号称有75万之多,比1998年增长了一倍,花车也由1998年的35辆增加到72辆.整个央街(Yonge Street)人山人海,连街道两旁的高楼上,几乎全都打开了窗户,人们不仅观看,而且还不停地拍照、摄影。一些人终于找到了机会,可以在公开场合展露自己妖艳的身体。不管是妙龄少年,还是半老徐娘,总有一些人希望穿得越少越好,在大街上摇晃着自己的腰身。据说,那些天也有一些在金融区贝街(Bay Street)从事股票交易的上班族同性恋者,为了显示自己的自豪,手上拿着手机,下身却只穿着内裤,招摇过市。

        有人对这次游行大加赞扬,说它“是从压抑和歧视中摆脱而来的自由,并且一年比一年办得有滋有味”。可是一位在央街上的小版悦,当她看到游行的人士摇晃着炫粗自己的稣胸和私处,感觉到的是恶心。

        电视里曾有一名维护传统者愤愤不平,希望能有一个展示异性恋(straight People)自豪的游行,但是相信他搞不到这般热闹因为持有传统观念的人士游行时不会这般“刺激”。同性恋游行这般火红,其阵势令同样是每年一度的圣诞老人游行相形见拙。因为够“刺激”,才使围观者众.因为人多,才使商界、政界蜂拥而至。

        多伦多的许多大公司都为游行注人了大量资金,赞助了许多花车。多伦多市市长赖士民等一班民选官员纷纷加人了这场热闹的表演。赖市长也忘记了两天前自己曾害眼,似老顽童般在游行中打水枪。一位议员则非常兴奋地对电视记者说,游行给多伦多市带来了巨大的商机。在政界和商界的促进下,同性恋游行的性质已经由展示同志们的自豪,转变成了一项红火的文化活动。我们并不反对同性恋人士有选择自己性倾向的自由,也有展示自豪的自由,但是政界和商界把这一活动当成一项文化活动来加以支持和弘扬,就不得不令社会上的草民思考他们到底弘扬的是什么样的文化,他们对社会施加什么样的影响。如果把同性恋游行当成一项文化活动来大办特办,人们是否应该想一想,这个社会是否有病?

        这个大游行,就跟多伦多的龙舟竞赛、国际舞狮一样,成为每年的一大“盛事”,而且规模一年比一年大。加拿大是一个个人主义旺盛和强调自由选择为做人处世最高原则的西方国家之一,只要不侵犯他人的自由和权益,两个人私下所奉行的生活方式,别人当然无权过问。可是,把私下所奉行而且有争论的生活方式,拿来向社会大肆宣扬,是否侵犯到别人的自由和权益,则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同性恋的生活方式所以是具有争议性的,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反对者认为,这种行为是违反自然的,如果人人都为同性恋者,人类将何以为继?因此它最终也是反人类的。二是因为同性恋的生活方式是艾滋病的主要传染渠道,除非同性恋者洁身自爱,从一而终,要不然人类最终也将面临艾滋病的浩劫,象恐龙一样绝迹。而市长赖士民及各级政治人物,为了争取选票,群起出动为同性恋者的大游行助阵,完全是以各人的政治利益挂帅,根本没有考虑到他们这样做对年轻一代造成的长远后果,这是令人感到非常遗憾的。

     

  • 《严密制度,有令则行》
  • 追究造成失误的原因的教育,日常零打碎敲多主要是领导者放松了这方面从长计议系统培训少,更缺乏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如至今尚未制订出编辑、记者守则等工艺规程性质的章法,这就缺乏业务规范的约束力,久而久之,易使初进新闻报刊单位的同志,产生“不过如此”的盲目自满情绪.其实,他们尚未理解新闻报刊工作,对于新闻干部的基本素质之严格要求:即在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的同时,还要大力提高业务文化素质(包括提高捕捉信息的能力;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概括事物本质的能力;提高文字表达能力)。这就需要抓紧制订较系统的培训制度,列出本刊编采人员应知应会的讲授提纲,作为《辽宁工人》以老带新的“传家宝”。

    还要尽快制订编辑、记者守则,按照编采人员必须具备的素质,订出条文,一经通过,立即作为本刊的编、采章法,共同遵守之.

    对于坚持经常不出差错与报道失实的奖惩制度,按本刊制订的“鼓励创造性劳动,打破‘大锅饭’的有关规定”执行,这里不多赞述。

    此外,还要制订必要的检查制度。毛泽东同志在“纠正文字缺点”的文章中,一向注重改正的实效,强调对于执行情况要按时进行检查,对执行得好的要表扬,执行得不好的要批评。本刊过去由于缺乏此项制度,致使差错不能及时得到纠正,今后要设质量检查员,由专人负责检查差错,核实勘正。今后,每月评刊时把检查差错列为一项重要内容,每季总评一次,每半年总结一次。刊物上一旦出现差错,就要认真予以更正,并做到赏罚严明。

  • 《从韩寒看中国教育制度》
  •    有一股“寒”流,袭击青少年,袭击文坛已有多时。这股“寒”流的始作俑者正是韩寒。一位年纪虽轻,但已在文坛露出锋芒的少年。就是这位少年,以其犀利的笔对应试教育进行了“批判”,一时间褒奖和批评如雨点般的向他飞去。至今日,耳边听闻“韩寒”二字少了,心想大抵这股“寒”流已经降温了吧!是平心静气谈问题的时候了。

        片于一个少年的评价应该是客观的,公正的,这对其成长有重要的作用,时于韩寒也如此,我们不能一味地说他怎么好或是说他怎么不好。首先得肯定他的勇气。他说出的至少是这一代人的心声,是我们这些人所怕的,所谓“大逆不道”的,想说不敢说的话,同时承受着我们想像不到的压力。如果说应试教育是造就“木头”的教育方式,那韩寒一定是个特例。“应试”通得我们平稳地读书,平稳地应试,平稳地找工作,在这个“平稳”的过程中几乎将一个人性格的棱角磨得全无,可在韩寒的文字中看到的却是有棱有角,甚至有些不羁的个性鲜明的人。有人说韩寒做的事说的话“出格”了!我想问:我们用的这个“格”是不是太小了点,是不是有些不适合这个时代了?

       肯定了他的勇气以后,又该说说他的“理智不足”之处了。照他的话说现行的教育制度只能制造出全才,而造不出人才。知果这个时代造出人才的话,那就是时代的悲哀了。但我们的时代需要的是人才。

        汉语词典时“人才”有这样一种解释:有某种特长的人,就是有某种特别能力的人。凭这一点,他首先就否定了自己,他不是有写作的专长吗?他把自己先写成时代的悲哀了。这就是韩寒理智不足的表现之一。

        李洪志有能力吗?几句妖言鬼语,竟迷惑了千万人,并对他们进行精神控制,从中敛财并进行卖国活动。其种种表现,用象棋的话说这叫走一步,看十步,“高人”!真是高人!成克杰、胡长清有能力吗?嘴巴一张,大印一甩,百万+万的人民币招之即来、其能力之大让比尔·盖茨都感汗颜!此种特例,不胜枚举!李洪志祸国殃民,罪大滔天。如今,他的特别能力已让他成为历史的罪人,人民的罪人,国家的罪人,最后成为中国敌对势力的走狗!这些人你不能否定他们的所谓的“特别能力”。

        达·芬奇,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圣”,不但长于作画,还精通数学、化学等多门学科,可谓全才。我倒是希望应试教育能培养出这样的全才,而不是培养出李、成等那样的“人才”,那样的败类、渣滓、蛀虫!

        如果不用现行的选拔人才的制度,像某些发达国家一样,高中毕业让你任选一门专业去读大学,这好!这对提高公民整体素质不可笠疑。然后我们来假设将会出现什么情况:我有文凭,却找不到任何工作!连洗盘子都没人要,我该怎么办?假设韩寒处在这样的环境,他该何去何从?这些人就成了待业青年,假如真有那么多待业青年,其中有那么一小部分就会不安分,也就是这一小部分不安分就能导致一个大社会的动荡。

        从中国现在的国情看:知今不可能也不能像发达国家一样。让你随便就去读大学,这正如生产资料与生产力的关系一样,生产资料不符合生产力的需要,二者必将产生抵制与排斥。制度与国情也是如此,教育制度不符合国情,国家发展一样受阻碍。国家没有足够的资金培养那么多大学生,“应试”就理所当然成为选拔人才的标准而使利的途径。这至少在一段时间里给国家愉送了一批批的“精品人才”,而如我设想的那样,只会送出更多的“次品人才”。应试教育虽在一定程度上磨灭了学生的“灵性”,使他们为“应试”而过于学得呆板,为“创新”制造了阵碍。但权衡利弊,应试教育虽不完美,尚可行!

        韩寒说数学学到初二就足够了,这并没有错,若只为应付日常生活,不用初二,小学水平就可以完成。但如果人人如此,国家庞大预算知何进行?三峡工程谁担?梁大度谁建?长征X号风云Y号如何发射?谁来推动国家发展?这不只是一个学科问题,而是一个关系国家生死存亡的大问题!人人数学只学到初二的话,两个字总结未来—完了!

        如今,国家正在全力地推行素质教育,宗旨就是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历史的重任历来杠在青年的肩上,现实会让你产生不满,但只是发发牢骚并无济于事,只有努力去改变现状,才能改变不满的现实!紊质教育,将会让全才来推动发展成为现实。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将会是社会需要的大势所趋.不断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才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任何事物都有一个从幼稚到成熟的过程。教育,我们,韩寒,当我们在未来回望过去的时候,就会深深体会到一个道理:未来的种子深埋在过去。为了未来,我们该埋下什么样的种子呢?

        对于韩寒,大家应该多给他一些理解,他的错也是我们年轻人的错,当我们真正成熟以后,会向那曾经伤害过的过去道软的!只是请给我们一点点的时间。

     

  • 《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
  • 乌苏里江来长又长

    蓝蓝的江水起波浪

    赫哲人撒开千张网

    船儿满江鱼满仓……

    白桦林里人儿笑

    笑开了满山红杜鹃

    毛主席领上幸福路

    人民的江山万万年……

        这是《乌苏里船歌》中的两段唱词,它生动地描绘了我们赫哲人的幸福生活。

        多少年来,我们赫哲人一直生活在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汇流的“三江平原”上。这里有山有水,景色壮丽,河流纵横,沼泽密布,盛产各种鱼类,闻名全国的大马哈鱼就是这里的特产之一。山上有茂密的森林,林中有虎、熊、野猪等野生动物,出产各种名贵的药材和毛皮。我们以渔猎为生,夏天在江上捕鱼,冬天在森林狩猎,世世代代劳动生息在这块富饶的土地上。

        但是,在那万恶的旧社会,在国内外反动统治阶级的压榨和歧视下,我们赫哲人却生活在苦难的深渊中。早在十七世纪,沙俄就曾侵入我们的家乡,进行抢劫和掠夺。“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们这一地区,对赫哲人实行了灭绝人性的野蛮政策,他们强迫赫哲人离开了适宜于狩猎的故乡,把赫哲人驱赶到荒草丛生、满目荆棘的深山野林。为了防止人民起来反抗,他们投收了猎枪,断绝了我们的生路。他们还利用赫哲人做细菌试验,惨绝人寰地杀害我们。到了解放前夕,我们赫哲族全部人口只剩下三百余人,己经濒于民族灭绝的境地。

        解放后,在党和人民政府的关怀下,我们才回到了白己的家乡。政府发放了大批的贷款和生活补助费,无偿地发给我们渔猎生产工具、粮食、衣服,帮助我们发展生产和改善生活。我们除了传统的渔猎以外,还从事农业生产。现在,农业用上了拖拉机,打鱼用上了汽艇船。我们家乡办起了小学、中学、医院、商店、邮电所、广播站等群众教育和福利事业。为了丰富我们的文化生活,省里还给我们村送来了一架放映机,使每个社员都能看上电影。现在我们有了本民族的小学生中学生和大学生,有的当上了研究员和教授,有的还被国家派往国外讲学。

        我们在政治上也翻了身。现在,在中央、省和县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都有我们民族的代表,参加国家和各级地方政权的管理。我的伯父在解放初期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曾任公社副社长;我的父亲曾任大队贫协主席。他们都曾先后随参观团来北京,光荣地受到了毛泽东同志和中央其他领导同志的接见。

        我是一九七一年来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学习,毕业后留校工作,并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粉碎“四人帮”以后,我被推选为北京市第五届政协委员。我深深感到,是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使我们走上了民族平等和繁荣昌盛的道路。

  • 《感谢党,感谢社会主义制度》
  •     五十年代后期在上海工作过的同志都知道,是党给了我邱财康第二次生命。一九五八年五月什六日深夜,我在生产岗位上被一千三百多度高a的铁水灼伤,烧伤面积百分之八十九点三,三度而积达百分之二十三,生命垂危。在党的关怀和领导下,我国医务人员解放思想,破除迷信,成功地创造了治愈大面积烧伤病人的奇迹,使我转危为安。从一九五八年到现在,二十三年过去了,我从一个普通的转炉炉长,走上了领导岗位;从一个普通的党员,成为一名党的基层干部。我永远不会忘记,在抢救我的日日夜夜里,中央领导同志给了我亲切的慰问和鼓励,使我增强丁战胜伤痛的勇气。这些难忘的往事,至今温暖着我的心……

        我受伤住院不久,周总理风尘仆仆地来到我们厂视察。他一到厂里,就关切地询问了我的病情,还准备亲自到医院来慰问我。后来,总理因急事回京,临行时,嘱咐厂党委书记陈大同同志代他向我问好。这一年的十一月间,党又把我送到北京进一步治疗,并让我出席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十一月二十三日,我坐在手推车上出席了大会。胡耀邦同志特地从主席台上下来,同我亲切握手,鼓励我继续与病魔斗争,争取早日痊愈。特别令我难忘的是,医院负责人还向我转达了刘少奇同志的亲切问候,使我十分激动。三年困难时期,社会上谣传我一命归天了。就在这时,周总理和邓颖超同志关切地问出席人代会的代表:邱财康怎么样了?上海代表回答:很好,已经工作了。总理和邓大姐欣慰地点了点头,请上海代表转达他们的问候。消息传到钢厂,我禁不住流下了激动的热泪。是党,拯救了我垂危的生命,党对我恩重如山,我怎不寸心如潮,思报春晖I

        出院以后,我左手被截肢,右手只剩下大拇指。无名指和小指,全身关节儿乎都僵直了,不能走、不能坐、不能穿衣、不能自己吃饭,生活上完全仰赖别人服侍。照理说,象我这样的工伤残废者,可以在家休养,每月领取一笔护理费,经济收入要比上班多。但是我想:党和人民花了那么大的心血把我救活,只要我的心脏在跳动,呼吸不停止,总不能坐吃社会主义;我应该为人民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把第二次生命献给党夕献给社会主义祖国I在这个信念的驱使下,我忍着巨大的伤痛,练习写字、走路、吃饭、穿衣,闯过了一道道生活关。在我的再三请求下,一九六一年三月一日,我终于回到厂里上班了。

        组织上把我安排到厂安全科工作。我认识到:抓安全工作,不仅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而且直接关系到党的威信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直接关系到劳动人民的生命安全。党把我安排到这个岗位上,我就要忠于职守,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特别是一九六五年我担任了厂安全科领导职务后,担子更重了。我和同志们一起,在领导的支持和各部门的配合下,抓了安全规章制度的修订、健全和落实,制订了比较完整的安全操作规程,在全厂各车间、工段和一千八百多个生产班组织起一支安全员队伍,做到专管成线、群管成网。每年厂里来了新工人,安全科都要给他们上课,讲解安全知识。我在抓安全工作中,经常下到车间、工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半夜里要是车间发生事故,只要来一个电话,妻子和孩子们就会翻身起床,帮我穿衣、缚鞋带,好让我火速赶到厂里。由于我身上植皮,疤痕部位百分之三十的汗腺不能排泄汗液,所以一下车间体温就会升高;特别是夏天,我的平均体温在摄氏三十八度以上,头弄脑胀。但是,我不顾惜身体,不计较时间,照常坚持工作。去年五月份以来,厂里举办了班组长企业管理轮训班,至今已办了十四期,每期我都给班组长上三次安全课,大力宣传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在广大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去年全厂每月平均千人负伤率下降到千分之一左右,取得了少有的好成绩。

        搞安全工作,要有很强的责任感,特别是对职工群众要有深厚的感情。我经常叮嘱自己:一个人在伤病的时候,十分需要组织和同志的关怀和安慰。我应该象当年党和人民对待我一样,去关心、照顾工伤职工及其家属,把党的温暖送到他们的心坎里。我们厂有个青年轧钢工,在一起事故中轧断了右臂。他十分悲观,对生活几乎失去了信心。我知道后,用自己的切身体会鼓励他战胜残疾,伤愈后继续为人民服务,并教他用左手练习写字。在同志们的关怀下,他终于振作了精神,出院后重返生产第一线,担任了技监员和安全员。还有一次,我们厂有位转炉总工长借到江西钢厂工作时被烧伤。我通过长途电话得知他生命垂危,便立即四出联系抢救、会诊、植皮和接伤员回沪治疗等事项,一连忙了五天五夜,直到把他从江西接到上海,住进瑞金医院后,我才稍稍定心,喘了口气。回到家里,我自己也因劳累过度,发起高烧,病了三天三夜。当我在病中得知这位总工长得救的喜讯时,心中感到十分快慰。

        这些年,我经常收到全国各地寄来的大量信件,并在家里接待来访的伤残病人。有的询问治伤的办法,有的问我如何才能战胜伤痛,有的向我倾吐心中的苦闷,有的讨教独立生活的经验。我虽然工作较忙,写字费力,似总是挤出时间,每信必复,有访必答,认真地介绍自己克服困难的体会,鼓励他们战胜伤残,继续为国家出力,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有一次,北京有个青年木工,在操作,卜不慎据断了手指,灰心绝望,住院治疗时儿天不吃饭,想跳楼自杀,了此一生。当时,我同他在一所医院治病,很理解他的心情。我用右手仅剩的三个手指端了饭菜送到他的床前,体贴地安慰他,并把社会主义社会里处处有温暖的新人新事讲给池听。这个青年见我伤残得这么厉害,还那么乐观,听着,听着,慢慢地流出了眼泪,拿起碗筷吃饭了。经过多次谈心,他终于振作了精神,鼓起了生活的勇气。他出院时,特地买了前门牌香烟送给我。我婉言谢绝了,说:“你不要谢我,应该感谢党,感谢社会主义制度。”

        二十年来,我抱着病残之躯为党工作。有些同志见我早出晚归,日夜奔忙,好心地劝我早点退休,特别是我那七九届的小女儿毕业后,劝的人更多了。我觉得,儿女们的前途要靠他们自己争取,父母不能包办。何况厂里还需要我,我怎么能离开自己的岗位J我决心牢记自己二十三年前的誓言:为党工作一辈子,把第二次生命献给党。

  • 《制度的社会》
  •     对于如何处理人际关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得,也许现在正在阅读这篇文章的你就是一位交际高手。也许你身在学校就已交友广泛,也许你的相知遍布五湖四海,但在家庭关系上,你的情况可能并不尽如人意。其实我们大部分人的情况都是如此,即使我们费尽心机,也未必能始终和家里的其他成员,尤其是我们的长辈保持可以称为良好的关系。听上去有点不幸,可这大概已成为很多人的事实了。

        好像有人说过:家庭是个缩小的社会。由于每个社会都会有和它相适应的社会制度,家庭作为社会的模型也许未能免俗,似乎也有必要来讨论一下。

        稍有历史知识就可知道,社会随着时间和生产力的改变而改变,先后有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和将来的共产主义社会。那么似乎家庭也应该这样吧。很不幸,不是的。原始社会生产力实在低下,似乎不能满足现在的家庭需要。而记得共产主义社会的一个基本特点是按需分配,就是说要多少就有多少,这似乎也不太可能存在于现实的家庭中。

        万一不幸家庭采用了奴隶制,那就有人要受苦了。地位极其低下,生活极其悲惨。不过,现在看来这种“万一”实在没有多大意义。生活优越的总是我们这些孩子,如果说家庭里真的有奴隶的话,好像应该想想我们在差遣自己的父一母时的理由和态度,他们的境遇似乎比我们更像奴隶。家庭是不是因为我们的颐指气使,而形成了一种野蛮的压迫制度呢?很难说。按照基本常识而言,有压迫就有反抗。为防止武装斗争的发生,还是不要对父母太苛刻吧。

        封建社会在历史上出现比奴隶社会晚,制度比奴隶制先进,存在得比奴隶制长。可这些特点在家庭制度中并不能完全体现出来,只有存在得比较多、比较长这一点是肯定的。在我们能接触到的有关封建制度的材料中,都能找到大量对这种制度的谴责和声讨,啊,总算又多了个相同封建家长制的家庭制度无论如何都是值得声讨的。封建制,就是用强硬的手段封杀你建立完全的个人空间的制度,它存在的目的就是让你得不到完整的自由,尤其令像你这样向往自由的人不能容忍。可是,专制永远代表了较高的效率,同时掌握至高无上的权力(即使仅是家庭范围内),毕竟对人有那么点儿诱惑。于是你开始不满,痛恨这种权力害苦了因为没有经济上的独立而不得不仰父母鼻息,从而把自己置于被统治阶级地位的你。不止一次听说某某每天晚上五点以前必须到家,某某打个电话要受到家里某个成员的盘查……诸如此类。这就是家庭中的封建制度对孩子造成的迫害的一点小小反映,至于让孩子得不到自立自主的精神,整天担心父母的责备,任何事没有经过父母同意就必然不可能实行……就更不用说了,几乎有“谴责和声讨不断,天地共孩儿一哭”之势。在那么不民主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总会有意无意地把自己的成长想象成和家长的对抗,不得不费尽心机地处理自己和父母的关系。好在,一般家里比较太平,不会有太大的冲突,这也许勉强能被认为是强权政治的一个优点。

        历史必定是要进步的,进步到一定阶段就把封建制度淘汰了,会按照资本主义或者社会主义的方式建立起民主共和的政体。我还是要说,历史不能引申到家庭—共和政体在家庭的存在绝对不是历史的必然,它只能是社会中的偶然,偶然到万一哪个幸福的孩子享受到了这种先进的家庭制度,他应该想想是不是家长对他根本没抱什么希望才会这样地放任他。由此可见专制的家庭制度在孩子的心里造成的创伤有多么巨大。享受这样高级的待遇当然是要有点条件的,由于通常情况下父母是家庭的主导,是不是能享受开明的政治制度就不得不看父母有没有开明的头脑,或至少是父母中说了算的那个有没有开明的头脑。另外就要看作为家庭最重要的被统治阶级—孩子,是不是能让家长放心地实行这种开明的政治制度了。通常只有始终表现优良的孩子才能有这种待遇。但物极必反,由于很不争气以至于被父母放弃而享受类似待遇也不是没有,但那只能称为无政府状态而不是共和制度了。在共和制度里,孩子终一于可以扬眉吐气,在重大的家庭事务中发表自己的意见,展现自己的家庭管理能力,顺便也可以锻炼一下口才。虽然不自由很痛苦,但是,自由得过度似乎也不是什么太好的事。很多开明的家长都不得不和自己的孩子谨慎地保持良好的交流,很有技巧种性?

        讨论了那么多的家庭制度以后才发现其实所有的家庭制度都是以家长对孩子的关心为基础的,家长往往在冬天不停地叮嘱我们多穿点衣服怕我们着凉却不担心过多的衣服会让我们“弱不胜衣”,他们往往在夏天的时候让我们尽量在有空调的地方以防我们中暑却忘了这个世界上还有“空调病”这种怪东西的存在,他们往往在任何场合都希望我们享用尽量精美的食物却不会想到长胖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情......我们虽然有无数理由认为家长对我们的关心起到的作用与我们的希望相反,我们宁可要风度不要温度(女生尤其习惯于此),我们宁可在太阳底下东奔西跑,宁可保持铅笔(不是铅笔头)一样的身材……可是,有些孩子把家长的关心置之度外也是导致家庭矛盾的一大问题。我们怎能在呼唤“除了理解我什么都不需要”的同时,忽视了家长同时也在希望我们理解他们的用心他们的辛苦是多么重要。家庭制度的研究恰恰成为家庭制度的悖论,只有互相的理解和互相关心才是家庭最好的制度,是谓“天下大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