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城外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04-28 15:58:07
  • 《江南初秋》
  • 今年的初秋似忽来的悄然无迅,城里城外都是一样。从屋里透过窗向外看,也看不出什么变化。

    江南初秋就是如此,来的悄无声息,来的如此漫长。

    江南初秋,美在宁静。城里街旁没有多余的杂声,只有鸟儿在枝头独自高歌,偶尔发出人们的谈笑声。可无论怎样都很符合秋的自然之美怎么听都让人回味无穷。惹得一旁路过的行人都不敢发出声,正可谓:"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江南初秋,美在清新自然。

    微风如同清水,鸟鸣犹如一支小曲。深吸一口,整个人都要轻快灵巧的多,不那么浑浊笨拙了。秋风带着阵阵凉意,向人们诉说着这一路上它的"旅途"。

    江南初秋美在朴素典雅。就像远方对岸的世界,若隐若现,若有若无,若虚若实。秋,是一个特殊的季节。看不见,听不着。只能用心去感受来自秋的心声。

    江南初秋,美在与世隔绝。当你感受到秋的存在,你会发现自己与世隔绝,一切旁人关注的,脱口而出的你都不会在意。只追求于自己所追求的,所执着的,所热爱的。忠于自己。即便不再欢乐,也并不顾影自怜,只是默默热爱,默默奉献。

    但这些理念,人类尚未完全领悟!

  • 《陌上花开作文》
  • 阳春三月,风和日暖;信步城外,看阡陌之上杨柳依依,野花绚烂,身心不由得轻爽而浪漫。

    漫步陌上,只因陌上花开;花是自然的那种,朴素而恬淡,不落尘俗。“三月风情陌上花”,是花在其中生命得以璀璨,人在其中心情得以畅然的一种意境。这意境,枝繁叶茂,从古代长到现代,不枯不衰;又如水,岁岁年年,流淌在阡陌之上,不知迷醉过古今几个王公贵族、粉黛佳丽、骚人墨客、凡男俗女,三月陌上花,让人爱让人痴,恍惚人的骨子里头都沉淀了花的影子,花的风韵。

    陌上花开,假如没有了从俗累的生活中走出来,悄然伫立阡陌并为陌上风情所陶醉的人,那么花开也寂寞,风情也苍白。于是,一句“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不知被几个人吟颂了几个遍,人归缓缓,那花便有灵性,便开得执著,陌上风情也被撩拨得浓郁而热烈。

    那是春天里一幅最美妙的图画:在粉黛佳丽的簇拥下,一位美若天仙、仪态雍容的贵夫人,款摆腰肢,走在一千多年前的江南临安的阡陌上,这时,一骑快马飘然而至,驿者把一封书信递给贵夫人。原来,吴越王嘱爱妃只管消受春色,不必急着回宫,“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缓缓归,缓缓归。多么柔情的一句话!

    只是再柔情、再体贴的话,也难以使国家逃脱倾覆的恶运。怜美惜春的柔情敌不了剑戟弓弩的无情。吴越王烟逝,爱妃云去,留下一个美丽的故事游荡在临安的陌上,供人凭吊,在吴越国“国除”的百十来年后的一个秋天,诗人东坡来到了临安。历史似乎特意安排东坡在秋天踏上临安的土地,陌上春天花开,秋天亦花开,只是春天的骨子里透的是柔情,而秋天的骨子里透出的却是萧瑟。东坡怅对古人,一番凭吊,三首《陌上花》于胸中郁结,一吐而快。“陌上花开蝴蝶飞,江山犹是昔人非……”,诗人一唱三叹中,浸染着人事胜衰的感慨。陌上花,就这样开在历史的车辙中,栉风沐雨,浸透艳丽与沧桑,令人唏嘘不已。

    我几乎要拜倒在陌上花的面前了。我突然觉得这一束束、一丛丛开了又落,落了又开的陌上花,简直就是为了人类的历史与文化而开落。我不敢说可以触摸历史与文化,但我可以觉悟地抚摸陌上娇嫩而顽强的花朵。陌上花开缓缓归,这不仅意味着悠闲、诗意,而更大的意义在于,让我们的心灵在恬静的陌上花开中恬静如花,回归自然,回归人类的历史与文化。

    缓缓归,缓缓归,披一袭“三月风情”,再采一束“陌上花”,缓缓归。

    缓缓归,我心已是陌上花开。

  • 《枫桥夜泊作文550字》
  •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寒山寺因唐代诗人张继的千古名篇《枫桥夜泊》而闻名于世,无数的诗人墨客均至此题诗作画,引来成千上万的游人,枫桥也因此而出名。这首诗究竟散发是怎样的魅力,让我们一同走进张继的《枫桥夜泊》。

    这首诗创作于安史之乱爆发后,诗人张继被迫客游江南,途经苏州,夜泊于枫桥,写下了这首诗。看到月落、江枫、渔火,感受到霜气满天,听到乌啼、钟声,交织成一幅凄美的秋江夜泊图。整首诗透漏着一个“愁”字,作者寄情于景。

    诗人愁绪万千,难以入眠。或许,只有城外寒山寺悠扬回荡的钟声,才能与诗人相伴。那么他为何夜泊于此,而且愁绪万千呢?跟着书本去旅行,带我们走进诗的意境,了解这首诗背后的故事。

    枫桥原名封桥,因地处水陆交通要道,唐代时在此设卡,封锁河道,因而得名。诗人到此,已是半夜,城里实行宵禁,因此没能找到地方住宿,又或许是盘缠不够,最后只能睡在船上。仰望天空,月亮渐渐西沉,天地之间一片朦胧,江边枫树影影绰绰,映衬着星星点点的渔火,霜气寒冷袭人、听到声声乌啼凄厉。诗人张继独自站在船头,难以入眠,只听的姑苏城外寒山寺的钟声在耳畔索绕,感受到诗人此时的孤独、凄凉与寂寞。

    诗人因仕途不幸和国家日渐衰败,一股愁绪涌上心头,他忧国忧民,将自身与国家命运连为一体,这首诗因伴随着一个诗人的夜半愁绪而被后人传颂。

  • 《乡村游记》
  • 《围城》里说: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我觉得这句话非常贴切地反映我们现在的生活状态。

    现在久居城市的人受到环境污染,食品污染,工作生活压力大,都想去感受一下乡村生活!正好在六一期间,受同学的邀请,去他的家乡武鸣‘‘高一村’’过了一个如我所愿的乡村节日

    一路上风景如画。进到村里,一股新清新的空气扑鼻而来,稻香阵阵,一眼望去千山绵亘,到处都种满了绿,繁枝叶茂,风一吹来,漫山的树笑弯了腰。看见田野里牛羊三五成群,池塘里鸭子欢快的叫着,扑扇着翅膀,好像在欢迎远道而来的我们。我迫不及待地想看看王朝政介绍的‘‘山泉’’。我们沿着蜿蜒的小路一直前行。路旁绿油油的水稻随风作浪,不一会儿就来到‘‘山泉之地’’。

    ‘’哗—哗—哗—’一阵阵清脆悦耳的流水声,由远而近,果然是名不虚传,清澈见底的泉水里还伴有些小鱼,小虾。一脚踏进去,冰凉的泉水仅仅骨子里,但那愉悦的心情却灌透全身心。这里的泉水是从山上留下来,经过过滤后,没有任何污染的流到这里。喝一口,沁人心脾,用来洗洗脸让人神清气爽,泡一泡放松心情。来到这,就犹如来到人间的‘‘果山’’。

    泡完山泉,我们漫步来到阴凉的山洞。

    我们拿着手电筒,小心翼翼的走进山洞。这个山洞冬暖夏凉,所以许多村民选择在这里酿米酒,酿出的米酒又香又甜。洞内有数十万年才能形成的‘‘洁白如,质纯如玉’’的钟乳石。

    欣赏完山洞后,我们来到村民的家里吃‘‘乡村盛宴’’。

    盛宴上的饭菜非常丰盛,而且亲朋好友也非常多。我们城市的楼房大多是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但是乡下人家的房子却截然不同,他们的房屋是由几所平房围成的一个‘‘四合院’’。中间有一个大场地;见天见地,宽敞明亮。我们把桌椅饭菜搬到大场地上,天高地阔地吃起来。

    这就是人间仙境。树上的儿是让你放松心情的音乐盒,村民热情朴素是让你感到温暖的火炉,这的美食,环境就像村民一样朴素,纯洁。来到这,疲倦已经烟消云散了,自己如同一只自由的小鸟!这可能就是诗人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吧!

  •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的意思及全诗欣赏》
  • 回乐峰前沙似,受降城外月如霜。

    【译文】 回乐峰前的沙地白得象雪,受降城外的月色有如秋霜。

    [出自] 李益 《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夜上受降城闻笛

    注释:

    回乐峰:唐代有回乐县,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县西南。回乐峰即当地的山峰。

    受降城:唐代有东、中、西三座受降城,都在内蒙古自治区境内。

    芦管:笛子。

    译文1:

    回乐峰前的沙地白得象雪,受降城外的月色有如秋霜。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 一夜间征人个个眺望故乡。

    译文2:

    回乐峰前的沙地好似白雪,受降城外的月色犹如秋霜。不知何处吹起幽怨的笛声, 出征的战士通宵远望家乡

    译文3:

    回乐峰前的沙地像白雪,受降城外的月光像寒霜。不知道哪里响起了笛声, 出征的战士通宵遥望家乡。

    以霜月、芦笛、乡思,构成一幅思乡图,意境感人。

    李益( 748——827),字君虞,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八岁时,逢安史之乱,西北地区常受到外族侵扰,李益离开家乡。唐代宗大历四年( 769)中进士,历任象郑县尉等职位低下的小官。其后弃官而去,游燕、赵间,在藩镇帐下任幕僚十八年,长期征战南北,经过多次战争,所以他对边塞的军旅生活非常熟悉,写了不少描写边塞风光、讴歌战士慷慨激昂为国捐躯的诗歌。在艺术上能够吸收乐府民歌的特点,节奏和谐,语言优美精炼。尤其擅长绝句、七律。至唐宪宗时便因诗名被召为秘书少监、集贤殿学士,官至礼部尚书。有《李君虞诗集》。

    赏析:

    这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乡情的诗作。从多角度描绘了吹笛人浓烈的乡思和满心的哀愁之情。

    诗的开头两句,写登城时所见的月下景色。是触发征人乡思的典型环境。一种置身边地之感、怀念故乡之情,隐隐地袭上了诗人的心头,营造了一种寂寥,凄清的征人乡思的典型环境。凄凉幽怨的芦笛声,唤起了征人思乡之情。“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不知”两字写出了征人迷惘的心情,“尽”字又写出了他们无一例外的不尽的乡愁。

    从全诗来看,前两句写的是色,第三句写的是声;末句抒心中所感,写的是情。前三句都是为末句直接抒情作烘托、铺垫。开头由视觉形象引动绵绵乡情,进而由听觉形象把乡思的暗流引向滔滔的感情的洪波。前三句已经蓄势有余,末句一般就用直抒写出。李益却蹊径独辟,让满孕之情在结尾处打个回旋,用拟想中的征人望乡的镜头加以表现,使人感到句绝而意不绝,在戛然而止处仍然漾开一个又一个涟漪。这首诗艺术上的成功,就在于把诗中的景色、声音、感情三者融合为一体,将诗情、画意与音乐美熔于一炉,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意境浑成,简洁空灵,而又具有含蕴不尽的特点。

    这首诗写出了征人眼前之景,心中之情,感人肺腑。刘禹锡《和令孤相公言怀寄河中杨少尹》中提到李益,有“边月空悲芦管秋”句,即指此诗。可见此诗在当时已传诵很广。《唐诗纪事》说这首诗在当时便被度曲入画。仔细体味全诗意境,的确也是谱歌作画的佳品。因而被谱入弦管,天下传唱,成为中唐绝句中出色的名篇之一。

  •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出自哪首诗?作者是谁?》
  •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译文] 月亮已经沉落,栖发出几声啼鸣,繁霜布满了天地;江边的枫,渔船的灯火,伴随着一个旅愁之人的睡眠。

    《枫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注解】: 

    月落乌啼霜满天 月落:这里是指的是天将破晓;乌啼:这里是指乌鸦的鸣叫;霜满天:意思是说秋霜满布,让人感到彻骨的寒意。

    1、渔火:渔船上的灯火。

    2、姑苏:今江苏省苏州市。

    3、寒山寺:苏州枫桥附近的寺院。

    江枫:江边的枫树。

    姑苏:苏州的别称。

    ①枫桥:在今苏州市阊门外。此诗题目也作《夜泊枫桥》。

    *夜泊:夜间把船停靠在岸边。

    ②江枫:寒山寺旁边的两座桥“江村桥”和“枫桥”的名称。枫桥也叫封桥 。据《大清一统志》记载,桥原本不叫枫桥,这里原来是水路交通要道,是往来船只停泊的码头,由于唐以前水匪倭寇经常进犯,故当时每到夜晚都要将桥封锁起来,以策安全,因而起名叫封桥。

    ③姑苏: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

    ④寒山寺:在枫桥附近,始建于南朝梁代。相传因唐代僧人寒山、拾得曾住此而得名。在今苏州市西枫桥镇。本名“妙利普明塔院”,又名枫桥寺;另一种说法,“寒山”乃泛指肃寒之山,非寺名。

    ⑤夜半钟声:当时僧寺有半夜敲钟的习惯,也叫"无常钟"。欧阳修《六一诗话》曾曰:“诗人贪求好句而理有不通,亦语病也。如唐人有云‘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说者亦云句则佳矣,其如三更不是打钟时。”《庚溪诗话》于此辨曰:“然余昔官姑苏,每三鼓尽,四鼓初,即诸寺钟皆鸣,想自唐时已然也。后观于鹄诗云:‘定知别后家中伴,遥听缑山半夜钟。’白乐天云:‘新秋松影下,半夜钟声后。’温庭筠云:‘悠然旅榜频回首,无复松窗半夜钟。’则前人言之,不独张继也。”宋人孙觌绝句《过枫桥寺》:“白首重来一梦中,青山不改旧时容。乌啼月落桥边寺,倚枕犹闻半夜钟。”《诗薮》云:“张继‘夜半钟声到客船’,谈者纷纷,皆为昔人愚弄。诗流借景立言,唯在声律之调,兴象之合,区区事实,彼岂暇计?无论夜半是非,即钟声闻否,未可知也”。《唐诗摘钞》:“夜钟声,或谓其误,或谓此地故有半夜钟,俱非解人。要之,诗人兴象所至,不可执着。必曰执着者,则‘晨钟云外湿’,‘钟声和白云’,‘落叶满疏钟’皆不可通矣。”

    译文:

    一:月亮落下去了,乌鸦不时地啼叫,茫茫夜色中似乎弥漫着满天的霜华,面对岩上隐约的枫树和江中闪烁的渔火,愁绪使我难以入眠。夜半时分,苏州城外的寒山寺凄冷的钟声,悠悠然飘荡到了客船。

    二:月已落下,乌鸦仍然在啼叫着,幕色朦胧漫天霜色。江边枫树与船上渔火,难抵我独自一人傍愁而眠。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的寒山古寺,半夜里敲响的钟声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里。

    【韵译】:

    明月西落秋霜满天,几声乌啼山前;

    江上渔火映红枫树,愁绪搅我难眠。

    呵,苏州城外那闻名海内的寒山寺;

    夜半钟声,漫悠悠地飘到我的船边。

    【评析】:

    《枫桥夜泊》描写了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游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深远的小诗。表达了诗人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想感情。

    ?这是记叙夜泊枫桥的景象和感受的诗。首句写所见(月落),所闻(乌啼),所感(霜满天);二句描绘枫桥附近的景色和愁寂的心情;三、四句写客船卧听古刹钟声。平凡的桥,平凡的树,平凡的水,平凡的寺,平凡的钟,经过诗人艺术的再创造,就构成了一幅情味隽永幽静诱人的江南水乡的夜景图,成为流传古今的名作、名胜。此诗自从欧阳修说了“三更不是打钟时”之后,议论颇多。其实寒山寺夜半鸣钟却是事实,直到宋化仍然。宋人孙觌的《过枫桥寺》诗:“白首重来一梦中,青山不改旧时容。乌啼月落桥边寺,倚枕犹闻半夜钟。”即可为证。张继大概也以夜半鸣钟为异,故有“夜半钟声”一句。今人或以为“乌啼”乃寒山寺以西有“乌啼山”,非指“乌鸦啼叫。”“愁眠”乃寒山寺以南的“愁眠山”,非指“忧愁难眠”。殊不知“乌啼山”与“愁眠山”,却是因张继诗而得名。孙觌的“乌啼月落桥边寺”句中的“乌啼”,即是明显指“乌啼山”。

    这句诗虽然写了具体的景物,但实际是表达了作者的孤单寂寞,还有淡淡的忧愁。  

    本句可以解释为:天即将破晓,乌鸦也开始了声声鸣叫,全身彻骨的寒意让人感觉到四面八方弥漫着霜华。

  • 《三国演义精彩片段》
  • 1、不一日,袁熙、高干皆领军到城外,屯兵三处,每日出兵与操相持。尚屡败,操兵屡胜。至建安八年春二月,操分路攻打,袁谭、袁熙、袁尚、高干皆大败,弃黎阳而走。操引兵追至冀州,谭与尚入城坚守;熙与于离城三十里下寨,虚张声势。操兵连日攻打不下。郭嘉进曰:“袁氏废长立幼,而兄弟之间,权力相并,各自党,急之则相救,缓之则相争;不如举兵南向荆州,征讨刘表,以候袁氏兄弟之变;变成而后击之,可一举而定也。”操善其言,命贾诩为太守,守黎阳;曹洪引兵守官渡。操引大军向荆州进兵。

    2、玄德乃辞二人,上马投卧龙冈来。到庄前下马,扣门问童子曰:“先生今日在庄否?”童子曰:“现在堂上读书。”玄德大喜,遂跟童子而入。至中门,只见门上大书一联云:“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玄德正看间,忽闻吟咏之声,乃立于门侧窥之,见堂之上,一少年拥炉抱膝,歌曰:“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士伏处于一方兮,非主不依。乐躬耕于陇亩兮,吾吾庐;聊寄傲于琴书兮,以待天时。”

    3、操引关公朝见献帝,帝命为偏将军。公谢恩归宅。操次日设大宴,会众谋臣武士,以客礼待关公,延之上座;又备绫锦及金银器皿相送。关公都送与二嫂收贮。关公自到许昌,操待之甚厚:小宴三日,大宴五日;又送美女十人,使侍关公。关公尽送入内门,令伏侍二嫂。却又三日一次于内门外躬身施礼,动问二嫂安否。二夫人回问皇叔之事毕,曰“叔叔自便”,关公方敢退回。操闻之,又叹服关公不已。

    4、苏飞在槛车内,密使人告甘宁求救。宁曰:“飞即不言,吾岂忘之?”大军既至吴会,权命将苏飞袅首,与黄祖首级一同祭献。甘宁乃入见权,顿首哭告曰:“某向日若不得苏飞,则骨填沟壑矣,安能效命将军麾下哉?今飞罪当诛,某念其昔日之恩情,愿纳还官爵,以赎飞罪。”权曰:“彼既有恩于君,吾为君赦之。但彼若逃去奈何?宁曰:“飞得免诛戮,感恩无地,岂肯走乎!若飞去,宁愿将首级献于阶下。”权乃赦苏飞,止将黄祖首级祭献。祭毕设宴,大会文武庆功。

    5、是夜月色微明。玄德在左,张飞在右,分兵两队进发;只留孙乾守小沛。且说张飞自以为得计,领轻骑在前,突入操寨,但见零零落落,无多人马,四边火光大起,喊声齐举。飞知中计,急出寨外。正东张辽、正西许褚、正南于禁、正北李典、东南徐晃、西南乐进,东北夏侯惇、西北夏侯渊,八处军马杀来。张飞左冲右突,前遮后当;所领军兵原是曹操手下旧军,见事势已急,尽皆投降去了。飞正杀间,逢着徐晃大杀一阵,后面乐进赶到。飞杀条血路突围而走,只有数十骑跟定。欲还小沛,去路已断,欲投徐州、下邳,又恐曹军截住;寻思无路,只得望芒砀山而去。

    6、是夜风雨交作,及晓,不见了于吉尸首。守尸军士报知孙策。策怒,欲杀守尸军士。忽见一人,从堂前徐步而来,视之,却是于吉。策大怒,正欲拔剑斫之,忽然昏倒于地。左右急救入卧内,半晌方苏。

    7、玄德回新野之后,光阴荏苒,又早新春。乃令卜者揲蓍,选择吉期,斋戒三日,薰沐更衣,再往卧龙冈谒孔明。关、张闻之不悦,遂一齐入谏玄德。正是:高贤未服英雄志,屈节偏生杰士疑。

    8、孙策既死,孙权哭倒于床前。张昭曰:“此非将军哭时也。宜一面治丧事,一面理军国大事。”权乃收泪。张昭令孙静理会丧事,请孙权出堂,受众文武谒贺。孙权生得方颐大口,碧眼紫髯。昔汉使刘琬入吴,见孙家诸昆仲,因语人曰:“吾遍观孙氏兄弟,虽各才气秀达,然皆禄祚不终。惟仲谋形貌奇伟,骨格非常,乃大贵之表,又享高寿,众皆不及也。”

    9、郭图谓袁谭曰:“曹操以女许婚,恐非真意。今又封赏吕旷、吕翔,带去军中,此乃牢笼河北人心。后必终为我祸。主公可刻将军印二颗,暗使人送与二吕,令作内应。待操破了袁尚,可乘便图之。”谭依言,遂刻将军印二颗,暗送与二吕。二吕受讫,径将印来禀曹操。操大笑曰:“谭暗送印者,欲汝等为内助,待我破袁尚之后,就中取事耳。汝等且权受之,我自有主张。”自此曹操便有杀谭之心。

    10、操引兵十五万,分三队而行。于路又连接刘延告急文书,操先提五万军亲临白马,靠土山紥住。遥望山前平川旷野之地,颜良前部精兵十万,排成阵势。操骇然,回顾吕布旧将宋宪曰:“吾闻汝乃吕布部下猛将,今可与颜良一战。”宋宪领诺,绰枪上马,直出阵前。颜良横刀立马于门旗下;见宋宪马至,良大喝一声,纵马来迎。战不三合,手起刀落,斩宋宪于阵前。曹操大惊曰:“真勇将也!”魏续曰:“杀我同伴,愿去报仇!”操许之。续上马持矛,径出阵前,大骂颜良。良更不打话,交马一合,照头一刀,劈魏续于马下。操曰:“今谁敢当之?”徐晃应声而出,与颜良战二十合,败归本阵。诸将栗然。曹操收军,良亦引军退去。

  • 《形容风景好的句子》
  • 1、不知不觉我们来到了城外的河畔。站在河边,成片的荷叶随着微风轻轻地摇曳。有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有的荷苞待放,有的早已开得婀娜生姿。还有的已经凋谢,可的莲蓬便冒了出来。

    2、当你走另外一条小路回去时,会看到一个大坛,花坛里一年四季都鲜花盛开。春天有美丽的蝴蝶花,夏天有朝气蓬勃的太阳花,秋天有含苞怒放的菊花,冬天有不怕严寒的小野花。神采各异,各领风骚。

    3、我忍不住打开窗户一看,啊,好大的啊!远远望去,“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小区里好象变成了一个粉装玉砌,充满了诗情画意的童话世界。柏油马路旁的房屋上盖满了厚厚的积雪,屋檐间挂着闪闪发光的水晶柱,而那些常青上,挂满了沉甸甸的雪球儿,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呀!

    4、看雪花多美啊!有些雪花是六角形的,但也有一些是不规则的。我感叹大自然的神奇,能够造出这么美的雪景。那飘下来的雪,就像天空撒落的银沙,撒落在人间的各个地方,各个角落。每片雪花又是那么的脆弱,入地即化,要融化无数片雪片,地上才会铺起一层薄薄的雪。再想想,如果要在地上堆成一层五六厘米的雪地,需要多少片雪花啊!

    5、秋天到了,瞧,金黄色的太阳闪着金色的光芒,好像在对着果树和田野微笑。欢快的小溪在快活地奔跑,似乎在奏响一曲欢快的秋之歌。田野的稻谷看见了马上大口大口地喝起来,小溪说:“喝吧、喝吧!喝了我的水,你们长得又白又胖,煮起来呀,又香又甜,人们才会喜欢你们!”

    6、天已经黑透,西下的余晖早已消失的无影无踪。天空中偶尔传出一两声鸣,剩下的,便是无限的寂静,一切都是这么和平。就在这片刻的宁静后,异想不到的事发生了:四周,所有的灯“哗”一下的开了。只见到处都是五颜六色的霓虹灯,它们映着房屋,映着大树,映着泳池……把一切事物都映的七彩缤纷。不远处,还有人在唱歌……这一切,就犹如一个个童话那样神奇。

    7、除了这些,还有芦苇是我的最爱。它们成片地在河边挺立,聚在一处,待风一吹,就整齐地摇曳着。偶尔,风也会拂起它们的一小团绒毛,吹上天空,再悠悠地撒下来,那个画面,永远地定格在了我的记忆中,那般地朦胧,唯美……

    8、顺着两旁的通道走着,左右两侧载满了合欢、苏铁,以及琵琶等树木,使得生意盎然,令人心情为之一爽。在通道尽头,有一片竹林,微风乍起,竹叶飒飒作响,仿佛在和每一个经过它的人问好。

  • 《大学是座围城》
  • 有人说,大学是座围城—外面的人怨进来,里面的人忽出去。然而,每一个曾经生活其问或正王身其中的人,都会强烈地感觉到:大学城,这是一个神奇的地方,这是一块让我们激情迸发、心跳加速的热土。

    这本《校园文学集萃)收集了20世纪最后五年安徽省大学城中的部分师生员工的作品。我们将这些作品归纳整理,以他们文章中所贯穿的感情为线,依次以乡情、亲情、友情和豪情来编纂。这些作品真一实记录了作者们的校园生活及所思所感,感情真梦,感人至深。这本书的文学价值也许有限,但它为大学城内的人构筑了一个共同的精神家园,让他们在此栖,乡召灵,为围城外的人了解大学校园生活提供了一个窗口,为今后研究20世纪末的大学校园生活特别是校园文化生活保存了生动翔实的第一手资料。

    感谢中国地襄出版社和安徽省高校校报界全休同仁对本书出版的大力支持。

    中共安徽省委教育工委陆勤毅sII书记在百忙之中为本书作序,安徽省教育厅宣教处黄泽秋处长以及合肥工业大学、淮南师范学院等院校的有关领导也十分关心本书的出版,在此一并感谢。

  • 《爱的围城》
  •     钱钟书在《围城》中,曾把婚姻比作围城,城外的人想冲进来,城内的人想冲出去。这话确实富有哲理,它反映了人们对现状的不满足:局外人与个中人彼此欣羡。

        回顾十几年的人生轨迹,与父母的亲情关系最为密切,对此也颇有围城之感。我虽不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也不是娇娇小姐、小公主之类,但父母对我真的是关怀备至。他们关心我的前途,我的生活.....

        在我上初三以来,父母过问我的学习明显地频繁起来。饭桌上,父亲又开始即兴演讲:“艳艳,初三是关键的一年。如果把握不好,一年时间弹指一挥间.到时候后悔就晚了。学习是为了自己的前途,不是给父母学的,你要弄清楚这一点。不能整天价悠悠忽忽的,时间紧迫,有空就得赶快学习。不能有心思干别的……”这一番话语沉甸甸地压在我心头,我连饭都吃不香了。

        随着中考的迫近,父亲严肃的批评教育、母亲苦口婆心的唠叨搞得我疲惫不堪。我也曾要求过:“爸爸妈妈,不用管我了,我会好好学的。”可父亲说:“如果你能做到,我们就不管了,可你没志气,做不到,父母只有督促你了。”我无言以对。每天下了晚自习,母亲说:“抓紧时间再看看书吧。”我只好又拿起书本。而且父亲常在我的房间外巡视。这是我偶然发现的。那天我在学习,忽然不自觉地瞟了关着的门一眼,却发现父亲正透过门玻璃“监视”我。我感到很吃惊,父亲如此不放心我?父亲当时挺尴尬。我想到父亲是为了我好,于是原谅了他。可是从此每当我在家中学习,总有一种被监视的不自在不安全的感觉。

        我这个人性格比较内向,从小学四年级起就对书产生了兴趣,我一直把书作为我最好的朋友。遗憾的是,家中一本像样的书都没有,只有母亲买的一些杂志。父亲认为读课外书会耽误我学习,他甚至认为读书会搅乱我的思维。我只觉得读书其乐无穷,书会使我思想更加成熟深刻,多一些对人生的理解。我把几抽屉陈旧的杂志读完后,迫切地想读中外文学名著,特别是《红楼梦》,我对它渴慕已久。中考结束的署假里,我趁父亲高兴的时候,小心翼翼地提出这一要求。父亲断然拒绝:“现在还不知考得怎样,就有心看书,我看你真是一点数没有。你这种学习态度就不行!要看书等参加工作不是有的是时间吗?”父亲嗓门越来越高,我据理力争,他说我顶嘴。看来要说服他,比什么都难。当夜,我躺在床上默默地流了好多泪。几天后父亲到奶奶家,对姑母她们说起我不懂亭,只知看书不爱学习。谁知姑母也很爱读书,她劝父亲说读书是好事,只要不影响学习就行。她得知我喜欢《红楼梦》,特意买了送给我。姑母的理解令我很感动,我幻想我的诚心感天动地,缪斯女神抑或书神委托她这么做的。我沉浸在书中,进入到一个博大广阔的世界,我的心随着情节的起伏而起伏,读书对我是一种非常非常美妙的享受。然而父母还是坚决反对,固执地认为工作后才可以看。尽管如此,我对文学的爱好有增无减。我从同学处借书读,被父亲发现了,他立刻夺过书去,撕为两半。我觉得撕碎的是我的心。我很想成为一个作家,可世上哪有不博览群书的作家?

        我的爱好被父母扼杀了,我一度怨愤不平。可看看他们为我付出的一切,细想想父一母自有他们的道理,还是那句话,为了我好。但是看见年纪同我相仿的少男少女发表的佳作,我真的很羡慕。某日从电视上得知天津一名13岁女孩庞秀玉,藏书2万余册,家中触目皆书,她多次在作文大奖赛中获奖。她父母极支持她读书,每月从微薄工资中拿出近一半供她买书.她父亲说:“虽然我们物质生活不太好,但我们认为,孩子的精神食粮才是更重要的。”我不禁感慨万千,她的父母与我父母真是截然相反。假如我父母能那样该多好,我情愿过清贫的日子。

        母亲总说我这么瘦小,将来干不了重活,只能从事脑力劳动,所以必须刻苦学习。母亲反对我读课外书,她称之为闲书。我不安心学习,母亲就唠唠叨叨数落我,如果我不服气顶了嘴,母亲会很气愤,语不择词地责骂我。我感到难以接受,但我也知道母亲有口无心,她为我不争气而气愤。母亲整天忙忙碌碌地做家务。她爱清洁,经常洗这洗那,手都被水泡得发白了,皮肤晒得黝黑,由于过分操劳银丝与日俱增,母亲实在不易,我还有什么理由苛求她呢?不过有时候我还是有点委屈,我理解了父母,可父母理解我了吗?

        父母的爱是座围城,父母营造的家是个港湾,我意犹未足。“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远方飘来这忧伤的歌,我惶惑了:这世界上有人在渴望家,而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