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像撒了一把金粉,“唰啦”一下——先给花儿戴上亮晶晶的发卡,又给大树伯伯披上斑驳的光斗篷,最后“叮”地跳到了一把沉睡千年的宝剑上!哇,它就是传说中的越王勾践剑,浑身闪着青幽幽的光,像极了一条刚睡醒的小银龙。
这条小银龙的出土颇具戏剧性,它并未出于越国故土,却随在楚国贵族的墓中,学界推测应是越国赠给楚国的礼物。由于是馈赠的原因,可能是楚照王娶越王勾践之女,越王便以剑作为陪嫁品而流入楚国;也可能是勾践为了联楚抗吴,而将宝剑作为礼品送给楚王的。当然,无论哪种情况,都印证了春秋晚期吴越楚三国错综复杂的外交关系。
别看它现在安安静静地躺着,在两千多年前,它可是兵器界的超级大明星!在古代,剑是一种近距离格斗的短兵器,素有“百兵之君”的美称,由剑身和剑柄两部分组成。考古发现证明,早期的青铜剑多出现在北方草原文化遗址和西南巴蜀地区;西周早期,中原地区开始出现青铜剑;春秋战国时期,剑的使用和铸造工艺得到极大发展。时至今日,越王勾践剑依旧是广受大众喜爱的青铜艺术杰作。
最神奇的是,它还有一个双胞胎哥哥呢!那把雄剑现在正在北京的博物馆里,每天隔着千山万水对它说悄悄话。两剑形制相似但纹饰略有差异,这种"雌雄对剑"的配置在先秦时期十分的罕见,可能象征着王权与武力的完美结合。
当阳光再次洒进展厅,这把千年古剑将继续以它独有的方式,向每一位来访者讲述那段风云激荡的历史。它不仅是一件珍贵的文物,更是一本写满传奇的故事书,等待着有缘人去阅读感受其中的无穷趣味。
老师评语:文章以生动活泼的笔触,开篇以拟人化的阳光引出宝剑,赋予文物鲜活的生命力;中间穿插严谨的考古知识,既有趣味性又不失专业性;结尾升华主题,将文物比作故事书,引人遐想。全文语言清新明快,比喻贴切,在科普历史知识的同时,成功唤起读者对这件国宝的浓厚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