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手记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04-20 06:26:33
  • 《《诗经·关雎》备教研学手记》
  • 当我捧读《关雎》这首诗的时候,我的眼前出现了一幅美妙的画卷:一湾河洲,洲上芳草萋萋,雎鸠和鸣,河中藻荇飘荡。一个少女站在清浅的河水中,忘情地采摘荇菜,一个风华正茂的男子远远地看着,对这个女子心生爱慕,继而追求,最后结为永好。是的,这是一首描写爱情的诗,其中运用比兴手法和重章叠唱,使诗歌充满了画面美和音韵美。面对这样一个文本,究竟该如何实施教学呢?就多数教师看来,引领着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画面,了解和领悟赋、比、兴的手法,感受重章叠句的章法之美,似乎这样教就可以了。多少年来,我也是这样教的,可是总觉得还是漂浮在文本的表面,止步于文意的理解和知识的积累。《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如果总是流于概念化的浅层次学习,学生是很难进入文本的深处,获得“思想启迪”和“审美乐趣”的,这样的教学最多只能达到“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教学的现场很有可能是老师津津乐道,学生不以为然。突围的办法就是建立问题驱动机制,以问题为核心,在细读文本中发现问题,在涵泳文字中推敲字句,在挑战质疑中学会独立思考,在探究发现中感受阅读的乐趣。

    一、起于青蘋之末,翔于激水之上

    在结合课文注释,读懂文本大意之后,学生基本上能够确定这是一首歌咏爱情的诗,在反复诵读中感受到了重章叠唱的韵味。教学如果仅止于此,是很难激发学生的智力参与的。《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的高层次要求是:“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要达到这样的阅读层级,就需要采用问题导向策略。那么,什么样的问题是好的教学问题呢?如何去寻找这样的问题呢?好的教学问题一定在文本之中,是基于文本细读的二次发现;好的教学问题一定在文本的细微处,在文本的模糊不清的地方,在文本的前后矛盾处,在文字的古今异义处。如果在学生基本理解文本之后,正处于学有所得的满足之中,你突然在他刚刚形成的建构基础上撕开了一个小口,提出了与之前相左的疑问,那一定能够激发起他探究的欲望,如果这个探究还能引发更多的疑问,带动更多更有意思的探究,以至于在他面前打开了一幅汪洋恣肆的画面,在这样的课堂上,他能不爱上阅读吗?

    我们的课堂就从一个小小的问题入手了。何谓“淑女”,你在诗中看得出来吗?学生说,从她不停地采摘荇菜的行为可以看出她的勤劳品质。一个勤劳的女子就称得上“淑女”吗?学生说,从她一会儿左一会儿右地“流之”“采之”“芼之”可以看出她灵巧窈窕的身姿。很美!一个灵巧貌美的女子就称得上“淑女”吗?你心中的淑女是什么样的呢?学生认为应该是端庄贤淑的女子,得到的结论是,淑女,绝不仅仅只有颜值担当,应该还有内在的气质与修养,可能后者还要更重要一些。是不是这样呢?我们不妨借助工具书考证一下。《现代汉语词典》:“淑女,美好的女子”,等于没说。老师提供助学资料《毛诗传》:“淑,善;逑,匹也。”这就说到点子上了,所谓“淑女”,绝不止于外在的“美好”,一定关乎品德与心性。学生为自己的发现感到很兴奋。为了让学生的研究更进一步,我提醒学生可以联系这个词的上下文进行印证。于是再查“窈窕”,《现代汉语词典》有三个义项:①窈窕,(女子)文静而美好;②(妆饰、仪容)美好;③(宫室、山水)幽深。教材显然采用了第一个义项,注解为:“文静美好的样子。”这样的解释过于笼统,而且更多指向了外在形象的美好,对于理解“淑女”并没有太大的帮助。我提醒学生还可以参看教材中其他地方的表述,进行对比,综合考虑。学生找到教材的课后练习引用了余冠英的《诗经选译》:“雎鸠鸟关关合唱,在河心小小洲上。好姑娘苗苗条条,哥儿想和她成双。”学生发现,这里对“窈窕”的理解竟然和课文中的注释完全不一样。这一发现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究竟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呢?教师再次提供助读资料:许慎《说文解字》:“窈,深远也;窕,深肆极也。”应该是极有内蕴、极有内涵的意指。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云:“美心为窈,美状为窕。”这么说来,窈窕跟苗条没有丝毫的关系,通过对修饰词“窈窕”的推敲,学生认为,“淑女”一词一定包含着端淑温良内在德性的含义,“窈窕淑女”应该是指外表与内心都很美的姑娘。

    这一次探究只是一次小小的尝试,学生学会了联系上下文推敲字句,学会了借助工具书考据求证,最为可贵的是令学生找到了教材的不足,尝到了质疑权威的成就感。实践证明,学生只有在发现中才会学会发现,在推敲中才能学会咬文嚼字,在质疑中才能形成独立思考的意识与能力。而为了这个教学效果,我也做足了功夫,细读文本,遍查古籍,为学生的探究提供“助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学会隐藏自己,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那一系列的问题自然呈现,形成“问题链”,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问题,在探究中解决问题。

    二、每烛幽而开悟,究片言以摇情

    在第一个环节,我们探究了“淑女”就是指外表与内心都很美的姑娘。可是,我们从诗中却看不到这样的品性。看不到,不见得诗中就没有,只是我们没有读懂,没有发现而已。“诗三百”以《关雎》为第一首,一定有着更为深邃的内涵。

    第二个问题:诗的第一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描绘了在水中的小洲上,雎鸠和鸣的情景,为后面描写男女和鸣起兴。和鸣就是一唱一和,你在诗中哪个地方看出了男女和鸣呢?在画面中,我们只看到了男子对女子的“求之”“思服”“友之”“乐之”,那个女子却只是不停地采着荇菜。

    那就从诗中描写“淑女”的地方着手吧。诗中直接描写女子的就是三个动作:“流之”“采之”“芼之”,这三个动作如果笼统地理解为采摘,就错过了细读文本,发现深意的机会。学生再次进入文本,借助注释探究:“流”课本注解为“捞取”,“采”很好理解,就是采摘、摘取,“芼”课本注解为“挑选”。你看这三个动词:捞取——采摘——挑选,具有一定的连贯性,这是一个采摘荇菜的完整的过程,她先是大把大把地从水里捞上来,然后把叶子摘取下来,再把好的荇菜挑选出来。这难道仅仅是描写淑女采摘荇菜的行为吗?在男女婚恋中,哪一个环节与这个情景有极为相似的地方呢?学生恍然大悟:“相亲!”是的,这一连串的采摘挑选多么像一个择偶挑婿的过程啊!她先是广泛接触,再是细心摘取,最后择优带回。联系《诗经》惯常采用的比兴手法,女子采摘荇菜的过程绝不仅仅是外在行为的描写,如果说这里暗比女子挑选男子的过程,应该是有道理的。凡事都要讲求考据,单凭猜想臆测可不行,我提醒学生应该在诗中找到更有力的佐证。比如,从“参差”这个词入手。“参差”就是“长短、高低、大小不齐”的意思,其实荇菜的特点很多,教师提供助读图片,图片中的荇菜叶片小巧圆润、嫩绿鲜亮、枝蔓柔软、漂浮灵动,开小黄花。这么多更有特色的修饰词不用,作品为什么偏偏选取参差不齐来修饰荇菜呢?那就得从择婿的角度来看了。只能说,这个特点就是为“比兴”准备的——那么多男子中,可不就是在气质长相、德行才艺上参差不齐吗,那不得细细地挑选啊。

    那么问题又来了,我们通过探究,明确了采摘荇菜就是在暗比择婿究竟有什么意义呢?因为这一过程可以看出该女子对待择偶的态度。我把诗行右侧写了男子追求女子的三个动词“求之”“友之”“乐之”罗列出来,从这里可以反映出男子对待爱情的态度是执着的、友善的、热烈的、负责任的,你看这个君子看上淑女了,马上就想到“好逑”,好配偶,换句话说,他想到的就是建立婚姻关系,建立家庭,是负责任的;在求之不得时,没有死搅蛮缠,也没有轻言放弃,更没有见异思迁,而是仔细观察,热烈追求,深切思念,最后是想办法取悦于她。那么,诗行的左侧呢,用暗喻的手法写“流之”“采之”“芼之”,反映出女子选择伴侣是慎重的、细致的、理性的,你看她并不急于答应,而是细心观察,慎重选择,低调回应。这不就是男呼女应、雎鸠和鸣吗!说到这里,我们也就读懂了《关雎》的意旨,就是要以诗歌的方式告诉青年男女对待感情和婚姻的态度,就是要给千千万万的男男女女立下一个“君子”与“淑女”的标准。在这首诗中,写君子追求爱情,追不到时,也只是睡不着觉,然后通过琴瑟、钟鼓去取悦于她,并没有其他亲昵、亵渎的语言或动作;这个淑女呢,从头到尾没说一句话,也没有什么轻浮矫情的举动,符合柔顺端淑的美德。不仅如此,她还是志趣高雅的女子,从哪里看出呢?从男子追求女子的方式变化可以看出,男子起先是直接追求,求之不得,于是用高超的才艺去吸引她,用高雅的志趣去打动她,男子追求方式的变化像一面镜子一样映照出女子的生活志趣和品德修为。要知道正是“求之不得”,才迫使男子改变追求的策略,男子改变策略的依据是什么呢?当然是投女子之所好喽!到这里,我们也就明白了孔子为什么要把《关雎》放在第一位,意图在于“风天下,正夫妇”,就是要教化青年男女:爱要符合礼仪,爱要有节制,也要守规矩;好男儿要做君子,好女子要做淑女。课堂由热烈的讨论进入了深深的沉默之中,我知道,这样的沉默是宝贵的。

    在这个探究环节,通过对作品的再开掘,对问题的再延伸,将学生的探究活动引向更加幽微之处,将文本与生活融合起来,与学生的成长关联起来,好的学习决不止于知识的获得,更在于智慧的开启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跃升。而启智的关键在于设计好问题,问题的设计要有层次,有梯度,有先后,从小处切入,向文本、生活和心灵的深处拓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更不可玩概念,贴标签,强力而为,而是要顺乎自然、润物无声、力求自悟、点到即止。

    三、原教学之至理,通古今之流变

    “教”难于“学”,是因为“教”是“让学”,“让学生学”需要花大力气去研究学生,研究教材。研究学生就是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不断刺激学生的新奇感,保持学生探究文本的热情;研究教材就是要善于反复利用文本资源和问题资源,不断开掘出新的角度,在无疑问处打开新的页面,于静水深流中掀起新的波澜,在旧知基石上垒起新的认知高度。

    基于这样的教学追求,我再一次向学生“发难”。我说:这个解读里边唯一感到不顺畅的就是“流之”。“流”,课本注解为“捞取”,我们想象一下,这个女子看到那么多荇菜,于是大把大把地从河水中捞上来,这个描写从形象上不雅,从暗喻的角度来说,女子看到那么多的男人,先大规模地“入围”,再一个个考查筛选,这似乎也不太像淑女之所为。要不就是我们之前的探究有问题,要不就是“流”这个词的注释有问题。

    我的话立即点燃了学生探究的热情,学生可以做到的首先是查课文注释:“左右流之,在船的左右两边捞取。流,这里指捞取。”在此之前,学生参看这条注释理解课文的时候并没有觉得不妥,在我提出这个疑问后,再读这条注释,觉得很别扭。为了引发下面的探究,我率先亮明了观点:“流”作“捞取”讲,其依据应该是《毛诗传》将“流”训为“求”,进而引申出“捞取”的意思,我认为这个训诂比较牵强。“流”训为“求”并没有确切的依据,“流”作“求”解,也不具诗意的美感,反倒觉得迂腐生涩。而且,这一句的后面一句就是“窈窕淑女,寤寐求之”,两个“求”放在如此接近的地方,殊为不美。

    那么,这个“流”还可以作何解读呢?学生猜测应该是“顺水流动”的意思,这个意思放到文中也很顺。我告诉学生,猜读是研究的方法之一,但是猜读之后要找依据。汉字是世界上唯一使用了三千多年且现在仍在使用的文字,这是我们的骄傲,但是,有些词汇在使用的过程中变化很大,有些字的读音和意义已经离当初的情形很远了,要弄清楚当时的意思,可以参看与它同时代的作品,进行比较研究。我提供了两个文本,供学生研读:

    大雅·公刘(节选)

    笃公刘,既溥既长,既景乃冈,相其阴阳,观其流泉。其军三单,度其隰原,彻田为粮。度其夕阳,豳居允荒。

    小雅·小弁(节选)

    菀彼柳斯,鸣蜩嘒嘒,有漼者渊,萑苇淠淠。譬彼舟流,不知所届,心之忧矣,不遑假寐。

    这两个文本都比较难,学生尽管不太懂,但是研读“观其流泉”中“流”与“泉”合用,猜想应该是“流动”的意思;“譬彼舟流”中的“流”与“舟”连用,应该也是“流动”的意思,都是取“流”的本义作“顺水漂流”解,同是《诗经》,又是同时代的作品,何以在此处要作如此生涩牵强的解读呢?学生通过比较研读后认为,“流”在此处当取其本义,就是顺水流动的意思。

    学生的研究初见成效,兴趣盎然。我再次向学生发出质疑:“采”的本义就是摘取;至于“芼”,课本注释为“挑选”,没有脱离采摘的意思,如果“流”“采”“芼”三个动词都从采摘的字面去理解,那这三个词就是简单重复,诗的意蕴也极为平面。宋朱熹在《诗集传》里说:“采,取而择之也;芼,熟而荐之也。”这个注解把“采”和“芼”完全分开了,“采”是采回来,“芼”是煮熟并进献(先祖)。这个说法有没有依据呢?我提醒学生可以借助典籍资料寻求帮助。

    我为学生提供了四则资料,供小组讨论:

    《字汇》:“芼,草覆蔓也;又菜也;又为羹,《礼记·内则》芼羹;又芼之以蘋藻,熟而荐之也。”

    《礼记·内则》:“饘、酏、酒、醴、芼、羹、菽、麦、蕡、稻、黍、粱、秫唯所欲。”

    《毛诗郑笺》:“菽,大豆也。采之者,采其叶以为藿。三牲牛、羊、豕芼以藿。”

    《礼记·昏义》:“古者妇人先嫁三月,祖庙未毁,教于公宫;祖庙既毁,教于宗室。教以妇德、妇言、妇容、妇功。教成祭之,牲用鱼,芼之以蘋藻,所以成妇顺也。”

    小组研读后发现,第一则材料表明“芼”有四种含义,第二、三、四则材料都是对第一则材料的佐证。从前两则材料可以看出:“芼”有“菜”“羹”的意思,但在三、四则材料中,“芼”似乎是个动词,大约是“用……作配菜”的意思。如此,“左右芼之”可以理解为“将荇菜撒在……上作配菜”,是准备祭祀三牲的最后一道工序。

    我引导学生再读第四则材料,这段话告诉我们古代贵族女子出嫁之前,有蘋藻之祭的仪式性活动。古人认为蘋藻荇蘩诸般水草,通性柔顺,只要女子亲近这些物事,就会熏陶出柔顺之德,所以在出嫁之前,采蘋、采荇还是一种养成训练。学生听得饶有兴味,于是,我再出示一则材料:

    诗经·采蘋

    于以采蘋?南涧之滨。于以采藻?于彼行潦。于以盛之?维筐及筥。于以湘之?维锜及釜。于以奠之?宗室牖下。谁其尸之?有齐季女。

    诗中详细描述了女子采摘、盛放、烹煮蘋藻,置办祭祀的过程,真实记载了当时女子出嫁前的一种风俗。我让学生再读《关雎》,与这首诗对比着读。学生隐然感觉到,诗中描写的情形与《关雎》里边的描写是同一类事件!应该是女子出嫁之前告祭祖先的风俗。有学生豁然顿悟:诗中反复描写女子采摘荇菜的行为,其实也暗含着女子对端淑温良内在德性的追求。我再次出示两则材料,以印证师生的研读猜想。其一,《毛诗传》云:“古之将嫁女者,必先礼之于宗室,牲用鱼,芼之以蘋藻。”其二,方玉润《诗经原始》云:“女将嫁而教之以告于其先也。”由此可见,“芼之”是女子出嫁之前必不可少的仪式,那应该是面对祖先的谆谆教诲与庄严立誓,那些教诲与誓言也一定是关乎德行的,《关雎》作为歌咏爱情的诗篇,或者说是为即将成年的少男少女们立规矩、定标准的诗篇,怎么可以没有这个仪式呢?

    研究似乎可以到此为止了,然而,一次好的研学应该做到“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我决定再给学生打开一扇窗。于是,我讲述了在川陕一带的见闻,川陕一带有一种叫做“冒菜”的美食,就是把菜用一个竹勺装好,放在锅里一提一放地烫熟,然后盛到碗里,我觉得这里的冒菜应当就是芼菜的讹变。

    我的讲述立即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有学生说,我们荆州也有这个说法!早餐做米粉,把米粉放到一个上宽下尖的小竹篓子里,然后提着竹篓在滚烫的水里一提一放,估摸着烫熟了,才提起竹篓把米粉倒到碗里去,这个过程,我们也是叫mào一下,功能就是洗掉米粉表面油腻杂质,烫熟食用。还有学生补充说,在北京一带,也经常听到说“师傅,请帮忙多芼一会儿”的说法。这样看来,“芼”作为漂洗烫熟的意涵在多地的方言中是有留存的,“熟而荐之”这个说法在许多地方的方言里得到了佐证。

    如此,诗中从“流”到“采”,从“采”到“芼”,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了。你看,这个美丽的姑娘站在清浅的河水中,她看着从流飘荡的荇菜,并不急于下手,她左右顾盼,从容自如,她“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眉宇间洋溢着少女的聪灵和青春的活力,突然,她看到一棵荇菜,它看上去是那样的嫩绿鲜活,那样的飘逸潇洒,那样的灵秀自然,那正是她想要的,她连忙采摘回来,漂洗干净,烫熟了准备食用。这才是一个有层次,有节奏,有生活的完整的过程啊。如果回到诗句中去推敲,诗的最后一句“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可以看出,那边的男子追求女子都已经击鼓鸣钟,迎娶新娘了,这边的女子挑选男子当然也应该是洗净烫熟,准备食用了。男呼女应,婚恋的双方应该对称才行嘛。联系前面说到的古代的婚嫁风俗,“熟而荐之”是煮熟了供奉给祖先的意思。那么,那边“钟鼓乐之”是婚庆之乐起,这边“左右芼之”是祭祀之礼成。这样看来,这三个句子不能简单地理解成重章叠唱,而是一个层层推进的完整的婚恋过程。

    四、品章法之绝趣,听万籁之和声

    这样一个过程完整、结构对称、手法精妙的诗作就是为了讲述一个爱情故事吗?当然不是!《诗经》是周代礼乐文明制度的产物,古人云:“礼所以经国家,定社稷,利人民;乐所以移风易俗,荡人之邪,存人之正。”“礼”指的是人的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尊卑秩序,目的是定规矩,以促进社会和谐;“乐”指的是富于音乐与文学的美感,“乐”的目的就是合节律,以便于风行传唱。二者结合才能达到“风天下”的目的。《关雎》实际上写了一个合乎礼乐规范的爱情故事。《诗经》是孔子选编的教材,凡三百零五篇,《关雎》是第一篇。我想,居于全书之首的诗一定是最为典范的,最有代表性的,最能体现编者意图的诗了。《论语》中多次提到《诗》(即《诗经》),但做出具体评价的作品,惟《关雎》一篇,谓之“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意思是说,《关雎》写“求而得之”的欢乐却不过分,写“求之不得”的哀怨也不伤于风化、不损于修德,倡导的是“发乎情,止乎礼”的有节制的情感表达,其君子之风和淑女之范是中庸之德的典范,是体现和合哲学最理想的经典。在《关雎》中,你听到了雎鸠和鸣、男女唱和,听到了琴瑟之声、钟鼓之乐,你还听到了流水淙淙、荇菜飘荡,你看到了自然与情爱的完美融合,你感到了礼仪与诗意的律动共振,你学到了内蕴与外在的和谐统一。《关雎》是不朽的经典,是万籁之和声!

    所有的考据与研读都不应该是零散的,如果能将文本细读的成果上升到写作的领悟上去,当然会让文本研读更有价值。我引导学生从这个问题来思考:为什么诗中写男子追求女子是直接描写,写女子挑选男子却要用如此隐晦的“暗喻”呢?其实,这样的写法正好合乎男女的身份和婚恋的习俗。我们回到生活的情景中去思考:在婚恋嫁娶这件事上,男方总是直接主动一些,女方总是含蓄内敛一些;男方总是高调一些,女方总是低调一些。而且,从文学艺术的角度来看,这样的写法一虚一实,虚实相生;一柔一刚,刚柔相济;一暗一明,明暗相衬;一阴一阳,阴阳相生;一曲一直,殊途同归;起兴比譬,情景交融。这就是文本的研读给我们带来的章法上的启示啊。这样看来,《关雎》简直就是“文学与伦理之凝合一致”,诗教与礼教之完美呈现!这是《关雎》给我们带来的章法上的启示,此其一。

    其二,诗中描写的自然是人所需要的自然。文学作品中的环境描写从来都不是与人无关的自然,而是经过审美筛选的自然,是合乎人的内在情感需求,合乎作品主题表达需求的自然,诗中的自然环境既为人物出场提供了和谐共生的背景,还具有隐喻的价值,诗中以景喻情,以物喻人,以事喻理,万物融融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这是环境描写的至高境界。

    其三,诗中描写的人物行为有清晰的发展过程。诗中无论是写男子追求女子还是写女子挑选男子,都有明晰的层次,在写男子追求女子的过程中甚至还细细描摹了“求之不得”的心理状态!中学生作文,最难得的是能够悟到叙事要讲次序,有细节。

    其四,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就是说,学《诗》可以培养想象力,提高观察力,锻炼人的社交能力,习得得体的语言表达方法。运用这些能力,近可以侍奉父母,远可以事功君王,还能够了解许多自然知识。学诗,就是要多读会悟,“悟道”其实就是文本与内心的和鸣了。读到什么,悟到了什么,把它运用到读书与写作中去,这就是读与写的和鸣啊!

    本次研学,给学生的收获是:对于经典的研读,是可以反复打开的,每一次打开都会带给你丰厚的回报;对于权威的观点,是可以大胆质疑的,但你必须为你的质疑寻找支撑,你可以从上下文中找到印证,可以借助工具书得到佐证,可以从典籍中寻找依据,可以从生活中得到启示,可以在方言俚俗中寻找痕迹。

    本次教学,给我的启示是:第一,教师的文本研读有多深,你的教学才能有多新,语文教师的教学出新要立身于文本研读的功夫中;第二,探究是人的天性,教师要用好“问题驱动”策略,从小处入手,往深处开掘,让学生在研读中学会读书,在探究中爱上读书;第三,孟子说:“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不管教师对文本的研读有多深,有多新,都不能直接灌输给学生,教师要学会隐藏自己,将学生推向学习活动的中心,将丰富的相互联系或相互冲突的材料有结构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把发现的路径指给学生,把研读的方法交给学生,让大多数的发现看上去是由学生学得、研得、习得、悟得,这样才能由问引学,由学而研,研而有得,以得促学。

    (发表于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语文教学与研究》2018.2)

  • 《种树手记》
  • 种植

    阳光明媚,微风扑面而来,我迈着轻快的脚步走进地里。

    锄头、树苗和水我已经准备好了。种树应该很简单吧,不就用锄头把土表面的杂草锄掉,再挖个坑,放进树苗,盖土,浇水,就大功告成了嘛。哪知困难还在后面呢。

    斩草先除根,说着容易做起来难啊!我把锄头锄进土里后,无论怎么使劲,锄头就是取不出来。

    “妈妈,锄头取不出来了。”我焦急地说。

    “找一下原因,想一想办法吧。”妈妈说。

    究其原因,原来锄头被泥土掩盖的树根给卡住了。我耐心地将锄头取出来,先将泥土刨开,请爸爸将树根斩掉,不一会儿坑就挖好了。我将樱桃树苗放进坑里,小心地培好土。望着眼前的树苗,我仿佛看到了樱桃树长得枝繁叶茂,结出了累累果实……

     

    照料

    不知不觉,到了探望樱桃树苗的时间。天,像涂了一层蓝油漆一样,阳光洒向大地,风轻抚摸着树叶,奏起了哗哗的乐曲。我既紧张,又兴奋。

    来到樱桃树苗旁边,我将挡住或互相交叉的叶子轻轻地梳理整齐。“这调皮的风孩子,一定是它的杰作!”我在心里默默地想。想着想着,我仿佛看到风吹过树叶,树叶们摇头晃脑,你推我搡,相互纠缠的景象。我不由得伸出手去,想把他们分开。

    “刘睿博,你干嘛呢?”爸爸的叫声把我的思绪拉了回来,我才意识到我刚才出神了,连忙提桶去给树浇水。爸爸让我一定要浇透。水刚倒下去,就不见了踪影。“树苗应该是太渴了吧!”我自言自语地说。

    浇了水,樱桃树似乎更有生机,树上的叶子高兴地向我点头。我说:“喝足了水你们满意吧!”顿时,一家人都笑了起来。

    希望

    过了两天,我发现樱桃树的很多叶子蔫了很多。

    我紧张地妈妈:“樱桃树怎么啦?叶子怎么蔫了?”

    “哦,它还没有复活,再过几天就好了。”妈妈耐心地说。

    “还没复活?真怪呀,不有土吗?”我嘀咕道。

    再过两天,我惊奇地发现,樱桃树梢上吐出了嫩芽。“太好了,复活啦!”我高兴地呼叫。

    我又给他们浇水。一些水珠还挂在叶子上,风一吹,水珠跳在另一片叶子上,真像一个调皮的孩子。

    种树,就是种希望。希望在我精心的照料下,我的樱桃树快快长大。

  • 《青春手记》
  •     俗话说“男大十八变”。可自己都是高中生了,却还童稚依然。长辈谆谆教诲常响一耳边:“高中生要有高中生的样子,要成熟要稳重,要……”然而我“本性难移”,依旧在高兴至极时欢呼狂舞,依旧在生气伤心时“抚节悲歌”,依旧和朋友们追逐打闹。从我身上,委实找不出很成熟很稳重很那个的感觉。所以有好友劝我注意言谈举止,否则有失“绅士风范”。其实,我也很想自己成为“很成熟很稳重很那个”的那种人,于是乎,刻意把自己做作成文给给的“绅士形象”。

        今天,无意间,竟发泄似的吼出了一句“不是我不小心,而是真情难以抗拒……”,四座皆惊,都用一种不解的眼光打量我。突然醒悟:我又见没“形象”了。

        3月13日星期五晴

        同桌“辣妹”是个转校生。第一次自我介绍:“……请记住我,我叫李—腊—梅—”她水灵灵的大眼睛直勾勾地盯着我,我的心像窜玉兔般“扑扑”乱跳,忽而飘飘然起来,但循其眼光一望,目标竟是教室后方的学习园地。

        由于李腊梅给大家的印象是“辣”,大家便用她名字的谐音,美其名曰“辣妹”。她初来乍到,就任纪律委员,还安排与我同桌。哼,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老师葫芦里卖什么药我又何尝不知?我是班里出了名的“牛儿”,“开封府也治不下”,更何况一个黄毛丫头?

        我先给辣妹个下马威:在桌上划清“三八线”。当然,我仗着自己是“男子汉大丈夫”,占了桌子一大半。然而辣妹亦非等闲之辈,她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促成了“南北和平统一”。可我不甘就此“鸣金收兵”,骑驴看唱本—走着瞧吧。

        3月16日星期一

        今天上课,辣妹站起来回答问题,我偷偷娜开了她的椅子。她坐了个空,“扑通”一声摔倒在地。全班的空气顿时像凝固了似的停滞三秒钟,继而爆发出一阵“亚热带风暴”。

        辣妹轻轻地站起来,脸蛋涨得像熟透了的红辣椒,她抬头狠狠地瞪了我一眼。那目光好可怕!我的心猛地一颤,开始后悔起来,竟没半点胜利的快意。

        不用说,课后我就被“请”到办公室。都是常客了,用不着老师再讲一番大道理,我就“三下五去二”地故伎重演“认错—检讨—保证”三部曲了。辣妹突然闯进办公室。我歪着头,膘了她一眼:哼,还来火上加油!只听她说:“老师,算了吧,他不是故意的……”老师终于开了“绿灯”。

        多豁达的心胸啊!我满怀愧疚和感激,真诚地握着辣妹的手说:“对不起,请原谅!我已经吞了称碗—铁了心不再搞恶作剧了,如果再搞,那、那就穿衣服被带子勒死,吃东西被骨头卡死,睡觉被蚊子咬死!”

        辣妹忍不住抿着嘴笑了,宛如一汪春水。

        3月18日星期三晴转阴

        音乐课堂上,女老师教的是李清照的词“声声慢”,缠绵忧伤。可同学们总把低音拉成高音,把“咪”唱成“嗦”,一个叫人哭笑不得的调子。女老师恨铁不成钢却又无计可施,她柳眉怒竖“啪”!换上摇滚乐曲“自己欣赏吧!”甩下一句就走了。这下,同学们可乐了!身子不由自主地随着震人心弦的节奏一侧一扭地活动起来,脚不住地踏地板。经不住哥儿们的怂恿,我走出座位,表演我的拿手好戏—霹雳舞。又该风光一番了,我喜不自禁。

        “成何体统!”不知何时门口冒出了老校长。他青筋暴突,胡子直棒棒的。全班顿时鸦雀无声,笑容在嘴边凝固。“枪打出头”,老校长当众狠狠地批评了我,连往日的“旧账”也一同“清算”了。

        我羞愧难当,斯文扫地,泪珠差点没跳出来。这时辣妹递过来一张纸条:“这个老头就是厉害,嘴特别损,你别难过了。”

        我揉了揉眼睛,装作虫子把眼睛迷了一样,然后望着她笑笑,但那笑一定很不自然,就像挤出来的一样。
    相关推荐:
    青春作文素材         
    成长的痕迹
    让青春飞扬

  • 《老师手记里的事》
  •     运动场上,正进行着高一年级的4x100米男子接力。场上几支接力队的实力不分上下,到了第三棒,原来一直领先的我班运动员被后面的一名选手赶超了,我紧张得几乎屏住了呼吸,好在距离没有拉大。负责接第四棒的李勇也急了,在接力区里一边焦急地喊着“快、快”,

        一边向前作势要冲。看着他快超出接力区横线的时候,我担心了,千万别犯规,千万别出接力区,但他还是一脚跨了出去,接过接力棒.飞一样地冲了出去,很快,他超过了前面的选手,第一个到达了终点。场外的同学们都激动地跳起来.当几位接力队员一起回到班里的观看席前的时候.热烈的掌声震耳欲聋。可是.原本兴奋的我却高兴不起来了,因为我清楚地看到李勇犯规了,作为老师,我不能装作没有看到,我不能对此事置之不理。但面对情绪高昂的同学,我怎么和他们说呢?正想着,扩音器里响起了播音员的声音:“高一年级4x100米男子接力决赛成绩:第一名高一(3)班……”同学们欢呼起来。实在不想扫他们的兴,

        但问题又是必须解决的。于是,我先把这几个接力队的同学叫到了一起,把我看到的情况告诉他们。开始,他们很不高兴,说成绩已经播出了,裁判也没有看到,何必多此一举呢,还说接力得第一名有十几分呢,如果按犯规处理,一分都没有了,要影响斑级总分的。但我还是耐心地和他们谈.最后,他们接受了我的意见。我让他们主动去找裁判长说明情况,他们也同意了。

        由于这十几分被扣除,影响了班级的总分,最后只得到总分第二名。有的同学知道了这件事情,对我有些不满。运动会结束后,我为此率召开了专门的班会,和孩子们敞开心扉谈了很多。我告诉池们,如果为了“第一”而回避或隐瞒事实真相,这个“第一”只会是耻辱而不是荣耀。我还说,如果我们现在拿了有瑕疵的“第一”,只会得到暂时的快乐和成功感,但我们现在拿了这个真实的“第二”,就会永远记住该如何做事如何做人。“荣耀”只是一种稍纵即逝的东西,但“诚实”却是一份永远留驻于心灵的美丽。

        我想,即使很多年后,孩子们也一定会记得这件事情,自认也会记得其中的道理。

        一位偏要“求真”、偏要放弃第一、偏要扫学生兴的老师。

        而我们正是由此看到了这位老师的教育理念:“求真”比有瑕疵的“荣耀”重要,“放弃”比不光彩的“得到”重要,“扫兴”比无原则的“迎合”重要。因为,诚实是做人之要素,在这个原则问题上不能有丝毫动摇和马虎。还有,在这个老师看来,这件事情无疑还是个重要的教育契机,是引导孩子正确对待功利的品德教育。倘若放弃,不但纵容了道德瑕疵的一次侥幸露头,而且也失去了对孩子们进行真正的“荣誉感”教育的机会。

        这位老师抓住了一个可能被忽略的教育“细节”,他让孩子懂得了一个道理:追求第一的进取心诚然可贵,但遵守规则、追求真实更为可贵,倘若为前者而放弃了后者,不仅是得不偿失,更是对进取心的一种衰读。在这个教育过程中,他实际上还让孩子们明确了功利和进取心的区别。

     

  • 《住读生手记》
  •     在成长的岁月中,有许多故事是生命中最不可缺少的部分,仿佛蝴蝶无法不经过蛹的阶段,然后才有羽化的美丽。就让我们一同步人这非常岁月……

       这学期一开学,校方就宣布:男女生互换宿舍,说什么考虑到三楼女生宿舍的安全问题,决定将六楼的男生宿舍与三楼女生宿舍相调。消息传来,女生都傻了眼,这意味着我们将离开苦心经营的香巢,去直面男生的“狗窝”。正当我们依依惜别之际,迫不及待的男生已蜂涌而至,个个一副挤眉弄眼的开心样,吓得我们赶紧卷起铺盖落荒而逃。

       我悻悻地来到406寝室,对着床号找到最里头的八号床位,把行李往上一扔,随着一阵小风,飞下一个粉红色的信封,信还没有封口,我感到十分诧异,这封信是谁的呢?轻轻地打开信封——同样也是粉红色的信纸,字写得不是很好,但看上去就给人一种极用心的感觉。信的内容是这样的:

        Hi!看中本铺的女孩:

        欢迎你的到来!作为它曾经的主人,除了给你祝福,有必要向你介绍一些本铺的内部情况,以便你尽快熟悉环境,游刃有余。你的体重不超过六十公斤,完全可以放心地踩着脚踏顺利上床,否则,劝你还是悠着点。上到床上,也许你会觉得有臭鞋垫之类的异味扑鼻而来。这好办,只消取出你的香水,一分钟内就可改变空气质量。此时建议你坐下来,伸手往床垫下摸,定能掏出卡通漫画之类,我之所以将它们撇下,只出于你比我更需要的猜测。这时,你或许已发现了墙上憨憨的张学友,在我住校的两年里,他一直陪着我人梦。当然还有其他明星——周慧敏、酒井法子等,她们以后该陪你了。还有一个秘密,不要外传哟!说出来你可别笑。看到明星画下边鸽蛋般的小洞了吗?可知其妙用?当你坐在床上,手拿废纸而不知扔向何方时,看到它,冰雪聪明的你一定大彻大悟——只要你肯喂,它可以吃很多哟!OK!该说的都说了,不该说的也不漏,再说最后一句:祝你美梦成真,女孩!衷心祝你成为本铺的主人!

        前任主人

        即日

        读着信,我不住地笑,笑出了一串串暖暖的眼泪,晶莹的泪滴在粉红色的信纸上宛如一朵朵晶莹的花。那个心细如发的男孩,用他自己独特的方式,送给我一份最动人的见面礼,替我挽住了一份好心情。

        握一纸惠书,嗅一缕信香,我默默地在心中说道:人去床空的男孩,衷心地感谢你!

     

  • 《军旅手记》
  •              9月11日(星期一)

        今天是军训第一天,好兴奋噢,毕竟是第一次军训吗,感觉特新鲜。

       “铃……”闹钟的指针准确地指在五点十分的位置上,平常六点半闹钟叫破了喉咙还在被窝里赖的我却一下子坐了起来,看,这就是好奇的作用。

        要试试新发的军装:米黄的衬衣、红色的领带、绿军裤、解放鞋。“这衬衫怎么这么大,给我爸还差不多……,这裤子倒是短小精悍!”不管三七二十一,衣服、裤子、领带一齐往身上套,真可气,这领带紧紧地勒着脖子,却死活解不下来,结果,就这样上了训练场。

        “同学们好,我是XX”照例是千篇一律的自我介绍,然后是对日后军训的前景展望。在看了好几张在我眼里几乎是没什么分别的面孔后,开始觉得兴趣索然,刚垂下头,猛的,我听见一句话:“……我没什么多说的,惟一的要求就是—严!”

        “哇塞,这么凶!”我抬起头,看见了我的教官—一张很年轻的面孔,身材高而挺拔,尤其有意思的是他的眼,小小的,眯眯的,满是稚嫩。

        “这个教官还不错,就是严了点。”—这是我对我们教官的第一印象。

                9月12日(星期二)天气:小晴

        天气不错,凉风习习,一缕头发掉在我眼前,我抬起手拨了拨。

        “第三排最后一个,不准动,动了打报告!”

        “报告!”

        “大声点,听不清楚。”

        “报告,报告……”

        噩梦刚刚开始,接下来的一整天,我喊报告的次数几乎让“排友”们刮目相看。

        “不准动,不准笑,不准说话……”

        “你,这个动作不对。手,抬高一点,脚绷直……”

        “烦死了,烦死了,再这样下去,咱们不跟机器人一样,不,那简直是僵尸。”

        “第三排最后一个,还嘀咕什么呢?”

        “报告!”汲取前几次教训,这次声音分外大,简直要有地动山摇之势。

       “算了,下次注意!”教官的声音难得掺进了些温和,而且如果我没看错的话,他那紧抿的唇角已扬起了些许笑意,不过他很快背过身,等他再转过来时,犹如变魔术一般,他嘴角的笑意很快掠去了。

        “有意思”。我想。

                9月13日(星期三)天气:晴

        前天和昨天晚上都是军事强化训练,没什么有趣的。今天就不同了,今天进行的是一项新的训练—拉歌。

        “记住,拉歌要用劲唱,特别是今天和男生排拉歌,别丢丑噢。”教官严肃地说。

        很快,男生排和女生排面对面坐好了。男生排首先发起了强大的功势,“女生排,呀吗伙嘿,来一个,呀吗伙嘿,你们的歌儿唱得好啊,来一个呀吗伙嘿!”好呀,先恭维我们,一定是绵里藏针。果然,男生排见我们女生排不动声色,又叫道:“叫你唱,你就唱,扭扭捏捏不像样,像什么?”嗯,还反问呢?“像傻姑娘。”接着是一阵夸张的笑声,把我们女生气得要死,不过,危难间现英雄,很快有几个女生站起来大大方方唱了一曲,赢得全场热烈的掌声。时机终于成熟,不是他们“杀”过来,而是我们“杀”过去了,而且把他们打得落花流水。

        “嗯,表现不错。”拉完歌后,教官满意地点了点头,然后突然冒出一句词儿:“谁说女子不如男?”把女生们一个个笑得前仰后合,谁说他是时刻“严”字当头呢?

     

  • 梦的手记
  •     “我认为这首诗很好,当然,没有我写得好。”待在澡盆里的蛤蟆说。它是一只很有学问的动物,至少它自己是这样说的。它曾经在梦里和月亮握过一次手,于是它的新作《热情的握手》发表在《沼译夜刊》里。“不过”蛤蟆仰起脸想了想。然后用一种很悲伤的声调说:“不过这首诗用的‘欧’太多了,一共用了9个‘欧’。我建议把它们都去掉。“它眯着眼,又想了一会儿,就跳走了。澡盆里留下了它修改后的新诗《再见吧》,当然去掉了9个“欧”……

        “我认为这首诗写得很好,不过,没有我写得好。”第二只待在澡盆里的蛤蟆说。它是一只很有哲学细胞的动物,反正它是这样讲的。它曾在梦里接受了太阳的一块毛巾礼物,于是它的学术论文《论太阳与毛巾的关系及一只蛤蝗的哲学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