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思广益”这句成语,出自诸葛亮写的《教与军师长史参军掾属》(掾yuàn)。
诸葛亮是三国时蜀国的军师和丞相,这一文件,是他给同僚和部下的一封公开信,全文如下:
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若远小嫌,难相违复,旷阙损矣!违复而得中,犹弃敝蹻而获珠玉。然人心苦不能尽,惟徐元直处兹不惑。又董幼宰参署七年,事有不至,至于十反,来相启告。苛能慕元直之十一,幼宰之殷勤,有忠于国,则亮少过矣。
这篇短文的大意是说:“在政府里参与政事,必须人人踊跃提意见,使工作获得更大更好的效果。如果为了怕得罪人或是为了避免争论,不肯提出与别人不同的意见,那就会使工作蒙受损失!凡事应当经过反复商讨而后才能得出最正确的结论,这好比清理物资,抛弃烂鞋之类的废物而获得珠玉之类的宝物一样。然而有些人总是不肯把心里的话全说出来,只有徐元直(即徐庶)在这方面是毫无顾虑的。还有董幼宰(即董和),任职七年,每当看到亊情有办得不够完善的地方,一定要提出意见,甚至征返十几次,前来诚恳相告。诸位如果能学到徐元直的十分之一,学到董幼宰奋勉认真的态度,对于国家将有极大的好处,同时也可以帮助我本人少犯些过错了。”
这篇短文,今天来看,也还有积极的意义。开头的“集众思、广忠益” 一句,就是成语“集思广益”的来源。“集众思”是集中众人的意见,“广忠益”是扩大良好的效果!“集思广益”就是发挥群众智慧共同搞好工作的意思。
明王夫之《宋论•英宗》:“集思广益,而功不必自己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