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鸡犬不宁的典故

2025-08-14 13:02:56 文题网 字数: 点击:

“鸡犬不宁” 一语,较早地出现于柳宗元的《捕蛇者说》。

柳宗元是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曾参加主张革新的王叔文集团,失败后,遭到长期贬谪,这篇《捕蛇者说》是他被贬为永州司马时所作。“说”,是一种文体,也称杂说。

文章说,永州(今湖南零陵)的山野里,有一种毒蛇,人被咬必死。但如把它捉来,风干,制成药,医治麻疯等恶疾有灵效。太医以皇命征捕,凡应征为捕蛇户者,可准予免除赋税。因此永州百姓颇有人冒险应征。有个姓蒋的,干这差事已经三代。他祖父和父亲都因捕蛇而死,他本人接手也十二年了,多次差点儿丢了性命,可是他不愿意离开此地,也不愿意放弃捕蛇的差事。他说,他的邻居们,几十年来因交不起繁重的赋税,都被逼得家破人亡了,只有他,因捕蛇免赋,才得勉强活了下来。文章最后说,谁能料到赋税搜刮之苦比毐蛇还要厉害呢!

文中记有那个姓蒋的捕蛇者讲述的宫吏下乡催逼赋税的情况,说:“悍吏之来我乡,叫嚣于东西,隳【hūi】突于南北;譁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凶悍的官吏来到我们乡下,东南西北,四处叫骂呼喝、破坏冲击;受惊哭喊的岂止百姓,连鸡狗也不得安宁啊!)”

“鸡犬不宁”,就是由上文的“虽鸡狗不得宁焉”而来的。这个成语,当时人们常用来形容社会治安或人民生活受到严重骚扰。清陈忱《水浒后传》第十六回:“你兄弟窝藏强盗,闹了两座军州,自去落草。官府着地方搜缉,搅得鸡犬不宁! ”

另一个成语叫做“鸡犬不留”,形容反动官府或敌寇军队大肆屠杀人民,斩尽灭绝,连鸡狗也不留下。清吴趼人《痛史》第六回:“探马报说沿江上下全是元兵,江阴已经失守,常州已经被屠、常州城内鸡犬不留,常州知府不知去向。”

相反,若是淸官巡访或义军过境,纪律严明,秋毫不犯,那就叫做“鸡犬不惊”。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十八回:“文王与子牙放炮起兵。一路上父老相迎,鸡犬不惊。民闻伐崇(讨伐崇侯虎),人人大悦,个个欢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