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教学论文丨浅谈备课中的一点思考

2024-04-13 16:30:36 周凤 字数: 点击:

王荣生教授说“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应该牢记备课备两头,一是备教材,从课文中找出关键点作为教学点;二是备学生,思考学生可能不明白的地方,在课堂上以恰当的方法带领学生读懂文本,读懂作者情感。”本文作于湘潭市“新视野”赛课活动后,主要谈我在《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钱塘湖春行》这三篇课文的备课过程中的一点思考。

第一,三篇古诗文都是经典,从备教材的角度来说,什么是关键点?

《答》为山水小品,可谓一句一景,本是常见的“山川草木飞禽走兽”等,在作者巧妙的构思下,摇曳生姿。你看,抬头见山,低头见水,水边是岸,岸上有林,林中有雾,林外落日,林内有猿,林边有鳞。静物和动物,各自跃然在目,不绝于耳;形态各异,却浑然一体,鲜活如生。作者似是导游,一一指点江山,带着我们欣赏这美景,行文如此畅达,一气呵成。如果学生理清了这思路,要背诵可谓是轻而易举,并且也能够收获一点写景也应有逻辑的思考。而“颓、歇、乱、竞”这些词用得多么精当啊:“晓雾将歇”是弛,“猿鸟乱鸣”是张,“夕日欲颓”又是弛,“沉鳞竞跃”又是张,一张一弛,宛若呼吸,古诗文的节奏美感就在其中。“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五色交辉、四时俱备”等略带夸张,更显沉醉山水之中的惊喜。另外,此类散文往往都是作者在某一特定时间、特定背景、特定心境下的产物,如果教学时,不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不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去共鸣,只是为了说“美”而说“美”,那学生何以见其“美”?另有一个我认为被老师们都忽略的教学点是“欲界”一词,轻描淡写的解释为“人间”,私以为真真没有体会到陶弘景的那一份清高自赏,一方面源于动荡的南北朝背景,另一方面也是陶弘景修习道佛思想的体现,这人间“物欲横流”,已不为我等所能接受,不如娱情山水寻求精神上的慰藉和解脱。我记得《论语》中有一段儒家弟子子路与道家弟子桀溺的对话,就很明晰的提到了儒家“避人”与道家“避世”的区别。读懂了“欲界”,自然就能明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的愉悦自得了。

《记承天寺夜游》也是如此,都说“美”,到底美在哪里?我认为文章的“美”首先来自内容的“真”。东月朗照,激发了作者的游兴,想到没有“与乐者”,未免美中不足,因而寻伴,这时错觉生趣,情感触动,记下此景此情,就像我们现在发朋友圈,“今日邀闺蜜沿江风光带散步……”,一切都那么信手拈来,顺理成章,创作本身就应该来自于这份生活的“真”。而点明日期,是笔记体游记所必须的,“月色入户”与“欣然起行”互为因果,寥寥数字,精练又不乏缜密的逻辑性,现在很多学生写游记没有逻辑性,正好在这里加以指导。第二个“美”来自语言的“纯”。老师自然会着重赏析写景部分,增添删改“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一句,可是均错过了最有味道的一个词“空明”。这个词用得多妙啊,既写出了明月皎洁,又体现出空灵、坦荡的意境。除了襟怀坦荡的苏东坡,谁还能用出这样如朗朗明月般的词!而将竹柏影子比作水中藻荇,“交横”一词更准确地表现了藻荇姿态,仿佛触手可及,恍恍然便如仙境一般,可见作者陶醉其中之态。而此时再介入作者与怀民的资料背景,一个宠辱不惊,总能从逆境中寻找美发现美的苏东坡便跃然纸上了。

第二,说说备学生的部分。平常我们总是说“以学生为主体,教学要基于学生的立场”等等,可到底怎么做才是基于学生的立场?

我认为首先是对学生学情的把握。就像王教授所言:“不教其原本就懂的,也不教其始终不懂的,教其通过老师引导能懂的。”我个人认为就是老师要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状态。我们备课的目的是什么?因为我教学设计是这个环节那个环节,所以不管学生学没学会,一定要生拉硬拽把学生牵到我的这条线上来,一定要让他们回答出我预设好的答案,一定要按照我课件的顺序一张张的往下放,即使学生先已经想到了也置之不理,然后到了这张灯片的时候我再旧话重提,学生没有体会到文章的美,老师就自顾自的归纳出各种各样的美让学生盲目接受,这样预设痕迹太重的课堂我认为是不可取的。例如最明显的是朗读指导不到位,一是为什么古诗文要划分节奏?目的无非是便于学生理解其意义,或是体会骈文的韵律,但不加讲解便生硬的给出各种“/”,然后让学生朗读出节奏,学生不读得支离破碎才怪呢。二是为什么要延长语音?为什么有轻重缓急?这些都是由文句本身要传达的意思决定的。一边带着学生赏析,一边慢慢地教学生朗读,特别是为什么要这样读,甚至老师示范读,在读中逐渐深入文本,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有提升。三是读出情感意境,明明有学生将“记承天寺夜游”读得过于歇斯底里,这时候就可以提醒学生是否符合诗人创作的情境,而不是忽略甚至称赞其声音宏亮。

其次是课堂上的拓展延伸,学了一节课,学生有什么体会?他有没有什么想表达的?老师能够写写读后感悟,为什么不让学生也隔着历史时空与苏东坡对对话?最方便的是借用学过的文本加深学生的体验,例如“乱花渐欲迷人眼”跟“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月色空明”跟“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多么相似啊,举一反三,有巩固有提升,用时髦的名词来说,就是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第三,语文老师还是要读书。

《孙权劝学》总曾讲到“但当涉猎见往事耳”,我觉得极有道理。语文老师多读点书,课堂上才能挥洒自如,跟学生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注重“课堂生成”。例如当学生介绍陶弘景乃“南朝齐梁时文学家”,不知道怎么断句,老师就可以马上介入南北朝时期宋齐梁陈朝代更迭的历史资料,七年级学生的历史可能还没有学到这儿来,但是他一定能明白“生逢乱世,清高文人只好寄情山水的无奈”。学生反复将“夕日”读成“夕阳”,老师可以说说,古诗文中,太阳为日,而“阴阳”通常用做方位名词“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这对于以后学习其他诗文也有帮助。还有既然已经说到了律诗的平仄,也可以稍微介绍一点点律诗的平仄知识,虽然不用讲“相粘、相间、相对”,但至少要明确何谓平声,仄声,律诗的颔联颈联必须对仗,偶数句押韵的基本规律,也是为以后学习诗词打一点基础。

刘远老师说,教师的生命在课堂。我很庆幸自己热爱上了本职工作,所以累并快乐着。也很欣喜看到越来越多的语文人,执着于教好语文。我想,也许我们改变不了世界,但如果许多许多个微不足道的我们共同努力,让我们的孩子们从小便多一份诗意多一份情怀,也许世界慢慢的就会越来越美好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