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最不爱看报纸了,尤其不爱看的就是关于作文的报纸,因为我那时对作文极其反感。上中学后变了,由于天天写随笔,我逐渐地爱上了作文,同时,也爱看关于作文的报纸了。
刚一开学,老师让我们订了《中学生作文报》,渐渐地我觉得这份报纸很好。这份报纸登的基本上是本区学生的文章,与我们的心理距离较近。当在报上看到自己熟悉的作者名字时,心中不由得有一种亲切感,同时也更激发我向他们学习,更好地写作文,大胆地投稿。报上的文章基本上都有编辑老师或是指导老师的评语。有时,读到一些文章,却看不出文章的优点与不足。读了评语,心里马上明亮了起来。这些评语犹如一盏明灯,为我们照亮了作文写作与鉴赏之路。这份报纸有几个固定栏目,如“心灵泉”、“花季”、“文学之窗”和‘准作欣赏”等。这些栏目的文章,帮助我们学习到了多方面的文学知识。我最爱看的要数“心灵泉”和“文学之窗”。“心灵泉”的文章以抒情为主,几乎篇篇都是这样的感人,也道出了中学生的共同心声,是名副其实的“心灵泉”。“文学之窗”的文章范围很广,有议论文、记叙文等等。每篇都很有水平,让人看了好像身临其境一般,因此,我也常常陶醉在这“文学之窗”里。
自从爱上了这份报纸后,我就被完全吸引住了。课间十分钟,我在看报,放学回家,进门放下书包就掏出报纸来。我不是像读一般故事那样读过就算;而是对每篇文章都要认真揣摩,因为里面有太多的知识值得我们学习。拿到每期报纸,我都从上面摘录一些好词好句或者精彩的片断。渐渐地,我头脑中的作文素材和词汇丰富了起来,当我写作文的时候,就再不会像以前那样没话可说,写出来的东西也再不会让人感到空虚了。我从上面学到了不少有关作文的知识。关于中考、高考的作文分析,又使我对考场作文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学们也和我一样被吸引住了,每当语文老师抱着报纸进教室,大家都会高兴地鼓掌,甚至欢呼起来。
《中学生作文报》不仅丰富了我的课余生活,而且帮助我提高了作文水平,我爱看《中学生作文报》。
以前住在家里,最恼入的就是爸爸的奸声。谁知进了大学,仍摆脱不了好声的困扰。
宿舍里7位室友,就有4人是打鼾的行家。爱踢足球的阿林在众室友中可谓是首屈一指,身体胖胖的,象个弥勒佛。晚上,一天紧张学习下来的我正要进入梦乡,忽然耳边奸声四起,像小鸡啄你的头似的,头昏昏的不舒服,却又挥也挥不去,你越烦感觉到声音越大,此伏彼起,搅得你打滚也无法入睡。
于是,我们3位深受其害的同学便商量如何去治他们,有时在他们的鼻孔里塞上臭袜子;有时干脆用夹子夹住他们的鼻子;或者把他们搞醒,要他们等我们睡着了才准上床……可是这都不是长久之计,毕竟大家在一起要生活大学4年的时光。
渐渐地,我们几个便在鼾声中“陶冶”着,晚上的不满情绪在第二天清晨的嬉笑怒骂、互相调侃中化为乌有。有时睡不着,我便由室友的奸声联想到远在农村的、日夜操劳的爸爸。啊!此时此刻
我多么想听到爸爸如雷的奸声!爸爸总是很晚才睡。拖着一身疲劳。倒在床上便打鼾,这也许是爸爸在渲泄一天的劳累,更像是在向我诉说他的沧桑与艰辛。没有爸爸的劳累,哪有我今天的“大学生”呢?一想到这,不禁鼻子一酸,又清晰地记起爸爸送我上大学时的情景。
“晚上把被子盖好,不要冻着。”爸爸望我一眼。“您放心,我会睡好的。”“在学校可不像在家里,要学会体谅人家,人家才会体谅你,”爸爸又叮嘱道。
月光如水。爸爸的声音竟是那么清楚、宏亮。是的,人生处处都会有许多不协调的音符,要学会宽容与理解,得到的将是一份温馨、和谐的工作学习环境。不知什么时候,室友的鼾声变成了一首《午夜交响曲》 ……
标签:以前尤其看的不爱爱看中学生作文报最不报纸
以前住在家里,最恼入的就是爸爸的奸声。谁知进了大学,仍摆脱不了好声的困扰。 宿舍里7位室友,就有4人是打鼾的行家。爱踢足球的阿林在众室友中可谓是首屈一指,身体胖胖的,象个弥勒佛。晚上,一天紧张学习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