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憔悴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04-24 14:52:41
  • 《碎梦时作文550字》
  • 火焰渐渐拉长了,是风,是雨,还是泪?

    碎梦时,人憔悴,撕心裂肺地痛,爷爷的照片还是如此沧桑,可惜,只剩下一张照片,还有一段情。

    爷爷躺在床上,被子盖得严实,只露出一顶黑色的帽子。

    这是他常用的帽子,出门时戴上,不出所料,这次出远门,也戴上了。

    蜡烛流出蜡油,香流下香灰,爷爷也一样,在不经意间流走了。我们沉痛,我们悲伤,我们抽泣。后悔,可惜。有的人,有的事,只有失去了才懂得珍惜。

    我们都是虚伪的欺诈者。想大哭一场的只小声抽泣,想再看看他的忍住不看。我们假装相信有下辈子,可得不到安慰。我们假装自己长不大,他就相信呵护我们,忘了他还是一个老人。

    以前,我到他家米缸那儿玩米,后来,他搬了新家,我到他的大阳台玩,到了医院,我探望他,他说下次见就在家里了,没想到是他的老家。

    破晓。

    如何?又如何?

    我们想看着他,回忆他,追悼他,可有时候,命运是逃不过的。

    爷爷进了灵车,又进了焚化炉,又进了骨灰盒。

    我希望他能忽然动一动,可他不动。像一尊石像,一动不动。

    骨灰盒被放进一个像坐椅的台子上,爷爷看着我们,自己也哭了。

    砖,被一块一块地砌上。白菊朵朵,簇簇,团团。可白菊要枯委,没了根的花活不久。

    垂泪,默哀。

    爷爷从小孔里飞出,抚摸我们,擦干泪,飞回,像流动的梦。

    不用说,我们明白,爷爷永远活着,活在我们心里。

  • 《善,润了华年》
  • 饭后,庭院里,伴着一丝清风憔悴,应和着夕阳西下,滞留一地的余韵,我,陪着蹒跚学步的弟弟,闲庭信步……

    或许是饭后不久,庭院里没有了人来人往,见不着嬉戏打闹,听不到大妈的高谈阔论,耳畔不闻一丝声响,身旁没有任何人擦过,只剩下两火团样的雏鸟,受惊似的从草丛中骤然腾起,朝树上飞去。亦或是雨后初晴,仿佛人们对这阴雨绵绵怀揣着的一丝畏惧,却又不知雨后另一番别样的迷人风景。

    连日温馨的霏霏细雨,将夏日的尘埃冲洗无余,凝眸望去,长空廖廓,逶迤的薄云紧贴着仿佛冻僵的深邃天璧。深吸一口,沁人心脾,空气中若有若无地夹杂着一丝湿润和芳草清香,不禁心旷神怡,宠辱偕忘,脚步忽的变得轻盈……

    紧牵着弟弟,一小步,又一小步,一点点挪着,一路上咿咿呀呀,到了哪都觉着新奇。不觉间,来到小桥流水旁。

    桥上,驻足的是一位年幼女孩。她娇弱的身子极力探着,探出桥外,视线,定格在湖面上,那双雪亮的瞳孔却见不着幼童玩耍该有的快乐,却皱起一丝眉头,嘴角微微下抿,嘟囔着什么……

    “哥哥!哥哥!我的小球掉水里了,快救救它,救救它呀!”

    她望见了我,似茫茫大海中丢失方向的渔船找到了远方的灯塔,兴奋,激动,溢于言表甚至是恳求。湖面上,小球静静地依偎着,月儿姐姐更是卸下往日娇羞面孔,毫不吝啬地撒下满地碎银,显出一派安逸,祥和。可心里却不像这月色般清晰透澈,犹豫不决着。

    帮,还是不帮……

    帮吧,可弟弟尚且年幼,要是不懂是非地跟着到湖边,那该多危险啊;不帮吧,岂不丢失了那份该有的善与责任,丢失了弟弟眼里的光辉形象,愧于小女孩的苦苦哀求。思绪,似浆糊一般,纠结,无奈着……望了望小女孩,那份渴望,着急,漫溢开来,沁入内心,望了望弟弟,竟也似懂非懂地露出那带有零散牙齿的傻笑。

    帮!不能不帮!

    似将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般,顺着滑坡,溜到了这般水平如镜的湖岸上,弟弟也不知怎的,乖巧地留在原地,待在一旁。

    湖边,青苔肆无忌惮地横生着,张牙舞爪,面目狰狞,似乎策划着想齐心协力,众目睽睽之下将我滑入湖里,隐没其中,豺狼虎豹般将我吞噬。不由自主地,脚掌抓紧了台阶,身子似弹簧般竭力伸长,却又是那么遥不可及,环顾四周一番,近在咫尺的长树枝映入眼帘,静静地,安谧地卧在草丛中,似乎早已等候多时,心生一计——便捡起树枝,一手抓紧了一旁石桥墩,似悬崖勒马般,稍不注意便沉陷下去,一手握紧了树枝,极力拉长手臂,近了,近了!差一点,就一点!用力一勾搭,想着胜券在握,却事与愿违,不争气地拍向水面去,激起一圈圈涟漪,漫溢开来,小球,反倒朝着对岸溜去,心灰意冷,小球上平日可爱迷人的米老鼠,顷刻间,笑容如此诡谲,嘲讽着,奸笑着……

    杨柳,淑女般的形象,却也蒙上了一张名为邪恶的面纱,在风儿的纵容下,扬起柳鞭,不停晃荡着,鞭打着后背。狗的吠声由远及近,若有若无,细微的如同从另一世界的入口传来一般,此外便万籁俱寂了,本应祥和静谧的夜晚,此刻却更多地,透出一派凄清,紧张,不知所措……

    “诶!可以到对岸去捡呀!”脑海里,似乎窜进了一个不知哪来的机灵鬼,顿然的“柳暗花明又一村”,心头更是萌生一阵欣喜,匆匆地,赶趟儿似的爬上草坡,越过小木桥,靠近对岸蹲了下来,伸出双手,那双即将抵达成功彼岸的手,轻而易举地捧起,掸去水珠,耳际,是小女孩划破宁静的一道欢笑,鼓舞,手舞足蹈着,更是年幼小孩的那份纯真,与善良。清风抚过草地,微微抚动她满头秀发,树梢上叶片簌簌低语,我知道,那是来自我内心的声音,是年少的那份善,它告诉我该助人,该担当,更是它点缀了我的青春芳华,似这身旁的团花似锦,愈加绚丽,愈加芳香四溢……

    夜,渐凉,该踏上归途,内心深处,滚烫依旧,不再彷徨,不再犹豫不决,善,润了年华……

  • 《我不是蝉》
  • 心事在阳光下暴晒

    思念用脚步追赶

    憔悴的倩影

    留下一壶老酒

    当灯火安静的时候

    遥寄他乡

    相依的姑娘

    在记忆里挣扎

    悄悄的话

    永远留在心间

    回忆过往的一年

    梦被高高地挂起

  • 《断送一生憔悴,只消几个黄昏全诗的意思及作者》
  • “断送一生憔悴,只消几个黄昏”出自宋朝诗人赵令畤的古诗作品《清平乐·春风依旧》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春风依旧,著意隋堤柳。搓得鹅儿黄欲就,天气清明时候。

    去年紫陌青门,今宵雨魄云魂。断送一生憔悴,只消几个黄昏。

    【注释】

    ①著意:有意于,用心于。隋堤柳:隋炀帝大业元年(605)重浚汴河,开通济渠,沿渠筑堤植柳。至宋代,近汴京一段多为送别之地。

    ②鹅儿黄:幼鹅毛色黄嫩,故以喻娇嫩淡黄之物色。

    ③紫陌:旧指京师道路。

    【翻译】

    和煦的春风,依旧像往年多情地吹拂着隋堤的杨柳。搓揉得柳条儿长出鹅黄的嫩叶,在清和明丽的天气里勾缠撕扭。

    去年曾到京都青门游春,今晚却不见朝云暮雨,落得丧魄失魂。如果想要折磨人,想让他一生都憔悴伤心,也不需要别的什么,只用几个这样寂寞难耐的黄昏。

    【赏析】

    此词写春景以抒情,忆旧而怀今。写景细致精工,如“搓得鹅儿黄欲就”一句,将春催杨柳生发的天功神力形象生动地描写出来,令人赞叹。下片今昔对比,显出今时的冷落;结尾二句,笔法与晏几道《木兰》“此时金盏直须深,看尽落花能几醉”有异曲同工之妙,而所表达的感情,晏作为沉痛,此则“最为悲切。”

  •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的意思及全诗欣赏》
  • 冠盖满京华, 斯人独憔悴。 [译文] 达官贵人满京城都是,只有这个人独自憔悴困顿。

    [出自] 杜甫《梦李白》其二

    浮云终日行, 游子久不至;

    三夜频梦君, 情亲见君意。

    告归常局促, 苦道来不易。

    江湖多风波, 舟楫恐失坠。

    出门搔白首, 若负平生志。

    冠盖满京华, 斯人独憔悴。

    孰云网恢恢? 将老身反累!

    千秋万岁名, 寂寞身后事。

    注释:

    浮云:喻游子飘游不定。

    游子:此指李白。

    三夜频梦君, 情亲见君意。这两句说:李白一连三夜入我梦中,足见对我情亲意厚。这也是从对方设想的写法。

    告归:辞别。

    局促:不安、不舍的样子。

    冠:官帽。盖:车上的篷盖。冠盖,指代达官。

    楫:船浆、船。

    斯人:此人,指李白。

    孰云:谁说?网恢恢:《老子》有"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的话。此处指法网恢恢。这句意思是:谁说天网宽疏,对你却过于严酷了。

    千秋万岁名, 寂寞身后事:这两句说:他活着的时候虽然寂寞困苦,但必将获得千秋万岁的声名。

    译文1:

    片片浮云整日在天上飘行,远方的游子长久得不到你的消息。一连三个夜晚你都来到我的梦中,可见老友的一片情深意厚。每次告别你的神情总显得局促不安,再三地诉说来访一次实在不容易。一路上过江渡湖风大浪险,怕只怕船行在水中有个闪失。每次出门都搔着头发,仿佛在惆怅平生未遂的志向。长安城中达官贵人比比皆是,只有你奇才伟略撩倒失意。有谁说天网疏而不漏,你为什么将老迈而受累。你的名声千秋万代将不朽,也只剩下荒冢一堆寂廖清冷。

    译文2:

    悠悠云朵终日飞来飘去,  远方游子为何久久不至。

    一连几夜我频频梦见你,  情亲意切可见对我厚谊。

    每次梦里你都匆匆辞去,  还总说相会可真不容易。

    你说江湖风波多么险恶,  担心船只失事葬身水里。

    出门时你总是搔着白首,  好像是辜负了平生壮志。

    京都的官僚们冠盖相续,  唯你不能显达形容憔悴。

    谁说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你已年高反被牵连受罪。

    千秋万代定有你的声名,  那是寂寞身亡后的安慰。

    赏析:

    杜甫两首《梦李白》,字字句句,都恻恻动人,读来叫人心碎!

    前一首以“死别”发端,后一首以“身后”作结,形成一个首尾完整的结构。两首之间,又处处关联呼应,“逐客无消息”与“游子久不至”,“明我长相忆”与“情亲见君意”,“君今在罗网”与“孰云网恢恢”等,都是维系其间的纽带。但两首诗的内容和意境却颇不相同,从写“梦”来说,前一首初梦,后一首频梦;前一首写疑幻疑真的心理;后一首写清晰真切的形象。从李白来说,前一首写对他当前处境的关注,后一首写对他生平遭际的同情;前一首的忧惧之情专为李白而发,后一首的不平之气兼含着诗人自身的感慨。

    总之,两首记梦诗相关而不雷同,全为发自肺腑、至诚至真之文字,所以深厚真挚,哀感动人,清代仇兆鳌《杜诗详注》评价这两首诗说:“千古交情,惟此为至。”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见浮云而念游子,是诗家比兴常例,李白也有“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送友人》)的诗句。天上浮云终日飘去飘来,天涯故人却久望不至;所幸李白一往情深,魂魄频频前来探访,使诗人得以聊释愁怀。“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与上篇“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互相照应,体现着两人形离神合、肝胆相照的情谊。其实,我见君意也好,君明我忆也好,都是诗人推己及人,抒写自己对故人的一片衷情。

    “告归”以下六句选取梦中魂返前的片刻,描述李白的幻影:每当分手的时候,李白总是匆促不安地苦苦诉说:“来一趟好不容易啊,江湖上风波迭起,我真怕会沉船呢!”看他走出门去用手搔着头上白发的背影,分明是在为自己壮志不遂而怅恨。“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写神态;“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是独白;“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通过动作、外貌揭示心理。寥寥三十字,从各个侧面刻画李白形象,其形可见,其声可闻,其情可感,枯槁惨淡之状,如在目前。“江湖”二句,意同上篇“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双关着李白魂魄来去的艰险和他现实处境的恶劣;“出门”二句则抒发了诗人“惺惺惜惺惺”的感慨。

    梦中李白的幻影,给诗人的触动太强太深了,每次醒来,总是愈思愈愤懑,愈想愈不平,终于发为如下的浩叹:“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高冠华盖的权贵充斥长安,唯独这样一个了不起的人物,献身无路,困顿不堪,临近晚年更被囚系放逐,连自由也失掉了,还有什么“天网恢恢”之可言!生前遭遇如此,纵使身后名垂万古,人已寂寞无知,夫复何用!“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在这沉重的嗟叹之中,寄托着对李白的崇高评价和深厚同情,也包含着诗人自己的无限心事。所以,清人浦起龙说:“次章纯是迁谪之慨。为我耶?为彼耶?同声一哭!”(《读杜心解》)

  •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意思及全词赏析》
  •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意思

    [译文] 衣带逐渐宽松,人也显得憔悴。为了她呀!即使身体消瘦下去,也不翻悔。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出自

    蝶恋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①,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②,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④。

    [注释]

    ①危楼:高楼。

    ②拟把:打算将。

    ③强(qiǎng):勉强。

    ④消得:值得。

    【译文】

    我伫立高楼迎看细细春风,极目远望,不尽的愁思,黯黯然弥漫天际。夕阳斜照草色蒙蒙,谁能知我默默凭倚栏杆的心意?

    本想任情放纵喝个一醉方休,当在歌声中举起酒杯时,才感到勉强求乐毫无兴味。我渐渐消瘦衣带宽松也不后悔,为了你我情愿一身憔悴。

    译文二:

    我倚着高楼独自伫立,轻风拂面而去,极目远望,心中交织着伤春的愁绪,这份伤感仿佛来自天际。斜阳下草色笼着烟霭,默默无言,有谁能把我凭栏时我心情领会?

    真想无所顾忌地大醉一回,但饮酒听歌,勉强地行乐,实在是觉得没有滋味。眼看着衣带渐宽,我也绝不后悔,情愿天天想她,哪怕就这样消瘦下去。

    【评点】

    本篇亦是一首离别相思之作,词人写春夜怀人,描绘了一幅迷蒙凄楚的黄昏高楼望远图,景中含情,表现了怀念的深情。

    上片写登楼远望所引起的无尽愁思,以迷离的景物描写渲染出凄楚悲凉气氛。“伫倚危楼风细细”词人登高望远,离别愁恨油然而生。“伫倚”二字足见主人公凭栏之久、怀想之深。然极目远望,看到的却是黯然销魂的“春愁”,词人不说“春愁”由心而发,却说生之于天际,一方面是为了将无形变成有形,以具象说明抽象,增加了词的画面感,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这愁怨是景物所触发。“草色烟光”即是词人极目天涯的所见之景,面对此情此景,词人一声感叹“无言谁会凭栏意”,又有谁能知我默默凭倚栏杆的心意?这是对独自倚栏、希望成空的慨叹,也是不见心上人、难诉情怀的凄凉感喟。

    下片直抒胸臆,抒写了为心上人死而无悔的坚贞执著的心怀。词人为了排遣内心深沉的离愁之情,决意借酒浇愁,“拟把疏狂图一醉”,打算任情放纵喝个一醉方休,而且还要“对酒当歌”放声高歌抒发自己的愁怀,但强颜欢笑,却是“无味”。从“拟把”到“无味”,笔势影影绰绰,扑朔迷离,千回百折,直到末句“为伊消得人憔悴”才一语道破:“春愁”缘起“相思”,如此一波三折,激情回荡,颇具感染力。结尾二句是柳词中流传千古的名句,曾得到王国维的高度评价。王用以比喻“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的第二境界,即献身精神,并说此等语“非大词人不能道”。

    全词抒情写景,构思巧妙,感情真挚,荡气回肠,颇具柳词的抒情特色。

    [简析]

    这是首伤别念远词。上阕寓情于景。用“风细细”点化,独立高楼,境界超越。“春愁”而可“望极”,并觉“黯黯生天际”,画出伊人思念成痴的心迹。“无言”之悲愤,最凄绝而沉痛。“拟把疏狂图一醉”,无可奈何以至疯狂的压抑忿懑之态可掬;“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写尽人生忧患体验;“衣带渐宽”两句将全部不幸承担,终无悔意。最后两句,王国维指想成就大事业、大问者必经的第二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遂成千古绝唱。

  • 《关于雨的美句》
  • 1、落伊憔悴,雨滴醉黄昏。那晶透的空隙间留下的不仅仅是淡淡的哀愁。看乌云悲伤的流转,听着那上天赐予的声音:豪情、潇洒、干脆、狂放。不由得改了几句词:我是人间惆怅客,逢雨便觉意销魂,愁然声里忆平生……

    2、雨,滴嗒滴嗒地掉在地上,像是在弹奏一首悦耳动听的小曲,拨动着我的心弦。一滴雨水落在了我的手上,细细如丝,引起我的思绪万千。

    3、我喜欢雨,喜欢它水一样的清纯,云一样的飘渺,雾一样的朦胧。我也喜欢,在飘着细雨的黄昏,独自一人,踏着雨的节奏,走在街道上;很喜欢雨静静的滴落在身上的感觉,那是很温柔的触摸,就象有一双手轻轻的把我呵护了起来。

    4、春雨来得慢,走的也慢。不知过了多久,雨才有了停的痕迹。时间一点点过去,一只儿划过天空,发出鸣叫声,我才知道雨停了。但,天空依旧灰蒙蒙的,空气还很潮湿而且比以前更加清新,大地还残留着它的游丝,你还能看到水滴从叶上缓缓凝结,滴下的情景。

    5、儿时,我就喜欢在这样的雨里,这样的季节,打着赤脚,跟在大人的后面,闻着轻吻过春雨的麦苗吐穗的清香,心满意足地走进雨里的田野,飘飞的雨滴田野里的水面击打着,一串窜细微的雨花在水面上盛开着,那是植物界绝对没有的素色花朵。一会儿,就听见祖母的声音追了过来,怜地拍打着我的小屁股,将一副蓑衣、斗笠搭到我身上遮风挡雨。我的身体依然轻吻着春雨。

  • 《一辈子的“珍惜”》
  • 夜,睡着了,奔腾的狂风撞击着憔悴的窗棂,吱吱作响!窗帘半掩着,露出了深邃模糊的夜。

    这是晚冬的夜,虽然已有暖暖春意的逼近却仍然是那样的寒气透骨,我蜷缩在舒适的被窝中,一动不动,但思想却从未停止!不知是何时,云中的一滴水落在了路边的积水中,“叮咚”,清脆且带着丝丝回声。而我闭上眼,记忆就像雨滴一样从高空中急速坠落,落在了我空旷的脑海,溅起层层涟漪。

    我仿佛掉进了时空洞中,里面好黑好黑,我莫名其妙地在其中飘啊飘,突然,什么东西像有磁力一样把我吸走,睁开眼,面前的景象似乎常常出现在我的梦中——大人们都用浸湿了的白手绢掩着面,还不时传来凄惨的啼哭声,摇摇欲坠的老房子被挂满了白丝带,死气沉沉。奶奶永远闭上了眼,对于那个只有六岁的小女孩来说她只能瞪着双天真的眼睛瞪着周围的“一片白”,或许隐隐约约的还明白——奶奶再也不能抱她了。此时,我的热泪占据了眼眶中的每一份地牌,滚烫得想要灼伤我的眼!我好想走过去尽一点孝道,哪怕是在您临走前和您聊聊,不再让您失望地离开;我知道您想念您的孙女,想念那个很少回来看您的孙女,想念那个畏惧让您抱一抱的孙女;奶奶,您的孙女现在长大了,她好后悔,她想你了,愿您一切都好。

    沉痛的回忆总让我从中惊醒,我擦干泪水,“往事不要再提起,要不又要失眠了。”我心想。但又是为什么,记忆总是在静谧的夜深人静时悄悄与我相会,而且他的面容好清晰,仿佛能够让我触到他的轮廓。

    再一次,我掉进了回忆的黑洞中,却又回到了那个我成长7年的故乡。我看见一个小女孩,那一定是我。旁边是我的发小——小霏和小欣,说也真巧啊,我们一个幼儿园一个小学,家还住的出奇的近,于是每天大清早就穿好衣服开始没心没肺地玩一天!那时可真是童言无忌啊,我们竟然一直坚我们会永远在一起,直到现在,离开了他们六年后,我才知道这只是孩童天真的表现。前几日偶然找到了他们的联系方式,却无一例外地生疏了。

    我仿佛看到了我们三个人一起在假山上刨土坑,把指甲都扣破了,还用黏糊糊的手做土鸡蛋,然后把它作为我们友谊的见证埋藏在土坑里,其实不过几日就淡忘了,但情谊却有增不减;我仿佛看到了我和小霏在双杠前练习“式翻双杠”,这名字是我们自己起的,就这样一个小男孩一个小女孩用了一下午的时间终于学会了,放在现在这简直就是在浪费时间啊;我仿佛看到了我和小欣吵架,隔着一条马路明明看见了对方却偏要扭过脸声称打死也不道歉,过了几节课却又无缘无故地玩了起来!

    ……

    曾几何时,我离开了过去来到了现在;曾几何时,我开始孤独寂寞,想念你的点点滴滴;曾几何时,记忆依然清晰如初。我仿佛还在梦中,沉沉睡去:我不想醒来,我多希望能够永远记得这一切,那将是我一辈子的“珍惜”!

  • 《为球消得人憔悴》
  •     四年一度的世界杯是男人的节日。1994年的夏天我和岳父、内弟一起看球。本来岳父家有一个闹钟,但它常常是该响的时候不响,三位男人便轮流值班,每天晚上由一个人守着电视机,守到凌晨球赛开始便叫醒另外两个人。老岳父是身经百战的军人,熬几个通宵不算什么;小内弟值班还能忠于职守,尽了“叫醒他人”的职责之后却倒头人梦。那个夏季老岳父很兴奋,因为他一开始就看好巴西队。闭幕式那天,岳父说等到九八年世界杯一定去买个好闹钟。可是他终于没有等到,望着老人家的遗像,我暗自99叹:人一生能看几次世界杯?

        这个世界上能叫男人“憔悴”的大概只有两件事:爱情与足球。爱情太个人化,绝不能与人共享,也不宜与人交流,最让人心醉(或心碎)的爱情常常是最不适于言说的。足球恰恰相反。如果有谁像陪着心上人那样独自一人守着电视机看球赛,那么足球的魅力便失去大半。虽然对足球的感悟、品赏乃至形而上思考是个性化的,但足球的真正魅力却生成于群体性的交流与狂欢之中。所以,看球的最佳方式,是手执“姜球球”式的红喇叭,身穿你所支持的球队的球衣,和一班志同道合的球迷坐在看台上,用四川话喊几嗓子“雄起”或“下课”。如果你暂时还买不起到法兰西的机票,也得邀请几位最铁的哥们,扛一箱啤酒抱几个西瓜,很专业很情绪化很诙谐地神侃你眼前的足球。

        足球是一种美。足球的“创作”尚有功利性目的.比如球星的高收人,球赛的高利润;足球的“接受”则是超功利的,尤其是对中国大陆球迷而言。中国球迷之痴迷足球,从动机到过程都是纯审美的,他们既不能靠看球创收,也绝无“足球流氓”式的动物性发泄,甚至连那种整体性的意识形态化的功利也绝无仅有,因为法兰西的赛场上并无中国的球队。中国球迷为赛事幼劳,替他人担忧,熬过一个又一个漫长的夏夜,弹精竭虑,两眼红肿,为了什么?为了参透足球的魔幻之术与神妙之力,为了欣赏绿茵场上的风姿、个性和神情,为了领略精彩的射门瞬间以及这“瞬间”之前的漫长的铺垫,为了弄清除球门之外的二十名男子如何自缚灵巧之手而用笨拙之脚去创造人类奇迹……这许许多多的“为了”,哪一项不蕴涵着人类的审美冲动与形而上追求?

        足球的美对于男人和女人平等地存在着,任何一位女性或男性,只要她(他)尚未丧失对美的感觉,就没有理由拒绝足球。因此我认为,那种关于“足球导致两性间不和”的说法大约是传媒杜撰(或炒作)出来的。这个夏天,我太太特地为我买了一件法国产的T恤,上面醒目地印着历届世界杯主办者和夺魁者的国名。衣服小了一点,只好等我“憔悴”之后再穿了。

  • 《孙瑜的执着》
  •     难道,他,就是我们要访问的孙瑜——脸容憔悴,两颊凹陷,一副身子骨,颇颤巍巍的,身上,那件灰布中式衣,黯淡而又陈旧。真难相信,就是那位饮誉影坛几十年的著名老导演。

        孙瑜,今年八十一岁,严酷的自然规律已把他推到了人生暮年。我们登门拜访,是为了弄清老人一生的道路。面对两位陌生的晚辈,老人毫无保留地展示他的一生。回忆,也仿佛使他变得年轻了。

        “就从一九一四年说起吧!”老人的回忆,一下子推到了一个遥远的年代。正是那一年,他考进了天津南开中学补习班。他是巴山蜀水的一个儿子,从那山野小径出发,曾经随当学正(清朝科举制度下的一种地方考官)的父亲到过江苏、安徽,云游四海,没有象样地进过学堂。如今跨进华北最有名的中学,这里的老校长,办学挺认真,每个星期都要亲自为学生讲课。老校长每逢亲临教坛,必谈“公”“能”两字。公者,天下为公也;能者,即是有真才实学。他希望看到自己的学生德才兼备,将来都能做国家的栋梁。在那污浊、阴冷的社会里,这无疑是一股温馨的春风,吹开了少年孙瑜的心扉。

        然而,那个时代,这“公”“能”两字,犹如置身于高山之颠,可以仰面遥望,却无法接近。孙瑜不禁又陷入了怅惘。

        迷途茫茫中,一位引路人向他走来了。那就是青少年时代的周恩来。

        “周总理比我大二岁,当时与我在同一个南开中学读书。我进补习班的时候,他已经读中学二年级了。他是我们大家公认的学生领袖。”

        这是孙瑜一生中宝贵的一章。

        那时,才十六岁的周恩来,不仅有学者的气度,也已初露革命家的锋芒。他在学校里发起创办了“敬业乐群社”,组织学生,一起来探讨救国,做人的真谛,他也不时挥笔写下一些时评政论,以“敬业”刊物和“南开”校刊为阵地,传播和激励爱国思想。一股除旧布新的热流,开始奔腾于南开校园。孙瑜明白周恩来他们种种行动的意义,他愿作一滴涓涓细水,融汇在这激浪深海里,去追随着新思想的潮流前进。他越来越尊重周恩来,甚至希冀有一天当面与周恩来谈谈话。

        果真有了他渴望的机会。那天,正是课间休息时,他在球场刚打完篮球,立在一旁歇息,恰巧周恩来迎面走来了。他一边走,一边手捧一迭稿子正翻看着。

        “你们真棒,在北京演这样好的戏,真棒,”孙瑜上前搭话,一下子声音走了调,脸也红了。

        周恩来带领学生剧社到北京公演,演的是一出以反封建为主题的文明戏,他在剧中扮演女主角。这次演出,轰动了北京,这几天,他们刚刚载誉而归,全校都在议论这件事。

        周恩来并不认识孙瑜。他放下手中的稿子,打量着这位腼腆的同学,亲切地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孙瑜报了自己的名字,正想与周恩来多攀谈儿句,可是慌得不知该说些什么好。“你···你们演得真好!”他只知重复那句说过的话。周恩来摇摇头,爽朗地笑着说:“不,还不够好。”两人攀谈起来了。听孙瑜说,爱好戏剧和文学,周恩来显得很高兴,鼓励说:“好啊,把功课做好了,可以朝这方面发展……”

        本来,也只是一次平常的交谈,孙瑜却感到难言的高兴。他爱好文学,这确是真情。也许由于他从小生活颠沛,四处闯荡的缘故,那些反映人间世态,描写自然风物的文学作品,总是深深地吸引着他,在班级里,他也以擅长旧体诗词而著称,还曾和几个同学一起,组织过一个“苔岑诗社”。然而,他的这种爱好象一棵小草,被压在岩山下,只能蜷曲地生长。他感到窒息,甚至也为自己的前途担忧。现在,他仿佛从那沉重的岩石下解放了出来,获得了某种自由。他想,人各有“能”,我就在文学、戏剧方面发展自己的“能”吧!

        一九二0年,他在考进清华学校之后,接连翻译过两篇外国短篇小说,投寄到上海由茅盾主编的《小说月报》。很幸运,译稿都给登了出来,茅盾还从繁忙的编务中给他寄去了六页纸的一封长信,勉励他向文学方面发展。孙瑜终究没有当成作家。他之所以当不上作家,是时代召唤他奔往了另一条战线。

        那是山河破碎,国难当头的时代,孙瑜的身上正沸腾着爱国的热血。即是尝试翻译外国作品,他的思想也合着时代的节拍。他翻译的作品,是美国作家杰克·伦敦和英国作家哈代的小说,这是两个文坛巨匠,也同时都是解剖他们那个社会的高明的“手术师”。孙瑜通过翻译这一媒介,企望自己的同胞能从作品中受到启迪,都来拿起“手术刀”,解剖和改造当今的社会。

        五四运动前后,那波斓壮阔的岁月,令人难忘。老人回忆起这些日子,依然充满着火一般的激情。那时,北京响起了爱国反帝的第一声春雷,天津也很快地沸腾起来了。孙瑜随着学校里的师生,浩浩荡荡地涌上了街头。那游行、示威的队伍,象大江在呼啸,似长龙在掀腾,街头只听到此起彼落的口号声:“打倒帝国主义列强!”“废除二十一条,”

        “我们不愿做亡国奴!”那时,周恩来还在日本,天津的另一位学生领袖马骏组织、领导了这次爱国壮举。但是孙瑜总觉得,周恩来就走在队伍的前面,他浑身进发着热力和血气,顾不得平素的腼腆,在队伍里挥动着拳头,嘶喊着,怒吼着……

        此后,孙瑜考进了北京清华学校。回忆的丝线,忽然在这里断裂了。老人的话,嘎然而止,他突然立起身子,走近旁边的书桌,将一本最近出版的杂志递给我们。上面有他写的一首词——

             平原漠漠风腥铁,

             神州大陆烽火噎。

             月黑揽刀环,

             听鸡起舞旋里……

        好一幅长夜鸡鸣图:黑夜漫漫,朔风凄厉,雄鸡啼鸣声声脆,壮士揽刀起舞…

        当年,他不正是这样~位壮士吗?

        那是六十年前—一九二一年,他写下了这首慷慨悲歌的词。那时,老一导演还在清华学校读书。清华学校的不远处,就是圆明园,这本是个雕梁画栋、流金溢彩的古建筑群,如今却已经只剩下残垣破壁,满目疮痰了。英、法帝国主义联军的洗劫,葬送了这里的奇园和胜景,中华民族也从此受尽了凌辱。孙瑜在课余曾多次到这里散步。每次,踟蹰在古园的废墟边,他的心便会战栗,身上的血会直往脑门涌来。他实在掩抑不住内心的痛惜和愤憋。一次他从古园遗迹回到学校,那激愤的心情无处宣泄,慨然提笔,写下了“听鸡起舞旋”这首词。那时他还不横得如何救国,只是有一个朦胧的愿望,象许许多多爱国青年一样,渴望着转战疆场的戎马生涯。

        愿望总是受客观现实支配的。他终究没有当成兵士。在人生的道路上,需要作出另一种抉择的时候,他想到了电影。他在南开读中学的时候己经悄悄播下了热爱电影的种子,也常常为中国电影事业的落后而感叹。现今他开始朝着振兴中国电影事业这个目标进发。

        愿望总是受客观现实支配的。他终究没有当成兵士。在人生的道路上,需要作出另一种抉择的时候,他想到了电影。他在南开读中学的时候己经悄悄播下了热爱电影的种子,也常常为中国电影事业的落后而感叹。现今他开始朝着振兴中国电影事业这个目标进发。

        一九二三年,孙瑜从清华学校毕业,踏上了通往太平洋彼岸的旅途。他到了美国。首先进中部的卫斯康星大学,插班读三年级,选修戏剧和文学。二年后毕业,他为没有学到电影而不甘罢休,于是又到纽约去学习拍电影。他的学习劲头,简直使那些美国同学感到不可思议。白天,他在纽约摄影学校学习电影的摄影、灯光、洗印、剪辑、化妆等各种技术,晚上又去哥伦比亚大学选修电影编剧课。在哥伦比亚大学,按部就班地学习要花好几年时间,这对于急于学成回国的孙瑜,很不适宜。于是,他向睡觉要时间,一个晚上同时向初级和高级两种课程进击。这是一种死拼硬打的办法,没有多久,他的脸瘦得如皮包骨头,眼睛也熬红了。但是,学业上获得的丰收,却使他感到欣慰:一年之后,他已经学完大学几年的课程,掌握了拍摄电影全过程所需要的各种知识。翅膀硬了,他要飞回祖国。遥隔大洋,他已经看到了自己在祖国大地上的锦绣前程。

        他先是到了上海。在电影事业凋敝、落后的中国,能够拍一些片子的电影公司,几乎全部集中在这个城市。闹市街头,举目可见的电影广告上,那是凶杀斗打的世界,是男盗女娟的领土;武士手上的血腥气,少奶奶身上的脂粉气,男女肉欲的腌攒气,在这人肉市场上,使这位年轻的艺术家头晕目眩,透不过气来。在这病态“繁荣”的背后,更掩藏着一个使孙瑜为之心寒的真相:_上海的电影业因为卖座不景气,电影公司在纷纷倒闭,只剩下“明星”、“天一”等几家公司,奄奄一息,还在勉强支撑着门面。

        著名的戏剧家洪深,当时正在明星公司任编导。孙瑜久闻他的大名,便毛遂自荐,寻到了洪深门上。洪深将他介绍给明星公司总经理张石川。

        孙瑜在上海举目无亲,临时借宿在北火车站附近的一个小房间里。此后一个星期,他躲进那间小房间,埋头编写电影本子。那个取名为《潇湘泪》的剧本,写黄浦江上一个渔民受恶势力欺凌的故事,真实地揭露了旧社会的黑暗和不平。在当时,被武侠、艳情故事垄断了的影坛上,这个剧本显然是不合时宜的。一个星期后,总经理听他读完这个本子,虽然钦佩这位年轻编剧的才华,却拿不出拍板的勇气。在

        “明星”碰壁了,热心的洪深便又把孙瑜介绍给“神州”公司。可是赶得不巧,这家公司自身难保,正在筹划着准备停业,经理向他们苦笑着,表示爱莫能助。在上海已无法存身,孙瑜只得冒着酷暑,快侠地回到了青岛家里。

        再度到上海,是这一年秋天,那次是专程陪一位亲戚去购买东西。一天在饭店用膳,逢巧遇到了中学时代的一位老同学。经这位同学举荐,他幸运地进了长城画片公司,并由他担任编导,把《潇湘泪》搬上了银幕。谁知好景不长,《潇湘泪》拍完才不到半年,长城公司也关门停业了。

        踟蹰在上海街头,前途茫茫。可是,他抱定宗旨,一心想搞电影,并无半点动摇;甚至也不愿找门路去另谋职业。不久,万古蟾介绍他进了民新公司(后与华北一家戏馆合并,组成联华影业公司)。从此,孙瑜才真正开始了他的导演生涯。

        他仍是很执着的。艺术绝不是商品,他决不迎合社会上那些庸俗市侩的口昧,去拍无聊的斗打片、艳情片,以博得廉价的捧场。在联华公司,他接连拍了《古都春梦》和《野草闲花》两部影片,都以进步的思想内容,朴素自然的表现手法,给当时毒瘴弥漫的影坛渗进了一股清新之气。《野草闲花》中,还出现了中国第一首电影歌曲。观众们也看腻了那些千篇一律、质盆低劣的功夫片和艳情片,对这两部痛贬时弊的影片表现出极大的热忱。影片卖座空前,联华公司也由此在上海的影业界红极一时。当时有许多正处于穷途末路的电影公司,从联华公司看到了自己的前途,也竞相仿效,开始拍一些正派、健康的影片。

        访问中,孙瑜特别加重的语气,深情地告诉我们,中国电影事业开始注入新的生命,那是在党领r电影事业以后。他说,从此进步的电影事业才有了主心骨,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三十年代,电影界也正是在党的领一导下,孙瑜拍了《大路》、《天明》、《小玩意》等十几部爱国进步的影片,以进步的思想薰陶教育了整整一代人。尤其给他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的,是建国之后与周思来同志的又一次见面。那是在一九四九年召开的全国第一次文代会上,已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的周恩来同志,在接见会议代表时,看到了孙瑜。虽然已经过去三十多年了,周恩来还记得起这个校友、那个腼腆的小同学。作为旧日友谊的总结,也是对这位爱国艺术家的勉励,周总理当场为孙瑜留下了一行题词:“为中国人民电影而努力”。这预示着孙瑜新的艺术生命的开始。

        又一个三十年过去了,老导演开始由他自己来总结一生。这次走访,我们还来不及听到他给自己作出一生的鉴定,但我们已经清楚,这个结论将会是什么。含辛茹苦几十年,心与祖国长相随。这,不正是老人一生所走道路的总结,这是最可宝贵的东西。人可以垂老,最终肉体可以消失,而心与祖国长相随,将永远赋有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