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hng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5-08-01 03:55:16
  • 《误付洪乔的成语典故》
  • 【成语】

    误付洪乔

    【拼音】

    wù fù hóng qiáo

    【释义】

    用来比喻把信件寄丢了或没有收到对方的信件。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殷洪乔作豫章郡,临去,都下人因附百许函书。既至石头,悉掷水中,因祝曰:“沉者自沉,浮者自浮,殷洪乔不能作致书邮!

    解释:殷洪乔出任豫章太守,临走时,京都人士趁便托他带去一百来封信。他走到石头城,把信全都扔到江里,接着祷告说:“要沉的自己沉下去,要浮的自己浮起来,我殷洪乔不能做送信的邮差!”

    【近义词】

    付诸洪乔

    【反义词】

    【成语故事】

    晋朝时期,豫章有个太守名叫殷羡,字洪乔,陈郡长平人,东晋官员,官至豫章太守、光禄勋。殷羡曾任陶侃的长史,助其平定苏峻之乱。 其子殷浩,是东晋有名的清谈人物。

    在当年苏峻作乱时,京都建康很快失守了,叛军攻打大业垒,大业垒岌岌可危,被叛军围困,很快就要弹尽粮绝了。陶侃想前去解救,遭到时任长史的殷羡反对,殷羡说:“如果派兵救大业垒,我们用步卒作战不如苏峻,大事就完了。应该急攻石头城,苏峻必定前来解救石头城,这样大业垒就可解围。”

    陶侃听从殷羡的意见。苏峻果然放弃大业垒而来救石头城。各支军队与苏峻在东陵东交战,陶侃督护竟陵太守李阳的部将彭世在军阵中斩杀苏峻,苏峻死后,叛军军心大乱,很快就溃不成军,陶侃抓准时机,周密部署,很快就包围叛军,并一鼓作气全歼叛军。叛军有生力量已被消灭殆尽,基本没有犯上作乱的实力了。

    通过殷羡的献计,平定苏峻之乱,殷羡名声大噪,从此官运亨通,一路高升,直到官至豫章太守。在离任时,好多人委托他捎带书信回老家,因当时还没有邮局,只有托人捎带。他很客套地接受了100多封信。

    到了一座桥时,启开这些书信,发现大多数都是拉关系,跑人情之类的内容,他不由非常反感,于是将信都抛进了水里,并说道:“沉者自沉,浮者自浮,殷洪乔不能做致书邮。”殷羡表面上答应那些人的要求,为他们捎信,可是背地里却将所有的信都扔进水里。

    后来人们发现了这件事,都非常气愤。于是就有了当人们收不到信总遐想到信是托洪乔捎带的。意思是所托非人,不要寄希望与那种不靠谱的人身上。

    【造句举例】

    自从有了邮局,人们的信件都能准时送到,再也不用误付洪乔了。

    他这个人比较阴险,总是表面一套背地一套,你求他办的事情很可能就是误付洪乔了,不信我们看。

  • 《月落参横的成语典故》
  • 【成语】

    月落参横

    【拼音】

    yuè luò shēn héng

    【释义】

    参:参宿,即猎户星座的七颗亮星。月亮已经落下去了,参星还在闪耀。指天色快要明时的景象。也指深夜。

    【出处】

    唐·柳宗元《龙城录·赵师雄醉憩梅花下》:久之,时东方已白,师雄起视,乃在大梅花树下,上有翠羽啾嘈相顾,月落参横。但惆怅而已。

    解释:很久之后,东方渐白,赵师雄醒来发现,自己是睡在一株大梅花树下。树间有翠鸟鸣啭,而遥天淡月将落。赵师雄不禁有些怅然若失了。

    【近义词】

    月没参横 月落乌啼

    【反义词】

    【成语故事】

    在柳宗元的志怪小说集《龙城录》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隋朝人赵师雄迁徙到罗浮山居住,在一个冬日的傍晚,来到一座松林边的小酒店旁。师雄此时有酒在腹,半醉半醒,忽见一位淡妆素服的女子出迎。

    在朦胧的雪光月色中,女子的形貌可能已分辨不清,但她身上散发的馥馥香气,以及她那语音清丽的言谈,却令人神驰。良辰美景、佳酿美人,历来是中国文人最为浪漫的生活理想,赵师雄自然不能错过这难得的机会。

    于是他与女子同扣酒家之门,得酒数杯,相与畅饮。刚好有绿衣童子来凑趣助兴,赵师雄不觉喝得大醉。

    然而待到东方渐白,赵师雄醒来发现,自己是睡在一株大梅花树下。树间有翠鸟鸣啭,而遥天淡月将落。赵师雄不禁有些怅然若失了。

    龙城即柳州别称,《龙城录》很可能是柳宗元在柳州刺史任上所作。但也有人怀疑此书是托名之作。不过书中这篇“赵师雄”故事,在唐代已成为熟典。与柳宗元同时的诗人殷尧藩有“好风吹醒罗浮梦,莫听空林翠羽声”。

    这个故事,景美,人美,语言美。作者写景,寥寥数语:“时已昏黑,残雪未消,月色微明”,即能描绘出一个曚昽而又素雅的境界。这种境界,益之以“淡装素服”、芳香清丽的女人,真有烘云托月,相得益彰之妙。醒来之景,既是比兴也是象征, “大梅花树下”,正是他梦见花神的背景, “芳香袭人”盖源于此。“翠羽啾嘈相顾”,恰好把他醒来无限惆怅的心情表现了出来。

  • 《闳识孤怀的意思、近义词、闳识孤怀故事》
  • 【成语】

    闳识孤怀

    【拼音】

    hóng shí gū huái

    【释义】

    意思是远大的见解,独特的情操。

    【出处】

    清·曾国藩《圣哲画像记》:吾观子长所为《史记》,寓言亦居十之六七。班氏闳识孤怀,不逮子长远甚。然经世之典,六艺之旨,文字之源,幽明之情状,粲然大备。岂与夫斗筲者争得失于一先生之前,姝姝而自悦者能哉!

    解释:我看子长所写的史记,寓言亦占六七成。班固在才识与抱负方面,比子长相差很远;但是对于治世的典章,六经的主旨,文字的源流,天人之间的事情,叙述得非常详备。这怎能和些才器短浅,在一先生面前互争得失,而柔顺自悦的人相比呢?

    【近义词】

    【反义词】

    【成语故事】

    曾国藩,字涤生,湖南湘乡人,道光年间进士。1853年初(咸丰二年末),以吏部侍郎身份在湖南办团练,后扩编为湘军,镇压太平军,被清廷视为“同治中兴”的功臣,并因此以大学士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等。

    早年在京师曾跟随梅曾亮,并与朱琦、王拯、吴敏树等桐城派人物相往来。后以桐城派为号召,网罗人材。吴汝纶、张裕钊、薛福成、黎庶昌等都曾担任其幕僚,并以曾门弟子相称。著有《曾文正公诗文集》、《圣哲画像记》等。

    《圣哲画像记》是曾国藩于咸丰九年( 1859 年)所作,他从数千年灿若群星的历史名人中精选三十二位,画龙点睛地概述其学问成就,给后学提供了便捷的治学阅读门径,也为后来张之洞的《书目答问》起到探源导流的作用。

    曾国藩继承姚鼐“义理、词章、考据”之文论,创造性地提出了“德行”、“政事”、“言语”、“文学”四分法,表达了其力图消弭汉宋之争的卓越见识。曾国藩的《圣哲画像记》,选取历史上文(王)周(公)孔(丘)孟(轲),左(丘明)庄(周)马(司马迁)班(固),葛(诸葛亮)陆(贽)范(仲淹)马(司马光),周(敦颐)程(颢、颐)朱(熹)张(载),韩(愈)柳(宗元)欧(阳修)曾(巩),李(白)杜(甫)苏(轼)黄(庭坚),许(慎)郑(玄)杜(佑)马(端临),顾(炎武)秦(蕙田)姚(鼐)王(念孙)”等三十二位非圣即贤者,一一述赞,提示其学术贡献,然后仿照汉代武梁祠、鲁灵光殿等图画伟人事迹之故事,命其子曾纪泽描绘遗像,合为一卷,以为斯文之传,藏于家塾,供后嗣取法遵行。

    《圣哲画像记》大旨有二,一是为子孙指点问学之津梁,二是训示治学当持之正确之心态。

  • 《闳识孤怀的意思、近义词,闳识孤怀读音、故事》
  • 【成语】

    闳识孤怀

    【拼音】

    hóng shí gū huái

    【释义】

    意思是远大的见解,独特的情操。

    【出处】

    清·曾国藩《圣哲画像记》:吾观子长所为《史记》,寓言亦居十之六七。班氏闳识孤怀,不逮子长远甚。然经世之典,六艺之旨,文字之源,幽明之情状,粲然大备。岂与夫斗筲者争得失于一先生之前,姝姝而自悦者能哉!

    解释:我看子长所写的史记,寓言亦占六七成。班固在才识与抱负方面,比子长相差很远;但是对于治世的典章,六经的主旨,文字的源流,天人之间的事情,叙述得非常详备。这怎能和些才器短浅,在一先生面前互争得失,而柔顺自悦的人相比呢?

    【近义词】

    【反义词】

    【成语故事】

    曾国藩,字涤生,湖南湘乡人,道光年间进士。1853年初(咸丰二年末),以吏部侍郎身份在湖南办团练,后扩编为湘军,镇压太平军,被清廷视为“同治中兴”的功臣,并因此以大学士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等。

    早年在京师曾跟随梅曾亮,并与朱琦、王拯、吴敏树等桐城派人物相往来。后以桐城派为号召,网罗人材。吴汝纶、张裕钊、薛福成、黎庶昌等都曾担任其幕僚,并以曾门弟子相称。著有《曾文正公诗文集》、《圣哲画像记》等。

    《圣哲画像记》是曾国藩于咸丰九年( 1859 年)所作,他从数千年灿若群星的历史名人中精选三十二位,画龙点睛地概述其学问成就,给后学提供了便捷的治学阅读门径,也为后来张之洞的《书目答问》起到探源导流的作用。

    曾国藩继承姚鼐“义理、词章、考据”之文论,创造性地提出了“德行”、“政事”、“言语”、“文学”四分法,表达了其力图消弭汉宋之争的卓越见识。曾国藩的《圣哲画像记》,选取历史上文(王)周(公)孔(丘)孟(轲),左(丘明)庄(周)马(司马迁)班(固),葛(诸葛亮)陆(贽)范(仲淹)马(司马光),周(敦颐)程(颢、颐)朱(熹)张(载),韩(愈)柳(宗元)欧(阳修)曾(巩),李(白)杜(甫)苏(轼)黄(庭坚),许(慎)郑(玄)杜(佑)马(端临),顾(炎武)秦(蕙田)姚(鼐)王(念孙)”等三十二位非圣即贤者,一一述赞,提示其学术贡献,然后仿照汉代武梁祠、鲁灵光殿等图画伟人事迹之故事,命其子曾纪泽描绘遗像,合为一卷,以为斯文之传,藏于家塾,供后嗣取法遵行。

    《圣哲画像记》大旨有二,一是为子孙指点问学之津梁,二是训示治学当持之正确之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