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老子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04-28 21:21:47
  • 《扬帆起航,成就梦想作文700字》
  • 老子说过“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世间不乏有鸿鹄之志的人,可能实现梦想抱负的可谓少之又少,皆因没有付诸行动。大风泱泱,大潮滂滂,我们应秉时代之浪,扬帆起航,砥砺奋进,方能抵达梦想之岸。

    扬帆起航需要坚毅的意志,方能成就梦想。王亚平,一位人尽皆知的航天员,乘载神州十三号前往太空,在太空开展长达六个多月的工作。当火箭升空,全国人民都认识了这个名字,称赞她巾帼不让须眉时,却不知这背后经历了多少艰苦的训练。她要在一次又一次的训练中面对缺氧、失重、眩晕等身心方面的困难,但她一次又一次地克服、忍受。她靠着坚毅的意志向自己的梦想——登上太空,成为一个航天员扬帆起航。随着神州十三号升空,她的梦想终于实现了,她也成为中国第一位登空的女航天员。

    扬帆起航需要坚持的精神,方能成就梦想。唐帅,一位为聋哑人发声的人民律师,在考取律师证时立下了要为改变聋哑人“有苦说不出”的窘境发声的梦想,可当他苦学手语后发现,人们的手语方式大有不同,大多是方言手语,使用普通话手语他们根本看不懂,为此他很是苦恼,加上他的团队只有他一人,孤立无援,但他并没有因此放弃,秉持坚持的精神扬帆起航,前往国家各地学习不同的方言手语,终于在长达五年多的学习后他掌握了几十种方言手语,为替聋哑人发声的梦想迈进了一大步,甚至还打动了一个聋哑女孩也加入他的队伍。

    回首过去,太史公扬帆起航,立志著书,终有史家之绝唱;车胤扬帆起航,勤学苦读,终成一方儒士;袁隆平扬帆起航,孜孜以求,终圆“禾下乘凉梦”。作为怀揣梦想的他们,不是停留在对梦想的憧憬中,而是扬帆起航,勇达梦想之岸,灿烂一生。

    只要勇敢扬帆起航,迈出一步,或许梦想就实现了呢。所以愿我辈青年扬起船帆逆风起航,历经风雨成就梦想吧!

  • 《游灵宝函谷关 品老子《道德经》》
  • 在美丽的黄河岸边,有一个神奇的地方,它关在谷中、深险如函,故人们称之为函谷关。

    千年雄关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灵宝市函谷关镇王垛村,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

    站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不禁想到了西汉贾谊在《过秦论》中所写的: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漫步在“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函谷关,仿佛看到了战马嘶鸣的古战场;追溯历史的沧桑,这里是洛阳城与长安城的咽喉要道,多少马蹄声从这里呼啸而过。

    如今的函谷关,成为AAAA级文化旅游景区、廉政教育基地。

    一进入景区,映入眼帘的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老子的塑像。这座雕像足足有28米高,气势宏伟、金光闪闪。细看老子的塑像,目光睿智、表情从容。

    老子在此讲道,并写下了举世闻名的五千言《道德经》。

    五千言的《道德经》,全部都镌刻在一面长长高高的墙上——“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函谷关历经沧桑,从春秋战国时的七雄争霸,到我们熟知的辛亥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每一次的狼烟烽火,函谷关必定是军家必争之地。

    从皇帝到文人墨客,都曾在这里吟诗作赋,流传到今天的就有100余篇。

    《道德经》流芳青史,声播海内外,函谷关与《道德经》相互成就。

    老子,字伯阳,又称老聃,是世界文化名人。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道家学派创始人,也是道家学派理论的奠基人。

    《道德经》问世以来,上至历代皇帝,下至黎民百姓,都把它奉为经典著作。早在18世纪,就传至欧美各国,可以说是风靡全球。

    美国前总统里根在阐述他的治国方略时,还引用了老子的“治大国若烹小鲜”。

    老子的思想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哲理。我们在研读《道德经》的时候,能够体会到老子独到的见解和智慧的光芒,感受到老子对人生、对生命的深刻思辨。

    《道德经》的思想精华是道法自然,道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是天地万物生成的动力源。

    在哲学范畴,道是天地万物之始之母,老子主张纯朴、无私、清静、谦让、贵柔、守弱、淡泊等因循自然的德性。

    老子的思想,主张对内无为而治,不生事扰民,对外和平共处,反对战争与暴力,这些对于我们今天治理国家也有借鉴意义。

    品读《道德经》,使我们能更好地修为自己,平和地看待世间万物。

    无为而治,不言之教。

    老子所说的无为,不是消极地无所作为,而是无为而无不为。在古代来说,就是君无为,臣有为;在现代社会,如果一个单位能够上无为而下有为,那么,这个单位一定是蒸蒸日上的。

    有人认为,无为是老子思想的消极负面因素,其实,这里的无不是没有,而是最初的状态。对于人来说,就是人的天性。

    无,名天地之始。这里的无,是一种存在的状态,也就是天地的开始。

    现在的科学家也普遍证实宇宙的起源就是虚无,伟大的老子在2000多年前就道出了这一真谛。

    无为不是让我们什么都不做,坐以待毙,而是顺势而为。

    不争,不是消极退让,而是夫唯不争,故无尤。

    以我们现在人的眼光来看,修为,德是基础。没有品德做支撑,早晚要以失败告终。

    老子讲的自然,就是自己本来的样子。在喧嚣的尘世中,人们往往需要戴上面具,活成别人喜欢的样子。

    老子的道法自然,使我们领悟到:我们不需要刻意成为别人喜欢的样子,也不需要刻意为谁而改变。做本真的自己,做最好的自己。

    杨绛先生的100岁感言令多少人深思: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正如老子所说的:道法自然,返璞归真。

    物极必反

    祸兮!福之所依;福兮!祸之所伏。

    我们熟知的《塞翁失马》,塞翁家的马无缘无故跑到胡人那里去了。过了几个月,马带着胡人的骏马回来了。儿子喜欢骑马,又从马上摔下来。过了一年,胡人大举侵入边塞,壮年男子拿起弓箭参战。塞翁的儿子因为腿瘸,躲过了战祸,保全了性命。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塞翁失马》的故事让我们看到好事能变成坏事,反之亦然。我们一般只看到事物的表面,却没有看到相反的一面。

    物极必反,反映了老子思想深刻的辩证思维。

    我们在读《红楼梦》时,小说中的四大家族好不威风: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

    小说的结尾,却是树倒猢狲散、凄凄惨惨,这也是老子告诉我们盛极则衰的道理。

    老子在2000多年前就认识到:客观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任何事情、任何事物,我们都要辩证地来看。

    《道德经》的语言极为精辟,很多已经成了现在的至理名言或者成语,许多人把它们作为座右铭。比如:“上善若水”“福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

    函谷关还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典故和历史传说,比如:“紫气东来”“鸡鸣狗盗”“玄宗改元”“公孙白马”......

    如今,千年函谷雄关虽然失去了往日的功用,但由于老子的驻足,并留下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道德经》,使函谷关成为我国道家文化的发祥地。

    千百年来,海内外众多的道家、道教人士来这里朝圣祭祖。

    鲁迅曾对《道德经》有高度评价:“中国根柢全在道教。”英国学者李约瑟先生也曾经说过:“中国如果没有道家,就像大树没有根一样。”

    《道德经》博大精深,作为我国传统文化最伟大的经典之一,给予我们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在历史长河中,《道德经》闪耀着哲学的光彩,同时,《道德经》也是全人类的精神财富。

    老子的思想历经千年,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诠释,每个人有着不同的体验。到了21世纪的今天,老子的思想仍然有着重要的时代价值。

    作者简介:彩霞满天,70后,河南省三门峡市人。1988年毕业于豫西师范,一直从事小学教育工作。热爱生活,喜欢读书、旅游、运动。

  • 《记一场辩论赛》
  • 老子曾说过,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正是如此,辩论也成了从古至今文人骚客争论自己观点的方式。我们今天在语文课上也举办了一场以“偶像崇拜是否利大于弊”为题的辩论赛。

    先介绍正方的四位帅哥吧。对于这四人,我将他们称之为“神兽四人组”,他们分别是青龙一辩熊杰、朱雀二辩青志鹏,猛虎三辩曾琛以及玄龟四辩张新哲。之所以这么称呼,自有道理。一辩熊杰沉稳有力,不卑不亢。一开口,气场便猛然爆发,恰似那遨游九天的青龙,平时隐匿云间,发威时便是九天雷霆;二辩青志鹏,体型没有限制他的思维敏捷,在反方的轰击中,总能如朱雀般灵敏,神速反击;三辩曾琛,瘦小的身躯中隐藏着巨大的力量,一双瞳孔总是散发着猛虎的威严,辩论中时刻准备跃起的身躯和自信的脸色,似乎要将对手一举歼灭;当然,一向有些沉默的四辩张新哲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庞大的体型加上沉稳的外表,让人感到如同玄龟一般稳重,气场顿时上去不少。面对如此强的阵容,当真是让人颤栗。

    可反方也不容小觑。J哥范天宇、黑儿刘文洁,两人身为室友,默契自然不差。而优秀的夏添和曾庆祯,也是反方巨大的助力。如此两大阵容,当真是让人对过程有些期待。

    随着主持人一声令下,战争一触即发。正方首先发声,其充分的论据和强大的气场令其处于上风。反方也不甘示弱,双方各显神通。然而就在反方准备反击时,正方聪明地采取了“三裁一”的策略,将反方实力较强的四辩夏添死死牵制,使反方无计可施。又通过疯狂提问,打磨反方的时间,果然计谋成功,反方首先用光辩论时间,这可是给正方创造了机会。果不其然,“神兽四人组”猛然加大攻势,反方形势更加严峻。

    终于自由辩论过去,进入观众提问环节,反方大大地吁出一口气,我想他们一定想通过这个环节压压“神兽四人组”的气势。然而事实却令反方大跌眼镜,由于J哥发言时的不慎,竟遭到英语、语文两大科代表和余仁蓉的猛烈攻击,这被触碰了逆鳞的女人果然不好惹!连天不怕地不怕的J哥在交锋中也是略显下风,最后只得犯怂。失去了善于雄辩的J哥,这对反方可是不小的打击。之后,平时不喜表达的罗欣绮更是对反方刘文洁采取了一系列发自灵魂的致命拷问。没想到,洁哥堂堂七尺男儿竟是在逼问中步步倒退,处处犯怂。这种情形,对于形势本就不利的反方更是雪上加霜。

    然而就在反方心灰意冷、正方窃喜之际,反方天使—汪璐出现了。汪璐一出现便带着一种无与伦比的气场,而且直接很硬气的跟正方实力较强的熊杰来了场面对面的硬杠。双方激战了两分多钟,尽管最后打成了平局,但汪璐硬是给反方挣了不少颜面。

    …………

    随着主持人蔡雄的一声令下,辩论赛结束。可我们许多同学都还沉浸在震惊与回味之中。你永远不会想到,随机挑选出来的8名选手竟然给我们带来了这样一场精彩的辩论赛。这又何尝不是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小宇宙,只差引爆它的火种。

  • 《读《老子》有感》
  • 《老子》又称道德经,它的作者是我国古代伟大思想家—老子。

    《老子》一书流传到今天已有两千多年,两千多年来人们对它的学习和研究,想必也是不计其数了。那么,为什么老子一书历经两千多年仍有如此多的人去学习,并且一代代地流传下去呢?其原因之一,当然是其内容所富含的哲理性以及其思想的重要性了。有人认为它是东方文化的代表,中国哲学的主根;有人认为它是一本讲政治谋略的兵书;也有人认为它是一篇长篇哲理诗;而在我看来,它是一本生活百科全书,当中的内容既易读懂又耐人寻味;既富含哲理,又贴近生活,不同的人读会有不同的感受和收获。

    《老子》这本书中有太多太多的智慧,仅凭字面上的理解和阅读是完全不够的,必须得要更深入的研读,才能体会和感受其真正的含义。《老子》一书中,对我感触最深的一句话是:“有所为而有所不为。”其意思是:君子做人做事,知道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可以做,当知道了解某件事可以做才去做,知道某件事不能做就不去做。而我的理解很简单,“有所为”就是有所作为;“有所不为”是有时候需要放弃。比如,可望而不可即的事情固然可以去想,但是一定不要去做;想做而又力不从心的事最好不要做,这也是一种智慧。所以鸡蛋碰石头的事就应该绕开,应提高眼力,看出美丽面纱下的危险,不为其表象所迷惑。

    “有所为”,是人生的希望所在,有了这种希望,再难的路我们也会奋勇前进;“有所不为”,不是为自己什么也不做而找借口,也不是为自己没做出什么成绩而找托词,更不是为自己没有本事做辩护。要想有所作为,就必须有所不为,要想达到做人的最高境界,就得抛弃所有的杂念。记得曾有人说过:人的一生只能做好一件事,我们只有一双手,每只手有五个手指头,有时候我们的两只手不能什么都伸出去,因为一只手的五个手指头不能什么都抓住,所以我们应该去抓该抓的、值得抓的东西,就是这个道理。

    读完《老子》这本书后,我有很多感触,在学习和生活态度上也有很大的改变。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存在于宇宙之间,我深切地感受到自己的渺小,而我作为一名二十一世纪的高中生,激烈的高考竞争使我不得不花大量的时间来应对没完没了的作业、练习,为此我感到身心疲惫,很多次在脑海中浮现了放弃的念头,但,我并没有放弃,使我重拾信心的是老子所说的那句话:“有所为而有所不为。”想要获得成功,我们要有所作为,例如,我们得抓住每分每秒,利用好零星时间,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学、去拼;同样,要想获得成功,也要有所不为,就得适当的放弃一些东西,比如,在考试过程中,遇到不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所能完成的题目,或者拿得到的分数,可以先放一放,要先把自己能够完成的题目拿下,有时间再去解决难题,这样才能保证不留遗憾。加之,处于高三阶段的我们,应该控制手机的使用,不应沉迷于手机网络的虚拟游戏世界里,更不应该在这一重要时期里谈恋爱,一旦情感方面处理不恰当,就会使我们的学习一落千丈,也可能会产生厌学的想法,甚至会误了我们的前程。

    总之,对于想取得好成绩、获得成功的我们来说,我们越是渴望成功,外界的压力就越大,所要面对的事情就越多,我们就必须得懂得“有所为而有所不为”的深层含义,当有一天我们真正读懂了老子的这句话,或许,这会是我们的成功之道。

  • 《自然是一种最美的语言》
  • 老子有云:“道法自然。”皎月之明,山水之静,草木之盈,无不让我感受着神奇曼妙的恩赐。

    明月是自然赐予的一幅珍贵的画,装裱于心,感受于心。“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的朦胧,湿润之气扑面而来;在“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的浩瀚中,我倘徉于自然之月的艺术;“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安稳而不失素净与飘渺;“辛苦最怜天上月,一夕如环,夕夕都成玦”,蕴藏着绵绵的情思,澄澈而又凄凉。我愿心怀月光,在广袤的华夏大地上守得心灵的一方净土。

    山水是自然抒写的一首绵远的诗,默记于心,感受于心。“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仁者踏山而觅,攀上的是云雾缭绕的山岗,感受的是山的沉稳与厚重;智者涉水而行,洗濯的是智慧聪颖的心,感受的是水的灵动与机敏。在“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中,我终于知晓古往今来的文人道者为何偏爱于山水,正是自然赐予了山水的灵性,润物于寂静,不争不夺,成为一首缱绻动人的诗。

    草木是自然吟唱的一首动人的诗,轻唱于心,感受于心。寄柳为笺,挽落花盈袖;折荷为舟,溯流春水岸。正所谓“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在草木盎然中,在轻吟浅唱间,我了悟了自然的禅意;“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雪与梅各有所长,谦逊映衬而和谐相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就算没有了蜂围蝶阵,落红依然护花,自然还教会了我奉献。“桃花榆荚无才思,百般红紫斗芳菲”我沉醉于那枝头满溢的芳华,作为自然的灵长,也要生如夏花之灿烂,活出绽放的美丽。

    月映万川,烟雨黄昏,山与水的清音,草与木的点缀,在这静谧中,感受自然,收获平静,找到自己内心深处的美好,昄依于自然。在自然充满哲思的话语中,过滤俗世中的尘埃。

    自然,是一种最美的语言!

    名师点评

    这篇文章视角独特,写大自然中的明月、山水、草木给了我们浸润和启迪,所以,它们是最美的语言。散文化的笔法、优美的语言也是这篇文章的亮点,可以感受到小作者细腻的情感和对世界的体悟。

  • 《上善若水的下一句 老子《道德经》全诗欣赏》
  • 善若水的下一句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出自《道德经》

    作者:老子

    上善若水全文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老子:上善若水,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意思是: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

    我国先秦道家学说的创立者、哲学家老子十分推崇“上善如水”。意思是说人类最美好的品行就应该如水一样。

    乍一看来,似乎颇为费解,但仔细咀嚼揣摩,就能领略到其含义的深刻精妙。水对我们有哪些启迪呢?

    其一,水往低处流。

    启迪我们做人,尤其是握有一定权力的人,要眼睛向下,时刻关注最基层群众的切身利益,特别是那些至今连温饱都尚未解决的群众,设身处地为他们著想,为他们排忧解难,尽快使他们摆脱贫困,步入小康。

    其二,水溶万物而不争。

    水与千千万万种物质,溶为一体,构成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茶水、药水、墨水等物质,在这诸种物质的排名中,水都居于第二位。

    然而,如果没有了水,这些茶水、药水、墨水等还会存在吗?水的这种不争之德,启迪我们应该不争名不争利,将个人的价值体现在默默的奉献之中。

    其三,水随遇而安。

    无论石缝岩隙,还是沼泽碱滩,水都能顽强地生存。即便只是一滴露珠儿,它也会笑迎朝霞,熠熠闪光。

    水的这种豁达顽强的精神,启迪我们即使是处于艰苦的环境,也要安贫乐道,恪尽职守,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其四,水遇寒而结为冰。

    水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变化,体现了水极大的灵活性。

    尤其是水遇寒而结为冰,更是启迪我们在越是困难的时候,越是要增强凝聚力、向心力,万众一心,精诚团结,只有这样,才能克服困难,夺取胜利。

    其五,水质透明,清澈见底。

    水的这种鲜明特性,启迪我们做人要光明磊落,襟怀坦白。“君子坦荡荡”,城府深不可测者很难觅到挚友良朋。我们应做一个清纯如水的人,洁身自好,纤尘不染,永远保持健康的肌体。

    其六,水的公平。

    水是最公平的,些许倾斜都会破坏水面。因此,我们常常希望掌权者要“把一碗水端平”。公平、公正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根本体现,也是我们做人做事的基本准测。只有“端平一碗水”,才能赢得民心。

    水是博大精深的。

  • 《上善若水的下一句 上善若水的意思及全诗欣赏》
  • 上善若水”是《老子》中的话,原文是:“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WU第四声)故几于道。”

    “厚德载物”是《易传》中的话,原文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先说厚德载物,什么是“德”,其实很简单。帮助别人要求回报,叫做交易。帮助别人不要求回报,就叫做“德”。如果有很多人得到你的帮助,而你都不要求回报,那你的德就厚了,就可以称作德高望重了。

    再说上善若水,上善就是最好的,最好的处世方法就象水一样,水是怎样的呢?水善利万物,也就是水给万物带来益处。而不争,争就是争利益,所以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就是帮助别人而不要求回报。

    但是老子认为这还不够。老子接下去说,处众人之所恶。有一句话叫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人所恶的是什么呢?是低位。所以处众人之所恶讲的是要处于低位,也就是讲的是谦虚谨慎。所以你不但要帮助别人,不要求回报,还要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不要以为人家受了你的恩惠,你就趾高气扬的了。如果能做到这些你就“几于道”。也就是获得了接近于道的处世方式了。

  • 《人面兽心的故事》
  • 【拼音】rén miàn shòu xīn

    成语故事】杨朱特地请老子到家里请教问题,老子给他将各种各样的为人,圣人都是看心智的而不是看外表,凡人则看中人的外表。伏羲氏、女娲氏、神农氏都是蛇身人面,牛头虎鼻,没有人的外表。而夏桀、殷纣、鲁桓、楚穆这些人面兽心的家伙危害人间。

    【出处】夏桀、殷纣、鲁醒、楚穆,状貌七窍皆同于人,而有禽兽之心。  《列子·黄帝》被发左衽,人面兽心。  《汉书·匈奴传赞》

    【释义】面貌虽然是人,但心肠象野兽一样凶狠。形容为人凶残卑鄙。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人的品行

    【相近词】人头畜鸣、狼心狗肺、衣冠禽兽

    【相反词】正人君子

    【成语示列】大虫见了“兽面人心”的既不敢伤,若见了“人面兽心”的如何不啖。  清·李汝珍《镜缘》第十回

  • 授之以渔
  • 老子曾经说过:“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鱼是你一时所需,而钓鱼是一种技能。一条鱼只能供你一时之需,而钓鱼的技能则可一辈子受益。

    在我们的现社会中,也是如此。很多人贪图一时的利益,只顾眼前的结果,而忽略了长久的发展。这不仅不利于自身的利益同时也阻碍了社会的发展。

    授之以渔固然重要,但怎样采取适当的措施也成为了关键。

    授之以渔,必须关注长久发展。还记得小时候,老师常常会提到的一个关于生态平衡的问题,在人们捕鱼的时候,人们往往会将渔网间隙剪大一些,这样一来个头较小的鱼类则可继续生长。事实说明,凡事不可只被眼前的利益所麻痹,而是应该多多注重长久的发展。

    授之以渔,勇于跨出第一步。在现实社会中,人们往往会被眼前的利而忽略了往后的弊,那么跨出勇敢的第一步则成为关键。实践往往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正是因为美国的航天勇敢的在月球上留下一小步,才使得后人相继地研究探索太空的秘密,为世界科技的发展跨出了一大步。事实说明,只有通过不断地挑战和探索实践,才能促进事物的发展。

    授之以渔,必须定准适合的目标。当时那位资助胡虎克的博士若是将金钱大量的、一味地投资在资助贫困人群的衣食住行上,未来想必不仅没有显微镜的发明,更没有如今世界医疗水平的飞速发展。而正是因为博士准确的目标性,使他和世界获得了成功与希望。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那么只有授予人们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才能彻底地解决问题。

    授之以鱼,仅供一时之需。授之以渔,却能终生受益。那么只有当我们掌握了科学的方法,才能创造出更多可以用的 “鱼”。

  • 《老子,感谢您与我同在》
  • 感悟“老子”:

    我对老子“不争”的思想观点颇为欣赏。

    “不争”,独自一人闲游山水,听那潺潺的流水声,滋养心田;闻那小动听的歌喉,心向往之;观那昂绿的小挺木,春意四起。忘却那世间的繁华喧嚣,摒弃那些压抑我们内心且久久不能释怀的金钱、权力、功名……就深深的沈浸于这自然之中,享受人最本性的释怀与美好。这是我多么向往的生活啊!没有现在的圆滑世故,没有现在的趋炎附势,没有世间虚伪的一切一切,只有人性中内心深处最基本的纯净空灵的与这滋养万物生灵的美好的大自然。我甚至不敢想象那样的生活会是多么的快乐啊!

    我不喜欢“仕途”。可是,这个被人类改造到现在这种地步的社会不得不让我因“金钱、名利、权位”而生,区区一个季少女,我无力与这个社会做反抗。我也想作一朵莲,出淤泥而不染;我也想拥有“四君子”的品行;我也想如陶渊明,隐匿于花海;寻找属于我自己的那份美好。

    可是,“孝”,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许吧,这就是中国人,许多莘莘学子为了亲人家族而做着自己本不愿意去做的事情。我也是其中之一吧。每当我脑海中浮现我的“爸爸妈妈”,我只能狠咬牙关,用我一去不复返的青春去“争”,以立足于这摊如淤泥般的社会,做一朵想象中的“莲花”。三毛曾说过,“我爱哭时就哭,想笑的时候便笑。只要这一切出于自然。我不求深刻,只求简单”。这就是我所喜欢的自然。

    老子“不争”,我欣赏您,感谢您,让我受到心灵的净化与洗礼,让我感到有人与我同在。虽然,21世纪的我不能去实践,但我会将您的思想埋葬在我深深地脑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