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水绿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05-10 01:27:16
  • 《《宴词》王之涣》
  • 宴词

    【唐】王之涣

    长堤春水绿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

    莫听声声催去棹,桃溪浅处不胜舟。

    注  释

    宴词:宴会上所作的诗。

    长堤:绵延的堤坝。

    悠悠:指水的长久绵延之态。

    畎(quǎn):田间小沟。

    漳河:中国华北地区海河流域漳卫南运河水系支流。漳河,古称衡漳、衡水。

    催去棹(zhào):催促船儿离开。催,催促。去,离开。棹,长的船桨。

    胜:承受。

    译  文

    长堤逶迤,水色碧明一片悠悠,田间小沟的水流汇入漳河一起慢慢流。

    不要听棹声紧紧催促,桃花溪水太浅,承受不了这满载离愁的小舟。

    赏  析

    这首诗虽然是在宴席上所写,描写了宴会的情景和周围美好的景色,但却以乐景写哀情,委婉含蓄地表达了深深的离愁。

    春天万象复苏,生机盎然,可是诗人看到的却是碧澄的河水“悠悠”地流去了。诗人从首句起就试着撩拨读者联想的心弦,一个“绿”字点明“春水”特色,也暗示了诗人一片惜别深情。

    次句“畎入漳河一道流”诗人扩大视野,寓情于景,以景抒情,仍以春景唤起人们联想。那夹着田亩的涓涓渠水宛如一条细长的飘带,缓缓汇入漳河,一起向远方流去,一望无际的碧野显得非常柔和协调。然而眼前美景却激起诗人的无限忧思,春水犹能跟漳河“一道流”,而诗人却不能与友人同往,感到十分遗憾,想到好景不长,盛筵难再,一缕缕愁思油然而起。由于移情的作用,读者不由自主地和诗人的心绪贴近了。

    “莫听声声催去棹,桃溪浅处不胜舟。”诗人一下子从视觉转到听觉和想象上。尽管添愁助恨的棹声紧紧催促,还是不要去理睬它吧。要不然越来越多的离愁别恨一齐载到船上,船儿就会渐渐过“重”,就怕这桃花溪太浅,载不动这满船的离愁。诗人以“莫听”这样劝慰的口吻,将许多难以言传的情感蕴含于内,情致委婉动人。诗中以“溪浅”反衬离愁之深,以桃花随溪水漂流的景色寄寓诗人的伤感。至此,通篇没有一个“愁”字,读者却已通过诗中描绘的画面,充分领略诗人的满腹愁绪了。

    从艺术手法上看,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现手法。

    一为反衬。诗中以“溪浅”反衬离愁之深。诗人想象越来越多的离愁别恨一齐载到船上,船儿就会渐渐过“重”,就怕桃花溪太浅,载不动这满船的离愁。

    二为想象。诗人写所想,化虚为实,借溪浅不胜舟形象地表达了离愁之重。

    三为借景抒情。以桃花随溪水漂流的景色寄寓诗人的伤感。

    这首匠心独运的小诗含蓄蕴藉。诗人从“看到的”、“听到的”,最终写到“想到的”,不直接由字面诉说离愁,令人读之却自然知其言愁,意境深邃,启迪人思,耐人玩味。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宴席上所写,描写了宴会的情景和周围美好的景色,但却以乐景写哀情,委婉含蓄地表达了深深的离愁。

    作者简介

    王之涣

    王之涣(688年—742年),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字季凌,汉族,绛州(今山西新绛县)人。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其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更是千古绝唱。

  • 《荔枝作文300字》
  • "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

    夏天来临了,树上的果子也到了成熟的时候,桌前的荔枝与它的伙伴在茶几上睡觉呢。

    拿出一个荔枝,它的外皮主体为红色,在角落的地方有些绿色。它的壳凹凸不乎,有许多不同大小的圆在上面,仿佛一朵朵将盛开的花。仔细看,越往上那点就越密,中间的点最大。光看外表很难想象它的美味。

    我轻轻的将荔枝的皮拨开,里面的果肉晶莹剔透,像白玉温润又想水晶透亮。水盈盈的果肉让我忍不住咬了一口,顿时一阵清甜弥漫我的口腔,果肉咬上去像果冻般Q弹,果汁香甜可口。荔枝会有一点酸味返回,我下意识的闭上眼睛,嘴里发出了滋滋声,但过一会,又有另一半果肉的甜味,口感很是丰富。

    夏天就是甜甜的味道。

  • 《日出即景作文550字》
  • “日出江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发蓝。”这名诗正是描写日出时的景色。周六黎明时分,我便来观看太阳给人类描绘出的最美景色。

    在黎明时分,东方升起了太阳的十分之一,一缕阳光照在地平面上,用“蜡笔”给地板“画”上了它的杰作。

    天空的白云挡住了一道道阳光,可还是有一些调皮的“光孩子”跑出重重云朵的怀抱,轻轻地温柔地照耀着大地。

    大阳已经出来了十分之二左右,云朵把“光孩子”再次送回了太阳的怀抱,天空远处闪现出反射而来的一缕阳光,接下来是更多,不一会儿天空布满金色,仿佛如来下凡一般,而这时太阳才露出十分之四。

    可这不过是开胃小菜,之后才是重头戏。

    云朵们终究抵不住“光孩子”们的冲锋,纷纷放弃,任由它们在大地“画画”,这时,我走到花园继续观看。

    蓦地,有一缕阳光照在大树上,巍峨的大山的影子仍是那么高大、挺拔,就像一名训练有素的军人哥哥一样意志坚定,永不倒下。

    我轻快地走向大树,摸着那粗壮的大树,望向天空,这时天空已像火焰燃烧一样,逐渐布满了红色,而此时此刻,太阳却才升到了十分之八的位置。

    太阳的“光孩子”们“画”出了更多美丽的颜色。水面被“光孩子”变成了“镜子”,花朵们列着整齐的队伍被“画”成了五颜六色,翠绿的叶子被“分切”成美丽而神秘的阴影。

    太阳真正出来了,大地被照耀,天空被点亮,太阳像灯芯一样照亮了这个黑暗的世界。

    太阳光照在大树上,它的影子照在我的身上,我满足地笑了。

  • 《昆明湖》
  • 早就听说过昆明湖的水绿、清、静。今天,我终于来到了昆明湖。天刚刚亮,东边的太阳还没有升起,早晨的红霞就已经染遍了整个天空,霞光笼罩下的昆明湖是那么的美丽。

    我去过波澜壮阔的红海湾,也去过山清水秀的桂林山水,却从没见过昆明湖的这一番景色。

    昆明湖的水真静啊!小船从水面上划过一点浪花都未溅起,轻轻荡起的一条条水波,连一条鱼儿都没有被惊吓到。昆明湖的水真绿啊!从岸上望去,浓绿的湖水上面倒映着十七孔桥的石狮,狮子一个个抬头挺胸,俯视下去,给昆明湖又增添了一番景色。风一吹过,柳枝吹进水里,把小鱼儿都吸引了过来,在岸边往下看,小鱼儿们真像一个个绿宝石。昆明湖的水真清啊!坐船俯视下去,沉在湖底的沙石都看得一清二楚,偶尔有几根水草在水中舞蹈。

    到了下午,昆明湖渐渐地起雾了,坐在画廊里,看着昆明,这时的昆明湖显得更美了。无船划过,再加上薄雾弥漫,仿佛给昆明湖披上了一件白纱。

    晚上,游人逐渐稀少,路灯一个个亮起,随着时间不停的转换,昆明湖的景色也在不断变化着。漆黑的夜色给浓绿的湖水披上了一件黑纱。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一条条小鱼儿游到路灯下面,大概是怕黑吧。

    紧接着,昆明湖荡起了水浪。黑色的浪花在风吹下,浪花有的溅到了岸边的泥土上,有的溅到了岸边的花丛中,还有一滴浪花溅到了我的脸上。

    虽然昆明湖比不过波澜壮阔的红海湾,也比不过水清如镜的西湖,更比不过山清水秀的桂林山水。但是它在我心中依然很美。

  • 《家乡的春天作文650字》
  • 悄悄地,山绿了,水绿了,树呀草呀全绿了;几回春雨洗过,那满坡满坎的春苗更是绿得醉人。春来了!春天来到了我的家乡。暮春三月春意盎然,千山芳草碧绿,万树郁郁葱葱。潇潇春雨,润绿了万里沃野;暖暖春风,催开了千树繁花……

    小草伸了伸懒腰,慢慢地从地里拱出了小脑袋,脸上还挂着晶莹的露珠。花儿竟相开放,红的、黄的、蓝的……散发着浓郁的芳香。杨柳枝泛着青色,在风中摇曳。蜜蜂嗡嗡地忙碌着,它们辛勤地采着花粉酿着蜜。蝴蝶在花丛中跳着优美的舞蹈。那些伶俐可爱的小燕子,也从南方飞来,加入了这美丽无比的春景。春意更浓了!

    蓝湛湛的天空,几丝白云,明媚的阳光普照大地,绿叶、青草,都在贪婪地吮吸着甘露,苍松翠柏,更加苍翠、挺拔……迎春花也真像是欢迎春天到来似的,露出了她那小巧玲珑的金黄色的笑脸。

    清澈见底的湖水欢快地唱着歌,桥上有一群孩子在喂鱼,孩子的笑脸似乎变成了一朵朵花,映衬着春天。湖上还有几只白鹅在尽情地嬉戏,时不时欢快地叫几声,好象在欢迎春天的到来,看着着白鹅戏水,使我不禁想起了骆宾王的《鹅》……“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湖边垂柳正如唐代诗人贺知章在诗里描述的一样,丝带似的柳枝在春风里轻轻地摇摆,摇摆……

    风,柔柔地吹;树头,悠悠地闪;明媚的春阳,洒在身上,暖在心里。灿烂的春光,啁啾的小鸟,透露着春的灵秀,春的欢乐……

    我爱春天,更爱家乡的春天!

    家乡的春天作文650字

    春天姗姗来迟。首先看到的是积雪的融化。

    春天来到了。黑鱼泡的薄冰开始融化,那冰上的小小滴越积越大。晶莹透亮,终于,一下冰块掉进水里,沉入水流之中,水哗哗的;唱着歌向前奔去。一群野鸭子在水上面拍打着浪花时而追逐嬉戏,时而张开翅膀浮上水面飞跑,为了表达心中的快乐,还不时叫几声!古代诗人说:“春江暖鸭先知,”真是一点不虚。

    春风来了。唤醒了万物。许多种子悄悄的露出头来,比如说:玉米种、黄瓜种……..探望妩媚的世界,花儿开了,有牵牛花、茉莉花、黄菊花等好看的花儿,漂亮极了!草儿绿了田野里一片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温暖的春风给人们带来无限的快乐。树枝变的柔软了。挺立在路旁不引人注目的钻天扬,灰白的身躯泛出了淡绿色,梢头吐出密密麻麻的芽苞,在湿润的微风中轻轻摆动。妩媚多姿的垂柳,飘起长发,婆娑起舞,轻轻地人们肩头上拂过。交错的枝条上面,张出了嫩绿的芽苞,随着吹拂的微风摇晃着头。

    房檐下,一群叽叽喳喳地叫着,仿佛是在说,“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人们的装束变得多彩了,把冬天穿的厚棉服脱掉了,换成单衣服,有穿皮夹克,有穿毛外套,还有的啊姨穿上了毛裙,衣服的样式也多了起来。衣服的颜色是五颜六色;红色、绿色、蓝色、粉色、紫色、黄色、菊黄色等颜色,仿佛春天的脚步同时来到,争奇斗艳。

    我在春天里,种下了一棵小树苗,我对小树苗说;“小树苗快快长大成为一棵大树,给人们遮凉,吸收二养化碳。妈妈知道我种树苗了,就骗我说:“小树苗长成大树的时候,咱们一家三口在树下吃野餐,好吗?我天真的说:“当然好了。”

    家乡的春天作文650字

    我的家乡是在神秘而又美丽的湘西,这里的一切都是那么的惹人喜爱,更值得一提的就是它的春天。

    每逢二三月份,春就迈着轻盈的步子降临到了人间。一夜之间,春风吹绿了大地,到处都是一片生机勃勃的绿色,花儿竞相开放,鸟儿也扯开噪子,唱起了赞歌。沉睡了一个冬天的太阳,这时候,浑身都散发出金色的光芒,驱走寒冷,带来希望。

    往上看,一只只风筝点缀着天空,有简单的瓦片风筝,还有灵巧可爱的燕子风筝,有布做的,也有纸做的。“瞧,那是谁的风筝?飞得多高!”只见一个长长的蜈蚣风筝,越飞越高,到最后,只看得见一个小点啦!地上,放风筝的孩子们嬉戏着、闹着,时不时发出一阵银铃似的笑声。还有许多老人,他们有的在锻炼身体,有的也像孩子一样,放起长长的“蜈蚣”,笑着,跑着。五颜六色的风筝使家乡的天空充满了生气。

    田地里,到处都是播种的农民,他们都知道,要想秋天取得好收成,在春天就要抓住时机。在学校,华考|zk168孩子们也一样,正抓住时机,勤奋努力地读书呢。“一年之计在于春”只有在春天辛勤耕耘,才会尝到收获的滋味。

    下雨啦!数不尽的银丝从天上落到地上,滋润和浇溉万物。那细细的雨,落在脸上软绵绵的,尝一口,甜甜的。“轰隆隆”打起了春雷,“滴嗒、滴嗒……”伴随着阵阵雷声,春天的交响曲响了起来,你听,花开了,草钻出来了……这些奇妙的声音都藏在雨里呢。

    雨停了,走出门,一切都是那么可爱,草上沾着雨珠,显得十分精神,花儿刚洗了澡,正倾吐出阵阵芳香。深呼吸,你嗅到了一股清香,这是春雨后特有的气息,使你陶醉在春的怀里。小动物都出来了,鸟儿聚在一起,开始了“演唱会”,睡了一个好觉的乌龟、青蛙,还有蛇都从洞里爬了出来,开始了新的一年的工作。

    家乡的春天,是多么的美丽,但却又那么短暂,它就像新生儿一样,带给人们希望与生气,把握好它,在春天中努力、奋斗,到收获之时,丰硕的果实必定不会让你失望。

  •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全诗的意思及作者》
  •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古诗作品《忆江南》的第三四句,其全诗文如下: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注释】

    1、红胜火:颜色鲜红胜过火焰

    2、蓝:蓝草,叶子可以提炼蓝色的染料。这里用蓝草的颜色形容江水的深和清澈

    【译文】

    江南是个好地方,那里的风景我熟悉。日出时,江中的滚浪比火还红艳,春天里,一江绿水仿佛被蓝草浸染。怎能让人不常常思念美好的江南。

  •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意思及全诗欣赏》
  • “日出江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出自白居易的《忆江南》

    意思:朝阳把光辉涂在江花上,江花如火一样娇娆,春天来了,江水翠绿犹如蓝

    全诗: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注释】

    ⑴忆江南:词牌名。据《乐府杂录》,此词又名《谢秋娘》,系唐李德裕为亡姬谢秋娘作。又名《望江南》、《梦江南》等。分单调、双调两体。单调二十七字,双凋五十四字,皆平韵。忆:怀念。

    ⑵谙:熟悉。

    ⑶江花:江边的花朵。一说指江中的浪花。

    ⑷蓝:蓝草,叶子青绿色的可以用来制作染料。

    【译文】

    江南是个好地方,我熟悉那里的风景。日出时,江边红花比火还红艳,春天里,一江绿水仿佛被蓝草浸染。怎能让人不常常思念美好的江南?

    【鉴赏】

    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呆了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应该说,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二年,他六十七岁时,写下了这三首忆江南,可见江南胜景仍在他心中栩栩如生。

    要用十几个字来概括江南春景,实属不易,白居易却巧妙地做到了。他没有从描写江南惯用的“花”、“莺”着手,而是别出心裁地从“江”为中心下笔,又通过“红胜火”和“绿如蓝”,异色相衬,展现了鲜艳夺目的江南春景。异色相衬的描写手法,在大诗人杜甫的诗里常常可见,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江碧逾白,山青花欲燃”,两种不同的颜色互相映衬,使诗意明丽如画。白居易走的也是这条路,从他的诗里也可见端倪,“夕照红于烧,晴空碧胜蓝”、“春草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因而江南的春色,在白居易的笔下,从初日,江花,江水之中获得了色彩,又因烘染、映衬的手法而形成了人们想象中的图画,色彩绚丽耀眼,层次丰富,几乎无需更多联想,江南春景已跃然眼前。

    此词写江南春色,首句“江南好”,以一个既浅切又圆活的“好”字,摄尽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而作者的赞颂之意与向往之情也尽寓其中。同时,唯因“好”之已甚,方能“忆”之不休,因此,此句又已暗逗结句“能不忆江南”,并与之相关阖。次句“风景旧曾谙”,点明江南风景之“好”,并非得之传闻,而是作者出牧杭州时的亲身体验与亲身感受。这就既落实了“好”字,又照应了“忆”字,不失为勾通一篇意脉的精彩笔墨。三、四两句对江南之“好”进行形象化的演绎,突出渲染江花、江水红绿相映的明艳色彩,给人以光彩夺目的强烈印象。其中,既有同色间的相互烘托,又有异色间的相互映衬,充分显示了作者善于着色的技巧。篇末,以“能不忆江南”收束全词,既托出身在洛阳的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与怀念,又造成一种悠远而又深长的韵味,把读者带入余情摇漾的境界中。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 《春来江水绿如蓝的上一句 白居易《忆江南》全诗欣赏》
  • 春来江水绿如蓝的上一句

    日出江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出自《忆江南》

    作者:白居易

    春来江水绿如蓝全文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 《春来江水绿如蓝的上一句 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意思及全诗欣赏》
  • 春来江水绿如蓝的上一句

    日出江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出自《忆江南》

    作者:白居易

    春来江水绿如蓝全文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 《忆江南 白居易》
  • 忆江南(全)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古语云,言而无文,行而不远。白居易的忆江南词从写成,流传至今,已是一千多年,而且还将一直流芳百世,那么这寥寥数语,文在何处?如何能“行”如此之远呢?

    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呆了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应该说,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二年,他六十七岁时,写下了这三首忆江南,可见江南胜景仍在他心中栩栩如生。

    要用十几个字来概括江南春景,实属不易,白居易却巧妙地做到了。他没有从描写江南惯用的“花”、“莺”着手,而是别出心裁地从“江”为中心下笔,又通过“红胜火”和“绿如蓝”,异色相衬,展现了鲜艳夺目的江南春景。异色相衬的描写手法,在大诗人杜甫的诗里常常可见,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江碧逾白,山青花欲燃”,两种不同的颜色互相映衬,使诗意明丽如画。白居易走的也是这条路,从他的诗里也可见端倪,“夕照红于烧,晴空碧胜蓝”、“春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因而江南的春色,在白居易的笔下,从初日,江花,江水之中获得了色彩,又因烘染、映衬的手法而形成了我们想象中的图画,色彩绚丽耀眼,层次丰富,几乎无需更多联想,江南春景已跃然眼前。

    既是“能不忆江南”,那么杭州这个白居易停留时间最长的地方,是什么给他的感受最深呢?古籍载:“杭州灵隐寺多桂。寺僧曰:‘此月中种也。’至今中秋望夜,往往子堕,寺僧亦尝拾得。”既然寺僧可以拾得,那么看起来,白居易做杭州刺史的时候,很有兴趣去拾它几颗,也似多次去灵隐寺寻找那月中桂子,正好欣赏三秋月夜的桂花。白居易是诗人,自然不乏浪漫的气质,在八月桂花暗飘香的月夜,徘徊月下,流连桂丛,时而举头望月,时而俯首细寻,看是否有桂子从月中飞堕于桂花影中。这是何等美丽动人的一副画面。一个寻字,而情与景合,意与境会,诗情画意,引人入胜。

    也许,月中桂子只是传说,那么钱塘潮奇观确实是存在的。寻桂子不一定能寻到,潮头却是真正看得到的感受极深的景观。钱塘江自杭州东南流向东北,至海门入海。钱塘潮每昼夜从海门涌入,异常壮观。钱塘潮在每年中秋后三日潮势最大,潮头可高达数丈,正因为如此,所以白居易写他躺在他郡衙的亭子里,就能看见那卷云拥的潮头了,趣意盎然。上句写跑去寺里寻找那美丽的传说,下句写自己悠然躺在床上看澎湃的钱塘潮,一动一静,从中我们可以一窥作者内心蕴涵的种种心理活动,也许可以感受到杭州的难忘。

    第三首,写的是苏州。吴酒一杯春竹叶,也许有人会说,竹叶青并非是吴酒啊,这是怎么回事呢?一来,竹叶是为了与下句的芙蓉对偶,二来,“春”在这里是形容词,所谓春竹叶并非一定是指竹叶青酒,而是指能带来春意的酒。白居易在另一诗里就有“瓮头竹叶经春熟”的说法,而且白居易所在的中唐时代,有不少名酒以春字命名,如“富水春”、“若下春”之类。文人大多酒,白居易应该也不例外,喝着吴酒,观“吴娃双舞”犹如醉酒芙蓉的舞姿。“娃”者,即是美女,西施就被称为“娃”,吴王夫差为她建的房子就叫“馆娃宫”。也许白居易这样写,就是出于对西施这位绝代佳人的联想吧。十多年后,他在洛阳,回忆起当年饮酒观舞,不禁叹道:“早晚复相逢?”。早晚,是当时的口语,意思就是何时。

    三首词,从今时,忆起往日,最后又回到今天,从洛阳到苏杭,从今日直至十多年前的往事,今、昔、南、北,时间,空间都有极大的跨度。白居易身在洛阳,神驰江南,抚今追昔,无限深情地追忆最难忘的江南往事,使自己得到了一定的精神满足。而我们今日读此词,则因为白居易的出色描写,也能得到某种精神满足,不知当时白居易是写给自己回忆的,还是留待后人欣赏的,你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