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南岸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04-25 20:08:17
  • 《初春之游》
  •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迎着微微的春风,我骑着自行车,与朋友一同来到了万物复苏的胜地公园。

    一进公园,桃花的香气扑面而来,一排排的树迎着风飘荡,好似在眨眼欢迎我的到来。我在悠闲地骑着自行车,偶尔有几缕春风吹拂着我的发丝,这舒服极了。春姑娘飘啊飘,在风中愉快的玩耍。柳树的枝条上,先是一个一个含苞待放的绿芽,后来就探出一个个小脑袋,现在,已经有一片绿绿的腰肢,随着春风微微地舞蹈,像极了漂亮的姑娘……

    瞧!“春江水暖鸭先知”,湖畔上的鸭群,围成一个圆,好像在家庭聚会似的。旁边的行人乘着船路过,它们“嘎、嘎、嘎”地叫着,在与游客们打着招呼,开心极了!它们的翅膀扑腾扑腾着,溅起一簇簇水花,在阳光的照耀下,闪耀极了!

    当春天的第一只小鸟唱起的歌,他便唤醒了许多事物小草听见了他的歌,纷纷从土下把脑袋钻了出来;树木听了他的歌便从地上吐出了许多新嫩芽;花儿听见了它的歌唱,花瓣便随着春天的脚步阵阵开放,呼吸新鲜的空气,湖水听了它的歌,便把冷却的心变热了起来……

    事物们都在迎接新的一年,开启新的四季。于是,无数文人墨客皆写下了这美好的景象与寓意。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这莺歌燕舞的春天,使我深深陶醉其中,无法自拔……

  • 《美丽的黄厝海滩》
  • 美丽的黄厝海滩位于厦门海岸的东南岸,向东距小金门四点六千米,向南距大担岛、小担岛四千米。

    从环岛公路向海边望去,远处的海水是那样蓝,像一片蓝色的天幕。远处是海,近处是天,海天相连一望无际。我抬眼望去,大海、沙滩、岛屿尽收眼底。我忽地产生一种错觉,一种认为自己在海面上飞翔的错觉。更加神奇的是,面朝大海,我居然忘记了所有的事物。

    我赤脚走在细软的沙滩上,海风携着浪花三五成群地涌来,朵朵浪花贪婪地亲吻我的脚丫。清凉的海水让我忘记了炎热,那种脚下痒痒的、凉凉的感觉舒服极了。最让我感兴趣的是,追随那一簇簇浪花而来的贝壳们,它们有的像宝塔,有的像扇子,有的洁白如雪,有的五彩斑斓,梦幻极了!我还看到了淘气的寄居蟹,竟然寄居在可爱的小海螺里面,我也终于确认了,螃蟹果然是横着走的。

    这一切让我和弟弟欢乐得不得了,我们穿着泳衣,带着泳圈,在浅水区快乐地戏水,我们小小的身躯随着涌来的海浪荡来荡去,咯咯的笑声,被海风卷入天际。不止这些,我们还挖了神秘隧道、建了海滨城堡呢!

    落日的余晖洒满了海面,微风吹过,金光闪耀、波光粼粼,好一幅美丽的大海日落图。妈妈再三催促,我们才依依不舍地离开。我忽然想起了一首歌:"晚风轻拂澎湖湾,白浪逐沙滩,没有椰林缀夕阳,只是一片海蓝蓝。"

  • 《韩岭老街》
  • 韩岭老街坐落在东钱湖南岸,那是一条“鹤发童颜”的老街,说它“鹤发”是因为它的“年龄”大了,有近千年的悠久历史;可是经过建筑师的设计和改造,又像是崭新的一样,“返老还童”了。这个周日,我和爸爸妈妈决定去韩岭老街一游。

    周日上午10点多,车行驶在环湖南路上,远远地我们望见韩岭老街了,可前面的汽车已经排起了长龙。太阳火辣辣地照着,车里渐渐热了起来,我真想打开车门,一溜小跑着去到老街。车子缓慢地向前移动着,快到11点的样子,我们的车子终于驶进了韩岭老街。

    到了韩岭老街,感觉天没那么热了,清风吹拂着,老街上矗立着一排排老屋,都是白墙黑瓦,有的还留着青苔。老街的正道中间是一条小溪,岸边不时有花盘、长凳点缀着,人们就在小溪的两边悠闲地逛着。我们顺着小溪走了一会儿,看到小溪的中段连着一个大水池,池水清澈见底,水里摇曳的水草、游弋的小鱼,都清晰可见。水池旁边还有一栋用木窗、木门包裹着的房子,房子的旁边连着一座小的石拱桥,人们就在水池边对着木房子和石拱桥,拿着手机不停地拍呀拍呀,好像一直都拍不够。

    韩岭老街不仅有让人流连忘返的美景,还有许多有趣好玩的特色店,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家陶艺馆。陶艺馆的外墙是落地玻璃,门前挂着几个挂件,透过玻璃墙看到有一群人围在一张桌子周围,这引发了我的好奇心。我迫不及待地走进陶艺馆,挤进人群,看到一位阿姨双手捧着一把湿泥在一个仪器上转着,原来这是在做陶艺呢!只见这位阿姨手里的湿泥转着转着变成了一个泥球,手形一变这个泥球又变得上窄下宽,然后又用大姆指在上面挖了一个洞,一转眼,陶泥变了杯子形状。阿姨告诉我们,还差最后一个关键的步骤——拿这个半成品烤一下就成真正的杯子了,真是神奇!

    其实,韩岭老街还有不少好吃的小吃呢……我快要说不过来了,改造后的韩岭老街,里面竟藏了这么多迷人的东西,真是让人陶醉啊!

  • 《迷人的韩岭老街》
  • 我的家乡在韩岭,它位于东钱湖南岸。那里有一条特色的街:韩岭老街。

    今年五一假期,妈妈带着我去了迷人的韩岭老街旅游,到了那里,看见了一座高大雄伟的牌楼,上面写着四个大大的字――韩岭老街。正对面是远近闻名的东钱湖,一眼望去,湖面很宽广,不时地有快艇在湖面上行驶。我们拐入韩岭老街路口,见到的是一排排古色古香的老房子。走在其中,我们仿佛又回到了古代。沿途我们看见了一条穿过韩岭老街的小溪,细细的溪水,流淌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这一种感觉真美好啊!

    妈妈带着我走走停停,欣赏着沿途美好的景色。街上人山人海,人声鼎沸。沿街的小店生意一片红火,最让我垂涎三尺的是麻糍。绿绿的麻糍带着松花的香味,拿在手里软软的,像棉花糖一样,放在嘴里香甜可口,像在吃QQ糖一样。听妈妈说那是韩岭的特产,定睛一看,只见很多人手里都拿着一盒一盒的麻糍。原来韩岭老街舌尖上的美食诱惑力真大啊!

    夕阳西下,我们依依不舍地告别了韩岭老街。再见了,美丽的韩岭老街!

  • 《美丽的校园》
  • 我们的学校座落在榕江南岸,是一所非常美丽的学校。

    我们来到学校门口,一抬头就看见“桥东小学”四个金光闪闪的大字。走进学校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左右两边的大花坛,花坛里有一些五颜六色的花,迎春花姑娘穿着漂亮的舞蹈裙,跳起优美的舞蹈。迎春花一朵挨着一朵,像一群拥抱在一起的小宝宝;盛开的玫瑰花像一位亭亭玉立的仙女,在天空中翩翩起舞,玫瑰花的花蕾顶尖已经裂开了一道道缝儿,一丝花蕊儿正使劲往外钻,好似迫不及待想看一看外面的世界;玉兰花公主们穿着那雪白的公主裙,争先恐后的展现自己的风采。花坛里的花还不止这些,还有许多美丽的鲜花。花坛中间有一棵高大的塔松,它就像刚正不阿的战士,守护着校园的一草一木。

    大门正对面是我们学校的操场,中间就是旗台,旗台上高高耸立着银白色旗杆,旗杆是用不锈钢做的,上面挂着鲜艳的五星红旗随风飘动。每当庄严的国歌响起时,我总是有一种抑制不住的激动,想到我们的国旗是无数先烈的鲜血染成,想到中国的经济,科技等已走在世界的前面,我就会感到无比自豪。操场上有双杆、篮球场丶爬竿架等体育器材。

    一下课,同学们便跑到操场上,这里便成了欢乐的海洋,有的打羽毛球,有的玩双杆,有的跳绳……同学们的欢声笑语一浪高过一浪,同学们活泼的身影在操场上穿梭……操场留下了我们成长的足迹,也留下了我们美好的回忆。

    走过操场中间的直通道,就来到了教学楼。教学楼的前面,有学习栏和宣传栏,贴着得奖的优秀作文,还有“五十佳”同学的照片,这几个栏都能调动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力争上游。旁边还有石椅,同学们可以坐在一起读书,朗诵。教学楼的教室里都装有多媒体电脑,我们一起跟着老师用多媒体学习知识。还有老师的办公室,每当我走过老师的办公室时,都能看到老师忙于批改作业的身影,老师好辛苦啊!

    两栋教学楼中间种着一排排美丽的樱花树,花瓣每天都会落下来,就像给校园披上红地毯,美丽极了。

    教学楼的左边就是礼堂。礼堂里面有舞台,每当节日来临时,同学们就会在舞台上唱歌跳舞,表演节目。礼堂的二楼,还有音乐室、电脑室、阅览室、美术室……应有尽有,同学们可以在里面学习,读书。

    这就是我们的学校,它不仅是我们学习的乐园,还是我们生活的花园。这里洋溢着快乐,也承载了我们无数的梦想!

  • 《美丽的校园》
  • 北山脚下,西溪南岸旁,坐落着一所省级文明学校——南安市第一小学,那是个美丽的校园。

    站在校门口,只见乳白色的大门高高耸立在蓝天下,是那么雄伟,那么壮观,校门上有卢嘉锡题写的七个金色的大字——“南安市第一小学”。

    走进校门,左侧是宽大的操场,分为红绿两种颜色,红色的塑胶环形跑道是那样鲜艳,那样醒目,篮球场上,小草亲密地挤在一起,手拉手出织出了柔软的地毯,篮球架高高地站立在操场的中央,那么英姿飒爽。每当课余时间,大操场就沸腾起来。

    沿着校门往前走大约一百米左拐再往前,便可看到一条斜坡直通旧大门,左侧是一排凹凸起伏的长城墙,上面摆放着许多别具特色的创意盆栽。长城墙旁边是一棵棵高大的芒果树,枝繁叶茂的芒果树就像一把把撑开的绿绒大伞,为我们撑起一片晴空,为我们捧出一片阴凉。下课时,我们常常成群结队地在树下嬉戏。右侧是生机盎然的绿植墙,一盆盆造型各异的盆栽错落有致地挂在墙上,是那么漂亮,把校园装扮得宛如一幅绝妙的风景画。

    斜坡旁边就是学校最有特色的“红领巾植物园”。走进去,各种蔬菜令你目不暇接。看,绿油油的空心菜在微风中向我们招手;西红柿像个害羞的小姑娘,脸都红了;丝瓜穿着绿大衣,在瓜架上悠闲地晒太阳……

    从植物园门口途径上操场,爬上一道斜坡,便可看到两栋砖红色的教学楼一字型摆开,是那样热烈奔放,那样充满活力。红黄相间的地砖铺得整整齐齐。两旁栽种着两排绿树,像忠诚的士兵一样护着校园。一下课,一阵阵欢声笑语在校园里回荡,是那么有生气。

    教学楼里一隅是“阳光书吧”。瞧,一下课,就有一群孩子坐在长廊的左右侧的椅子上津津有味地看书,还有的坐在石椅上安静地阅读,到处散发着诱人的书香。

    这就是我们美丽的学校,一个充满生机的校园,一个培育新苗的大花园!

  •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意思及作者》
  •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古诗作品《泊船瓜洲》的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注释】

    1、绿:吹绿了

    2、何时:什么时候

    3、还(huan):回

    【译文】

    春日夜里,行船停泊在瓜洲岸边,我隔江遥望对岸的京口,心里想,这里与我居住的钟山也就只隔着几座大山,和煦的春风吹绿了长江南岸的草木,而我何时才能在皎洁的月光照耀下返回家乡呢。

    【鉴赏】

    第三句为千古名句,再次写景,点出了时令已经是春天,描绘了长江南岸的景色。“绿”字是吹绿的意思,是使动用法,用得绝妙。传说王安石为用好这个字改动了十多次,从“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动词中最后选定了“绿”字。因为其它文字只表达春风的到来,却没表现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结句“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人眺望已久,不觉皓月初上,诗人用疑问的句式,想象出一幅“明月照我还”的画面,进一步表现诗人思念家乡的心情,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
  •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意思眼见春风又一次吹绿了长江两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为我照明使我回到家乡

    诗词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泊 船 瓜 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注释:

    泊船:停船。泊,停泊。

    瓜洲:在长江的北岸,扬州的南面。

    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

    一水:一条河。古人除将黄河特称为“河”,长江特称为“江”之外,大多数情况下称河流为“水”,如汝水、汉水、浙水、湘水、澧水等等。这里的“一水”指长江。

    间:在一定的空间(时间)内。要注意不能误读成去声,不是动词“间隔”的“间”。根据本诗格律及古人语言习惯,此“间”字为平声。“一水间”句式同“咫尺间”、“几步间”、“一瞬间”、“一念间”。整句的意思是说京口和瓜州就一条(横向的)河的距离之内 。

    钟山:今南京市的紫金山。

    隔:间隔。

    数重:几层。

    绿:本是形容词,这里是使动用法,绿字形象鲜活,春意盎然,读来仿佛有阵阵春风扑面而来。

    何时:什么时候。

    还:回归。

    译文1:

    (对面的)京口和(这里北岸的)瓜洲不过是在一条横着的江的距离之内,(再远处的)钟山也就只是隔着几重山峦而已。春风又把(对岸的)江南大地吹绿了,明月啊,你什么时候可以照着我回到(对面江南的)故乡呢。

    译文2:

    京口和瓜洲只隔着一条江水,从瓜洲到钟山也只隔着几座青山。和暖的春风吹来,江南岸又变得一片碧绿;可是天上的一轮明月呀,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再返回家乡呢?

    意思:

    京口和瓜洲不过一水之遥,中山也只隔着几重青山。温柔的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可是,天上的明月呀,你什么时候才能够照着我回家呢?

    《泊船瓜洲》是由北宋著名诗人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抒发了诗人思恋家园的感情。其中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千百年来一直为人所传颂。诗中“绿”字将无形的春风化为鲜明的形象,极其传神。

    赏析:

    《唐诗鉴赏辞典》这样评析王安石的《泊船瓜洲》诗:“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以愉快的笔调写他从京口渡江,抵达瓜洲,‘一水间’三字形容舟行迅疾,顷刻就到。次句‘钟山只隔数重山’,以依恋心情写他对钟山的回顾,第三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描绘的生机盎然的景色与诗人奉召回京的心情相谐合,‘春风’一词,既是写实,又有政治寓意。宋神宗下诏恢复王安石的相位,表明他决心要把新法推行下去。对此,诗人感到欣喜。他希望凭借这股温暖的春风驱散政治上的寒流,开创变法的新局面。‘绿’字还透露了诗人内心的矛盾,表达了作者希望早日辞官归家的心愿,这种心愿,至结句始明白揭出。”--如此强化政治色彩来解析《泊船瓜洲》诗的诗意,是很有代表性的。但这样的解析,却存在着无法自圆其说的自相矛盾处:诗人既想早日辞官,就不可能有奉召回京之欣喜,既想急于赴京上任,也就不可能有想早日辞官的想法,这二者犹如水火,是难以相容的。也有论者断言,诗人此次复出还政,可谓春风得意,大喜过望,那所谓的“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恋乡情绪,不过是虚晃一枪的矫情之词而已,是不可以认真对待的。“春风又绿江南岸”,骨子里说的是对皇恩的感激,是对新法实施前景的乐观描绘,是诗人内心的还朝施政喜悦的移情于景,诗的感情基调是欢快的,乐观的。

    上述两论,是历来解读《泊船瓜洲》诗的论点中最具代表性的,但把该诗作为政治抒情诗来解读,是既不符合诗人作诗时特定的际遇和心境,也不切合诗作自身建构的艺术形象的内蕴的。《泊船瓜洲》应是一首纯粹的乡愁诗,它的感情基调应是忧郁伤感的,是毫无轻松、喜悦、乐观的色彩可言的。

    诗人写作此诗时,已是五十五岁的老人了。几年来,围绕着新法旧法,朝廷上无休止地争论和攻讦,致使新法的推行十分艰难。因而本来就有些消极思想的王安石,在经历了两次因推行新法而罢相的坎坷遭遇之后,心力交瘁,对从政产生了强烈的厌倦感。罢官期间,他曾写下了许多描绘自然风光、抒写闲情逸趣的诗作。对于这次的朝廷以“同平章事”的重任重新起用,王安石曾两次辞官而未获准。因而他这次的上任,从心情上说,是十分勉强的。而在他上任以后,又多次请求解除宰相职务,并终于在复出后的第二年,如愿以偿地再度罢相,重又回到家乡江宁,过起了舒心适意的隐居生活。从这次短暂的复出过程可以看出,重新还朝施政并非王安石所期盼的,所热衷的,相反地他还把复出视为畏途而屡拒屡辞。显而易见,在这样的际遇心境下写作《泊船瓜洲》,也就难免不在字里行间注满忧郁、伤感、消沉的感情了,也就难免不对即将远离的家乡怀有深深的眷恋之意了,他又怎么可能会以“春风又绿江南岸”喻皇恩浩荡,抒发什么如愿以偿的为复出而欣喜的感情呢? 再从诗作本身看。诗的结句“明月何时照我还”是全诗的主旨所在,它以直抒胸臆的形式为全诗定下了忧郁、伤感的感情基调,明白无误地告诉人们,诗人对复出还政并无如愿以偿的喜悦,更无急不可待的热切。相反,诗人还远没有到达京城,家乡还未从视线中消失,内心里就已真诚地发出了回家乡的念头,这思乡之情还不深切真挚吗?今日明月送我而走,他日明月“何时”送我而还?仕途险恶,吉凶难测,那“何时”二字是诗人发自肺腑的一声沉重叹息,蕴含了诗人对险恶仕途的担忧,对施行新法前途的顾虑。诗意忧思深切,格调也十分苍凉,是如闻其声的一声喟然长叹,是诗人抑郁消沉心态的真实自然的流露。

    从结句定下的乡愁沉重忧切的感情基调反观,“京口瓜洲一水间”也不可能是在时间上强调船行之快来写诗人心情的轻松愉快了,它与“钟山只隔数重山”一样,都是从空间上强调家乡的山山水水离此时旅次江北瓜洲的诗人距离之近。此时诗人“泊船瓜洲”,回首南望,那熟悉而亲切的“京口”仅一水相间,“钟山”也只隔数重山,真是近在咫尺。但空间距离上的近,却反衬了诗人心理距离上的远。因为家乡虽如此之近,但可望而不可及,看近实远。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距离还会越来越大,更何况这一去又不知何时才能回来,不知何时才能再见到这家乡的山山水水,甚至他可能还会更为悲观地想到,将来还能不能再回到自己的家乡。诗人在这里运用了以近写远、相反相成的艺术手法,委婉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忧惋深切、无可奈何的伤感心情,展现了诗人心灵深处的巨大的失落感、孤独感。其实,一水长江,数重大山,相间相隔的空间上的距离也是很大的,诗人反以近写之,也是为了强调诗人对家乡的强烈依恋,是恋恋不舍的思乡乡眷乡之情的自然流露,又何来轻松愉快的喜悦心情呢?

    正因为这首诗的主旨是浓浓的乡愁的抒发,所以诗的第三句“春风又绿江南岸”的重心,也不是像一般论者所说的落在了对江南春天美景的描绘上,它的语言重心不是“绿”字而是“又”字。而人们之所以特别欣赏“绿”的形容词用作动词对春天美景的生动形象、富有色彩感和感染力的描绘,原因就在洪迈的《容斋续笔》所记载的那一段脍炙人口的炼字故事上。其实王安石在这里并不是要刻意描绘江南春景之美丽,他把诗句的重心放在“又”字而非“绿”字上,他要表达的是“春风”尚且有情,还知道一年一度“又绿江南岸”,而诗人自己呢,却不得不在“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时候,离开江南的家乡,违心地重登仕途。这一去,前途吉凶莫测,不知何时才“又”能回到江南的家中呢?一个“又”字,融情于景,实在是诗人满心难以排遣的无限乡愁的真实写照。

    正是有了前三句寓情于景的层层铺垫作势,结句的“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抒写乡愁的淋漓之笔,才水到渠成地直泻出来,把乡愁的抒写发挥到了极致。由此看来,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并不是一首政治抒情诗,而是一首纯粹的乡愁诗。

    赏析一

    诗以“泊船瓜洲”为题,点明诗人的立足点。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写了望中之景。诗人站在长江北岸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岸的“京口”与这边的“瓜洲”这么近,就一条江水的距离,不由地联想到家园所在的钟山也只隔几座山了,也不远了。次句“钟山只隔数重山”暗示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 第三句为千古名句,再次写景,点出了时令已经是春天,描绘了长江南岸的景色。“绿”字是吹绿的意思,是使动用法,用得绝妙。传说王安石为用好这个字改动了十多次,从“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动词中最后选定了“绿”字。因为其它文字只表达春风的到来,却没表现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结句“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人眺望已久,不觉皓月初上,诗人用疑问的句式,想象出一幅“明月照我还”的画面,进一步表现诗人思念家乡的心情,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 《推敲的典故》
  • 推敲的典故

    1、“春风又绿江南岸”(北宋•王安石•《泊船瓜洲》)传说,王安石在写这句诗句时,在原稿上曾经换过许多字,先用“到”,又改作“过”,后改作“入”,再改作“满”,都不合意,修改了好多次,最后才选定了这个“绿”字。这个“绿”字用得很好,一个“绿”字把春风给江南披上了绿装这一变化,生动而又形象地写出来了,给人以动的感觉。这句诗是写景,触景生情,为下句的抒情做了很好的铺垫。

    2、相传,苏东坡,一次与他的妹妹苏小妹及诗友黄山谷一起论诗,互相题试。小妹说出“轻风细柳”和“淡月梅”后,要哥哥从中各加一字,说出诗眼。苏东坡当即道:前者加“摇”,后句加“映”,即成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下品”。苏东坡认真的思索后,得意的说:“有了,‘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但仍不属上品。”一旁的黄山谷忍不住了,问道:“依小妹的高见呢?”苏小妹便念了起来:“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苏东坡、黄山谷吟诵着,玩味着,不禁托掌称妙。

    这样一改究竟妙在何处?我们不妨也来玩味一番。“轻风”徐来,“细柳”动态不显,怎能配得上“摇”、“舞”这类较露的动词呢?惟有“扶”字才恰到好处,与“轻” 、“细”相宜,显得和谐,并且又把风人格化了,形象地描绘出了轻风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给人以一种柔美之感。下句中添“映”、“隐”也欠贴切。试想,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满大地,梅花自然没有白天那么显眼。在月光照映下,也就黯然失色了。这样,好一个“失”字,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增强了这一首诗的感染力,真是一字生辉。

    3有个叫齐已的和尚,对诗文很有兴趣。他早就仰慕郑谷的才名,就带着自己写的诗稿,前来拜会。齐已把诗稿一首一首地请郑谷看。郑谷读到《早梅》这首诗时,不由得沉思起来。郑谷吟道:“前村深里,昨夜数枝开……”郑谷面对齐已说:“梅开数枝,就不算早了。”郑谷又沉吟了一会,说:“不如把‘数’字改为‘一’字贴要。”齐已听了,惊喜地叫道:“改得太好了!”恭恭敬敬地向郑谷拜了一拜。文人们知道了,就把郑谷称为齐已的“一字之师”。

    4云破月来花弄影”(宋•张先•《天仙子》)。这句词词少意丰,一语三折。“云、月、花、影”四字写了三物四景,中间又用“破、来、弄”三字写出三种连续的动态:云“破”而有月“来”,月“来”而有花“影”,花“影”引出“弄”字,有“弄”字而有花枝随风摇动、抚弄花影的幽雅姿态。仅仅七个字,从天上写到地下,云横皓月、风弄花影,构成了一幅幽美朦胧的画面,把云、月、花都拟人化了,赋予了它们丰富的情感和生命,同时使宁静的画面有了飞动之势。

    5“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宋•周邦彦•《满庭芳》)。我们的古人惯于活用词语,形容词、名词都可以作动词,且一作就作得鲜活生动,呼之欲出。想那黄口雏从昂首待哺的娇憨,慢慢丰了一身羽毛,再到展翅离巢,不是一天一日的时光,更待其中亲鸟的辛劳,形态种种,时日漫漫,到后来只得了一个“老”字,当真浓酽醉人。我们的思想就在“老”字中徜徉,不留神便过足了几个月的时光。又一个雨“肥”梅子,又经了几场雨呢?那该是从“小雨纤纤风细细”,到“拂堤杨柳醉春烟”,到“一枝红杏出墙来”,再到“花褪残红青杏小”,最后还是在雨里丰肥。写出了动态,写出了形态,想那梅子从轻轻小小的羞涩,到黄黄肥肥的圆润,那黄中晕红的丰润,怎不叫人垂涎!

    6一天,唐朝年轻的诗人贾岛去长安参加考试。他骑着驴,在大街上一边走一边想着他的诗句。突然,他想到了俩句好诗:"鸟宿池边,僧推月下门。”又一想,觉得“推”字改为“敲”字更好一些,他想的正入神时,只听得对面喊了一声:“干什么的?”还没弄清楚是怎么回事,便被拉下驴,带到韩愈面前。原来,他碰见了大文学家韩愈和他的随从,等贾岛把事情说了一遍后,不但没有受罚,反倒引起了韩愈对诗句的兴趣,韩愈想了一会,"还是敲字好。静静的夜晚,在月光下,一个僧人德德的敲门,这个情景是很美的。”于是“推”字改为“敲”字。后来,“推敲”便成为人们反复考虑的意思。

    诗人为了一个字而反复推敲,千锤百炼,这种一丝不苟的写作精神,对我们的启示应该是不言而明了吧。炼字,在今天看来,我们不妨把它看作写作后的修改。我们同学写作文时不注意修改,总是喜欢“一气呵成”,然后万事大吉。这不是一种好的作文习惯。俗话说:“文章不厌百回改。”我们真的应该向古人学学这方面的工夫。当然,我们大可不必“捻断数茎须”,但是文章写成后必要的修改还是很有必要的。

  • 《他们现在还缺少什么》
  • “春风又绿江南岸”,这一多少年来被视为诗海明珠的写景佳句,要是用来描绘今天中国的风貌,恐伯连王安石也会自愧言未尽意,而要忍痛割,另辟蹊径的吧。不是吗?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吹遍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祖国大地,吹绿的又何止是素享盛名的江南水乡。

    农村实行了生产责任制,社社富裕了,队队富裕了,家家户户都富裕了。就连我的家乡—东北边睡的一个穷苦山村,也开始兴旺了。不你翻翻银行的账目,谁家没有千、百的存款?乡亲们越干越有劲,整个村庄、田野都充满了欢笑声……我,就是带着这满村的欢笑离开了生活十八年的故土,离开了童年的伙伴,跨进了大学校门,开始了新的生活。

    过去的一切已变成亲切回忆,时时撞入我的心房。罗曼蒂克的大学生活固然使人留恋,但朴实无华的乡村情趣更令人回味。离放假还有一个星期,我就迫不及待地开始购买准备带回家的物品了。

    家乡的人们啊,你们现在还缺什么呢?在去百货公司的路上,身旁穿梭不息的车辆把我的思绪带到了三中全会以后的故乡。清香可口的白面馒头,满桌丰盛的鱼肉蛋菜,院子里的鸡鸭,山坡上的牛羊,还有那一栋栋窗明几净的红砖房……过去没有的,现在有了,实实在在的好光景,再也不是昔日梦中的幻影。然而,家乡的人们啊,你们现在到底还缺少什么?

    橱窗内琳琅满目的商品使我恍然大悟:老人们都爱喝盅

    “老窖酒”,伙伴们都爱抽支“大前门”,在咱村的供销社里,这些可从来见不着。我毫不犹豫地掏钱买了四瓶“老窖酒”、四条“大前门”

    我带着满足的微笑登上了归途的列车。一路上,我小心地经管着我心目中的“珍品”,不时地检查一下酒瓶是否压碎了,烟盒是苦压扁了。我仿佛看到老人们喝了我的“老窖酒”,舒展开了多皱的眉头,伙伴们抽上了我的“大前门”,张开大嘴都笑个不够。我呢,就象一个满载而归的胜利者,在人们的欢悦和赞誉中,陶醉了……

    可是,我怎么也没想到:我错了!一到家我就发现我完全错了!

    老人们热情地收下我的“老窖酒”,舒展开了多皱的眉头,但他们都从柜中拿出同样的酒留我做客,伙伴们高兴地接过我的“大前门”,张开大嘴笑不够,但他们都从衣袋中拿出同样的烟来敬我……

    我茫然了。我知心的朋友,我熟悉的家乡,他们究竟还缺少什么?

    夜,静悄悄,只有虫儿在鸣唱……沿着新修的大道,我独自走到村头。不远处就是一片瓜地,我童年时的伙伴小军在那里守夜。

    一阵悠扬的小提琴声带着沁心瓜香从瓜地里飘来。我非常惊讶,要知道,过去在我们这个穷乡僻城,人们只会敲锣打鼓,连小提琴的名字也不知道,都管它叫“歪脖子”。小军看见我,乐呵呵地忙着给我让座,我这才发现床上有个半导体,旁边还放普一本英语广播教材。

    “柱子,你那么多钱买些烟酒千啥?你明夭到村供销社看看,啥也不缺。”小军眨了一下眼睛,似乎很神秘地对我说:

    “你知道吗?我现在是电大学生了。现在谁家也不象以前那样热心做立柜了,大伙都爱做书柜。前些日子,小宝他爹佗着张罗给小宝打立柜、炕琴之类的结婚家具,小宝说书没处搁,该打书柜,争了半天,最终他爹还是依了小宝,做了个大书柜。”

    我这才想起来,我家也新添了个大书柜,我爹还说这是为我这个大学生准备的。

    还没等我回话,小军的话又接上了:“柱子,真没想到你回来得这么快,你看,我这封信都写好了,想让你在城里给我买些书捎来,光书名就写了满满一张纸呢!”

    是啊,我怎么一点儿也没想到这些呢?

    哎,我真呆,我真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