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苏轼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04-29 21:40:21
  • 《《临江仙·冬夜夜寒冰合井》苏轼原文赏析和翻译》
  • 临江仙·冬夜夜寒冰合井

    苏轼 〔宋代〕

    冬夜夜寒冰合井,画堂明月侵帏。青缸明灭照悲啼。青缸挑欲尽,粉泪裛还垂。

    未尽一尊先掩泪,歌声半带清悲。情声两尽莫相违。欲知肠断处,梁上暗尘飞。

    【必考名句】

    未尽一尊先掩泪,歌声半带清悲。

    【译文】

    冬天夜里很寒冷,寒冰把井都封住了。明亮的月光穿过华丽的房间照进帐子里,青色的灯光,一明一暗地闪烁着,映照着悲啼的侍女。灯芯快烧完了,胭脂粉和着泪水一滴滴地流下了。

    没有饮完一杯酒,就见她掩面流泪,歌声里夹杂着凄凉的悲咽。悲情和歌声两方面尽量发泄,都不相违背。你要体味到她唱得令人悲痛之处,就是歌声震得屋梁上的灰尘飞扬下来时。

    【注释】

    临江仙:唐教坊曲,后用作词牌,为双调小令。

    冰合井:严寒的冰把井给封冻了。

    画堂:泛指华丽的堂舍。

    侵帏:侵袭帐子。侵,指一物进入他物中或他物上。

    青缸:代指青色的灯光。

    挑:把灯芯拨出一些。欲尽:快烧完了。

    裛:沾湿。垂:掉下,流下。

    掩泪:犹掩涕,掩着面流泪。

    暗尘:多年不见的灰尘,积尘。

    【赏析】

    上片写侍女离别前夜的悲伤生活环境与心态。开头两句,点明侍女在别离徐君猷后的“夜寒冰合井”的生活时令,“画堂明月侵帏”的生活氛围。接着三句,写在极其严寒、月透帐帏的冬夜里,青灯若明若灭地映照着“悲啼”的侍女。“青缸挑欲尽”,写侍女“悲啼”时间之长,“粉泪裛还垂”,写侍女“悲啼”程度之深。以伤恨为中心,以明月、青灯为帮衬,把今、昔、未来串连起来,显示愁恨绵绵无尽期,明月、青灯仍长在。当时的明月、青灯曾映照着陪伴着主人的欢笑,而今明月、青灯之下,却只有侍女孤身一人。该词与《西江月·别梦已随流水》中的“泪巾犹裛香泉”“别梦”的意境完全吻合。这不是偶合,而是离情的必然。两心相许,终身难忘。在徐君猷离黄州几个月后,侍女也将离去,自然引起侍女生活上的变化和情感上的悲伤。胜之是词人最欣赏的侍女。胜之与于黄州的一段生活,在词人脑际里留下了深刻难忘的印象,而今将各奔西东,叫词人魂飞梦萦、牵肠挂肚。

    下片写侍女惜别前夜的歌声,令人动心、消魂和断肠。“未尽一尊先掩泪,歌声半带清悲”,写侍女伤离别时的未歌先泪、半歌半悲。“掩泪”写侍女的哭态,“歌声”写侍女的强颜,“清悲”写侍女的伤感。泪(粉泪、掩泪)、歌(歌声)、悲(悲啼、清悲)三者交融,让人为之动心、消魂?正是词人所谓歌有声,人有情,“情声两尽莫相违”的慰藉词了。最后两句,进一步渲染侍女的无限伤感与痛苦。“梁上暗尘飞”,这一赞赏是不过分的,表明词人对这位即将离黄州去苏州的侍女怀有深深的依恋之情。

    全词情真意切,恸天感人,笼罩在灰暗、悲凉的气氛中。冬天、寒夜、冰井、明灭青灯、悲啼、粉泪(掩泪)、清悲歌声、肠断、暗尘等词语的巧妙缀合,淋漓尽致地塑造了一位声情并茂、声泪俱下、令人倾倒的侍女形象。

    【作者】

    苏轼 (1037年-1101年)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我心中的苏轼》
  • “与谁同座?清风明月我。”清风徐来,明月作伴,轻翻书卷,我沉浸在你的诗篇。

    初识,是“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透过你短短四句诗,我便一转身来到了西湖。我浅读你精妙的文字——痴迷于阳光下波光粼粼的湖面;想象天空突然转阴,下起骤雨时迷蒙的水气和泛起的圈圈涟漪;向往与你同游可与西施相媲美的美丽西湖。然而,年幼的我只能停于你的诗的表层,略懂音韵词句,却未曾深入你心。那时,苏轼你啊,在我心中只是个游山玩水,深爱自然的人。

    渐渐地,我与你交集多了起来,我尝试去品析你复杂的情感。我见你与张怀民月下踱步,感慨“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我深知这不仅是闲情,也是自嘲无奈,更是自我宽慰。而后我又读到,雨打竹林,淅淅沥沥,烟雨迷蒙中众人乱作一团,你一席蓑衣大笑:“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颇是潇洒,最后一句“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更是让我惊于你旷达乐观的胸襟。你的文字给予我面对人生的坦然。积极乐观,豁达豪放是你的代名词。人生风雨路,超然旷达情。

    但,一个“豁达”便将你所有诗文概括实是太过单调。你,也是复杂而多情的苏东坡。妻子病逝,你也会写下“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这般离奇凄艳的诗词。与子由相别许久,情难自抑,也会道“归人犹怜念庭帏,今我何以慰寂寞?”思亲思乡,人皆有之。

    可你不只有“小我”,中秋思亲,你用一曲《水调歌头》唱尽人世间悲欢离合,祝愿天下同你一般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能长长久久,与思念之人千里共婵娟;当你东山再起,也会自请外调,治理水患,又修筑苏堤,心系百姓。从西湖到超然台,从杭州到密州,你向世人证明,你不只是个吟诗说赋的词人,亦是一个心怀天下,社稷苍生的贤臣良官。

    苏轼啊,命运跌宕起伏,似乎早已为你拟好悲怆的一生。但在你笔下,我只见荒蛮生花,悲朽藏月,不见空谷寂寂,弥留稻麦青青。枯远岭南你笑啖荔枝,凶悍涛水你视作音弦,穷风骇雪你煮茶倦倦。你这一生如劳燕、如昏鸦,垂垂老矣,暮睡他乡;你这一生又如雄鹰、如清歌,安然枕籍,一生落拓。

    我明白我读你读得很浅显,我读你的一生,那风雨的一生,豁达的一生,美丽的一生,多情的一生。“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我将同你一般,坦然面对这漫漫人生……

  • 《《洞仙歌·咏柳》苏轼原文和翻译》
  • 洞仙歌·咏柳

    苏轼 〔宋代〕

    江南腊尽,早梅花开后,分付新春与垂柳。细腰肢自有入格风流,仍更是、骨体清英雅秀。

    永丰坊那畔,尽日无人,谁见金丝弄晴昼?断肠是飞絮时,绿叶成阴,无个事、一成消瘦。又莫是东风逐君来,便吹散眉间一点春皱。

    【必考名句】

    细腰肢自有入格风流,仍更是、骨体清英雅秀。

    【译文】

    江南的腊月将尽了,早梅的花瓣已然凋落,刚刚到来的春天,只能寄托到垂柳的身上。它如小蛮一般的枝干,纤细柔美,自有为称道的风流之处。可它最美好的地方,莫过于骨格体态上的清新、俊雅、娟秀无双。

    在永丰坊的一角,终日无人驻足,更无人会看顾留怜于它披拂摇缀的柔丝。最令伤神的就是暮春时节,柳絮漫天,而它披上了清减的绿叶。虽然只有柳絮飘零,再无别事,却让它显得日渐削瘦了。恐怕只有春天里随着它到来的和风,可以吹开紧蹙的柳叶蛾眉吧。

    【注释】

    腊:古代在农历十二月合祭众神叫做腊,因此农历十二月叫腊月。

    分付:付托,寄意。

    格:格调

    骨体:骨架躯体。

    永乐坊:地名。在洛阳。

    尽日:一整天

    金丝:比喻柳树的垂条。

    断肠:秋海棠花的别。飞絮:飘飞的像棉絮一般的柳树、芦苇等的种子。

    一成:宋时口语,“渐渐”,指一段时间的推移。

    【赏析】

    这首词上片写柳的体态标格和风韵之美。起拍说腊尽梅凋,既点明节令,且借宾唤主,由冬梅引出春柳。以“新春”紧承“腊尽”,写腊月已尽,新春来临,早梅开过,杨柳萌发。柳丝弄碧,是春意繁闹的表征,故说“分付新春与垂柳”。“分付”,交付之意,着“分付”一词,仿佛春的活力、光彩、妖娆,均凝集于垂柳一身,从而突出了柳的形象,赞美了柳的体态。柳枝婀娜,别有一种风流,很似少女的细腰。杜甫《绝句漫兴》早有“隔户杨柳弱袅袅,恰如十五女儿腰”之句。作者正是抓住了这一特点,称颂她有合格入流的独特风韵,并进而用“清英秀雅”四字来品评其骨相。这就写出了垂柳的清高、英隽、雅洁、秀丽,见出她与浓艳富丽的浮花浪蕊迥然不同。作者把握住垂柳的姿质特色,从她的体态美,进而刻画了她的品格美。

    下片转入对垂柳不幸遭遇的感叹。换头三句,写垂柳境况清寂、丽姿无主。长安永丰坊多柳,生永丰园一角的垂柳,尽管明媚春光中修饰姿容,分外妖娆,怎奈无人一顾。诗人白居易写过一首《杨柳枝词》,据唐人孟棨《本事诗》载:白居易有妾名小蛮,善舞,白氏比为杨柳,有“杨柳小蛮腰”之句。白居易年事高迈,小蛮还很年轻,“因为杨柳之词以托意,曰:‘一树春风万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永丰坊里东南角,尽日无人属阿谁?’”后宣宗听到此词极表赞赏,遂命人取永丰柳两枝,移植禁中。作者在这里化用乐天诗意,略无痕迹,但平易晓扬的语句中,却藏有探沉的含义。”断肠“四句,紧承上文,写垂柳的凄苦身世,说:一到晚春,绿叶虽繁,柳絮飘零,她更将百无聊赖,必然日益瘦削、玉肌消减了。煞拍三句,展望前景,愈感茫然。只有东风的吹拂,足可消愁释怨,使蛾眉般的弯弯柳叶,得以应时舒展。正如宋初诗人幸夤逊《柳》诗听说:“既待和风始展眉。”这微茫的希望的霞光在何处,“又莫是”便是严峻而无情的回答。

    全章用拟人法写柳,垂柳是词中的“主人公”。它身段苗条。体态轻盈,仪容秀雅。然而却寂寞无主,被禁锢在园林的一角。感受不到春光的温暖,也看不到改变命运的希望。这婀娜多姿、落寞失意的垂柳,宛然是骨相清雅、姿丽命蹇的佳人。词中句句写垂柳,却句句是写佳人:这佳人或许是向苏轼索词的倩奴,或许是与倩奴命运相似的女性。至少可以说,作者是以婉曲的手法,饱和感情的笔墨,描写了一位品格清淑呵命运多舛的少女形象,对之倾注了同情。

    宋代词论家彭孙说:“咏物词极不易下,要须字字刻画,字字天然。方为上乘。”(《金粟词话》)咏物含瘟深湛,在于寄托,“贵有不枯不脱之妙。”(《莲子居词话》)苏轼此词正具有这些优点。它句句刻画垂柳,清圆流杨,形神兼到,熨贴自然。并借柳喻人,把人的品格与身世融入对柳的形神描幕之中。物中有人,亦物亦人,既不粘滞于物,也不脱离听咏课题。就风格而论,此词缠绵幽怨,娴雅婉丽,曲尽垂柳风神,天然秀美处有似次韵章质夫的《杨花词》,而又别具一段倾城之姿。

    【作者】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推荐一本书》
  •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这是苏轼告诉我们的读书方法。在它的指导下,我一直在坚持读书。最近,我在阅读《中国民间故事》,书中收录了好多脍炙人口的民间作品,承载着深厚的民族感情,读完这本书我真是受益良多。

    书中有好多之前就熟悉的故事名字,例如《牛郎织女》《孟姜女哭长城》《田螺姑娘》等等,这些故事都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是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的结晶。

    书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脍炙人口的《田螺姑娘》,讲的是一个年轻人出门干活时,捡到的一个大田螺,每天他出去后,那个大田螺会变成一位女子帮她做事,可最后却因为年轻人的好奇而失去了这个姑娘。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本来拥有的东西,不要因为自己的好奇心而去查看,否则可能会像主人公一样失去,俗话说,“好奇害死猫”呀。

    当我读到《木兰从军》这个故事时,木兰勇敢、顽强、孝顺、善良的精神令我佩服,木兰为了不让年老的父亲在战场上受苦受累,毅然决然地女扮男装替父出征。在战场上,木兰与敌军厮杀,立了战功,最后还被提升为大将军,战功赫赫,木兰一名女子也能一身戎装保卫祖国令我振奋不已,她的执着、忍耐和不屈都值得我们学习。

    这本书的故事都来源于民间,有天马行空的想象,也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读完这本书让我懂得了许多道理,也学会了勇敢、自强,乐观地面对生活,我要努力学习,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 《善之七情,罪之六欲》
  • 人自有七情六欲 “善之七情、罪之六欲”——题记

    苏轼的《水调歌头》中,有一句诗云"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没错,人有七情有六欲;有悲欢,也有离合。我认为七情本为善,六欲本为恶。

    善・七情

    人有七情。有了这七情,让世间更美好,多了一点善意。因为你经历过"悲"。所以你不忍看见别人悲伤,你就会去帮助他(她)。

    人之七情,是善。因为不你自己落魄过,得到过别人的帮助,所以你会向别人伸出缓手,你会帮助他(她)。

    人之七情为善。

    罪 六欲

    人有六欲。因为有了这六欲,世间才有了罪。人们为了满足自已这"六欲","才会去干那些违法的事。不良商家们为了多赚钱,在食材上做了许多“文章”。因为人自己的这"六欲",便让那些不知情的人帮你抗下伤害。

    人之六欲,是罪恶。因有了这六欲,人们研究出了毒品,并以高价卖给对方,直致对方倾家荡产,他们自己却赚得盆满钵满。这六欲,就是人间、社会中阴影的浓缩。

    人之六欲,为恶。

    人有七情六欲,月也有阴晴圆缺。我们无法管制社会中出来的恶,也无法去审判他们与六欲的罪。这还真是应了苏轼的那句“此事古难全”了啊!

    七情为善,六欲为罪。七情之善,善在情;六欲之罪,罪在人和欲望。——尾记

  • 《杭州西湖》
  • 你想去看苏轼诗中诗情画意的西湖吗?走,我们现在就出发吧!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来到西湖的曲院风荷,一进门便能闻到荷花的阵阵清香。我顺着香味走入,只见一池荷花随风摇曳,荷花千姿百态,有的像亭亭玉立的少女;有的像绽开笑脸的仙子;还有的像淘气的小女孩……正如叶圣陶先生笔下的白荷花一样美丽动人。西湖的天气说变就变,突然下起了蒙蒙细雨,雨后的西湖也很美呢!不禁让我想起了苏轼诗中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下雨的西湖也别有一番韵味。

    西湖不仅仅风景优美,更是一处充满历史气息的名胜。沿着苏白二堤,远看三潭印月的美丽;南山路上的雷峰塔,见证着朝代更替的沧海桑田;北山路上的断桥,一次次演绎着白娘子与许仙的爱情故事;千年古刹灵隐寺,精忠报国岳王庙……无不展现了西湖的文化底蕴。

    西湖的美食也格外好吃,让我记忆深刻的是东坡肉。看,颜色红润,色泽诱人。凑近一闻,有黄酒的香醇,咬上一口,Q弹可口,唇齿留香,回味无穷。除此之外,还有西湖醋鱼、龙井虾仁等,也让人十分喜爱。

    我推荐的西湖有古韵人文、独特美食、秀丽美景,你心动了吗?

  • 《《减字木兰花·春月》苏轼原文和翻译》
  • 减字木兰花·春月

    苏轼 〔宋代〕

    春庭月午,摇荡香醪光欲舞。步转回廊,半落梅花婉娩香。

    轻云薄雾,总是少年行乐处。不似秋光,只与离人照断肠。

    【必考名句】

    不似秋光,只与离人照断肠。

    【译文】

    春日庭院,皓月当空,堂前小酌,飘然欲醉,起舞弄影。九曲回廊,舞步旋转,树上梅花,一半凋零,酒香梅香,和美醇清。

    淡淡的云,薄薄的雾,如此春宵月色,是年轻人及时行乐的佳境。不像秋天的月,执着地照着离别之人,引两地伤情。

    【注释】

    春庭:春季的庭院。

    月午:指月亮升到天顶。阴历十五日半夜。

    摇荡香醪:指月光下花香如陈酿的酒香在飘溢。香醪,美酒佳酿。

    光欲舞:梅花晃动引得月光不定,如同梅花在舞蹈。

    半落:微微低垂。

    婉娩:形容香味醇清和美。

    轻云薄雾:轻柔的云,薄薄的雾,喻月光柔美与梅花香飘。

    秋光:秋月。

    离人:离开家乡与亲人的人,这里指作者自己。

    【赏析】

    此词作于元祐七年(1092),苏轼知守颍州时。一年春夜,堂前梅花大开,月色鲜霁。王夫人对苏轼说:“春月色胜于秋月色;秋月令人惨凄,春月令人和悦。何不邀几个朋友来,饮此花下。”听了夫人的话,苏轼十分高兴。于是,便邀来几位朋友,在梅花树下饮酒赏月,并取王夫人的语意,填写了这首《减字木兰花》。

    上片写景。月下赏花,饮酒赋诗,是古诗词中常见的题材,读者关心的是诗人举杯时所产生的感受和联想。苏轼此首写他把月光斟进自己的酒杯里,让读者与他一起分享美酒的芬芳和清光。这种感受是新奇的,大胆的,但又是合理的,自然的。开篇的“月午”,不是早已指明中天明月光正泻向杯中。而“摇荡”一词,正透露出诗人举杯相属的豪兴而使月光翩然起舞。诗人从寻常的生活中,捕捉到不寻常的诗意,于平易中见工夫,逸趣中显天才。月色是这样的皎洁明净,所照之处冷浸一片银色。聚星堂前的梅花也更显得璀灿晶莹,洗尽铅华见雪肌。诗人不禁离席,漫步于积水空明的回廊上。此时他始觉幽香袭来,柔顺清润,以至于物我两忘,陶醉在这优美安谧的境界之中。

    下片发议论。过片由“半落梅花”而来,“欲落梅花更多情”,何况这梅花烟雾轻笼,有一种朦胧含浑之美。花前月下,自古以来“总是少年行乐处”,这少年是泛指,也是指赵德麟。诗人很赏识这位年轻的签判,称赞他“吏事通敏,文采俊丽,志节端亮,议论英发。”他们平时诗歌唱和,此时又同饮花下,“齿发日向疏”的太守,也有与少年同游乐之意。最后以其夫人关于月色的议论作结,他认为这议论富有诗意。

    在这首词中,他选取了月色、梅花,冷香,回廊,烟雾等,构成清幽恬静的艺术境界,表现了他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对良辰美景的珍惜,使他的精神从政治得失中解脱出来,一念清净,旷达闲适,这表现了他精神生活的一个方面。

    【作者】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浣溪沙·端午》苏轼原文和翻译》
  • 浣溪沙·端午

    【宋】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佳人相见一千年。

    注 释

    浣溪沙: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名。分平仄两体,字数以四十二字居多,还有四十四字和四十六字两种。

    端午:民间节日,在旧历五月初五。

    碧纨(wán):绿色薄绸。

    芳兰:芳香的兰花。端午节有浴兰汤的风俗。

    流香涨腻:指女子梳洗时,用剩下的香粉胭脂随水流入河中。

    云鬟(huán):女子的发髻。

    译 文

    微微小汗湿透了碧色薄绸,明日端午节一定要浴兰汤。参与者人山人海,梳洗后剩下的香粉胭脂随水流入河中,布满河面。

    你将那五彩花线轻轻地缠在玉色手臂上,小小的符篆斜挂在发髻上。只祈愿能与相爱的人天长地久,白头偕老。

    赏 析

    这首词主要描写妇女欢度端午佳节的情景。上片描述她们节日前进行的各种准备,下片刻画她们按照民间风俗,彩线缠玉臂,小符挂云鬟,互致节日的祝贺。全词采用对偶句式,从中能依稀看到一直尽职尽忠地陪伴在词人左右的侍妾朝云的影子。

    上片,预示端午节日,将开展浴兰活动,气氛十分浓郁。端午,处于初夏季节。穿着自然华丽,以衬托参与者的身份。于朝云来说,最好是绿色细绢——“碧纨”,正好与她的雅静性格相符。天气稍热,易出“轻汗”,“微透”着“碧纨”。“透”字用得贴切,将半明半暗的肤体朦胧美衬托出来了。“明朝端午浴芳兰”,显得有愉悦的审美性。它不仅体现了朝云由芳体而及兰心的纯洁高贵的情操美,而且反映了浴兰令节俗的淳朴纯真美。朝云浴处,余香犹存。沐芳浴兰,遍及社会。参与者人山人海,气氛热烈,正如词人词中所写:“流香涨腻满晴川”。这正是古老节日文化发扬光大的表现。

    下片,写词人偕朝云参与具体的端午节俗活动。词人着重写了两项端午节俗健身活动。其一,“彩线轻缠红玉臂”,“以五彩丝系臂”。它辟邪驱鬼,使朝云“玉臂”“红”而长命。与用五色花线缠粽子投江以吊屈原之魂有同等意义。其二,“小符斜挂绿云鬟”,以“赤灵符著心前”。它能通神明,使朝云“云鬟”“绿”而身健。与小孩穿老虎腰肚,门上挂蒲剑以辟邪护身有同等意义。词人着重描写缠线、挂符活动,且用对偶句式,为的是“佳人相见一千年”,愿灵验得到应证。真是一语中的,画龙点睛。

    全词是篇民俗诗,充满了浓郁的古老民俗气息,是研究端午民俗最形象而珍贵的资料。

    创作背景

    公元1095年(宋哲宗绍圣二年)端午,这时东坡被贬惠州已经两年了,在端午节这个团聚的日子里,想到自己的侍妾朝云,于是作此词送给她。

    作者简介

    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推荐一本好书作文700字》
  • 苏轼曾说过:“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我读过很多书,有《安妮日记》、《爱的教育》和《尼尔斯骑鹅旅行记》……但我最喜欢的是《绿山墙的安妮》。下面,我想把这本书推荐给大家!

    书中地主人公——安妮是一个满头红发,喋喋不休的女孩,她很小就失去了父母,11岁的时候阴差阳错来到了绿山墙的农庄。安妮活波热情,天真善良。在农庄生活的日子里,安妮不仅得到邻居们的喜爱,还遇见了许多知心朋友,但是由于她那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做事风格,也闯了不少祸,惹了不少麻烦。她不断改正错误,坚强乐观的面对生活,渐渐的变成了一位婷婷玉立的美丽少女,并用优异的成绩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此外,安妮纯洁正直,性格倔强,心地善良,她对大自然有着敏锐的感受力,安妮的故事,教会了我们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困境,还教会了我们如何感受大自然,热爱生活,让我们看到了人间的真善美,我要向安妮一样拥有一颗纯洁无暇的心灵。安妮聪明、勤奋,凭着自己的努力考取了大学,但是为了照顾马瑞拉,她放弃了读大学,选择当一名教师。

    安妮最让我感动的地方就是她的善良。这种善良缘于它纯净的天性。她的生命是一条虽然激荡却依然澄澈的溪流,仿佛直接从源头涌出,没有受到任何污染。她善待一切帮助过她甚至伤害过她的人,也善待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这是一种更为本真的善良,在我心里埋下一颗善良的种子。

    《绿山墙的安妮》这本书是加拿大的女作家蒙哥马利的名作。她出生在加拿大爱德华王子岛的克里夫顿,她的母亲在她仅21个月大时,因结核病去世,而她的父亲则在妻子过世后离开了爱德华王子岛。蒙哥马利一生的著作超过500部,她主要的著作被收藏在安大略的圭尔夫大学。

    听了我的介绍,你一定迫不及待想看吧?赶紧去买吧,各大书店均有售哦!

  • 《中秋的“月光”》
  • 苏轼有诗云:“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我深以为然。今年的中秋节,全市人民的生活因为来势汹汹的新型冠状病毒德尔塔打乱了节奏。我们也不例外,我和妹妹停课在家,城市街道闭环管理,原来车水马龙的街道静悄悄,就连天公也不作美,下午的时候竟然淅淅沥沥地下起雨来……

    百无聊赖之际,我们心血来潮准备制作中秋节花灯,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家里的彩色卡纸和双面胶库存告急。后来妈妈提议做简单的鸡蛋灯,我们选了两个蛋壳,用小剪刀把蛋壳剪开一个小口,缓缓倒出鸡蛋液,洗净擦干后,我在淡黄色蛋壳上写了“中秋快乐”,妹妹则给深黄色蛋壳画上可爱的笑脸。我们取来爸爸和爷爷的手机,关掉电灯,一瞬间的黑暗之后,打开手机手电筒,“哇——”我们异口同声惊叹,真是太美了,只见那圆圆的鸡蛋在灯光的渲染下仿佛两个美好的月亮,散发着温柔的光芒,让人感觉非常舒服和安心。

    我心里想到了一个词——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两盏鸡蛋灯发出的光芒虽然微弱,但依然能够照亮黑暗,就好比一个人的力量虽然渺小,但是十万、百万、千万的人汇聚的力量则是无穷的。目前我们全市人民正在与德尔塔病毒进行一场异常艰难的“战斗”,许多人勇敢地冲在抗疫前线,守护我们平安健康,许多人默默地加入社区服务,为我们保驾护航;他们有医护人员、有领导干部、有普通的市民和学生、也有外卖送货员……

    他们无私奉献,默默地用自身的光,照亮着一座城市,感染着千千万万的莆仙人。

    我的奶奶是一位退休职工,她第一时间响应单位的号召,向防疫小组捐款献爱心;我们社区的居民们按要求有序地参加每一轮的核酸检测;居家隔离的我,每天认真上网课、带着妹妹一起体育锻炼……我们的城市虽然“生病”了,但是大家自觉有序地生活、工作、学习,我们都坚信她一定会很快康复!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我会永远记住今年的中秋节以及中秋的“月光”,这是无数抗疫战士们用自身的言行凝聚成的一束束闪耀的光芒,是胜利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