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自我发展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03-29 05:28:26
  • 《小细节,大情怀 ——读《做最好的教师——实现自我发展的55个途》
  • 教师应该做些什么?我们怎样做教师?我们如何做更好的教师?这些问题一直促使我不断学习。《做最好的教师——实现自我发展的55个途径》帮助我寻找答案。其中《一个成功教师的基本视角——关注细节》让我感触良多。

    一、精彩的细节来自于对学生的倾听

    教师抛出问题都希望学生能理解并表述出来,但有时学生的思维可能没有跟上来,如何自然且巧妙地抓住一个有价值的点,把学生“引”过来呢?这需要老师认真地倾听学生的声音。

    比如,我在教《送东阳马生序》时,向学生提问:“文中哪些句子表现了宋濂‘勤且艰’中的‘艰’?”这个主问题的设置,隐含了朗读停顿、解释词语、翻译句子和文意理解及技法借鉴,重在落实释词译句。有学生很快分享自己的发现:“他家穷,求学的路途远,吃不饱又穿得不好。”应该说,这个孩子的“文言语感”不错,只是我不能确定他对文言字词掌握得如何,且大多数同学还在“连猜带蒙”“读不懂”的阶段,必须把路径引到原文去。我高兴地说:“这位同学从家境、求学、吃穿等方面做了精准的概括!我们都好奇,你是从文中哪些地方发现这些‘秘密’的呢?能不能带着我们去找找?”这样既肯定了学生的思考结果,又使学生明确了答题要求,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后面的“释词译句”环节把这份答语当做了“路线图”,这个孩子扣住了我说的“家境”“求学”“吃穿”,在大家的积极回应中,提炼了“抓关键词”“看上下文”的阅读方法。这对他自己来说,是提升和示范,对其他孩子而言,是欣赏和借鉴,对课堂来说,是全员互动和彰显细节。

    二、精彩的细节来自于对内容的探究

    只有充分了解学情和深入探究文本,才会生成精彩的细节,才会有课堂上对细节的科学利用。

    文言文,言简意赅,学习文言文,需要“咬文嚼字”,反复训练后,学生深谙此道。记得那次学习《木兰诗》,有几个孩子对“同行十二年”,提出了疑问:念“tóng háng”还是“tóng xíng”?“十二年”是虚指还是确数?应该说,学生能在如此细微处质疑,这说明他们是“钻研”了文本的。自由分享时,我强调,要“还原语境理解词句”,“要有确切的佐证依据”。孩子们给出的论断相当精彩。关于数词是否虚指,他们提到了“飞流直下三千尺”“三言两语”“吾日三省吾身”“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甚至提到了“十二分满意”,还有文中的“军书十二卷”“策勋十二转”“壮士十年归”,再加上“这是一个虚构的故事”等佐证,学生达成了共识:这里的“十二年”是虚指,形容时间长。

    至于“同行”的读音,我课前查阅过相关资料,知道这里仍有争议,正犹豫要不要展开来讲,就听学生说,它指“同一个行当或职业”,即军人,应该念“tóng háng”。又有学生认为它是“一起行军打仗”的意思,所以应该念“tóng xíng”。还有深思熟虑的学生联系了前面的“火伴”,认为它是“行伍”的意思,应该念“tóng háng”。颇有见地啊!我庆幸自己“做足了功课”,更庆幸自己因此没有错过这样精彩的细节。

    三、精彩的细节来自于对情感的体验

    语文课堂的活动都应该倾注情感,朗读尤其如此。教师应把握其中丰富的情感,并让学生在细节处体验情感,带动学生生发更多的感悟。

    同样是在教《送东阳马生序》时,课堂初读正音后,有个学生仍在念“主人日再食(shí)”。我提示他看课下注释的注音。他仰起脸很肯定地说:“我看过了,可我认为念shí才念得通啊。”我饶有兴致地说:“你肯定有充足的理由!”他说:“《马说》中有‘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念‘sì’,解释为‘喂养’。但人就不可用‘喂养’一词了,所以我想这里该念shí。”我频频点头,询问全班是否有不同意见,学生莫衷一是。我适时安排了讨论。学生之后给出的答案很具高度:“应该念‘sì’。宋濂穷到一天只吃两顿饭,饭食质量又差,他被当成牲口般粗劣地‘喂养’,他遭受的不单是物质上的贫乏,还有‘主人’的白眼,这与后文他所说的‘艰’很好地对应。”真是精彩!一个字音的纠正过程,牵扯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对人物的共情,不能不说这又是一个闪耀的“细节”。

    课堂教学细节往往能折射出教育的大智慧、大理念,突破“细节难点”,才能共享教学智慧。这本书中的案例都反映出教学中的一些细节。及时发现、交流、研究、记录、反思细节,能唤起我们对教学智慧、教学实效、教学创新的关注,督促我们搭建交流共享和互相学习的平台,铺就专业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