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缩写故事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5-11-01 11:47:13
  • 《《缩写故事》五年级上册三单元例文》
  • 例文1:缩写《西游记》(三打白骨精片段)

    思路

    我想重点写“三打白骨精”里最关键的冲突,所以要把唐僧师徒和白骨精这几个主要人物都保留下来。核心情节就是白骨精三次变装害人,孙悟空三次识破打死,还有唐僧误会赶走孙悟空,这些都不能少。那些不重要的对话和细节描写可以删掉,这样故事读起来更紧凑,也能让大家清楚看到师徒之间的矛盾和孙悟空的厉害。

    提纲

    1. 交代背景(约30字):唐僧师徒到白虎岭,白骨精想害唐僧求长生。

    2. 白骨精变村姑(约60字):化作村姑送饭菜,被孙悟空打死,唐僧念紧箍咒误会他。

    3. 白骨精变老妇(约60字):又变找女儿的老妇人,再被孙悟空打死,唐僧更生气要赶他走。

    4. 白骨精变老公公(约70字):变老公公寻亲,孙悟空执意打死妖怪,唐僧写贬书赶走他,孙悟空含泪离去。

    例文

    唐僧师徒四人西行来到白虎岭,这里住着个白骨精,一心想吃唐僧肉长生不老。

    白骨精见有孙悟空保护,就变作美貌村姑提着饭菜走来。孙悟空火眼金睛识破诡计,举棒就打,白骨精化作青烟逃走,只留下假尸体。唐僧以为他滥杀无辜,念起紧箍咒,还警告他不许再乱打人。

    没多久,白骨精又变作找女儿的老妇人哭着过来。孙悟空认出是妖怪,再次将其打死,白骨精又溜了。唐僧气得要命,指责他残忍,要赶他走,孙悟空苦苦哀求才留了下来。

    接着,白骨精变作老公公来找“妻儿”。孙悟空二话不说一棒打死,这次妖怪彻底被消灭了。唐僧认定他屡教不改,狠心写下贬书。孙悟空无奈拜别唐僧,含泪离开了取经队伍。

    分析点评

    1. 缩写要点:精准抓住“三打”核心情节,大胆删减了孙悟空与白骨精的多余周旋、其他师徒成员的次要反应,集中凸显了白骨精的狡猾、孙悟空的神通以及师徒间的核心矛盾,符合缩写“留主删次”的基本要求。

    2. 语言表达:用词简单直白,符合五年级学生的表达习惯,像“举棒就打”“气得要命”这类表述,清晰展现了关键动作和人物情绪,让读者能快速跟上情节发展。

    3. 情节连贯性:从妖怪三次变化到孙悟空三次除妖,再到唐僧最终逐徒,按照原文脉络一步步推进,逻辑清晰,没有出现情节断裂的情况。

    4. 不足与改进:可以在孙悟空拜别时加一句简单的神态描写,比如“孙悟空望着唐僧的背影,擦了擦眼泪才转身离开”,这样人物情感更饱满;也能简要提一句白骨精每次变化的心思,让妖怪形象更鲜活。

    例文2:缩写《三国演义》(草船借箭片段)

    思路

    我要围绕“草船借箭”的整个过程来缩写,周瑜、诸葛亮、鲁肃这三个人物很关键,必须保留。主要写周瑜嫉妒诸葛亮设下难题,诸葛亮怎么准备船只,怎么利用大雾借到箭,最后成功交箭让周瑜服气。那些不重要的对话和战场细节可以去掉,让故事更简洁,突出诸葛亮的聪明才智。

    提纲

    1. 周瑜设局(约50字):周瑜嫉妒诸葛亮,让他十天造十万支箭,诸葛亮立军令状说只要三天。

    2. 准备船只(约60字):诸葛亮请鲁肃准备二十条船,用青布幔子遮挡,船边摆草把子,鲁肃悄悄照做没告诉周瑜。

    3. 趁雾借箭(约80字):第三天四更,诸葛亮邀鲁肃乘船赴曹营,擂鼓呐喊引曹军射箭,还调转船只让两边都受箭。

    4. 成功交箭(约60字):雾散后船只满载箭只返回,清点后远超十万支,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不得不感叹自己比不上他。

    例文

    周瑜特别嫉妒诸葛亮的智谋,故意刁难他,让他十天内造出十万支箭。诸葛亮却从容地说只要三天就行,还当场立下了军令状。

    诸葛亮私下找到鲁肃求助,让他准备二十条快船,每条船上安排三十名军士,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船两边再摆满一千多个草把子。鲁肃答应了,而且没把这件事告诉周瑜。

    第三天四更的时候,江面上大雾弥漫。诸葛亮邀请鲁肃一起上船,下令把船用绳索连起来,朝曹军水寨开去。到了水寨附近,他让船一字排开,叫军士们擂鼓呐喊。

    曹操生性多疑,见雾这么大,又听到鼓声,怕有埋伏不敢出兵,只命令弓弩手射箭。箭像雨点一样射向草船,过了一会儿,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个头,继续受箭。

    天快亮时雾散了,诸葛亮下令返航。二十条船上的草把子都插满了箭,清点后足足有十几万支。周瑜知道借箭的经过后,只好感叹:“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分析点评

    1. 缩写要点:完整保留了草船借箭的起因、准备、实施、结果四个关键环节,删掉了诸葛亮与周瑜的多余言语交锋、曹军内部的次要讨论,重点突出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和周瑜的嫉妒心理,符合缩写的核心要求。

    2. 语言表达:语言流畅自然,没有复杂的句式,像“箭像雨点一样”这样的比喻,既生动又好理解,很适合五年级学生模仿;对准备船只、借箭过程的描述条理清晰,不啰嗦。

    3. 情节连贯性:从周瑜设局到诸葛亮准备船只,再到趁雾借箭、成功交箭,整个故事线完整连贯,逻辑严密,让读者能清楚了解“草船借箭”的来龙去脉。

    4. 不足与改进:可以加一句诸葛亮借箭时的神态描写,比如“诸葛亮坐在船上,笑着对鲁肃说‘放心吧’”,更能体现他的胸有成竹;也可以简单写一句鲁肃的疑惑,比如“鲁肃看着大雾,心里直犯嘀咕”,让人物互动更丰富。

    例文3:缩写《水浒传》(智取生辰纲片段)

    思路

    缩写的重点是“智取”的过程,所以要保留杨志、晁盖、吴用这些关键人物。主要写杨志押送生辰纲的谨慎,天气热大家在黄泥冈歇脚,晁盖等人扮成客商,用蒙汗药劫走生辰纲。那些次要的对话和环境细节可以删减,让故事更紧凑,突出吴用的计谋和杨志的失算。

    提纲

    1. 杨志押送(约50字):杨志受差遣押送生辰纲,怕被劫一路催赶军汉,对大家很严厉,军汉们都抱怨不已。

    2. 黄泥冈歇脚(约40字):天气酷热,杨志一行在黄泥冈休息,晁盖、吴用等人扮成卖枣客商也在此停留。

    3. 卖酒诱敌(约60字):白胜挑酒上冈,军汉想买被杨志阻止,吴用等人先喝酒打消杨志的疑心。

    4. 下药劫纲(约70字):吴用趁机在酒里下蒙汗药,杨志等人喝下后晕倒,晁盖等人把生辰纲装上车子,趁机逃走了。

    例文

    大名府的梁中书准备了十万贯金银珠宝作为生辰纲,派杨志押送前往东京。杨志怕生辰纲被劫,一路上不停地催促军汉们赶路,对他们非打即骂,大家心里都满是怨气。

    这天天气特别热,杨志一行走到黄泥冈,实在受不了就放下担子休息。这时,晁盖、吴用等七人扮成卖枣的客商,也来冈上歇脚。

    没过多久,白胜挑着一担酒,唱着歌走上冈来。军汉们早就渴坏了,纷纷想买酒喝。杨志担心酒里有蒙汗药,坚决不让他们买。

    吴用等人赶紧凑过去,先买了一桶酒当着杨志的面喝了起来,还邀请杨志一起喝,杨志没答应。吴用趁舀第二桶酒的时候,悄悄下了蒙汗药。军汉们见前一桶酒没事,就放心买了喝,杨志也经不住劝说喝了一些。

    没过多久,杨志和军汉们都头晕眼花倒在地上。晁盖、吴用等人立刻从松林里钻出来,把生辰纲装上车子推走了。等杨志他们醒来,生辰纲早就没影了,只能自认倒霉。

    分析点评

    1. 缩写要点:紧紧围绕“押送—歇脚—卖酒—下药—劫纲”的核心情节展开,删减了杨志与军汉的多余矛盾描写、晁盖等人的内部商议细节,集中展现了“智取”的关键步骤,突出了吴用的智谋和杨志的谨慎与失算。

    2. 语言表达:用词通俗,符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像“非打即骂”“头晕眼花”等表述,精准展现了人物行为和状态;对下药、劫纲的过程描写简洁明了,没有多余的修饰,能让读者快速抓住重点。

    3. 情节连贯性:从杨志押送生辰纲出发,到黄泥冈遇劫,整个过程衔接自然,逻辑清晰,一步步推进到“智取”成功的结局,没有出现情节跳跃的情况。

    4. 不足与改进:可以简单描写一下军汉们口渴的样子,比如“军汉们嘴唇都干裂了,一个劲地喊渴”,为后面想买酒做铺垫;也可以加一句吴用下药时的动作描写,比如“吴用趁白胜不注意,快速把蒙汗药倒进酒桶”,更能体现他的机智。

    例文4:缩写《红楼梦》(刘姥姥进大观园片段)

    思路

    我要写刘姥姥进大观园的主要经历,刘姥姥、贾母、王熙凤这些关键人物不能少。重点写刘姥姥第一次来荣国府得银子,第二次进大观园吃饭出糗、游览受赠的事。那些细致的景物描写和不重要的对话可以删掉,让故事更简洁,同时突出刘姥姥的质朴和大观园的奢华。

    提纲

    1. 初进荣国府(约50字):刘姥姥家境贫寒,带外孙板儿来荣国府求助,见了王熙凤,得到二十两银子。

    2. 二进大观园(约40字):刘姥姥再次来荣国府,被贾母邀请进大观园游玩,还留下来一起吃饭。

    3. 吃饭出糗(约70字):王熙凤和鸳鸯故意捉弄刘姥姥,让她用象牙筷子夹鸽子蛋,引得众人发笑,刘姥姥反倒不尴尬。

    4. 游览受赠(约60字):刘姥姥在大观园见识了奢华景象,讲乡下故事逗大家开心,临走时收到不少礼物,满心欢喜地离开。

    例文

    刘姥姥家里很穷,为了能得到些帮助,她带着外孙板儿来到了荣国府。在周瑞家的引荐下,她见到了管家的王熙凤,王熙凤给了她二十两银子,刘姥姥千恩万谢地回去了。

    没过多久,刘姥姥又来到荣国府,这次她受到了贾母的邀请,走进了富丽堂皇的大观园。贾母带着她在园子里四处参观,还留她一起吃饭。

    吃饭的时候,王熙凤和鸳鸯为了逗贾母开心,特意给刘姥姥准备了一双沉甸甸的象牙筷子,又把一碗鸽子蛋放在她面前。刘姥姥拿着筷子怎么也夹不住鸽子蛋,好不容易夹起来一个,刚要送进嘴里又滑掉了,引得大家哈哈大笑。刘姥姥笑着说:“一两银子一个呢,我得尝尝味儿!”一点也不觉得尴尬。

    之后,刘姥姥跟着众人在大观园里逛了逛,见识了精致的亭台楼阁和奇花异草,还讲了些乡下的趣闻,把大家逗得特别开心。临走时,贾母和王熙凤又送了她很多衣物、点心和银子,刘姥姥满心欢喜地告别了众人。

    分析点评

    1. 缩写要点:完整保留了刘姥姥两次进荣国府的核心情节,删减了大观园的细致景物描写、众多人物的次要互动,重点突出了刘姥姥的质朴可爱和大观园的奢华,同时展现了众人的反应,符合缩写“抓核心、去枝节”的要求。

    2. 语言表达:语言生动直白,很有画面感,像“沉甸甸的象牙筷子”“好不容易夹起来又滑掉了”,精准描绘出刘姥姥吃饭时的窘态,符合五年级学生的表达风格,容易让小读者产生共鸣。

    3. 情节连贯性:从刘姥姥初次求助得银,到二进大观园游赏、吃饭逗乐,再到最后受赠离开,情节一步步推进,逻辑清晰,完整呈现了刘姥姥进大观园的主要经历。

    4. 不足与改进:可以加一句刘姥姥初进大观园时的反应,比如“刘姥姥睁大眼睛,不停地赞叹‘这园子比画里还好看’”,更能体现大观园的奢华;也可以简单区分一下众人的笑声,比如“贾母笑得直拍手,姑娘们笑得捂起了嘴”,让场景更鲜活。

    例文5:缩写《封神演义》(哪吒闹海片段)

    思路

    我要聚焦哪吒闹海的核心冲突,保留哪吒、李靖、龙王三太子这些关键人物。主要写哪吒在海边打死龙王三太子,东海龙王来报复,哪吒为了不连累大家剔骨还父,最后被太乙真人用莲花重塑肉身的故事。删掉多余的打斗细节和次要对话,让故事更紧凑,突出哪吒的叛逆和担当。

    提纲

    1. 哪吒闹海(约60字):哪吒在东海边玩耍,和龙王三太子敖丙发生冲突,打死敖丙还抽了龙筋,打算给父亲做腰带。

    2. 龙王报复(约40字):东海龙王得知儿子被杀,怒气冲冲来陈塘关找李靖算账,扬言要上天庭告状。

    3. 剔骨还父(约50字):哪吒不想连累父母和百姓,拔出宝剑剔骨还父、割肉还母,当场自尽身亡。

    4. 重塑肉身(约40字):太乙真人用莲花莲藕给哪吒重塑肉身,哪吒复活后,法力比以前更强大了。

    例文

    陈塘关总兵李靖的儿子哪吒,生性活泼好动。一天,他在东海边玩耍,正好遇上东海龙王三太子敖丙带着虾兵蟹将出来。敖丙十分傲慢,见哪吒年纪小就出言不逊,还下令攻击他。哪吒不肯示弱,抡起乾坤圈就和敖丙打了起来,没几个回合就把敖丙打死了,还抽出他的龙筋,想拿回去给父亲做腰带。

    东海龙王敖广得知儿子被杀,龙筋被抽,气得火冒三丈,立刻赶到陈塘关找李靖算账,斥责他教子无方,还放下狠话要上天庭告状,让李靖一家和陈塘关百姓都不得好死。

    李靖又怕又气,埋怨哪吒闯下大祸。哪吒不想连累父母和百姓,下定决心自己承担后果。他回到家拔出宝剑,毅然剔下自己的骨肉还给父母,然后自尽了。

    哪吒死后,他的师父太乙真人用莲花和莲藕为他重塑了肉身。哪吒复活后,不仅样子和以前一样,法力还比以前更强了。

    分析点评

    1. 缩写要点:精准保留了哪吒闹海、打死三太子、龙王报复、剔骨还父、重塑肉身等关键情节,删减了哪吒与敖丙的多余打斗细节、李靖夫妇的次要反应,重点突出了哪吒的叛逆性格和担当精神,同时展现了故事的奇幻色彩。

    2. 语言表达:用词简洁有力,像“火冒三丈”“抡起乾坤圈”“毅然剔下”等表述,清晰展现了人物的情绪和动作,符合五年级学生的语言特点,让故事读起来很有节奏感。

    3. 情节连贯性:从哪吒闹海杀敖丙,到龙王上门报复,再到哪吒自尽、师父为他重塑肉身,情节衔接自然,逻辑清晰,完整呈现了“哪吒闹海”的核心故事线。

    4. 不足与改进:可以加一句哪吒打死敖丙后的心理描写,比如“哪吒看着敖丙的尸体,心里还有点得意,没意识到闯了大祸”,体现他的年少气盛;也可以简单描写一下重塑肉身的过程,比如“莲花慢慢合拢,里面渐渐传出哪吒的声音”,增强故事的奇幻感。

    例文6:缩写《镜花缘》(唐敖游历君子国片段)

    思路

    我要围绕唐敖等人在君子国的见闻来缩写,保留唐敖、林之洋和君子国商人这些关键人物。重点写他们在集市上看到买卖双方互相让利的奇特景象,了解到君子国“好让不争”的风气,最后赞赏着继续游历。删掉多余的细节描写和次要对话,让故事简洁明了,突出君子国的独特风貌。

    提纲

    1. 来到君子国(约30字):唐敖和林之洋等人驾船游历,来到了海外的君子国。

    2. 集市见闻(约60字):集市上卖货和买货的人互相让利,卖货的想低价卖,买货的想高价买,争执不下。

    3. 了解风气(约50字):唐敖等人上前询问,得知君子国人人遵循“好让不争”的规矩,才会有这样的景象。

    4. 赞赏离去(约40字):唐敖等人特别赞赏这种谦让的风气,感叹一番后,继续前往都城见识更多风俗。

    例文

    唐敖和林之洋等人驾着船在海外游历,这天,他们来到了君子国。一走进君子国的集市,眼前的景象就让他们大吃一惊。

    只见集市上,卖货的和买货的正在争论,但不是为了抬价压价,而是互相争着让利。卖货的人说:“我的货不好,该卖便宜点。”买货的人却反驳:“你的货这么好,得卖贵点,我多给你钱!”双方各说各的,一直僵持着。

    唐敖等人觉得特别有趣,就上前打听。卖货的商人告诉他们,在君子国,大家都遵守“好让不争”的风气,卖货的总觉得自己的货有缺陷,买货的却觉得货很好,所以才会这样互相让利。

    唐敖等人听了,对君子国这种淳朴谦让的风气赞不绝口。随后,他们继续前往君子国的都城,准备去见识更多奇特的风俗。

    分析点评

    1. 缩写要点:完整保留了唐敖等人游历君子国的核心情节,删减了君子国的其他风俗细节、人物的多余内心活动,重点突出了君子国“好让不争”的核心特点,符合缩写“留主删次”的要求。

    2. 语言表达:语言简洁通俗,像“大吃一惊”“各说各的”“赞不绝口”等词语,都是五年级学生常用的表达,能清晰展现出集市的奇特景象和人物的感受,容易理解。

    3. 情节连贯性:从来到君子国,到见识集市奇观、询问了解风气,再到赞赏后继续游历,情节推进自然流畅,逻辑清晰,让读者能完整了解整个游历过程。

    4. 不足与改进:可以加一句唐敖等人初见此景时的动作描写,比如“唐敖拉着林之洋,指着集市上的人小声说‘你看这多奇怪’”,增强画面感;也可以简单描写一下买卖双方的神态,比如“卖货的皱着眉,买货的急得摆手”,让场景更生动。

    例文7:缩写《说岳全传》(岳母刺字片段)

    思路

    我要聚焦岳母刺字这个核心事件,保留岳飞和岳母这两个关键人物。主要写金兵入侵时岳飞立志报国,岳母担心他动摇,就给他刺下“精忠报国”四个字,激励他坚守初心。删掉多余的历史背景和次要描写,让故事更简洁有力,突出岳飞的报国决心和岳母的深明大义。

    提纲

    1. 背景与立志(约40字):北宋末年金兵入侵,百姓流离失所,岳飞从小就立志要上前线抗击金兵。

    2. 岳母的担忧(约40字):岳母担心岳飞日后动摇报国之心,决定用刺字的方式来激励他坚守志向。

    3. 刺字过程(约70字):岳母拿出绣花针和墨汁,在岳飞背上刺“精忠报国”四字,岳飞强忍疼痛,眼神十分坚定。

    4. 精神传承(约40字):“精忠报国”成为岳飞一生的信念,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他都坚守报国之志。

    例文

    北宋末年,金兵大举入侵中原,到处都是战火,百姓们流离失所。岳飞从小就胸怀大志,一心想奔赴前线,抗击金兵,保卫自己的国家。

    岳飞的母亲姚氏深明大义,她担心岳飞年轻,以后可能会在艰难困苦或高官厚禄面前动摇报国之心。于是,她决定用一种特殊的方式,激励岳飞永远坚守初心。

    一天,岳母把岳飞叫到跟前,拿出绣花针和墨汁,神情严肃地说:“儿啊,国难当头,你要永远记住报国的志向,我在你背上刺下‘精忠报国’四字,你要以此为戒!”岳飞立刻解开上衣,露出脊背。岳母忍着心疼,拿起绣花针蘸上墨汁,一下一下地在他背上刺字。岳飞咬紧牙关,强忍疼痛,一声不吭,眼神里满是坚定。

    从此以后,“精忠报国”四个字就深深印在了岳飞的背上,更刻在了他的心里。这四个字成为他一生的信念,无论遇到多少艰难险阻,他都始终坚守报国之志,奋勇抗击金兵。

    分析点评

    1. 缩写要点:精准保留了事件的背景、刺字的原因、过程和影响等关键情节,删减了多余的历史背景铺陈和人物的次要互动,重点突出了岳母刺字的激励意义和岳飞的报国决心,主题鲜明。

    2. 语言表达:语言简洁且富有感染力,像“流离失所”“深明大义”“咬紧牙关”等词语的运用,既准确又符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对刺字过程的描写生动具体,能让读者感受到当时的严肃氛围。

    3. 情节连贯性:从金兵入侵的背景,到岳母的担忧、刺字的实施,再到岳飞坚守信念,情节衔接自然,逻辑清晰,完整呈现了“岳母刺字”的故事脉络。

    4. 不足与改进:可以加一句岳飞被刺字时的面部表情描写,比如“岳飞的额头冒出冷汗,却始终紧抿着嘴唇”,更能体现他的坚毅;也可以简单写一下岳母刺字时的心理活动,比如“岳母心里疼得慌,却还是咬着牙继续刺”,突出她的深明大义。

    例文8:缩写《杨家将》(穆桂英挂帅片段)

    思路

    我要围绕穆桂英挂帅这个核心事件,保留穆桂英、佘太君、杨宗保这些关键人物。主要写西夏入侵,杨宗保被俘,佘太君举荐穆桂英挂帅,穆桂英整顿军务,最终打败西夏军救出杨宗保的故事。删掉多余的朝堂争论和次要战斗细节,让故事更简洁明了,突出穆桂英的智勇双全。

    提纲

    1. 战事紧急(约40字):西夏入侵宋朝边境,宋军战败,杨宗保被俘,满朝文武都想不出退敌的办法。

    2. 举荐挂帅(约50字):佘太君力排众议举荐穆桂英挂帅,反驳了大臣们的质疑,朝廷最终同意任命。

    3. 整顿出征(约40字):穆桂英到军营后严肃军纪,分析敌军情况,率领杨家将和宋军奔赴前线。

    4. 击败敌军(约60字):穆桂英布下巧阵,突袭西夏军,不仅打败了敌军,还成功救出杨宗保,边境恢复安宁。

    例文

    西夏国派兵入侵宋朝边境,宋军抵挡不住,将领杨宗保不幸战败被俘。边境战事越来越紧急,消息传到京城,满朝文武都急得团团转,却想不出退敌的好办法。

    这时,佘太君站了出来,力排众议向朝廷举荐穆桂英挂帅出征。一开始,有些大臣觉得穆桂英是女子又年轻,担心她胜任不了。但佘太君据理力争,讲述了穆桂英的智勇和过往的战功,朝廷最终同意了,任命穆桂英为帅。

    穆桂英接到帅印后立刻赶往边关。到了军营,她迅速整顿军务,严肃军纪,还仔细分析了西夏军的兵力部署和作战特点。随后,她率领杨家将和宋朝军队,浩浩荡荡地奔赴前线。

    在战场上,穆桂英充分发挥智谋,布下了巧妙的阵法。她先派人虚张声势吸引西夏军的注意力,然后亲自率领精锐部队从侧翼突袭。西夏军猝不及防,阵脚大乱。穆桂英趁机指挥大军冲杀,不仅打败了西夏军,还成功救出了杨宗保。最终,宋军取得胜利,边境暂时恢复了安宁。

    分析点评

    1. 缩写要点:完整保留了战事背景、举荐挂帅、整顿出征、击败敌军等关键情节,删减了多余的朝堂争论细节和战斗中的次要交锋,重点突出了穆桂英的智勇双全和挂帅出征的重要意义,符合缩写的核心要求。

    2. 语言表达:语言简洁流畅,像“急得团团转”“力排众议”“猝不及防”等词语的运用,准确展现了人物状态和战场形势;对穆桂英用兵过程的描写条理清晰,让读者能清楚了解她的作战思路。

    3. 情节连贯性:从西夏入侵、杨宗保被俘,到佘太君举荐、穆桂英挂帅,再到出征退敌、取得胜利,情节推进自然,逻辑严密,完整呈现了“穆桂英挂帅”的故事。

    4. 不足与改进:可以加一句穆桂英接帅印时的神态描写,比如“穆桂英双手接过帅印,眼神坚定地说‘定不辜负重托’”,体现她的自信与担当;也可以简单描写一下西夏军溃败的场景,比如“西夏军四处逃窜,哭喊声响成一片”,突出战术的成功。

    例文9:缩写《聊斋志异》(画皮片段)

    思路

    我要聚焦“画皮”的恐怖核心情节,保留王生、陈氏、恶鬼这些关键角色。主要写王生带回女鬼,发现她的真面目后向道士求助,道士给符却没拦住恶鬼,恶鬼挖走王生的心,陈氏求乞丐救活王生的故事。删掉多余的细节描写和次要互动,让故事简洁又有恐怖氛围,同时突出陈氏的深情。

    提纲

    1. 带回女鬼(约40字):王生外出遇到哭泣的美丽女子,心生怜悯将她带回家,藏在书房里。

    2. 识破真相(约50字):王生遇到道士得知家中有邪物,悄悄查看,发现女子是披画皮的恶鬼。

    3. 恶鬼害人(约40字):道士给王生一道符,恶鬼冲破符纸闯进卧室,挖走了王生的心。

    4. 陈氏救夫(约70字):陈氏听从道士的话,向疯乞丐苦苦哀求,吞下乞丐的痰,最终吐出心脏救活王生。

    例文

    王生一次外出时,在路上遇到一个容貌美丽的女子,女子哭着说自己无家可归。王生动了恻隐之心,又被她的美貌吸引,就把她带回家,藏在了书房里。

    过了几天,王生遇到一个道士,道士见他面带妖气,提醒他家里有邪物。王生心里犯疑,悄悄来到书房外,从门缝往里看,竟看到一个青面獠牙的恶鬼,正拿着彩笔在一张人皮上绘画,画好后就把人皮披在身上,变回了那个美丽女子的模样。王生吓得魂飞魄散,赶紧跑到道士那里求救。

    道士给了王生一道符,让他贴在卧室门上。夜里,恶鬼来到门前,见符纸发光十分恼怒,冲破符纸闯进卧室,一把挖走了王生的心,然后逃走了。王生的妻子陈氏悲痛欲绝,找到道士求助,道士告诉她,只有向一个疯乞丐求情,或许能救活王生。

    陈氏找到那个疯乞丐,不顾乞丐的百般侮辱,一直苦苦哀求。乞丐吐了一口痰让她吃下去,陈氏虽然觉得恶心,但为了救丈夫还是咽了下去。回到家后,陈氏对着王生的尸体大哭,突然觉得喉咙里有东西往上涌,吐在王生胸口,那东西竟变成了心脏,王生慢慢醒了过来。

    分析点评

    1. 缩写要点:精准保留了遇鬼、识破真相、道士相助、陈氏救夫等关键情节,删减了多余的环境渲染和人物心理的细致描写,重点突出了故事的恐怖氛围和奇幻色彩,同时展现了陈氏对丈夫的深情,符合缩写的要求。

    2. 语言表达:用词生动,能有效营造恐怖氛围,像“青面獠牙”“魂飞魄散”“悲痛欲绝”等词语,准确展现了恶鬼的可怕和人物的情绪;对救夫过程的描写简洁明了,让读者能清晰感受到陈氏的坚定。

    3. 情节连贯性:从王生带回女鬼,到识破真相、道士给符,再到恶鬼害人、陈氏救夫,情节衔接自然,逻辑清晰,完整呈现了“画皮”的核心故事线。

    4. 不足与改进:可以加一句王生识破真相时的动作描写,比如“王生吓得双腿发软,差点瘫坐在地上”,增强恐怖感;也可以简单写一下陈氏救夫时的心理活动,比如“只要能救丈夫,再难的事我也愿意做”,体现她的深情与坚定。

    例文10:缩写《儒林外史》(范进中举片段)

    思路

    我要围绕范进中举的经历来缩写,保留范进、胡屠户、张乡绅这些关键人物。主要写范进中举前贫困受辱,中举后喜极而疯,被胡屠户打醒,最后受到张乡绅等人巴结的故事。删掉多余的细节描写和次要对话,让故事简洁,突出科举制度对人的影响。

    提纲

    1. 中举前的困境(约50字):范进多年考科举都没中,家里特别穷,经常受岳父胡屠户的辱骂和看不起。

    2. 喜极而疯(约50字):范进参加乡试中举,得知消息后喜疯了,拍着手在街上一边跑一边喊“我中了”。

    3. 打醒范进(约40字):众人请胡屠户出手,胡屠户壮着胆子打了范进一巴掌,范进很快就清醒了过来。

    4. 境遇巨变(约50字):张乡绅等人前来巴结,送钱送房,其他乡邻也纷纷送东西,范进的生活彻底改变。

    例文

    范进寒窗苦读了好多年,可一直没能考中举人,家里穷得连饭都快吃不上了。他的岳父胡屠户是个屠夫,经常看不起他,动不动就对他又骂又训。

    这一年,范进又去参加乡试。发榜那天,家里没米下锅,他只好去集市上卖鸡。邻居找到他,告诉他中举的消息。范进一开始根本不敢相信,等看到榜单上自己的名字,顿时喜极而疯,拍着手在街上一边跑一边喊:“我中了!我中了!”

    大家实在没办法,只好去请胡屠户。胡屠户一开始也害怕,可在众人的劝说下,壮着胆子,用杀猪的劲儿打了范进一巴掌。没想到这一巴掌下去,范进立刻就清醒了。

    范进中举的消息很快传开了,乡绅张乡绅马上来拜访他,对他十分恭敬,还送了五十两银子和一套宽敞的房子。其他乡邻也纷纷赶来巴结,送米送菜的络绎不绝。范进的生活一下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再也不是以前那个穷书生了。

    分析点评

    1. 缩写要点:完整保留了范进中举前的贫困受辱、中举后疯癫、被打醒、众人巴结等关键情节,删减了多余的科举过程描写和人物的次要对话,重点突出了科举制度对范进的影响以及周围人态度的巨大转变,主题鲜明。

    2. 语言表达:语言通俗易懂,符合五年级学生的表达习惯,像“连饭都快吃不上了”“又骂又训”“络绎不绝”等词语,准确展现了范进的困境和中举后的境遇变化;对范进疯态的描写生动形象,让人印象深刻。

    3. 情节连贯性:从范进中举前的窘迫,到中举后的疯癫、清醒,再到最终生活的巨变,情节推进自然流畅,逻辑清晰,完整呈现了“范进中举”的核心故事。

    4. 不足与改进:可以加一句范进中举前的生活场景描写,比如“家里的桌子上空空如也,妻子和母亲正饿着肚子叹气”,增强对比效果;也可以简单描写一下胡屠户打范进前后的态度变化,比如“之前还骂骂咧咧,后来却对着范进点头哈腰”,更能体现他的市侩。

  • 《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习作:《缩写故事》》
  • 写作指导

    一、审题指导

    1、本次习作是缩写《猎人海力布》的第5—11 自然段,把课文缩写成一个简短的故事,也可以选择其他的民间故事进行缩写。

    2、结合教材《猎人海力布》第1—4 自然段的缩写示例,明确缩写要求:在尊重原作的情况下,体会“摘录”“删减”“概括”“改写”该如何操作,让故事变得更简洁,篇幅更短小,便于将这个故事简要地介绍给别人。

    3、首先要熟悉、理解故事内容,理清思路和结构。接着,围绕中心把握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次要人物和次要事件,确定摘录和删减的内容。最后,概括和改写句子,把故事中具体的叙述、描写及对话改得更简洁。

    二、什么是缩写?

    缩留其主写就是把内容复杂、篇幅较长的文章压缩,而能保主要内容、使人一目了然。

    一般的课文内容都有3、4页长,使人看了半天也不明白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怎么办呢?这就我们把篇幅较长的课文缩成几百字的短文,并且还得把主要的内容不能丢了,这就是缩写。

    三、摘录和删减:

    1、判断哪些内容必须保留,哪些内容可以删去,不要改变故事的原意。

    原文叙述或说明具体而细致,缩写时将这些删除,剪掉枝叶,留下主干。缩写句子,保留强调的分句。段落缩写可以抓住段中主句,其余的字句适当保留。如记叙文,可删除次要人物、次要情节、非关键性的细节,以及一些描写和渲染性的语言等。说明文可删除部分重复的例证、描写、议论性的文字,删除那些不直接影响说明对象的修饰性语言、叙述和次要细节,保留事物特征和本质的部分。

    2、改写和概括:

    把长句子缩为短句子,把几句话合并成一句话,或者用自己的话把故事中具体的描写改得更简洁。

    3、保持文章脉络清晰:

    确定故事原来的主线,不要改变故事的原意。

    四、注意事项:

    (1)缩写之前,要把文章多读几遍,读懂内容,抓住要点。

    (2)再根据文章的主要内容,想清楚哪些内容必须保留,哪些内容可以删减, 并考虑怎样连缀成文。

    (3)缩写以后,再和原文比较-下,看看是否保留了主要内容,意思是否准确、完整,语句是否通顺连贯。

    五、缩写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缩写要忠实于原文,要做到“五不变”。

    一是原文的体裁不变。

    二是原文的中心思想、基本内容不变。

    三是原文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不变。

    四是原文的层次结构不变。

    五是原文中有代表意义的话,描述主要人物言谈止的话,概括主要时间的话可以不变。

    ★重点突出。

    对原文的重点部分要详写,其他部分要略写,能合并的要合并。

    ★缩写常用的方法有“删、留、缩、合、改”五种。

    1.“删”,即删掉一些与中心无关或关系不大的内容。

    2.“留”,即留下原文中的主要内容,重要情节或关键语句。

    3.“缩”指原文中不必要的修饰词、限制词删掉,缩短句子。

    4.“改”用概括的语言把原文中不重要的内容用概括的语言写出来。

    5.“合”即把原文中有关语段进行合并。

    6.“查”即和原文对照检查。

    习作例文

    缩写《文成公主进藏》

    唐朝时,吐蕃有个首领叫松赞干布,他听说唐朝皇帝的女儿文成公主既漂亮又聪明,便派人去求婚。

    皇帝想考验使臣的智慧。于是,他出题让使臣认马和辨认文成公主。使臣通过了测试,皇帝便答应了求婚。

    文成公主出发去吐蕃时,带上了许多种子和各种耕种技术,还有许多能工巧匠。

    在路上,文成公主遇到了一条河,大家过不去。公主便用一段树干横在上面,搭了一座桥。老百姓把这座桥叫作“内地桥”。走了不远,公主又遇到了沼泽地,她便把羊毛撒在地上,然后就走过去了。

    到了达尤龙真的时候,乌鸦跑来说坏话,它告诉公主松赞干布死了。公主听说后,非常难过,便在达尤龙真住了下来,写血书来纪念松赞干布。公主没有心思梳妆,右边的头发散了也不理会,因此,这里南北岸的树木长得不一样。

    过了段日子,文成公主还是决定去看松赞干布。这时神鸟天鹅告诉她,松赞干布并没有去世,公主十分感激神鸟。在去拉萨的途中,乃巴山把路挡住了,公主就把乃巴山背到了旁边,现在山下还有公主的脚印。

    最后,公主和随从翻山越岭,终于到了西藏,与松赞干布结成了夫妻。

    从此,西藏与内地的往来更密切了,老百姓也过上了幸福的日子。

    点评:小作者略写了使臣是如何通过皇帝的考验,重点写了文成公主进藏的过程。详略得当,故事完整,语句通顺,保留了原文的主要内容。小作者很好的运用“留、删、缩、合、改”的缩写“五字法”,缩写比较成功。

    缩写《猎人海力布》

    从前,有个叫海力布的猎人,他热心助人,大家都十分敬爱他。

    有一天,海力布去打猎,从老鹰的嘴里救下了一条小白蛇。原来这条小白蛇是龙王的女儿。小白蛇为了报答他的救命之恩,带海力布去龙宫,并在路上告诉他,可以要龙王含在嘴里那颗能听懂动物语言的宝石,但是听到动物的话不能转告他人,否则你全身上下都会变成石头。海力布向龙王要了那颗宝石,小白蛇再三叮嘱海力布要记住路上交代的话,海力布谢过小白蛇回家了。

    自从海力布有了这颗宝石,打猎方便多了,每次打猎都是满载而归,分给大家的食物更多了。

    过了几年,有一天,他打猎时听到群鸟在交谈。带头的鸟要群鸟连夜飞去,因为今晚有山洪暴发,人都得给淹死。海力布大吃一惊,连忙跑回村庄催促大家赶快搬家,可谁也不信。一位老人恳切要求海力布向大家说明原因。想要救村民,只有牺牲自己。他就把整个事情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海力布刚说完,就变成了一块僵硬的石头。

    乡亲们看见他变成了石头,都后悔不已,十分悲痛。他们含泪念着海力布的名字,向很远的地方搬去。半夜里,果然山洪暴发了,村庄被淹没了。

    缩写《孟姜女哭长城》

    秦朝时,有一个非常美丽的女子叫孟姜女。有一天,孟姜女在自家后花园救了一个叫范喜良的书生。范喜良自幼读书,满腹经纶,为人忠厚老实。孟姜女的父母觉得这个书生人很不错,就决定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

    孟姜女的父母择了一个良辰吉日就让他们俩拜堂成亲了。可谁知他们俩成亲还不到三天,家中突然闯进来一伙官兵,不由分说硬生生地把范喜良抓到长城做工去了。孟姜女悲愤交加,日夜思念丈夫。没过多久,孟姜女决定去长城找她的丈夫。

    历经了无数的艰辛,孟姜女终于到了长城。她向工人们打听丈夫的下落,可是,却被告知丈夫早就已经累死了,尸体都被埋在长城里筑墙了。孟姜女听完只觉得天都塌了,瞬间大哭,哭了整整三天三夜,连天地都被感动了。天越来越阴沉,风刮得越来越猛烈,只听“哗啦”一声,一段长城被哭倒了,露出来的正是范喜良的尸体。孟姜女抱着丈夫的尸体哭得死去活来,

    最后于绝望之中投海而死。

    从此,山海关被后人认为是“孟姜女哭长城”的地方。人们在那里盖了一座孟姜女庙,南来北往的人们常来这里拜祭孟姜女。

    点评:习作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缩写时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交代得清楚明了。小作者用概括法,将细致描写的部分压缩成粗略的概述,将详尽叙述的情节进行了简写,将详细的对话或删除或改为简略的叙述。

    缩写《猎人海力布》

    从前有个猎人,叫海力布,他很热心帮助别人,大家都很尊敬他。

    有一天海力布出去打猎,看到一只老鹰抓着一条小白蛇,海力布连忙将小白蛇救了下来。小白蛇很感激海力布,说:“我是龙王的女儿,我爸爸有很多宝石,您可以随便挑一颗。如果都不要,就要我爸爸含在嘴里的宝石。只要嘴里含着那颗宝石,就能听懂飞禽走兽的话。”海力布想:能听懂飞禽走兽说的话,对猎人来说真是太好了。于是就跟着小白蛇去了龙宫。

    海力布到了龙宫,龙王很感激他,要送给他礼物。海力布想要龙王嘴里的那颗宝石,龙王便把宝石给了他。海力布走的时候,小白蛇不停地说:“无论动物说了什么话,您都不要对任何人说,不然就会变成一块石头,永远都变不回来了!”

    一天海力布从一群鸟的嘴中听到晚上会有洪水,大山会崩塌,洪水会淹没村子。海力布听到这个消息吓了一跳,连忙赶回家去通知村民们。可是村民们怎么都不相信海力布说的话。海力布只得将事情原原本本的说了出来,说完之后就变成了一块石头。

    村民们都很后悔,眼睛含着泪,带着孩子跟老人离开了这个村庄。半夜里,下起了大雨,大山崩塌了,洪水淹没了村子,村民们得救了。

    人们世世代代都纪念海力布,据说现在还能找到那块儿叫“海力布”的石头呢。

    缩写《猎人海力布》

    从前,有个猎人叫海力布。他热心助人,经常将捕到的猎物分给大家,因此,他很受人尊敬。

    一天,海力布在打猎时从鹰爪下救了一条小白蛇。小白蛇竟是龙王的女儿,为了报答海力布的救命之恩,将他请入龙宫,听从小白蛇的嘱咐,面对那么多的珍珠宝石,海力布只要了龙王嘴里含着的,能听懂所有动物语言的宝石。小白蛇叮嘱他,不能将听到的一切告诉别人,否则会化成一块石头。

    这样,海力布打猎更方便了,分给乡亲们的猎物也越发多了。一天,他听到一个可怕的消息:明天附近的大山都要崩裂,涌出的洪水泛滥遍野,要淹死许多人和野兽。

    海力布听了,大吃一惊。他急忙跑回村子告诉乡亲们搬家,他急得都掉眼泪了,大家都不相信。但灾难就要来临,海力布为了救乡亲们,只好将事情的来龙去脉说了出来。说罢,海力布变成了一块石头。

    大家扶老携幼悲痛地迁走了,半夜里果然大山崩塌,洪水泛滥把村子淹没了。

    人们世世代代纪念海力布。据说现在还能找到那块叫“海力布”的石头呢。

    《将相和》缩写

    三战国时候,秦国最强,常常进攻别的国家。

    一次,秦王写信给赵王说愿拿十五座城换和氏璧。赵王于是派蔺相如带璧去秦国,蔺相如见了秦王,发现他根本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便派人将和氏璧送回了赵国,秦王的阴谋未能得逞。蔺相如因为完璧归赵而立了功,赵王便封他为大夫。

    过了几年,秦王约赵王在渑池会见。赵王让蔺相如随行,廉颇带领军队在边界做好了抵御秦兵的准备,赵王到渑池会见了秦王,秦王要赵王为他鼓瑟。蔺相如见秦王这样侮辱赵王,以命相逼,决心要秦王击缶。蔺相如在渑池会上再次立了功。赵王封蔺相为上卿,职位比廉颇高。

    廉颇不服气,扬言要给蔺相如下不了台。但蔺相如始终避开廉颇,并对手下解释说:“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之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呀!”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耳朵里,廉颇深感愧疚,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前请罪。从此以后,两个人成了好友,共同保卫赵国。

    《草船借箭》缩写

    周瑜对诸葛亮心存妒忌,便让诸葛亮十天造好十万之箭;诸葛亮将计就计,并当场立下军令状:将十天改为三天,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周瑜故意阻碍诸葛亮造箭,还特地派鲁肃前去打听虚实。

    鲁肃见到诸葛亮,诸葛亮向他要了二十条船,每条船上有三十名士兵,一千多个草靶子,说第三天保管有十万支箭。并叮嘱鲁肃回去后不要告诉周瑜。鲁肃回去后,果然不提此事。

    第三天四更,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中,让他一齐去取箭。诸葛亮下令把船用绳索连起来,朝北岸开去。江上大雾漫天,诸葛亮下令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形排开。又让船上的士兵擂鼓呐喊。鲁肃怕曹军出来,心里不安,诸葛亮只管饮酒取乐。

    曹操听到鼓声,以为是敌人前来攻打,便下令让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一段时间后,诸葛亮又下令调转船头,仍然一字型排开,继续受箭。天亮了,雾还没有散。这时草靶子上都插满了箭。军士们一边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一边驶回南岸;船,顺风顺水,行驶的飞快。曹操明白中计,追赶也无济于事。

    停船靠岸,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听鲁肃讲了借箭的经过后,自叹不如诸葛亮。

  • 《部编语文五年级上册习作三《缩写故事》(写作指导+范文点评)》
  •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习作指导

    什么是缩写

    缩写

    缩留其主写就是把内容复杂、篇幅较长的文章压缩,而能保要内容、使人一目了然。“缩写”字典解释为“把文学作品改写,使篇幅短小”,从文学的意义来说,缩写就是把内容复杂、篇幅较长的文章压缩,保留主要内容,使人一目了然。缩写是一种习作的形式,它的前提是在提取主要信息的基础上完成的。

    理解“提取主要信息,缩写故事”要素

    关于提取主要信息,这样基本能力学生在简要复述过程中已经在逐步练习。

    在课程标准里走一圈,虽然没有发现缩写的字样,但是发现一些相关的语句与缩写的关系。

    第二学段的阅读能力目标中: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第三学段:5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

    从这几句表述中,我们发现缩写是要表达文章的意思,那么和文章主要内容和复述以及梗概就有了关系。

    不过缩写与梗概是有区别的:梗概指粗略、大概,要把握一篇文章的大略内容、要点或讨论题。看似与缩写差不多,其实缩写是一种写作方法,而梗概是文章内容的一种呈现方式。

    缩写原则:

    1、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局都不能变。

    2、必须体现原文的中心思想,保留原文体裁、重点。即不重要的情节简写,重要的情节特写。

    3、表达方式不变。

    4、不含评论。

    梗概原则:

    1、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局都不能变。

    2、必须体现原文的中心思想,保留原文体裁、重点。

    3、原文的表达方式可以改变,可将原文详细描写的内容改为概括叙述,即将描写改为叙述;还可以将引用的内容改为转述等等。

    4、可以评论。

    两者的三和四两点有着明显的区别,所以我们在指导学生缩写的时候要特别注意。

    为了能够顺利完成缩写,要注意:1、缩写之前,要把文章多读几遍,读懂内容,抓住要点;2、再根据文章的主要内容,想清楚哪些内容必须保留,哪些内容可以删减,并考虑连缀成文;3缩写后,再和原文比较一下,看看故事是否完整,情节是否连贯,语句是否通顺。

    简言之,一句话“缩写”就是将较长的故事简洁地表达出来,一个是由丰及简的过程。

    注意事项

    缩写要注意:

    (1)缩写之前,要把文章多读几遍,读懂内容,抓住要点。

    (2)再根据文章的主要内容,想清楚哪些内容必须保留,哪些内容可以删减, 并考虑怎样连缀成文。

    (3)缩写以后,再和原文比较-下,看看是否保留了主要内容,意思是否准确、完整,语句是否通顺连贯。

    缩写做到五不变:

    一是原文的体裁不变。

    二是原文的中心思想、基本内容不变。

    三是原文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不变。

    四是原文的层次结构不变。

    五是原文中有代表意义的话,描述主要人物言谈止的话,概括主要时间的话可以不变。

    ★重点突出。

    对原文的重点部分要详写,其他部分要略写,能合并的要合并。

    ★缩写常用的方法有“删、留、缩、合、改”五种。

    “删”,即删掉一些与中心无关或关系不大的内容。

    “留”,即原文中的主要内容,重要情节或关键语句留下。

    “缩”,指原文中不必要的修饰词、限制词删掉,把句子缩短。

    “合”,即把原文中有关语段进行合并。

    “改”把原文中不是重要内容的地方用概括的语言写出来。

    缩写范文缩写范文

    写作指导

    “缩写”指导

    齐读《猎人海力布》1-4自然段缩写,对照原文,看看保留了什么,删减了什么,哪些句子是改写,哪些句子是概括。

    从前有一个猎人,名叫海力布。他热心帮助别人,大家都非常尊敬他。(删减:在内蒙古自治区,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民间故事。)

    有一天,海力布打猎时看见一只老鹰抓住一条小白蛇,他急忙救下了小白蛇。(改写)小白蛇告诉海力布,她是龙王的女儿。为了感谢海力布的救命之恩,小白蛇要送给海力布许多珍宝。小白蛇还告诉他,龙王嘴里含着一颗宝石,谁含着那颗宝石,就能听懂各种动物说的话。不过动物说的话只能他自己知道,如果对别人说了,他就会变成一块石头。(概括)

    总结:在保留原意的情况下,什么内容必须保留,哪些内容可以删去?

    (故事的引入部分一般可以删去,故事的主人公、起因、经过、结果必须保留)

    以《猎人海力布》5-6自然段为例,进行讲解:

    1、齐读5-6段,说说哪些地方可以删减?(“敬爱的猎人,您要记住,动物说的什么话,千万不要对别人说。如果说了,您马上会变成石头,永远不能复活了!”)

    2、 哪些地方需要改写?(海力布什么珍宝也没拿,他对龙王说:“如果您真想给我点儿东西作纪念,请把您嘴里含着的那颗宝石送给我吧。”)要怎么改?(海力布什么也没拿,只是要了龙王嘴里的宝石。)

    3、剩下的内容要用什么方式缩写?(概括)

    4、结合上面删减和改写的内容,概括这两个自然段。

    (海力布来到龙宫,龙王想送他珍宝表示感谢,海力布什么也没拿,只是要了龙王嘴里的宝石,龙王稍加思索后就给他了。临走时,小白蛇再三叮嘱海力布不要忘记刚才它说过的话,海力布谢过小白蛇便回家了。)

    5、除了把主要内容概括出来之外,还要注意两点:1.不能改变故事的原意;2.改写之后的语言必须通顺。

    6、学生交流并按方法练习概括其他自然段。

    缩写后与原文比较一下,看看故事是否完整,情节是否连贯,语句是否通顺。

    缩写故事的注意事项:

    第一,要体现原文的风格和面貌。也就是说,缩写不允许改变原文的中心思想,不能改变原文的体裁,甚至连人称也不能变。要保持原文的主要事件,保持原文人物的基本特点。

    第二,要按缩写的要求将原文的篇幅缩短或者去掉部分描写语句,或者把有些次要事件加以概括,或者删去无关紧要的介绍。

    第三,要衔接自然,使文章成为一个整体。

    缩写范文

    从前,有一个猎人,名叫海力布。他非常乐于助人,也很热爱劳动,乡亲们都很喜欢他。

    有一天,海力布在森林里打猎的时候,在灰鹤的爪下救下了一 条小白蛇, 小白蛇告诉海力布, 她是龙王的女儿,龙王为了感谢海力布的救女之恩,决定要用宝物来谢他,小白蛇让海力布问龙王要一块宝石,因为只要将宝石含在嘴里,就能听懂所有动物的话。海力布到了龙王家,就按照小白蛇说的做了,龙王也只好答应把宝石送给他。

    就这样过了几年,海力布靠着宝石的能力打了不少猎物。一次,海力布去打猎的时候,听见几只飞鸟说这里要发生灾难了,他想把事情告诉大家,但是想起小白蛇告诉过他,宝石的秘密一旦告诉别人,他就要变成石头。但海力布为了救大家,便将事情都说了出来,乡亲们得知真相后都搬家了,海力布却变成了一块石头。

    后来,人们找到了海力布被石化的身体,将他放在山顶上,让世世代代的子孙纪念着这个英雄——海力布。

    从前有一位高贵的公主,她美丽又善良,很讨人喜欢。突然有一天她的妈妈去世了,于是爸爸又取了一位妻子,她有两个女儿。妻子和两个女儿整天看不惯公主,让她躺在灰堆里,所以大家都叫她“灰姑娘”

    有一天国王命令全国所有的女子参加王子的晚会,两个姐姐都去了,只剩下灰姑娘在家,这时神仙教母出现了,神仙教母给她换上好看的衣服和鞋子,并告诉她十二点之前到家。灰姑娘急促的上了马车去参加舞会。灰姑娘跟王子跳舞时,发现已经十二点了,就急忙头也不回的跑了,在楼梯上掉了一只水晶鞋,也没顾上捡。王子拿着水晶鞋找到了灰姑娘。最后王子和灰姑娘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习作三:缩写故事

    范文一:缩写《文成公主进藏》

    唐朝时,吐蕃有个首领叫松赞干布,他听说唐朝皇帝的女儿文成公主既漂亮又聪明,便派人去求婚。

    皇帝想考验使臣的智慧。于是,他出题让使臣认马和辨认文成公主。使臣通过了测试,皇帝便答应了求婚。

    文成公主出发去吐蕃时,带上了许多种子和各种耕种技术,还有许多能工巧匠。

    在路上,文成公主遇到了一条河,大家过不去。公主便用一段树干横在上面,搭了一座桥。老百姓把这座桥叫作“内地桥”。走了不远,公主又遇到了沼泽地,她便把羊毛撒在地上,然后就走过去了。

    到了达尤龙真的时候,乌鸦跑来说坏话,它告诉公主松赞干布死了。公主听说后,非常难过,便在达尤龙真住了下来,写血书来纪念松赞干布。公主没有心思梳妆,右边的头发散了也不理会,因此,这里南北岸的树木长得不一样。

    过了段日子,文成公主还是决定去看松赞干布。这时神鸟天鹅告诉她,松赞干布并没有去世,公主十分感激神鸟。在去拉萨的途中,乃巴山把路挡住了,公主就把乃巴山背到了旁边,现在山下还有公主的脚印。

    最后,公主和随从翻山越岭,终于到了西藏,与松赞干布结成了夫妻。?

    从此,西藏与内地的往来更密切了,老百姓也过上了幸福的日子。

    名师点评:小作者略写了使臣是如何通过皇帝的考验,重点写了文成公主进藏的过程。详略得当,故事完整,语句通顺,保留了原文的主要内容。小作者很好的运用“留、删、缩、合、改”的缩写“五字法”,缩写比较成功。

    范文二:缩写《孟姜女哭长城》

    秦朝时,有一个非常美丽的女子叫孟姜女。有一天,孟姜女在自家后花园救了一个叫范喜良的书生。范喜良自幼读书,满腹经纶,为人忠厚老实。孟姜女的父母觉得这个书生人很不错,就决定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

    孟姜女的父母择了一个良辰吉日就让他们俩拜堂成亲了。可谁知他们俩成亲还不到三天,家中突然闯进来一伙官兵,不由分说硬生生地把范喜良抓到长城做工去了。孟姜女悲愤交加,日夜思念丈夫。没过多久,孟姜女决定去长城找她的丈夫。

    历经了无数的艰辛,孟姜女终于到了长城。她向工人们打听丈夫的下落,可是,却被告知丈夫早就已经累死了,尸体都被埋在长城里筑墙了。孟姜女听完只觉得天都塌了,瞬间大哭,哭了整整三天三夜,连天地都被感动了。天越来越阴沉,风刮得越来越猛烈,只听“哗啦”一声,一段长城被哭倒了,露出来的正是范喜良的尸体。孟姜女抱着丈夫的尸体哭得死去活来,

    最后于绝望之中投海而死。

    从此,山海关被后人认为是“孟姜女哭长城”的地方。人们在那里盖了一座孟姜女庙,南来北往的人们常来这里拜祭孟姜女。

    名师点评:习作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缩写时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交代得清楚明了。小作者用概括法,将细致描写的部分压缩成粗略的概述,将详尽叙述的情节进行了简写,将详细的对话或删除或改为简略的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