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林黛玉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04-28 06:36:44
  • 《我眼中的林黛玉作文650字》
  • “黛玉只应天上有,人间处处是宝钗。”

    林黛玉为金陵十二钗之首,下来便是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等。

    林黛玉的外貌很有特点: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娴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但在众人眼里的林黛玉是这样的: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孔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在一般人看来,林黛玉是一个知礼、病弱、漂亮的女孩子。

    在黛玉葬花一事中,可以看出林黛玉爱惜花儿,觉得花落后埋在土里最干净,更能说明她对美有独特的见解。

    林黛玉还有着博览群书、学识渊博、才学横溢、具有浓郁的诗人气质,容易感到寂寞,害怕孤独;她从不轻言放弃,但有时过于顽固。感情很是丰富。心灵纯真,不善于掩饰自己的言行,说话尖酸刻薄不饶人的性格。

    寄人篱下的命运,在黛玉的内心深处结成了解不开的隐痛。她不安于这种命运,却又无法摆脱。这样的矛盾经常扭曲着她的的感情和心灵,使她的心境常常得不到平静,而且极易感受外界的刺激。

    她心直口快,不会守拙随时,对周围的庸俗和虚伪常用比刀子还厉害的语言予以投刺,被人认为“刻薄”,“挑人的不好 ”。而在黛玉的刻薄中,“使小性 ”的性格背后隐藏的正是她那颗十分强烈的自尊心。执着的维护自己的自尊心,正是她一切性格的根源。

    而林黛玉临终前最后的一句话成了个迷:“宝玉,宝玉,你好……”谁也不知林黛玉想说的是什么。我曾猜过,应该是“宝玉,宝玉,你好傻。”对此,你怎么看 ?

  • 《突遇林黛玉作文600字》
  • 吃过午饭后,我坐在书桌前津津有味地看着《红楼梦》这本书。书中的林黛玉我真是太喜欢了。她不仅长得好看,还很有才华,我很喜欢她的敏感心细,就连她的多愁善感,都会让我心生爱慕。

    不知过了多久,迷迷糊糊中,一个身材纤细穿着淡蓝色花边裙,娇袭一身之病的姑娘站在我的面前,头上还带着精美的发簪,弯弯的柳叶眉下面有一双极美的丹凤眼。“哇!这不是林黛玉吗?”我惊呼起来,只见她对我笑了笑说:“小姑娘,你能带我看一看你的生活环境吗?”我二话不说地点了点头,兴高采烈地便拉着她来到我的卧室,我拿出心爱的水晶球和八音盒,一件一件把我最喜欢的东西给她看。最后她的目光落到了我自己编的一个小花篮上。我便说:“要是你喜欢,我教你吧!”她也很兴奋的同意了,我才教了她一遍,她居然就学会了,不愧是心灵手巧的林黛玉。

    后来,她和我讲起了她的住事,纵使大观园里人来人往好热闹,可是这里没有她可以依靠的亲人,没有可以倾诉的知己,只有风流多情的宝玉让她芳心暗许,却又总让她患得患失,自己又体弱多病。说着说着又掉下了眼泪,害得我也跟着流下了眼泪,我哭着告诉她:“林姐姐,你知道吗?我们现在医疗条件很发达,我带你去医院,把你的病治好,带你去感受我们当地的名俗文化”。我们游走在大家小巷,畅聊着大观园的点点滴滴。借着她的描述我仿佛看见了率性多情的贾宝玉,两面三刀的王熙凤,嫉恶如仇的晴雯……

    突然,我笑着睁开了眼,才发现我刚才趴在书桌上睡着了。

  • 《黛玉住院》
  • 中秋之夜,林黛玉与史湘云等人在湖边联诗赏月,兴致勃勃,直到天明。返回潇湘馆后,黛玉只觉头晕目眩,鼻塞咽痛,昏沉沉,便歪在床上睡着了。紫鹃上前摸摸黛玉的额头,觉得有些烫手,立刻禀报贾母,要车将黛玉送往城内的载仁医院。

    进得医院,紫鹃赶忙将黛玉扶往急诊室。医生经过一番望闻问切后,边提笔写病历边问道:“姓名?年龄?”紫鹃代答:“林黛玉。贾府的林姑娘。”医生一听“林黛玉”三字,顿时停下笔来,眼珠转了几圈,热情地问:“姑娘来此看病,该是用公费吧?不待黛玉开口,紫鹃便抢着答道:“自然是公费,老太太把咱们姑娘疼在心尖儿上,没的还让她掏自己的月钱不成?”医生笑道:“我说也是呢。普天之下,谁不知林姑娘是贾府老太太的心肝宝贝!”于是他提笔写下:“住高级病房,全面检查,押金万元。”黛玉犹豫道:“这病没什么要紧,我不过是受 了风寒罢了,用得着住院吗?”紫鹃劝道:“姑娘的身子骨本来就弱,这回住院正好可以检查一番,好好调理,岂不是好事?还是先住院再说吧。”黛玉听了觉得有些道理,便答应了。紫鹃当下办了住院手续,让黛玉住进了窗明几净的高级病房。

    接下来几天,紫鹃便陪着黛玉连做了十几项检查,有心电图、脑电图、彩超等,全身上下几乎都检查了,唯独抽血检查,黛玉怕疼,所以怎么都不肯做。主治医生还给黛玉开了许多名贵的中药、西药。治疗十多天后,黛玉想要出院,离开之前,医生又介绍了一种磁疗床,说是能治百病,还能美容养颜。一听这话,黛玉又乖乖地住了下来,这一住,又是半月。

    且说贾母见黛玉住院一月不归,甚是惦念,便想派人去探望。宝玉恰好出远门回来,听到消息立即前去医院探望。他驱车来到医院,接过医药单,一过目。看到“抽血”一项,忙问黛玉:“妹妹做这项检查,可受得住?”黛玉一看,心中好生奇怪:“这项检查,我没敢做,怎的就将费用算了进来?”再仔细一看,还有“八宝营养液”“中华鳖精”等十多种药,都是从未用过的,但都被列入账单中了。紫鹃慌了,将所有医药费相加总共三十万元。宝玉苦笑道:“这几年我走南闯北,宰人的事见得多了。像妹妹这样的感冒,吃上两粒感冒药也就好了,哪用得着如此折腾?妹妹无疑是受骗了。待我去同他们理论一番。”

    虽经宝玉一番理论,去掉了不少费用,但粗略地一算,医药费还是有十五六万之多。宝玉气呼呼道:“竟有这种事儿!妹妹,咱们走!”说完,他便想拉着林妹妹的手离开,又见桌上有一支笔、一张纸,便上前挥笔留诗一首。

    当晚,医生查房,不见黛玉、紫鹃,却见桌上有诗一首。诗曰:“林妹妹误入载仁院,要钱请到大观园。大观园有个王熙凤,敢跟你们蹦三蹦!”一时间医生们怒气冲冲,纷纷提出要状告贾府。究竟载仁医院和贾府有没有对簿公堂,如果对簿公堂,那么谁输谁赢呢?欲知详情,且待下回分解。

  • 《品红楼》
  • 品红楼,不可不品林黛玉。在小时候的我看来,林黛玉的敏感性格,最是小家子气,登不上大雅之堂,在那时的我看来,林黛玉就像小家碧玉一样,而薛宝钗才是那登得上大雅之堂的大家闺秀,那时的我,太天真,对红楼梦的解读,只是在最表面,直到我报了品红楼的选修课后,听老师一解读,才体会到黛玉的真实,她的身上的那种人性的纯真,一生都没有被世俗所污染,寄人篱下的命运,在黛玉的内心深处接成了解不开的隐痛,致使她十分敏感,显赫的北静王在她眼里是个臭男人。她蔑视权贵,从不讨好封建家长。她感打趣凤姐,对贾母也不讨好,这从湘云的话中可以看出:“她再不放一点,专挑人的不好,你自己便比世人好,也犯不着见一个打趣一个。” 她心直口快,不会守拙随时,对周围的庸俗和虚伪常用比刀子还厉害的语言予以投刺,被人认为“刻薄”,“专挑人的不好”,的确,有时候的她“尖酸刻薄”,但是她从不做违心的事,她爱就是爱,不爱就是不爱,口之所述即为心之所想,她,活得真实。

    依心而行,不做违心的事。这句话,就是黛玉一生的写照。

    我对红楼的解读一直绕不开秦可卿这个人物,这点与刘心武先生不谋而合,秦可卿这个人物,就是一个迷,一个研究红学的人都普遍认同的话题是秦可卿可她的公公有染,作者在《石头记》手稿中,原确有“秦可卿自缢天香楼”一节,然于此后,又突然将其删改,改成了“秦可卿封死龙禁卫”书中,没有一处直接写到秦可卿与家公的“那事”,只不过有几处隐约暗示罢了:如焦大喝醉酒的时候,骂出了宁国府的人“扒灰的扒灰,养小叔的养小叔”;而在秦可卿的判词中,则写到了“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 秦可卿死的时候,哭得最惨的人,并不是她的丈夫,而是她的家公。她的家公简直哭成了泪人,甚至说“恨不能替她去死”! 秦可卿《红楼梦》人物,金陵十二钗之一,贾蓉之妻。她是营缮司郎中秦邦业从养生堂抱养的女儿,长得袅娜纤巧,性格风流,行事又温柔和平,深得贾母等人的欢心,贾母夸她是最顺心的孙媳妇,而且在家世显赫的贾府怎么会接受这桩门不当户不对的婚姻,怎么会不嫌弃一个小小营缮司抱来的“野种”,反而赞不绝口,还有就是她那场豪华的葬礼,还有她托梦给王熙凤的话,怎么会是一个营缮司家庭的孩子说得出的份量?一切的一切都暗示着秦可卿身份的不平凡。刘心武先生认为,说贾府与秦业的关系,有用到红楼梦中非常常用的一种手法—谐音,古时侯“业”与“孽”同音,“秦业”即是“情孽”的谐音,暗示着一段孽情,公公贾珍与她关系暧昧,致使其年轻早夭。秦可卿这一形象在今本红楼梦中是个不完整的形象,由于某种原因,删去了“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一节四五页的内容。 刘心武认为,秦可卿出身并不寒微,是个公主级的人物。我非常赞同秦可卿身份不平凡这个观点,同时对秦可卿这个人物解读,也使我明白了许多人生哲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当一个人的行为,处事方式是你所不欣赏的,可是你却不能发表任何意见,更不能对其进行讽刺,因为我们要做尊重他人的、有教养的人,心中什么都明白,但什么都不能说,这在小时候的我看来,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但在品读红楼的过程中,我却看透了这件事,我联想到了红楼梦中的两个人物,他们与王熙凤一样,都是贾府这个显赫家族所需要的识大体的、会察言观色的媳妇,他们都非常聪明,也都是能干的女子,此时若拿敏感的黛玉来相提并论,不免会显得有些小家子气,但她们对待相似的事物,不同的处事方式,决定了他们不同的人生。当可卿遇到她们所不欣赏的人或事时,她选择保持沉默,憋在心里,在秦可卿病逝前夕,她的弟弟秦钟告诉她自己在学堂被欺负的事时,她的婆婆尤氏就曾说过,她这个媳妇,平时一件小事,就会想上个两三天,秦钟的行为无疑是给多疑的秦可卿火上浇油最后秦可卿病逝了。她的一生,在我看来,说好听的,是忍让,说难听点,就是憋屈。而对待相似的事时,宝钗却缺选择把这件事看开,原谅别人,在我看来,这便是大方。我认为黛玉和可卿的死都是她们内心长期积蓄下来的事的必然结果,所以,当一个人的行为、处事方式是你所不欣赏的时,不去评价他人,这并不是一件痛苦的事,选择原谅他人,也是对自己内心的解脱,我们为什么要用别人的错来折磨自己呢?真正体会到这点,便也会觉得,这也是一种幸福。

    小时候的我,最爱的还是薛宝钗,我甚至想做一个像宝钗一样的人。黛玉的一生,活得太高洁,她仿佛不适合在这个充满功名的世界,她是干净的,而宝钗的一生,太高贵,身为皇商后代,又是贾府的宝二奶奶,既富又贵。直到现在,我依然非常欣赏宝钗的处事方式,从不议论别人的是非,一问摇头三不知,真正做到心如止水,长辈们都对她赞不绝口,谁不希望自己做到像宝钗一样讨人喜欢呢?宝钗在当时她是大家闺秀,在现在这个时代,她就是上流社会的名媛。宝钗最重要的特点是行为循规蹈矩,性格外热内冷,曹公对薛宝钗的判词是“山中高士晶莹雪”和“金簪雪里埋”,雪代表冷,这句话第一次为薛宝钗的性格埋下伏笔。周瑞家的和薛宝钗闲聊,薛宝钗告诉她自己常年服用“冷香丸”。药方奇特,所奇之处,连颇见多识广的周瑞家的都被吓了一跳,连说“等十年都未必这样呢。”那意思就是,这个药方可不简单。那薛宝钗得的是什么病呢?她自己说是“娘胎里带来的一股热毒”。热毒须用冷药来治。看看,薛宝钗的冷是骨子里散发出来的冷,是从里到外的冷。而林黛玉的冷,只是看上去很冷,是一种伪装出来的冷。她看起来很冷,可心比谁都热。当然,我不太欣赏宝钗有时候的心计,“宝钗扑蝶”时听到小红她们在谈论贾芸,宝钗听到心中吃惊,因想到:“今儿我听了他的短儿,一时人急造反,狗急跳墙,不但生事,而且我没趣。”由于她已经到了亭外,躲不了了。所以使了个“金蝉脱壳”的法子,故意喊“颦儿,我看你往那里藏”,还问红玉坠儿:“你们把林姑娘藏那里了?”可以说,宝钗的“金蝉脱壳” 的法子使用的非常成功,一点也没有引起怀疑,当然,不可否认,在社会中,有太多的生不由己,她的初衷,也只是保护自己。

    一百个读者,对红楼有一百种认识,以上仅是我的一点看法,对于红楼的每一个人物,我的观点都是肯定,每个人都有自己各自的好,红楼这本书,教会了我,如何去分析人物,看到别人的好,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的三观,教会了我社交,也使我虽然是一个理科生,却又是一个文艺小清新、汉服爱好者,品红楼,品人生。

  • 《林黛玉的性格特点》
  • 在《红楼梦》中,林黛玉可能是个神仙,可望不可及,似乎也是一种姻缘,不想命运如此多作弄,其特点可概括为“凄美”二字。“凄”则主要表现在林黛玉的“身世凄凉、纤弱多病”,“美”则表现在“外在、内涵、艺术”这几个方面。两者相加就构成了林黛玉“凄美”的悲剧形象。

    外在之凄美

    初见黛玉,作者并未直接着墨来描绘她的美,而是巧借凤姐的嘴及宝玉的眼来突出林黛玉的绝世美丽。心直口快的凤姐一见黛玉即惊叹:“天下竟有这样标致的人儿!我今日才算看见了!”而在宝玉的眼中:“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好一个“袅袅婷婷的女儿”、“神仙似的妹妹”!笔至此处,一个活生生的“绝美”黛玉已跃然纸上,这便是林黛玉的“外在之凄美”。

    内在之凄美

    林黛玉是敏感而善良的,她寄人篱下的处境让她总是小心翼翼的为人处事,“生怕被人看轻了去”的心态;另一方面,一个兰心慧质的女孩儿的小心眼儿更可以为她增添些“灵慧与可爱”之处,从而使林黛玉这个角色的塑造变得更加生动、有血有肉、感人至深。这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在较大部分的一些的文学作品中,作者们往往对正面的角色作太多的褒扬而使主人公几达神化的程度,这就导致人物的塑造脱离了现实生活变得空泛无趣、了无动人之情了。

    在黛玉的善良方面,我们又可以从她与宝钗相处的文字里边看得出来,尽管两人在平日里为情所累而有些磨擦,而至后来待宝钗“竟更比他人好十倍”,还把宝钗让她“每日吃上等燕窝一两以滋阴补气”当作是宝钗对她的体贴。再者我们还可以从她教香菱作诗“诲人不倦”以及她的葬花之举等事可以看出她内心的善良。事实证明,越到后来“大得下人之心”的不是常“施下人以小恩”的宝钗,而“以诚相待,啥也不瞒人”的黛玉,其出自本性的善良与坦诚也由此可见一斑。

    本是天外飞仙,何故凄凉如是?曹翁笔墨之神,亦在于此,一方面让黛玉“美丽”到极至,一方面又让她“凄凉”而至身死!于是乎,一个跨越无数时空的、恒久的悲剧性人物--“凄美的林黛玉”至此“雕塑”而成,“活生生”站在你的面前,让人为她尽情的感痛伤心,耿耿而不能忘怀。

  • 《逃不出的宿命: 红楼金陵十二钗的泣泪诗》
  • 1、林黛玉

    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娇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2、薛宝钗

    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任是无情也动人。

    3、元春

    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眼睁睁,把万事全抛。荡悠悠,芳魂销耗。望家乡,路远山高。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啊,须要退步抽身早!

    4、迎春

    中山狼,无情兽。全不念当日根由。一味的,骄奢淫荡贪欢媾。觑着那,侯门艳质同蒲柳;作践的,公府千金似下流。叹芳魂艳魄,一载荡悠悠。

    5、探春

    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

    6、惜春

    将那三春看破,桃红柳绿待如何?把这韶华打灭,觅那清淡天和。说什么天上夭桃盛,云中杏蕊多?到头来,谁见把秋捱过?则看那,白杨村里人呜咽,青枫林下鬼吟哦。更兼着,连天衰遮坟墓,这的是,昨贫今富人劳碌,春荣秋谢花折磨。似这般,生关死劫谁能躲?闻说道,西方宝唤婆娑,上结着长生果。

    7、王熙凤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

    8、史湘云

    襁褓中,父母叹双亡。纵居那绮罗丛,谁知娇养?幸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好一似,霁月光风耀玉堂。厮配得才貌仙郎,博得个地久天长。准折得幼年时坎坷形状。终久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这是尘寰中消长数应当,何必枉悲伤?

    9、秦可卿

    画梁春尽落香尘。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宿孽总因情!

    10、李纨

    镜里恩情,更那堪梦里功名!那美韶华去之何讯!再休提绣帐鸳衾。只这戴珠冠,披凤袄,也抵不了无常性命。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骘积儿孙。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胸悬金印,威赫赫,爵禄高登,——昏惨惨,黄泉路近!问古来将相可还存?也只是虚名儿后人钦敬。

    11、妙玉

    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天生成孤僻人皆罕。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却不知好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孤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

    12、巧姐

    留余庆,留余庆,忽遇恩人;幸娘亲,幸娘亲,积得阴功。劝人生,济困扶穷。休似俺那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正是乘除加减,上有苍穹。

  • 《红楼梦读后感2000字》
  •     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袭人等是《红楼梦》主线人物,宝、黛二人的悲剧贯穿始终。薛宝钗虽不是此情悲剧的当事人,但也有着相当高的地位。

        对于《红楼梦》的结局,我有甚多不满,可有人对我说,“既然你不满,林黛玉最终抱憾而亡,贾宝玉出家为僧,那你觉得,什么样的结局是完美的。”的确,我对甚为不满颦儿之死,颦儿素日也是叛逆角色,终日只想一展才华,违反了古时“女儿无才便是德”之说。颦儿在文中的才华是不容置疑的,我实是钦佩,也为她那种叛逆而佩服。可她为何不能叛逆至底?贾母素日疼她,更疼宝玉,他俩二人想要结为连理枝,贾母也未必反对,她竟不去争取,偏自寻苦恼,气死了。可细细思量,她素日多疑,即使嫁于宝玉,也难免会被气死。她又不似凤姐会借酒撒泼,怎生向贾母开得了这口?她的力量是如此微薄,在贾府她毕竟不像宝钗那样得人心。宝玉,最后看破红尘,做了和尚。难道做和尚真是最好的结局吗?若是如此,世人都改为僧。我的想法太极端了。“你死了,我去做和尚。”预示着这一切,好似一切皆前定,无法改变。我不满的是宝、黛二人最终仍是无法逃出命运的束缚。那人又对我说,“宝玉,做和尚已不是为黛玉而做。宝玉不做和尚,还能做什么?去追求功名利禄吗?”是啊,细度之,对于宝玉而言,这不失为最好的结局。他已淡薄名利,对他而言此皆身外物。追逐名利,让历史重演,看着自己的后代再来上演这“红楼梦”吗?他看似没有摆脱命运的束缚,但命运业已不能束缚住他了,他既不是为颦儿去做和尚,那就是为自己,他也不像世人为了“得道成仙”,而是了无牵挂,看尽红尘。只可惜宝钗为人圆滑,讨人喜欢,她最终最终独守空房,也不免令人觉得有些惋惜。

        宝钗也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她以林黛玉之名嫁入贾家,也深知宝、黛二人心意相通,却无力抵抗。薛母再疼她,也无能为力,贾母如此有诚意,自己又怎生婉言拒绝?何况,薛蟠之事,贾家也尽了不少力,宝钗也不想为难母亲。嫁于宝玉后,虽说黛玉已死,宝玉待她也不薄,可宝玉仍是对黛玉念念不忘。最后,她已怀身孕,宝玉仍是舍她而去,出家为僧,留她独守空房。说来,得人心又如何?最终也未得幸福

        我始终觉得宝钗是全剧中真正的强者,她从不再人前为难他人,不与人正面起冲突。她的才华绝不在颦儿之下。我很是最佩服她,她说话从不造次,不该说的话绝不多说,即使是顽话,也是极为小心,甚至是无懈可击。她的才智也是罕有的,她不似凤姐无话不说,说话好似毫不讳忌,泼辣来形容也不足为过,心狠手辣,但她的才智绝差不了凤姐许多。

        就拿此二事做分析。她时而劝戒宝玉,宝玉无悔改之意,她也不勉强,一她是姨娘家的,不便多说;二袭人如此劝慰,仍不见起效,多说也无效。就此打住,多说无意。再拿她与宝玉结婚之时,伺机将颦儿的死讯告诉他,也显示了她的才智。这些都是有目共睹的。

        在来说说我自己的见解,我自认为对宝钗的为人,性格,想法都不够了解。我只是以一个常人的角度来思考。

        宝钗处理世事甚是圆滑,几乎是人见人爱,可难免会有点虚伪感。她对何人都是如此,也不轻易像他人倾吐心声,她就好似将自己藏起一般,在我看来没有人自愿,将自己埋藏,她也许是为了建立地位,或是想得人心才这么做的。在母亲面前,她是贴心,在外人面前,她是懂事,薛姨妈脸上也有光。也许她是招人喜欢,可同时她将真正的薛宝钗埋葬。在整部书中,表面上她也许是最完美的,可我总觉得她出卖了自己的心,自己的灵魂,那还有什么完美可言?也许是家境关系是她不得不如此,家有薛蟠这酒囊饭袋,虽有薛蝌,可毕竟不是亲哥哥。她可能想忍得一时,时机成熟后,便可寻回自己,可到时到何处寻回自己?虽然她是强者,我个人认为将自己埋藏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这不是一个弱者做的来的,可最后她却不是真正的赢家。

        美梦终究一场空。韶华散尽,容颜衰。独坐烛前痴痴叹,才觉泪痕爬满容。过往如云不可及,镜中双鬓已成霜。膝下遗腹已成人,房空冷清如往昔。闲来无事仰望月,无语能诉,唯有泪空流!

        常听人讨论,宝钗凄惨还是黛玉凄惨?可纵观全文,细细评之,你便会觉得这个问题已不重要了。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黛林中挂,金簪里埋。

        这些只是我个人的愚见,也许冰山一角都未触及,还搞错了方向,扭曲了曹雪芹的原本用意。

  • 《薛宝钗的悲剧》
  •     薛宝钗的性格,恰恰和林黛玉相反,她也同样爱着贾宝玉,但却很少有真实感情的流露。她把爱情的希望寄托在父母之命的金玉良缘中。她“藏愚守拙”,“随分从时”,象王熙凤所说的:“拿定了主意不甘己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依靠着这种“会做人”的周旋,在荣国府那样复杂的环境里,和周围的上下老幼,无不相处得八面玲珑,尽得人心,使“金玉良缘”成了“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水到渠成的必然结果。但是,象这样一个封建主义的忠实信徒,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努力奉守着封建礼教、封建秩序的规范,以“女子无才便是德”自居,她的“温柔敦厚”,“庄重典雅”,她的“怒于中而不形于外”、“心如城府之严”,虽然可以攫取荣府中宝二奶奶的地位,却怎么能得到那叛子之心呢!“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殊寂寞林。”

        在曹雪芹前八十回的《红楼梦》里,我们虽然没有看到这冲突的结局,而贾宝玉对她的“立身扬名”、“仕途经济”的规劝,已经表示了十分憎恶的态度。所以最后和贾宝玉成为夫妇的薛宝钗,不可能得到爱情的幸福。封建势力无情地摧毁了宝黛的爱情,但也没有给它的忠实信徒带来更好的命运。贾宝玉终于为了黛玉的毁灭,为了生活理想的破灭,不妥协地出走了。这位封建礼教王国中的“冷”美人—薛宝钗,得到了什么呢?封建主义的叛逆者和封建主义的奉守者同归于尽!这是大观园中的悲剧的高峰。“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在被封建礼教毁灭的无数少女的婚姻和爱情的悲剧中,簇拥出了宝黛钗的爱情悲剧的复杂冲突,曹雪芹唱出了要求个性解放、婚姻自由的叛逆之歌,使他对封建礼教的愤怒谴责,对封建贵族腐烂生活的无情揭露,更加深沉、更加有力了!

        然而,《红楼梦》毕竟描写的是大观园中的悲剧,它虽然受到了新的思想的冲击,但它又毕竟是在花团锦绣的绮罗风光中培植起来的。那些脆弱的爱情的萌芽,是对封建礼教的叛逆,却并没有离开贵族生活的环境。当大观园风和日暖的时侯,它们滋生出来,而变天的乌云一出现,那柔情似水的幻梦,就不堪一击啦!封建贵族的主子们,一个“抄检大现园”的行动,就使得这女儿国的满园春色“花开易见落难寻”了!即使那一对叛逆者—宝玉黛玉—的爱情,虽然有动人的内容,表现了要求个性解放的强烈愿望,但它也依然是在侯门绣户中产生的,带着先天的脆弱。优裕的贵族生活,使他们无力摆脱寄生的依赖性,剥削阶级的“富贵闲人”的惰性,也给他们的叛逆性的爱情,注人了过分缠绵、纤细的娇花弱柳的气质。这一切,虽然是时代的阶级的局限性,但由于它是那样浓重地渗透在艺术形象的感情世界里,对今天的读者,就不能不散播着消极的影响,这是我们必须加以批判认识的。

  • 《叛逆的黛玉》
  •    至于林黛玉,那更是一个比之贾宝玉经受着更加沉重压抑的悲剧性格。封建礼教的千斤磐石压死了她的生命,桎梏着她的心灵,但是,她是在痛苦的抗争中终结了她的生命的。虽然是“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箱剑严相逼”,却毁灭不了她的“孤标傲世”的精神,她的如花的生命被践踏了,而她的“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的形象,却仍然以傲岸不驯的精神,活在人们的心目里。

       这样一个充满悲剧感情而却倔强不屈的叛逆的形象,也不是当时普遍的存在—至少在大观园贵族少女的行列里,她是一个十分特殊的存在—分明是经过作家理想熔铸的典型形象。十九世纪的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杜勃罗留波夫,曾经把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名著《大雷雨》里的卡杰林娜的形象称为“黑暗王国里的一线光明”,我想至少在这种意义上,贾宝玉、林黛玉的叛逆形象,也是当之无愧的。

        所以整个说来,《红楼梦》虽然是一部现实主义作品,却又不能不承认,在宝、黛的形象创造上,作者也注入了一定漫精神的内容。而且在这两个人物的形象和环境的创造里,那种浓郁的诗情基调,强烈的色彩烘托,也分明是显示了积极浪漫主义艺术手法的某些特点。何其芳同志在他的《论<红楼梦>》里有过这样一段话:“……《红楼梦》这部巨著为这个古老的社会作了一次最深刻的描写,就象在历史的新时代将要到来之前,给旧时代作了一个总的判决一样。它好象对读者说。这些古老的制度和风习是如此根深蒂固而又如此不合理,让它们快些灭亡吧!虽然在这沉沉地睡着的黑夜里,我无法知道将要到来的是怎样一个黎明,我也无法知道人的幸福的自由的生活怎样才可以获得,但我已经诅咒了那些黑暗的事物,歌颂了我的梦想。”我以为这样来评价《红楼梦》的思想和艺术成就,是比较公正的。

  • 《熟知能详》
  •     作者选择与文学人物对话。
        林黛玉是(红楼梦)中的典型人物,作者对作品和作品中的这位人物非常熟悉,人物身世、命运、愿望、性格及作品中的用诗等,作者熟知能详,甚至可以背诵,让你不得不钦佩他丰富的文学积淀。
        正因为林黛玉这个人物已经活化在心里,所以才能明了人物的思想情感,才能做出准确的心理拟测。
        作者良好的文学修养还体现在遣词造句上。如“早秋的夜风宛若奇异的精灵,携着斑驳的云在天空中若隐若现,凄清的月光洒给万物一片银辉与几分凉意”这样的语言情景交融,温婉隽永,和林黛玉的幽怨性格较为吻合。
        期盼自由—这不仅是林黛玉的渴求,也同样可以看作是作者的内心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