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长安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04-28 02:57:27
  • 《长安行》
  • 这周我被知识狠狠胖揍了一顿,你知道怎么挨揍的吗?下面请听我娓娓道来。

    第一站,我们来到了著名的小雁塔,据说在地震中,倔强坚强的小雁塔三开三合,现今依然安然无恙,真是个奇迹。下午,气势恢宏的西安博物馆让我被文化知识牢牢包裹,精妙绝伦的唐三彩令人叹为观止;唐明皇李隆基的《石台孝经》教育我们“百善孝为先”;激昂的秦腔演绎让我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我满怀期待地穿上汉服,走进大唐不夜城,体验了长安城的繁华!

    第二站,我们移师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听导游说兵马俑出土的时候都是彩色的,这栩栩如生的兵马俑让我们不得不钦佩古人的智慧!下午,我们观看了《西安千古情》表演,它以视觉的冲击、听觉的震撼、扣人心弦的语言和引人入胜的情节,向我们展示了《半坡之光》、《周韵秦风》、《汉使张骞》和《大唐盛世》四场演出,生动形象地讲述了西安千年以来周、秦、汉、唐的重要历史事件,让我对西安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第三站,我们去了黄帝陵。真正感受到中华五千年文化源远流长,炎黄子孙文采风流今尚存的同时,切身体会了“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的意境。接着,咱们来到黄河壶口瀑布,奔腾的黄河,犹如千军万马向我们袭来。看着那壮观的景象,我不禁想吟诗一首“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差点忘了,我们在此还看到了美丽的彩虹哦!在即将离开之际,我真有些恋恋不舍呢!

    第四站,大唐西市博物馆里的文物应有尽有,看得我眼花缭乱。袁家村是我最爱的地方,我们在这里胡吃海喝,好不惬意!那一碗羊肉泡馍的美妙味道现在还在我嘴边回味着,久久不能消散。

    转眼就到了最后一站,伴随着“可能西安城墙上 有人誓言不分”的美妙旋律,我们站在西安的城墙俯瞰,车辆就像玩具车一样精致玲珑。来到西安我们一定要记得这样一串数字“1374”,它代表着西安城墙有13.74公里,西安经历了13个王朝,有74个皇帝。从城墙下来之后,我们两腿就像灌满了铅,整个人都要累散架了。

    一座长安城,半部中国史。这次的旅游让我了解了许多的历史,品尝了西安的美味,也结识了很多朋友,真是收获满满。大家也快来西安看一看吧!

  • 《长安三万里观后感》
  • 《长安三万里》是一部由追光动画制作的历史动画电影,于2023年7月8日在中国内地上映。这部影片以盛唐为背景,讲述了安史之乱后,整个长安因战争而陷入混乱,身处局势之中的高适回忆起自己与李白的过往的故事。影片不仅仅是一部关于历史的叙述,更是对大唐盛世文化底蕴的充分体现,其制作之精良、内容之丰富,令人印象深刻。

    首先,影片对于大唐盛世的展现是相当出彩的。众所周知,大唐盛世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经济繁荣、文化兴盛,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影片中对于盛唐的描绘,无论是场景设计还是人物装束,都充满了浓郁的文化气息。例如,长安城的繁华、百姓的安居乐业、诗人们的风采,都被精心地还原出来,仿佛观众能够穿越时空,亲身体验那个辉煌的时代。

    其次,影片通过高适与李白的交集,为我们展示了一段充满命运纠葛的人生历程。高适和李白都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两人有着深厚的友谊,但也因为种种原因分道扬镳。影片通过高适的回忆,展现了他们之间那段不为人知的故事,让人们对这两位伟大诗人的生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而李白与高适的友情、矛盾、合作与对抗,也成为了影片中最为动人的部分。

    此外,影片在细节处理上也相当用心。无论是李白与高适在烛光下对饮的画面,还是他们在田间练武的场景,都让人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独特韵味。这些细节的处理,不仅仅是为了还原历史,更是为了让观众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那个时代的人们和他们的情感。

    当然,影片也有其不足之处。例如,对于历史事件的叙述可能过于简略,导致一些情节难以理解。另外,影片的节奏有些慢热,可能会让一些观众感到沉闷。但总体来说,《长安三万里》仍然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电影。

    《长安三万里》不仅仅是一部历史动画电影,更是一部关于文化、关于人生、关于历史的思考之作。它让我们重新审视那个辉煌的时代,思考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联系。在这部影片中,我们不仅能够看到大唐盛世的辉煌,更能够看到人性的复杂与美好。因此,《长安三万里》值得每一个喜欢历史和文化的观众去观看和品味。

  • 《长安三万里》
  • 今天和妈妈一起去看电影,我很激动。我选的电影是长安3万里,这个电影主要是站在高适的角度来看李白的一生。

    李白和高适的相遇是李白错把高适当成了偷他马的贼,这样他们才认识,在后来的聊天中他们志同道合就结伴而行,他们去了很多地方,比如扬州、黄鹤楼、长安等,在分别后,他们在哪里都可以听到对方的诗。李白是一个逍遥自在,爱喝酒爱写诗的一个人,武器是剑,高适是一个沉着冷静,善于冰法说话有一点口吃,在不断的锻炼中后来渐渐的好了,武器是长枪,晚年的时候由于李白投靠了错误的人,被流放,这时的高适已经是赫赫有名的将军,在高适的努力下李白才被解救,李白一生始终不得志,最后写的诗轻舟已过万重山,说明他已经看开了。

  • 《《长安三万里》随感》
  • “只要诗在、书在,长安就会在。”——题记

    今天,我们一家四人看了电影《长安三万里》。这部电影很短,短得连大诗圣杜甫都是配角,王维、王昌龄、贺知章等著名诗人也是“昙花一现”;电影又很长,近三个小时,绘就了一幅美轮美奂的盛世长安画卷,让我在其中看到了霓裳飞舞、诗情画意、饮酒对歌的大唐盛世。

    电影中有李白“孤帆远影碧空尽,未见长江天际流”的朋友情深;有高适“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怀才不遇;有王昌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豪情壮志;这一个个原本只在语文书中出现的人物,让我感动又充满悲伤和无奈。

    高适是电影中,我最喜欢的一个人,不是他的武艺高强,也不是为他的怀才不遇而惋惜,而是喜欢他为了自己的理想一直坚持着。他小时口吃,脑袋又笨,为了识字,让小孩帮他读一遍,然后他在跟着复述几遍,就是这样的高适写出了豪迈豁达的《别董大》,最终成为了著名的边塞诗人;他屡次报国无门,多次投门受阻,就是这样的高适坚守报国初心,在人生的垂暮之年在边关立下赫赫战功。他重情重义,从第一次见到李白后,他就认定李白会是他一辈子的好兄弟,虽然他们性格各异,但是只要李白一封书信,高适都会不远万里去找他,在“永王之乱”后,李白被囚,是高适从中周旋,才让李白得以苟活。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辉煌的唐朝成为历史,新时代的我们,应当努力学习,顺应发展潮流,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作者:罗锦辰

  • 《长安三万里观后感》
  • 这暑假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看了一部电影-----《长安三万里》,影片是围绕高适与李白的友谊展开大唐盛世的故事。

    电影以高适的回忆开始,讲他俩的友谊,兼带王维,王昌龄,孟浩然,丹丘生,岑夫子等。高适和李白的初识缘于一次盗窃,李白差点杀死了高适。后来二人以诗为友,前往了黄鹤楼,黄鹤楼一别之后两人各赴前程。李白声名鹊起,高适却寂寂无名,于是重返故居。后来又经过了各种变迁,李白挥金如土,高适脚踏实地。高适一步步成长为大西川节度使;李白在战乱年代识错了人,沦为了阶下囚。是高适写信给郭子义,让郭子义救下了李白,李白才捡回来了一条小命。

    看完了电影,就几乎看完了李白和高适的人生。李白是一个才华横溢,自信大方的人。高适是一个有阅读障碍不起眼的人。最后那个才华横溢天才般的人物,一世坎坷,大起大落;而不起眼的高适却成为了镇国大将军,跟天赋、出身没有任何的关系,靠的都是后天的努力。李白挥金如土,没几年就几乎成了乞丐,而高适勤勤恳恳,把家里的几亩薄田种上了庄稼,每天锻炼身体,还请来村里的学童为自己念书,解决阅读障碍,要多勤奋有多勤奋。人生的结局,一切其实早有预示。

    看了长安三万里,我有很多的感慨:其实人生最重要的不在于天赋,不在于家境,而在于后天持续的努力,正确的方向,坚持的力量。

  • 《游瘦西湖作文400字》
  • 呼——是风,听!杜牧正在长安城,口中喃喃着“玉人何处教吹箫?”一句话把对友人的调侃写了出来。倘若我是他的友人,我定会说:“我呀,还在游瘦西湖哩。”是的,我正在游瘦西湖。

    走到湖边,一阵阵夹杂着荷花,桃花的气息的微风转入鼻中,久久不散去。

    走啊走啊,也不知道走了多久,我来到了那位“玉人”吹箫的二十四桥。相传,有一夜,二十四位青衣女子在桥上舞着水袖,翩翩起舞,因此得名——二十四桥。

    下了二十四桥,我又登上了五亭桥。五个亭子正是五亭桥得名的原因。亭子上还挂着一个个风铃,风一吹,它们便像孩子一样笑个不停。台阶上每一块砖石都雕刻着精美的图案,远远望去凑成一幅龙凤之图。龙眼冒金光,身子盘在柱子上,身上的每一片龙鳞都可以清晰地分辨清楚,每一根龙须都是那样的飘逸。凤呢?身上满是五彩祥云,神采奕奕。每一根凤羽上的毛儿都是那样别致,鹰爪,鸡嘴······不论哪里都是金光闪闪,可惜日长天九,有些花纹已经看不清了。

    返回的路上,我不禁感慨:美丽迷人的瘦西湖,我怎么能忘记你呢?

  • 《《中华经典诵读》读后感500字》
  •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你听,我们406班的课前一分钟诵读又开始啦,朗朗书声,传遍校园!

    入学以来,这朗朗的书声带着我们穿越古今,一览春夏。这书声像林中小鸟的歌声,动听悦耳。这书声像窗前挂着的风铃,清脆优美。林中有了小鸟的歌声,而充满乐趣。校园里有了我们朗朗的书声,而更加充满活力。你看,当我们吟诵起“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我们就会感受到浓浓的思乡之情,让我不禁联想到长大后外出求学之时,也一定会如此思念故乡。当我们吟诵起“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我们便仿佛置身于六月的西湖边,蜻蜓在层层叠叠的荷叶上面飞舞,鱼儿在清澈的水中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当我们吟诵起“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让我们感受到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怀,那种英雄豪杰的气魄让人肃然起敬。这些诗句一遍一遍地读,我们便慢慢地加深对诗句的理解,就像牛儿吃草一样,先储备,然后慢慢反刍,咀嚼,回味。

    感谢编者叔叔编绘出《中华经典诵读》,感谢老师倡导我们坚持开展课前一分钟诵读,同时也要感谢我们自己每天的坚持与认真参与,是诗词丰富了我们的涵养,我们不仅收获了经典文化的积淀,更是收获了心灵的成长!

  • 《游长安公园作文700字》
  • 清晨,湛蓝的天空中飘着几朵轻柔绵软的白云,我信步来到了长安公园。

    一进大门,我就被那秀美的景色深深地吸引住了。首先跳入眼帘的是著名的子午湖,那湖面风平浪静像一面银镜,在阳光的映照下,仿佛撒下了一把碎银,波光粼粼。一对鸳鸯在水中嬉戏,形影不离,让我不禁想起了“只羡鸳鸯不羡仙”。时而有小鱼跃出水面,荡起一圈圈涟漪。我漫步在湖边,杨柳依依, 柳絮翻飞,春风拂面,令人心旷神怡。

    绕过子午湖,便走上了子午桥。桥身通体洁白,如汉白玉般,十分精致。桥沿上蹲着形态各异的石猴,有的搔首弄姿,有的握拳作揖,有的抓耳挠腮……那滑稽搞笑的样子,叫人忍俊不禁。向下俯视,蓝天白云都倒映在湖水里,如海市蜃楼般美轮美奂。

    下了桥,沿着一条蜿蜒曲折的幽静小路向公园深处走去。两旁的大树如亭亭玉立的姑娘,金灿灿的迎春花散落在草丛中,向阳而笑。小路的尽头别有洞天,那是一片美丽的槐花林。高大的槐树枝繁叶茂,像撑开的绿绒大伞。一串串槐花洁白如雪,藏在枝叶间,像夜晚的繁星,散发着春日独有的光芒。微风拂过,花香四溢,引来无数蝴蝶和蜜蜂纷纷驻足,真是“满树银花垂露开,蜂蝶漫舞绕香槐”,犹如身处世外桃源,令人陶醉。

    出了槐花林,走过一片绿茵草地,便是四季常青的竹林。那竹林果真是“远看像一块无瑕的翡翠,近看像一道绿色的屏障”,叫人叹为观止。穿过竹林,沿着石头砌成的登山小径往上爬,我一鼓作气登上了子午山顶。放眼望去,整个长安公园尽收眼底,“一览众山小”的感觉油然而生。这美丽而又充满活力的长安公园,真叫人如痴如醉,流连忘返啊!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而在我眼里是“上有天堂,下有长安” 。长安公园是你来了就舍不得离开的人间天堂!

    指导老师:晓老师

  • 《西安,长安》
  • 此前没有哪座城市像西安这样,让我如此信服它是古都。

    我们自驾而至,最先接触到的,就是古都的道路。西安地处中原,地势平坦,少见山陵丘壑,因而路也修得宽阔。无论是在人潮喧嚷的景区,还是岁月静好的老社区门口,大路都是坦坦荡荡,不由得让人遐想当年天子车马浩浩荡荡奔涌而至的情形。西安因大路之广而不显拥挤,好像所有人都可以在这样的道路上慢悠悠、不改变方向的一条路走到黑;好像因间隔甚远,车辆轮胎磨地、汽笛轰鸣的声音都显渺远。道旁栽着梧桐,也同路本身一样生得出奇高大,有风也潇潇,无风也潇潇。在这样的道路上,我们瞥见了苍黄孤伫的大雁塔,追逐着老城墙头的落日,也看到了这样的奇景:北方大汉们搬了桌椅携了酒菜,直接坐在人行道上,幕天席地,开怀畅饮。我爸用两个字概括了西安的道路:大气。于是,我的心胸仿佛也随着道路而开阔起来。

    我们一下车就登上了古城墙。昔日它高不可攀,划分着城内城外的天地,凸显着皇族的高贵,而今它被五湖四海的人们用双足来丈量,被内外更高的建筑所庇护,它将曾经的荣光转化为新的职责:讲述曾经的荣光。它总在守望,当那些用以军事瞭望的缺口成了而今远眺风景的最佳去处,它就知道自己又守望到了一个盛世。

    立于古城墙上,手抚着被阳光晒暖的灰砖时,突然想起:千百年前,谁的手也擦过这块砖呢?微微低头,发现墙上有个裂口,用标尺做了记号,“此处破损”的告示牌让我一愣:原来坚不可摧,也终将变得易碎,“古都”二字竟生出几分老迈与辛酸。再抬眼,十三朝古都,经历了岁月的沧桑更迭,我似见到太平时的满目旖旎,又似听到出塞时的金鼓齐鸣。我感到时光与历史的沉重片刻不曾远离,但西安以宽阔心胸、乐天性情接纳了,于是这沉重渐成其独特风韵,所以它才是古都,而不仅是古城。人若如此,历经年年岁岁,渐长的年龄亦这般化为气质与阅历,老去反成升华,岂不美哉?

    从古城墙向内看,偶见一簇黑瓦的屋顶,便兴致勃勃下了城墙,去寻觅那个古长安遗留的缩影。走进才发现,原来是一条书画街。一时身侧环绕的是各色石料的印章,粗细长短不一的毛笔,或如薄雪或如暮云的宣纸。青石板铺就的小道苔痕微润,老墙在光影下稍显斑驳,檐角上藤笼里的画眉罕见的不怕人,偶尔为太过闲适的景象轻哼几个小调。一代名家颜真卿、阎立本的作品在这里被争相临摹。闯入的游客小心翼翼指指成稿,问着价钱;熟客们不紧不慢散着步;小店主们提着笔,老神在在地表演着手艺。那一串挂着的画扇墨迹未干,风动间隐约可见晕痕。此情此景,也就不在乎书画作品的好坏,只沉醉于清静而祥和的氛围里了。却望千门草色闲,此处古意流泻,仿佛千百年间时光从来静淌。这样想着,便又念起它的另一个名字:长安,长安。

    长安长安,长治久安。名字所寄予的殷殷期望,所赋予此城的内敛敦厚,就这样被每个过客纳入心间,念念不忘。夜间十点,我们赶到大唐不夜城。华灯达旦里歌舞升平,艳妆的伶人在描彩的高台上献艺,“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的盛景徐徐展现。大唐名人雕塑伫立于中轴景观大道,仿佛孙思邈、李白、玄奘也在与民同乐,比对着大唐与千百年后的今朝。各家小铺齐整的码在两侧,售卖着胭脂水粉、锦绣衣帛、市井名吃。流连的旅客也不自觉多添一柄宫扇、一件钗饰或一枚唐人偶的别针,带着这些行头和大大的笑脸,他们又融入绚烂的唐都夜色。“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伎皆浓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因为古今同样的骄傲,这份活泼泼的红尘被此街悉心保存,永久珍藏。

    我骄傲,因为我为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而骄傲。古都惊艳着我,感染着我,也将文化的自信授予我。

    历史烟云流转,西安还是当年的长安,大气而深沉,这气质亘古未变。愿西安,永长安!

  • 《白居易进长安》
  • 唐宪宗即位以后,对政治进行了一些改革,任用了一些像李绛那样的正直的大臣当宰相。但是他仍旧宠信宦官。他想讨伐藩镇,用一个宦官头子做统帅。这件事引起一些大臣的反对。反对得最激烈的是左拾遗白居易。

    白居易是唐代著名诗人,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音guī)人。他擅长作诗的名气,很早就传开了。白居易自小聪明,生下来刚六七个月,就能辨认“之”、“无”两个字,五六岁就开始学写诗。大概在他十五六岁那年,他父亲白季庚在徐州做官,让他到京城长安去见世面,结交名人。

    那时候,正是朱泚叛乱之后,长安遭到很大的破坏。特别是连年战争,到处闹粮荒,长安米价飞涨,百姓的日子很不好过。

    当时,长安有一个文学家顾况,很有点才气,但是脾气高傲,遇到后生晚辈,常常倚老卖老。白居易听到顾况的名气,带了自己的诗稿,到顾况家去请教。

    顾况听说白居易也是个官家子弟,不好不接待。白居易拜见了顾况,送上名帖和诗卷。

    顾况瞅了瞅这个小伙子,又看了看名帖,看到“居易”两个字,皱起眉头打趣说:“近来长安米价很贵,只怕居住很不容易呢!”

    白居易被顾况莫名其妙地数落了几句,也不在意,恭恭敬敬地站在旁边请求指教。顾况拿起诗卷随手翻着翻着,他的手忽然停了下来,眼睛盯着诗卷,轻轻地吟诵起来: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顾况读到这里,脸上显露出兴奋的神色,马上站起来,紧紧拉住白居易的手,热情地说:“啊!能够写出这样的好诗,住在长安也不难了。刚才跟您开个玩笑,您别见怪。”

    打这次见面以后,顾况十分欣赏白居易的诗才,逢人就夸说白家的孩子怎么了不起。一传十,十传百,白居易也就在长安出了名。不到几年,他考取了进士。唐宪宗听说他的名气,马上提拔他做翰林学士,后来又派他担任左拾遗。

    白居易可不是那种争名求利、向上级阿谀奉承的官僚。他一面不断地创作新的诗歌,揭露当时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现象:

    一面在宪宗面前多次直谏,特别是反对让宦官掌握兵权。

    这一回,白居易谏阻宪宗封宦官做统帅,惹得宪宗很气恼。他跟宰相李绛说:“白居易这小子,是我把他提拔上来的,怎么对我这样不敬,我实在忍耐不住啦!”

    李绛说:“白居易敢在陛下面前直谏,不怕杀头,正说明他对国家的忠心。如果办他的罪,只怕以后没人敢说真话了。

    唐宪宗勉强接受李绛的意见,暂时没有把白居易撤职。但是,过了没有多少天,终于把他左拾遗的职务撤掉,改派别的官职。

    白居易写了许多诗,其中有不少是反映现实的,像《秦中吟》和《新乐府》。在这些诗篇中,有的揭露了宦官仗势欺压百姓的罪恶,有的讽刺官僚们穷奢极侈的豪华生活,有的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遭遇。他的诗歌通俗好懂,受到当时广大人民的欢迎,街头巷尾,到处都传诵着白居易的诗篇。据说,白居易写完一首诗,总先念给不识字的老婆婆听,如果有听不懂的地方,他就修改,一直到能够使她听懂。这当然只是一种传说,但是说明他写的诗歌是比较接近群众的。

    正因为他的诗反映现实,触犯了掌权的宦官和大官僚,也招来了一些人的咒骂和忌恨。有些人想诬陷白居易,只是一时找不到借口。

    过了几年,白居易在太子的东宫里作大夫。有一次,宰相武元衡被人派刺客暗杀了。这次暗杀有复杂的政治背景,朝廷的官僚谁也不想开口。只有白居易站了出来,首先向宪宗上了奏章,要求通缉凶手。宦官和官僚抓住这个机会,说白居易不是谏官,不该对朝廷大事乱主张,狠狠地告了一状。

    接着,又有一批一向讨厌白居易的官员,乱哄哄造谣污蔑,向白居易泼污水。有人说白居易的母亲是看花掉到井里淹死的,白居易居然还写过《赏花》、《新井》的诗,那不是大不孝吗?

    经过这样罗织罪名,谁也没法给白居易辩护,白居易终于被降职到江州(今江西九江)去当司马了。

    白居易无辜受到贬谪,到了江州之后,心情十分抑郁。有一天晚上,他在江州的湓浦口送客人,听到江上传来一阵哀怨的琵琶声,叫人一打听,原来是一个漂泊江湖的老年歌女弹的。白居易见了那歌女,又听她诉说她的可悲身世,十分同情;再联想到自己的遭遇,引起满腔心事。回来以后,写下了著名的叙事长诗《琵琶行》,诗中说: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后来白居易又几次回到京城,做过几任朝廷大官。但是当时的朝政十分混乱,像白居易这样正直的人不可能有什么作为。他把他全部精力倾注到诗歌创作中去。他的一生一共写了二千八百多首诗,成为我国文学宝库里的一份十分珍贵的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