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弦更张”,比喻改变制度、革新方法,多指政治上的重大改革。据《汉书•董仲舒传》记载,汉武帝曾向董仲 舒征询对于国事的意见,董仲舒在答对中,曾说过这样的话。
董仲舒是汉初名儒,广川(今河北翼县一带)人。对于孔孟学说,极有研究,汉景帝因此封他为“博士”。《史 记》和《汉书》都说他读书非常用功: “下帷讲诵”(放下帘幕,整天埋头在书房里学习),甚至“三年不窥园”(连书房窗外的园圃,都两三年不曾看一看)。形容专心好学、 埋头钻研的一句成语“目不窥园”,就是从他的这个故事而来的。
董仲舒在汉武帝时,曾为“江都相”(江都,在今江苏 扬州一带)。武帝因为董仲舒是著名的学者,对他更是特别尊重,常常请他对施政方针提出建议。董仲舒有一次曾说了 以下的一些话:
今汉继秦之后,……虽欲善治之,无可奈何。…… 窃譬之琴瑟不调甚者,必解而更张之,乃可鼓也。为政 而不行甚者,必变而更化之,乃可理也。当更张而不更张,虽有良工不能善调也。当更化而不更化,虽有大贤不能善治也。
这几句话的大意是:汉朝继秦而立,秦朝的旧制度有些已不适用。好比琴上的弦已经陈旧不堪、没法使音调和谐了;必须把它解下来(解弦),重绷新弦(更张),然后才可弹奏。政策制度也是如此,行不通了,就必须改革,然后才能办好事情。应当换弦而不换,虽然是第一流的音乐家也弹不出优美的音调来。该当改革而不改,虽然是最贤明的政 治家也办不出令人满意的政绩来。……
“解弦更张”这句成语,就是从他这段话里来的。也叫 “改弦更张”,例如《宋书•乐志》:“琴瑟殊未调,改弦当更张;矧乃治天下,此要安可忘?(矧【shěn】,况且。 )又叫“改弦易张”,例如《三国志•吴志•孙休传》:“不 能拔进良材,改弦易张,虽志善好学,何益救乱乎? ”还可 以说作“改弦易调”,例如《北史•梁彦光传》:“改弦易调,庶有以变其风俗。”也有人把“改弦”和“易辙”连结 而成--句成语,“改弦易辙”。宋王楙〔máo〕《野客丛书• 张杜皆有后》:“使其子孙改弦易辙,务从宽厚,亦足以盖 其父之愆。”易辙,即改道,就是放弃老路、改走新道的意 思。这几句成语的含义基本上都是相同的。
人们增加营养、改变食物结构,常常离不开牛奶。一般地说,水牛的奶的乳脂率要比普通奶牛的高出一倍。如果将占世界1/4的中国役用水牛,都改作奶用水牛,这将为我国发展牛奶业增加一条重要途径。 然而,作为哺乳动物的奶牛,妊娠期需要IO个月左右,母牛的排卵周期一般是21天。这就给大量繁殖奶牛带来了困难。现在常采用冷冻精液,体外人工授精的办法,较大地提高了奶牛的受精率。但由于仍旧受到奶牛排卵周期的限制,母牛不排卵,体外人工授精也无法进行。科学家们采取两种新的方法来加快奶牛的繁育。
一种是简易、快速、高效的奶牛胚胎分割技术。当受精卵发育、产生细胞分裂的时候,科学家在放大几十倍的显微镜下,用一根玻璃小针,小心翼翼地把两个细胞分开。然后再把这些半胚植人母牛体内,使之发育成为小牛。每分割一个胚胎大约需要2分钟一5分钟。这是一种成本低、容易操作的技术,对于挖掘优良母畜的遗传潜力,成倍提高胚胎移植效率是很有效的办法。1988年,我国研究人员已完成了200个奶牛胚胎分割手术。
再一种办法是将快要屠宰的优质奶牛的卵巢取出,进行培养。一般地说,从一头淘汰的奶牛体内可以取出100多个质量较好的卵母细胞。将这些卵母细胞培养后人工授精,逐渐发育成胚胎,然后再植人母牛体内。这样,一头高产优质奶牛,不是生产一个胚,而是上百个胚。这种类似“杀鸡取卵”的方法,加快了奶牛的繁育。这方面已有很好的苗头。
写于1989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