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土地的誓言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04-28 17:32:29
  • 《《黄河颂》和《土地的誓言》整合教学》
  •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抒情,分清抒情方式。

    2.体会抒情语言的魅力,学会抒情。

    3.培养学生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分清抒情方式,学会抒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黄河颂》

    一、抒情导入

    课堂小活动:同学们,有人说“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换来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而你们每天都朝夕相处,这是多么深厚的缘分呀!现在给你们一个表达真情的机会——同桌之间说一句我感激或珍惜的话。

    你被感动了吗?为什么?

    二、认识抒情

    1.什么是抒情?可以分几类?

    抒情,即为表达情思,抒发情感。抒情可分为两类:

    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它的好处是情感炽烈、直接坦露、有强烈的感染力。

    间接抒情则是融入叙事、描写和议论之中,有借景抒情、借物抒情、融情于事、融情于理,它的好处是情感含而不露,耐人寻味。

    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并没有高下之分,两者相互配合能取得更大的感染力。

    三、体会抒情

    自读《黄河颂》,找出文中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句子。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第一部分:朗诵词,直接赞美黄河。

    第二部分:歌词

    1.“我站在……劈成南北两面”

    间接抒情,通过描写黄河的形象,间接赞美黄河。

    2.“啊!黄河!……在你的身边扮演。”

    直接抒情,赞美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

    3.“啊!黄河!……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直接抒情,赞美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

    4.“啊!黄河!……发扬滋长!”

    直接抒情,赞美黄河激励了中华民族。

    5.“我们祖国……伟大坚强!”

    直接抒情,升华主题,表达诗人的情感:我们要学习黄河的精神,做无愧于黄河的儿女,要像黄河那样具有伟大坚强的决心,以及拥有战胜一切艰难困苦的信念。

    四、抒情朗读

    朗读形式:朗诵词采用领读,“望黄河”齐读,“颂黄河”三个层次男女混搭分组朗读,尾声齐读。

    朗读技巧:朗诵词和歌词部分之间应停顿,以示区别。“望”重读,以示引领。“啊!黄河!”三次朗读语气逐步增强。最后“像你一样地伟大坚强”要重读,读出力量感。

    五、欣赏抒情

    观看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配乐朗读视频,感受诗歌强烈而真挚的情感,说说两种抒情方式分别体现在哪些句子中。

    第二课时《土地的誓言》

    一、分清抒情方式

    听读课文,感受作者的情感,探讨本文的抒情方式。

    明确:情感:一种炽热的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誓死保卫家乡的决心。

    抒情方式:很直接,也有间接抒情。

    二、聚焦直接抒情

    引导学生赏析下列直接抒情的语句。

    (1)对于广大的关东原野,我心里怀着挚痛的热爱。

    (2)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呼唤我的名字;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召唤我回去。

    (3)这时我听到故乡在召唤我,故乡有一种声音在召唤着我,她低低地呼唤着我的名字,声音是那样的急切,使我不得不回去。

    (4)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

    明确:

    (1)开头直接抒情,“挚痛的热爱”一词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同时也点明了抒写对象“关东原野”。

    (2)运用反复,将土地拟人化,隐含将土地比作“母亲”的意思,抒发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3)多次反复呼唤,将我急切的思乡之情,移情于物——故乡一直在急切的召唤我。故乡的召唤和作者的心声合二为一。

    (4)对土地以“你”相称,运用了呼告的手法,把对土地重新获得自由解放的迫切心情表达的淋漓尽致。

    三、定格间接抒情

    引导学生赏析下列间接抒情的语句。

    (1)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当我仰望天上的星星,手里握着一把泥土的时候,或者当我回想起儿时的往事的时候,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我看见奔流似的马群,深夜嗥鸣的蒙古狗,我听见皮鞭滚落在山涧里的脆响;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足金;我想起幽远的车铃,晴天里马儿戴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狐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怪诞的狂风……

    (2)在春天,东风吹起的时候,土壤的香气便在田野里飘扬。河流浅浅地流过,柳条像一阵烟雨似的窜出来,空气里都有一种欢喜的声音。原野到处有一种鸣叫,天空清亮透明,劳动的声音从这头响到那头。秋天,银线似的蛛丝在牛角上挂着,粮车拉粮回来,麻雀吃厌了,这里那里到处飞。稻禾的香气是强烈的,碾着新谷的场院辘辘地响着,多么美丽,多么丰饶……

    明确:运用了排比、反复,铺陈了许多富于东北生活气息的形象,像电影镜头,展现出关东原野的美丽与富饶。对故乡的赞美和思念之情溢于言表。

    四、归纳抒情章法

    如何抒情

    运用情感词

    想、思念、高兴、悲伤等

    运用情感句

    感叹句、反问句

    运用情感修辞

    排比、反复、呼告

    借景、事、物抒情

    通过有特色、有意味的景、事、物

    总结归纳抒情文的章法:

    (1)运用情感词直接奠定情感基调

    (2)运用排比造成连贯,逐渐增强的气势

    (3)在语言的反复中渲染和强化情感

    (4)以倾诉式的语言表达激情(呼告)

    (5)通过有特色、有意味的景物表达情感

    对比阅读《黄河颂》,体会以上章法的用处。

    五、理解抒情之用

    抒情,即为表达情思,抒发情感。结合两篇文章的写作背景,谈谈作者为何要抒情?抒情有何用呢?

    明确:《黄河颂》写作背景: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国民党反动派对侵略者采取了可耻的不抵抗政策,放弃了东北的广大疆土。中国共产党提出团结抗日的主张,但国民党反动派竭力设法打击领导抗战的中国共产党,并在1939年底发动了反共高潮。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的投降倾向和反共活动作了斗争,在斗争里坚持了团结抗日的方针,保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战开始的时候,中国共产党领导组织了文艺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文艺工作者热情地投身到抗日救亡的斗争里。诗人光未然随军行进到黄河岸边,面对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抗战的战士,他感受到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和坚强不屈的意志。1939年抵达延安后,创作了这一组诗。

    《土地的誓言》写作背景: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强行入侵中国东北,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不到四个月,东北全境沦陷。日本把东三省变成了它独占的殖民地,进行全面的政治压迫、经济掠夺、文化奴役,使我东北3000多万同胞,惨遭涂炭。九一八事变过去了整整十年,抗日战争正处于十分艰苦的阶段,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依然无家可归。作为东北人中的一员,作者端木蕻良怀着难以遏制的思乡之情写下了这篇文章。

    这沉重的苦难,这难以磨灭的恨,这誓要收复国土的爱,怎能压抑在心中?怎能不喷涌而出?

    六、抒发心中之情

    选项一:以“写给 的一封信”为题,写一段话。

    选项二:就在此地,就是此时,你感受到自己的心跳了吗?你的内心流动着一种怎样的情绪?请以“我很 ”为题,写一段话,抒发某种强烈的情感。

    第三课时 优秀习作分享

    作品1

    亲爱的妈妈:

    您在那边生活的好吗?妈妈您有没有想我?可我却好想你呀。夜深了,我走在昏暗的小巷里,独自穿过那幽静的小树林。周围的恐怖使我不停的加快了脚步。但家就安全了吗?一回到家漆黑幽静,家却没有一点家的味道。我好害怕,妈妈我好想你。 (2106班 王朝阳)

    (侧面描写环境来表达“我”的无助。运用反问,直抒胸臆,道出了对妈妈深深的思念。当孩子遇到困境时,往往首先想起的就是父母,尤其是母亲。她虽然平凡,但母亲在的地方却是我们心中永远安全的港湾。)

    作品2

    亲爱的爸爸:

    你教会了我很多东西,我对您的感恩不是这几句话能表现出来的。小时候您无微不至地照顾我,教我走路,教我吃饭,您的爱虽说不那么明显,但在背后,您已经为我付出的太多太多了。我长大后,您不仅要担负家庭的重任,每日起早贪黑,晚上还得辅导我功课,您似乎比起以前,在时光的流逝下变得更憔悴了,我那顶天立地的父亲。我爱您! (2106班 佘米)

    (我们常说“父爱如山”,大多数父亲都不懂得向孩子表达他们的情感,而是要我们自己慢慢地去体悟这份深沉的爱。语言平实却蕴含了一个孩子对于自己父亲的理解和爱。)

    作品3

    亲爱的妈妈:

    妈妈,您知不知道,在这几年中,我是有多么地想你,想你,但我却又不能表达。因为我知道你是为了我,为了我才出去的。您也是迫不得已。但是我是多么多么得希望您回到我的身边,陪着我。但就是这么一个小小的愿望我却不敢跟您说。您有时如太阳,有时如月亮。当您是太阳时,我已钻入您的怀抱;当您是月亮时,您又离开了我。一年其实很短暂,但是对于我来说是有多么的漫长。我在这长长的一年之间却只能见您两面。妈妈,亲爱的妈妈,我想您,但我却又不想让您放弃您的工作来陪伴,这一切都是迫不得已,迫不得已呀!

    (2106班 杨婷)

    (短短两百多个字,写出了对母亲深切的思念和现实难以两全的悲伤,运用了反复、呼告的手法,将所学知识很好地运用到了写作之中,让人感同身受。)

    作品4

    我很伤心

    阴雨的天气,一片灰蒙蒙的世界,街道上的人少得可怜,一切都仿佛预示着接下来会有什么不好的事情发生。

    当我与同学正欢声笑语地走在走廊上时,那笑声打破了我们心中的不适感,然而到了教室门口,那笑声戛然而止,一切又恢复了一片死寂。数学老师手里拿着一张张试卷,而她身后的黑板上写着未曾及格的同学的名字。而那寥寥无几的名字中有着我的大名,那寥寥无几的名字中竟有我的大名!

    (2101班 杨流轩)

    (尾句运用反复,很好地表达了“我”的不可置信和害怕不安,融情于景,用压抑的景色呼应“我”不及格的“悲惨命运”。又用了欢乐的氛围反衬,以乐景衬哀情使哀更哀。)

    作品5

    我很野蛮

    月色被云雾所缭绕,看不见一点点希望。你听,野兽在哀嚎,腐朽的世俗,我是否能冲破迷茫的禁锢,眼里蓄满不朽的光而起舞,赌吗?你说勋章是靠天生的天赋所得。不!我偏不!我宁死不屈的不肯低头跪下,即使刺痛的荆棘扎入这普通的血肉之躯,我也偏不。我就是如此野蛮,哪怕面前是悬崖峭壁,我也永不屈服,我要向着光野蛮生长,永不低头! (2101班 吴琼)

    (运用呼告,反问、感叹句式,开头描写月色被云雾笼罩,写出自己的处境之难,再论述自己“不相信命运,相信人定胜天”的中心思想。最后一句化用歌词,表现了自己的决心。)

    作品6

    我很自卑

    我很自卑,像一棵杂草。

    看凹凸不平的墙面上

    有斑驳的阳光,

    看讲台上的人

    散发着耀眼的亮。

    我蜷缩在室隅,

    瑟瑟发抖。

    我浸在睡梦中,

    快要窒息般地抽搐。

    我溺在黑暗中,

    痛苦地苟延残喘着。

    鼻梁上狰狞的疤,

    耸在一起的肩膀

    和佝偻的背。

    额上乱糟糟的碎发

    如同摇曳的杂草。

    我就是一棵杂草,

    根系还未深扎土壤,

    尘砾亦或是雨滴,

    都足以将我击倒。

    卑微到泪水干涸,

    卑微到无力汲取阳光。

    我很自卑,

    我是一棵杂草。 (2101班 张雨倩)

    (用“一棵杂草”来比喻自己,用墙脚生长的杂草的经历来类比自己的经历,写出了杂草和“我”的卑微,又暗含“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坚韧,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相得益彰。)

    作品7

    我很骄傲

    一架架歼-20战斗机飞跃天安门,一个个整齐的方队踏过天安门,当那国歌声响起,我仿佛听到了无数中华儿女的呐喊。呐喊着,呐喊着这百年来的不甘,呐喊着,呐喊着这百年来未曾喊出的骄傲!

    是的!那个民族又站起来了!她不再受人分割,挤压。她又重新醒了!她又站回了世界之巅!

    骄傲着,骄傲着她那世界之脊,骄傲着她那奔腾不息的黄河,骄傲着她那不屈民族! (2101班 周艺博)

    (运用了很多感叹句加强了语气,让读者感受到了中华的崛起和作者对祖国深沉的爱意。以及他为自己的祖国而无比自豪的心态。让人感同身受。)

    作品8

    我很坚信

    望漫漫远野,看细水长流,它无时无刻不在牵引着我的心。眼前松针锐利,可那是我儿时玩耍的地方啊!那棵栽种的树苗发芽了吗?那条准备挖的水渠通了吗?那座翠绿的高山是否又少了几棵新树?又多了几座房屋呢?我无从得知,其他人也从不知晓。那些被它用青山的营养,被它用大地的乳汁喂养的人已经离开了,也许会回来,也许不会。他们在向着更好出发,却不知背后还有个它。但我坚信,漂泊在外的游子会看到它心底的温柔,会听到内心的呼唤!啊,故乡!我坚信着!坚信着他们爱你,坚信着他们会永远记得你!我坚信你是无可比拟的! (2101班 潘雨轩)

    (用优美的语言,反问和感叹句式,充满感情的叙述表达了对故乡的热爱。)

    作品9

    写给我的故乡

    夜渐渐暗淡了,北方吹来的寒风不断地钉在脸上,叶子也脱离了树的怀抱,缓缓在空中飘动。鸟儿回到了树洞,鱼儿钻进水的深处,太阳也慢慢西下,天中唯一一道晚霞也消之殆尽。当我在海边玩起水花时,闻着花中的香甜时,踩坏了脚下的青苔时,那土壤也立马露出了本色。我就想到了你,我真想牵着你的手,逛遍家乡的每一个角落。我想过回到你的身旁,可这一双大手却一直拨动我的心弦。我真想喝一口你做的泉水,来把我干涸的心田滋润;想吃一口你做的茶叶蛋,填满我思念的心房;想猛吸一口来自家乡的空气,温润我污浊的心肺。 (2106班 杨皓)

    (运用了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和优美的语言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用具体的意象,表现了家乡的美好与自己的不舍。)

    作品10

    写给我的故乡

    那远离了城市的喧嚣,珍藏着一股自然的味道,我在那留下了太多太多的回忆,虽然,你那房屋破旧,但我仍然深爱着你那美的天堂。

    当我躺在摇椅上,望着灰蒙蒙的天空,当我在山中自由地穿梭,或当我喝着那冰凉的山泉时,回想起小时候与伙伴们在一起嬉戏,一起打水漂。这一切的一切就似我的天堂。每当我离开你,都会有一声又一声的呼喊在命令着我留在这里,我深爱着你,但又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告别你。你始终是我心灵的港湾,是永远也是唯一的归宿。虽然你隐藏山林中,但我始终憧憬着你那无忧的惬意。

    我是你的眼,带你领略万物的美好;你是我的心,充盈我生命的天堂。我爱你,我的故乡! (2106班 向俊逸)

    (运用呼告,通过回忆家乡的美好和在家乡的美好经历,塑造了一个无忧无虑的天堂一样的故乡形象,但也表达了自己走出去的心愿和永远心系故乡的态度。)

    作品11

    写给我的母校

    ……我不屈服于这四处碰壁的冰冷之下,我想去到更辽阔的天空,却独求于嘲笑中,失落之际,猛地回想起她,但回头看,“教书育人”四个大字刻在她的身上,她用那双沧桑的手哺育了我6年。如今,面对世间的风雪,面对人生的大起大落,总归是无处可逃,可我多想回到你那温暖的怀抱!曾经,我的信仰是让我沸腾的诗句,如今你与我的信仰构成了美妙绝伦的篇章。啊,那位名叫“母校”的阿妈,你用你的勤劳善良换来了一代又一代的茁壮成长!啊,那位名叫“母校”的阿妈,你用你那不算宽厚的臂膀,护我在蓝天下展翅飞翔!你就是我这条无缘小船航行路上的不灭灯塔,是陪伴我踽踽独行的万古星空。再回头看,是你那慈祥的笑容,仿佛在对我说:“孩子,欢迎回到我的怀抱。” (2106班 谭洁)

    (运用拟人的手法,表达了对母校的感激之情,运用比喻将母校对“我”的深刻影响表现得淋漓尽致。语言优美凝练。)

  • 《幸福《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
  •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感受本文独特的言语形式。

    2.把握抒情方式,体会作者对故乡土地炽痛的热爱之情和强烈的爱国情怀。

    3.结合时代背景,增强学生的民族历史情感。

    一、深情导入,介绍作者

    著名诗人艾青曾这样深情地吟唱:“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可以说,对故乡土地的热爱,是人们最朴素最真挚的情感之一。

    有这样一位东北作家,他的笔名就和东北的农作物“红高粱”读音相同,对故土的思念和热爱可见一斑。他就是东北流亡作家群中的代表人物——端木蕻良,代表作有小说《科尔沁旗草原》。

    194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已过去了整整十年,而关东的东北人民依旧流离失所、无家可归。作家端木蕻良再也遏制不住内心的悲愤,写下了这篇激情飞扬的文章——《土地的誓言》。

    二、听读课文,感知内容

    这是一篇自读课文,相对于讲读课文来说,多了旁批的问题设置和最后的阅读提示,所以除了正文以外,我们也可以从这两个地方入手来理解文章。我们一起来看《土地的誓言》的阅读提示第一段:(屏幕展示)

    “九一八”事变之后,大批东北青年流亡到关内。本文抒发了他们对国土沦丧的压抑之感和对故土的深深眷恋之情,具有强烈的爱国色彩。

    1. 下面就请大家先自己朗读一下课文,初步感受作者寄予文章中的情感。并思考,让作者魂牵梦萦、日思夜想的故乡,是怎样的一方土地呢?动笔在文中画一画景物描写的句子。

    2. 在朗读过程中,这几个字你读对了么?(屏幕展示)

    嗥鸣 高梁 污秽 默契 亘古 斑斓 丰饶 碾压 耻辱

    三、品读课文,把握景物

    读完原文,想必大家对刚刚的问题都有了自己的看法。我们结合原文,一起来看一下。首先看第一段。(屏幕展示)

    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我看见奔流似的马群,听见蒙古狗深夜的嗥鸣和皮鞭滚落在山涧里的脆响;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足金;我想起幽远的车铃,晴天里马儿戴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狐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怪诞的狂风……

    1. 这里铺陈了哪些富于东北生活气息的形象?(白桦树、马群、蒙古狗、高粱、豆粒、土地、人、还有山雕、鹿、煤、金子,甚至还有民间传说中的神仙。)

    2. 铺陈了如此之多,可不可以删掉一些呢?(不可以)

    3. 其实只要把这些东西铺陈开来,情感就已经蕴含其中了,可是我们纵观原文,显然作者还对此进行了描写,为什么呢?可不可以把这段简化呢?这里给大家一个简洁的版本,我们一起对比来看一下删掉了哪些内容?(屏幕展示)

    我想起那白桦林和白桦树;我看见马群、蒙古狗,我听见皮鞭的脆响;我想起土地里的高粱、豆粒,还有老乡那红红的脸庞、黑黑的眼睛,我想起山雕和鹿群,还有煤块和足金;我想起车铃,马儿在路上跑着,狐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怪诞的狂风……

    【分析】①修辞运用,一是排比,原文中列举物产的时候是这样写的,“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足金”,读的时候如数家珍一般,这么多东西让人不禁生出自豪感,即使作者远离家乡多年,再回想起来,这种自豪感也油然而生。二是比喻,写景——写马群时候作者用了一个比喻句,奔流似的,有什么表达效果呢?没错!写出了马的多,奔腾之状,如此多的马一起奔跑,气势十分强盛,同时,也可以看出这是一片平坦、开阔的土地。写人——比喻成红玉和黑玉,一方面写出了颜色的纯、另一方面也写出了颜色的亮,虽然只有两句,但一个朴实又有着精气神的东北人形象已经跃然脑海。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故乡的社会风气也必然是朴实有活力的。

    ②感官描写,作者写车铃的时候调动了听觉,用了“幽远”一词,给我们营造了一种空旷辽远的感觉。在写马车的奔跑轨迹时有视觉,用了“溜直的大道”,路是笔直的、道是宽阔的,这一切都告诉了我们这是一个广袤辽阔的东北。还有嗅觉,“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这是多么细枝末节的记忆啊。这些感官的调动都说明家乡给作者印象的深刻,即使多年也难以忘怀。

    ③色彩丰富,“碧绿、红、金黄、黑色、赤色、斑斓”,这里作者向我们展现了一个绚丽多彩的东北,如画一般,各种颜色交相映衬,多么美丽。

    物产很多,但不显得笨拙,配合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和精准的用词,为我们描绘了优美的景色,特色景物密集排列,叠印成画,形成强大的容量和冲击力。(屏幕展示)

    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棵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留着我的手印。我吃过我自己种的白菜。故乡的土壤是香的。在春天,东风吹起的时候,土壤的香气便在田野里飘扬。河流浅浅地流过,柳条像一阵烟雨似的窜出来,空气里都有一种欢喜的声音。原野到处有一种鸣叫,天空清亮透明,劳动的声音从这头响到那头。秋天,银线似的蛛丝在牛角上挂着,粮车拉粮回来,麻雀吃厌了,这里那里到处飞。稻禾的香气是强烈的,碾着新谷的场院辘辘地响着,多么美丽,多么丰饶……

    这里回忆了很多我曾在故乡的生活,玩耍、劳作,但句中用了“埋葬”和“欢笑”这两个词, “欢笑”是记忆中在家乡幸福的笑容和快乐的生活, “九·一八”的到来, 这些就像死去的事物那样一去不复返了, 取而代之是悲愤和哀愁。

    【分析】春天的时候,万物复苏,连土地都有了香气,这里调动了作者的嗅觉,可想而知作者是多么欢喜啊。河水流淌,东北冬天的河流都是结冰的,天地呈现一片死寂,而春天一到,河水也解冻了;柳条窜出,这里作者用了比喻,像烟雨一般,有什么特点呢?多、密;不仅植物,动物和人也传达者着的喜讯,他们不见其行,但闻其声,作者调动了听觉,鸟儿的鸣叫、劳动的吆喝,这些都写出了这片土地的勃勃生机,也代表了新的一年充满希望。到了秋天呢?粮食多到麻雀吃厌了,这里是一个侧面烘托。鼻子闻到的是强烈的稻禾香,淡淡的香味能用“强烈”来修饰,可想而知是十分多的;耳边听到的都是碾新谷的声音,这是一幅丰收图,说明这里的生活是富足的。

    这两段文字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美丽、丰饶、神秘而富足的故乡!这样一个故乡怎么能不让端木蕻良自豪,曾经生活在这样的故乡怎么不感到幸福呢?

    四、细读课文,深化情感

    面对这样一方土地,作者怎会不眷恋呢?我们一起品一品这几句话。

    1. 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呼唤我的名字,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召唤我回去。

    【分析】“无时无刻”,这四个字饱含了多么急切又深切的情感啊!它从表面上看是故乡十分思念我,作为一个是流亡关东内的东北人,面对回不去的故乡,面对给我带来美好的故乡,我怎么能不思念呢?但他不说自己思念,而是从对面说故乡思念我,就像李白的那句“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一样,其实都是在表达自己深深的眷恋。

    2. 这时我听到故乡在召唤我,故乡有一种声音在召唤着我。她低低地呼唤着我的名字,声音是那样的急切,使我不得不回去。

    【分析】同样是从故乡的角度,抒发着自己的眷恋。故乡呼唤我的声音虽低沉,但越来越急切、越来越明显,我们在读的时候也要注意语调深沉,语速应该慢慢加快一些。

    3. 我总是被这种声音所缠绕,不管我走到哪里,即使我睡得很沉,或者在睡梦中突然惊醒的时候,我都会突然想到是我应该回去的时候了。

    【分析】这里用了一个词“缠绕”,故乡的呼唤无处不在啊——异地异乡、睡梦之中,我对故乡的思念也是如影随形、魂牵梦萦,故乡的呼唤“缠绕”着我,而我的思念也“缠绕”着故乡。而我“应该回去了”。这里的情感就比之前的“不得不”要更坚定一些。

    4. 我必须回去,我从来没有想过离开她。

    【分析】相较于之前的“被动”“不确定”,在无数次的呼唤中,在彼此纠缠不清中,我渐渐确定了我的心意,一个“必须”一个“从来没有”,是我最坚定的情感、最直白的眷恋。

    从以上三句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的情感的表达是点点积累、层层递进的,到最后喷薄而出,便一发不可收拾,我们再看。

    5. 我是土地的族系,我不能离开她。

    【分析】这句话中作者用了“族系”这个词语。我们看到课下注释,族系的意思是:具有某种共同属性的同类。在这里,故乡不仅是一个地方,我们之间更有了如血缘关系一般的亲情,无论走到哪里,这种联系是不可能割舍的,这种眷恋是不可能磨灭的。我们在读的时候“族系”“不能离开”是要重读的,而且语气要坚定。

    这些话没有景物的衬托。没有手法的加持,就是这么直白的表白,读起来也是这么打动人心。作者的家乡令他如此难忘,不能割舍。

    6. 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

    作者把关东原野拟人化,以“她”相称,后来却又用“你”,这是为什么?

    人称的变化实际上是情感变化的结果。文章开始用第三人称, 是因为起初感情比较平稳, 但随着作者情绪一步步的激动, 作者就不满足于使用向第三者介绍的人称代词“她”了, 于是抛开读者直接与自己所叙述的对象进行对话交流, 对土地以“你”相称, 情感显得更加直接而迫切。这在修辞上叫做“呼告”, 具有强烈的抒情效果。这个时候作者的情感达到了顶峰,他长久的压抑在这一刻释放,我们的语气也应该最强烈,情感最充分,两个“必须”是一定要重读的,语调应该逐渐高昂。

    作者对故乡的深情厚谊在一次次的回忆和告白中达到顶峰,正如他自己说的那样,一想到故乡心中的热情就四处“泛滥”,我们再来一起总结一下作者是如何抒情的?(屏幕展示)

    以特色的景物饱含挚情,

    以倾诉式的语言传达激情,

    以铺陈、排比、呼告等手法强化深情。

    五、再读誓言, 深化主旨

    曾经的美好只能是“想起”,昔日的欢乐早已“埋葬”在田垄,这么美好的土地,他为什么回不去呢?(屏幕展示)

    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关东军安排下,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日军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是为“九一八事变”。次日,日军侵占沈阳,又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1932年2月,东北全境126万平方公里沦陷。此后,日本在中国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开始了对东北人民长达14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统治。

    时隔十年,面对这厚重的土地,作者内心是悲痛的,面对这多灾多难的家园,作者发出了强有力的呐喊,土地的誓言,是端木蕻良面对土地、面对故乡壮怀激越的誓言!让我们用激昂的语调齐读誓言!(屏幕展示)

    我必定为她而战斗到底。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我永不能忘记,因为我答应过她,我要回到她的身边,我答应过我一定会回去。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而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秽和耻辱。

    多么壮烈、多么视死如归啊。在这则誓言里,作者表达了哪些决心呢?

    ①“我必定为她而战斗到底。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一个“到底”,两个“必须”,这是我不畏艰难、战斗到底的决心!

    ②“我要回到她的身边,我答应过我一定会回去”,从“要回到”到“一定会回去”情感递进,这是我回到故乡的决心。

    ③“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面前——或者我的坟前”,“必须看见”“坟前”这是我为故土可以不惜一切,包括自己宝贵的生命的决心。

    六、拓展课文,延伸情感

    “九一八”给中国带来的灾难远不止东北三省,我们一起来看这个短视频(22秒左右),14年、3500多万、380万、大半个、930余座、600多万、4200多万、3350多万、5.4亿、5.86亿吨、1亿立方米、至少10万、20多万,一个血淋淋的数字都在告诉着我们那段历史究竟有多残忍。老师很喜欢视频的最后几句话:因为曾用生命捍卫,才懂和平可贵,这和平来之不易。

    端木蕻良坚守了誓言!抗战中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坚守了誓言!将殖民者赶出中国,让中国独立民主,让中国人昂首挺胸!而这个誓言不应该只停留在当时,更应该延伸到当下,希望屏幕前的每一个你都能接过“誓言”的火炬,将它不断传承、发扬光大。

    作业:

    有没有这样一个地方,她承载过你的酸甜苦辣,在那里你有着怎样的故事?现在想起又有怎样的情感?拿起笔,运用我们今天所学的抒情方式,来对那里表白吧。

    学生习作展示:

    每每想起,还是非常想见家乡的“青石巷”——一条很老的巷子,陈旧的房屋紧挨在一块。虽陈旧却一直保留至今。里面有两口大大的天井,现已枯干,但是天井上面铺着明亮亮的透明瓦。每当下雨巷子里的视线不是太好,我就喜欢到那两口天井旁,一边听着大人聊着天,一边听着雨落在透明瓦上传来滴答滴答的声音,宛如在弹奏一曲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