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淹,字文通,南北朝时著名的文学家。他曾连续在南朝的宋、齐、梁三代做过官。在梁,曾任“金紫光禄大夫”, 并被封为“醴陵侯”,因此,他的诗文集称《醴陵侯集》。 据《南史•江淹传》载,他年轻时,家里很穷,由于刻苦自学,写出了很精釆的诗和文章,并且以此出名。可是到了晚年,才思却大大减退,文章平淡,诗也没有什么佳句。当时人们都说“江郎才尽” 了。
“江郎”为什么“才尽”呢?原因多半是因为做了大官和享有盛名以后,生活优游,自满自足,不再刻苦努力,所以就退步了。然而当时却有两种神话似的传说,其一说:江淹有 一天晚上,梦见一个人,自称张景阳,对江淹说:“我有一疋锦缎,寄存你处已久,请即还我! ”江淹探手怀中,果然 取出一段很美的锦缎,只剩几尺了。那人大怒收去,以后江淹就写不出好文章了。另一传说是这样说的:江淹梦见的是 晋代一位擅长诗赋的文学家郭璞,他对江淹说:“我有一支 笔,留在你处多年,请归还我! ”江淹向怀一摸,果然摸出 一支“五色笔”,就还给了郭璞,从此江淹写不出精彩的诗句了。
这两种传说,虽然有文字记入史书,但肯定是无稽之谈。不过“江郎才尽”倒成了一句成语,它比喻才思减退。 或作“才尽江郎”、“江郎失笔”、“失笔江郎” 。
淸李汝珍《镜花缘》第九十一回,紫芝道:“如今弄了这个,还不知可能敷衍交卷,我被你闹的真是‘江郎才尽’ 了。”
江郎:指南朝江淹
成语典故
南朝的江淹,字文通,他年轻的时候,就成为一个鼎鼎有名的文学家,他的诗和文章在当时获得极高的评价。 可是,当他年纪渐渐大了以后,他的文章不但没有以前写得好了,而且退步不少。他的诗写出来平淡无奇;而且提笔吟握好久,依旧写不出一个字来,偶尔灵感来了;诗写出来了,但文句枯涩,内容平淡得一无可取。于是就有人传说,有一次江淹乘船停在禅灵寺的河边,梦见一 个自称叫张景阳的人,向他讨还一匹绸缎,他就从怀中拘出几尺绸缎还他。因此,他的文章以后便不精彩了。又有人传说,有一次江淹在冶亭中睡午觉,梦见一个自称郭璞的人,走到他的身边,向他索笔,对他说:“文通兄,我有一支笔在你那儿已经很久了,现在应该可以还给我了吧!” 江淹听了,就顺手从怀里取出一支五色笔来还他。据说从此以后,江淹就文思枯竭,再也写不出什么好的文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