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时,“伏波将军”马援有两个侄子,即马援之兄马余的儿子马严和马敦。这两人都爱讥讽和议论别人,并且喜欢和浮滑的侠客交游。马援在军中得知这一情况,便写了一封信去教训他们,那就是流传至今的《诫兄子严书》。
那信上有一段这么说:龙伯髙(名述,当时为“山都长”)厚道谨慎,不随便谈人长短,恭谦节俭,廉明公正,我很敬爱他,希望你们学他!杜季良(名保,当时为“越骑司马豪侠好义,能和别人同忧同乐,不论好人坏人,他都能交上朋友,他给父亲办丧事的时候,到的客人不知有多少,我也很敬爱他,但是不希望你们学他!你们如学伯髙不得,还能不失为一个忠厚谦谨的人,所谓“刻鹄〔hú〕不成尚类鹜〔wù〕”。但是,你们如学季良不得,那就会成为一个轻薄浪荡的人,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 了!
鹄,就是天鹅!鹜,就是野鸭。想刻天鹅,刻得不象,而像只野鸭,这还算不错, 想画猛虎,没有画好,却画得象只狗,那就差得太远了。仿效和模拟相类的人或事物,虽然未能逼真,尚可得其近似,叫做“刻鹄不成尚类鹜。”如果好高鹜远,终致一无所成,反贻笑柄,那就叫做“画虎不成反类狗”。这两句话后来简化为两句成语: “刻鹄类鹜”、“画虎类狗”。
“画虎类狗”亦作“画虎类犬”或“画虎成狗”。也可以用来比喻把好事办坏。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胭脂》I:“女呼之返,曰:'身已许:复何吝惜?但恐画虎成狗,致貽污谤。’’
东汉伏波名将马援,名将马武,经学家、文学家马融。三国时有名将马超、马良。五代楚国建立者马殷。南宋有画家马远。宋元之际有史学家马端临,历20年写成《文献通考》。元代有“元曲四大家”之一的马致远。明代有航海家马欢(郑和)。清末有语言学家马建忠,他所著《马氏文通》为我国第一部较全面 的语法著作。近现代有散文家马其旭,作曲家马可,冀中回民支队司令马本斋,京剧表演艺术家马连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