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同乡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04-29 03:05:38
  •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的意思及全诗欣赏》
  • 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译文] 停下船来再问一下,或许我们还是同乡呢!

    出自崔颢 《长干曲四首》一

    长干曲四首

    君家何处住⑵?妾住在横塘⑶。停船暂借问⑷,或恐是同乡⑸。

    家临九江水⑹,来去九江侧。同是长干人,自小不相识。

    下渚多风浪⑺,莲舟渐觉稀。那能不相待?独自逆潮归⑻。

    三江潮水急,五湖风浪涌。由来性轻,莫畏莲舟重。

    注释:

    ⑴长干曲:一作“江南曲”,一作“长干行”,属乐府《杂曲歌辞》。

    ⑵何处住:一作“定何处”。

    ⑶横塘:在今南京市西南。

    ⑷借问:请问,向人询问。

    ⑸或恐:也许。一作“或可”。

    ⑹九江:原指长江浔阳一段,此泛指长江。

    ⑺下渚:一作“北渚”。

    ⑻逆潮归:一作“送潮归”。

    译文:

    你家在哪里?我家在横塘。停船暂且相问,也许我们还是同乡呢。 我家与九江相邻,我经常在九江边来来往往。我们虽然都是长干人,却从小就素不认识。

    赏析:

    这组诗的前两首抓住了人生片断中富有戏剧性的一刹那,用白描的手法,寥寥几笔,就使人物、场景跃然纸上,栩栩如生。它不以任何色彩映衬,似墨笔画;它不用任何妆饰烘托,是幅素描;它不凭任何布景借力,犹如一曲男女声对唱;它截头去尾,突出主干,又很象独幕剧。题材是那样的平凡,而表现手法却是那样的不平凡。

    先看第一首的剪裁:一个住在横塘的姑娘,在泛舟时听到邻船一个男子的话音,于是天真无邪地问一下:你是不是和我同乡?-就是这样一点儿简单的情节,只用“妾住在横塘”五字,就借女主角之口点明了说话者的性别与居处。又用“停舟”二字,表明是水上的偶然遇合,用一个“君”字指出对方是男性。那些题前的叙事,用这种一石两卵的手法,就全部省略了。诗一开头就单刀直入,让女主角出口问人,现身纸上,而读者也闻其声如见其人,绝没有茫无头绪之感。从文学描写的技巧看,“声态并作”,达到了“应有尽有,应无尽无”,既凝炼集中而又玲珑剔透的艺术高度。

    不仅如此,在寥寥二十字中,诗人仅有口吻传神,就把女主角的音容笑貌,写得活灵活现。他不象杜牧那样写明“娉娉袅袅十三余”,也不象李商隐那样点出“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他只采用了问话之后,不待对方答复,就急于自报“妾住在横塘”这样的处理,自然地把女主角的年龄从娇憨天真的语气中反衬出来了。在男主角并未开口,而这位小姑娘之所以有“或恐是同乡”的想法,不正是因为听到了对方带有乡音的片言只语吗?这里诗人又省略了“因闻声而相问”的关节,这是文字之外的描写,所谓“不写之写”。

    这首诗还表现了女主角境遇与内心的孤寂。单从她闻乡音而急于“停船”相问,就可见她离乡背井,水宿风行,孤零无伴,没有一个可与共语之人。因此,他乡听得故乡音,且将他乡当故乡,就这样的喜出望外。诗人不仅在纸上重现了女主角外露的声音笑貌,而且深深开掘了她的个性和内心。

    诗的语言朴素自然,有如民歌。民歌中本有男女对唱的传统,在《乐府诗集》中就称为“相和歌辞”。所以第一首女声起唱之后,就是男主角的答唱了。“家临九江水”答复了“君家何处住”的问题;“来去九江侧”说明自己也是风行水宿之人,不然就不会有这次的萍水相逢。这里初步点醒了两人的共同点。“同是长干人”落实了姑娘“或恐是同乡”的想法,原来老家都是建康(今江苏南京)长干里。一个“同”字把双方的共同点又加深了一层。这三句是男主角直线条的口吻。剩下最后一句,只有五个字,该如何着墨?如用“今日得相识”之类的幸运之辞作结束,未免失之平直。诗人终于转过笔来把原意一翻:与其说今日之幸而相识,倒不如追惜往日之未曾相识。“自小不相识”五字,表面惋惜当日之未能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实质更突出了今日之相逢恨晚。越是对过去无穷惋惜,越是显出此时此地萍水相逢的可珍可贵。这一笔的翻腾有何等撼人的艺术感染力!

    “长干曲”是南朝乐府中“杂曲古辞”的旧题。崔颢这两首诗继承了前代民歌的遗风,但既不是艳丽而柔媚,又非浪漫而热烈,却以素朴真率见长,写得干净健康。女主角的抒怀只到“或恐是同乡”为止,男主角的表情也只以“自小不相识”为限。这样的蕴藉无邪,是抒情诗中的上乘。

  • 《雨中的思忆》
  •     今年暑假,我同乡在高州城找了份家教给我,说是让我出去锻炼锻炼,尝尝当教师的滋味。我想:家教大概难不倒我吧。于是,我欣然接受。

        第二天同乡就带我去“见工”。刚去到家门口,同乡就指着一个正在玩耍的男孩说:“诺,他就是你的学生.”他母亲忙叫他:“小杰,快过来,你老师来了。”“在哪儿?”那小男歪着头问他母亲。“这,快叫老师”。那小男孩长得虎头虎脑的,他那胖嘟嘟的小嘴冒出一句脆崩崩的“老师”。“老师”被人这样叫的感觉真好王

        开始上课了,我发觉他的基础不扎实,但他也挺听话的,所以,我也很用心教他。但,即使每晚备课到深夜,备得多么详细,也仍然会遇到意想不到的难题。

        记得那次,我叫他用“画蛇添足”这个词造句,他却问我:“老师,蛇没有脚怎么走路呢?”幸好我记起生物教师曾经讲过这个问题。于是,我向他解释“蛇是靠自身的肌肉伸缩,从而使身体能够运动的···”“那么,如果人也没有手脚,也能像蛇那样走路吗?”“这……”我一时语塞了。那时候,我才知道要上好一节课是多么的不容易,教师备课的时候不但要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而且在上课的时候也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

        窗外,细雨软软绵绵,轻润外面一片秋的世界。

        雨,拔动心弦,轻弹那曲离别的哀怨,翻开心底银亮思忆的扉页。

        愁,如红叶落索,在这秋雨凄迷的黄昏,圈转飞舞。我镌刻心间的串串失落,尘封于愁叶脉络之间。

        那个黄昏,飘着朦朦细雨的黄昏,一叶升大的通知载你远去。送你,以往的欢笑尽失,千言万语凝成目光的交流;拥抱你,艰难吐出一路顺风,车门一关,留给我的便只有无边的孤独和失落。车轮辗着往事,带动你舞动的手臂渐渐远去。那晃动的摆摇,刻骨铭心,荡过我湿浓波的视线,从此定格在心底最深的角落。

        怎能忘记那段携手的日子?嘻笑的银铃声此刻还清脆地于耳边回荡。下雨的时候最浪漫,共撑伞去采撷圆润欲滴的九里花,簇扎于窗边那串风铃;背对背静静坐着,聆听铃声,馥郁的花香与之溶成一缕缕温馨醉人的春风,轻拂彼此心房。那一刻塑成我情感中独特的风景。

        望着窗外,漆黑一片,无声的雨还在下。静静坐着,慢慢咀嚼那份熟悉,那份温柔;轻拥那份寂寞与失落,发呆。惆怅之余,我渐渐悟出“天下无不散的筵席”,看到了这轻松后面的无奈与沉重。友人有自己的忙碌。自己的追求,毕竟不可能伴我走过生命的每一步。拾起那一段情感.用愁绪的青藤捆扎起来。搁于人生的角落里。

        昔日如影随形的友人,现在各别一方。友情被离别拉成蓝色的海岸线。眺望远方,为我的挚友轻吟一支祈祷的歌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