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烧饼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04-16 20:16:09
  • 《赵县石塔烧饼作文500字》
  • 我的老家在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除了举世闻名的“天下第一桥”赵州桥,赵县还有“赵州三宝”:驴肉、焖子和石塔烧饼。其中,风味最独特地要数石塔烧饼。

    石塔烧饼直径有七八厘米,厚度约两厘米,有五香和白糖两种口味。五香口味一面洒满芝麻,白糖口味一面点个红点,五个包装成一包。烧饼通体酥脆无比,两面金黄,吃的时候要拿手捧着吃,因为太酥脆了。一口咬下去,你能感觉到烧饼的每层就像纸一样薄脆,不捧着吃会全部碎成渣渣,吃到嘴里更是唇齿留香。

    这么美味的烧饼是怎么做出来的呢?首先,要和面,并且用力捶打,使面团更筋道。接着,要包糖、捏饼、刷驴油、入瓤,点红。入三次烤箱,刷四次油,捶五次面团。其中,和面、控制火候是关键环节,容不得一点失误。刷油还有讲究呢!油厚了太腻,薄了不香,得耐着性子涂抹均匀。几十道工序下来,还能不好吃吗!

    为什么叫石塔烧饼?因为烧饼的制作人住在陀罗尼本经幢(佛教用塔)下,那塔俗称“石塔”。如今,石塔一侧那家卖石塔烧饼的店已经有200多年历史了,因为店主姓“薛”,又叫“薛家烧饼”。

    那独特的酥脆口感,萦绕于唇齿间的甜咸味道,让石塔烧饼成为赵县的传统风味小吃代表,也成了我心中独一无二、难以割舍的家乡味道。

    (小作者是小作者是河北省石家庄市育才小学五年级学生)

    后 记

    愿石塔烧饼发扬光大,名扬中外!欢迎大家来我的家乡品尝石塔烧饼!

    家长感言

    孩子详细地描写了石塔烧饼的口感、制作过程和来历,作文的字里行间透出他对家乡的自豪与热爱。

    教师赏析

    小作者围绕烧饼的做法、名称的由来,两个方面介绍家乡特色小吃“石塔烧饼”,流畅清楚,可见为了写这篇作文,柯番下了一番功夫!(马荣莉)

  • 《吊炉烧饼》
  • 除夕吃年夜饭时,我们家的餐桌上来了一位特殊“嘉宾”——烧饼。

    疫情原因,我们今年没办法回山东过年,于是姥姥特地寄来了菏泽特色——吊炉烧饼。跨越上千公里来到我们身边的烧饼,拿起一个,红中透着诱人的金黄,一个烧饼快和我的脸一样大了,还不时传来一阵阵勾动味蕾的咸香味儿!还没吃,光是看上去就已经让我口水“直流三千尺”了。我赶紧把烧饼放进微波炉里热一热,一秒钟、两秒钟,一分钟、两分钟,焦急的等待之后,“叮”的一声,烧饼总算出炉了!刚出炉的烧饼,明显比刚才“肿”了一些,胀起了圆滚滚的肚皮,缕缕白烟飘出,香味直冲鼻尖,我迫不及待抓起一个,烧饼一定要趁热吃啊!撕开外皮,咬上一口,热乎乎的烧饼外酥里嫩,又焦又软,入口是满嘴的面香和芝麻香,多嚼几口,又有一股甜甜的滋味,这香喷喷的烧饼简直令人欲罢不能!

    烧饼有很多味道,有白糖馅的、五香的,还有辣椒口味的,每个口味的烧饼都很好吃!每次吃烧饼的时候,我最喜欢吃的就是烧饼盖了,上面撒满了密密麻麻的芝麻,料足味美,吃起来满嘴喷香,而且每咬一口,就会“咔嚓咔嚓”掉渣渣,那画面有趣极了!除了烧饼盖,饼面也有不少人喜欢,虽然它相对来说有些硬,但吃起来特别有嚼劲。

    烧饼可是一种在南方很少见的传统美食小吃,能够支起烧饼摊的,都是有一把好手艺的老师傅,比如姥姥家门口那位打烧饼的爷爷,让我记忆犹新。每次妈妈带我排队买烧饼时,我就喜欢钻到前面,目不转睛地看着爷爷打烧饼,爷爷打烧饼已经几十年了,手法娴熟得很,揉面擀饼,把面团揉捏均匀了,包上自己调配的馅料,在面饼的边上捏起花边,用手轻轻揭起,“唰”地一下在放满了白芝麻仁的盘子里一蘸,又迅速揭起,“啪”地一下反托在右手指背上,然后往滚烫的炭火炉壁上一贴,等个2至3分钟,再用长长的铲子铲下来,烤得焦黄的烧饼就出炉了。这么一系列的动作,就是十几秒不到的功夫,我只觉得眼前是唰唰唰一片残影,爷爷就如行云流水般轻松完成。我心中暗暗佩服,这简直就是“高手在民间”啊!放在武侠小说里,爷爷肯定是一位厉害的武林大侠!这样的功夫,需要多少年的功底才能练就呢?

    妈妈吃着烧饼,满足地说:“太好吃了!”我知道,妈妈爱的不仅仅是烧饼,更是家乡的味道。

    (小作者是广东省汕头市金平区私立广厦学校五年级学生)

    后 记

    等疫情过去了,我一定要让妈妈带我回去,再去看爷爷打烧饼!有机会也希望大家能去到山东吃吃这美味无比的吊炉烧饼!

    家长感言

    很怀念老家现烤出的烧饼,孩子的一番分享更是勾起了我儿时的回忆,对家乡的思念。很高兴孩子能够和我一样喜爱我家乡的名吃,能够领会到这份独特的味道。

    教师赏析

    一个小小的烧饼,不仅承载着孩子心中的年味,更联结着大人心中的乡情。“跋山涉水”而来的烧饼,不仅包含着家乡的独特味道,更饱含着远方亲人的思念和爱意。小作者以极其细腻的笔触描写了吊炉烧饼的样子、特点以及打烧饼的老师傅。我们仿佛能透过小作者的文字感受到烧饼的喷香诱人,这都源于泽鹏细致的观察和用心的感受,其中那打烧饼的老师傅更是令人印象深刻,不由得让人想到“俗世奇人”。泽鹏从烧饼中体会到劳动的价值和劳动人民的智慧,也算是一种别样的收获。(林初阳)

  • 《4分钟的幸福》
  • 在孩儿巷的一隅,有一家烧饼店。我是那儿的老顾客了,五年来,这家烧饼店一直都在,价格也没涨——干菜薄饼4元一个,鲜肉烧饼6元一个。

    小时候,每到周六,外公就会带我去孩儿巷巷口的戏楼听戏。一回生二回熟,很快我便摸清了那儿的地形:离二轻大厦约70米处,有家烧饼店,做出的干菜薄饼、鲜肉烧饼香飘十里,每次新鲜的烧饼还没出炉,店门口就会排起长队。每次戏一散场,我就会拉着外公来到烧饼店门前,央求外公给我买烧饼吃。外公呢,尽管答应了妈妈“不许给她吃零食”的叮嘱,还是禁不住我的软磨硬泡,每次都会乖乖掏钱给我买烧饼。看着我吃得心满意足,老人家也是眉开眼笑,还不忘嘱咐我:“千万别说漏嘴,让你妈妈知道呀!”于是,我天天盼着周六的到来,这烧饼也成了我们祖孙俩共同的秘密。

    然而,这个秘密还是被妈妈发现了。“爸爸你别总宠着她,这种食品没有什么营养,吃多了晚上她就不肯好好吃饭了!”从此,我很久都没有再吃到过这家的烧饼,周六的期待也随之消失了。我伙同外公偷吃烧饼的事还常被妈妈提起、调侃。

    也许是我和烧饼的缘分未尽,初一下半学期,妈妈给我报了一个新的课外班。上学路上,经过二轻大厦,我又看到了那家烧饼店。不过,我耍了个小心机一一并没有告诉妈妈我认识这儿。每个周六,妈妈都会在我书包里放10块钱,嘱咐我路上买饮料喝。我呢,偷偷带了个保温杯,在课外班接白开水喝。省下来的钱便足以让我在店门旁站上4分钟,慢慢享用美味的烧饼了。原本从课外班到地铁站步行1分钟的路程,却被我走出了5分钟。多出的4分钟,是属于我一个人的幸福。

    再后来,课外班换了地方,可我每个月仍会抽出时间,去孩儿巷花10块钱买两个烧饼。每每拿着两个热气腾腾的烧饼,我都觉得自己是生活的赢家。忙碌急促的生活因为4分钟幸福的点缀,变得格外有滋有味。

    10块钱两个烧饼,赚到了4分钟的幸福。值!

  • 《缙云烧饼》
  • 每当看到路边的烧饼摊,我总会想起老家——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我的老家有闻名全国的传统特产小吃——缙云烧饼。

    缙云烧饼虽小,历史却悠长。传说,轩辕黄帝在缙云山上修炼仙丹时,腹中饥饿,便取出一些面粉,以泉水和成团,贴在仙鼎内,当鼎内传出扑鼻香气的时候,取出面饼一尝,松脆可口。后来,世人仿照轩辕帝,在面团中加入梅干菜与肉作为馅料,这样烤制的烧饼不仅脆香,更是令人回味无穷。饼艺代代传,风味代代新,炉传三百世,饼香五千年,成就了风味独特的缙云烧饼。

    缙云有一个特别的节日——缙云烧饼节。每年农历四月初三,缙云县北山村家家户户都会制作烧饼,免费给来此旅游观光的人品尝。看,五花肉馅肥瘦均匀,面皮匀称。捏陷入面团,压匀贴桶壁,香飘即取饼,这三步听起来简单,实际上蕴涵着缙云人民的经验、技术和智慧。哇,做出的饼外形精致又厚实,形状几乎一致;饼味酥脆香甜,口感恰到好处。

    现在,缙云烧饼店遍及大江南北,但不少缙云烧饼店为了迎合当地人的口味,把饼做得又薄又大,已不是那正宗的味道。生于缙云,住在芜湖,每当吃着路边摊点的烧饼,我总会忆起家乡的烧饼,它的味道已深深刻在我的心坎。

    (小作者是安徽省芜湖市弋江区南关小学五年级学生)

    后 记

    老家的缙云烧饼美味而且诱人,我赞叹老家人民的智慧,用笔写一写我的心。

    家长感言

    从孩子的文字中,我品出思乡情,暑假里,我要带他回家看看,尝一尝正宗的缙云烧饼。

    教师赏析

    小小烧饼故园情。小作者从生活入笔,面上写的是烧饼,赞的是饼艺,质里写的却是浓浓乡情,是生活有心人。(潘祥虎)

  • 《学做年烧饼》
  • 同学们,由于新型冠状病毒肆虐全国,我们只能宅在家中,是不是很无聊呢?其实宅在家里也可以很快乐,今天我就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在家学做饼的经过吧!

    早上我起得格外早,洗漱完毕后,我就央求妈妈今天教我做年烧饼。我按妈妈的要求准备好了面粉、鸡蛋和糖,还有碗和勺子。我打开圆子面粉的口袋,用勺子取了一些面粉放到碗里,接着打个鸡蛋,打鸡蛋时要格外小心,不能让蛋壳掉入碗中。我又接了半碗水,边倒水边搅拌。这时我心里忐忑不安,害怕出错,果然,有一块面团太淘气,跳出来了。我紧张地看着妈妈:又要被狠了,做事不仔细。妈妈却微笑着向我点点头,我松了一口气,继续搅拌着。不一会儿,我就征服了这半碗面,我想吃甜饼,就又加入了点糖。一切准备就绪,就等着下锅了。

    我冲洗了锅,用面纸吸干锅里的水,倒入点油,油要铺满锅底哦,打开开关,我迫不及待地舀了一勺和好的面倒进锅里,可面一点反应没有,记得妈妈平时做饼时会有嗞嗞的响声的啊,可我这……这是怎么回事啊?妈妈在一旁皱着眉头:“你呀!做事就是太着急了,要等油热了面才能下锅的啊!”哦,原来是这么回事。我等油热后,又用勺子舀了一勺倒进锅里,可是有很多热气,我手和眼睛都快受不了了,我快速地舀了几勺胡乱地倒了进去。“赶快调小火,这时可以翻动饼了。”火小了点,我看清了:哪是圆圆的饼啊?奇形怪状的,一点不好看,还都团在了一起,我像泄了气的皮球,也不知该从哪块饼翻起,想放弃了。妈妈一把接过筷子翻动起来:“做事,不能半途而废啊。凡事都有方法的,想想看,怎么可以把饼做圆了?怎么可以按着一定的顺序翻动饼呢?”我开动脑筋,一下了就有了想法,等妈妈搛起了第一批饼,我信心百倍:“妈妈,让我再试一次吧!”我调小了火,舀了一勺面,端平勺子,小心翼翼地倒进锅中央,我尽量让自己的手不抖动。这时,一块圆圆的饼躺在锅里了,只不过周围有一些点点滴滴的小面点。我不管了,继续在中间的那块饼周围按着顺时针顺序摆放着,摆成了一个圆,就像一朵生命力旺盛的鲜花。这时,我依次翻动着饼块,没过一会儿,第二锅饼就好了。我关掉火,把饼搛到盘子里,妈妈示意我也搛起那些小碎块,我不明白,妈妈神秘地笑了笑。就这样,一盘金黄金黄、香喷喷的年烧饼做好了。

    终于可以坐下来吃了,我和妈妈细细品味,妈妈夹了个小碎块给我。哇,脆脆的,香香的,果然比饼更好吃,难怪妈妈让我搛起来呢?

    同学们,你是不是已经迫不及待了呢?赶紧动起来吧!

  • 《第一次偷吃烧饼》
  • 早上我错过了闹钟,一看时间根本没有吃早饭的时间了,于是我匆匆在路边买了一个烧饼放在书包里,准备当早餐。

    我在去学校路上边走边想:这个烧饼,现在来不及吃了,等到了学校有时间再解决吧!可是人算不如天算,我刚走进教室的时候,早自修的铃声就响了,气得我真想一下子把铃声给掐了。可我仔细一想,早上的课是郑老师,郑老师肯定又会讲讲昨天的错题,没事,我可以趁郑老师回头的时候吃烧饼。

    这时,郑老师棒着我们的作业本进来了,并开始讲课,我一直等郑老师回过头,可是郑老师一直不回头,我摸了摸课桌下了烧饼,它也凉了,要知道烧饼凉了可不好吃了,郑老师啊,郑老师,你就回了个头吧,难道回个头对郑老师你来说是这么难吗?

    郑老师终于回头,我马上拿出了烧饼,狼吞虎咽地吃下去。郑老师突然回头,我也飞快地把烧饼放回桌子底下,而我嘴里都是烧饼,郑老师好像看出了我有什么不对劲,就让我起来回答黑板上的问题,因为我刚才一直在偷吃烧饼,老师讲了没有我根本不知道,这样,我压根儿回答不上来,郑老师见我回答不上,也没有生气,对我说:“下课到我办公室去。”

    下课的时候,我十分紧张,不行,我要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我在心里编了好理由,可是,一进办公室,郑老师的几句话使我脑中乱透了,我只好承认了错误。

  • 《烧饼》
  • 在我三岁那一年跟着爷爷,奶奶回北方的老家,我第一次吃到烧饼,烧饼的味道好极了,我一直对它念念不忘。后来爷爷每次从老家回来,总会给我带些美味烧饼来。

    烧饼圆圆的,颜色黑里带黄,像我们平时吃饭的碗口那么大,外表看起来虽然很普通,但是里面是由十几层和着芝麻酱的面皮包裹起来的,最外面的表皮粘满了白芝麻,刚出炉的烧饼香香的脆脆的,咬一口酥的掉渣,吃完后唇齿留香,回味无穷。

  • 《丰县烧饼》
  • 烧饼是我们丰县有名的特色小吃,可谓是色香味俱全。

    摆在厨窗里的烧饼远远望去像一个个圆圆的笑脸摞在一起。近看上面褐黄色的“大肚皮”上撒满芝麻星罗棋布。底面白白嫩嫩的面饼像胖娃娃肥嘟嘟的小脸蛋儿,吹弹可破。香味从烧饼里溢出来,直望鼻子里钻。轻轻一咬“大肚皮”碎成一块一块,香酥可口。

    烧饼的做法很简单:只见面点师傅从揉好的面团里揪下一小块面,捏成圆形,中间沾些佐料水、花椒面、盐然后拿着面饼的手一合,面饼再次变成面团。揉捏几下又按成圆圆的面饼,再在上面撒上芝麻。“啪”的一声贴在下面烧着木炭的炉子上,烤上个几分钟香喷喷的烧饼就可以出炉了。

    怎么样,听了我的介绍你是不是垂涎欲滴了?快来我们丰县一饱口福吧!

  • 《吃不够的淄川大肉烧饼》
  • 我的家乡是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

    我最喜欢吃淄川大肉烧饼。喜欢吃,并不是因为它上了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栏目,而是实在太香。

    烧饼又薄又圆,两面金黄,烧饼上面裹满了厚厚一层芝麻粒,饼内带肉,吃起来满口生香,真是天赐美食,难怪在电视《走遍中国》里做专门的介绍呢。

    淄川人做肉烧饼的器具很特殊。一是特别的烤炉:上面是一张铁板。下面是烧得旺旺的锯末。二是特别的道具:一个光滑明亮的特制瓷器,像一块褐色超大鹅卵石。

    做烧饼的面,是很有技术含量的,硬了抻不出去,软了拿持不住。

    做烧饼的程序是这样的:

    第一步:把和好的面揪成一个个馒头大小的剂子,然后抻皮包馅。

    第二步:馅包好后,放在抹了油的光滑鹅卵石上,用手沾着水向四面抻展。转眼间,面团就成了一个又圆又薄的饼。里面的肉馅也随之散开,形成了不规则的肉丁。

    第三步:将饼放到早已准备好的大芝麻盘里,裹上一层厚厚的白芝麻。

    第四步:把饼翻过来,让有芝麻的一面朝上,放在一个扁平的大扫帚上,“啪”地一声贴在炉内的铁板上。一会儿工夫,烧饼就慢慢地鼓起了气泡,大约5分钟左右,烧饼就熟了。

    第五步:拿小铁铲轻轻一铲,烧饼出炉。咬一口,芝麻的浓香、肉的醇香,麦面的麦香,三者揉和在一起,天哪,天底下还有比这更美味的美食吗?

    和面、拌馅、揪剂、摊饼、裹芝麻、贴饼、铲饼,这一道道工序,哪道都像艺术。每次我去买肉烧饼,总是在那儿目不转睛地看叔叔或者阿姨在漂亮而娴熟地玩转各种弧线。直至店家给我包好说“小朋友,你的”,我才恋恋不舍地离开。

    家乡的大肉烧饼实在好吃也好看。就在写这篇作文的时候,我又想吃了! 它的香、脆、软、鲜,实在不是一般的美食能与之相媲美的。

    哈哈,放下笔,买大肉烧饼去!

    评语:小作者观察得非常仔细,把如何做烧饼写得淋漓尽致,直接触动我们的味蕾。肉烧饼,是我们家乡一道百吃不厌的美食,酥软可口,香气扑鼻、老少皆宜。唯有爱和美食不可辜负!被小作者蛊惑,我也不敲键盘了,走,买肉烧饼去。

  • 《夏天的叙事作文》
  •     立夏那天,按家乡风俗,家家煮蛋、做烧饼。这一天,我 吃的蛋真不少。 夕阳西下,我和妈妈向外婆告别,拎着外婆给的煮蛋回 家。路上,我乐滋滋地剥掉蛋壳吃起来。有滋味的蛋白吃掉 了,可干干的蛋黄怎么也咽不下,随手就扔掉了。妈妈见了 批评我说:“你怎么把蛋黄扔了,太浪费了。”

        我满不在乎地 说:“我不吃。”妈妈皱紧眉头:“蛋黄有营养,怎么不爱吃?” “就不爱吃嘛!”我撒娇地说。妈妈瞪了我一眼,冲我说:“你 怎么能这样?现在大手大脚,将来一定是个败家子!”妈妈的 脸色越来越严肃了。我简直不敢看她,往日和蔼可亲的妈妈, 今天却铁青着脸,像是要和谁决斗。我们默默地走着,谁也 不说话,各自想着心事。 回到家里,妈妈串门去了。回来后,妈妈又恢复了往日 的和蔼,刚一进门就说:“我间过几个小朋友,他们都说不大 爱吃蛋黄。妈妈今天的话太过分了。” 吃晚饭的时候,妈妈让我把蛋黄夹到她的碗里,语重心 长地说:“你不要挑吃,这是不好的呀!”我惭愧地低下了头。 晚上,我躺在床上,默默地想:“妈妈能原谅我的过错, 难道我就不能改变自己不爱吃蛋黄的习惯吗?‘不挑吃穿’这 是《小学生守则》上有的呀!我以后可不能偏食,更不能浪 费。”想着想着,我甜甜地入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