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道德经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03-29 15:12:23
  • 《游灵宝函谷关 品老子《道德经》》
  • 在美丽的黄河岸边,有一个神奇的地方,它关在谷中、深险如函,故人们称之为函谷关。

    千年雄关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灵宝市函谷关镇王垛村,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

    站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不禁想到了西汉贾谊在《过秦论》中所写的: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漫步在“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函谷关,仿佛看到了战马嘶鸣的古战场;追溯历史的沧桑,这里是洛阳城与长安城的咽喉要道,多少马蹄声从这里呼啸而过。

    如今的函谷关,成为AAAA级文化旅游景区、廉政教育基地。

    一进入景区,映入眼帘的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老子的塑像。这座雕像足足有28米高,气势宏伟、金光闪闪。细看老子的塑像,目光睿智、表情从容。

    老子在此讲道,并写下了举世闻名的五千言《道德经》。

    五千言的《道德经》,全部都镌刻在一面长长高高的墙上——“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函谷关历经沧桑,从春秋战国时的七雄争霸,到我们熟知的辛亥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每一次的狼烟烽火,函谷关必定是军家必争之地。

    从皇帝到文人墨客,都曾在这里吟诗作赋,流传到今天的就有100余篇。

    《道德经》流芳青史,声播海内外,函谷关与《道德经》相互成就。

    老子,字伯阳,又称老聃,是世界文化名人。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道家学派创始人,也是道家学派理论的奠基人。

    《道德经》问世以来,上至历代皇帝,下至黎民百姓,都把它奉为经典著作。早在18世纪,就传至欧美各国,可以说是风靡全球。

    美国前总统里根在阐述他的治国方略时,还引用了老子的“治大国若烹小鲜”。

    老子的思想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哲理。我们在研读《道德经》的时候,能够体会到老子独到的见解和智慧的光芒,感受到老子对人生、对生命的深刻思辨。

    《道德经》的思想精华是道法自然,道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是天地万物生成的动力源。

    在哲学范畴,道是天地万物之始之母,老子主张纯朴、无私、清静、谦让、贵柔、守弱、淡泊等因循自然的德性。

    老子的思想,主张对内无为而治,不生事扰民,对外和平共处,反对战争与暴力,这些对于我们今天治理国家也有借鉴意义。

    品读《道德经》,使我们能更好地修为自己,平和地看待世间万物。

    无为而治,不言之教。

    老子所说的无为,不是消极地无所作为,而是无为而无不为。在古代来说,就是君无为,臣有为;在现代社会,如果一个单位能够上无为而下有为,那么,这个单位一定是蒸蒸日上的。

    有人认为,无为是老子思想的消极负面因素,其实,这里的无不是没有,而是最初的状态。对于人来说,就是人的天性。

    无,名天地之始。这里的无,是一种存在的状态,也就是天地的开始。

    现在的科学家也普遍证实宇宙的起源就是虚无,伟大的老子在2000多年前就道出了这一真谛。

    无为不是让我们什么都不做,坐以待毙,而是顺势而为。

    不争,不是消极退让,而是夫唯不争,故无尤。

    以我们现在人的眼光来看,修为,德是基础。没有品德做支撑,早晚要以失败告终。

    老子讲的自然,就是自己本来的样子。在喧嚣的尘世中,人们往往需要戴上面具,活成别人喜欢的样子。

    老子的道法自然,使我们领悟到:我们不需要刻意成为别人喜欢的样子,也不需要刻意为谁而改变。做本真的自己,做最好的自己。

    杨绛先生的100岁感言令多少人深思: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正如老子所说的:道法自然,返璞归真。

    物极必反

    祸兮!福之所依;福兮!祸之所伏。

    我们熟知的《塞翁失马》,塞翁家的马无缘无故跑到胡人那里去了。过了几个月,马带着胡人的骏马回来了。儿子喜欢骑马,又从马上摔下来。过了一年,胡人大举侵入边塞,壮年男子拿起弓箭参战。塞翁的儿子因为腿瘸,躲过了战祸,保全了性命。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塞翁失马》的故事让我们看到好事能变成坏事,反之亦然。我们一般只看到事物的表面,却没有看到相反的一面。

    物极必反,反映了老子思想深刻的辩证思维。

    我们在读《红楼梦》时,小说中的四大家族好不威风: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

    小说的结尾,却是树倒猢狲散、凄凄惨惨,这也是老子告诉我们盛极则衰的道理。

    老子在2000多年前就认识到:客观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任何事情、任何事物,我们都要辩证地来看。

    《道德经》的语言极为精辟,很多已经成了现在的至理名言或者成语,许多人把它们作为座右铭。比如:“上善若水”“福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

    函谷关还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典故和历史传说,比如:“紫气东来”“鸡鸣狗盗”“玄宗改元”“公孙白马”......

    如今,千年函谷雄关虽然失去了往日的功用,但由于老子的驻足,并留下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道德经》,使函谷关成为我国道家文化的发祥地。

    千百年来,海内外众多的道家、道教人士来这里朝圣祭祖。

    鲁迅曾对《道德经》有高度评价:“中国根柢全在道教。”英国学者李约瑟先生也曾经说过:“中国如果没有道家,就像大树没有根一样。”

    《道德经》博大精深,作为我国传统文化最伟大的经典之一,给予我们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在历史长河中,《道德经》闪耀着哲学的光彩,同时,《道德经》也是全人类的精神财富。

    老子的思想历经千年,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诠释,每个人有着不同的体验。到了21世纪的今天,老子的思想仍然有着重要的时代价值。

    作者简介:彩霞满天,70后,河南省三门峡市人。1988年毕业于豫西师范,一直从事小学教育工作。热爱生活,喜欢读书、旅游、运动。

  • 《读《老子》有感》
  • 《老子》又称道德经,它的作者是我国古代伟大思想家—老子。

    《老子》一书流传到今天已有两千多年,两千多年来人们对它的学习和研究,想必也是不计其数了。那么,为什么老子一书历经两千多年仍有如此多的人去学习,并且一代代地流传下去呢?其原因之一,当然是其内容所富含的哲理性以及其思想的重要性了。有人认为它是东方文化的代表,中国哲学的主根;有人认为它是一本讲政治谋略的兵书;也有人认为它是一篇长篇哲理诗;而在我看来,它是一本生活百科全书,当中的内容既易读懂又耐人寻味;既富含哲理,又贴近生活,不同的人读会有不同的感受和收获。

    《老子》这本书中有太多太多的智慧,仅凭字面上的理解和阅读是完全不够的,必须得要更深入的研读,才能体会和感受其真正的含义。《老子》一书中,对我感触最深的一句话是:“有所为而有所不为。”其意思是:君子做人做事,知道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可以做,当知道了解某件事可以做才去做,知道某件事不能做就不去做。而我的理解很简单,“有所为”就是有所作为;“有所不为”是有时候需要放弃。比如,可望而不可即的事情固然可以去想,但是一定不要去做;想做而又力不从心的事最好不要做,这也是一种智慧。所以鸡蛋碰石头的事就应该绕开,应提高眼力,看出美丽面纱下的危险,不为其表象所迷惑。

    “有所为”,是人生的希望所在,有了这种希望,再难的路我们也会奋勇前进;“有所不为”,不是为自己什么也不做而找借口,也不是为自己没做出什么成绩而找托词,更不是为自己没有本事做辩护。要想有所作为,就必须有所不为,要想达到做人的最高境界,就得抛弃所有的杂念。记得曾有人说过:人的一生只能做好一件事,我们只有一双手,每只手有五个手指头,有时候我们的两只手不能什么都伸出去,因为一只手的五个手指头不能什么都抓住,所以我们应该去抓该抓的、值得抓的东西,就是这个道理。

    读完《老子》这本书后,我有很多感触,在学习和生活态度上也有很大的改变。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存在于宇宙之间,我深切地感受到自己的渺小,而我作为一名二十一世纪的高中生,激烈的高考竞争使我不得不花大量的时间来应对没完没了的作业、练习,为此我感到身心疲惫,很多次在脑海中浮现了放弃的念头,但,我并没有放弃,使我重拾信心的是老子所说的那句话:“有所为而有所不为。”想要获得成功,我们要有所作为,例如,我们得抓住每分每秒,利用好零星时间,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学、去拼;同样,要想获得成功,也要有所不为,就得适当的放弃一些东西,比如,在考试过程中,遇到不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所能完成的题目,或者拿得到的分数,可以先放一放,要先把自己能够完成的题目拿下,有时间再去解决难题,这样才能保证不留遗憾。加之,处于高三阶段的我们,应该控制手机的使用,不应沉迷于手机网络的虚拟游戏世界里,更不应该在这一重要时期里谈恋爱,一旦情感方面处理不恰当,就会使我们的学习一落千丈,也可能会产生厌学的想法,甚至会误了我们的前程。

    总之,对于想取得好成绩、获得成功的我们来说,我们越是渴望成功,外界的压力就越大,所要面对的事情就越多,我们就必须得懂得“有所为而有所不为”的深层含义,当有一天我们真正读懂了老子的这句话,或许,这会是我们的成功之道。

  • 《上善若水的下一句 老子《道德经》全诗欣赏》
  • 善若水的下一句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出自《道德经》

    作者:老子

    上善若水全文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老子:上善若水,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意思是: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

    我国先秦道家学说的创立者、哲学家老子十分推崇“上善如水”。意思是说人类最美好的品行就应该如水一样。

    乍一看来,似乎颇为费解,但仔细咀嚼揣摩,就能领略到其含义的深刻精妙。水对我们有哪些启迪呢?

    其一,水往低处流。

    启迪我们做人,尤其是握有一定权力的人,要眼睛向下,时刻关注最基层群众的切身利益,特别是那些至今连温饱都尚未解决的群众,设身处地为他们著想,为他们排忧解难,尽快使他们摆脱贫困,步入小康。

    其二,水溶万物而不争。

    水与千千万万种物质,溶为一体,构成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茶水、药水、墨水等物质,在这诸种物质的排名中,水都居于第二位。

    然而,如果没有了水,这些茶水、药水、墨水等还会存在吗?水的这种不争之德,启迪我们应该不争名不争利,将个人的价值体现在默默的奉献之中。

    其三,水随遇而安。

    无论石缝岩隙,还是沼泽碱滩,水都能顽强地生存。即便只是一滴露珠儿,它也会笑迎朝霞,熠熠闪光。

    水的这种豁达顽强的精神,启迪我们即使是处于艰苦的环境,也要安贫乐道,恪尽职守,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其四,水遇寒而结为冰。

    水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变化,体现了水极大的灵活性。

    尤其是水遇寒而结为冰,更是启迪我们在越是困难的时候,越是要增强凝聚力、向心力,万众一心,精诚团结,只有这样,才能克服困难,夺取胜利。

    其五,水质透明,清澈见底。

    水的这种鲜明特性,启迪我们做人要光明磊落,襟怀坦白。“君子坦荡荡”,城府深不可测者很难觅到挚友良朋。我们应做一个清纯如水的人,洁身自好,纤尘不染,永远保持健康的肌体。

    其六,水的公平。

    水是最公平的,些许倾斜都会破坏水面。因此,我们常常希望掌权者要“把一碗水端平”。公平、公正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根本体现,也是我们做人做事的基本准测。只有“端平一碗水”,才能赢得民心。

    水是博大精深的。

  • 《道德经读后感》
  •     其实我还是第一次读道德经呢,因着老师这此布置的作业,没办法硬着头皮去图书馆借了本道德经,从读书馆回来的路上,拿着那本道德经,我突然间觉得这本书该是我应该早去读的,看着封面上的几个大字,豁然间心境一片舒坦,究竟是何由,我至今也不懂?

        道德经应该说分成上下两部,上部道,下部德。(长沙马王堆出土过上德下道的版本,不过公认是上道下德)

        按照这种划分,我们来分开来看它。

        道,也就是天道,是自然的规律。

        它表现为几个方面,一是“易”,也就是变易的意思,道德经第一句就这样说,“道可道,非常道”,可以说出来的道,也就不是“常道”了。

        第二个方面就是“易”的规律,所谓“易”的规律,就是“道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这句话的大致意思就是,万物都是逐步成长,但是“物壮则老”,便要渐渐消减,于是又回到了它的初始状态。

        且不说老子写这部道德经上部道经的目的就是阐述道德规律,下部德经则主要讲的是人之道,也就是如何将天道应用于人事?我们就不难知道。其实老子写道德经的侧重点便是落在下部德经上面。

         读了《道德经》之后,最大的感受还是来自于心灵深处某处的弦被触动,。“天长地久。天地所以长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意思是说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久,是因为它们不为自己而生息,自然而然的存在,所以才能长久。所以说圣人把自己置于后,反而受到推崇,把自己置之度外,反而保全了自身。这不正是由于圣人不自私吗?所以才能构成就了他自己。但是仅看当今社会,能做到将自己置之度外的又有几人呢?寥寥可数,高速膨胀的经济时代,让更多的人在利欲面前失去自我。不得不说,这是社会的可悲,更是我们不愿看到的。

        《道德经》仅小小的五千字,可只要你用心去读去理解,你会发现当中的道理我岂是区区五千字便能概括的。

        老子注重人的无为思想, 无为是一种心境、一种修养,是辩证的。向社会推广无为,有助于国家的稳定,但如果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片面的无为是无助于人类的进步的,所以对于当代的青年人理解古代的无为论应该以辩证的方法,一分为二的看待,“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而无为思想用在为人处事的观点上来看,便是对人宽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物欲则刚。”对人宽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物欲则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