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牛充栋”这句成语,是形容书籍极多的意思。“汗牛”是说:如果用牛马来运载的话,就要把它们累得满身大汗; “充栋”是说:如果收藏在家里的话,就要在屋子里堆得满满的直碰到上面的栋梁。
为什么“汗牛充栋”只形容书籍的多而不形容其他东西 的多呢?原来这句话最早在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一篇文章中出现的时候,就是形容书多。
柳宗元的那篇文章,是悼念陆质的一篇墓表。陆质,字伯冲,諡〔shì〕文通,是唐代的一位学者,他对于孔子整理修订的一部历史著作《春秋》特别有研究,曾讲学二十著书十年,编有《春秋集注》、《春秋辨疑》、《春秋微旨》等书,对于当时和后世的学者有一定的影响。柳宗元为他写的这篇墓表,开头说:孔子作《春秋》,一千几百年以来,多少人焦思苦虑地研究了它,为它注解、评议,发表了各种各样的意见,并且互相争论,各以为是,写出的有关书籍, “处则充栋宇,出则汗牛马”,真是多得很!文章接着就介绍陆质对于《春秋》的独到研究,说了一些表扬的话。
“处则充栋宇,出则汗牛马”(处,放在家里,出,带着出门),这句话,就是“汗牛充栋”的来历。
淸蒲松龄《聊斋志异•封三娘》:“十一娘笑曰:‘世间养生术,汗牛充栋,行而效者谁也?’”
汗牛充栋反义词
反义词:凤毛麟角、比比皆是、漫山遍野、车载斗量
凤毛麟角 fèngmáo-línjiǎo[rare and precious things or persons;as precious and rare as phoenix feather and unicorn horns] 比喻人或物稀有珍贵天下慕向之如凤毛麟角。——明· 何良俊《四友斋丛说摘抄》
比比皆是 bǐbǐ-jiēshì[ubiquitous;can be found everywhere] 比比:到处,处处。形容遍地都是清明灵秀之气所秉者,上自朝廷,下至草野,比比皆是。——《红楼梦》朝为师生而暮若途人者,比比皆是。——明· 陶宗仪《辍耕录》
车载斗量 chēzài-dǒuliáng[common and numerous] 可用车或斗来装载度量。形容为数之多聪明特达者,八十人,如臣辈车载斗量,不可胜数。——《三国志》
近义词:暂无
汗牛充栋词典解释
词语拼音:hàn niú chōng dng
词语解释:
汗牛充栋 hànniú-chōngdòng
[enough books to make the ox carrying them sweat or to fill a house to the rafters—an immense number of books] 形容书籍存放很多。用牛运输,牛累得出汗;书堆满屋子,顶到栋梁
又有徒党传习,日不 暇给,又其书汗牛充栋。——宋· 陆九渊《与林叔虎书》
【汗牛充栋反义词】
牛郎织女、庖丁解牛、
汗牛充栋、牛头马面、
对牛弹琴、目无全牛、
牛鬼蛇神、风马牛不相及、
九牛一毛、初生牛犊不怕虎、
牛角挂书、蹊田夺牛、
执牛耳、吴牛喘月、
气冲斗牛、钻牛角尖、
牛刀小试、泥牛入海、
牛衣对泣、犀牛望月、
牛头不对马嘴、风马牛、九牛二虎之力、司马牛之叹、
牛溲马勃、杀鸡焉用牛刀、多如牛毛、风牛马不相及
老牛舐犊、牛黄狗宝、牛不喝水强按头、牛毛细雨、
气冲牛斗、割鸡焉用牛刀、气壮如牛、牛高马大、
以羊易牛、蜗行牛步、问牛知马、鸡口牛后、牛鼎烹鸡、
老牛破车、牵牛织女、犁牛之子、马牛其风、土牛木马、
牛骥同皂、搏牛之虻、服牛乘马、犀照牛渚、马浡牛溲、
九牛一毫、气喘如牛、牛溲马渤、鼠入牛角、气吞牛斗
汗牛充栋 九牛一毛 对牛弹琴 目无全牛 九牛二虎之力 宁为鸡口,毋为牛后 牛刀小试 气冲牛斗 牛头马面 如牛负重 气吞牛斗 多如牛毛 气喘如牛 泥牛入海 风牛马不相及
初生牛犊不怕虎 割鸡焉用牛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