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迄今为止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04-28 14:17:37
  • 《春之畅想》
  • 春,一个被写过了千百遍的话题。但迄今为止,依然有无数人用手中的纸和笔描绘着,赞美着这一季节,尽管如此,我仍忍不住把我的发现写下,去描绘那些藏匿在身边各处,春带来的美好。——题记

    春天,一个生机勃勃的季节。虽然,它没有夏天的夜间蝉鸣;虽然,它没有秋天的秋高气爽;虽然,它没有冬天的银装素裹。但是,它有漫天飞舞的彩色风筝,有如丝如线的纤纤春雨,有沁人心脾的油菜花田,有鸟语花香的林间物语……

    春,是一本活生生的书,似散文,似诗集,似小说,似寓言,让人百嚼不厌,翻阅不够。它以艳丽的插图,隽永的语句,多变的文体,丰富的内涵,不断地吸引我们去期盼它,亲近它,探究它,吟咏它。

    春雨—梦幻

    春天的雨,好似一把钥匙。她趁我们不注意,把春天的大们打开了。

    春雨和着春雷、随着春风,淅淅沥沥、如丝如缕地飘落大地,为大地织起了一张无涯的绿茸茸的地毯。春雨如丝、如雾、如烟、如潮。透着这缕缕蚕丝,世界的万物如同淡淡、蒙蒙的写意画,忽隐忽现。

    滴答,滴答,雨珠儿落在地上渗进了肥沃的小土地里,麦苗儿伸展着嫩嫩的绿叶,顶着亮闪闪的小雨珠,像翡翠那样绿得发亮;小草苏醒了,舒展着它的小身子,钻出了湿润的小地皮。

    春草—生机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春天一到,小草就忍耐不住了,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那绿草绒绒的林间,细细的春雨把颗颗闪亮的珍珠,洒在绿草上。有一群痴迷的孩子,像似在草地上捡拾珍珠,兴高采烈地来回的奔跑……

    春风—魔法

    春天的风是花神, 她一来,就让百花齐放……春天的风是剪刀,她一来,就把柳树剪成千丝万缕……春天的风是设计师,她一来,就给大地铺上绿色的地毯……春天的风是调色匠,她一来,就把世界染成万紫千红……春天的风是少女,她轻轻地在柳树的枝头,荡着秋千……春天的风是清洁工,在地上清扫着人们留下的碎纸片。

    春景—痴迷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缓缓的抒情,这柔柔的语词,无不显示着杜甫对春雨的喜爱。“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多么动人的画面,多么令人陶醉的意境啊!“明月空间照,清泉石上流”,那幽清明净的自然之美,那如诗如画之景,那清新之气,那空旷无边的皓月清洗过的山涧,以及那“随意春芳歇”的自然之态,让我眼前仿若出现了一幅巨型的山水画!

    如果四季是本图书,那么,春便是浸满霏霏细雨的扉页,以她那奇艳的笔画勾勒出一篇篇令人沉醉的语句;如果四季是幅图画,那么,春便是缭绕丝丝光辉的封面,以她那鲜艳的颜料描绘出一幅幅令人陶醉的图画;如果四季是首歌曲,那么,春便是倾泻缕缕旋律的音符,以她那美艳的声音演奏出一首首令人迷醉的歌曲;如果四季是支舞蹈,那么,春便是点缀道道舞影的舞姿,以她那惊艳的姿态舞动出一支支令人情醉的舞姿!如果四季是座雕塑,那么,春便是妆扮点点残痕的印迹,以她那光艳的色泽绽放出一座座令人酣醉的雕塑……

    我爱春,因为春,暖人心脾,“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因为春,沁凉润透,“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因为春,酒里飘香,“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因为春,魂牵梦绕,“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因为春,稍纵即逝,“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所以,我更要“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 《冬阳里的寂寞》
  •     迄今为止,《呼兰河传》我已读了五遍。怒次读毕,儿乎都能获得一种持久的感动,这让我逐渐接受了萨特的观点:写作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达到沉默。在这本书里,萧红无意向读者刻意地揭示什么,更无意教导什么,她只是缓缓诉说着呼兰河城和她自己。那般诉说的心境,屡次让我想到冬日里的阳光:明亮但寂寞,还略有一抹凄凉之色。因身处战乱年代,她最终选择了用诉说来排遗寂寞,以期在诉说之后抵达那与寂寞并生的巨大沉默。

        作者没有塑造明显的主人公。是啊,在倾听书中盛大的寂寞时,谁还会在乎主角是谁呢?那样的寂寞,会在经受目光与心灵阅读之后,有如晨雾般在读者的心头袅袅升起,萦绕不去。

        在该书中,作者描述了两种寂寞,一种是呼兰河人的寂寞,一种是童年的“我”的寂寞。

        呼兰河城坐落在地广人稀的东北平原,冰封的严冬占去了一年的大平日子。呼兰河人因此而与外界少有接触,传统思想可谓根深蒂固,他们更多地关心着祖辈们沿袭了儿千年至今仍在重复的生活方式,小镇上鲜有新事物出现,即使有,也摆脱不了很快就被扼杀的宿命。小团圆媳妇就因稍稍与众不同,“十二岁就长那么高”、“一顿饭吃了三碗”、“太大方了”,最后被活活打死。人们习惯于守旧,漠视生命的冲动,只有每年的庙会、鬼节、跳神大戏等,才难能让他们生动几天。就在不知不觉中,读者蓦然惊觉,作者已悄然完成了对呼兰河人心理症结的暗示。

        作者的童年几乎被黑白紧裹,少有活的色彩。童年的“我”缺乏父母的关心,也缺乏玩伴,只好跟着祖父在园里种菜,花园里“一切都活了,都有无限的本领,要作什么就作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也许,愈自由就越显寂寞,尽管作者也写了诸多快乐的事。但仍很难掩藏字里行间几乎无处不在的寂寞。

        《呼兰河传》里的寂寞同作者的凄楚心境有关。这部小说写于1940年,此时鲁迅已离世三年有余,萧军又去了延安,为躲避战火而身陷孤岛的萧红除了寂寞还能如何呢?

        书的结尾读来令人恻然:

        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

        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我还没有长到二十岁,祖父就七八十岁了。祖父一过了八十,祖父就死了。

        从前那后花园的主人,而今不见了。老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

        1942年1月22日,因严重的肺病和庸医的误诊,31岁的萧红逝于香港。遗像上的她微笑着,双眸中却依然流露出无法排遣的寂寞。南国明媚温暖的阳光,竟没给这位一生多蚌的作家带来几抹温暖。

  • 《初中写桥的作文》
  •     “者,水上之道,缀两岸也。”

        迄今为止,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便是紫禁城内那屹立了数百年的金水桥了,远观之,如一条卧龙般,横跨护城河,守护着皇家的尊严和骄傲。数百年的沧桑,不曾将它们摧毁,数百年的风雨,从未使它们退却;它们是忠诚的、勇敢的。慢慢地走近,我仿若听到了那战鼓的轰鸣,战士的呐喊,这座桥被烙上了历史的印记。举步踏上这座桥,俯身近观,一道道龙纹飞跃其上。龙,自古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将龙纹雕刻其上,无疑赋予了这座桥更高的政治意义。只见龙首微昂,一啸震天荡。虽然它身形并不雄伟,但却有着一种俯看天下众生的霸气,恍然间,我仿佛觉得它跨越的不是那一条窄窄的护城河,而是一段历史,一段王朝兴衰的历史。这座超越了时间的桥,散发着一种王者的韵味。

        而上海的桥,则是另一种韵味。区别于金水桥的霸气,上海的桥则给人一种中正平和的感觉。如同一个身居高位、饱经风霜的中年人,而那穿插在其中的条条钢筋,又为其增添了几分现代的气息,这一切的一切,造就了上海的桥的这份中正平和。

        而桥,并不只是连接两岸,它,还能连结两颗甚至更多的心,这种桥便是沟通,沟通便是连结心灵的桥梁。正是因为有了这座桥,人与人之间才会有帮助,才会有情感。如果这世上每个人都建立起沟通的桥梁,那么便不会再有各种的不公平和误解了。人与人之间需要沟通,人们需要彼此了解,彼此信托,人们需要这座桥。这座桥演奏着一种心灵的韵律,从这韵律中,我听出了友谊、信任、理解 ……

        这世上,有很多种桥,大的像立交桥,小的如乡下的那些小桥,但不管是大桥、小桥还是心桥,每座桥,都在演奏着它独特的韵律,只要你去倾听,你会听到,听到那美妙的桥韵。